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之对偶
- 格式:ppt
- 大小:368.50 KB
- 文档页数:9
2016年中考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具体讲解之对偶对偶(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
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
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
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
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修辞手法了解对偶的修辞效果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技巧,通过巧妙运用语言,旨在增强作品的表达力和艺术感染力。
对偶作为修辞手法中的一种,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将通过了解对偶的修辞效果,探讨其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对偶的定义与特点对偶指的是在句法结构中通过形式上的重复和呼应,以达到平衡、对称的修辞效果。
它可以出现在词语、短语、句子以及篇章等多个层次上,将语言元素进行对称、对应,使得作品的结构更加美观、整洁。
对偶的特点包括音律的统一、字词的反复、意象表达的对仗等。
二、对偶的修辞效果1. 强调对比与平衡对偶通过形式上的对称与对仗,使得对比的内容更加鲜明突出,视觉上呈现一种平衡感。
例如,在古文《岳阳楼记》中,“辛亥之夜”与“建己未年”呈现了对比,加强了写作主题的对照关系,更加深入人心。
2. 增强记忆效果对偶的形式和节奏使得作品更富有韵律感,易于被读者接受记忆。
类似的音韵和词语呼应,有助于读者在接受信息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并牢记文章的内容。
3. 增添美感与艺术感染力对偶作为一种修辞手法,能够增添文章的美感与艺术感染力。
通过对比与对称的形式,使得作品在语言上具有一种和谐的美感,引导读者产生共鸣,并对作品的意义与主题产生共鸣与体悟。
三、对偶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对偶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修辞手法,在各个文学体裁中都有涉及。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往往离不开对偶的运用,使得诗句更加优美动听。
散文中的对偶则体现了思想与形式的统一。
小说、戏剧等长篇作品中,作者可以通过对比和平衡的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四、对偶的案例分析1. 古诗《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形成了句法结构上的对偶,通过这种对仗的形式,使得诗句更加流畅优美,并把眼前的景色与辽阔的自然景观相结合。
2. 现代文学作品《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的性格也呈现出对偶的效果。
宝玉柔和温和,黛玉锐利刚烈,二者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彼此的个性特点与命运。
诗联的修辞手法之八:对偶、对仗对偶就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对称或相近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对仗是更为严格的对偶,它不仅要符合对偶的条件,还有满足对应字词的声律要求和对仗句子之间同位不重字和异位无不规则重字的要求。
对偶在古体诗运用较为广泛,对仗则在近体诗中运用更为广泛,在词曲中对偶和对仗基本具有相同地位,这是由两者的基本特性决定的,但要注意的是两者不是并列平行的概念,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对仗句一定是对偶句,但对偶句不一定都会对仗句,所以二者具有一定的兼容性。
例如辛弃疾《西江月》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是对仗句,当然也是对偶句,因为在声律上符合交替律和相反律,上下句没有同位重字,也没有不规则重字,符合其它对仗要求。
又如“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这就是对偶句,但不是对仗句,因为上下句同位重字“能”和“则”。
(一)关于对偶和对仗的区别一般概述为声律和重字两方面,但这也有特例,并得到广泛运用,也就是说不是所有重字和违背对仗声律要求的对偶句都不是对仗句。
1、对仗允许的重字:通常允许几个虚词的同位重字,如“之、而”,例联“动之情,情融郁结;晓之理,理出虚心”上下句重字“之”,但此联句是对仗句。
还有异位规则互重,如挽孙中山联“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2、声律违背交替律或相反律,很多情况因为好词好句或是固定词组的缘故让诗联作品的声律难以谐调,但这些对偶句通常我们依然认定为对仗句,特别是在联作中这种情况出现频繁。
鉴于这两点,以前我们所有关于对偶和对仗的区别的论述显得就不很完善了,所以我们只能说对仗是更为严格的对偶,有着一定的格律要求和字句对称要求的对偶句。
(二)对偶和对仗的基本要求。
一是在两句相对时,相对的字词,其词性要相同或相近;二是在两句相对时,两句的句子组成情况要相同和相近。
我们说的“两句相对”指的是相连的两个句子形成对仗,这儿说的对仗其实就是广义的对仗,也就是对偶。
修辞手法4:(对比、对偶)一、对比:把两个正反事物或一个事物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对照比较的修辞手法。
如: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2、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作用:鲜明地显示出事物间的差别或者能突出说明某一方面,从而增强说服力。
二、对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来表达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而一种修辞方法。
1、正对。
上下句意思相近、相似、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上下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如:革命家赤胆忠心,虽死犹生;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作用:形式对称,音节和谐。
使表达的内容相互补充、相互映衬,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对偶与对比的区别:1、对比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称,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2、对偶主要是结构形式上的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
3、有的对比也是对偶(即反对),就意义内容说是对比,就结构形式说是对偶。
轻松演练: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胆怯而贪婪的人选择腐烂,勇敢而胸怀博大的人选择燃烧。
()2、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9、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10、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11、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山。
()。
写作技巧之常用对偶句
对偶句是一种修辞手法,常用于写作中,通过把两个意义相对的词、
短语或句子进行对比,达到强调、对立或平衡的效果。
常用的对偶句包括:1.平衡对偶句:
-有言在先,有予必应。
-亲情是温暖的港湾,友情是广阔的天空。
-生活需要付出,学习需要努力。
2.对立对偶句:
-高山起源于平地,阳光降临在黑夜。
-世界上有爱就有恨,有成功就有失败。
-成功需要机遇,努力是铺就成功之路的基石。
3.强调对偶句:
-命运,是人生的指南针,选择,是人生的导航仪。
-勤奋是取得进步的钥匙,才华是展示自我的钥匙。
-勇气是战胜困难的法宝,智慧是解决问题的利器。
4.反问对偶句:
-生活苦短,我应该选择休息还是奋斗?
-努力成就辉煌,守望成群生财?
-爱与被爱,哪个更重要?
5.倒装对偶句:
-日以继夜,年复一年。
-心怀信念,无所不能。
-勇往直前,以求进步。
在使用对偶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对偶句需要意义上的对比或平衡;
-对偶句要避免使用废话或无意义的对称结构;
-对偶句要尽量简练明了,不过度复杂;
-对偶句要根据语境和写作目的选择合适的修辞手法。
通过巧妙运用对偶句,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增强表达的效果。
但也要注意不要过分使用对偶句,以免造成文风呆板或造作的感觉。
对偶修辞举例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对偶修辞。
啥是对偶呢?简单说,就是两个句子,字数啊、结构啊都差不多,意思也相关,读起来特别顺口。
比如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是很经典的对偶啦!
你看啊,前一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两个黄鹂”对“一行白鹭”,数量词对数量词;“鸣翠柳”对“上青天”,动词对动词,多工整呀!这种对偶的句子,就好像是一对双胞胎,相互呼应,特别有意思。
还有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哇塞,读一读是不是感觉特别有韵味?“春蚕到死”对“蜡炬成灰”,把那种坚持和奉献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就像是一场精彩的舞蹈,一左一右,和谐美妙。
再看看这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多么强烈的对比呀!“横眉冷对”和“俯首甘为”,真的是把那种态度鲜明地展现出来。
对偶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我们对文字魅力的新认知。
哎呀,这些对偶句,真的是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魔力呀!不觉得吗?它们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文学的天空中闪闪发光。
所以啊,对偶修辞真的是太有趣、太有魅力啦!它能让我们的文字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吸引人。
大家以后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试着用用对偶修辞呀,说不定会让你的文章大放异彩呢!。
对偶修辞手法举例
1. “嘿,你看那白天和黑夜,不就是‘朝朝暮暮’嘛!”就像我每天上学和放学呀,早上迎着朝阳开开心心去学校,晚上伴着月光平平安安回家来。
2. “哎呀,这风和雨真是‘风风雨雨’啊!”就像那次我和小伙伴们在外面玩,突然就刮起了风下起了雨,我们赶紧找地方躲起来,那场面可热闹了。
3. “哇,那高山和流水简直是‘高山流水’呀!”好比我和爸爸去爬山,听到山间潺潺的流水声,那感觉真美。
4. “哈哈,这红花和绿叶不就是‘花红柳绿’嘛!”像公园里那些漂亮的花和叶子,相互映衬,多好看呀。
5. “瞧,那快乐和悲伤不就是‘悲喜交加’嘛!”就像我考试考好了特别高兴,考差了就很难过一样。
6. “嘿,那热闹和安静不也是‘动静有常’嘛!”就像课堂上老师讲课的时候很安静,下课了大家玩耍就很热闹。
7. “哎呀,这太阳和月亮真的是‘日月如梭’啊!”就像日子一天天过去,感觉好快呀。
8. “哇,这飞翔和降落不就是‘飞短流长’嘛!”就像鸟儿在空中飞一会儿又落下来,多有意思。
9. “哈哈,这大的和小的不就是‘大同小异’嘛!”就像我和弟弟的玩具,有些差不多,又有些不一样。
10. “瞧,那得到和失去不就是‘得失无常’嘛!”就像我有时候会得到奖励,有时候也会失去一些东西,人生不就是这样嘛。
修辞知识总结——对偶一、定义:对偶: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叫对偶。
对偶俗称对子,在诗词曲赋等韵文中称为对仗。
二、分类:1、正对偶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或相近的,是互为补充的。
例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只要朋友互相知心,即使分离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邻一样。
(上下联的意思是相近相关的。
“海内”,四海之内,古代指全中国。
“比邻”,近邻。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岳阳楼记》——有时长空中的烟雾一下子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波光,闪耀着金色的光彩,明月的倒影像一块璧玉,静静的沉浸在水底。
(“皓月千里”对“长烟一空”,“静影沉璧”对“浮光跃金”。
上下联意思相关互补)2、反对偶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多指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例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劝学》——用刀刻东西,刻一阵子就放下,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不停地用刀子刻下去,即使是坚硬的金石也能被刻穿。
(“锲而舍之”与“锲而不舍”是反对。
)3、流水对不同于一般对仗出句与对句相互映衬的原则,流水对中出句与对句在意义上和语法结构上不是相对,而是上下相承,且具有一定的前后次序。
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这两句之间有前后承接关系,必须是先到水穷之处,然后才能坐下来,看云起云落。
这两句的先后次序不能倒置,下句承接上句,两者构成一个顺承复句,而这两句使用的词语却构成对仗。
这种对仗有如流水从上游流到下游,故称之为“流水对”。
又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便可下达襄阳,再向洛阳进发。
(行经巴峡巫峡,再过襄阳,直向洛阳,一气贯下,写出急欲出蜀的喜悦心情。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要想用尽目力眺望到极远的地方,那就要再上一层楼。
(欲穷尽目力,就必然要继续登高。
修辞手法之对偶作者:来源:《作文周刊·初一·人教·同步辅导版》2013年第11期【分点讲解】对偶,就是指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近或相同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在通常情况下,对偶也称对子,在诗词曲赋等韵文中则统称为对仗。
对偶这种修辞手法独具艺术特色,使用的时候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则朗朗上口,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一般情况下,对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从内容上来看,对偶有正对偶和反对偶之别。
所谓正对偶,即是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前后两个部分所构成的对偶形式。
如:杜甫的《绝句》中:“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这句诗中,“窗”和“门”就属于同一种事物,即它们都是房子上的一种装饰,因此,“窗”和“门”就属于正对偶词语。
此外,“千”与“万”也都是表示数字的,所以它们也同属正对偶。
而反对偶则是由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前后两部分构成的对偶。
仍以本句为例,我们可以得知“东”和“西”虽同是表示方向,意义却完全相反,因此,这两个词便属于反对偶词语。
2.从形式上来看,对偶可以大致分为单句对偶和隔句对偶两类。
下面,我们来结合具体例子做详细说明。
(1)单句对偶。
通常意义上来讲,单句对偶指的是以一句对一句,即由上下两句构成对偶的基本形式。
如:在杭州岳飞墓阙门柱上,镌刻着非常著名的一副石刻楹联,它是这样写的:“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在这句诗中,青山与白铁便构成了鲜明的对偶形式,以此来衬托出岳飞的铮铮铁骨与秦桧的奸诈狡猾的性格特征。
(2)隔句对偶。
隔句对偶指的是以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的一种表现形式。
如:柳永在其词《玉蝴蝶》中这样写道:“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在这句词中,“水风轻”对“月露冷”,“苹花渐老”对“梧叶飘黄”,而这两组词语便是典型的隔句对偶。
但要注意的是,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切忌脱离句子的本质内容,而片面地去追求形式上的整齐。
谈谈对偶修辞谈谈对偶修辞概念介绍对偶也叫做“对仗”,是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词组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俗称“对子”。
对联用的就是对偶修辞方法,对联的源头是门神,后来演变成桃符,王安石有《元日>一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于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例如有一副写屈原的对联:“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
”基本特点(一)对偶的作用使用对偶这种修辞方法,至少给句子带来四个方面的效果。
形式上:整齐匀称,节奏明快;音调上:音韵优美,音乐感强;表意上:凝炼集中,高度概括;抒情上:情感真挚,酣畅淋漓。
(二)对偶的种类1.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①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③才饮长江水,叉食武昌鱼。
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
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如例句①。
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的五条要求来说只要有一部分达到就可以,不很严格,如例句③。
(三)对偶的结构1.成分对偶。
例如: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时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舍。
2.句子对偶。
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四)对偶与对比的区别1.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从形式上说是对偶,从内容上看是对比,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五)对偶与排比的区别1在形式上,对偶的句子成对,且只有一对,要求语句的字数相等;排比的句子必须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在字数要求上不严格。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修辞手法》:对偶对偶是将两个短语或句子相对称地组织在一起,表示相关或相对内容的一种修辞手法。
1.特点
从形式上看,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必须字数相等,语法结构相同或相似,词性、平仄相对;从内容上看,对偶句表达的是相关或相对的内容。
2.种类
运用对偶,切忌脱离内容,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对仗、整饬。
内容空洞、徒有形式的对偶,就背离了修辞的本来目的。
[应用体验]
5.趵突泉公园扩建后,有人题写了一副楹联。
请用下面的词语组成这副对联。
柳色泉声鸣环佩展画屏入耳迎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泉声入耳鸣环佩,柳色迎眸展画屏。
修辞手法之对偶作者:来源:《作文周刊·八年级版》2015年第45期【知识讲解】对偶是用字数相等、意义密切相关、结构形式相同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
严格的对偶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互相对应的部分词性一致、平仄协调、虚实相对。
现代诗文中对偶运用相当宽松,只要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声韵大体协调就可以。
对偶的种类有:1.正对。
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的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对偶的作用有:1.形式上整齐匀称,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
例如: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2.音韵上优美和谐,给人以唯美的听觉享受。
例如: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吴均《与朱元思书》)3.表意上凝练集中,给人以完美的精神愉悦。
例如: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扬会有浓阴。
(流沙河《理想》)4.抒情上酣畅淋漓,给人以真挚的情感熏陶。
例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实战演练】1.对偶是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请为“平山堂下花似锦”写一个构成对偶的下一句。
(注:平山堂是扬州著名景点之一。
扬州名胜很多。
如瘦西湖、何园、个园、史公祠、琼花观等。
)平山堂下花似铺,____。
2.下面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天朗气清,惠风和畅B.崇山峻岭,茂林修竹C.清流激湍,映带左右D.人之相与,俯仰一世3.参照画线部分,使句中没有画线的部分与它形成对偶。
(1)盔型山,青山起伏,峻岭绵延;洞庭湖,绿水荡舟漾波,湖面波光粼粼。
大别山,青山起伏,峻岭绵延;____, ____。
(2)山间炊烟袅袅,如丝如缕:天空中的朵朵白云,似飘逸的梦,又似精妙的幻想。
常用的修辞手法之对偶、排比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或相近)的两句组成对句叫对偶。
按上下句性质关系来分,可分为正对与反对两种。
正对,两句性质相类似,表现相同或相近的思想内容。
例如: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3.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例1运用比喻,批评了只知背诵教条,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主观主义者。
这对句子,采了我国传统的对联形式。
例2 是散文句式,控诉了北洋军阀进行诬陷的卑劣无耻行径。
例3描写了欣欣向荣的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景象。
这是律诗的二联。
律诗中间两联要求是两组对偶句。
反对,两个对句的内容相反或相对。
例如∶1.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播子牛。
(鲁迅《自嘲》)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古原草》)例1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敌对我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
这两句是并列的。
例2写野草的生命力。
两句是相承的。
对偶句,感情鲜明,语势强烈,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贯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句连用起来叫排比。
例如∶1.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2. 几年来有一种作法;别人的话说出来,就给套框子、抓辫子、挖根子、戴帽子、打棍子。
3. 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
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陶铸《松树的风格》)4. 我们要民主,不要法西斯;我们要繁荣富强,不要吹牛皮;我们要实事求是,不要野心家;我们要周总理,不要佛朗哥,更不要那拉氏!例1用五个排比句说明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是革命者的根本精神。
例2 五个排比句描绘了左倾机会主义的惯用伎俩。
例3 刻画了坚强不届的松树,在各种恶劣环境中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例4把"要"和"不要"四组对句并列起来,气势一句强过一句,表现了革命人民的爱憎感情。
修辞手法●对偶诗词中的对偶,叫作对仗。
对偶就是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或相对,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
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其主要作用是使句子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如杜甫《登高》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毫无斧凿之痕。
[示例]曲江二首(其一)①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 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②,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③,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⑤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注]①这首诗作于乾元元年(758年)。
曲江:河名,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唐朝时曲江是游赏的好地方。
②经眼:从眼前经过。
③巢翡翠:翡翠鸟筑巢。
④麒麟:石麒麟墓饰。
⑤物理:事理,也就是事情发展变化的规律或宇宙万物的道理。
[鉴赏]本诗写诗人在曲江看花吃酒,布局出神入化,抒情酣畅淋漓。
颈联采用对偶手法,这一联并非只是叙述凄凉的景象,而且是对尾联哲理的阐述。
“江上小堂巢翡翠"写快乐自由的豪放之士;“苑边高冢卧麒麟”则写人生易老,哪怕是高高在上的王公贵族也不可避免走向衰亡。
再结合尾联,可知全诗表达了诗人的惜春、伤春之情,以及对国家兴衰的感慨,对自身命运的反思。
[练习]1.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对偶(对仗)的一项是( )A.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答案]C(“群山”与“生长”不对仗,“万壑”与“明妃”不对仗,“赴荆门”与“尚有村”不对仗)2.下面是杜甫一首题为《宿江边阁》的小诗,中间两联的语序已乱,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 。
, 。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①孤月浪中翻②鸛鹤追飞静③豺狼得食喧④薄云岩际宿A.①④③②B.④①②③C.②④①③D.②③④①[答案]B(这是一首律诗,中间两联要对仗,最后一字要押韵,还要注意整首诗的起承转合问题。
2021年中考语文修辞手法之对偶对偶01概念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两个相近或相对的意思,这种修辞方法叫对偶。
02作用使表达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美感。
03类型(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例】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课堂随练我思念家乡的那座高山,主峰直插云霄,把家乡的天撑得高远深邃。
它四季常青,绿树成荫,十分清幽。
山果熟时,令人垂涎三尺,更逗得孩子们满山乱跑;山花开时,漫山遍野都点缀着粉红色的花朵,如繁星点点,煞是好看。
我喜欢家乡的山,是因为我人生的底色就是山的本色,我个性里就有山的影子和山的秉性。
我向往家乡的山,是因为它像故乡人一样勤劳、率真,(① ),给朝霞以亮丽;傍晚守候日落,(② )。
我崇拜家乡的山,是因为它像父亲一样忠厚、坚强,有着父亲一样挺拔的脊梁,宽敞的胸腔。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选出正确的一项()A.拟人比喻排比设问B.拟人比喻夸张对偶C.排比反问借代比喻D.拟人排比设问夸张【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结合"把家乡的天撑得高远深邃"分析,运用夸张手法。
结合"它像父亲一样忠厚、坚强,有着父亲一样挺拔的脊梁,宽敞的胸膛"分析,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结合补写句子"(),给朝霞以靓丽;傍晚守候日落,()"分析,应运用对偶手法。
没有运用反问、设问手法。
故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