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累及结肠,也
- 格式:pptx
- 大小:8.17 MB
- 文档页数:73
【病原】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 Schaudinn,1903),即痢疾阿米巴,为侵袭型阿米巴病的病原虫,主要寄生于结肠,引起阿米巴痢疾和各种类型的阿米巴病,为全球分布,多见于热带与亚热带。
据统计,在全球超过5亿的阿米巴感染者中,侵袭型的年发病率高达4千万例以上,至今每年死于阿米巴病的人数不少于4万,当前在医学上的重要性已被认为仅次于疟疾与血吸虫病。
【症状】阿米巴病的潜伏期2天至26天不等。
起病突然或隐匿,可呈暴发性或迁延性,可分成肠阿米巴病、肠外阿米巴病。
肠阿米巴病(intestinal amoebiasis) 包括无症状带包囊者和阿米巴病性结肠炎。
阿米巴性结肠炎(amoebic colitis) 可分急性或慢性。
典型的阿米巴痢疾常有稀便,伴奇臭和带血,亦有局限性腹痛、不适、胃肠胀气、里急后重、厌食、恶心呕吐等。
从急性型可突然发展成急性暴发型。
病人有大量的粘液血便、发烧、低血压、广泛性腹痛、强烈而持续的里急后重、恶心呕吐和腹水。
60%病人可发展成肠穿孔,亦可发展成肠外阿米巴病。
慢性阿米巴病则为长期有间歇性腹泻、腹痛、胃肠胀气和体重下降,可持续一年以上,甚至5年之久。
有些病人出现阿米巴肿(amebama)或团块状损害而无症状。
在肠钡餐透视时酷似肿瘤。
阿米巴性结肠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肠穿孔和继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肠外阿米巴病(extraintestinal amoebiasis)以阿米巴性肝脓肿(amebic liver abscess)最常见。
多见于年轻患者,累及肝右叶居多。
临床症状有右上腹痛,向右肩放射;发烧、寒战、盗汗、厌食和体重下降。
50%病人可在粪中检出虫体,58%肝脓肿病人结肠镜检查可见病灶。
肝超声检查、CT和核磁共振检查均有助于诊断。
肝穿刺可见“巧克力酱”状脓液(图6-7),可检出滋养体。
肝脓肿可破裂入胸腔(10%—20%),破入腹腔(2%—7%),少数情况下破入心包,而肝脓肿破入心包往往是致死性的。
阿米巴病、血吸虫病阿米巴病阿米巴病是由溶组织性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经口感染,以肠阿米巴为多见,侵犯肝脏可形成阿米巴肝脓肿。
(1)肠阿米巴病:主要侵犯结肠,临床上出现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等痢疾症状。
病理变化:急性期形成坏死或溃疡,溃疡呈口小底大的烧瓶状,边缘呈潜行性,此特征对诊断有意义。
慢性期病变可有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肠壁增生变硬,引起肠腔狭窄,粘膜增生可形成息肉。
(2)肠外阿米巴病:以肝、肺和脑为常见。
阿米巴肝脓肿一般继发于肠道阿米巴病,常发生于肝右叶,穿刺抽得脓浆为果酱样物质,炎症反应不明显。
脓肿壁形成具有一定特征性的破絮状外观。
血吸虫病血吸虫病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地方性寄生虫病。
病原体常见有: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和埃及血吸虫三种。
1.病因和传播途径血吸虫成虫雌雄异体合抱,寄生在终宿主人体的门静脉--肠系膜静脉系统内。
雌虫可逆血流移动,在肠粘膜下层末稍静脉内产卵,卵随溃破组织进入肠腔,随粪便入水,孵化为毛蚴,遇中间宿主钉螺,经母胞蚴和子胞蚴阶段发育为尾蚴,离开钉螺,再次入水。
尾蚴可钻入人体粘膜或皮肤内发育为童虫,随血流至全身。
唯有通过肠系膜毛细血管到达肠系膜静脉的童虫才可发育为成虫。
2.病理变化(1)尾蚴所致的损害:尾蚴性皮炎,IgG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炎症。
肉眼可见皮肤红色丘疹或荨麻疹,奇痒,持续数目后可自然消退。
(2)童虫所致的损害:童虫移行的器官的相应部位的充血、出血、水肿、血管炎或血管周围炎。
患者可出现发热过性咳嗽、痰中带血等症状。
(3)成虫所致的伤害:较轻;死亡成虫周围可引起嗜酸性脓肿。
(4)虫卵所致的损害:虫卵在肝、肠、肺组织中沉积所引起的损害为本病主要病变。
成熟虫卵的抗原物质可引起以增生和坏死为特征的严重变态反应。
1)急性虫卵结节。
肉眼观为灰黄*色粟粒至黄豆大小结节。
镜下见结节中央有一至数个成熟虫卵。
虫卵表面附有放射状嗜酸性均质棒状物(称为Hoeppli现象),实为抗原抗体复合物。
寄生虫病:阿米巴病(肠阿米巴病)阿米巴病由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原虫感染引起,原虫主要寄生在结肠,也可经血流运行或偶尔直接侵袭至肝、肺、脑和皮肤等处,引起相应器官部位阿米巴溃疡或阿米巴脓肿,也可同时累及多种组织和脏器发病主要通过粪口传播,传染源为粪便中持续带包囊者农村高于城市,男性多于女性,儿童多于成人肠阿米巴病 (intestinal amebiasis)或阿米巴肠病或痢疾阿米巴(amebicdysentery)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于结肠引起,临床上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痢疾症状病因:消化道寄生的阿米巴原虫有溶组织内阿米巴、迪斯帕内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及哈门氏内阿米巴等。
只有溶组织内阿米巴有致病性,其余阿米巴均为非致病性共栖型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包括包囊和滋养体。
成熟的4核包囊为传染阶段,滋养体为致病阶段包囊见于慢性阿米巴病患者或包囊拾者的大便中。
人的感染途径多为食入被包囊污染的食物和水引起阿米巴包囊的囊壁具有抗酸作用,包囊进入消化道后,安全通过胃到达回盲部,在碱性肠液作用下脱囊,发育为滋养体。
滋养体在结肠上端摄取细菌并增殖,在肠腔内下移过程中,随肠内容物脱水和环境改变,形成圆形的包囊毅。
滋养体吞噬红细胞和组织细胞碎片,侵入破坏力避组织,引起溃疡滋养体在组织中进行伪足运动,破坏组织并吞噬和降解已受破坏的细胞;破坏细胞外基质和溶解宿主细胞组织:有三个致病因子,半乳糖/乙酰氨基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Galectin NAclectin)、阿米巴穿孔素(amoeba perforin)和半胱氨酸蛋白酶(Cysteine proteases,Thiol proteases);阿米巴凝集素有抗补体作用,半胱氨酸蛋白酶能降解补体C3为C3a,抵抗补体介导的炎症反应;宿主对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和抵抗力下降,合并其他肺心病细菌感染等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病变部位主要在盲肠和升结肠;其次为乙状结肠和直肠,严重者整个结肠和小肠均可受累基本病变为组织溶解液化为主的变质性炎,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状溃疡1 急性期肉眼观,早期在肠黏膜表面可见多数隆起的灰黄色针头大小的点状坏死或浅溃疡,周围有充血出血带包绕。
Mccallum斑:由于病变所致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受血流反流冲击较重,引起内膜灶状增厚A阿少夫小体Aschoff body由纤维素样坏死、成团的风湿细胞及伴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等共同构成特征性的肉芽肿,由数个细胞组成大到近1 cm,呈球形、椭圆形或梭形。
阿米巴病: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累及结肠,也可移行到肝、脑、肺及肛周皮肤、泌尿、生殖等器官,临床上常出现腹痛、腹泄等症状,故常称为阿米巴痢疾。
癌carcinoma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称为癌。
恶性淋巴瘤ML是由具有淋巴细胞形态及免疫特征的肿瘤细胞构成的肿瘤.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指某些具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的病变。
B病理性钙化: 软组织内固体性钙盐的蓄积。
光镜下HE染色为蓝色细颗粒聚集。
槟榔肝nutmeg liver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静脉和附近的肝窦扩张淤血而成暗红色,小叶中央区干细胞受压萎缩或消失,局部区肝细胞因缺氧发生肝脂肪变性成黄色,致使肝切面成红黄相间的槟榔样花纹;瘢痕scar组织是指肉芽组织经改建成熟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
由大量平行或交错分布的胶原纤维束组成。
包裹encapsulation指仅发生较大范围坏死和异物周边的机化过程。
变性degeneration是指细胞受损后代谢障碍导致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又称细胞内外的物质蓄积。
变质alteration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指由一组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传染病。
病理性色素沉着: 有色物质在细胞内、外的异常蓄积。
病理学Pathology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
玻璃样变hyaline change指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和血管壁等处出现均质、红染、毛玻璃样透明的蛋白质蓄积。
C充血hyperemia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输入血量的增多而发生的充血,称为动脉性充血, 又称主动性充血, 简称充血。
溶组织内阿米巴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第一节溶组织内阿米巴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histolytica Schaudinn,1903),即痢疾阿米巴,为侵袭型阿米巴病的病原虫,主要寄生于结肠,引起阿米巴痢疾和各种类型的阿米巴病,为全球分布,多见于热带与亚热带。
据统计,在全球超过5亿的阿米巴感染者中,侵袭型的年发病率高达4千万例以上,至今每年死于阿米巴病的人数不少于4万,当前在医学上的重要性已被认为仅次于疟疾与血吸虫病。
人类对阿米巴病早有认识与记载。
古希腊希波克拉蒂对痢疾的潜在传染性和并发症-肝泻(hepatic flux)已有明确论述;我国古代医书《内经素问》《伤寒论》等也记有“下痢”,“赤痢”,“疫痢”等有关鉴别诊断的临床经验。
阿米巴痢疾的病原体则由俄罗斯医师лйщ于1975年首先发现,至1903年由德国着名微生物学家Schaudinn 定名。
对于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生物学、种群毒力及其致病作用和机制的研究已历经100多年,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学者Diamond开拓无共生物纯培养之后,才为细胞及分子水平的生物、生化及免疫学研究提供了高纯高的虫体材料,从而取得新的进展。
虽然还留有不少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对于持续了大半个世纪有关种株与毒力的争论热点,已有初步结论,从生化构成、免疫原性以及基因分析确认了英国学者Brumpt早在1925年即已提出的善于致病与非致病品系属于不同种群的论断。
形态与生活史近代研究表明,溶组织内阿米巴应是一个包含两种在形态学难于区分而致病力显着不同的种群复合体,即存在着侵袭型和非侵袭型(或称致病和非致病型或弱致病型)两个不同的种。
长期以来,人们试图以此解释阿米巴感染的低发病率(<10%)现象,但只有通过70年代末期以来从生化、免疫以及遗传研究的不断探索,终于获得了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的确凿证据,并根据研究提供的信息的数据,Diamond和Clark(1993)确认这两个种的存在,重新描述了沿用Entamoeba histolytica Schaudinn,1903学名的侵袭型种的形态学,用以区分非致病种,Entamoeba dispar Brumpt,1925。
2022年学历教育-专接本-病理解剖学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剖析B卷(带答案)一.综合题(共15题)1.单选题结核结节中不包括下列哪项问题1选项A.上皮样细胞B.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C.朗汉斯巨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答案】D【解析】【考点】本题考查传染病-结核病-基本病理变化【解析】在结核病中,上皮样细胞、朗汉斯巨细胞、外围局部聚集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常聚集形成结节状,构成结核性肉芽肿,又称结核结节。
故本题选D。
【点拨】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典型的病变特征是形成具有诊断价值的结核结节并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干酪样坏死,结核病可累及全身各组织、器官。
2.填空题阿米巴痢疾的基本病变是的_________的_________炎,形成_________溃疡。
【答案】【答案】盲肠及升结肠,变质性,口小底大的烧瓶状【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寄生虫病-阿米巴病-肠阿米巴病【点拨】肠阿米巴病又称阿米巴痢疾,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寄生于结肠而引起,病变主要累及结肠,尤其盲肠、升结肠,引起以变质性改变为主的炎症。
形成大小不等、圆形或卵圆形、口小底大的烧瓶状溃疡,具有特征性的诊断价值。
3.填空题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性细胞是_________,结核病的特征性细胞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伤寒病的特征性细胞是_________。
【答案】【答案】泡沫细胞,上皮样细胞,朗汉斯巨细胞,伤寒细胞【解析】【考点】本题考查传染病-伤寒-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点拨】泡沫细胞来源于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在结核病中,上皮样细胞、朗汉斯巨细胞、外围局部聚集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常聚集形成结节状,构成结核性肉芽肿,又称结核结节;伤寒细胞是伤寒的特征性病变,伤寒细胞聚集成团,则形成伤寒肉芽肿或伤寒小结,具有病理学诊断价值。
4.单选题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肉眼观可形成问题1选项A.大红肾B.大白肾C.颗粒性固缩肾D.土豆肾【答案】C【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泌尿系统疾病-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解析】慢性小球肾炎又称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是各种类型肾小球肾炎发展到晚期的结果。
控制寄生虫病传播的方法(最新版3篇)《控制寄生虫病传播的方法》篇1寄生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作为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可以在人群、动物群或人和动物之间传播。
常见的寄生虫病包括阿米巴病、血吸虫病和棘球蚴病等。
阿米巴病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溶组织内阿米巴分包囊期和滋养体期,致病机制可能包括机械性损伤和吞噬作用、接触性溶解作用、细胞毒性作用及免疫抑制和逃避。
肠阿米巴病是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于结肠引起肠壁损害的炎症性疾病,肠外阿米巴病多发生于肝、肺及脑,其中以阿米巴肝脓肿最为常见。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疾病,人通过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
棘球蚴病也称包虫病,是人类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所致的疾病,寄生于人体的棘球蜘主要有张迎非洁细粒棘球绦虫及多房(或泡状) 棘球绦虫两种,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控制寄生虫病传播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寄生虫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避免接触疫水、疫土和疫物,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可以有效预防寄生虫病的传播。
2. 药物治疗:对于已经感染寄生虫的患者,可以使用药物治疗进行治疗。
例如,阿米巴病可以使用甲硝唑、依米丁等药物进行治疗,血吸虫病可以使用吡喹酮等药物进行治疗,棘球蚴病可以使用阿维菌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3. 卫生管理:加强卫生管理,提高环境卫生水平,避免粪便、污水等污染水源和食物,可以有效预防寄生虫病的传播。
4. 动物管理:对于家畜、家禽等动物,应加强管理,避免其接触寄生虫的疫源地,定期进行检查和药物治疗,以降低寄生虫病的传播风险。
《控制寄生虫病传播的方法》篇2寄生虫病是由寄生虫作为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可以在人群、动物群或人和动物之间传播。
常见的寄生虫病包括阿米巴病、血吸虫病和棘球蚴病等。
阿米巴病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口服阿米巴原虫的包囊或滋养体、接触传播等方式传播。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疾病,人通过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
什么是阿米巴虫病阿米巴原虫病主要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自1875年Feder Losch首次在人体发现该病以来,已有9个不同种属的阿米巴被先后发现,已报道的易感动物达30多种。
下面店铺就给大家介绍什么是阿米巴虫病。
什么是阿米巴虫病阿米巴原虫病主要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引起的一种高发病率、高度致病性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该原虫多寄生于人和动物的肠道和肝脏,较少寄生于肺脏、脑和脾脏等部位,且以滋养体形式侵袭机体,引发阿米巴痢疾或肝脓肿。
该病分布范围广,易感机体较多,现已呈世界性流行传播。
自1875年Feder Losch首次在人体发现该原虫以来,该病已给人和动物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阿米巴原虫病是一种侵袭性较强的疾病,可在人和动物间自然传播,凡是从粪便中排出阿米巴包囊的人和动物,都可成为感染源。
据1986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估计,全世界人口中至少有10%的人感染了溶组织内阿米巴,其中有4万~11万人死于该病。
感染该病的人群中,90%的不出现临床症状,10%的发生侵袭性病变,其中以热带和亚热带的发展中国家为高发区(如印度、菲律宾、墨西哥、埃塞俄比亚、老挝、越南、缅甸、朝鲜、中国等国家)。
发病人群多是新生儿、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低能儿、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同性恋患者、营养不良或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病人。
在墨西哥,发现非混血人比混血人的发病率高。
在动物中,猪和猴可表现为无症状的自然感染,犬和鼠表现为有症状感染,人和猴表现为交叉感染。
多数家畜和野生动物都可大量感染溶组织内阿米巴,如猪、牛、羊、犬和猫、幼驹、野兔、水貂、灵长类动物、两栖爬行动物以及鱼类的鲑鱼等,试验用的大鼠、小鼠、豚鼠、沙鼠、仓鼠,甚至家鼠都可作为其储藏宿主。
曾有报道还指出猴的隐性感染率可高达55.4%,家鼠的隐性感染率可高达55.7%,可见灵长类动物和鼠类是该原虫的重要储藏宿主也是该病重要的传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