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气压带和风带专题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2.91 MB
- 文档页数:3
考点12 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一、气压带和风带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①低纬度环流圈②中纬度环流圈③高纬度环流圈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移动(1)七个 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B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D 为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2)六个风带⎩⎪⎨⎪⎧⎭⎪⎬⎪⎫a 为信风带b 为西风带c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
①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②气压带和风带分别关于赤道南北对称分布;③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④同一半球信风带风向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与西风带风向相反。
注意: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是由气温高低造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是由气流运动造成的。
二、季风环流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蒙古—西伯利亚(亚洲)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印度(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1月7月东亚季风A西北风(低温少雨)C东南风(高温多雨)南亚季风B东北风(凉爽干燥)D西南风(高温多雨)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
气候类型成因气压带、风带性质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温暖湿润终年温和湿润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炎热干燥终年炎热干燥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炎热湿润终年高温多雨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第四节 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高、低纬度地区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①低纬环流圈②中纬环流圈③高纬环流圈2.主要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1)七个气压带{ A 为赤道低压带C 为副热带高压带E 为副极地低压带G 为极地高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2)六个风带{ B 为低纬信风带D 为盛行西风带F 为极地东风带} 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1)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1.原因:海陆的热力差异。
(1)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气温较低,出现冷高压。
(2)夏季:陆地升温比海洋快,气温较高,出现热低压。
2.影响(1)北半球:使原来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1月亚欧大陆上出现亚洲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7月亚欧大陆上出现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2)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口诀法记忆气压中心的影响“陆高切低,陆低切高”: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
三、季风环流类型东亚季风南亚季风1月西北季风东北季风7月东南季风西南季风成因海陆的热力差异海陆的热力差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考点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2022·广东卷)某研究统计了50°N以北地区1979—2016年发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
下图示意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图中北大西洋地区超强气旋生成的气压带、风带主要是()①副极地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③极地东风带④盛行西风带⑤东北信风带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④⑤(2)冬季甲区域的超强气旋比乙区域多发,从洋流的影响考虑,是因为甲区域()A.寒流的范围更广B.离岸流规模更大C.暖流的势力更强D.沿岸上升流更盛【思维培养】知识储备材料信息①文字:时间、超强气旋的概念;②图像: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调运知识①气压带、风带的分布;②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思维路径第(1)题第(2)题【我的解答】(1)A(2)C三步法突破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特征第一步,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下图)。
第7讲 气压带和风带考点一 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高低纬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 影响→三圈环流⎩⎪⎨⎪⎧a.低纬度环流圈b.中纬度环流圈c.高纬度环流圈(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①七个气压带⎩⎪⎨⎪⎧⎭⎪⎬⎪⎫A 为 赤道低气压 带C 为 副热带高气压 带E 为 副极地低气压 带G 为 极地高气压 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②六个风带⎩⎪⎨⎪⎧⎭⎪⎬⎪⎫B 为 低纬信风 带D 为 中纬西风 带F 为 极地东风 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③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__偏北__,冬季__偏南__。
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__太阳辐射__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规律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例1]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D)A.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B.10°~20°盛行东南风C.20°~30°盛行西北风D.30°~40°盛行西南风(2)甲、乙两图反映的月份与季节正确的是(B)A.甲图表示3月份、春季B.乙图表示7月份、夏季C.甲图表示9月份、秋季D.乙图表示1月份、冬季解析第(1)题,甲图示意北半球的状况。
高考地理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专题1高考地理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专题12020.031,下面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错误的是()A.低压带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B.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C.全球气压带分布具有高低相间的规律D.高压带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2,由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①热带草原气候②热带雨林气候③地中海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3,图表示某地气温(曲线所示)和降水(柱状所示),回答1~2题。
1.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 B.北半球地中海气候C.南半球地中海气候D.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2.气温曲线a部位气温最高的原因是( )A.正午太阳高度大,天气晴朗少雨 B.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C.气压带和风带北移 D.受高原地形影响4,如果气球在英国伦敦施放,在正常的天气情况下刚刚施放时其水平运动的方向为()A.向西北方向B.向东北方向C.向西南方向D.向东南方向5,对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天气影响很大的气压中心是()A.赤道低压B.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C.西伯利亚高压D.副极地低气压带6,氢气球在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时便会破裂,其主要原因是()A.高空有强烈的太阳辐射B.高空空气稀薄,气压低,气球因膨胀破裂C.升空后由于气温上升导致膨胀破裂D.上升后由于气温下降,低温使气球爆炸7,青藏高原基本上不受冬季风的影响,而夏季风却可进入青藏高原的东南部,这是因为( )A.夏季风的势力强 B.冬季风的势力强C.夏季风的厚度比冬季风大 D.夏季风影响各地的时间比冬季风长8,七月份,被亚洲低压切断的气压带是()A.赤道低压带B.副热带高压带C.副极地低压带D.极地高压带9,关于上海和开普敦两城市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雨热都同期B.开普敦气温较高的月份,上海气温也较高C.上海降水较多的月份;开普敦降水也较多D.开普敦受高压控制的季节上海盛行偏南风10,2000年8月13日,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沉没。
高考地理考点气压带、风带整合复习教案第一章: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1.1 气压带的定义和分类1.2 风带的定义和分类1.3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1.4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变化第二章: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2.1 赤道低气压带的分布和特征2.2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分布和特征2.3 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分布和特征2.4 极地高气压带的分布和特征第三章: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的影响3.1 气压带对天气的影响3.2 风带对天气的影响3.3 气压带和风带的相互作用3.4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四章:气压带和风带的实例分析4.1 亚洲高压的实例分析4.2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实例分析4.3 北大西洋副极地低压的实例分析4.4 南极大陆极地高压的实例分析第五章:气压带和风带的判断与应用5.1 气压带和风带的判断方法5.2 气压带和风带的地图应用5.3 气压带和风带的数值应用5.4 气压带和风带的实际应用案例第六章:气压带和风带的模拟实验6.1 实验目的与意义6.2 实验材料与工具6.3 实验步骤与方法6.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七章:气压带和风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7.1 气压带和风带对作物生长的制约7.2 气压带和风带对农业布局的影响7.3 气压带和风带对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7.4 应对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农业措施第八章:气压带和风带对交通运输的影响8.1 气压带和风带对航空运输的影响8.2 气压带和风带对航海运输的影响8.3 气压带和风带对陆地交通的影响8.4 应对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交通措施第九章:气压带和风带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9.1 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热量传输的影响9.2 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水分传输的影响9.3 气压带和风带在气候变化中的角色9.4 气压带和风带对我国气候的影响第十章:高考地理气压带和风带考点复习策略10.1 考点分析与预测10.2 复习方法与技巧10.3 练习题与解题方法10.4 考前冲刺与心理调适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解析:气压带和风带是地理学中的基础概念,理解它们的定义、分类和形成原因对于掌握地理知识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