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游隙选用指南完整版本
- 格式:ppt
- 大小:12.38 MB
- 文档页数:9
轴承游隙所谓轴承游隙,即指轴承在未安装于轴或轴承箱时,将其内圈或外圈的一方固定,然后便未被固定的一方做径向或轴向移动时的移动量。
根据移动方向,可分为径向游隙和轴向游隙。
运转时的游隙(称做工作游隙)的大小对轴承的滚动疲劳寿命、温升、噪声、振动等性能有影响。
测量轴承的游隙时,为得到稳定的测量值,一般对轴承施加规定的测量负荷。
因此,所得到的测量值比真正的游隙(称做理论游隙)大,即增加了测量负荷产生的弹性变形量。
但对于滚子轴承来说,由于该弹性变形量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安装前轴承的内部游隙一般用理论游隙表示。
游隙的选择从理论游隙减去轴承安装在轴上或外壳内时因过盈配合产生的套圈的膨胀量或收缩后的游隙称做“安装游隙”。
在安装游隙上加减因轴承内部温差产生的尺寸变动量后的游隙称做“有效游隙”。
专业知识整理分享轴承安装有机械上承受一定的负荷放置时的游隙,即有效游隙加上轴承负荷产生的弹性变形量后的以便称做“工作游隙”。
如图1所示,当工作游隙为微负值时,轴承的疲劳寿命最长但随着负游隙的增大疲劳寿命同显著下降。
因此,选择轴承的游隙时,一般使工作游隙为零或略为正为宜。
图1工作游隙与疲劳寿命的关系另外,需提高轴承的刚性或需降低噪声时,工作游隙要进一步取负值,而在轴承温升剧烈时,工作游隙则要进一步取正值等等,还必须根据使用条件做具体分析。
color=#000000>表1深沟球轴承(圆柱孔)的径向游隙单位um专业知识整理分享专业知识整理分享表2调心球轴承的径向游隙(1)圆柱孔轴承单位 um专业知识整理分享表2调心球轴承的径向游隙专业知识整理分享专业知识整理分享专业知识整理分享表3圆柱滚子轴承的径向游隙(1)圆柱孔轴承单位 um专业知识整理分享专业知识整理分享表4调心滚子轴承的径向游隙(1)圆柱孔轴承单位 um专业知识整理分享专业知识整理分享表4调心滚子轴承的径向游隙(2)圆锥孔轴承单位 um专业知识整理分享专业知识整理分享轴承类型的选择选择轴承类型时,全面掌握轴承的使用条件是至关重要的。
轴承游隙的选择newmaker滚动轴承的径向游隙系指一个套圈固定不动,而另一个套圈在垂直于轴承轴线方向,由一个极端位置移动到另一个极端位置的移动量。
轴承游隙的选择正确与否,对机械运转精度、轴承寿命、摩擦阻力、温升、振动与噪声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如对向心轴承游隙的选择过小时,则会使承受负荷的滚动体个数增多,接触应力减小,运转较平稳,但是,摩擦阻力会增大,温升也会提高.反之,则接触应力增大,振动大,而摩擦阻力减小,温升低。
因此,根据轴承使用条件,选择最合适的游隙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选事实上轴承游隙时,必须充分考虑下列几种主要因素:(1)轴承与轴和外壳孔配合的松紧会导致轴承游隙值的变化。
一般轴承安装后会使游隙值缩小;(2)轴承在机构运转过程中,由于轴与外壳的散热条件的不同,使内圈和外圈之间产生温度差,从而会导致游隙值的缩小;(3)由于轴与外壳材料因膨胀系数不同,会导致游隙值的缩小或增大.通常向心轴承选择最适宜的工作游隙值就是轴承游隙标准中所规定的基本组游隙值。
基本组游隙值适用于一般工作条件,应该优先选用。
对于在特殊条件下工作的向心轴承不能采用基本组游隙时,可选用辅助组游隙值。
如深沟球轴承的第3、4、5组游隙值,适用于轴承与轴和外壳孔采用比正常配合更紧的过盈配合或轴承内圈与外圈工作温差较大的机械部件中。
在轴中心与外壳孔中心线倾斜度较大,和为了增加其承受轴向负荷能力,提高轴承极限转速,以及降低轴承摩擦阻力等工况条件下,亦可采用第3、4、5组游隙值。
对于要求旋转精密或限制轴向游动的轴,一般采用第2组游隙值(小游隙值)的轴承,必要时还给予一定的预加负荷“预紧”,以提高轴的刚性。
滚动轴承的校核计算newmaker1 基本概念1.轴承寿命:轴承中任一元件出现疲劳剥落扩展迹象前运转的总转数或一定转速下的工作小时数。
批量生产的元件,由于材料的不均匀性,导致轴承的寿命有很大的离散性,最长和最短的寿命可达几十倍,必须采用统计的方法进行处理。
轴承游隙选择说明及游隙对照表滚动轴承的游隙分为径向游隙ur和轴向游隙ua。
它们分别表示一个套圈固定时,另一套圈沿径向和轴向由一个极限位置到另一个极限位置的移动量。
各类轴承的径向游隙ur和轴向游隙ua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如图1 所示。
径向游隙又分为原始游隙、安装游隙和工作游隙。
原始游隙指未安装前的游隙。
各种轴承的原始游隙分组数值见表1〜表7.合理的轴承游隙的选择,应在原始游隙的基础上,考虑因配合、内外圈温度差以及载荷等因素所引起的游戏变化,以使工作游隙接近于最佳状态。
由于过盈配合和温度的影响,轴承的工作游隙小于原始游隙。
0组径向游隙值适用于一般的运转条件、常规温度及常用的过盈配合,即对球轴承不得超过j5、k5(轴)和J6 (座孔);对滚子轴承不得超过k5、m5 (轴)和 K6 (座孔)。
当采用轴较紧配合、内外圈温差较大、需要降低摩擦力矩及深沟球轴承承受较大轴向载荷或需改善调心性能的场合,宜采用3、4、5组游隙值;当旋转精度要求较高或需严格限制轴向位移时,宜采用2组游隙值。
对于球轴承,最适宜的工作游隙是趋于0。
对于滚子轴承,可保持少量的工作游隙。
在要求支撑刚性良好的部件中(例如机床主轴),轴承应有一定的预紧。
角接触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以及内圈带锥孔的轴承等,由于结构特点可以在安装或使用过程中调整游隙。
表1 深沟球轴承的径向游隙(GB/T4604-1993)(口 m)Rm表2圆柱孔调心球轴承的径向游隙(08/14604-1993)Rm表3圆锥孔调心球轴承的径向游隙(08/14604-1993)um表4圆柱孔圆柱滚子轴承的径向游隙(08/14604-1993)注:滚针轴承的径向间隙:除冲压外圈滚针轴承和重系列滚针轴承外,有内、外圈和保持架的滚针轴承采用本表中给出的圆柱滚子轴承的径向游隙值。
有内、外圈的重系列滚针轴承和内圈作为一个分离零件交货的有保持架滚针轴承,其径向游隙由内圈滚道直径和滚针组件内径决定。
轴承游隙标准发布时间:2013/7/18轴承游隙的选择原则一、游隙的选择原则:1、采用较紧配合,外圈温差较大、需要降低摩擦力矩及深沟球轴承承受较大轴向负荷或需改善调心性能的场合,宜采用大游隙组。
2、当旋转精度要求较高或需严格限制轴向位移时,宜采用小游隙组。
二、与游隙有关的因素:1、轴承圈与轴的配合。
2、轴承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
3、温度的影响。
注:径向游隙减少量与配合零件的实际有效过盈量大小、相配轴径大小、外壳孔的壁厚有关。
1、实际有效过盈量(圈)应为:△dy = 2/3△d–G* △d为名义过盈量,G*为过盈配合的压平尺寸。
2、实际有效过盈量(外圈)应为:△Dy = 2/3△D–G* △D为名义过盈量,G*为过盈配合的压平尺寸。
3、产生的热量将导致轴承部温度升高,继而引起轴、轴承座和轴承零件的膨胀。
游隙可以增大或减小,这取决于轴和轴承座的材料,以及轴承和轴承支承部件之间的温度剃度。
三、游隙的计算公式:(1):配合的影响1、轴承圈与钢质实心轴:△j =△dy * d/h2、轴承圈与钢质空心轴:△j =△dy * F(d)F(d) = d/h * [(d/d1)2 -1]/[(d/d1)2 - (d/h)2]3、轴承外圈与钢质实体外壳:△A =△Dy * H/D4、轴承外圈与钢质薄壁外壳:△A =△Dy * F(D)F(D) = H/D * [(F/D)2 - 1]/[(F/D)2 - (H/D)2]5、轴承外圈与灰铸铁外壳:△A =△Dy * [F(D)–0.15 ]6、轴承外圈与轻金属外壳:△A =△Dy * [F(D)–0.25 ]注:△j --圈滚道挡边直径的扩量(um)。
△dy—轴颈有效过盈量(um)。
d --轴承径公称尺寸(mm)。
h --圈滚道挡边直径(mm)。
B --轴承宽度(mm)。
d1 --空心轴径(mm)。
△A --外圈滚道挡边直径的收缩量(mm)。
△Dy --外壳孔直径实际有效过盈量(um)。
轴承等级径向游隙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轴承是机械设备中常见的零部件之一,用于支撑和定位旋转机构。
轴承的性能直接影响到设备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而轴承的等级和径向游隙标准是评定轴承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轴承等级是轴承的精度等级,一般分为P0、P6、P5、P4、P2五个等级,等级越高,轴承的制造精度越高,使用性能也更稳定。
在轴承的制造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项生产参数,以确保轴承的精度达到相应的等级标准。
轴承的径向游隙是指在轴承内圈和外圈之间的间隙,一般用于衡量轴承的灵活性和承载能力。
径向游隙的大小对轴承的使用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合适的径向游隙能够确保轴承在高速旋转时保持平稳和可靠。
在轴承的制造标准中,对轴承等级和径向游隙都有着详细的规定和要求。
轴承的等级应符合国际ISO标准或国家标准的要求,然后再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进行选择。
而轴承的径向游隙则根据轴承类型和使用环境的不同,有着相应的标准范围。
对于普通精度的轴承,一般采用P0等级,在普通使用条件下能够满足基本需求。
而对于高速旋转和高精度要求的轴承,则需要选择P6、P5、P4或更高等级的轴承,以保证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精度要求。
在选择轴承时,除了考虑轴承的等级和径向游隙外,还需考虑轴承的负载能力、转速要求、工作温度等因素。
只有综合考虑各项因素,才能选择到最适合的轴承型号,保证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轴承的等级和径向游隙标准是评定轴承性能和选择合适轴承的重要依据。
在使用轴承时,建议根据设备的实际要求和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轴承等级和径向游隙,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在使用过程中,定期检查和维护轴承,保持轴承的良好状态,也是延长设备寿命的重要措施。
第二篇示例:轴承是一种常见的机械零件,用于支撑机械旋转部件,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轴承等级是轴承的质量标准,是评价轴承性能优劣的重要依据之一。
而轴承等级中的径向游隙标准更是轴承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轴承游隙 c3m
【原创版】
目录
1.轴承游隙的定义与分类
2.轴承游隙的测量方法
3.轴承游隙的选择与调整
4.轴承游隙对轴承性能的影响
5.结论
正文
一、轴承游隙的定义与分类
轴承游隙是指轴承在无负荷状态下,内圈与外圈之间的间隙。
根据游隙的大小,轴承游隙可以分为三类:C1、C2、C3。
其中,C3 游隙是最大的游隙等级,适用于高精度、高速度的轴承。
二、轴承游隙的测量方法
轴承游隙的测量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塞尺测量法、压铅丝测量法、超声波测量法等。
其中,塞尺测量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类型的轴承。
三、轴承游隙的选择与调整
在选择轴承游隙时,需要考虑轴承的使用条件,如负荷、转速、工作温度等。
在调整轴承游隙时,可以通过改变轴承的内圈与外圈的相对位置、调整轴承的间隙等方法来实现。
四、轴承游隙对轴承性能的影响
轴承游隙对轴承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适的轴承游隙可以提高轴承的精度、降低磨损,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
而过大的轴承游隙会导致轴
承的振动、噪音增大,影响轴承的性能。
五、结论
轴承游隙是轴承的重要参数,对其选择与调整有着重要的影响。
轴承游隙选用轴承游隙是指轴承内径与外径之间的间隙,它在轴承运行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轴承游隙的选用直接影响着轴承的使用寿命和运行效果。
本文将从轴承游隙的定义、选用原则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阐述。
我们来了解一下轴承游隙的定义。
轴承游隙是指轴承内径与外径之间的间隙。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轴承内外圈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间隙,这样才能确保轴承能够正常运行。
轴承游隙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轴承的摩擦、转动精度以及负荷能力等方面。
在轴承游隙的选用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是根据轴承的运行条件来确定游隙大小。
不同的工况下,对轴承的要求也不同。
例如,在高速运动的轴承中,游隙需要较小,以确保轴承的转动精度;而在承受较大负荷的轴承中,游隙需要适当增大,以增强轴承的负荷能力。
其次是根据轴承的尺寸和材料来确定游隙大小。
不同尺寸和材料的轴承,其游隙要求也不同。
一般来说,直径较大的轴承需要较大的游隙,以防止由于热胀冷缩而导致的轴承卡死现象;而直径较小的轴承则需要较小的游隙,以提高轴承的转动精度。
还需要考虑轴承的安装精度和使用环境等因素。
轴承的安装精度对游隙的选用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安装精度较高,可以适当减小游隙;反之,如果安装精度较低,需要适当增大游隙。
同时,使用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因素也会对游隙的选用产生影响。
总结一下,轴承游隙的选用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过程。
根据轴承的运行条件、尺寸和材料,以及安装精度和使用环境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游隙大小。
正确选用轴承游隙可以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和运行效果,确保轴承能够正常工作。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轴承游隙的选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并且定期检查和维护轴承,确保其正常运行。
轴承选用指引3.1轴承空间与轴承结构允许用于滚动轴承与其周围的设计空间,是有限度的。
必须在这个限度范围内选择轴承结构、尺寸。
机械设计多首先决定轴径,所以,在选择轴承时,以轴承内径为基准居多。
滚动轴承有许多已标准化的了尺寸系列和结构,可以从中选择最适用的轴承结构。
3.5刚性与轴承结构滚动轴承承受负荷后,滚动体与滚道的接触部分则产生弹性变形。
轴承的刚性,由轴承负荷、内圈、外圈及滚动体的弹性变形量之比而决定。
对于机床主轴必须使用高钢性的轴承。
所以,多选定比球轴承承受负荷后变形少的滚子轴承。
而且,事先采用预压法,使轴承的游隙处于负的状态使用,可以提高轴承的刚性,适用于向心推力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
4.轴承的配置一般轴是由2个滚动轴承支承。
在考虑轴承配置时,须按以下项目研究。
(1)由于温度变化而造成的轴的膨胀、收缩。
(2)轴承安装、拆卸的难易。
(3)由于轴的挠曲,安装误差而造成的内圈、外圈的倾斜。
(4)包括轴承整个系统的刚性与预压法。
(5)在最适宜的位置上负荷,传导。
4.1固定端轴承及自由端轴承在配置轴承时,将一个作为固定端轴承。
在固定端的轴承要选择可承受径向负荷和轴向负荷的轴承。
固定端之外的其它轴承,作为公承受径向负荷的自则端轴承。
以此解决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的轴的膨胀,收缩。
而且,还可以利用于轴向方向安装位置的调整如果对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轴向伸缩而没有兖分解决的对策,轴承会受到异常的轴向负荷,成为轴承早期坏损的原因。
自由端轴承,可使用内圈、外圈可自由分离,可轴向移动的圆柱滚子轴承(NU,N型等)、径向滚针轴承。
这类轴承易安装和拆卸。
将非分离型轴承用于自由端时,一般以外圈与轴承箱配合为间隙配合,来排除运转中轴的膨胀。
也可以从内圈和轴的配合面排除。
在轴承间隔短,轴伸影响小的情况下将只承受一个方向轴向负荷的向心推力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等2个对向使用。
安装后的轴向间隙(轴向方向的松动量)由螺母、垫片来调整。
4.2 轴承配置的举例表4.1所示轴承配置,是考虑了轴系预压、刚性、轴的伸缩、安装误差等,并具有代表性的轴承排列。
轴承游隙的选择原则一、游隙的选择原则:1、采用较紧配合,内外圈温差较大、需要降低摩擦力矩及深沟球轴承承受较大轴向负荷或需改善调心性能的场合,宜采用大游隙组。
2、当旋转精度要求较高或需严格限制轴向位移时,宜采用小游隙组。
二、与游隙有关的因素:1、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
2、轴承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
3、温度的影响。
注:径向游隙减少量与配合零件的实际有效过盈量大小、相配轴径大小、外壳孔的壁厚有关。
1、实际有效过盈量(内圈)应为:△dy = 2/3△d–G* △d为名义过盈量,G*为过盈配合的压平尺寸。
2、实际有效过盈量(外圈)应为:△Dy = 2/3△D–G* △D为名义过盈量,G*为过盈配合的压平尺寸。
3、产生的热量将导致轴承内部温度升高,继而引起轴、轴承座和轴承零件的膨胀。
游隙可以增大或减小,这取决于轴和轴承座的材料,以及轴承和轴承支承部件之间的温度剃度。
三、游隙的计算公式:(1):配合的影响1、轴承内圈与钢质实心轴:△j =△dy * d/h2、轴承内圈与钢质空心轴:△j =△dy * F(d)F(d) = d/h * [(d/d1)2 -1]/[(d/d1)2 - (d/h)2]3、轴承外圈与钢质实体外壳:△A =△Dy * H/D4、轴承外圈与钢质薄壁外壳:△A =△Dy * F(D)F(D) = H/D * [(F/D)2 - 1]/[(F/D)2 - (H/D)2]5、轴承外圈与灰铸铁外壳:△A =△Dy * [F(D)–0.15 ]6、轴承外圈与轻金属外壳:△A =△Dy * [F(D)–0.25 ]注:△j --内圈滚道挡边直径的扩张量(um)。
△dy—轴颈有效过盈量(um)。
d --轴承内径公称尺寸(mm)。
h --内圈滚道挡边直径(mm)。
B --轴承宽度(mm)。
d1 --空心轴内径(mm)。
△A --外圈滚道挡边直径的收缩量(mm)。
△Dy --外壳孔直径实际有效过盈量(um)。
轴承游隙标准详解/C1--游隙符合标准规定的1组,游隙小于2组。
/C2--游隙符合标准规定的2组,游隙小于0组。
/C0--游隙符合标准规定的0组,代号中省略,不表示。
/C3--游隙符合标准规定的3组,游隙大于0组。
/C4--游隙符合标准规定的4组,游隙大于3组。
/C5--游隙符合标准规定的5组,游隙大于4组。
当游隙代号与轴承公差级代号P4,P5或P6结合时,游隙代号C可省去。
例:P6+C2=P62滚动轴承的径向游隙系指一个套圈固定不动,而另一个套圈在垂直于轴承轴线方向,由一个极端位置移动到另一个极端位置的移动量。
轴承游隙的选择正确与否,对机械运转精度、轴承寿命、摩擦阻力、温升、振动与噪声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如对向心轴承游隙的选择过小时,则会使承受负荷的滚动体个数增多,接触应力减小,运转较平稳,但是,摩擦阻力会增大,温升也会提高。
反之,则接触应力增大,振动大,而摩擦阻力减小,温升低。
因此,根据轴承使用条件,选择最合适的游隙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选事实上轴承游隙时,必须充分考虑下列几种主要因素:(1)轴承与轴和外壳孔配合的松紧会导致轴承游隙值的变化。
一般轴承安装后会使游隙值缩小;(2)轴承在机构运转过程中,由于轴与外壳的散热条件的不同,使内圈和外圈之间产生温度差,从而会导致游隙值的缩小;(3)由于轴与外壳材料因膨胀系数不同,会导致游隙值的缩小或增大。
通常向心轴承选择最适宜的工作游隙值就是轴承游隙标准中所规定的基本组游隙值。
基本组游隙值适用于一般工作条件,应该优先选用。
对于在特殊条件下工作的向心轴承不能采用基本组游隙时,可选用辅助组游隙值。
如深沟球轴承的第3、4、5组游隙值,适用于轴承与轴和外壳孔采用比正常配合更紧的过盈配合或轴承内圈与外圈工作温差较大的机械部件中。
在轴中心与外壳孔中心线倾斜度较大,和为了增加其承受轴向负荷能力,提高轴承极限转速,以及降低轴承摩擦阻力等工况条件下,亦可采用第3、4、5组游隙值。
「指南」轴承游隙该如何选择!一、概念从理论游隙减去轴承安装在轴上或外壳内时因过盈配合产生的套圈的膨胀量或收缩后的游隙称做“安装游隙”。
在安装游隙上加减因轴承内部温差产生的尺寸变动量后的游隙称做“有效游隙”。
轴承安装有机械上承受一定的负荷放置时的游隙,即有效游隙加上轴承负荷产生的弹性变形量后的以便称做“工作游隙”。
当工作游隙为微负值时,轴承的疲劳寿命最长但随着负游隙的增大疲劳寿命同显著下降。
因此,选择轴承的游隙时,一般使工作游隙为零或略为正为宜。
另外,需提高轴承的刚性或需降低噪声时,工作游隙要进一步取负值,而在轴承温升剧烈时,工作游隙则要进一步取正值等等,还必须根据使用条件做具体分析。
二、游隙的选择原则:1、采用较紧配合,内外圈温差较大、需要降低摩擦力矩及深沟球轴承承受较大轴向负荷或需改善调心性能的场合,宜采用大游隙组。
2、当旋转精度要求较高或需严格限制轴向位移时,宜采用小游隙组。
三、与游隙有关的因素:1、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
2、轴承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
3、温度的影响。
注:径向游隙减少量与配合零件的实际有效过盈量大小、相配轴径大小、外壳孔的壁厚有关。
1、实际有效过盈量(内圈)应为:△dy = 2/3△d G* △d 为名义过盈量,G*为过盈配合的压平尺寸。
2、实际有效过盈量(外圈)应为:△Dy = 2/3△D G* △D 为名义过盈量,G*为过盈配合的压平尺寸。
3、产生的热量将导致轴承内部温度升高,继而引起轴、轴承座和轴承零件的膨胀。
游隙可以增大或减小,这取决于轴和轴承座的材料,以及轴承和轴承支承部件之间的温度剃度。
▼0类轴承,比如应用在四极防爆电机上的,由于防爆电机的工作温度高于普通电机20℃左右,通常选C3游隙。
在市场上曾经有过这种现象:一个防爆电机销售经理这样描述普通组轴承装在防爆电机上:要么几年不坏;要么几天就坏(20天左右)。
游隙的最佳选择,不是选几组游隙,而是选择最佳游隙段,比如普通组上限、C3下限。
如何选择电机轴承游隙轴承杂音、轴承温度高、轴承裂纹、端盖轴承室开裂等多种涉及到轴承的电机质量问题困扰着电机生产厂家,同样的问题也使轴承生产厂家焦头烂额,终端客户反馈的信息既是必须第一时间回复的大事也是产品改进的方向,事关市场份额不敢分毫怠慢。
这里暂且撇开轴承制造或各品牌之间质量的差异影响,单就轴承与电机轴的配合关系讨论。
应该说,电机行业历经J系列、JO系列到目前推广应用的YE3、YE4超高效、超超高系列,轴承与电机轴的配合一直在不断更新改进,设计理念逐步趋向精益化制造,但轴承与电机轴的配合间关系实在是太惟妙了,尽管有成熟的技术供设计参考,要真正弄懂并应用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今天Ms.参重点对电机轴承游隙选择与大家个交流,旨在探明轴承与电机间的复杂关系。
轴承是电机重要的零部件,如何能做到轴承与电机性能及实际使用工况的匹配着实是一个课题,轴承与电机直接配合的尺寸包括内圈直径、外圈直径和厚度。
按照电机的特殊性会涉及轴承的游隙、精度及其他如耐热、防尘等具体性能。
轴承游隙对电机的整体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选择轴承、如何选择轴承游隙,如何确定轴承与轴、轴承室的公差逐步成为电机与轴承厂家共同探索的课题。
影响轴承游隙因素游隙是轴承工作的重要因素,游隙分为轴向游隙和径向游隙。
选择适当的游隙,可使载荷在轴承滚动体之间合理分布,可限制轴(或端盖)的轴向和径向位移,保证轴的旋转精度,能使轴承在规定的温度下正常工作,减少振动和噪声,有利于提高轴承的寿命。
选择轴承游隙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轴承与轴和端盖孔为过盈配合时,会导致轴承游隙减小;● 电机对轴承使用性能的要求,如旋转精度、摩擦力矩、振动和噪声等(特别提示,电机应使用Z1及以上振动要求的轴承);● 轴承的工作条件,如载荷、温度、转速等。
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的轴承的游隙值分为小游隙辅助组(C1、C2组)、基本组(0组)和大游隙辅助组(C3、C4、C5组)。
轴承知识一、轴承分类:轴承的类型有几种分法,依据结构分\依据受力分\依据用途分\依据精度分等。
总体来说,普通机械用普通精度的轴承,有特殊要求的机械要综合考虑轴承的选择,满足工作性能要求是第一位的,其次要考虑使用寿命\价格\维修等。
1、3个参考尺寸:内径,外径、厚度;2、类型:普通精度型、精密型、超精密型;3、用途:普通、高速、耐热、防尘、载重等。
二、游离间隙:游隙是滚动轴承能否正常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分为轴向游隙和径向游隙。
选择适当的游隙,可使载荷在轴承滚动体之间合理分布,可限制轴(或外壳)的轴向和径向位移,保证轴的旋转精度,能使轴承在规定的温度下正常工作,减少振动和噪声,有利于提高轴承的寿命。
因此,在选择轴承游隙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轴承与轴和外壳孔为过盈配合时导致轴承游隙减小;2、对轴承使用性能的要求(旋转精度、摩擦力矩、振动、噪声);3、轴承的工作条件,如载荷、温度、转速等;4、轴承工作时,内外套圈的温度差导致轴承游隙减小;1/ 45、国家标准规定的游隙值分为三组:有基本组(0组)、小游隙辅助组(C1、C2组)和大游隙辅助组(C3、C4、C5组)。
选择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宜优先选用基本组,便于使轴承得到合适的工作游隙。
当基本组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则应选用辅助组游隙。
大游隙辅助组适用于轴承与轴和外壳孔采用过盈配合、轴承内外圈温差较大,深沟球轴承需要承受较大轴向负荷或需改善调心性能,以及要求提高极限转速和降低轴承摩擦力矩等场合;小游隙辅助组适用于要求较高的旋转精度、需严格控制外壳孔的轴向位移,以及需减少振动和噪声的场合。
6、因轴和外壳材料的膨胀系数不同,导致轴承游隙减小或增大。
7、根据使用经验,深沟球轴承最适宜的工作游隙接近于零;滚子轴承应保持有少量的工作游隙,在要求支撑钢性良好的部件中,轴承允许有一定数值的预紧力。
这里特别指出,所谓工作游隙,是指轴承在实际运转条件下的游隙;还有一种游隙叫原始游隙,是指轴承未安装前的游隙(原始游隙大于安装游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