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营养配制
- 格式:pdf
- 大小:8.20 MB
- 文档页数:74
肠外营养液配制流程●评估:根据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估表,对患者进行评估。
●用物准备:根据医嘱准备相应用物。
●步骤:一、肠外营养液的配制(一)配制前准备:1、环境清洁2、检查物品是否准备齐全,避免走动过多增加污染机会。
3、检查营养袋外包装有无破损,检查所有营养液有无变质、浑浊,有无絮状物,检查各种药品、用物的有效期,并经2人核对后方可加药。
(二)配制顺序:1、将微量元素和电解质制剂分别加入氨基酸液及葡萄糖液内。
2、将水溶性维生素、磷酸盐制剂加入葡萄糖液内。
3、用脂溶性维生素乳剂稀释水溶性维生素后,再加入脂肪乳内。
4、将配制好的氨基酸溶剂及配置好的葡萄糖溶液同时混入营养袋内,并用肉眼检查液体有无沉淀。
5、将配制好的脂肪乳加入已装有氨基酸液及葡萄糖的营养袋内。
6、将配制好的溶液轻轻摇匀。
(三)整理用物(四)洗手,记录。
记录配制营养液的时间,在营养液的标签上注明患者的科室、姓名、床号、剂量。
二、肠外营养液的输注及护理(五)准备用物至患者床旁(六)选择合适的输注途径:周围静脉、锁骨下静脉、PICC均可。
(七)给药前护士应认真核对标签上的信息,确保患者姓名、病案号、瓶子编号、液体配制日期与过期日期。
(八)输注速度开始时低于40ml/h,以后按20ml/h递增,直到所需速度,通常不超过120ml/h。
输注过程中。
观察患者的神志变化,有无脱水、发热、电解质紊乱及胃肠道反应。
(九)给药后,洗手记录。
(十)停止肠外营养液的输注时,需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静脉管路的冲洗。
三、配制静脉营养液时注意事项1、静脉营养液中不要加入其他药物,除非已有资料报道或临床验证过的可以配伍使用的药物,如西咪替丁和雷尼替丁。
2、配制过程中应避免电解质与脂肪乳剂直接接触,避免钙和磷直接接触。
3、静脉营养液应现配现用,并在24小时内输完,存放时间一般不超过48小时,并且应在4度冰箱中保存。
4、静脉营养液中PH≥5.0,总量≥1.5L,葡萄糖的浓度为10℅~23℅,钠钾等一价阳离子浓度<150MMOL/L,镁离子浓度<3.4MMOL/L,钙离子浓度<1.7MMOL /L。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指经静脉途径供应患者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
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TPN)和部分肠外营养(PPN),其中完全肠外营养指既不经口也不经胃肠造口,仅经静脉输注营养液来供应患者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
全营养混合液(TNA)又称「全合一(all in one)」营养液,典型的 TNA 是指在无菌条件下严格按无菌操作的要求和混合顺序配制,将每天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氨基酸、水、电解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混合置入由聚合材料制成的输液袋(三升袋)内,然后输注给需要 TPNA 支持的患者。
TNA 的配方多种,配制顺序有考究,若不了解 TNA 配制的相关知识,简单的以为把所有的药物混合即可,就有可能出现医疗事故。
配制肠外营养液的方法:一、计算能量需要量能量需要量是指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要的能量,确定适当的能量摄入,避免摄入过度或不足十分必要。
1. 拇指法则:即成人每日热量目标约为 25~30 kcal·kg-1。
肥胖患者采用校正体重,透析患者采用干体重。
2. 用 Harris-Benedict(H-B)公式估算静息状态下的基础能量消耗(BEE):男:BEE(kcal/d)= 66.47+13.75W+5.0 H-6.765A 女:BEE(kcal/d)= 655.10+9.56W+1.85 H-4.67A (W: 体重,kg;H: 身高,cm;A: 年龄, 岁)能量需求 = BEE ×活动系数×应激系数 3. 氨基酸供给:健康成人每日氨基酸需要量是 1.2~1.5 g·kg-1,1 g 氨基酸可提供约 4 kcal 热量。
氮量 (g)= 氨基酸量 (g)×16%,氨基酸的终浓度≥ 2.5% 为宜。
4. 非蛋白质热量:即葡萄糖与脂肪所提供的热量,1 g 葡萄糖可提供 3.4 kcal 热量,1 g 脂肪可提供约 9 kcal 热量。
【营养】配制3L(3000ml)袋一、能量消耗的推算:1、 Ha能量1、能量需求:30 kcal/kg【重症胰腺炎、烧伤、肠梗阻、腹泻、发热等疾病:50 kcal/kg;但心衰、肺动脉高压等疾病液体入量不超2000ml,心肺不好、肝肾不好、糖尿病时要注意调整补液量和质,拿不准时请会诊。
】如:50kg病人,需要能量30 kcal/kg×50kg=1500kcal2、能量来源:①1g糖:4kcal;②1g脂肪:9kcal;③1g蛋白质(氨基酸):0(也提供热,1g氮4kcal;但一般仅作为氮源,1g氮相当于30g肌肉)。
【卡文:1440ml—1000kcal;1920ml—1400kcal;2400ml—1700kcal】3、3L袋滴注速度:24小时均匀深静脉滴入;二、配制★★关键在凑能量!1、氨基酸(AA):不算能量,应该首先配,一般用500ml。
2、20%脂肪乳:供能:20%×500ml×9 kcal/g=900kcal★★现在还需:能量:1500kcal-900kcal=600kcalNaCl:4~5gKCl:3~4g★★继续配:3、NaCl:5%GNS 500ml能提供:①NaCl:%×500ml≈5g(已能满足NaCl需要量)②糖:5%×500ml=25g★★现在还需:能量:600ml-4kcal/g×25g=500kcal,换算成糖:500kcal÷4kcal/g=125g而液体总量还剩:3000ml-500ml(AA)-500ml(FAT)-500ml(GNS)=1500ml ★★要使糖(125g)和液体量(1500ml)相配,必须用高浓度糖水(10%GS,必要时可以用50%GS)凑能量。
——必要时可以列方程算各种浓度糖分要多少体积。
★★继续配:4、10%GS:1000ml×10%=100g糖;5%GS:(1500ml-1000ml)×5%=25g糖糖总和:125g,正好!★★配水时不一定是整数量的体积,可以是非整数,如1250mlGS。
肠外营养制剂配制及使用要求肠外营养制剂的配置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执行,在层流装置的超净工作台上或经紫外线空气消毒后的结晶专用小室进行。
配制时应注意:①将电解质、微量元素、胰岛素加入葡萄糖或氨基酸溶液中,将磷酸盐加入氨基酸溶液中,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加入脂肪乳剂中,将含有添加剂的氨基酸、葡萄糖与脂肪乳剂分别经3L袋的3个输入口先注入葡萄糖和氨基酸,最后混入脂肪乳剂。
②配制应不间断地一次完成,并不断摇晃使之混合均匀。
③氨基酸、葡萄糖、脂肪乳的容量比为2:1:1或2:1:0.5,总容量大于1.5L,混合液中葡萄糖的最终浓度为10% ~ 20%。
(1)配置好的肠外营养液应在24小时内使用,暂不使用时应置于4℃保存,并于24小时内用完。
(2)肠外营养液输注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滴速,经中心静脉输入的液体,渗透压可较血浆渗透压高5~6倍,达1 500~1 800 mmol/L。
不能在短时间内大流量输入,必要时使用输液泵来控制滴速。
输液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监测,如体重、血糖、氮平衡等一系列指标。
由于营养液成分复杂,可能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即凝乳状态,此时溶液中出现了游离的脂性油滴,此时油滴颗粒较大,不宜输入。
营养液输注有持续输注发和循环输注法。
持续输注法是将1天预定输入的液体在24小时内均匀输注,由于热能及各种营养素的供应处于持续均匀状态,胰岛素的分泌较为稳定,血糖较稳定。
但由于血清胰岛素持续处于高水平状态,阻止了脂肪分解,促进了脂肪和糖原合成,可出现脂肪肝甚至肝酶的升高。
还有种输注方法是循环输注法,将全天的营养液在12~18小时内输完,优点是预防或治疗持续输注所致的肝毒性,通过恢复患者白天正常活动改善了生活质量,适用于已经稳定接受持续肠外营养且需长期接受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尤其适用于在家实施肠外营养的患者。
病区肠外营养分散配制标准操作规程病区肠外营养是指将营养物质通过静脉输注方式输入患者体内,以补充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不良或肠道功能丧失等因素所导致的营养不良。
肠外营养的配制是指将各类营养物质按一定的比例和剂量混合,并通过特定的配制设备进行混合、过滤等处理的过程。
为了确保肠外营养的安全有效,病区在肠外营养的配制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操作规程。
一、准备工作1.配置营养物质的场所应保持清洁整齐,并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
2.配置前应将配制设备清洗消毒,并确保无残留药物和营养物质。
3.配置设备包括:注射器、输液器、药物泵、输液管、静脉采血针等。
二、选择适宜的配制方法1.肠外营养可以采用全量营养法、部分营养法或轮流输注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2.全量营养法是指将所有所需营养物质混合后一次性输注,适用于肠道功能完全丧失的患者。
3.部分营养法是指将部分营养物质与液体分离,逐步输注入体内,适用于肠道功能部分丧失的患者。
4.轮流输注法是指将多种营养物质分别配制并按一定时间间隔轮流输注,适用于不同营养物质需要的患者。
三、配制操作步骤1.洗手,佩戴无菌手套,并将配制设备放到无菌操作台上。
2.检查配制设备是否完整,无损坏和污染。
3.打开营养物质包装,将营养物质倒入注射器或输液器中,按照配方的剂量要求确定使用的药物和营养物质。
4.通过适当的方法混合不同的营养物质,确保其均匀混合。
5.检查混合液的外观、颜色、气味等,确保没有异常。
6.定期进行pH值测试,确保满足要求。
7.特殊药物或营养物质需经过过滤器过滤后输注,通过特殊的输液管和静脉采血针进行操作。
8.将配制好的肠外营养物质输液器与输液管连接,通过药物泵或手动控制输液滴速进行输注。
9.在完成配制后,清洗消毒操作台和配制设备,并做好记录。
四、注意事项1.配制营养物质的过程中应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
2.配制过程中应注意使用正确的计量工具和剂量。
3.配置液体的温度不应过高或过低,应在合适的范围内,以避免对患者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