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生物学案第五章 病毒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994.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2)举例说出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能力目标(1)通过视频和图表的形式,提高学生分析、处理和正确利用信息的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交往和协作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病毒发现的科学史,认同技术进步对于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
(2)关注病毒与人类关系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教学重点:1、病毒的主要特征;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难点:病毒的繁殖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图片中的三位英雄你们认识吗?正是他们带领全国千万医务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及时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
新冠肺炎的病原体就是病毒,你想知道更多的关于病毒的知识吗?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第五章病毒二、讲授新课师:请同学们对照大屏幕上大问题快速浏览一下课本。
(一)病毒的发现师:病毒,这种特殊的生物,被发现的历史并不长,人类第一次感知到它的存在是在1892年,在这之前,根本没有人知道它,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感谢一个人,他就是俄国的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请看一段视频,我们一起看看他是怎么发现病毒的。
(播放视频:病毒的发现)看过视频,请同学们告诉我,人类第一次真正看到病毒是在哪一年?(1939年)看来我们对病毒研究的历史还很短,今年才是第78个年头。
(出示电子显微镜图片)这就是电子显微镜,普通的光学显微镜最大可放大2000倍,而它可以放大超过300万倍。
借助它,我们才终于看到病毒们的庐山真面目。
请同学回忆视频内容,结合课本89页的内容回答:1、伊万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病因时,推想这种病是由什么引起的?然后如何进行实验的?(将患花叶病的烟草榨出汁液,将汁液通过一种过滤器,这种过滤器能将细菌滤去,也就是说细菌不能透过这种过滤器。
然后将过滤后的汁液去感染正常的烟叶。
)2、过滤后的汁液中还有细菌吗?(没有)3、如果这种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用过滤后的汁液去感染正常的叶片,那这片正常的烟叶会不会患病?(不会)4、结果正常的烟叶还能患病,说明了什么?(引起烟草花叶病的不是细菌,而是另有他物)于是,伊万诺夫斯基就把这种比细菌还要小的病原体叫做“滤过性病毒”。
课题病毒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授课PPT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列举几种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病毒。
3.关注病毒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病毒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导入新课【新闻引入】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
新课讲解1.指导学生阅读P89页,了解病毒的发现。
2.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家实验过程这个的推理过程,从科学史中学习科学思维。
3.【播放视频】指导学生观察病毒的形态、分类和结构。
【归纳总结】
(1)病毒的形态:球形、杆形、蝌蚪形。
(2)病毒的类型(按寄主类型分):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
(3)病毒的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4.尝试制作一个病毒模型。
5.比较细菌、病毒和真菌的结构。
学生分享展示自己制作的病毒模型,评价交流。
6.引导学生根据病毒的结构分析病毒的营养方式。
【归纳总结】
病毒结构简单,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学的活细胞内。
7.引导学生总结病毒的繁殖特点。
【播放视频】病毒的繁殖。
【归纳总结】病毒的繁殖:自我复制。
8.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91~92页,并用思维导图表示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第五章病毒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病毒的发现和种类1.病毒的发现:19世纪末,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发现了病毒的存在。
20世纪初,科学家首次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烟草花叶病毒是一种杆状颗粒。
2.病毒比细菌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它们的大小。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根据它们寄生的细胞不同,将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知识点2 病毒的结构和繁殖3.结构: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4.繁殖: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当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病毒便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
知识点3 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5.危害:给人类、饲养动物、栽培植物带来极大危害。
如禽流感、艾滋病、口蹄疫等。
6.益处:(1)接种疫苗来预防某些疾病,如天花、脊髓灰质炎等。
这些接种的物质就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的或无毒的病毒。
(2)利用某些病毒防治有害生物。
(3)在基因工程中,让某些病毒携带动植物或微生物的某些基因进入正常细胞,来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 病毒的发现和种类1.埃博拉(Ebola)病毒因发现于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埃博拉河流域而得名,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
该病毒属于(B)A.无脊椎动物病毒B.脊椎动物病毒C.植物病毒D.细菌病毒知识点2 病毒的结构和繁殖2.与新生儿小头畸形关系密切的塞卡病毒近年再次引起全世界医学界的关注,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A.由蛋白质外壳与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B.虽结构简单,但具有细胞结构C.个体微小,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D.利用自己的遗传信息和宿主细胞内的物质,制造新的病毒【解析】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B项错误。
第五章病毒学习目标:1.描述病毒的要紧特点,和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关注病毒与生物圈其他生物的关系,专门是与人类的关系。
学习重点:1.病毒的要紧特点。
2.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习难点:病毒的要紧特点。
反思与补充:预习案一、预习提纲1.病毒的结构有什么特点?2.病毒是如何繁衍的3.病毒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二、自学检测:1.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比细胞,需要用才能观看到。
2.病毒不能生活。
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内。
依照寄生的生物种类不同,病毒通常可分为______病毒、______病毒和_____病毒,后者也称为__________。
3.病毒的结构,由外壳和组成。
病毒只能寄生在里,靠自己的中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病毒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体。
4.病毒种类,散布,又营生活,给人类、动物和植物带来极大的危害。
人类一方面设法________和_________病毒疾病,一方面______病毒为人类造福。
【展现交流】分小组交流以上内容行课案【合作探讨】1.禽流感是禽类流行性伤风的简称,是一种有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发的传染性疾病综合症,人类对其中的H1、H3亚型易感。
请同窗们利用今天所学知识,斗胆假想一下,你有什么方法对付并预防这种病毒呢?2.有一次,一个同窗拿来一份患有鸡瘟的鸡血液,想拿到学校的显微镜下查一查。
教师说不行,是教师嫌麻烦吗?什么缘故?3.人患流感后,什么缘故容易医治?请从病毒的生活环境来分析。
检测案一、课堂检测1.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用哪一种仪器观看到烟草花叶病()A.放大镜B.电子显微镜C.望远镜D.高倍光学显微镜2.病毒的结构是由什么组成的()A.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B.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C.纤维素外壳和由遗传物质组成的核心D.蛋白质外壳和由遗传物质组成的核心3.以下关于病毒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病毒比细菌小得多B.病毒的形状多样,有球形、杆形、蝌蚪形等C.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D.病毒对人类都有害4.以下哪一项不是人类利用病毒为人类效劳的实例()A.无脊椎动物病毒制成杀虫剂B.给高烧病人注射青霉素C.用噬菌体医治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D.给健康人注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5.引发艾滋病、口蹄疫、烟草花叶病的病毒别离属于()A.人类病毒、细菌病毒、植物病毒B.动物病毒、动物病毒、植物病毒C.人类病毒、细菌病毒、植物病毒D.动物病毒、细菌病毒、植物病毒6.病毒的生活特点是()A.都是独立生活 B.必需生活在活的生命体的细胞内7.将病毒从细胞中提掏出来,提纯呈结晶状态后,病毒会()A.失去生命活动 B.正常生活,但不繁衍。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病毒》教案设计
活在细胞里,从来不吃菜。
离开细胞后,结晶是常态。
遇到活细胞,立即活过来。
只要活过来,你就是盘菜。
生来无手脚,脑袋也不在。
你若想灭我,温度升起来。
你若讲卫生,我也跑得快。
世间无对错,客观去看待。
课程上到这,习题练起来。
本课已结束,鼓掌说拜拜。
作业设计
蓝天队:学生完成优化设计所有习题,针对选择题的错误选项要有明确的修改痕迹,将自己认为正确的解释进行批注。
思维拓展题可以部分完成,对于较难的习题可以等上课与老师和同学共同探究完成。
海洋队:学生必须完成习题中的基础题和提升部分习题(提升题型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部分习题完成,但是不能搜题或抄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五章病毒
一、思维导图
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有害:1、引发人类各种疾病。
2、许多病毒会危害人类的经济作物、家禽家畜等。
弱点: 1. 结构简单,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
所以可以用高温杀死病毒。
2.只能寄生在活细胞。
所以要注意个人卫生,切断传播途径。
利用:1、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或无毒的病毒可以制成疫苗。
2、让病毒携带动植物或微生物的某些基因进入受体细胞,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疾病的目的。
优点:本课设计非常具有艺术气息,很好的将语文和生物结合在一起,用病毒的第一人称视角进行了自我描述,让学生有很强的代入感。
除此还引入了作者独自编写的顺口溜,这是本课最大的亮点。
学生对本课的授课表示非常喜爱,赞不绝口!不。
【教案】第五章病毒教学目标:1.识别病毒,说出病毒的结构组成。
2.收集并整理从书籍、报刊杂志及网上查询到的有关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的信息。
3.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策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了解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时,运用换位思考法,让学生假定自己是病毒,在身体结构非常简单的情况下,要长期生活下去,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研究病毒的科学家,在对病毒基本特点了解的基础上,找出可能的病毒为人类造福的途径,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和补充教学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难点:病毒的结构和生活课前准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病毒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各种资料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复习提问举手回答问题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哪一种生物体没有细胞?你能说说细胞中有哪些有机物吗?导入新课认识病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他们所知道的有关病毒的情况,并且说出他们是从哪儿得到这些知识的。
请一位学生读一篇有关禽流感的新闻。
(或上网看禽流感消息)学生谈谈对禽流感的认识,感受病毒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观看《病毒》视频文件,边看边思考,记录有关要点,准备下面的时间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从中了解学生现有的水平。
提问禽流感是由什么引起的?提出疑问:病毒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与细菌一样吗?。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打出流感病毒有关图片,提问:你还敢吃鸡吗?引入新课,超链接(病毒)视频文件布置思考提纲:1病毒是如何发现的?为什么说它是生物?2病毒观察要用什么仪器?课本将病毒分成多少类?3病毒结构由什么组成?病毒是怎样生活的?4病毒的繁殖怎样进行?5病毒与人类有什么关系?病毒的发现学生叙述病毒发现过程了,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
分析得出:病毒比细菌小。
教师引导并归纳引导提问:病毒的发现过程说明病毒具有什么特征?病毒的种类病毒的大小及形态认识病毒“小”的特征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病毒。
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主备人:梅尚新审定人:吴边藻执教者:何来哲执教时间:10月25日班级:八年级1、2班组别:___学生姓名:___【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能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比较并归纳病毒的特点。
情感目标:关注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
【学习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先独立阅读课文89~93页,理清本节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完成知识梳理。
再组内交流以下内容,讨论解决组内同学提出的问题。
2、小组汇报自主学习结果。
二、合作探究:除课文中介绍的病毒外,还有哪些病毒使人或动植物患病?展示你收集的这方面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哪些关于病毒的知识?你还有哪些疑惑?四、反馈检测:1.下图①~④为各种生物的结构简图,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2.病毒生活在什么环境中,才具有生命活性()A.清澈的水中 B.空气中 C.土壤中 D.其它生物的活细胞中3.流感在全球许多国家蔓延过,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下列关于其病原体流感病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B. 离开寄生的活细胞不能进行生命活动C. 在结构上,只有蛋白质外壳,不含遗传物质D. 该病毒属于动物病毒4.下列疾病中,不是由病毒引起的是()A.流行性感冒 B. 病毒性肝炎 C. 烟草花叶病毒 D. 肺结核5.观察病毒的形态通常要使用()A、光学显微镜B、放大镜C、电子显微镜 D 、反光镜6. 于其它生物相比,病毒特有的特点是()A、肉眼看不见B、能引起动植物患病C、没有真正的细胞结构D、营寄生生活拓展提升:有兴趣的同学请课后查阅资料,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减毒病毒(疫苗)的?七、教(学)后反思:。
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病毒》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举列说出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技能方面运用多种方式收集查找资料,并进行汇报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通过病毒发现的科学史,认同技术进步对于利学研究的促进作用。
2.关注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病毒的主要特征【教学设计思路】在2011版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关于病毒的内容要求为“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属于了解层次。
本章教学中,除了知识目标达成以外,更应该结合病毒发现的科学史、生物技术发展、病毒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技术进步对于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关注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
教学手段主要是通过创设情境和学生活动贯穿教学始终。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病毒及病毒引起的疾病的资料,准备发言资料或简单课件便于课亡交流。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系用。
总结假如让你用几句话给小学生讲—讲什么足病毒,你应该抓住哪几个关键词去介绍?教师完善板书。
回答问题梳理、归纳。
六、板书设计第五章病毒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病毒》教案【教学目标】:描述病毒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运用资料,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关注与病毒有关的疾病,认同利用病毒可以为人类造福。
【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与人类的关系【难点】:病毒的结构。
【课前准备】学生:有关病毒及病毒引起的疾病的资料。
教师:课件。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病毒与人类的举手,产生好奇心,集创设课堂气氛:小时候吃过“糖丸”的。
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的内容。
教材在介绍动物、细菌、真菌后,本章介绍病毒。
在学生学习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后,再学习病毒这类特殊生命形式,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生物界的几大类群。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病毒的种类、结构、生活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生在七年级学习了“除病毒外,生物由细胞构成”、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的内容,这是学习“病毒”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没有细胞的病毒也是生物。
二、学情分析:信息的时代,学生通过媒体等渠道初步认识艾滋病、禽流感、非典等疾病,对病毒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病毒是怎样感染人体的,它在人体内是作用繁殖的,它有哪些特征等,学生是知之甚少的。
学生对“辩证的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的了解不全面,有待进一步提高认识。
八年级的学生喜欢推理,但逻辑性不强;热情高,但耐性不足。
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
现在的学生的素质相对较高,有一定的自学能力,部分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如“小资料”、“科学*技术*社会”。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课后“再学习”较自觉。
学生有一定的相关知识,但是不全面。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病毒的种类。
(2)说出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3)列举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主动学习、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关注病毒与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2)认同病毒可以为人类利用,树立辩证的观点。
(3)关爱艾滋病人,共享生命。
四、教学重点:1、病毒的结构与生活。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病毒的结构与繁殖。
七、板书设计:第五章病毒一、病毒的发现:伊万诺夫斯基二、病毒的形态结构1、没有细胞结构2、蛋白质的外壳、内部的遗传物质三、病毒的生活:寄生四、病毒的种类1、动物病毒2、植物病毒3、细菌病毒(噬菌体)五、病毒的繁殖:吸附、注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六、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第五章病毒素养目标1.生命观念:概述病毒的结构、生活方式及复制的繁殖方式,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阐明病毒的分类。
2.科学思维:比较病毒与动植物细胞、细菌和真菌结构的异同,发展演绎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3.探究实践:通过观察病毒的模式图,小组合作制作病毒结构的模型。
4.态度责任:辩证地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体会科学家坚韧不拔的探究精神,形成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和探索精神。
任务一:探究病毒的发现史阅读教材内容,圈画出关键词句,完成下列填空。
1.病毒的发现2.随着科技的发展,20世纪初科学家首次用______________观察到烟草花叶病毒是一种杆状颗粒。
3.病毒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大小,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球状、杆状、蝌蚪状等。
任务二:探究病毒的结构和种类阅读教材内容,圈画出关键词句,完成下列填空。
1.如图是三种病毒结构示意图。
由图可知,病毒结构简单,由[①]________外壳和内部的[②]________组成。
2.病毒不能________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________内。
根据教材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尝试将以下病毒进行分类(填序号)。
①艾滋病病毒②烟草花叶病毒③新型冠状病毒④萝卜花叶病毒⑤大肠杆菌噬菌体⑥流感病毒⑦绿脓杆菌噬菌体⑧郁金香碎色病毒动物病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植物病毒:______________(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细菌病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
任务三:探究病毒的繁殖和生活方式根据教材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病毒靠__________中的遗传信息,利用________________,制造出新的病毒,这种繁殖方式称为__________。
2.病毒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________。
3.【生活链接】冬季流感频发,外出回来后,最好对衣服也进行消毒,你能说出原因吗?任务四:了解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阅读教材内容,圈画出关键词句,完成下列填空。
人教版初中生物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学案(无答案)
第五章病毒学案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理解病毒在活细胞中的寄生生活和复制增殖。
3、举例说出病毒对动、植物和人体的危害,病毒的类型以及病毒与人类关系等基础知识,以及在生物防治和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病毒的种类,以提高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多种病毒的了解来认识病毒的结构和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
1.让学生知道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认识到生物界的多样性。
2.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能够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病毒在活细胞中的寄生生活和复制增殖。
一、自主学习,感受新知(学习阅读教材,独立完成问题)
1.在20世纪初,科学家首次用观察到烟草花叶病毒是一种杆状颗粒。
2.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3.根据寄生细胞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和
等三大类。
4.病毒的结构简单,由外壳和内部的组成,没有结构。
5.病毒只能寄生在里,靠自己的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是病毒的繁殖方式。
6.人类接种牛痘疫苗的办法,可以预防由天花病毒引起的天花,这一事例可以说明。
二、评价提升学习:(随堂检测)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病毒特点的是()。
第五章病毒
年级:八年级课型:新授课时间:20 年月日班级:
学习目标:
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以及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关注病毒与生物圈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学习重点:
1.病毒的主要特征。
2.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难点:
病毒的主要特征。
预习案
一、预习提纲
1.病毒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2.病毒是怎样繁殖的
3.病毒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二、自学检测:
1.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比细胞,需要用才能观察到。
2.病毒不能生活。
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内。
根据寄生的生物种类不同,病毒通常可分为______病毒、______病毒和_____病毒,后者也称为__________。
3.病毒的结构,由外壳和组成。
病毒只能寄生在里,靠自己的中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病毒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体。
4.病毒种类,分布,又营生活,给人类、动物和植物带来极大的危害。
人类一方面设法________和_________病毒疾病,一方面______病毒为人类造福。
【展示交流】分小组交流以上内容
行课案
【合作探究】
1.禽流感是禽类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一种有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症,人类对其中的H1、H3亚型易感。
请同学们利用今天所学知识,大胆设想一下,你有什么办法对付并预防这种病毒呢?
2.有一次,一个同学拿来一份患有鸡瘟的鸡血液,想拿到学校的显微镜下查一查。
老师说不行,是老师嫌麻烦吗?为什么?
3.人患流感后,为什么容易治疗?请从病毒的生活环境来分析。
检测案
一、课堂检测
1.20世纪初,科学家首次用哪种仪器观察到烟草花叶病()
A.放大镜
B.电子显微镜
C.望远镜
D.高倍光学显微镜
2.病毒的结构是由什么组成的()
A.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B.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纤维素外壳和由遗传物质构成的核心
D.蛋白质外壳和由遗传物质构成的核心
3.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病毒比细菌小得多
B.病毒的形状多样,有球形、杆形、蝌蚪形等
C.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
D.病毒对人类都有害
4.下列哪一项不是人类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
A.无脊椎动物病毒制成杀虫剂
B.给高烧病人注射青霉素
C.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
D.给健康人注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5.引起艾滋病、口蹄疫、烟草花叶病的病毒分别属于()
A.人类病毒、细菌病毒、植物病毒
B.动物病毒、动物病毒、植物病毒
C.人类病毒、细菌病毒、植物病毒
D.动物病毒、细菌病毒、植物病毒6.病毒的生活特点是()
A.都是独立生活 B.必须生活在活的生命体的细胞内7.将病毒从细胞中提取出来,提纯呈结晶状态后,病毒会()A.失去生命活动 B.正常生活,但不繁殖。
C.正常生活
D.结构马上解体
8.完成下面图解
大小观察工具
种类生活方式
病毒
结构繁殖方式
自我复制二、课后检测:独立完成练习册本节作业,包括【探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