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习题2
- 格式:doc
- 大小:849.50 KB
- 文档页数:20
第一章练习题一、判断题1,人生观决定世界观()2,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3,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生命的价值是无限的。
()4,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5,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在根本上是对立的。
()6,个人利益是社会利益的前提和基础。
()7,能力大的人实现了人生价值,能力小的人没有实现人生价值()8,评价人生价值,主要看一个人对社会作出的物质贡献。
()9,人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人的主观努力不起作用。
10,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早期,个人主义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11,在决定人的本质过程中,诸多社会关系的地位和作用是相同的。
()12,人生价值评价的客观标准是对知识的掌握,也就是说谁掌握的知识多,谁的人生价值就大。
()13,服务祖国与实现自身价值是难以统一起来的。
()14,实现幸福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但人的幸福并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质方面,精神需要的满足、精神生活的充实亦是幸福重要的方面。
()15,生与死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一对基本矛盾。
大学生要意识到生命宝贵、人生紧迫,珍惜、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合理地规划,不让时间无谓地流逝。
生死相依,只有“生的伟大”,才能“死的光荣”。
()答案:1错误2错误3正确4正确5错误6错误7错误8错误9错误10正确11错误 12错误 13错误 14正确15正确二、单选题1,对人的认识,核心在于认识()A、人的起源B、人的生命活动C、人的实践活动D、人的本质2,人的本质属性是()A、劳动属性B、自然属性C、社会属性D、道德属性3,人生观的核心是()A、人生目的B、人生态度C、人生价值D、人的实践活动4,人生目的回答()这一根本问题A、人应当怎样活着B、人为什么活着C、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C、人是什么5,()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A、个人利益B、金钱C、享乐D、服务人民、奉献社会6,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最重要的是看一个人的()A、能力B、金钱C、对社会的贡献D、自我价值的实现7、马克思说:“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物理化学习题与例题第一章习题习题1设有一电炉丝浸于水中,接上电源,通过电流一段时间。
如果按下列几种情况作为系统,试问ΔU,Q,W为正为负还是为零?(1)以电炉丝为系统;(2)以电炉丝和水为系统;(3)以电炉丝、水、电源及其它一切有影响的部分为系统。
习题2设有一装置如图所示,(1)将隔板抽去以后,以空气为系统时,ΔU,Q,W为正为负还是为零?(2)如右方小室亦有空气,不过压力较左方小,将隔板抽去以后,以所有空气为系统时,ΔU,Q,W为正为负还是为零?习题3(1)如果一系统从环境接受了160J的功,内能增加了200J,试问系统将吸收或是放出多少热?(2)一系统在膨胀过程中,对环境做了10 540J的功,同时吸收了27 110J的热,试问系统的内能变化为若干?[答案:(1) 吸收40J;(2) 16 570J] 习题4如右图所示,一系统从状态1沿途径1-a-2变到状态2时,从环境吸收了314.0J的热,同时对环境做了117.0J的功。
试问:(1)当系统沿途径1—b—2变化时,系统对环境做了44.0J的功,这时系统将吸收多少热?(2)如果系统沿途径c由状态2回到状态1,环境对系统做了79.5J的功,则系统将吸收或是放出多少热?[答案:(1)241.0 J;(2)放热276.5J] 习题5在一礼堂中有950人在开会,每个人平均每小时向周围散发出4.2xl05J的热量,如果以礼堂中的空气和椅子……等为系统,则在开会时的开始20分钟内系统内能增加了多少?如果以礼堂中的空气、人和其它所有的东西为系统,则其ΔU=?[答案:1.3×l08J;0] 习题6一蓄电池其端电压为12V,在输出电流为10A下工作2小时,这时蓄电池的内能减少了1 265 000J,试求算此过程中蓄电池将吸收还是放出多少热?[答案:放热401000J] 习题7 体积为4.10dm3的理想气体作定温膨胀,其压力从106Pa降低到105Pa,计算此过程所能作出的最大功为若干?[答案:9441J] 习题8 在25℃下,将50gN2作定温可逆压缩,从105Pa压级到2×106Pa,试计算此过程的功。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一章自测题(二)一、名词解释1、器官:2、主根与侧根:3、定根与不定根:4、根系:5、直根系和须根系:6、根的初生生长与次生生长:7、凯氏带: 8、枝条: 9、节和节间;10、顶芽和腋芽: 11、叶痕和叶迹: 12、芽鳞痕:13、活动芽与休眠芽: 14、定芽和不定芽 15、单轴分枝16、合轴分枝 17、分蘖: 18、完全叶19、叶序: 20单叶与复叶 21、皮孔与气孔22、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23、运动细胞 24、器官的变态25、周皮 26、年轮二、填空题1.植物的根按其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生产上常用扦插、压条等繁殖苗木的方法,利用的就是植物能产生__________的特性。
2.根系按形态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3.从根尖的部依次分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四个部分,其中,______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_________细胞剧烈伸长的力量,成为根在土壤中向前推进的动力。
4.根的初生木质部主要有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其功能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初生韧皮部主要由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其功能是运输有机物,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的薄壁细胞中,部分细胞将发育成为__________。
5.根的初生结构(根毛区的结构)从外到内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部分。
维管柱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组成。
根的次生结构从外向内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6.单子叶植物根的基本结构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部分。
但各部分有其特点,特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三()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 .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A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3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4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实践性B .运动性C .物质性D .客观性5 .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 . “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A .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 .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 .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 .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A .运动B .实践C .精神生产D .物质生产8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 .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 .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 .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撅;战马撅,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 .事物是变化的C .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 .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006 在多电子原子中, 单个电子的动能算符均为2228∇π-mh 所以每个电子的动能都是相等的, 对吗? ________ 。
2006 不对。
2008 原子轨道是原子中的单电子波函数, 每个原子轨道只能容纳 __ 2 ____个电子。
2009 H 原子的()φr,θψ,可以写作()()()φθr R ΦΘ,,三个函数的乘积,这三个函数分别由量子数 (a) ,(b), (c) 来规定。
2009 (a) n , l (b) l , m (c) m2020 氢原子基态波函数为0e 12130r a -⎪⎪⎭⎫ ⎝⎛π,求氢原子基态时的平均势能。
2020⎰⎰==τV τV V ψψψd d 2*r φθθr r εe a r d d d sin 4e 12022020300⎪⎪⎭⎫ ⎝⎛π-π=-∞ππ⎰⎰⎰024a εe π-=2021 回答有关 Li 2+ 的下列问题:(1)写出 Li 2+的薛定谔方程; (2)比较 Li 2+的 2s 和 2p 态能量的高低。
2021 (1) ψψψE rεe m h =π-∇π-20222438(2) 能量相同 2027 写出 H 原子 3d 电子轨道角动量沿磁场方向分量的可能值。
2027π±π,±22,0h h2028 一个电子主量子数为 4,这个电子的 l , m , m s 等量子数可取什么值?这个电子共有多少种可能的状态? 2028 l : 0, 1, 2, 3 m : 0,±1, ±2, ±3 m s : ±1/2 总的可能状态数:2 ( 1 + 3 + 5 + 7 ) = 32 种 2033 若一原子轨道的磁量子数为 m = 0, 主量子数 n ≤3, 则可能的轨道为____。
2033 1s, 2s, 3s, 2p z , 3p z , 32d z2034 氢原子处于定态zp3ψ时的能量为(a ) eV , 原子轨道zp3ψ只与变量(b )有关,zp 3ψ与xp3ψ(c )相同的简并态 。
多选题1、下列表述中,属于会计软件功能的有()。
A、生成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B、会计电算化制度建设C、为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直接提供数据输入D、对会计资料进行转换、输出、分析、利用正确答案:ACD解析:会计软件通常具有以下主要功能:为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直接同数据输入;生成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对会计资料进行转换、输出、分析、利用。
2、工资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包括()。
A、工资计算与汇总B、工资分摊C、个人所得税计算D、工资发放正确答案:ABCD解析:工资管理模块是进行工资核算和管理的模块,该模块以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的员工及其工资的基本数据为依据,完成员工工资数据的收集、员工工资的核算、工资发放、工资费用的汇总和分摊、个人所得税计算和按照部门、项目、个人时间等条件进行工资分析、查询和打印输出,以及该模块与其他模块的数据接口管理。
3、下列关于功能模块说法正确的有()。
A、存货核算模块可以提供成本核算B、应收、应付管理模块可以完成销售(采购)单据的处理,生成相应的记账凭证传递到账务处理模块C、固定资产管理模块为成本管理模块提供固定资产折旧数据D、各功能模块都可以从账务处理模块获得相关的账簿信息正确答案:BCD解析:本题考核各功能模块之间的联系。
成本管理模块可以提供成本核算功能。
4、企业定制开发会计软件的方式主要有()。
A、企业自行开发B、购买通用会计软件C、委托外部单位开发D、企业与外部单位联合开发正确答案:ACD解析:企业配备会计软件的方式主要有购买、定制开发、购买与开发相结合等方式。
其中,定制开发包括企业自行开发、委托外部单位开发、企业与外部单位联合开发三种具体开发方式。
5、下列有关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工作B、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工作C、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D、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正确答案:AC解析: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工作。
Ubuntu linux 操作系统与实验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第一章习题一1、判断题(1)在一台主机上只能安装一个虚拟机。
(2)在一个虚拟机下只能安装一个操作系统。
(3)格式化虚拟机下的操作系统就是格式化主机的操作系统。
(4)虚拟机的安装有三种安装类型。
(5)VMware Workstation 15 默认分配的推荐虚拟机的存是1G。
(6)Ubuntu 有两种安装方式:即Ubuntu和安装Ubuntu。
(7)解压vmware-install.pl文件安装VM tools。
(8)VMtools安装完成后可以在主机和虚拟机之间任意拖动和复制文件。
2、简答题(1)请简述在虚拟机的安装过程中,四种网络类型的特点?(2)简述.vmdk 和.vmx 文件的不同点?(3)Ubuntu应该建立几个分区?每个分区的大小是多少?(4)虚拟机捕获屏幕有什么作用?3、实验题(1)安装VMware Workstation Pro 15。
(2)为安装ubuntukylin-16.04.06创建虚拟机。
(3)在虚拟机中安装ubuntukylin-16.04.06。
(4)在Ubuntu下安装VM tools。
(5)上述实验完成后创建快照,如果使用Ubuntu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恢复快照。
(6)更改虚拟机的内存、添加硬盘。
第二章习题二1、判断题(1)Linux操作系统诞生于1991 年8月。
(2)Linux是一个开放源的操作系统。
(3)Linux是一个类unix操作系统。
(4)Linux是一个多用户系统,也是一个多任务操作系统。
(5)Ubuntu Linux 16.04默认的桌面环境是Gnome。
(6)Ubuntu每一年发布一个新版本。
(7)ubuntu Linux 16.04包含LibreOffice套件。
2、简答题(1)什么是Linux?(2)简述Linux系统的产生过程?(3)简述Linux系统的组成?(4)什么是Linux 内核版本?举例说明版本号的格式。
货币资金练习1一、单项选择题1.企业的银行汇票存款,应通过( A )账户核算。
A.其他货币资金B.银行存款C.在途货币资金D.库存现金2.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下列经济业务中,不应用现金支付的是( C )。
A.支付职工工资50000元B. 支付购买零星办公用品费900元C.支付物资采购货款1700元D支付职工差旅费4000元3.企业对现金清查中发现的确实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款,应将其计入( C )。
A.资本公积B.其他业务收入C.营业外收入D.盈余公积4.企业一般不得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现金,因特殊情况需要支付现金的,应事先报经( D ) 审查批准。
A.上级主管部门B.本企业单位负责人C. 财税部门D.开户银行5.不单独设置“备用金”科目的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周转使用的备用金,通过( B )科目核算。
A.库存现金B.其他应收款C.应收账款D.其他货币资金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货币资金的是( D )。
A.银行存款B.外埠存款C.银行本票存款D.银行承兑汇票7.支票的持票人应自出票日起( C )内提示付款。
A.3天内B.5天内C.10天内D.15天内7.下列各项,不通过“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核算的是( B )。
A.信用证保证金存款B.备用金C存出投资款 D.银行本票存款8.下列结算方式中,只能用于同城结算的是(A )结算方式。
A.银行本票B.托收承付C.汇兑D.银行汇票9.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B )。
A.3个月B.6个月C.9个月D.1年10.企业存放在银行的银行汇票存款,应通过( B )账户核算。
A. 银行存款B. 其他货币资金C. 在途货币资金D. 库存现金11. 按照国家《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规定,企业的工资、奖金等现金的支取,只能通过( A )办理。
A.基本存款账户B. 一般存款账户C. 临时存款账户D. 专用存款账户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现金管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CDE )。
习题课2 追及与相遇问题[学习目标] 1.理解追及与相遇问题的实质.2.会分析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一、对“相遇”与“追及”的认识 1.相遇问题相向运动的两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 2.追及问题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若后者能追上前者,则追上时,两者处于同一位置,且后者速度一定不小于前者速度,即v 1≥v 2.例1 如图1所示,甲、乙两车沿着同一条平直公路同向行驶,甲车以20 m /s 的速度匀速运动,乙车原来速度为8 m/s ,从距甲车80 m 处以大小为4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问:乙车经多少时间能追上甲车?图1答案 10 s解析 设经时间t 乙车追上甲车.在这段时间内甲、乙两车位移分别为 x 甲=v 甲t ,x 乙=v 乙t +12at 2追上时的位移条件为x 乙=x 甲+x 0, 即20t +80=8t +2t 2 整理得:t 2-6t -40=0 解得:t 1=10 s ,t 2=-4 s(舍) 乙车经10 s 能追上甲车.二、追及问题的分析思路及临界条件 1.追及问题中的两个关系和一个条件(1)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这两个关系可通过画草图得到.(2)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追不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物体B 追赶物体A :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 0.若v A =v B 时,x A +x 0≤x B ,则能追上;若v A =v B 时,x A +x 0>x B ,则没有追上.3.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一定要注意判断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4.解题思路和方法分析物体运动过程→画运动示意图→找两物体位移关系→列位移方程例2 当交叉路口的绿灯亮时,一辆客车以a =2 m /s 2 的加速度由静止启动,在同一时刻,一辆货车以10 m/s 的恒定速度从客车旁边同向驶过(不计车长),则: (1)客车什么时候追上货车?客车追上货车时离路口多远? (2)在客车追上货车前,两车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答案 (1)10 s 100 m (2)25 m解析 (1)客车追上货车的过程中,两车所用时间相等,位移也相等,即v 2t 1=12at 21,代入数据解得t 1=10 s ,x =12at 21=12×2×102 m =100 m.(2)两车距离最大时,两车应具有相等的速度,即v 2=at 2,代入数据解得t 2=5 s. Δx =v 2t 2-12at 22=10×5 m -12×2×52 m =25 m.后面速度小的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追前面速度大的匀速运动的物体,一定能追上.v 1<v 2两者距离逐渐增加,v 1>v 2两者距离逐渐减小,即当v 1=v 2时,两者具有最大的距离.例3 某人离公共汽车尾部20 m ,以速度v 向汽车匀速跑过去,与此同时,汽车以1 m/s 2的加速度从静止启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试问,此人的速度v 分别为下列数值时,能否追上汽车?如果能,要用多长时间?如果不能,则他与汽车之间的最小距离是多少? (1)v =6 m /s ;(2)v 1=7 m/s. 答案 (1)不能 2 m (2)能 4 s解析 (1)当汽车速度达到6 m/s 时,所需的时间 t =v a =61s =6 s 在这段时间内的人的位移x 1=v t =6×6 m =36 m汽车的位移x 2=12at 2=12×1×62 m =18 m因为x 1<x 2+20 m ,所以人不能追上汽车,此时两车有最小距离,最小距离Δx =x 2+20 m -x 1=2 m.(2)当汽车速度达到7 m/s 时,所需的时间 t 1=v 1a =71s =7 s在这段时间内的人的位移x 1′=v 1t 1=7×7 m =49 m 汽车的位移x 2′=12at 21=12×1×72 m =24.5 m因为x 1′>x 2′+20 m ,所以人能追上公共汽车. 设经过t ′时间人追上汽车,有v 1t ′=12at ′2+20 m解得t 1′=4 s ,t 2′=10 s(舍去)若速度大的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后者追速度小的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前者,v 1>v 2两者距离减小,v 1<v 2两者距离增大;能否追上的临界条件是速度相等时的位移关系.若v 1=v 2时x 1≥x 2+s 0(s 0为两者初始距离)则能追上.若追不上,v 1=v 2时,两者有最小距离.1.(用图像分析追及相遇问题)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 =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如图2描述两车运动的v -t 图中,直线a 、b 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 s 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 .在0~10 s 内两车逐渐靠近B .在10~20 s 内两车逐渐远离C .在t =10 s 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D .在5~15 s 内两车的位移相等 答案 D解析 在0~10 s 内,乙车在甲的前方,而且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则两车逐渐远离,故A 错误.在10~20 s 内,乙车在甲的前方,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则两车逐渐靠近.故B 错误.根据图像的“面积”等于物体的位移大小,可以看出,在t =10 s 时乙车的位移大于甲车的位移,t =0时刻又在同一位置出发,所以在t =10 s 时两车没有相遇,故C 错误.在5~15 s 内两车图线的“面积”相等,则通过的位移相等.故D 正确.2.(追及问题分析)一辆汽车以3 m /s 2的加速度开始启动的瞬间,另一辆以6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自行车恰好从汽车的旁边通过.(1)汽车一定能追上自行车吗?若能追上,汽车经多长时间追上?追上时汽车的瞬时速度多大?(2)在汽车追上自行车前,当v 汽<v 自时,两者间的距离如何变化?当v 汽>v 自时,两者间的距离如何变化?汽车追上自行车前多长时间与自行车相距最远?此时的距离是多大? 答案 见解析解析 (1)因为汽车做加速运动,自行车做匀速运动,故汽车一定能追上自行车.汽车追上自行车时,两者位移相等,x 汽=x 自,即12at 2=v 自t ,得:t =2v 自a =2×63 s =4 sv 汽=at =3×4 m /s =12 m/s.(2)开始阶段,v 汽<v 自,两者间的距离逐渐变大.后来v 汽>v 自,两者间的距离又逐渐减小.所以汽车追上自行车前,当v 汽=v 自时,两者距离最大. 设经过时间t 1,汽车速度等于自行车速度,则at 1=v 自, 代入数据得t 1=2 s此时x 自′=v 自t 1=6×2 m =12 m x 汽′=12at 21=12×3×22 m =6 m最大距离Δx =x 自′-x 汽′=6 m.3.(避碰问题分析)一辆货车以8 m /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由于调度失误,在后面600 m 处有一辆客车以72 km/h 的速度向它靠近.客车司机发觉后立即合上制动器,但客车要滑行2 000 m 才能停止.求: (1)客车滑行的加速度大小; (2)通过计算分析两车是否会相撞. 答案 (1)0.1 m/s 2 (2)见解析解析 (1)设v 2=72 km /h =20 m/s ,由公式v 2t -v 20=2ax 得客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v 222x=2022×2 000m /s 2=0.1 m/s 2. (2)假设不相撞,设两车达到共同速度用时为t ,则 v 2-at =v 1,t =120 s货车在该时间内的位移x 1=v 1t =8×120 m =960 m 客车在该时间内的位移x 2=v 1+v 22t =1 680 m位移大小关系:x 2=1 680 m>600 m +x 1=1 560 m ,故会相撞.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为单选题,3~5为多选题)1.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一地点出发,沿一条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像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 )图1A .甲比乙运动快,且早出发,所以乙追不上甲B .t =20 s 时,乙追上甲C .在t =20 s 之前,甲比乙运动快;在t =20 s 之后,乙比甲运动快D .由于乙在t =10 s 时才开始运动,所以t =10 s 时,甲在乙前面,它们之间的距离为乙追上甲前的最大距离 答案 C解析 从题图中看出开始甲比乙运动快,且早出发,但是乙做匀加速运动,最终是可以追上甲的,A 项错误;t =20 s 时,速度图像中甲的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大于乙的,即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所以乙没有追上甲,B 项错误;在t =20 s 之前,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在t =20 s 之后,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C 项正确;乙在追上甲之前,当它们速度相同时,它们之间的距离最大,对应的时刻为t =20 s ,D 选项错误.2.甲车以3 m /s 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落后2 s 在同一地点由静止出发,以4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速度方向一致.在乙车追上甲车之前,两车距离的最大值是( ) A .18 m B .24 m C .22 m D .28 m答案 B解析 乙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落后甲2 s ,则开始阶段甲车在前.当乙车速度小于甲车的速度时,两车距离增大;当乙车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时,两车距离减小,则当两车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即:a 甲(t 乙+2 s)=a 乙t 乙,解得:t 乙=6 s ;两车距离的最大值为Δx =x 甲-x 乙=12a 甲(t 乙+2 s)2-12a 乙t 2乙=24 m ,故选B. 3.A 与B 两个质点向同一方向运动,A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 做匀速直线运动.开始计时时,A 、B 位于同一位置,则当它们再次位于同一位置时( ) A .两质点速度相等B .A 与B 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等C .A 的瞬时速度是B 的2倍D .A 与B 的位移相同 答案 BCD解析 设A 的加速度为a ,B 的速度为v ,经过时间t ,A 、B 再次位于同一位置,由题意可得12at 2=v t ,t =2v a ,故此时A 的速度v ′=at =2v ,所以A 错误,C 正确;由题意知A 、B 在t 时间内位移相同,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v =x t ,可知A 与B 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等,所以B 、D 正确.4.在平直公路上,自行车与同方向行驶的一辆汽车在t =0时同时经过某一个路标,它们的位移x (m)随时间t (s)变化的规律:汽车为x =10t -14t 2,自行车为x =6t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自行车做匀速运动B .不能确定汽车和自行车各做什么运动C .开始经过路标后较小时间内汽车在前,自行车在后D .当自行车追上汽车时,它们距路标96 m 答案 ACD解析 汽车的位移时间关系为x =10t -14t 2,可知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自行车的位移时间关系为x =6t ,可知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A 正确,B 错误;开始阶段汽车的初速度大于自行车的速度,所以在较小时间内汽车的位移大于自行车的位移,汽车在前,自行车在后,选项C 正确;根据10t -14t 2=6t 得t =16 s ,此时距路标的距离s =96 m ,选项D 正确.5.一辆汽车正在以v =20 m /s 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司机看见车的正前方x =33 m 处有一只狗,如图2甲所示,若从司机看见狗开始计时(t =0),司机采取了一系列动作.整个过程中汽车的运动规律如图乙所示,g 取10 m/s 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2A .汽车先做匀速运动再做反向匀减速运动B .汽车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 2C .若狗正以v ′=4 m/s 的速度与汽车同向奔跑,则不能摆脱被撞的噩运D .汽车从司机发现狗至停止运动的这段时间内前进的距离为48.4 m 答案 BC解析 汽车先做匀速运动,再做同方向的匀减速运动,A 错误;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 =-204 m /s 2=-5 m/s 2,B 正确;当汽车由v =20 m /s 减速到v 1=4 m/s 时,所需时间为t =Δv a =4-20-5 s =3.2 s ,司机的反应时间为t 1,从司机看到狗到汽车速度减为v 1=4 m/s时间内,汽车所通过的位移为x 1=v t 1+v 21-v 22a =(20×0.5+42-202-2×5) m =48.4 m ,而狗通过的位移为x 2=v ′(t 1+t )=4×(0.5+3.2)m =14.8 m ,x 1>x 2+x 0=47.8 m ,所以狗将被撞,C 正确;汽车从司机看见狗至停止运动的时间段内前进的距离为x 3=⎣⎡⎦⎤(0.5+4.5)×20×12 m =50 m ,D 错误.二、非选择题6.慢车以0.1 m /s 2的加速度从车站启动开出,同时在距车站2 km 处,在与慢车平行的另一轨道上,有一辆以72 km/h 的速度迎面开来的快车开始做匀减速运动,以便到站停下,问: (1)两车何时错车? (2)错车点离车站多远? 答案 (1)100 s (2)500 m解析 (1)a 1=0.1 m /s 2,v =72 km/h =20 m/s ,快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2=v 22x =4004 000 m /s 2=0.1 m/s 2,设经过t 时间开始错车,则有:12a 1t 2+v t -12a 2t 2=x ,代入数据解得t =100 s.(2)由位移时间公式可得x ′=12a 1t 2=12×0.1×1002 m =500 m.7.已知A 、B 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 车在前,其速度v 1=10 m /s ,B 车在后,速度v 2=30 m/s ,B 车在距A 车x 0=75 m 时才发现前方有A 车,这时B 车立即刹车,但B 车要经过x =180 m 才能停下来.求: (1)B 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大小;(2)B 车刹车时A 仍按原速率行驶,两车是否会相撞?(3)若相撞,求B 车从开始刹车到两车相撞用多少时间?若不相撞,求两车的最小距离. 答案 (1)2.5 m/s 2 (2)两车会相撞 (3)6 s解析 (1)设B 车加速度大小为a B ,刹车至停下来的过程中,由v 22=2a B x 解得:a B =2.5 m/s 2(2)B 车在开始刹车后t 时刻的速度为v B =v 2-a B t B 车的位移x B =v 2t -12a B t 2A 车的位移x A =v 1t设t 时刻两车速度相等,v B =v 1 解得:t =8 s将t =8 s 代入公式得x B =160 m ,x A =80 m 因x B > x A +x 0=155 m故两车会相撞.(3)设B 车从开始刹车到两车相撞所用时间为t ′,则满足x B =x A +x 0 代入数据解得:t 1′=6 s ,t 2′=10 s(不符合题意) 故B 车从开始刹车到两车相撞用时6 s.8.公交车作为现代城市交通很重要的工具,它具有方便、节约、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等许多作用.某日,李老师在上班途中向一公交车站走去,发现一辆公交车正从身旁平直的公路驶过,此时,他的速度是1 m /s ,公交车的速度是15 m/s ,他们距车站的距离为50 m .假设公交车在行驶到距车站25 m 处开始刹车,刚好到车站停下,停车时间10 s .而李老师因年龄、体力等关系最大速度只能达到6 m /s ,最大起跑加速度只能达到2.5 m/s 2. (1)若公交车刹车过程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2)试计算分析,李老师是能赶上这班车,还是等下一班车. 答案 见解析解析 (1)公交车的加速度为:a 1=0-v 212x 1=0-15250m /s 2=-4.5 m/s 2,所以其加速度大小为4.5 m/s 2(2)公交车从与李老师相遇到开始刹车用时为:t 1=x -x 1v 1=50-2515 s =53 s ,公交车刹车过程中用时为:t 2=0-v 1a 1=-15-4.5s =103 s ,李老师以最大加速度达到最大速度用时为:t 3=v 3-v 2a 2=6-12.5 s =2 s ,李老师加速过程中位移为:x 2=v 2+v 32t 3=1+62×2 m =7 m ,以最大速度跑到车站用时为:t 4=x -x 2v 3=436s显然,t 3+t 4<t 1+t 2+10 s ,可以在公交车还停在车站时安全上车.。
货币资金练习1一、单项选择题1.企业的银行汇票存款,应通过( A )账户核算。
A.其他货币资金B.银行存款C.在途货币资金D.库存现金2.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下列经济业务中,不应用现金支付的是( C )。
A.支付职工工资50000元B. 支付购买零星办公用品费900元C.支付物资采购货款1700元 D支付职工差旅费4000元3.企业对现金清查中发现的确实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款,应将其计入( C )。
A.资本公积B.其他业务收入C.营业外收入 D.盈余公积4.企业一般不得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现金,因特殊情况需要支付现金的,应事先报经( D ) 审查批准。
A.上级主管部门B.本企业单位负责人C. 财税部门 D.开户银行5.不单独设置“备用金”科目的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周转使用的备用金,通过( B )科目核算。
A.库存现金B.其他应收款C.应收账款D.其他货币资金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货币资金的是( D )。
A.银行存款 B.外埠存款 C.银行本票存款 D.银行承兑汇票7.支票的持票人应自出票日起( C )内提示付款。
A.3天内 B.5天内 C.10天内 D.15天内7.下列各项,不通过“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核算的是( B )。
A.信用证保证金存款B.备用金 C存出投资款 D.银行本票存款8.下列结算方式中,只能用于同城结算的是( A )结算方式。
A.银行本票B.托收承付C.汇兑D.银行汇票9.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B )。
A.3个月B.6个月C.9个月D.1年10.企业存放在银行的银行汇票存款,应通过( B )账户核算。
A. 银行存款B. 其他货币资金C. 在途货币资金D. 库存现金11. 按照国家《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规定,企业的工资、奖金等现金的支取,只能通过( A )办理。
A.基本存款账户B. 一般存款账户C. 临时存款账户D. 专用存款账户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现金管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CDE )。
章节测试题1.【答题】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则n的取值范围为______,,为图象上两点,则______用“<”或“>”填空.【答案】n<1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再结合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解.【解答】因为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所以n-1<0,所以n<1.又因为A(2,y1),B(3,y2)在第四象限,所以y1<y2.故答案为:n<1,<.2.【题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A(-2,1)、B(1,m)、C(2,n)两点,试比较m、n大小.【答案】m<n【分析】将点A代入反比例函数解出k值,再将B、C的坐标分别代入已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分别求得m、n的值,然后再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即可【解答】反比例函数,它的图象经过A(-2,1),,k=-2,,将B,C两点代入反比例函数得,,,∴m<n.3.【答题】下列函数中是反比例函数的是()A. y=x﹣1B. y=C. y=D. =1【答案】C【分析】此题应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进行判断,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是y=(k≠0).【解答】A、y=x-1是一次函数,不符合题意;B、y=不是反比例函数,不符合题意;C、y=是反比例函数,符合题意;D、=1不是反比例函数,不符合题意;选C.4.【答题】已知函数是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为()A. 2B. ﹣2C. 2或﹣2D. 任意实数【答案】B【分析】此题应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进行判断,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是y=(k≠0).【解答】解:∵函数是反比例函数,∴,解得:m=﹣2.选B.5.【答题】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人的体重与他的年龄成正比例关系B.正方形的面积和它的边长成正比例关系C.车辆所行驶的路程S一定时,车轮的半径r和车轮旋转的周数m成反比例关系D.水管每分钟流出的水量Q一定时,流出的总水量y和放水的时间x成反比例关系【答案】C【分析】分别利用反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以及二次函数关系分别分析得出答案.【解答】A、一个人的体重与他的年龄成正比例关系,错误;B、正方形的面积和它的边长是二次函数关系,故此选项错误;C、车辆所行驶的路程S一定时,车轮的半径r和车轮旋转的周数m成反比例关系,正确;D、水管每分钟流出的水量Q一定时,流出的总水量y和放水的时间x成正比例关系,故此选项错误;选C.6.【答题】下列函数中,表示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是()A. y=B. y=C. y=2xD. y=【答案】B【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判断各选项即可.【解答】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判断出只有y=表示y是x的反比例函数.选B.7.【答题】下列函数中,y既不是x的正比例函数,也不是反比例函数的是()A. B. C. D.【答案】C【分析】根据正比例函数y=kx,反比例函数y=kx-1或y=,可得答案.【解答】A、是反比例函数,故A错误;B、是正比例函数,故B错误;C、既不是正比例函数也不是反比例函数,故C正确;D、是反比例函数,故D错误;选C.8.【答题】将x=代入反比例函数y=﹣中,所得函数值记为y1,又将x=y1+1代入函数中,所得函数值记为y2,再将x=y2+1代入函数中,所得函数值记为y3,…,如此继续下去,则y2012的值为()A. 2B.C.D. 6【答案】A【分析】分别计算出y1,y2,y3,y4,可得到每三个一循环,而2012=670…2,即可得到y2012=y2.【解答】y1=-=-,把x=+1=-代入y=-中得y2=-,把x=2+1=3代入反比例函数y=-中得y3=-,把x=-+1=代入反比例函数y=-得y4=,如此继续下去每三个一循环,2012=670…2,∴y2012=2.选A.9.【答题】下列关系中,两个量之间为反比例函数关系的是()A.正方形的面积S与边长a的关系B.正方形的周长l与边长a的关系C.矩形的长为a,宽为20,其面积S与a的关系D.矩形的面积为40,长a与宽b之间的关系【答案】D【分析】此题应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进行判断.【解答】A、根据题意,得,所以正方形的面积S与边长a的关系是二次函数关系;故本选项错误;B、根据题意,得,所以正方形的周长l与边长a的关系是正比例函数关系;故本选项错误;C、根据题意,得,所以正方形的面积S与边长a的关系是正比例函数关系;故本选项错误;D、根据题意,得,所以正方形的面积S与边长a的关系是反比例函数关系;故本选项正确.选D.10.【答题】反比例函数中常数k为()A. ﹣3B. 2C.D.【答案】D【分析】此题应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进行判断,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是(k≠0).【解答】反比例函数中常数k为.选D.11.【答题】函数是y关于x的反比例函数,则m=______.【答案】3【分析】此题应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进行判断,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是y=(k≠0).【解答】由题意得,解得m=3.12.【答题】若函数y=(m+2)x|m|﹣3是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为______.【答案】2【分析】由于函数y=(m+2)x|m|﹣3是反比例函数,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得到m+2≠0且|m|﹣3=﹣1,然后去绝对值和解不等式即可得到m的值.【解答】∵函数y=(m+2)x|m|﹣3是反比例函数,∴m+2≠0且|m|﹣3=﹣1,∴m=2.故答案为2.13.【答题】若函数是反比例函数,则m=______.【答案】±1【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先求出m的值,再根据系数不为0进行取舍.【解答】∵是反比例函数,∴m2-2=-1,∴m2=1,∴m=±1.故答案为±1.14.【答题】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m的值为______.【答案】-2【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3-m2=-1,由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可知m+1<0.【解答】∵是反比例函数,∴3-m2=-1.解得:m=±2.∵函数图象在第二、四象限,∴m+1<0,解得:m<-1.∴m=-2.故答案为:-2.15.【题文】列出下列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反比例函数.(1)某农场的粮食总产量为1500t,则该农场人数y(人)与平均每人占有粮食量x(t)的函数关系式;(2)在加油站,加油机显示器上显示的某一种油的单价为每升4.75元,总价从0元开始随着加油量的变化而变化,则总价y(元)与加油量x(L)的函数关系式;(3)小明完成100m赛跑时,时间t(s)与他跑步的平均速度v(m/s)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答案】见解答【分析】(1)由平均数,得x=,即y=是反比例函数,(2)由单价乘以油量等于总价,得y=4.75x,即y=4.75x是正比例函数,(3)由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得t=,即t=是反比例函数.【解答】解:(1)由平均数,得x=,即y=是反比例函数,(2)由单价乘以油量等于总价,得y=4.75x,即y=4.75x是正比例函数,(3)由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得t=,即t=是反比例函数.16.【题文】函数是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是多少?【答案】-2【分析】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反比例函数,首先看看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反比例关系,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去判断.【解答】∵是反比例函数,∴3-m2=-1,m-2≠0,解得:m=-2.故m的值为-2.17.【题文】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求函数的解析式.【答案】y=﹣【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以得到m2-24=1,而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则比例系数是负数,据此即可求解.【解答】根据题意得:解得:m=﹣5.则函数的解析式是:y=﹣.18.【题文】给出下列四个关于是否成反比例的命题,判断它们的真假.(1)面积一定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和底边上的高成反比例;(2)面积一定的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成反比例;(3)面积一定的矩形的两条对角线长成反比例;(4)面积一定的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成比例.【答案】见解答【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形式y=(k≠0)可判断各个命题的真假.【解答】解:(1)∵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底边长和底边上的高的乘积为非零常数.∴命题(1)正确;(2)∵菱形的面积是它的对角线长的乘积的一半,∴当菱形的面积一定时,对角线长的乘积也一定.∴它们成反比例.故正确.(3)∵矩形的面积一定时,它的对角线长的乘积并不一定,∴两对角线长不成反比例,∴命题(3)为假命题;(4)∵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直角边乘积的一半,∴当它的面积一定时,其直角边长的乘积也一定.∴两直角边长成反比例,∴命题(4)正确.19.【答题】下列函数中,不是反比例函数的是()A. B. C. D.【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高二有机化学第一章第二节有机物的结构特点1.能够证明甲烷构型是四面体的事实是()A.甲烷的四个键,键能相同B.甲烷的四个键,键长相等C.甲烷的所有C-H键键角相等D.二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2.目前冰箱中使用的致冷剂是氟里昂(二氯二氟甲烷),根据结构可推出氟里昂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A.不存在同分异构体B.2种C.3种D.4种3. 二氟甲烷是性能优异的环保产品,它可替代某些会破坏臭氧层的“氟里昂”产品,用作空调、冰箱和冷冻库等中的致冷剂。
试判断二氟甲烷的结构()A.有4种 B.有3种 C.有2种D.只有1种4、下列化学式只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C3H8B、C4H10C、C4H8D、C2H4Cl25.相对分子量为72的某烷烃同分异构体有()A.1种 B.2种C.3种 D.4种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①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机物是同系物②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是同系物③若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它们必定是同系物④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有差别,但化学性质必定相似A.①②③④B.只有②③C.只有③④D.只有①②③A .丁烷与丁烯B .乙醇与乙醚C .丙醛与丙酮D .2,2—二甲基丙烷与新戊烷8、下列烃中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的是( )A .丙烯B .乙烷C .丙烷D .丁烷 9、同分异构体现象在有机化学中是非常普遍的,下列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①CH 2=CHCH 3 ②③CH 3CH 2CH 3 ④HC CCH 3 ⑤ ⑥CH 3CH =CHCH 3 A .①和② B .①和③ C .①和④ D .⑤和⑥10.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 )A .O 2和O 3B .CH 2=CHCH 2CH 3和CH 3CH =CHCH 3C .CH 3CH 2CH 3和CH 3(CH 2)2CH 3D .CH 3CH 2OH 和CH 3OCH 311、下列哪个选项属于碳链异构 ( )A .CH 3CH 2 CH 2CH 3和CH 3CH(CH 3)2B .CH 2=C(CH 3)2和CH 3CH =CHCH 3C .CH 3CH 2OH 和CH 3OCH 3D .CH 3CH 2 CH 2COOH 和CH 3COOCH 2 CH 212、乙醇(CH 3CH 2OH )和二甲醚(CH 3—O —CH 3)互为( )的同分异构体。
第一章 习题一1、电量Q 相同的四个点电荷置于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0点为正方形中心,欲使每个顶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为零,则应在0点放置一个电量q =-(1+2√2)Q/4 的点电荷。
2、在点电荷系的电场中,任一点的电场强度等于各点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场强的矢量和,这称为电场强度叠加原理。
3、一点电荷电场中某点受到的电场力很大,则该点的电场强度E :( C )(A)一定很大 (B)一定很小 (C)可能大也可能小4、两个电量均为+q 的点电荷相距为2a ,O 为其连线的中点,求在其中垂线上场强具有极大值的点与O 点的距离R 。
解法一:22020214141aR qπεr q πεE E +=== 21E E E+=,θE θE θE E cos 2cos cos 121=+=2222042a R R a R q πε++=()2/32202a R R πεq +=E 有极值的条件是:()0222/522220=+-=a R R a πεq dR dE 即 0222=-R a ,解得极值点的位置为:a R 22=∵ ()2/722220223223a R a R πεqR dR E d +-=,而 0398402/222<-==aπεqdR E d a R ∴ 中垂线上场强具有极大值的点与O 点的距离为a R 22= 且 ()202/3220m a x 332/2/2aπεq a a a πεq E =+=解法二:θaq πεr q πεE E 2202021sin 4141===,21E E E +=+qθE θE θE E cos 2cos cos 121=+=θθaq πεcos sin 21220=)cos (cos 21320θθaq πε-=E 有极值的条件是:0)sin 3sin 2(2320=-=θθaπεq θd dE E 有极值时的θ满足:31cos 32sin 1cos 0sin 2211====θ,θ;θ,θ )cos 7cos 9(2)cos sin 9cos 2(232022022θθaπεq θθθa πεq θd E d -=-= 0)cos 7cos 9(22011320221>=-==aπεq θθa πεq θd E d θθ 032)cos 7cos 9(22022320222<-=-==aπεq θθa πεq θd E d θθ 可见 θ = θ2时,E 有极大值。
2001 在直角坐标系下, Li 2+ 的Schr ödinger 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
2001ψψE r εe mh =⎥⎦⎤⎢⎣⎡π-∇π-20222438式中:z y x ∂∂+∂∂+∂∂=∇2222222r = ( x 2+ y 2+ z 2)1/22003 已知 Li 2+ 的 1s 波函数为32130s1e 27a r -α⎥⎦⎤⎢⎣⎡π=ψ(1)计算 1s 电子径向分布函数最大值离核的距离; (2)计算 1s 电子离核平均距离; (3)计算 1s 电子概率密度最大处离核的距离。
(10!d e +∞-=⎰n ax n a n x x )2003(1)300620)62(1084026203011210a r r r a r r e r a r a D dr d r D r a s ss =∴≠=-∴∞≠=-==- 又ψπ(2)26301*15.0sin 27ˆ0a d drd r e a r d rr r a s s ==><>=<-⎰⎰φθθπτψψ(3)电子的概率密度最大。
时趋近于说,核上),因此,确切地(电子不可能落到原子不能为最大,但实际上时,明显地,当的距离。
的方法求其最大值离核以不能用一阶导数为的增大而单调下降,所随s 10r 0r 0r 0r 27663021r a r a s e ea --==πψ2004 写出 Be 原子的 Schr ödinger 方程。
2004()j i E r εe r εe m h ψψi i j ij i i i ≠=⎥⎥⎦⎤⎢⎢⎣⎡π+π-∇π-∑∑∑∑====2 41414102024122421448 2006 在多电子原子中, 单个电子的动能算符均为2228∇π-mh 所以每个电子的动能都是相等的, 对吗? ________ 。
2006不对。
2008 原子轨道是原子中的单电子波函数, 每个原子轨道只能容纳 ______个电子。
2008 22009 H 原子的()φr,θψ,可以写作()()()φθr R ΦΘ,,三个函数的乘积,这三个函数分别由量子数 (a) ,(b), (c) 来规定。
2009(a) n , l (b) l , m (c) m2020 氢原子基态波函数为0e12130r a -⎪⎪⎭⎫ ⎝⎛π,求氢原子基态时的平均势能。
2020⎰⎰==τV τV V ψψψd d 2*r φθθr r εe a r d d d sin 4e 12022020300⎪⎪⎭⎫ ⎝⎛π-π=-∞ππ⎰⎰⎰024a εe π-=2021 回答有关 Li 2+ 的下列问题:(1)写出 Li 2+ 的薛定谔方程; (2)比较 Li 2+ 的 2s 和 2p 态能量的高低。
2021(1) ψψψE rεe m h =π-∇π-20222438(2) 能量相同2027 写出 H 原子 3d 电子轨道角动量沿磁场方向分量的可能值。
2027π±π,±22,0h h2028 一个电子主量子数为 4,这个电子的 l , m , m s 等量子数可取什么值?这个电子共有多少种可能的状态?2028l : 0, 1, 2, 3m : 0,±1, ±2, ±3 m s : ±1/2 总的可能状态数:2 ( 1 + 3 + 5 + 7 ) = 32 种2033 若一原子轨道的磁量子数为 m = 0, 主量子数 n ≤3, 则可能的轨道为____。
20331s, 2s, 3s, 2p z , 3p z , 32d z2034 氢原子处于定态z p 3ψ时的能量为(a ) eV , 原子轨道zp 3ψ只与变量(b )有关,zp 3ψ与xp3ψ(c )相同的简并态 。
2034(a) -1.511 (b) r 及θ (c) 能量以及角动量大小2035 氢原子中的电子处于123,,ψ状态时,电子的能量为(a )eV ,轨道角动量为(b ) π2h , 轨道角动量与 z 轴或磁场方向的夹角为(c )。
2035(a) -1.51 eV (b) π26h (c) 66°2036 氢原子处于zp2ψ状态时,电子的角动量--------- ( )(A)在 x 轴上的投影没有确定值,其平均值为 1(B)在 x 轴上的投影有确定值, 其确定值为 1 (C)在 x 轴上的投影没有确定值,其平均值为 0 (D)在 x 轴上的投影有确定值,其值为 02036 (D)注:z =0时,恰好处在xy 平面上,大小为M 的绝对值,并且角动量为矢量,正负抵消,故为零。
2038 H 原子3d 状态的轨道角动量沿磁场方向有几个分量----------- ( )(A) 5 (B) 4 (C) 3 (D) 22038 (A)2039 H 原子的s 轨道的角动量为 -------------------------------- ( )(A) π2h (B) π22h (C) 0 (D) -π2h2039 (C)2042 在单电子原子中,磁量子数m 相同的轨道,其角动量的大小必然相等,对吗? 2042不对。
m 相同的轨道, l 值不一定相同, 所以角动量不一定相等.2048 对于H 原子2s 和2p 轨道上的电子,平均来说,哪一个离核近些?()02030s 2e 21221a r a r a r R -⎪⎪⎭⎫ ⎝⎛-⎪⎪⎭⎫⎝⎛= ()020230p 2e 1621a r a r a r R -⎪⎪⎭⎫ ⎝⎛⎪⎪⎭⎫ ⎝⎛=(积分公式0!d e 10>=+∞-⎰a a n x x n ax n ,)2048 02203003s26d e 212210a r a r a r ra r =⎥⎥⎦⎤⎢⎢⎣⎡⎪⎪⎭⎫ ⎝⎛-⎪⎪⎭⎫ ⎝⎛=-∞⎰ 022023003p25d e 16210a r a r a r ra r =⎥⎥⎦⎤⎢⎢⎣⎡⎪⎪⎭⎫ ⎝⎛⎪⎪⎭⎫ ⎝⎛=-∞⎰ 平均来说, 2p 电子离核比 2s 电子要近。
2053 画出3d 轨道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分布形状及 +,- 号。
2059 氢原子波函数()()1cos 3e 681123200213200-⎪⎪⎭⎫ ⎝⎛⎪⎪⎭⎫ ⎝⎛π=-θa Zr a Z a Zr ψ的 径向部分节面数 (a ) ,角度部分节面数 (b ) 。
2059(a) 根据径向部分节面数定义: n - l – 1, 则为 0 (b) 角度部分节面数为 l , 即 22062 原子轨道的径向部分R (r )与径向分布函数的关系是(a )。
用公式表示电子出现在半径r =a 0、厚度为100 pm 的球壳内的概率为(b )。
2062 (a) 22)(r r r nlnl R D ⎪⎭⎫ ⎝⎛= (b)⎰+⎪⎭⎫ ⎝⎛1002200d a a nlr r r R2063 基态H 原子单位体积中电子出现概率最大值在(a );单位厚度的球壳体积中电子出现概率最大值在(b )。
2063(a) 核附近 (b) 离核 a 0处2064 对于氢原子及类氢离子的1s 电子来说,出现在半径为 r 、厚度为 d r 的球壳内, 各个方向的概率是否一样(a);对于2p x 电子呢(b )?2064(a) 一样 (b) 不一样2065 氢原子处于321ψ态的电子波函数总共有(a )个节面,电子的能量为(b )eV ,电子运动的轨道角动量大小(c ),角动量与 z 轴的夹角为(d )。
2065(a) 2 (b) -1.51 eV (c) ( 6 )1/2 h /π2 (d) 65.9˚2066 有一类氢离子波函数nlm ψ,已知共有两个节面,一个是球面形的,另一个是xoy平面。
则这个波函数的 n ,l ,m 分别为(a ),(b ),(c )。
2066(a) 3 (b) 1 (c) 02067 已知径向分布函数为D (r ),则电子出现在内径r 1= x nm ,厚度为 1 nm 的球壳内的概率P ( )(A) P = D (x +1)∑-D (x ) (B) P = D (x ) (C) P = D (x +1)(D)()⎰+=1d x x r r D P(E) ()φθr θr r D P x xd d d sin 2012⎰⎰⎰ππ+=2067(D)2068 原子的电子云形状应该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作图。
(A) Y 2 (B) R 2 (C) D 2 (D) R 2Y 22068 (D)2069 径向分布函数是指 ----------------------------------- ( )(A) R 2 (B) R 2d r (C) r 2R 2 (D) r 2R 2d r2069 (C)2070 s n ψ对r 画图,得到的曲线有:-------------- ( )(A) n 个节点 (B) (n +1) 个节点 (C) (n -1) 个节点 (D) (n +2) 个节点2070 (C)2071 R l n ,(r )-r 图中,R = 0称为节点,节点数有:--------- ( )(A) (n -l ) 个 (B) (n -l -1) 个 (C) (n -l +1) 个 (D) (n -l -2) 个2071 (B)2072 已知 He +处于311ψ状态, 则下列结论何者正确?-------( )(A) E = -R /9 (B )简并度为 1 (C) 径向分布函数的峰只有一个 (D) 以上三个答案都不正确 2072 (D)2073 电子在核附近有非零概率密度的原子轨道是: ------------------- ( )(A)p 3ψ(B)d 4ψ (C)p 2ψ (D)2s ψ2073 (D)2076 氢原子 1s 态在离核 52.9 pm 处概率密度最大, 对吗? 2076 不对。
2078 (1) 已知 H 原子基态能量为 -13.6 eV , 据此计算He +基态能量;(2) 若已知 He 原子基态能量为 -78.61 eV , 据此,计算H -能量。
2078(1) eV 5.54eV 26.132He -=⨯-=+E(2) 由 ()3.0,61.782126.132=-=⨯⎥⎦⎤⎢⎣⎡--σσ得()()eV33.13 eV 23.016.13eV 2116.1322H -=⨯-⨯-=⨯⎥⎦⎤⎢⎣⎡--=-σE2079 写出 He 原子的薛定谔方程, 用中心力场模型处理 He 原子问题时, 要作哪些假定? 用光激发 He 原子,能得到的最低激发态又是什么? 此激发态的轨道角动量值是多少?2079He 原子薛定谔方程为()ψψE r e r e r e εm h =⎥⎦⎤⎢⎣⎡⎪⎪⎭⎫ ⎝⎛-+π-∇+∇π-2122121202221222418 中心力场模型把原子核和两个电子所形成的势场看作是个中心力场,只是离核距离的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