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法·课程资料·2015共143页
- 格式:pdf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143
我们的财产权利一、引言财产权利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概念,它涉及到个人和组织对自己财产的所有权和支配权。
在本教学课件中,我们将探讨财产权利的定义、内容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二、什么是财产权利财产权利是个人和组织对自己财产的所有权和支配权。
在法律上,财产包括实物财产(如土地、建筑物、车辆等)和非物质财产(如知识产权、商标等)。
财产权利保证了个人和组织对财产的合法和独占性的支配。
三、财产权利的内容财产权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所有权所有权是财产权利的核心概念,它意味着个人或组织对财产的绝对支配权。
所有权使得所有者可以自由支配财产,并从中获得利益。
2. 使用权使用权是财产权利的一部分,它指的是个人或组织对财产进行使用的权利。
使用权使得所有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意愿使用财产。
3. 收益权收益权是财产权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意味着所有者可以从财产中获得经济利益。
这包括收取租金、利息、股息等。
4. 转让权转让权是指个人或组织可以将自己的财产转让给他人的权利。
转让权使得所有者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出售或转让财产。
5. 继承权继承权是财产权利的特殊内容,它指的是个人或组织可以将自己的财产转让给继承人的权利。
继承权确保了财产可以在所有者去世后合法地传承下去。
四、财产权利的保护财产权利的保护是法律的责任。
法律体系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护个人和组织的财产权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财产权利保护措施:1. 合同法保护合同法保护个人和组织签订的合同权利和义务,确保各方按照合同的规定来行使自己的财产权利。
2. 知识产权法保护知识产权法保护个人和组织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
通过向相关机构申请注册和取得专有权,可以确保个人和组织的知识产权得到法律的保护。
3. 不正当竞争法保护不正当竞争法保护个人和组织的商业机密和商业信誉,防止他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或使用他人的财产权利。
4. 赔偿和救济在财产权利被侵犯的情况下,个人和组织可以通过起诉、申请赔偿和救济等途径,维护自己的财产权益。
财产法基础知识解析一、财产法的概念及作用财产法是民法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规范人们财产关系的法律体系。
它主要涉及财产权的产生、变动和消灭等方面的规定,旨在保护个人和组织的财产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财产法的核心原则是保护权益、公平正义和自由意思自治原则。
财产法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维护财产权益:财产法通过规定财产权的内容、保护方式和救济措施等,确保个人和组织的财产权益得到法律保护。
2. 促进经济发展:财产法为经济主体提供了明确的财产权利和义务,使其能够依法行使财产权,促进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
3. 维护社会公平:财产法的实施可以防止财产权的滥用和侵害,确保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财产权的产生和变动1. 财产权的产生:财产权是指个人和组织依法对特定财产享有支配、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财产权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依法取得:包括依法获得财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等。
(2)继承和赠与:根据继承法和赠与法的规定,个人和组织可以通过继承或赠与的方式获得财产权。
(3)合同约定:个人和组织可以通过签订合同约定财产权的产生,如买卖合同、租赁合同等。
2. 财产权的变动:财产权的变动是指财产权在特定条件下的转让、限制或消灭等情况。
财产权的变动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转让:财产权的转让是指财产所有人将财产权转移给他人的行为,包括财产的买卖、赠与、继承等。
(2)限制:财产权的限制是指法律对财产权的行使做出一定限制,如财产的查封、冻结、抵押等。
(3)消灭:财产权的消灭是指财产权因法律规定的原因而终止,如财产的灭失、没收等。
三、财产法中的典型案例分析案例一:小明与小红共同购买了一套房产,但在购买后发生了矛盾,小明希望将房产转让给他人。
小红不同意,认为应该协商解决。
根据财产法的规定,共有财产的转让需要得到共有人的同意。
在这个案例中,小明无法单方面将房产转让给他人,因为小红作为共有人有权利对转让行为进行干涉。
(财务知识)财产第七课第壹框“财产属于谁”教案设计壹、从容说课由“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三目组成,分别介绍财产所有权的含义,法律对财产所有权的保护、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的救济措施。
第壹目:“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
主要是说明合法财产的范围,所有权的涵义。
从社会财产的归属切入,引出有的社会财产归个人所有。
接着具体阐明采用非法手段获得的财产不属于个人所有,只有公民的合法财产才属于个人所有。
最后介绍了财产所有权的涵义,且指出它是财产归谁所有在法律上的表现。
第二目:“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主要介绍法律对合法财产的保护情况。
首先介绍了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进壹步帮助学生认识国家运用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俩种武器,采用不同方式有效地保护着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第三目:“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
主要介绍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后的救济途径。
具体介绍了四种情况。
其壹是通过诉讼方式确认所有权的归属;其二是通过诉讼方式解决原物返仍问题;其三是通过诉讼方式解决财产被毁坏或灭失的赔偿问题;其四是通过诉讼方式解决国家行政机关(即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行政违法问题。
本目的核心是提升学生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二、学情分析在现代社会,人们对自己的财产所有权日益重视。
法律加大了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力度。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侵犯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现象频繁发生。
有些未成年人采用抢劫、盗窃等手段侵占他人财产,危害社会和他人利益,对此必须加强法制教育。
也有些未成年人缺乏维权意识和能力,当自己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不能及时寻求法律保护。
基于上述情况有必要对未成年人进行采用正当方式获得财产的教育,有针对性地提升未成年人的法律素质,通过教育不仅使其了解相关知识,而且能够爱惜国家财产,和他人的财产。
三、对应的课标内容“我和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部分:“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财产法的基本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财产法是一个重要但又可能容易被忽视的法律领域。
财产法规范着我们与财产相关的各种权利和义务,影响着我们的经济活动和社会交往。
那么,究竟什么是财产法?它包含哪些重要的内容?又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财产的概念。
财产,简单来说,就是对人具有经济价值的一切事物。
这包括有形的财产,比如房屋、车辆、金钱、珠宝等;也包括无形的财产,像知识产权、股权、债权等。
而财产法,就是调整人们在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财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财产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权。
所有权是对财产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比如说,你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那么你就对这套房子享有所有权,你可以决定自己住,把它租出去获取租金,或者将其出售。
所有权的明确对于保障个人的财产权益至关重要。
接着说说用益物权。
用益物权是指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常见的用益物权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
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为例,农民通过承包土地获得了在一定期限内使用土地进行农业生产并获取收益的权利,这有助于保障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促进农业的发展。
担保物权也是财产法中的重要内容。
担保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
当债务人向债权人借款或者履行其他债务时,为了保障债权人的债权能够实现,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可以将自己的财产提供担保。
比如,将房屋抵押给银行获得贷款,这里的房屋抵押就是一种担保物权。
在财产法中,还有一个需要了解的概念是共有。
共有分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
按份共有是指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额对共有财产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共同共有则是共有人对共有财产不分份额地共同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比如,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一般属于共同共有。
了解了这些基本概念后,我们来看看财产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比如在买卖房屋的过程中,财产法规定了房屋的产权转移、买卖合同的效力等方面的内容。
财产法课程范围:财产法—中欧法学院必修课总学时:36(4学时/周)授课时间:2015/09/11-11/06(周五8:00-11:20)授课地点:明法楼306教室学分:2授课教师:刘智慧目录★课程简介 (3)“财产法”课程分数构成 (4)★课程纲要 (5)★本课程课前阅读材料(一)——基本参考文献 (6)★本课程课前阅读材料(二)——各专题讨论问题 (7)专题1:财产法概述(第1讲) (7)专题2:占有制度(第2讲) (7)专题3: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第3讲) (8)专题4:不动产物权变动(第4-6讲) (12)专题5:动产物权的变动(第7讲) (13)专题6:担保物权的设定及效力(第8-9讲) (14)★本课程课前阅读材料(三)——基本法律文件 (16)1.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2007年10月1日施行) (16)2.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2011年1月19日国务院第14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1月21日起施行) (37)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9年3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64次会议通过) (41)4.物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04号2007修订) (44)5.物业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03年6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9号公布。
根据2007年8月2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物业管理条例〉的决定》修订) (51)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物业服务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9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66次会议通过,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59)7.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1995年10月1日施行) (61)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因担保法))苦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9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33欢会议通过) (70)9.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56号,2015年3月1日起施行) (81)10.房屋登记办法(2008年1月22日经建设部第14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86)11.土地登记办法(2007年11月28日国土资源部第5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2008年2月1日起施行) (99)12.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 (108)13.动产抵押登记办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30号,2007年10月17日施行) (114)14.专利权质押登记办法(国家知识产权局令第56号,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118)15.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草案征求意见稿,国土资源部2015.3) (121)★课程简介课程范围:财产法—必修课教学目标:宏观和微观掌握中国物权法基本理论并了解相关实务总学时:36(4课时/周)学分:2授课教师:刘智慧教学方法:讲授和讨论相结合考核方式:(见“财产法”课程分数构成)“财产法”课程分数构成一、书面作业1.占总成绩比例:18%2.内容:中国<物权法>占有编评析3.题目:自拟4.要求:8000字以内(含脚注)。
5.评分标准:按照学生整体水平分三档:一类13-15分,二类9-12分,三类0-8分。
二、课堂表现1.占总成绩比例:12%2.具体评分标准(1)课堂主动回答老师问题或者比较有效地质疑其他同学的回答(占6%):依课堂记录次数分三档,分别得6-3-1分(2)出勤(占6%):被发现缺席一次扣2分,6分扣完为止三、期末综合测试占总成绩比例:70%案例讨论(40分)、法条分析(30分)两种题型。
闭卷4.时间:2小时四、特别说明书面作业绝对不能抄袭,如发现这类行为,无论怎样一律不得分。
★课程纲要【概述】财产法课程共9周,分6个专题,每个专题设有若干思考题(思考题见“课前阅读资料(二)”。
【专题】专题1:财产法课程概述(第1讲)专题2:占有制度(第2讲)专题3: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第3讲)专题4:不动产物权变动(第4-6讲)专题5:动产物权变动(第7讲)专题6:担保物权的设定及效力(第8-9讲)★本课程课前阅读材料(一)——基本参考文献一、基本教材1.费安玲,刘智慧,高富平著:《物权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2.刘智慧、寇广萍主编:《物权法案例研习》,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二、推荐自由阅读书目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物权法立法背景与观点全集》,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2.梁慧星:《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3.王利明:《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4.孙宪忠:《论物权》,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5.尹田著:《物权法理论评析与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6.崔建远:《物权:规范与学说——以中国物权法的解释论为中心》(上,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7.刘智慧:《占有制度基本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8.【意】鲁道夫·萨科:《占有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9.(英)劳森,冉得:《英国财产法导论》,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10.【德】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上,下),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2004,2006年版三、其他推荐阅读材料提前一周课堂告知★本课程课前阅读材料(二)——各专题讨论问题专题1:财产法概述(第1讲)【课前预习思考问题】1.你认为《物权法》与财产法的关系如何?2.考察中国物权法的发展并思考中国物权法的功能。
3.你如何认为中国物权法的体系特点?4.物权的保护手段有哪些?【课前阅读】除基本教材和自由阅读资料的涉及上述问题的相关部分外,请自己检索阅读下列论文:1.苏永钦:《物权法定主义松动下的民事财产权体系—再探大陆民法典的可能性》2. 吴汉东:《论财产权体系——兼论民法典中的“财产权总则”》3. 高富平:《论物权法的私法性》4. 尹田:《物权与债权的区分价值:批判与思考》5.冉昊:《论两大法系财产法结构的共通性——英美法系双重所有权与大陆法系物权债权二元划分的功能类比》专题2:占有制度(第2讲)【课前预习思考问题】1.什么是占有?你如何理解对占有本质的不同认识?2.你认为占有制度的价值如何?3. 对占有进行分类的实务价值如何?4.请分析评价我国《物权法》第五章对于占有制度的规定。
【课前阅读】除基本教材外,请阅读:1.刘智慧:《占有制度基本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2.【意】鲁道夫·萨科:《占有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专题3: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第3讲)【课前预习思考问题】1.你认为如何区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抑或是相邻关系纠纷?2.你认为如何认定业主?3.区分所有权的效力如何?4.你认为人防工程的归属如何确定?5.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职能和法律地位如何?6.区分所有权中共有的性质如何?【课前阅读】除基本教材和自由阅读资料的涉及上述问题的相关部分外,请自己检索阅读下列资料:1. 苏永钦:《从效率观点看几个共有关系的争议》2. 陈华彬:《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构成——兼议<物权法>第70条的规定》3.刘智慧:《试业主共同决定事项范围的确定——以<区分所有权解释>第7条的适用为中心》4.判决书(1)一审: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2008)黄民四(民)初字第658号(2008年12月24日)二审: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09)沪二中民二(民)终字第668号(2009年6月3日)2. 吴汉东:《论财产权体系——兼论民法典中的“财产权总则”》(2)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11)青民五终字第351号上诉人(原审被告)青岛市市南区BOBO公寓业主委员会。
负责人赵森磊,主任。
委托代理人沈黎明,山东睿德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单延智。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青岛荣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黄善荣,职务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黄纯阳,山东元鼎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臧晓运,山东元鼎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审第三人青岛城市建设集团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赵明绩,职务总经理。
原审第三人青岛松竹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樊礼信,职务董事长。
上诉人青岛市市南区BOBO公寓业主委员会因排除妨害纠纷一案,不服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法院(2010)南民初字第10562号民事判决,于2010年11月23日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11年1月6日受理。
本案受理后,由审判员王熙中担任审判长、与代理审判员魏文、代理审判员王颖颖组成合议庭。
本院于2011年3月4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
上诉人青岛市市南区BOBO公寓业主委员会负责人赵森磊及其委托代理人沈黎明、单延智,被上诉人青岛荣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之委托代理人黄纯阳、臧晓运到庭参加了诉讼。
原审第三人青岛城市建设集团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青岛松竹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经本院合法传唤未到庭参加诉讼。
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中原告诉称,原告系青岛市市南区BOBO公寓的建设单位,并投资建设了BOBO公寓地下两层车库及人防地下室工程,该工程已经竣工验收合格,因此,原告为BOBO公寓两层地下室的使用权人和收益人,然而被告却侵犯原告的合法权益,与第三人签订合同,擅自将BOBO公寓两层地下室交由第三人管理,并将收取的车位费用据为己有,严重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
为此,原告起诉至法院,提出诉讼请求:1、依法判令被告停止侵权,即停止侵犯原告对BOBO公寓地下两层车库及人防地下室工程的使用权和收益权。
2、诉讼费由被告承担。
原审中被告辩称,原告于2008年11月因未参加工商年检注册被吊销营业执照,原告已经没有资格从事房地产以及房地产相关的产业经营,因此原告已经无权主张BOBO公寓地下车库的使用权。
原告将地下二层人防工程违法出售给了小区业主,谋取巨额经济利益,该做法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BOBO公寓业主对于地下车库的使用属于合理使用,不构成民事侵权。
第三人青岛城市建设集团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述称,我方与被告青岛市市南区BOBO公寓业主委员会达成协议,对车库进行管理,扣除成本后,利润由被告享有,而且2010年7月31日我们已经撤出该小区,原被告之间的纠纷与我们无关。
第三人青岛松竹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述称,我们是2010年8月1日进入BOBO 公寓小区的,我们只提供物业服务,我们认为不应该将我们列为第三人。
原审查明,涉案建筑青岛市市南区BOBO公寓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江西路115号,原告青岛荣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系BOBO公寓的建设单位,2006年5月业主开始入住,2009年5月28日成立小区业主委员会。
青岛市南区BOBO公寓地下负一层建筑面积为5 202.98平方米,其中分摊面积476.82平方米;地下负二层建筑面积为5 685.82平方米,其中包括物业用房201.12平方米、地下人防工程3 836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