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学第六章,通风与气流组织
- 格式:ppt
- 大小:4.90 MB
- 文档页数:23
第一章绪论1、目前人们希望建筑物能够满足的要求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
2、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巢居和穴居。
3、建筑与环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问题是:如何协调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和研究和掌握形成病态建筑的原因。
4、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是: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1、地球绕太阳逆时针旋转是公转,其轨道平面为66.5度。
2、赤纬是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一般为23.5~-23.5度之间,向北为正,向南为负3、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4、真太阳时是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的计时方式。
5、经国际协议,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6、经国际协议,把全世界按世界经度划分为24时区,每个时区包含地理经度15度。
以本初子午线东西各7.5度为零时区,向东分12时区,向西也分为12时区。
7、每个时区都按照它的中央子午线的平均太阳时为计时标准,称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8、当地时间12时的时角为0°,前后每隔1小时,增加15°。
9、北京时间等于世界时加上8小时10、太阳位置是地球上某一点所看到的太阳方向,常用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来表示。
11、太阳高度角是太阳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
12、太阳方位角是太阳方向的水平投影偏离南向的角度。
13、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有:赤纬(季节的变化)、时角(时间的变化)、纬度(观察点所在位置)。
14、太阳常数一般取I。
=1353 W/㎡15、大气透明度越接近1,大气越清澈,一般取为0.65~0.75。
16、对于北京来说,法向夏季总辐射热量最大。
20、风向在陆地上常用16个方位来表示。
21、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风行进的距离,以m/s来表示。
建筑环境学通风与气流组织建筑环境学涉及建筑物内外的所有环境要素。
通风和气流组织是其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对建筑物内部的空气调节、保持舒适室内环境、控制室内污染物和减少病原体传播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通风和气流组织的概念、原理、分类和特点,以及其在建筑环境学中的应用。
一、通风的概念、原理和分类1.1 通风的概念通风是指通过人工或自然的方式,将新鲜空气引入室内,将污浊空气排出室外,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净化、循环和调节。
1.2 通风的原理通风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然风:因为地球旋转,大气层会形成气压系统。
当地表气压高时,空气会流向气压低的地方,形成自然风。
•气流差异:由于室内外温度、湿度、气压等因素的差异,形成气流,促进新鲜空气的引入和污浊空气的排出。
•机械通风:通过风机、空调等机械设备,人工引入新鲜空气,带走污浊空气,实现空气的循环和调节。
1.3 通风的分类通风根据其方式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自然通风:未使用任何机械设备,仅通过自然因素实现空气的循环和调节。
•强制通风:通过机械系统驱动,强制引入新鲜空气和排出污浊空气。
•混合通风:将自然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使得空气的循环和调节更加详细。
•正压通风:通过增加室内空气压力,使得污浊空气自然流向室外。
•负压通风:通过减少室内空气压力,使得新鲜空气自然流向室内。
二、气流组织的概念、原理和特点2.1 气流组织的概念气流组织是指通过人工或自然的方式,调节和优化室内气流,确保空气的质量、温度、湿度和速度符合人体舒适所需。
2.2 气流组织的原理气流组织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气流方向:根据空气的密度和温度等物理因素,形成升温气流和下降气流,以促进空气的循环和调节。
•气流速度:适度的气流速度可以确保空气的质量和舒适度,过大或过小则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气流质量:气流中应不含有有害物质和过高或过低的湿度和温度等因素。
•气流分布:气流应合理地分布到整个室内,使得室内空气质量的不均匀性减少。
建筑环境学4~6章总结第四章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人体在化学反应中释放能量的速率叫做代谢率,人体的生理机能要求体温必须维持近似恒定才能保证人体的各项功能正常,所以人体的生理反应总是尽量维持人体重要器官的温度相对稳定。
如果将人看作一个系统,则人与环境的热交换同样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
因此,可以用热平衡方程来描述人与环境的热交换。
人体的热平衡方程可用 M – W – C – R – E – S = 0表示。
人体各部分的温度不同,代谢率高的器官温度较高。
一般说来,当环境温度下降时,表层温度下降;情绪上升时,表层温度上升;人体出汗之后,表层温度下降。
人体与外界的热交换的形式包括有对流、辐射、蒸发,影响因素包括有衣服热阻、环境空气温度、皮肤蒸发和呼吸散湿、空气流速、周围物体的表面温度等。
一般来说,人体的衣服热阻越大,则人体与外界的换热量越小;环境与人体温差越大,则人体与外界的换热量越大;周围物体的表面温度越高,人体热感越强。
影响人体与外界显然交换的几个环境因素有:平均辐射温度,操作温度,对流换热系数,对流质交换系数。
体温调节主要是依靠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来完成的。
人体体温的调节方法包括有调节皮肤表层的血流量、调节排汗量、提高产热量等。
贝氏标度的特点是热感觉与热舒适合二为一,也即其主要缺点。
ASHRAE七级热感觉标度的优点是精确指出了热感觉。
热舒适是表示对环境表示满意的状态,简写为TCV,其影响因素包括:冷热刺激的存在、刺激的延续时间、原有的热状态、皮肤温度、核心温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垂值温差、吹风感、辐射不均匀性、其他因素等。
预测平均评价(简写为PMV)是引入反映人体热平衡偏离程度的热负荷,得出的一个代表同一环境下绝大多数人热感觉的概念,采用7级分度。
它适用于稳态热环境中的人体热舒适评价。
预测不满意百分比(简写为PPD)表示人群对热环境的不满意百分比。
当室内热环境处于最佳的热舒适状态时,仍有5%的人不满意,因此ISO7730对PMV-PPD的推荐值在-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