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职业病危害及预防(20页)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19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劳动条件下,长期接触或者暴露于某种有害物质或者特定工作环境中,导致工人得的与工作相关的疾病。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变得尤其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职业病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一、职业病的危害1. 呼吸系统疾病:长期吸入有害粉尘、气体或者烟雾会导致职业性哮喘、尘肺病等疾病。
2. 皮肤病: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或者特定工作环境,如化学品、有毒物质等,容易引起职业性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职业性湿疹等。
3. 肌肉骨骼疾病:长期进行重体力劳动或者姿式不良的工作,容易引起职业性骨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
4. 神经系统疾病: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或者特定工作环境,如有机溶剂、重金属等,会导致职业性神经病变,如中毒性周围神经病、职业性中毒性脑病等。
5. 职业性肿瘤:长期接触有致癌物质,如石棉、苯等,会增加得职业性肿瘤的风险。
二、职业病的预防措施1. 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估: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体系,对工作场所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评估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
2. 采取有效的工程控制措施:通过改进工艺、设备和工作环境,减少或者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排放,如使用密封设备、通风设备等。
3. 个体防护措施:为从事高风险工作的劳动者提供个体防护用品,如呼吸器、防护手套、防护服等,降低职业病的发生风险。
4. 健康教育与培训:加强职业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劳动者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5. 定期体检与监测:组织劳动者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及时发现职业病的早期症状,提供及时的治疗和干预。
6. 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治制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治制度,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7. 加强监督与执法: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治监督与执法机制,加强对工作场所的监督检查,确保职业病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
8. 职业病防治科研与技术支持:加强职业病防治科研与技术支持,推动职业病防治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一)硫化氢主要危害:本品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属高毒类。
急性中毒:轻者表现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鼻、咽部烧灼感。
中度中毒者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明显,头痛、头晕、乏力、呕吐、轻度意识障碍。
咳嗽、胸闷呈现化学性支气管和肺炎肺水肿征象。
重度中毒者可在数秒内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样死亡。
长期高浓度接触可引起眼和呼吸道炎症,重者角膜溃疡、视力模糊。
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和周围神经炎等。
目标疾病职业病: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毒(GBZ31)职业禁忌证:1、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2、伴肺功能损害的呼吸系统疾病;3、器质性心脏病。
预防措施:1、提高自动化和密闭化程度,加强通风排毒;2、穿静电工作服,戴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3、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和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4、进入密闭空间或高浓度作业区时,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佩戴过滤防毒面罩和面具。
(二)氨气主要危害:属高毒物。
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的征象。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表现肺炎或间质肺炎等症候。
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呼吸窘迫综合征、谵妄、昏迷、休克等。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和眼、皮肤灼伤。
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1、慢性阻塞性肺病;2、支气管哮喘;3、慢性间质性肺病;4、支气管扩张。
预防措施:1、避免直接接触液态氨;2、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3、提供冲淋设施、洗眼设备;4、穿静电工作服,戴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5、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和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6、远离火种、热源,现场禁止使用明火操作。
(三)苯主要危害:属高毒类。
急性中毒:在短时间内吸入大量的苯蒸气可引起急性中毒。
初起粘膜刺激症状,随后表现兴奋及醉酒征象,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
重者可出现震颤、谵妄、昏迷、抽搐、血压下降,甚至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引言概述: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由于工作条件和工作方式等因素导致的疾病。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职业病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提高工作环境,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职业病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一、危害一:职业病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直接威胁。
1.1 肺部疾病:长期吸入有害气体和粉尘会导致职业性肺病,如尘肺、矽肺等。
1.2 中毒性疾病:接触有毒化学物质会引发职业性中毒,如铅中毒、汞中毒等。
1.3 职业性皮肤病:接触有害物质或特定工作环境会导致职业性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等。
二、危害二:职业病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1 生产力下降:职业病会导致劳动者健康状况下降,工作效率减低,从而影响生产力。
2.2 医疗费用增加:治疗职业病需要耗费大量医疗资源,增加个人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2.3 劳动力流失:职业病给劳动者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导致劳动力流失,进一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三、预防措施一: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护体系。
3.1 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职业病防护的责任和义务。
3.2 职业病监测:建立职业病监测系统,及时掌握职业病发生情况,为预防提供数据支持。
3.3 职业病防护设施:加强工作场所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建设,如通风设备、个人防护用品等。
四、预防措施二:加强职业病宣传教育。
4.1 职业病知识普及:开展职业病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劳动者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4.2 健康检查和培训:加强劳动者的健康检查工作,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同时开展相关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能力。
4.3 职业病防治技术指导: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职业病防治技术指导,推广先进的防护技术和工艺。
五、预防措施三:加强监督和管理。
5.1 监督检查:加强对工作场所职业病防护措施的监督检查,确保其有效执行。
5.2 处罚机制:建立健全的处罚机制,对违反职业病防护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惩罚。
常见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其防护随着社会进步和劳动生产方式的不断变化,各行各业的职业病危害也不同,不同行业的主要职业病和其防护措施如下所示:1. 工业制造业工业制造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包括噪声、粉尘、有毒物质、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等。
防护措施主要有:- 噪声防护:员工应佩戴防噪音耳塞或耳罩,对噪音源进行隔离或声屏蔽。
- 粉尘防护:员工应佩戴防尘口罩、防尘眼镜,采取局部排风、防护罩等措施。
- 有毒物质防护:员工需佩戴防毒面具、防化服等防护装备,加强通风换气,严格控制有毒物质的浓度。
- 物理因素防护:员工应佩戴电离辐射防护用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 化学因素防护:做好可燃易爆化学品的储存与使用,提供充分的通风设备来降低化学物质的浓度。
2. 建筑施工业建筑施工行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包括噪声、粉尘、有毒物质、物理因素、高处坠落等。
防护措施主要有:- 噪声防护:员工应佩戴防噪音耳塞或耳罩,对噪音源进行隔离或声屏蔽。
-粉尘防护:员工应佩戴防尘口罩、防尘眼镜,采取湿拖、喷雾等方式降低粉尘浓度。
- 有毒物质防护:员工需佩戴防毒面具、防护服等防护装备,严格控制有毒物质的浓度。
- 物理因素防护:员工应佩戴安全帽、防护鞋等个人防护用品,严格遵守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 高处坠落防护:设置安全网、保护栏杆等安全设施,员工需佩戴安全带等个人防护装备。
3. 医疗卫生业医疗卫生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包括感染、放射线、药物污染等。
防护措施主要有:- 感染防护:医护人员应佩戴防护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感染控制措施。
- 放射线防护:医疗设备应进行辐射防护设计,医护人员应佩戴防护服、铅背心、防护眼镜等。
- 药物污染防护:医护人员应佩戴防护口罩、手套等,严格执行用药规范,定期卫生检查。
4. 矿山行业矿山行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包括粉尘、有毒物质、物理因素、高温等。
防护措施主要有:- 粉尘防护:员工需佩戴防尘口罩、防尘眼镜,采用湿法或降尘剂等措施控制粉尘。
常见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其防护常见行业主要职业病及其防护措施职业病是由于工作环境和职业因素引起的各种疾病,常见的职业病主要包括尘肺病、噪声聋、化学中毒、放射病、振动性疾病等。
不同行业所面临的职业病危害也有所不同,以下是对常见行业主要职业病及其防护措施的介绍。
一、冶金行业1. 尘肺病冶金行业中的尘肺病主要是由金属局部尘埃或金属气溶胶所引起,对工人呼吸道和肺部造成刺激和损害。
防护措施包括:工作场所要保持通风良好,必要时使用防护设备如防尘口罩;加强个人卫生,洗手、洗脸等;定期做体检,以发现患病早期。
2. 中毒冶金行业中的中毒主要来自有毒金属及其化合物以及有害气体。
防护措施包括:工作场所要保持通风良好,必要时使用防毒面具;加强个人卫生,洗手、洗脸等;注意工作操作规范,避免产生有害气体。
3. 职业性肿瘤冶金行业工作环境中的一些因素如金属尘、砷、铬、镉等可引起职业性肿瘤。
防护措施包括:工作场所要保持通风良好;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如面罩、防尘服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避免产生有害物质。
二、建筑行业1. 高空坠落建筑行业中高空坠落是一种常见的职业伤害,防护措施包括:使用安全带、安全网等个人防护设备;工人要接受安全培训,掌握高空作业安全规范。
2. 噪声聋建筑行业中的噪声聋主要来自机械设备的噪音。
防护措施包括:隔音或降噪处理设备;工人使用符合标准的防护耳罩;严格控制噪声超标的作业。
3. 吸入有害物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一些材料如涂料、胶水等含有有害物质,易引起中毒。
防护措施包括:工作场所要保持通风良好;必要时使用防护面具、手套等个人防护设备。
三、化工行业1. 化学中毒化工行业中存在各种有毒气体、有害物质,易引起中毒。
防护措施包括:工作场所要保持通风良好;必要时使用防毒面具、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设备;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2. 爆炸和火灾化工行业中易发生爆炸和火灾,防护措施包括:工作场所要保持通风良好;使用防火材料和安全设施;工人接受消防安全培训。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职业病是指由于长期从事特定职业所产生的疾病。
职业病的发生和职业危害因素密切相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身体可能长时间处于一些危险因素中,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方法。
噪声噪声是指由声环境中各种声音的难听度、响度、持续时间及声谱组成等因素所造成的损害。
如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会导致听力下降、精神压力、睡眠障碍等症状。
预防噪声污染应控制噪声源、采取隔音措施、佩戴个人防护设备等。
尘埃尘埃是由于灰尘、微粒、灰渣等过程中散发的物质,长时间呼吸进入肺部可能会诱发肺部疾病如尘肺等。
避免吸入职业性尘埃的方法包括采用人工降尘、通风换气、戴上呼吸器等。
辐射辐射是指各种电磁波(如微波、电磁辐射等)对人体的影响。
在职业生涯中,如常年工作在电磁辐射环境下,可导致头痛、记忆力减退、高血压等问题。
控制辐射污染可以采用隔离措施、加装防辐射屏蔽等。
化学因素化学物质中含有有害成分,长期处于接触化学品的环境中,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化学污染的防范包括强制使用有害化学品的证明、工作场所的开通、贮存及安全使用有害化学品的控制等。
疲劳职业疲劳是指长期连续工作或劳动后,人体疲劳程度高、健康状态下降的现象。
职业疲劳的表象有头痛、头晕、乏力等多种不适症状。
避免职业疲劳应注重劳逸结合,适当休息和运动。
职业危害因素是我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了预防工作环境中产生的危险因素,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
通过控制噪声、防止吸入尘埃、防辐射、控制化学危险品的使用、适当调节劳动强度等方式,促进健康工作,以更加安全和健康的方式生活和工作。
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1.物理因素:常见的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电磁辐射和高温等。
-噪声: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下会导致听力损害。
防护措施包括佩戴耳塞或耳罩,减少噪声源的强度。
-振动:长期暴露在振动环境下会导致手指麻木、肌肉疼痛等问题。
防护措施包括减少振动源的强度,使用振动吸收装置。
-电磁辐射:长期暴露在电磁辐射环境下会导致电离辐射损害。
防护措施包括远离辐射源,使用屏蔽设备。
-高温: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下会导致中暑、脱水等健康问题。
防护措施包括定期休息、提供防护服和饮水设施。
2.化学因素:常见的化学因素包括有害化学物质、粉尘、气体和蒸汽等。
-有害化学物质: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如中毒和癌症。
防护措施包括使用防护设备,提供通风装置,并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
-粉尘:长期吸入粉尘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
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口罩、提供通风装置,并经常进行清洁和封闭粉尘源。
-气体和蒸汽:吸入有毒气体和蒸汽会对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呼吸器、提供通风装置,并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
3.生物因素:常见的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细菌和病毒:接触细菌和病毒会导致感染和传染病。
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口罩、勤洗手、提供个人防护设备,并定期消毒和清洁工作场所。
-寄生虫:接触寄生虫会导致寄生虫感染。
防护措施包括佩戴防护服、使用避虫剂,并保持环境清洁。
4.心理因素:常见的心理因素包括工作压力、长时间工作和疲劳等。
-长时间工作:长期超时工作会导致身体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
防护措施包括提供适当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并安排必要的轮班制度。
5.人机工效因素:常见的人机工效因素包括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工作设备和工作环境。
-工作设备:使用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工作设备会导致肌肉骨骼疾病。
防护措施包括提供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工作设备,如调节座椅高度和角度,提供合适的键盘和鼠标等。
-工作环境: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工作环境会导致眼睛疲劳和颈部疼痛。
常见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其防护一、电子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1、铅:焊锡、装配工序可接触铅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早期可出现乏力、肌肉关节酸痛,严重者可出现腹痛、神经衰弱综合症。
随着病程进展,可累及神经、造血、消化等系统以及肾脏受损。
2、有机溶剂:生产中使用的松香、元件清洁剂、脏水、原料等均含各种有机溶剂如苯、甲苯、二甲苯、丙酮、三氯乙烯、正已烷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3、物理因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调频测试等工序产生的高频电磁辐射对接触者的健康可能产生损害。
4、其它有害因素:高温、粉尘、净化车间空气污染、流水线作业的心理紧张、超微行业视觉疲劳以及持续不良操作体位等对工人健康的影响亦不容忽视。
防护要点1、加强伯作业场所的通风除毒、减噪隔音、屏蔽。
2、使用防毒面罩、手套、眼镜、耳塞等防护用品。
3、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压故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救援和控制措施。
二、印刷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印刷过程中从油墨的调制、印刷、洗板、切纸、钉书等环节均可产生多种职业病有害因素,但最引人关注的是印刷行业中易患“脚软病”。
在印刷过程,中工人常用“白电油”清洗印板,而“白电油”的主要成分是正已烷。
正已烷具有高挥发性和高脂溶性,并有蓄积作用。
急性毒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抵制,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
长期接触正已烷的工人可发生周围神经病,早期表现为跑动或上楼无力,严重者可出现肌肉萎缩、下肢瘫痪。
防护要点1、作业场所要安装通风除毒装置,工人配戴防毒口罩作业。
2、“白电油”清洗液储存罐(桶)要加盖,沾有“白电油”的抹布用后存放于密闭的容器中。
3、有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患者应早脱离接触,及时治疗。
三、家具制造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1、要尘:在锯木、刨木过程中均可产生大最的木尘,吸入粉尘后,可能引起对气管哮喘、过敏性肺炎;长期吸入可致慢性呼吸道炎症,严重者可出现肺纤维化改变。
2、有机溶剂:在家具制造中使用大最的胶合板或某些涂料,常温下就有甲醛、酚类等有害物质逸出,工人接触可引起眼、鼻、咽喉等刺激症状。
各行业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预防一、各行业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二、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一)粉尘危害的预防1、什么叫生产性粉尘?能够长时间以浮游状态存在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叫做粉尘。
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分三类:无机矿物性粉尘、有机粉尘和混合性粉尘。
2、粉尘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1)破坏人体正常的防御功能;(2)可引起肺部疾病;(3)致癌;(4)毒性作用;(五)局部作用,如:堵塞皮脂腺、刺激及损害器官。
3、什么是尘肺病?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4、引发尘肺病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成分和含量;(2)粉尘的粒径;(3)工作场所粉尘浓度和接触粉尘的时间;(4)劳动强度;(5)个体因素。
5、粉尘作业工人的卫生保健措施有哪些?职业健康检查、作业环境监测和个体防护。
6、尘肺如何预防?八字防尘措施:革-技术革新,改革工艺和革新生产设备;水-湿式作业;密-密闭尘源;风-抽风除尘;护-个人防护;管-维修管理,建立各种规章制度;教-宣传教育;查-及时检查评比,总结经验,定期测尘和健康检查。
7、什么是矽肺?矽肺是长期吸入大量含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的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8、患了矽肺病有什么症状?得了矽肺后在一般劳动甚至休息时也会出现所知气短,呼吸困难,胸痛胸闷,早期矽肺有轻度干咳,晚期痰中带血。
患者易疲劳、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
9、脱离了粉尘性作业还会患矽肺吗?会,有“迟发性矽肺”。
(二)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预防1、什么是生产性毒物?毒物是指较小量进入人体可引起人体健康损害(中毒)的化学物质。
各种生产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毒物统称生产性毒物。
2、什么是职业中毒?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
职业中毒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中毒三种类型。
3、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哪些?生产性毒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三条途径进入人体。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特定职业或工作环境中接触有害物质、受到有害因素或工作方式所致的疾病。
职业病对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预防职业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职业病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一、职业病的危害1. 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粉尘、烟尘、有毒气体等有害物质,会导致职业性肺病,如尘肺、石棉肺等。
这些疾病会引起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2. 职业性皮肤病:接触有害物质会导致皮肤炎症、过敏反应等职业性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职业性湿疹等。
这些疾病会引起皮肤瘙痒、红肿、溃疡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感染和伤残。
3. 职业性听力损失:长期暴露于噪音环境中,会导致职业性听力损失。
这种损失通常是不可逆的,会导致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失聪。
4. 职业性骨骼疾病: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姿势不良的工作,会导致职业性骨骼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骨关节炎等。
这些疾病会引起背痛、关节疼痛、运动障碍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残疾。
5. 职业性神经系统疾病:接触有机溶剂、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会导致职业性神经系统疾病,如中毒性脑病、周围神经病等。
这些疾病会引起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精神障碍和智力下降。
二、职业病的预防措施1. 完善职业病防护法律法规:各国应制定和完善职业病防护法律法规,明确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护责任,保障工人的健康权益。
2. 加强职业病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职业病监测体系,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估,及时发现和控制有害因素。
3. 提供个人防护用具:用人单位应根据工作环境的特点,为工人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具,如口罩、防护服等,减少有害物质对工人的直接接触。
4. 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开展职业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工人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防护意识,教育工人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具和采取正确的工作姿势。
5. 控制有害物质的排放和使用:用人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有害物质的排放和使用,如改进生产工艺、使用替代品等,减少工人接触有害物质的机会。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职业病是指由于长期接触特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导致工人患上的与工作有关的疾病。
职业病的危害性不容忽视,对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工作能力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一、职业病的危害1. 呼吸系统疾病:例如尘肺病、职业性哮喘等。
工人在长期吸入有害气体、粉尘或烟雾时,会导致呼吸系统受到损害。
2. 皮肤病:例如接触性皮炎、职业性湿疹等。
工人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如化学品、油脂、溶剂等,会导致皮肤受到刺激和损伤。
3. 职业性中毒:例如铅中毒、汞中毒等。
工人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溶剂等,会导致身体内毒素积累,引发中毒症状。
4. 职业性损伤:例如噪声损伤、振动损伤等。
工人长期处于高噪声、强振动环境中,会导致听力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损伤。
二、预防职业病的措施1. 工作环境改善: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接触,是预防职业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例如加强通风设备的安装和维护,控制噪声和振动的产生,减少工人接触有害物质的机会。
2. 个体防护措施:工人在特定工作环境中进行工作时,应佩戴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品,如防护口罩、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以减少有害物质对身体的直接接触。
3. 健康监测和体检:定期进行职业健康监测和体检,可以及时发现职业病的早期症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例如进行肺功能检测、血铅浓度检测等。
4. 健康教育和培训:加强对工人的职业病防护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工人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行为。
5. 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政府应加强对职业病预防的监管,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职业病预防工作的有效进行。
三、职业病预防的意义1. 保护工人的健康:职业病的发生会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预防职业病可以保护工人的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2. 降低社会成本:职业病的治疗和康复需要大量的医疗资源和经济支持,预防职业病可以降低社会成本,减轻社会负担。
常见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其防护在不同的行业中, 存在着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这些危害因素对工人的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下面是一些常见行业及其主要职业病危害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的介绍。
一、矿山行业1.煤矿工人: 煤尘导致煤工尘肺病的发生, 应采取化学防尘剂、通风系统等措施进行预防。
2.金属矿山工人:金属粉尘、放射性物质等危害因素导致肺癌、中毒等职业病,使用防护口罩、防护服等防护设备是必要的。
二、化工行业1.化工工人: 接触化学物质导致中毒、皮肤疾病等职业病, 使用防护服、防护手套、呼吸器等防护装备是必要的。
2.印刷业工人:油墨和溶剂蒸气对呼吸系统和皮肤有害,应注意通风、戴口罩等防护。
三、农业行业1.农民工人: 接触农药、重金属等导致中毒、皮肤疾病等职业病, 应注意戴口罩、防护服等措施。
2.渔民:长期暴露在水中易导致皮肤、眼睛疾病,注意穿着防护服、戴护目镜等。
四、建筑行业1.建筑工人: 长期吸入石尘、施工噪声等导致尘肺病、聋等职业病, 应戴口罩、耳塞等防护设备。
2.钢筋工人:长期负重、重复性动作导致慢性劳损,应适当安排工作时间,进行休息和体育锻炼。
五、医疗行业1.护士: 长时间站立、接触病原体导致背痛、感染等职业病, 应注意科学安排工作时间、佩戴防护衣、手套等。
2.医生:长时间工作导致忧郁症、疲劳等职业病,应注意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六、电子行业1.电焊工人: 气体、粉尘、辐射等导致职业病, 应注意戴防护面罩、防护服等。
2.半导体工人:化学药剂、有害气体等导致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应注意戴口罩、穿防护服等。
七、食品行业1.厨师: 长时间高温环境、油烟、重体力劳动导致中暑、皮肤病等职业病, 应注意戴防护帽、口罩, 加强体育锻炼。
2.食品加工工人:长期接触化学添加剂、重金属等导致中毒等职业病,应注意戴手套、口罩等。
在以上行业中, 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只是一部分, 每个行业和岗位都可能存在不同的危害因素和相应的防护措施。
常见职业病危害及预防常见职业病危害及预防在服装厂生产作业活动中,充斥着各种有害因素,其中包括物理化因素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职业有害因素。
这些危害因素严重威胁着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下这些危害因素及预防伤害的措施。
气体检测仪1、服装面料本身对人体的损害。
这种损害主要表现为化学刺激和变-态反应,可致使人体皮肤发炎、湿疹等。
2、缝纫机转动产生噪声危害。
机器愈密、噪声愈强,长期下去容易对人体听力及神经造成损伤。
3、空间密集,照明不足,可对视力造成不良影响。
4、缝纫工长期保持坐位前倾姿势操作,可发生腰腿痛。
熨烫工长时间手拿熨斗,可发生右肢酸痛,工龄长的工人甚至发生腕部腱鞘炎、肩周炎、颈椎病等。
以上就是服装厂作业常见的几种危害因素,下满我们针对这几种危害因素,来谈谈预防呼减轻职业病危害的办法。
工人在进入生产作业车间时,要佩服好专门的'防护用品,如防护口罩、防护服、眼罩、耳塞等,做好全面的身体防护措施。
必要时还可安装气体检测仪,对车间内空气环境质量做好检测。
保持作业车间卫生良好,经常消毒,开窗通风,为员工提供良好的作业环境。
企业可适时地组织员工在休息期间做做保健操,预防职业病危害发生。
做好监督管理工作,检查落实工人作业场所的情况,如个人防护用品是否佩戴,车间通风是否良好等。
常见职业病危害及预防 [篇2]企业职工对职业病的预防及措施一、电、气焊、气割中毒事故及其防止措施:电、气焊、气割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有毒气体,蒸气和烟尘,常见情况有:1、电、气焊接有色金属有时会产生有毒蒸气和烟尘。
焊铅时会产生铅蒸气,引起铅中毒。
焊黄铜时会产生锌蒸气,引起锌中毒;焊铝及铝合金时要用铝气焊熔剂,会产生氟化物烟尘,也会引起急性中毒。
阅读: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2、在狭小的作业空间焊接有涂层(涂漆、塑料或镀铅、锌等)的焊件时,由于涂层物质在高温作用下蒸发或裂解形成有毒气体和有毒蒸气等。
3、在有毒介质的容器或环境中焊接时,没有采取通风和个人防护措施时,造成急性中毒。
目录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
※化学毒物的危害及预防
※放射性物质的危害及预防
※高温作业的危害及预防
※噪声的危害及预防
※生物因素的危害及预防
※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一、什么是生产性粉尘
有些企业在进行原料破碎、过筛、搅拌装置等过程中,常常会散发出大量微小颗粒,在空气中悬浮很久而不落下来,这就是生产性粉尘。
二、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长期大量吸入粉尘,使肺组织发生弥漫性、进行性纤维组织增生,引起尘肺病,导致呼吸功能严重受损而使劳动能力下降或丧失。
有些粉尘具有致癌性,如石棉是世界公认的致癌物质,石棉尘可引起间皮细胞瘤,可使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铅、砷、锰等有毒粉尘,能在支气管和肺泡壁上被溶解吸收,引起铅、砷、锰等中毒。
另外,粉尘还会堵塞皮脂腺使皮肤干燥,可引起痤疮、毛囊炎、脓皮病等;粉尘对角膜的刺激及损伤可导致角膜的感觉丧失、角膜浑浊等改变;粉尘刺激呼吸道黏膜,可引起鼻炎、咽炎、喉炎。
三、什么是尘肺病
尘肺病是由于在生产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尘肺病隐匿性比较强,早期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气喘、气短、胸闷、胸痛、咳嗽、咳痰、不能平卧等症状,最典型的症状是呼吸困难。
四、尘肺病的预防
尘肺病预防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防止有害粉尘的吸入。
1.技术措施
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是消除粉尘危害的主要途径之一,如遥控操纵、计算机控制、隔室监控等避免接触粉尘。
湿式作业:如果用湿式碾磨石英或耐火材料、矿山湿式凿岩、井下运输喷雾洒水、煤层高压注水等,可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粉尘飞扬,降低环境粉尘浓度。
密闭、抽风、除尘: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密闭抽风除尘办法。
如采用密闭尘源与局部抽风相结合,防止粉尘外溢。
2.卫生保健措施
接尘工人健康监护:包括上岗前体检、岗中的定期健康检查和离岗时体检,对于接尘工龄较长的工人还要按规定做离岗后的随访检查。
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佩戴防尘护具,如防尘安全帽、防尘口罩、送风头盔、送风口罩等,讲究个人卫生,勤换工作服,勤洗澡。
一、有机溶剂类毒物的危害及预防
有机溶剂多属于有毒有害物质,同类者毒性相似,如氯代烃类多具有肝脏毒性,醛类具有刺激性等。
应用广泛的有机溶剂有笨、甲苯、二甲苯、二氯乙烷、正己烷等。
(一)苯
染料、合成橡胶、农药生产中,以及油漆制造、建筑喷漆、制鞋厂、家具厂、箱包加工厂,是苯中毒高发领域。
苯会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患有血液系统疾患、肝肾疾病以及哮喘患者均不宜从事苯作业。
急性苯中毒症状:轻度时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兴奋、欢快、步态不稳,重度时烦躁不安、幻觉、震颤、抽搐、昏迷、心律不齐,严重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甚至死亡。
(二)甲苯、二甲苯
甲苯、二甲苯的生产多从煤焦油或石油裂解产生,在工业上主要用于油漆、涂料、胶水的有机溶剂,也可制造糖精、染料、药物和炸药等。
生产中甲苯主要通过呼吸系统、皮肤吸入人体,对皮肤、黏膜、染料和炸药等。
甲苯、二甲苯毒性小于苯,但刺激症状比较严重,吸入后可出现咽喉刺痛感、发痒和灼烧感;刺激眼黏膜,可引起流泪、发红、充血;溅在皮肤上局部可出现发红、刺痛及疱疹等。
重度甲苯重度后,或呈躁动不安、哭笑无常的兴奋状,或呈嗜睡、木僵等压抑状,严重的会出现虚脱、昏迷。
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症、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皮肤干燥、皲裂、皮炎等慢性中毒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