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与气流组织(1)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58
全面通风气流组织的原则
全面通风气流组织的原则如下:
1. 空气流动方向:通风气流应从干净的区域向污染的区域移动,以有效地将污染物排出。
2. 气流速度:通风气流的速度应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既能够有效地将污染物带走,又不会引起其他问题,如温度不适或风扬尘。
3. 高效过滤:在通风系统中使用高效过滤器,以去除空气中的微尘、细菌和其他污染物。
4. 均匀分布:通风系统应该能够均匀地将新鲜空气分布到房间各个角落,以确保整个空间得到充分的通风。
5. 空气质量监测:全面通风气流组织应配备相关的空气质量监测设备,用于实时监测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6. 合理运行:通风系统应按照预定的操作指南进行合理运行,以达到最佳的通风效果。
7. 定期维护:通风系统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保证室内空
气的良好质量。
综上所述,全面通风气流组织的原则是确保新鲜空气能够均匀地分布到室内各个角落,通过高效过滤和定期维护,将污染物有效排出,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
《建筑环境学》题库-名词解释绪论1、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
其中温室气体包括水蒸气、二氧化碳、氮的各种氧化物,还包括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排放的氯氟甲烷(HFCs)、氢氟化物、全氟化物(PFCs)、硫氟化物(SF6)等。
温室效应的后果包括:(1)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2)海平面上升;(3)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2、病态建筑综合症许多人抱怨在室内环境中生活感觉不适,主要表现在:眼睛不适、鼻腔和咽喉不适、流鼻水或鼻塞、胸闷、空气有刺激性、头痛、精神无法集中和过敏等。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此现象称为“病态建筑物综合症”。
更有甚者,由于室内环境污染而导致中毒,直至出现癌症这种严重的疾病。
相对于没有空调的建筑物来说,这些症状似乎在设有空调的建筑中发生的几率更大,当受影响的对象离开相关建筑时,这些症状有所减轻或消失。
建筑外环境1、赤纬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5~- 23.5度之间,向北为正,向南为负。
根据赤纬的变化,确定夏至、秋分、春分以及冬至。
2、太阳时角当太阳入射的日地中心连线OP线在地球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时间12点时,日地中心连线在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简称时角。
一般说来:当地时间12时的时角为0,前后每隔1小时,增加15度3、太阳常数指太阳与地球之间为年平均距离时,地球大气层上边界处,垂直于阳光射线的表面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
I0=1353 W/㎡。
4、大气环流由于照射在地球上的太阳辐射不均匀,从而造成赤道和南北两极之间的温差,由此引发的大气从赤道到两极,和从两极到赤道的经常性活动,叫大气环流。
5、风向频率图(风玫瑰图):按照逐时所测得的各个方位的风向出现次数,分别计算出各个方位出现次数占总次数的百分比,并按一定的比例在各个方位的方位线上标出,再将各点连接起来。
浅谈气流组织与送风形式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空调区空气温湿度、洁净度及舒适性要求的逐渐增高,合理的气流组织设计也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从气流组织的概念、作用及送风形式等方面对气流组织做了介绍,并对不同的送风形式适用于那种空调房间做了简单的概括。
关键词:气流组织风口送风回风中图分类号: tu834.8+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气流组织的定义空气调节区的气流组织(又称为空气分布),是指合理的布置送风口和回风口,在空调房间中,经过空调系统处理过的空气,经送风口进入空调房间,在空调区内空气混合、置换并进行热湿交换的过程中,均匀地消除空调区内的余热和余湿,从而使空调区(通常是指离地面高度2m以下的空间)内形成比较均匀而稳定的温湿度、气流速度和洁净度,以满足生产工艺和人体舒适的要求。
同时,还要由回风口抽走空调区内空气,将大部分回风返回到空气处理机组、少部分排至室外。
气流组织的任务气流组织设计的任务是合理的组织室内空气的流动,使室内工作区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速度和洁净度能更好地满足工艺要求及人们的舒适性要求。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不仅直接影响房间的空调效果,也影响空调系统的能耗量。
气流组织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对空调房间内温湿度参数、允许风速、噪声标准、空气质量、室内温度梯度及空气分布特性指标(adpi)的要求,结合建筑物特点、内部装修、工艺或家居布置等进行设计、计算。
送风形式空调房间除对工作区内的温度、相对湿度有一定的精度要求以外,还要求有均匀、稳定的温度场和速度场,有时还要控制噪声水平和含尘浓度,这些都直接受气流流动和分布状况的影响。
还取决于送风口位置及形式,送风射流的参数(例如送风量、出口风速、送风温度等),回风口位置,房间几何形状及室内的各种扰动等,其中以送风口位置及形式,送风射流的参数对气流组织的影响最为重要。
几种常见的送风形式:1.侧向送风采用百叶风口等进行侧向送风时,其送、回风口的布置形式有:单侧上送下回;单侧上送上回;单侧上送、走廊回风;双侧上送下回;双侧上送上回。
通风气流组织的基本原则包括
1. 自然通风原则:利用自然的气流,通过制造适当的通风路径和开口,使新鲜空气从低处进入,热空气从高处排出。
2. 穿越通风原则:通过建筑物内外的通风路径,使空气从建筑物的一侧进入并从另一侧排出,以实现有效的通风。
3. 垂直通风原则:通过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的垂直通风路径,使空气从底部进入并从顶部排出,以实现整体的空气循环和通风。
4. 屏障通风原则:通过合理设置屏障来引导气流,使空气从低压区域流向高压区域,以实现较强的通风效果。
5. 层流通风原则:通过不同高度设置的通风开口,使空气在建筑内形成无阻碍的层流循环,以实现均匀通风和降温。
6. 空气混合原则:通过合理放置通风设备,使新鲜空气和室内空气进行有效的混合,以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
7. 避免局部死角原则:在建筑物中设置合理的通风路径和开口,避免出现局部死角,确保整体空气流动的畅通性。
8. 考虑环境因素原则:根据建筑物的环境特点,如气温、风向、降雨等,合理设计通风系统,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