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律诗
- 格式:pptx
- 大小:139.49 KB
- 文档页数:1
古朗月行古诗的内涵意思
古朗月行
唐代: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悽怆摧心肝。
《古朗月行》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
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
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
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
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
(《唐诗别裁》)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
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古朗月行》是乐府古题,这里只节选了的前四句。
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出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
诗人以“白玉盘”和“瑶台镜”作比,不仅描绘出
月亮的形状,更写出了月光的皎洁可爱,在新颖中透出一股令人感叹的稚气。
第二句的“呼”字和第三句的“疑”字,把儿童的天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这四句诗,恰似一首完美的绝句,语言质朴,比喻有趣,十分耐人回味。
李白五言律诗鉴赏李白五言律诗鉴赏五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律,属于近体诗范畴。
此体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其雏型是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五言律诗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是典型的唐律。
李白诗才奔放,适宜于纵横错落的歌行句法。
碰上律诗,就象野马被羁,只好俯首就范。
这首诗是他的谨严之作,风格已逼近杜甫了。
诗是为送别友人而作,开头二句就写明送别之地。
北郭东城,不宜死讲,总在城外山水之间。
看到这种修辞方法,不必提出疑问:到底是在东城呢,还是在北郭?反正你可以体会作东北郊,也就差不多。
如果作者说北郭南城,或西郊东野,那就该研究一下了。
第三句紧接上文,点明题目,底下即承以“孤蓬万里征”一句,说明这位朋友是孤身漂泊,远适异乡。
可见主客双方,都不以此别为乐事。
萧士赟注此句云:“孤蓬,草也。
无根而随风飘转者。
自喻客游也。
”(见《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他说此句是作者自喻客游,大误!被他这样一讲,这首诗变成“别友人”而不是“送友人”了。
这一联诗句,从思想内容来讲,是一个概念,或说二句一意:我们在此地分别之后,你就象蓬草似的飘零到远方去了。
上句与下句连属,都不能独自成为一个概念。
但从句子形式来讲,它们是很工稳的一对。
词性结构,毫不参差。
它们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同样,也是一副流水对。
不过,“一为”对“万里”,也有人认为不够工整。
“为”是虚字,“里”是实字。
凡词性不同的对仗,例如以状词对名词,象“云雨”对“长短”之类,又如这一联的以虚字对实字之类,晚唐以后的诗人都尽量避免。
宋人称为这是犯了“偏枯”之病。
但在初、盛唐诗中,经常可以见到,当时不以为是诗病。
“浮云”、“落日”一联是即景抒情。
友人此去,成为万里孤蓬,他的心情,岂非宛如眼前的浮云;送行的老朋友,对此落日斜阳,更有好景不长、分离在即之感。
李白的八句七言
1.【问题】李白的八句七言
【答案】下面是整理出的李白的八句七言律诗,供大家学习参考。
1.《登金陵凤凰台》唐朝·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鹦鹉洲》唐朝·李白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3.《别匡山》唐朝·李白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4.《题东溪公幽居》唐朝·李白
杜陵贤人清且廉,东溪卜筑岁将淹。
宅近青山同谢脁,门垂碧柳似陶潜。
好鸟迎春歌后院,飞花送酒舞前檐。
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只有水晶盐。
5.《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唐朝·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导语】李⽩的诗,⽆论在数量或质量上,以乐府歌⾏为主。
其次是古体,其次是绝句。
五、七⾔律诗⽌能挂在最后。
下⾯就给⼤家分享下关于李⽩的五⾔律诗三⾸,欢迎阅读! 《送友⼈》 青⼭横北郭,⽩⽔绕东城。
此地⼀为别,孤蓬万⾥征。
浮云游⼦意,落⽇故⼈情。
挥⼿⾃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是典型的唐律。
李⽩诗才奔放,适宜于纵横错落的歌⾏句法。
碰上律诗,就象野马被羁,只好俯⾸就范。
这⾸诗是他的谨严之作,风格已逼近杜甫了。
诗是为送别友⼈⽽作,开头⼆句就写明送别之地。
北郭东城,不宜死讲,总在城外⼭⽔之间。
看到这种修辞⽅法,不必提出疑问:到底是在东城呢,还是在北郭?反正你可以体会作东北郊,也就差不多。
如果作者说北郭南城,或西郊东野,那就该研究⼀下了。
第三句紧接上⽂,点明题⽬,底下即承以“孤蓬万⾥征”⼀句,说明这位朋友是孤⾝漂泊,远适异乡。
可见主客双⽅,都不以此别为乐事。
萧⼠赟注此句云:“孤蓬,草也。
⽆根⽽随风飘转者。
⾃喻客游也。
”(见《分类补注李太⽩诗》)他说此句是作者⾃喻客游,⼤误!被他这样⼀讲,这⾸诗变成“别友⼈”⽽不是“送友⼈”了。
这⼀联诗句,从思想内容来讲,是⼀个概念,或说⼆句⼀意:我们在此地分别之后,你就象蓬草似的飘零到远⽅去了。
上句与下句连属,都不能独⾃成为⼀个概念。
但从句⼦形式来讲,它们是很⼯稳的⼀对。
词性结构,毫不参差。
它们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天涯若⽐邻”同样,也是⼀副流⽔对。
不过,“⼀为”对“万⾥”,也有⼈认为不够⼯整。
“为”是虚字,“⾥”是实字。
凡词性不同的对仗,例如以状词对名词,象“云⾬”对“长短”之类,⼜如这⼀联的以虚字对实字之类,晚唐以后的诗⼈都尽量避免。
宋⼈称为这是犯了“偏枯”之病。
但在初、盛唐诗中,经常可以见到,当时不以为是诗病。
“浮云”、“落⽇”⼀联是即景抒情。
友⼈此去,成为万⾥孤蓬,他的⼼情,岂⾮宛如眼前的浮云;送⾏的⽼朋友,对此落⽇斜阳,更有好景不长、分离在即之感。
唐汝询在《唐诗解》中引古诗“浮云蔽⽩⽇,游⼦不顾返”,为此⼆句作注释,很容易迷惑读者。
李白七律诗30首
李白,唐朝著名的诗人,其诗歌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情感豪放,表现出对自然、生命和自由的追求。
他的七律诗共有30首,这些诗歌不仅在唐代广泛传播,而且对后世诗人的影响也深远。
李白的七律诗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每句七言。
在表现上则千姿百态,既有抒发个人感慨的,也有歌颂国家风景的,更多的则表现了李白所欣赏的自然景观。
其中,李白的《将进酒》是一首情感激昂、气势磅礴的七律诗,通过借酒浇愁、寓情于景的手法,表达出对于人生的豁达和追求。
而《夜泊牛渚怀古》是一首思古怀人,寄情山水的诗,描绘出当时江南的美景和人文的历史。
而《登高》则是一首感慨人生短暂、志向高远的诗,引人深思。
李白的七律诗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南园十三首》、《杜鹃》、《庐山谣》、《赠汪伦》等等。
这些诗歌既反映出李白对于自然、生命和自由的追求,也表现出他对于人文历史和社会世态的关爱。
正如李白所说:“吾好古,与人馀,乃尔波荡我心曲。
”他的诗歌不仅包含了对自然与人文历史的追溯,而且也抒发了对于人生的热爱和追求。
李白的七律诗让我们感受到了唐朝诗歌的盛世,也让我们思考起自己的人生与价值。
李白的律诗作品精选律诗是格律诗的一大类型,每首诗共有八句,并附带有特定韵脚。
根据每句字数,律诗又可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
李白(701年—762年),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现存近千首作品中就有许多律诗作品。
现按五律和七律两部分,整理分享其中的部分经典作品。
第一部分五言律诗代表作品赠孟浩然唐·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塞下曲六首·其一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七唐·李白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宫莺娇欲醉,檐燕语还飞。
迟日明歌席,新花艳舞衣。
晚来移彩仗,行乐泥光辉。
千里思唐·李白李陵没胡沙,苏武还汉家。
迢迢五原关,朔雪乱边花。
一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嗟。
鸿雁向西北,因书报天涯。
折杨柳唐·李白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
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少年子唐·李白青云少年子,挟弹章台左。
鞍马四边开,突如流星过。
金丸落飞鸟,夜入琼楼卧。
夷齐是何人,独守西山饿。
紫骝马唐·李白紫骝行且嘶,双翻碧玉蹄。
临流不肯渡,似惜锦障泥。
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
挥鞭万里去,安得念春闺。
少年行·其一唐·李白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
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因击鲁勾践,争博勿相欺。
凤台曲唐·李白尝闻秦帝女,传得凤凰声。
是日逢仙子,当时别有情。
人吹彩箫去,天借绿云迎。
心在身不返,空馀弄玉名。
从军行唐·李白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
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秋思唐·李白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
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古诗咏槿·园花笑芳年翻译赏析《咏槿·园花笑芳年》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园花笑芳年,池草艳春色。
犹不如槿花,婵娟玉阶侧。
芬荣何夭促,零落在瞬息。
岂若琼树枝,终岁长翕赩。
【前言】《咏槿》是诗人李白的五言律诗,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3卷第35首。
前两句意为园花虽芳,池草虽艳,但不如槿花能植立于玉阶旁。
末四句意为木槿虽占据玉阶,但生命短促,不如琼枝玉树生命长久。
此诗诗句排列顺序颠倒,可知诗人思绪奔涌、情感炽烈,特别是思绪、情感的跳荡性,都根植了诗人的浪漫气息,给予木槿花以高度讴歌的赞美。
【注释】园花:泛指园中百花。
芳年:美好的年岁。
亦指少年青春,意即为各自的芳年而笑。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艳春色:献艳于春色之中。
婵娟:形容姿容美好的样子。
唐孟郊《婵娟篇》:“花婵娟,泛春泉;竹婵娟,笼晓烟;妓婵娟,不长妍;月婵娟,真可怜。
”芬荣:芳香、繁茂。
夭促:死亡得很快,此喻花落之迅疾也。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形容极短的时间。
岂若:哪里象。
琼树枝:指名贵花木;玉树之枝。
屈原《离骚》:“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终岁:即终年,全年,一年。
翕赩:光色盛貌。
翕:收敛,聚合。
赩:大红色。
南朝梁江淹《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诗:“瑶草正翕赩,玉树信葱青。
”【翻译】园花笑在美好的年岁,春光里池草更觉鲜艳。
还不如篱边的木槿花,在玉阶旁姿态如婵娟。
花香草茂生命太短促,花草凋落只在霎那间。
哪里像美丽的玉树枝,一年到头都光彩灿烂。
【赏析】“园花笑芳年,池草艳春色”运用铺叙手法描绘出一幅笑芳年的园花与艳春色的池草的景致。
诗中“园花笑”“池草艳”来烘托出园花、池草本来也是美好之物,也不缺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生命力。
“犹不如槿花,婵娟玉阶侧”写满园花草在李白眼中,都不如木槿,排斥了“园花”、“池草”。
李白再运用拟人手法,把槿花喻意为“蝉娟”般美好的容颜,如婵娟般亭亭而立的槿花将笑芳年的园花与艳春色的池草统统的比下去了,从而使得诗句文采特异、铺陈辞藻,可见奔放不羁的李白对木槿花情有独钟,怜香惜玉也是因花而异。
李白五律全集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
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
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
不久,孔巢父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镜湖,往来剡溪等处,当然也少不了在繁华都市会稽流连忘返。
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
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怀更加相投。
每次游玩时,都尽情畅游,不计早晚。
他们泛舟秦淮河,通宵达旦地唱歌,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拍手为他们助兴。
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每当想念,便吟诵一番。
唐天宝年间,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阳冰家,便写信邀请李白到家中做客。
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
”李白素好饮酒,又闻有如此美景,欣然应邀而至,却未见信中所言盛景。
汪伦盛情款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酿成的美酒与李白同饮,并笑着告诉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
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
”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被愚弄,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适逢春风桃李花开日,群山无处不飞红,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莹,翠峦倒映,汪伦留李白连住数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别时送名马八匹、官锦十端。
李白在东园古渡乘舟欲往万村,登旱路去庐山,汪伦在古岸阁上设宴为李白饯行,并拍手踏脚,歌唱民间的《踏歌》相送。
李白五言律诗全集(收藏版)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五律全集赠孟浩然(唐·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二首其二(唐·李白)闻说金华渡,东连五百滩。
全胜若耶好,莫道此行难。
猿啸千溪合,松风五月寒。
他年一携手,摇艇入新安。
赠薛校书(唐·李白)我有吴越曲,无人知此音。
姑苏成蔓草,麋鹿空悲吟。
未誇观涛作,空郁钓鳌心。
举手谢东海,虚行归故林。
温泉侍从归逢故人(唐·李白)汉帝长杨苑,誇胡羽猎归。
子云叨侍从,献赋有光辉。
激赏摇天笔,承恩赐御衣。
逢君奏明主,他日共翻飞。
赠郭季鹰(唐·李白)河东郭有道,于世若浮云。
盛德无我位,清光独映君。
耻将鸡并食,长与凤为群。
一击九千仞,相期凌紫氛。
口号赠徵君鸿(此公时被徵)(唐·李白)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
我寻高士传,君与古人齐。
云卧留丹壑,天书降紫泥。
不知杨伯起,早晚向关西。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唐·李白)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
贤人当重寄,天子借高名。
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
应须救赵策,未肯弃侯嬴。
赠崔秋浦三首其一(唐·李白)吾爱崔秋浦,宛然陶令风。
门前五杨柳,井上二梧桐。
山鸟下厅事,檐花落酒中。
怀君未忍去,惆怅意无穷。
其二(唐·李白)崔令学陶令,北窗常昼眠。
抱琴时弄月,取意任无弦。
见客但倾酒,为官不爱钱。
东皋春事起,种黍早归田。
其三(唐·李白)河阳花作县,秋浦玉为人。
地逐名贤好,风随惠化春。
水从天汉落,山逼画屏新。
应念金门客,投沙吊楚臣。
秀华亭(唐·李白)遥望九华峰,诚然是九华。
八年级语文《渡荆门送别》古诗解析渡荆门送别(五言律诗)【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文学文化常识:选自《李太白全集》,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
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意象组合形成意境。
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借助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
译文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
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我更加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辞万里为我送行。
注释[荆门]:即荆门山,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战国时是楚国的战略门户。
[从]:往[楚国]:楚地,这里指今湖北一带。
[大荒]:辽远无际的原野。
[月下飞天镜]: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
[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
[怜]:喜爱。
[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
李白从小生活在蜀地,故称蜀地为故乡。
[万里]:喻行程之远。
《渡荆门送别》知识点总结1、首联交代了什么内容?表达方式是什么?首联交代出蜀的目的——到楚地远游;用了叙事的表达方式。
2、颔联写了哪些景?写作角度是什么?景物的特点?答:写了高山、平野、江流;从远景、俯视、动景角度来写的。
雄浑壮阔、意境高远。
颔联中“随”字用的好,谈谈好在何处。
答:“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3、颈联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了什么景?写作角度是什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江月、云霞;从近景、仰视的角度写的。
4、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的是什么情?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李白的七言律诗大全1.《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2.《庐山谣》。
庐山谣,原是庐山的山鸟在歌唱。
庐山之美,使李白深深着迷,他在这首诗中以山鸟的口吻,歌颂了庐山的秀丽风光。
3.《赠汪伦》。
李白和汪伦是知交好友,李白写下这首诗是为了送别他的好友。
诗中表达了对友情的深厚感情和不舍之情。
4.《夜泊牛渚怀古》。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在牛渚岛上夜泊,怀念历史,感慨万千,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到了这首诗中。
5.《将进酒》。
李白在这首诗中以豪放的笔触,歌颂了人生的豪情壮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6.《赠汪伦》。
这首诗写给了李白的知交好友汪伦,表达了对友情的深厚感情和不舍之情。
7.《将进酒》。
这是李白的一首名篇,以豪放的笔触,歌颂了人生的豪情壮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8.《赠汪伦》。
这首诗是李白送别好友汪伦的作品,表达了对友情的深厚感情和不舍之情。
9.《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在牛渚岛夜泊,怀念历史,感慨万千,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到了这首诗中。
10.《将进酒》。
这首诗以豪放的笔触,歌颂了人生的豪情壮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1.《赠汪伦》。
这首诗是李白送别好友汪伦的作品,表达了对友情的深厚感情和不舍之情。
12.《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在牛渚岛夜泊,怀念历史,感慨万千,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到了这首诗中。
13.《将进酒》。
这首诗以豪放的笔触,歌颂了人生的豪情壮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4.《赠汪伦》。
这首诗是李白送别好友汪伦的作品,表达了对友情的深厚感情和不舍之情。
15.《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在牛渚岛夜泊,怀念历史,感慨万千,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到了这首诗中。
以上就是李白的七言律诗大全,通过这些诗作,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那种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
李白律诗《登金陵凤凰台》赏析李白律诗《登金陵凤凰台》赏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内容】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赏析】:李白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伏美。
“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
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
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
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
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
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留下了有价值的东西呢!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
陆游《入蜀记》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杳杳有无中耳。
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
”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
“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一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
但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
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
陆贾《新语。
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
李白的律诗中包含酒的句子1.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就像咱高兴的时候就得尽情享受,可别让那酒杯白白对着月亮呀!比如和朋友聚会时,大家开怀畅饮,不正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嘛!2.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哎呀,这在花丛中摆上一壶酒,自己一个人喝还没个伴儿,多孤单呀!就像有时候自己在家喝酒,那种寂寞感一下子就涌上来了。
3.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哇塞,这酒杯里的清酒那可是价值千金啊,盘子里的珍馐美味更是值钱!这不就跟咱去豪华餐厅吃饭,看到那些昂贵菜品一样嘛!4.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以前陈王在平乐观大摆酒宴,那酒都是价值千金还尽情欢乐呢!好比现在一些有钱人举办的豪华派对,尽情享受的样子。
5.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老天要是不喜欢酒,那酒星咋会在天上呢?这就好像如果世界没有音乐,那那些音乐之星也不会存在一样呀!6.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大地要是不喜欢酒,咋会有酒泉呢?这就像如果沙漠不喜欢水,那也不会有绿洲呀!7.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还是先享受活着时候这一杯酒吧,何必去追求死后那千年的名声呢!就像有些人不在乎功成名就,只享受当下的快乐。
8.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那些钟鸣鼎食、豪华富贵算啥呀,我就希望能一直醉着别醒!这不就跟咱有时候想逃避现实,宁愿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样嘛!9.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在中军帐里摆酒为归去的客人饯行,还有胡琴琵琶和羌笛演奏呢!这多像我们为朋友送行时的热闹场面呀!10.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主人为啥说钱少呀,直接去买酒咱一起喝呀!就像和朋友喝酒时,别管那么多,先喝个痛快再说!。
李白写的律诗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送友人》唐代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代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望天门山》唐代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赠汪伦》唐代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6、《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渡荆门送别》唐代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8、《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阳城闻笛》唐代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9、《早发白帝城/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0、《峨眉山月歌》唐代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1、《从军行·其二》唐代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12、《子夜吴歌·秋歌》唐代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3、《关山月》唐代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4、《客中行/客中作》唐代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15、《独坐敬亭山》唐代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古诗赠柳圆·竹实满秋浦翻译赏析
《赠柳圆·竹实满秋浦》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竹实满秋浦,凤来何苦饥。
还同月下鹊,三绕未安枝。
夫子即琼树,倾柯拂羽仪。
怀君恋明德,归去日相思。
【前言】《赠柳圆》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是写给秋浦县官员柳圆的,表达了李白愿在这里安定下来寄情于政的愿望和对柳圆的信任。
全诗多处用典,语言优美,思想表达流畅。
【注释】(1)陆机《诗疏》:凤凰,非梧桐不栖,非梧桐不食,非醴泉不饮。
(2)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3)琼树:即琼枝。
以谬琳琅轩为食,凤凰食之。
(4)谢灵运诗:倾柯引弱枝,攀条摘蕙草。
【翻译】秋浦满是竹实,凤凰来到这里怎么还会饥饿?还同月下的喜鹊,绕了三圈都没有找到可以安然栖息的枝条。
夫子你就是琼树,倾斜下垂的枝条庇护。
敬仰你的高尚品德,别后会日夜把你思念。
【赏析】诗的开头用凤雏依梧桐而栖和啄食竹实的典故,说明秋浦地方政绩得人心,自己对此地很留恋,接着又用曹操诗强化这种感想,然后把话题转向柳圆,表达自己的心愿。
巧妙用典和就典故发议论切入现实,是这首诗的特点。
晚年的李白飘泊在江南,也许是为了自己的生活环境,曾有不少夸赞地方长官的诗,常常会将古人的德、言、行随手拈来用入诗中,却并不是累赘繁琐,不妨碍思想的流畅表达,其中既有诗人艺术技巧高超熟练之处,也有暂为人下的无奈。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李白的七律诗1.《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孤帆远影微。
月明人尽望,风静水空归。
枫岸霜华满,橘洲烟柳稀。
谁知江海上,寂寞一渔矶。
2.《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笛韵催春尽,万里寒山一夜飞。
北风吹雨到天明,千树万树梨花白。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月明李白有时死,此夜忽闻抚琴声。
3.《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4.《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 35.《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6.《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7.《赠内人》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长与岁月俱,不作人间事。
8.《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9.《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巷陌,冯唐易老李广难。
李白的五言律诗
题目:夜泊牛渚怀古
正文: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忍听洒石哕。
拓展: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五言律诗。
诗中所描绘的牛渚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境内,是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周瑜的点将台所在地。
夜晚,李白乘船经过牛渚,望着青天中的一片白云,想起了古代名将谢将军。
他曾经在牛渚登高望远,感慨万千,写下了《登舟望秋月》一诗。
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了几百年,谢将军已经不在,而李白也能够高咏自己的诗歌,但是那些古老的故事和人物已经不可听闻了。
明天早上,李白准备挂帆离去,他再也听不到牛渚岸边的石头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了。
这首诗通过对牛渚的描绘,表达了李白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向往和怀念,也表现了他对时代的感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