无糖含量标识证明
- 格式:docx
- 大小:275.74 KB
- 文档页数:2
食品标签标识禁止性规定汇总(一般食品)一、包装设计与材质包装用原纸、材料不得使用回收废纸、回收塑料、酚醛树脂,不得使用工业级石蜡,食品包装上油墨、颜料不得印刷在接触食品面。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要求食品不得过度包装。
例如:粮食初级加工品的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10%,包装不得超过3层,除初始包装的外包装成本总和不得大于食品售价的20%。
二、不得标示与驰名商标商品和知名商品商标、名称、包装、装潢相同或相近似的商标、名称、包装、装潢。
不得将“中国驰名商标”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
三、标示内容不得模糊不清。
四、标示内容不得有封建迷信、黄色内容。
五、标示内容不得有治疗疾病及其它虚假、误导、欺骗内容。
标识应符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标识管理规定》、《食品广告管理办法》等规定。
凡是加工过的食品,不得在包装、标签、标识上或名称前加“鲜”或“新鲜”等表明食品鲜活天然的字语。
不得标注下列内容:1.明示或者暗示具有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2.非保健食品明示或者暗示具有保健作用的;3.以欺骗或者误导的方式描述或者介绍食品的;4. 附加的产品说明无法证实其依据的;5.文字或者图案不尊重民族习俗,带有歧视性描述的;6.使用国旗、国徽或者人民币等进行标注的;食品包装不得有以下用语:(1)免疫调节;(2)调节血脂;(3)调节血糖;(4)延缓衰老;(5)改善记忆;(6)改善视力;(7)促进排铅;(8)清咽润喉;(9)调节血压;(10)改善睡眠;(11)促进泌乳;(12)抗突变;(13)抗疲劳;(14)耐缺氧;(15)抗辐射;(16)减肥;(17)促进生长发育;(18)改善骨质疏松;(19)改善营养性贫血;(20)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21)美容(祛痤疮/祛黄褐斑/改善皮肤水分和油分);(22)改善胃肠道功能(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润肠通便/对胃黏膜有辅助保护作用);(23)抑制肿瘤。
严重误导消费者的17种食品标签有没有被标签上标识的营养成分所左右过?上过当吧?贴在食品上的那些所谓“无脂肪”或“全天然”并非都是健康食品。
傻眼了?其实也不只你一个人这样,59%的消费者都弄不明白食品标识上的那些东西。
以下是厂商们最常用的、最能误导你的17种字眼。
明白了这些,你在超市购物时就不会太冲动了。
1.“全天然”别傻了,“全天然”并非都是自然界的产品,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根本就没有对这个词汇下过什么定义。
因此,那些厂商们往这些食品里加点什么着色剂、人工香料、或“合成材料”从来就不会惹麻烦。
这就是所谓的“解释权”所在。
因此,贴有“天然食品”的东西可以含有防腐剂或注入盐分,如牲鸡。
“有些天然产品含有高果糖浆,厂商会说,这些都是玉米的成分而无碍健康”公共利益科学中心的立法委主任Stephan Gardner说,“那根本就是胡说。
”2.“杂粮”当你买健康面包和饼干时,常查看一下标牌上是否有“全麦”或“100%全麦”的字样。
但这并非意味着它是“全麦杂粮”。
全麦(其实包括玉米、糙米和燕麦),比那些精制粮食有更多的纤维素和营养元素,精制过程实际上洗脱了谷物的那些对健康最有价值的成分。
也别光看颜色:有些黑面包和饼干是用焦糖着色过的,那并不比精制的白面包更健康。
3.“未添加糖分”如果你对食品所含热量及糖含量特别关注(可能是因为糖尿病患者需要特殊的饮食,或者为避免血糖过高),你可能特别选择那些标识有“未添加糖分”的产品。
但是,所有的食品,包括水果、牛奶、麦片和蔬菜,生来本身就含有糖分。
因此,尽管这些商品声称没有添加糖分,它们仍还有自然糖。
并且,那些所谓的“未加过糖分”的产品,仍然可能包含某些添加成分,如麦芽糖糊精——一种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它们以单糖或,或更复杂的交联淀粉的形式出现——可以升高血糖。
因此,“未添加糖分”并非意味着此产品是“无热量”或“无碳水化合物”的。
4.“无糖”无糖产品,并非是说此产品比其它产品所含热量更少,实际上,还可能更多(尽管厂商会告诉你某一产品是否属于“低热量”的)。
保健食品营养标签标准营养成分表是营养标签的核心,是一个包含有食品营养成分名称、含量和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百分比的规范性表格。
表格一般包含3列内容:第一列标示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名称。
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的规定,营养标签强制标示能量和4种核心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简称1+4。
第二列标示能量和各营养成分的含量。
在营养成分表里,能量和营养成分含量是以每100克、100毫升或每份食物中可食部分中的具体数值来标示,它是通过实验室检测,或者根据食品原料及其配料比计算得来的。
第三列标示“NRV%”。
NRV%,简单来说就是指每100克、100毫升或每份食物中,所含营养成分的含量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百分比。
除了这三列内容外,我国国家标准还对营养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做出了规范:一、营养声称是对食品营养特性的描述和声明。
在某些食品包装上,我们会发现类似“高”、“低”、“无”、“增加”、“减少”、“含有”、“富含”等字样,如高钙豆粉、低脂牛奶、无糖口香糖、含有膳食纤维、富含维生素A等,这些统称为“营养声称”。
营养声称是基于营养成分表中的含量数值达到我国规定的一定要求后,用消费者更明白的语言,对营养成分的含量水平进行通俗化的描述。
营养声称包含含量声称和比较声称。
其中,“含有”、“高”、“低”或“无”属于含量声称;“增加”或“减少”属于比较声称,即通过跟同类产品的比较而得出的。
这些标识有利于消费者迅速选购食品。
二、营养标签还有一部分叫做“营养成分功能声称”。
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是指采用规定用语说明某营养成分可以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正常生理功能等作用。
回答完毕。
乳制品标识范例(一)液体乳产品:巴氏杀菌乳、灭菌乳、酸乳1、巴氏杀菌乳标识内容:食品名称,净含量,配料表,产品标准号,产品类型,生产日期,保质期,贮藏指南,产地,制造商,地址,条形码,生产许可证号。
应标明蛋白质、脂肪、非脂肪乳固体含量。
范例1:标识内容: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产品标准号,产品类型,生产日期,保质期,贮藏指南,产地,制造商,地址,条形码,生产许可证号。
单一原料的产品可以免除标注配料表。
应标明蛋白质、脂肪、非脂肪乳固体含量;以乳粉为原料生产的灭菌乳须标明“复原乳”。
范例2:范例28:标识内容: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营养成分,产品标准号,产品类型,生产日期,保质期,贮藏指南,产地,制造商,地址,条形码,生产许可证号。
应标明蛋白质、脂肪、非脂肪乳固体含量;要标明发酵菌种名称及其拉丁文名,风味型酸乳标出乳含量;单一原料的产品可以免除标注配料表,以乳粉为原料生产的须标明“复原乳”。
范例3:(二)乳粉产品:全脂乳粉、脱脂乳粉、全脂加糖乳粉、调味乳粉、特殊配方乳粉、牛初乳粉标识内容:食品名称(应体现产品类别),配料表,净含量,产品标准号,生产日期,保质期,贮藏指南,产地,制造商,地址,条形码,生产许可证号。
全脂乳粉、脱脂乳粉、全脂加糖乳粉和调味乳粉应标明蛋白质、脂肪含量,其中全脂加糖乳粉还应标明蔗糖含量。
范例4:(三)其他乳制品产品:炼乳、奶油、干酪、固态成型产品标识内容: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产品标准号,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地,制造商,地址,条形码,生产许可证号。
奶油应标明脂肪含量;加糖炼乳和无糖炼乳应标明蛋白质、乳脂、全乳固体含量。
范例5:(四)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婴儿配方乳粉、较大婴儿配方乳粉、幼儿配方乳粉标识内容:食品名称(应体现产品类别),配料表,热量,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净含量,产品标准号,生产日期,保质期,贮藏条件,使用指南,产地,制造商,地址,条形码,生产许可证号。
食品标签上的营养成分怎么看?营养成分表从2013年1月1日起是必须标注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应当在标签上强制标示四种营养成分和能量(“4+1”)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百分比。
其中,“4”是指核心营养素,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1”是指能量。
如下图,就是最常见的最基本的营养成分表。
通常营养表都是以每100克或100ml为单位标注的,但也有按整包装、每小包等为单位,所以读营养成分表时不要以为里面的数值就是整包的数值。
至于后面的“营养素参考值%”,简单来说就是国家对于热量值和每一种营养素都有给出“每日膳食推荐量”,”营养素参考值%“就是指给出的营养素含量占每日膳食推荐的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为多少,即营养成分表中的“营养素参考值%”=“该物质每份含量/营养素参考值”,我国的营养素参考值如图:那我们根据来算一算第一个图的营养素参考比值:每100克里,能量值为2325kJ,而营养素参考值表格里能量为8400kJ,那么能量的”营养素参考值%“=2325kJ/8400kJ=0.276≈28%;蛋白质的”营养素参考值%“=36.9克/60克=0.615≈62%;脂肪的”营养素参考值%“=43.1克/60克=0.718≈72%;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素参考值%“=3.8克/300克=0.012≈1%;钠的”营养素参考值%“=244毫克/2000毫克=0.122≈12%。
而有的产品营养成分表中营养素较多,其营养素参考值(NRV)%也都是根据以上方法计算所得。
为什么要看营养成分表?也许有人会觉得,我身体倍儿棒、也不想减脂增肌,就用不着关心营养成分表了吧?但事实上,食物影响的可不仅仅是我们的身材,更和整体健康状态息息相关。
比如说,摄入热量过剩会导致肥胖;钠(食盐)摄入过多会显著增加高血压风险;脂肪的摄入,特别是反式脂肪的摄入,和心血管疾病相关……所以,千万别小看了营养成分表,读懂营养成分表,不仅可以更轻松的保持身材,帮你更好的减脂增肌,还可以降低多种疾病的风险。
2021年5月50食品标识道歉声明,为其乳茶产品“0蔗糖 低脂肪”的标示和宣传中没有说明“0蔗糖”与“0糖”的区别,容易引发误解而致歉。
元气森林表示,近期已对乳茶产品做了修正升级,即从2月4日起生产的大部分乳茶和3月18日起生产的全部乳茶,包装从原来的“0蔗糖、低脂肪”改为“低糖、低脂肪”。
通过查看元气森林饮料产品的营养成分表和配料表发现,此次致歉声明中提到的这款主打“0蔗糖、低脂肪”的乳茶产品在“升级”前确实添加了结晶果糖。
事件一出后,肥宅们手里的快乐水顿时就不香了。
消费者:我的肥肉不接受道歉“0蔗糖”不等于“0糖”。
如果不是元气森林关于乳茶的回应,大多数消费者至今都难以区分这两个概念。
不少网友在看过这则“提醒式道歉”后,认为自己被误导了,受到了“无糖”的欺骗。
虽然其配料少人认识到过多食用糖的危害,比如会导致肥胖、衰老等,因此在奶茶等高热量饮料中,“无糖饮料”成了许多人的生命之光。
根据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规定,食品中的糖含量少于0.5g/100g (固体)或100m L (液体),即可标注为“无糖食品”。
但实际上,在食品营养领域,“糖”的概念并不只是我们所理解的“白砂糖”,市场上常见的无糖饮料都是加了甜味剂来代替蔗糖,其甜度是白糖的几十倍甚至数百倍。
常用的甜味剂分两种:天然甜味剂——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木糖醇、赤藓糖醇、麦芽糖醇等;人工合成甜味剂——安赛蜜、阿斯巴甜、甜蜜素、三氯蔗糖、糖精表上写得清楚,广告宣传却玩起了文字游戏,让消费者产生误解。
更有消费者留言:“怪不得瘦不下来,我的肥肉不接受道歉!”“0蔗糖、低脂肪”的乳茶“翻车”,有网友质疑元气森林另一款人气产品——主打“0糖0脂0卡路里”的苏打气泡水。
元气森林官方微博回复称:气泡水是0糖0脂0卡的。
这款苏打气泡水的营养成分表显示,每100m l饮料中含糖0g,含碳水化合物3.9g,饮料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甜味剂赤藓糖醇。
无糖食品一般是指不含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的甜味食品,但是无糖食品应含有糖醇(包括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甘露醇)等替代品。
根据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规定,“无糖”的要求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
按照国际通用的概念,无糖食品不能含有蔗糖和来自于淀粉水解物的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
但是,它必须含有相当于糖的替代物,一般采用糖醇或低聚糖等不升高血糖的甜味剂品种。
★糖醇类糖醇类具有不升高血糖,不引起龋齿,热量低的优点,高温处理也不会引起食品的褐变。
食用含有木糖醇、山梨糖醇、麦芽糖醇和甘露糖醇的食品是无害的,但应控制在每天20克以下,儿童在10克以下,因为吃得过多会引起轻度腹泻。
代表食物:木糖醇口香糖、木糖醇糕点不宜人群:易腹泻的人★阿斯巴甜阿斯巴甜也叫做蛋白糖,是天门冬氨酸和苯丙氨酸两种氨基酸结合并酯化的产物。
它和糖一点关系也没有,但甜度是蔗糖的50-200倍。
蛋白糖在体内可以作为氨基酸参加代谢,对人体具有一定营养价值。
因为它甜度很高,所以使用量很小,不会像蔗糖那样引起肥胖或营养不良。
由于蛋白糖常常与其它甜味剂混配后作为“无热量甜味剂”使用,所以要认真阅读包装上的成分说明。
代表食物:标注含阿斯巴甜的低糖、无糖甜味食品不宜人群:患有苯丙酮尿症的宝宝、2岁以内的宝宝(因为分解后属于氨基酸类物质,可能会影响到婴幼儿体内的氨基酸平衡)★甜蜜素、安赛蜜、糖精等合成甜味剂它们是标明或宣传“低糖”、“无糖”、“低热量”、“减肥”的甜味食品和饮料当中最常见的甜味来源,既便宜又稳定,不含热量,不升高血糖,也不会引起龋齿。
但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它们对于控制体重和糖尿病有额外好处。
目前我国使用的合成甜味剂在食品中的添加数量和范围都有国家标准把关,不超标不会对人体造成可察觉的危害。
但仍有部分健康专家担心儿童食用含有合成甜味剂的食物对心理、行为发育可能造成潜在不良影响。
19看营养成分表,辨真假“无糖”食品⊙张 楠市场上出现的很多标识“无糖”“0糖”和“0蔗糖”的食品,是否真的不含糖呢?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0糖”食品消费提示指出,产品标签中标称“无蔗糖”或“0蔗糖”,并不代表产品不含有其他的“糖”,特别是配料标有水果、蜂蜜等含糖的成分,并非真正的“无糖”。
对于声称“无糖”“不含糖”“零(0)糖”的食品,应在营养成分表中标注“糖”,并且每100g或100ml中含量必须标注为“0”。
《食品营养成分基本术语》(GB/Z 21922-2008)中规定糖是单糖、双糖的总称。
食品生产中常用到的单糖包括果糖、葡萄糖等,双糖包括蔗糖、麦芽糖等。
这些“糖”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食用这些“糖”加工过的产品会升血糖,并产生能量。
所以糖尿病人及相关人群需要合理避免食用这些含“糖”食品。
如何分辨“无糖”或者“0糖”食品呢?消费者可以通过食品标签中的营养成分表判断产品是否为“无糖”或者“0糖”食品。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中“附录C能量和营养成分含量声称和比较声称的要求、条件和同义语”规定,糖含量“≤0.5g/100g(固体)或100ml(液体)”可称为“无或不含糖”,且其同义语可为“零(0)糖”;对于声称“无糖”“不含糖”“零(0)糖”的,应在营养成分表中标注“糖”,并且每100g或100ml中含量必须标注为“0”。
(摘自《北京日报》)胃口不好,喝点椰青奶白菜肉丸汤⊙佚 名推荐:广东省中医院临床营养科主要功效:促进食欲,清理肠胃。
推荐人群:进食不规律导致腹胀、胃纳不佳的人。
食材:猪肉250克(带少量肥肉),嫩奶白菜600克,红萝卜半个,椰青2个,生姜1小块(3~4人量)。
烹调方法:奶白菜摘去老叶洗净、沥干水后备用;猪肉绞成肉馅;生姜、胡萝卜切细碎后放入肉馅中,加入少量料酒、盐、酱油和胡椒粉调味后顺时针方向搅拌均匀,捏成小肉丸备用;打开椰青后将椰汁倒入锅中,加入600毫升清水,煮沸后放入肉丸大火烧开后转中火煮5分钟,加入奶白菜煮沸后加盐调味即可。
无糖食品标签标示注意事项1、什么情况下可以声称“无糖”根据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营养成分表中糖或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符合0界限值时,即每100克固体食品营养成分表中糖或碳水化合物含量不高于0.5克,或每100毫升液体食品营养成分表中糖或碳水化合物含量不高于0.5克。
当企业产品满足以上要求时,可以声称“无糖”。
2、无糖食品标签标示的注意事项2.1基本要求无糖食品标签首先须满足GB 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强制标示的内容,如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等。
2.2配料信息企业在标签标示配料信息时,需再次确认产品配料中未直接添加白砂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及其糖浆。
不直接添加单糖和双糖,是无糖食品生产的基本条件。
2.3营养成分表无糖食品标签在满足GB 7718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因着重强调了“无糖”,按照GB 28050的4.2条款“对除能量和核心营养素外的其他营养成分进行营养声称或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时,在营养成分表中还应标示出该营养成分的含量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即在无糖食品标签“营养成分表”中,须在碳水化合物下标示出“糖含量”,如下图示:营养成分表中糖含量可以由企业自行检测,也可以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公司检测,企业在产品标签中标示糖含量,是产品合规性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
2.4认证标志企业通过有资质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实施的无糖食品认证,可以在产品标签上加施认证标志(如下图示)用于广告宣传,以精准有效地将产品的核心卖点传递给消费者。
通过第三方认证的无糖食品,证明了企业在无糖食品生产过程(如原辅料采购控制、生产配料过程控制、成品检验控制及食品安全管理等)的质量安全保证能力,其认证结果可以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查询,通过第三方背书的无糖食品,消费者可以放心大胆地购买无糖食品认证标志(例)。
食品标签标识管理制度(一)引言概述:食品标签标识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规范食品标签标识的内容、格式及其管理流程的制度。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食品标签标识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标签内容要求1.食品名称:明确标明食品的名称,保证消费者可以准确了解食品品类。
2.成分表:列出食品中的主要成分和添加剂,消费者可以根据成分表了解到食品的营养价值和是否含有过敏原。
3.净含量:标明食品的净含量,消费者可以根据净含量选择适合自己的食品。
4.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明确标明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消费者可以了解到食品的新鲜度和使用期限。
5.厂家信息:标明食品的生产厂家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消费者可以对厂家进行咨询和投诉。
二、标签格式要求1.字体大小与颜色:要求食品标签上的字体大小和颜色清晰可见,方便消费者阅读。
2.版面设计:合理安排食品标签的版面设计,使得信息清晰、有序。
3.语言要求: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得消费者可以直观理解标签上的信息。
4.标记位置:确保标签的位置明显、易于寻找,方便消费者快速查找相关信息。
5.附加标识:有必要时,食品标签上可以添加附加标识,例如有机认证标识、无糖标识等。
三、标签审核与管理1.审核流程:建立食品标签审核机制,明确标签审核的流程和要求。
2.标签管理责任人:指定专人负责食品标签的管理工作,确保标签符合相关规定。
3.标签备案: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应在上市前将食品标签备案至食品监管部门。
4.标签更新:及时更新过期或失效的食品标签,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5.标签信息公示:食品标签信息应当向公众公示,方便消费者了解食品信息。
四、标签追溯与投诉处理1.标签追溯:建立标签追溯机制,确保食品标签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2.食品召回:如果食品存在质量问题,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及时发布召回通知,并在食品标签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3.消费者投诉处理:建立食品标签投诉处理渠道,及时解决消费者对食品标签的投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