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别林和好莱坞
- 格式:pptx
- 大小:115.67 KB
- 文档页数:21
卓别林喜剧电影及其电影特点卓别林的喜剧电影及其电影的特点---没有学习过戏剧和喜剧专业的人很难理解的风格----互相推诿和涮的艺术和风格,笑声一片。
忍不住的笑声。
英国人查尔斯.(卓别林)是(世界)电影史上(最杰出)的(喜剧)电影大师。
1913年,卓别林进入好莱坞。
最早发现和启用卓别林的是(美国)电影喜剧之父麦克.(赛纳特)。
说到喜剧电影,人们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卓别林,他在银幕上以层出不穷的噱头、滑稽的表演和他独创的头戴破礼帽、脚登大皮鞋、手拿细手杖,迈着企鹅步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给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欢笑。
卓别林的影片通常都有这样的主题:鞭挞不公正不人道的资本主义社会、反抗剥削和压迫;歌颂底层“小人物”的真,善、美;针砭人性的弱点、警示人生的误区,因此在观众欢笑背后其实隐藏着人生的孤独与凄凉。
他的喜剧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将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批判因素融入其中。
如果结合《大独裁者》所拍摄的二战的历史背景,就不难体会到卓别林作为世界公民的高度责任感与针贬时局的大无畏精神。
作为具有导演、演员、戏剧家、小说家、诗人多重身份的艺术大师,卓别林用哑剧表演艺术塑造的悲剧主人公夏尔洛,在亿万人民心中已经合成一个代表具体概念、观念和理念的形象。
更重要的是,卓别林为电影这种传媒工具尤其是喜剧电影这一剧种赋予了与文学艺术相同的社会功能,且其接受的对象是世界上处于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最终使卓别林的电影历百年而不朽。
电影中的喜剧因素是卓别林电影取得巨大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喜剧使他的电影更加通俗,而对于社会的深切思考,又使电影在近乎闹剧的场面中不流于庸俗。
卓别林曾经说过:“所谓幽默,不仅仅是来自只有玩笑性质的痛苦,而是我们在貌似正常的现象中看出了不正常的现象,在貌似重要的事物中看出了不重要的事物。
幽默还增强了我们生存的意义,使头脑清醒。
由于幽默,我们在变幻无常的人生中可以较少受到打击。
幽默促进了我们调和的意识,同时让我们看到,那些夸大了事态严重性的话中含有荒谬可笑的成分。
名人故事:卓别林智胜劫匪在那个电影尚未普及,但已初露锋芒的年代,查理·卓别林,这位喜剧大师,用他的笑声温暖了无数人的心房。
然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卓别林却遭遇了一场意想不到的“戏中戏”——一场真实的劫匪事件,而这场事件,也成为了他人生中最不可思议的“表演”。
故事发生在1920年代的一个深夜,卓别林刚刚结束了一场紧张的拍摄,准备返回位于好莱坞的家中。
夜色如墨,街道上只有几盏昏黄的路灯在风中摇曳,为这寂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神秘。
卓别林身着便装,头戴一顶压得很低的帽子,试图避开公众的视线,享受片刻的宁静。
就在他即将踏入家门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夜的宁静。
几个身影从暗处窜出,迅速将卓别林团团围住。
为首的是一个满脸横肉、手持短枪的男子,他的眼神中透露出贪婪与狡黠:“嘿,卓别林先生,听说你最近赚了不少啊,我们兄弟几个正好手头紧,想借点花花。
”卓别林的心中虽然惊骇,但多年的舞台经验让他迅速冷静下来。
他故作镇定,用那标志性的哑剧表演风格,缓缓举起双手,仿佛在说:“瞧,我只是个演员,身上哪有什么钱?”劫匪们显然不信,开始粗鲁地搜身。
卓别林灵机一动,突然开始模仿起自己电影中的经典角色——那个穿着肥大裤子、走路摇摆的小流浪汉。
他夸张地扭动着身体,用滑稽的表情和动作试图分散劫匪的注意力:“哈哈,你们知道吗?我可是世界上最穷的富翁,我的钱都藏在鞋底呢!”说着,卓别林真的弯下腰,假装从鞋底掏钱,实则是在悄悄观察周围的环境,寻找逃脱的机会。
劫匪们被他的表演逗得哈哈大笑,放松了警惕。
就在这时,卓别林突然发力,一个灵巧的转身,顺势将离他最近的一名劫匪手中的枪夺了过来,用枪柄狠狠地敲在了他的头上。
“哼,想抢我?你们还嫩了点!”卓别林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戏谑和威严,仿佛是在进行一场即兴的喜剧表演。
其他劫匪见状,吓得四散而逃。
卓别林则站在原地,看着他们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容。
他并没有立即报警,而是决定先回家,毕竟,明天还有更重要的工作等着他——用笑声治愈这个世界。
卓别林的影响力在哪里
卓别林是一位伟大的喜剧演员、导演和制片人,在好莱坞电影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如今仍然被人们所喜爱和研究。
卓别林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喜剧表演风格
卓别林的喜剧表演风格独特而富有创造力。
他通过滑稽搞笑的动作、夸张的表情和幽默的对白赢得了观众的心。
他的表演技巧和喜剧天赋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演员和喜剧创作者,成为他们的灵感和研究对象。
2. 社会和政治评论
卓别林的作品经常以幽默的方式讽刺和批评社会和政治问题。
他以影像形式表达对不公正、剥削和权力滥用的关注,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他的电影作品中的社会和政治评论影响了后来的电影制作和评论。
3. 艺术创新
卓别林是电影史上的创新者之一。
他早期的无声电影作品,如《摩登时代》和《大者》,在电影表演、剧情和导演技术方面引入
了许多新的元素和技巧。
他的影片展示了他对电影艺术的独特理解
和创新思维,对后来的电影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人道主义价值观
卓别林的作品常常关注弱势群体和社会的不公正。
他倡导人道
主义价值观,通过他的作品展现了对人性的关怀和同情。
他的作品
激励了观众关注社会问题,并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变革。
总而言之,卓别林的影响力在于他独特的喜剧表演风格、社会
和政治评论、艺术创新和人道主义价值观。
他的作品不仅娱乐了观众,还启发了后来的电影创作者,并对电影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卓别林的时代背景,简介,后世对他的评价简介: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 1889.4.16—1977.12.25),英国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无声电影时期最富创造力和影响力的喜剧大师。
早在一次大战前,卓别林便以表演才华征服了世界影坛,正如萧伯纳所评价的,“卓别林是电影工业时代独一无二的天才”。
从童年时踏上维多利亚舞台和英国音乐堂,直到88岁生命终结那一刻,卓别林的舞台生涯持续了75年光阴,他一生共拍摄了80余部喜剧片,代表作有《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等。
这些影片反映了卓别林从一个普通的人道主义者到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的过程。
卓别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刺。
同时,卓别林高调的公共形象与私人生活饱受谄媚与争议。
50年代麦卡锡时期,卓别林因左翼倾向被迫移居欧洲。
60年代晚期,卓别林完成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健康状况逐渐下降。
1972年,卓别林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1977年的圣诞节,定居瑞士Vevey的卓别林在熟睡中悄然离世。
卓别林的时代背景:出生在伦敦,父母是游艺团的歌唱演员。
幼年曾在街头流浪卖艺乞讨。
五岁时第一次等台演出,八岁和哥哥加入了弗雷德.卡诺滑稽剧团。
在美国的巡回表演期间,被制片人麦克.山内特相中,与吉斯通公司签约。
那个穿着肥大裤子、大号鞋子、紧绷上衣,头戴圆顶礼帽的小胡子《流浪汉》面对生活中的任何不幸总能用最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这同时也是他的人生写照。
《大独裁者》中勇敢地将矛头指向纳粹希特勒,体现了他的人道主义精神。
他的《马戏团》在第一届奥斯卡上赢得了“集编剧、表演、导演和制作于一身的多才多艺天才”特别大奖。
他说自己是个世界公民,不属于任何特定的国家。
三十岁时,他成了世界上最棒、最有名、最受人青睐的喜剧演员,他拍一部电影的片酬高达数千美元,创造了一年拍摄35部影片的奇迹,并组建了自己的电影公司。
40年前的今天被逐出美国的世界级喜剧明星卓别林在圣诞节逝世卓别林小传:用流浪汉逗大家开心,用年轻女孩来取悦自己的喜剧大师【1977年12月25日】40年前的今天,被逐出美国的世界级喜剧明星卓别林在圣诞节逝世卓别林(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英国喜剧演员、导演,第一位世界级明星。
卓别林在好莱坞电影的早期非常成功。
他奠定了现代喜剧电影的基础,被为“世界三大喜剧演员”之一。
卓别林戴着圆顶硬礼帽和礼服的模样,几乎成了喜剧电影的重要代表。
代表作包括:《城市之光》、《大独裁者》、《摩登时代》等等。
获得成功的卓别林,因有倾向共产党嫌疑,在63岁时,被逐出美国。
直到20年后,获得奥斯卡荣誉奖重返美国,他赢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历史上最长的起立致敬,在明星群聚的会场内观众整整起立鼓掌了五分钟。
他有多段与年轻女演员的感情经历。
甚至有人认为他的故事,是著名小说《洛丽塔》的灵感来源。
【扮演报童的雾都孤儿】卓别林于1889年4月16日出生于英国伦敦。
从小父母分居,卓别林跟随母亲生活,被送入孤儿学校。
12岁时,父亲酗酒去世,母亲患精神病被送入精神病院,卓别林成了“雾都孤儿”。
4岁时,卓别林在伦敦大剧院代替母亲首次登台表演。
1903年(14岁),他获得了一个正式角色,扮演《夏洛克·福尔摩斯》中的一个报童,长达3年。
此后,在卡尔诺喜剧团里扮演小丑。
(卓别林在福尔摩斯中的表演)【第一个世界级的大明星】1912年(23岁),卓别林跟随卡尔诺剧团进入美国,并留在了美国。
1914年,他首次出演电影《谋生之路》,从此以精湛的默剧技巧、完美的银幕形象成为闻名世界的喜剧演员,事实上可以说他是第一个世界级的大明星。
1918年,卓别林创建了自己的好莱坞公司。
在此后的35年中,他创造了许多不朽的杰作,至今广为流传。
其中包括喜剧《狗的生活》(1918年)、《发饷日》(1922年)、《从军记》(1918年)、《朝圣》(1923年)等。
查理·卓别林(CharlieChaplin,1889年4月16日出生于伦敦,1977年12月24日逝世于瑞士),是好莱坞一位著名的喜剧演员及反战人士,后来也曾经作为导演。
他奠定了现代喜剧电影的基础,往后不少艺人都以他的方式表演。
1889年,卓别林出生于英国伦敦南部地区的一个演艺家庭,父母都是艺人。
从小就投身舞台表演,10岁时加入佛瑞卡洛剧团。
1913年随著名的卡尔诺哑剧剧团赴美表演,正式开始了他的银幕生涯。
他在简陋的出租房间、国立贫民院及一所孤儿院中度过了辛酸的童年。
早年的贫困生活启发了他后来创。
2.如何评价卓别林我听说过一个关于他的故事,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有一次,卓别林走在一个偏僻的路上,突然,一个人从背后拿枪顶着他的头说,把钱交出来,不好,遇到劫匪了,卓别林想,不过卓别林很快就镇定下来,他把钱包递给劫匪,还恳求劫匪说,这钱是我老板的,你这么拿走,我的老板一定以为是我把钱私吞了,你拿枪在我的帽子上开两枪吧,这样老板就不怀疑我了。
劫匪一听,心想这人这么诚恳,就答应他吧,于是就在卓别林的帽子上开了两枪。
卓别林看着帽子上的两个窟窿,又对劫匪说,老兄,为了显得更逼真,请你在我的衣服和裤子上各开两枪吧,劫匪又照做了,这时卓别林一看枪里的六发子弹打完了,挥起拳头照着劫匪的头上打去,劫匪当时就晕了,卓别林拿起钱包,喜笑颜开地离开了。
只能说,这个故事不管真假,卓别林的喜剧幽默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有一天的时候我爸在舞台表演的时候被人发现并且邀请他去美国,于是他写了封信给他的兄弟说:有人跟我说让我试试看一个新玩意儿,叫电影,我准备去洛杉矶试试运气,搞不定的话我再回来。
谢天谢地,他到最后也没有回来演舞台剧。
”就是这样神奇的经历,才让上个世纪出了一个名导演,有了一个才华横溢的杰出导演,没有被时间的河水给冲刷掉。
卓别林在他的电影道路上,一直都是寂寞的,看过他影片的观众都知道,每一部电影中,他几乎都是独自一人出场,虽然他的表情很滑稽,人们都认为他是开心的,但其实他的内心真的很孤独,开朗的外表下总有一颗脆弱的心。
1,好莱坞票房长青树----斯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要论及导演首先想到的就是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他十六岁完成摄制影片「火光」(Firelight),从加州大学毕业后进入好莱坞,开始了他的导演生涯.1974年,26岁的斯皮尔伯格进入影坛,他的第一部具有巨大冲击力的作品是创造了票房神话的商业大片,从此他开始创造着自己的深化并进入人们的视野.另外获三项奥斯卡大奖并创下全球历史最高票房纪录。
1996年,拍摄《侏罗纪公园》的续集《失落的世界》上映5天收入9000万美元。
在好莱坞,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不仅是美国人的偶像,更是美国电影的奇迹。
在《辛德勒的名单》里,那被纪实般的镜头所震撼,被人物的精神所感动,历史又在我们面前重现。
在今天好莱坞电影投资与日俱增的情形下,他理智的运用金钱,创造着艺术。
他不愧是美国电影的奇迹。
其他主要作品有:《拯救大兵瑞恩》,《夺宝奇兵>,<E.T.>等以及与好莱坞另一电影大师乔治.卢卡斯共同执导的《印第安纳·琼斯》等.2,烈士的挽歌----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马丁.斯科塞斯,一个令人震惊的名字,电影界因为有了他变的更加美丽动人.从(该片被誉为对传统电影的颠覆之作,甚至有一位富家子弟因为为了引起在片中饰演雏妓的朱迪.福斯特(后来她因为在中的出色表现而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影后桂冠)的注意,而去刺眼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到2004年角逐奥斯卡的新片(the Aviator),他创造了一部又一部的经典.1979年的(Raging Bull)把36岁的好莱坞著名影星罗伯特.德.尼罗推上了影帝的宝座.但令人遗憾的是马丁甚至没有获得最佳导演的提名.在其后的时日里,马丁相继执导了,1986年的(the Color of Money)帮助61岁的老牌影星保罗.纽曼(Paul Newman)获得影帝桂冠.随后他拍摄了一部极具争议的影片(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1990年与长期合作伙伴罗伯特.德.尼罗拍摄的影片(GoodFellas)开创了染指黑帮片的先河,这部影片上映后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被奉为黑帮片的经典之作.后来他又拍摄了一部恐怖片(Cape Fear),但自从这部影片之后马丁陷入了一段低迷期,一直到2002年的(Gangs of Newyork)才算走出了生涯的低潮.创纪录的获得了13项奥斯卡提名,但富于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最后竟然一项奥斯卡奖也没有拿到,同样创造了一项纪录.2004年,在广大影迷们的热切期待中,马丁的冲着奥斯卡来的(尽管他自己矢口否认)大制作最后不幸惜败给好莱坞"最后的西部牛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执导的(Millium Dollar Baby),使马丁的奥斯卡最佳导演梦想再一次破灭.而只有女演员凯特.布兰切特获得了最佳女配角奖.则攘括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希拉里.斯旺克),最佳男配角(摩根.弗里曼)等奖项.马丁的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梦想是否还将继续,让我们拭目以待吧!3,富于探索精神的----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提到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the Godfather)以及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执导的反映越南战争及其后遗症的.科波拉1963年起开始独立拍片。
查尔斯·卓别林的喜剧观念2006-10-10 19:54:52 来自: .(同運的櫻花,你盡管飛揚著,去吧)举世闻名的查尔斯·卓别林是为默片喜剧作出最大贡献的喜剧大师。
他曾以鲜明的银幕形象、深刻的社会批判价值和独特的电影喜剧观念,战胜了他的所有对手,成为全世界人们所爱戴的喜剧明星。
卓别林于1889年出生,他的童年有着狄更斯小说中的人物遭遇,饱经磨难。
为了谋生,这位出生于贫苦演员家庭中的孩子,最终仍旧选择了演艺生涯。
17岁时卓别林进入英国卡尔诺剧团成为一名哑剧演员。
23岁时卡尔诺剧团赴美国巡回演出,卓别林喜剧表演的才华随即被启斯东的老板凯塞尔和赛纳特所发现,从此卓别林步人了美国电影业。
1914年当格里菲斯准备拍摄他的《一个国家的诞生》的时候,卓别林在赛纳特导演的《谋生》中开始了他的第一部影片的拍摄。
然而,这位在卡尔诺剧团中有着6年表演经验和训练有素的哑剧演员,很快便对赛纳特影片中的扔蛋糕、踢屁股以及靠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在银幕上来去匆匆的老套子感到不自在和厌倦。
他说服了赛纳特,允许他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拍摄。
他以英国式的含蓄和幽默来处理人物,在外形上他选择了麦克斯·林戴的礼帽、手杖和小胡子,并以瘦小的上装、肥长的裤子和一双过大的鞋子,构成了一、个富有喜剧效果的“绅士流浪汉”的形象。
他自编自导了《阵雨之间》。
萨杜尔曾在《查利·卓别林》一书中说到,“1914年2月28日第一批看到《阵雨之间》这部滑稽片的观众们,可以说一句:我看到了夏尔洛的诞生。
”卓别林在赛纳特那里初步尝试了电影这一新的表现形式,并在一年中为启斯东公司拍摄了35部喜剧短片。
他同格里菲斯一样,在短片中培养了自己运用电影手段和技巧进行叙事的能力,所不同的是他们却表现和发展了不同的电影叙事观念。
1915年卓别林开始转向爱赛耐公司,主演了14部影片,之后又转向了缪区尔公司,制作了12部影片。
在这个过程中,卓别林在不断地寻找着自己的主题和探索着人物形象的表现,同时在形式技巧上也日趋成熟。
卓别林英文介绍作文英文:Charlie Chaplin, also known as "The Tramp," was a legendary actor, director, and producer in the early days of Hollywood. He was born in London, England in 1889 and began his career in the entertainment industry at a young age. Chaplin's signature character, The Tramp, was a lovable and comical figure who captured the hearts of audiences around the world. He starred in and directed many iconic films, such as "City Lights," "Modern Times," and "The Great Dictator."Chaplin's talent and creativity extended beyond acting and directing. He was also a gifted composer and wrote the music for many of his films. In addition, he was a pioneer in the film industry, using innovative techniques and technologies to create groundbreaking movies.Despite his success, Chaplin faced many challengesthroughout his life. He was accused of being a communist during the height of the Cold War and was forced to leave the United States. However, he continued to make films and was eventually honored with numerous awards and accolades, including an Academy Award for Lifetime Achievement.Overall, Charlie Chaplin was a true icon of the entertainment industry. His legacy lives on through his timeless films and his influence on future generations of filmmakers.中文:查理·卓别林,也被称为“小流浪汉”,是好莱坞早期的传奇演员、导演和制片人。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卓别林卓别林,C. Charlie Chaplin (1889~1977)英国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剧作家,作曲家。
1889年4月16日生于伦敦,1977年12月25日卒于瑞士沃韦河畔科西耶。
父母都是游艺场的歌唱演员。
5岁时曾代替母亲登台演唱。
6岁丧父,母亲失业,卓别林与同母异父的哥哥流浪街头,一度被送进孤儿院。
后来两兄弟在游艺场和巡回剧团里演唱、跳舞和干各种杂活。
1913年,卓别林随卡尔诺哑剧团去美国巡回演出,被启斯东电影公司制片人兼导演M.塞纳特看中。
1913年末,卓别林与启斯东公司签了为期一年的合同,从此开始了漫长的电影生涯。
每周拍摄一部只有一本的喜剧片。
1914年2月28日,头戴圆顶礼帽、足登大皮靴、手持一条竹手杖、走路像鸭子的小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在启斯东喜剧片《阵雨之间》中问世,成为独树一帜的卓别林喜剧电影的主要形象。
从1919年开始独立制片,一生共拍摄了80余部喜剧片,其中重要的有《淘金记》(1925)、《城市之光》(1931)、《摩登时代》(1936)、《大独裁者》(1940)、《凡尔杜先生》(1947)、《舞台生涯》(1952)等。
这些影片标志着卓别林从一个普通的人道主义者到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电影大师和坚强的反法西斯战士的成长过程。
由于卓别林一贯对小人物、失业者寄予深切的同情,对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对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在二次大战期间大声疾呼开辟第二战场,因而受到美国麦卡锡主义的迫害。
1952年9月,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下令对他进行调查,并不准他再入境,他遂定居瑞士,直到去世。
在定居瑞士期间,他拍摄了无情揭露和嘲讽麦卡锡主义的《一个国王在纽约》(1957)。
1967年,卓别林拍摄了他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由M.白兰度和S.罗兰主演,这是一部失败的闹剧片。
1972年,卓别林重返好莱坞,接受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因他“在本世纪为电影艺术所作的不可估量的贡献”而授予他的艺术成就奖。
外国历史故事-关于卓别林是不是犹太⼈的争论 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1889年4⽉16⽇⽣于英国伦敦,英国影视演员、导演、编剧。
下⾯⼩编给⼤家讲⼀讲历史故事-关于卓别林是不是犹太⼈的争论。
关于卓别林是不是犹太⼈的争论 《卓别林》影⽚改编⾃卓别林的《我的⾃传》,以纪传体的⼿法艺术性地展现了⼀代喜剧电影⼤师卓别林的曲折⼈⽣。
1977年12⽉25⽇圣诞节早上,卓别林在其家中睡眠时安然去世,享年88岁。
查尔斯·斯宾塞·卓别林(1889年-1977年),不列颠帝国勋章佩戴者,AFI百年百⼤明星之⼀。
1975年3⽉9⽇,伊丽莎⽩⼆世⼥王授予卓别林不列颠帝国勋章,由此将他提升为爵⼠。
其实早在1931年和1956年,就已经有⼈提名将卓别林封为爵⼠了,但当时的保守派政府反对此举,因为他们怕这会影响到冷战时期与美国的关系。
在卓别林的⼀⽣中,关于他的争论从来就没有断过。
⽐如说,有关于他是否是犹太⼈?或者说是不是有犹太⾎统。
关于这⽅⾯的争论和断⾔,可以体现在1930年,那次的纳粹宣传中,就有⼈称卓别林为犹太⼈,⽽在1940年,联邦调查局的研究也是这么说的,结果因原因不明⽽搁浅。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争论呢?其主要原因是那时候犹太⼈是没有地位的,所以也不配参加电影⼯作。
⾸先,卓别林同母异⽗兄弟西德尼是半犹太⼈,但不信犹太教。
⽽卓别林是没有犹太⾎统的。
更重要的是,卓别林⽣前也从未讨论过他是不是犹太⼈这个问题,当有⼈说他是犹太⼈时,他也没有否定。
他说这样做只是为“反犹分⼦提供了证据”。
他经常说如果他有犹太⾎统的话,那是⼀种骄傲,因为他认为“所有天才均有犹太⾎统”。
在《⼤独裁者》中他⼤胆地描写对犹太⼈的迫害就体现出了他的这个观点。
还有⼀个争议是,关于卓别林为何总是喜欢发现和引导⼥影星的事情上,他⼀⽣中从没发现和引导过⼀位男影星,全是⼥影星。
这个习惯从他年轻时开始,⼀直到⽼。
【电影考研笔记】世界电影名人资料整理北京海翔智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设立在首都北京,是一所专注北京地区985、211、及各个特色类艺术院校的考研培训机构。
主要从事考研辅导和专业课资料研发,并且花巨资聘请了各大名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成立了专门的考研资料信息室,倾注了学长学姐们的大量心血和成功经验,致力于为考研学子服务!卢米埃尔兄弟:定性:卢米埃尔兄弟是法国著名导演,是电影和“活动电影机”的发明人,是纪录片的开山鼻祖,被公认为“电影之父”。
生平:①研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比较完善的电影放映机,即“活动电影机”。
②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布辛大街14号咖啡馆公开售票放映了他们的影片,这不仅仅标志着“放映术”的完成,同时也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作品:①他的作品有《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水龙出动》。
②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
特色:①卢米埃尔的绝大多数影片都是在纪录着周围世界的运动,他无意让“活动电影”成为一种叙事艺术。
②正如乔治·萨杜尔所说:从卢米埃尔的影片中人们了解到,电影可以是“一种重现生活的机器”。
③在形式上,卢米埃尔的影片大都是由一个固定视点的单镜头拍摄而成的。
意义评价:卢米埃尔的电影观念,为我们研究电影美学奠定了更为广阔的、更为科学的基础。
梅里爱:定性:乔治.梅里爱是法国著名导演,是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被称为“技术主义电影的真正先驱者”。
生平:①1896年执导了《贵妇人的失踪》是梅里爱运用“停机再拍”的技术手段拍摄的第一部影片。
②他拍摄的新闻片《德莱罕斯案件》,开创了电影“再现历史”的先河。
③神话片《灰姑娘》,创造了银幕上的“多幕剧”。
④在《橡皮头人》中“移动摄影”成为一种电影特技形式的表现手段。
⑤科幻探险片《月球旅行记》,是梅里爱的登峰造极之作。
特色:①他系统地将大部分戏剧上的方法应用到电影上来,形成了他“银幕即舞台”的美学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