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引下线连接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2008年10月15日施管表52008年10月15日施管表52008年10月15日施管表5技术交底记录技术交底记录2008年10月15日施管表5图3.3.1.1接收单位接收人技术交底记录2008年10月15日施管表5图3.3.2沟挖好后,应立即安装接地体和敷设接地扁钢,防止土方坍塌。
先将接地体放在沟的中心线上,打入地中,一般采用手锤打入,一人扶着接地体,一人用大锤敲打接地体顶部。
为了防止将接钢管或角钢打劈,可加一护管帽套入接地管端,角钢接地可采用短角钢<所示。
使用手锤敲打接地体时要平稳,锤击接地体正中,不得打偏,应与地面保持垂时停止打入。
图3.3.3接收单位接收人技术交底记录2008年10月15日施管表5图3.3.41—接地体;2—自然地坪;3—接地卡子焊接处接地体连接完毕后,应及时请质检部门进行隐检、接地体材质、位置、焊接质量,接地体截面规格等均应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分层夯实。
最后,将接地电阻摇测数值填写在隐检记录上。
技术交底记录2008年10月15日施管表5技术交底记录2008年10月15日施管表5技术交底记录2008年10月15日施管表5技术交底记录2008年10月15日施管表5技术交底记录2008年10月15日施管表5技术交底记录2008年10月15日施管表5技术交底记录2008年10月15日施管表5技术交底记录2008年10月15日施管表5技术交底记录2008年10月15日施管表5技术交底记录2008年10月15日施管表5技术交底记录2008年10月15日施管表5技术交底记录2008年10月15日施管表5技术交底记录2008年10月15日施管表5。
表C.0.9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质控(建)表C.0.9 共页第页工程名称施工单位
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建筑电气(防雷及接地)
分项工程
名称
防雷引下线及接闪器安装
隐检部位一层柱、剪力墙
隐蔽项目防雷引下线敷设隐蔽日期年月日
隐蔽内容本层防雷引下线敷设设置:
1. 引下线的材质、规格、部位;
2. 引下线施工工艺;
3. 接地测试点设置。
施工单位检查情况
根据图纸及施工技术规程进行检查:
本层防雷引下线敷设情况:
1.利用RC柱内的主筋通长连接做为防雷引下线。
材质、规格、部位均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2.被利用作为引下线的主筋采用套筒连接部分采
用圆钢搭接焊,搭接时焊缝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
倍且双面焊,焊缝饱满,无夹渣、咬肉、裂纹、虚
焊、气孔等缺陷。
3.在设置接地电阻测试点的柱位距地0.5米处从引
下线焊处40*4热镀锌扁钢置于铁质接线盒内,作
为测试点使用;
各项隐蔽内容经检查,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附图:
隐蔽验收结论
签字栏
施工单位
(项目章)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施工员专业监理工程师。
修改说明:本表格与13版比较表头部分将项目负责人改为项目经理,因为项目经理是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上的合法代表。
增加了验收记事一栏,方便记录验收当时情况。
一、验收依据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二、规范摘要1、检验批划分原则避雷引下线安装6层以下的建筑为一个检验批,高层建筑依均压环设置间隔的层数为一个检验批;接闪器安装同一屋面为1个检验批。
2、验收要求(抽查数量)检验批的容量2~15最小抽样数量2;检验批的容量16~25 最小抽样数量3;检验批的容量26~90最小抽样数量5;检验批的容量91~150 最小抽样数量8;检验批的容量151~280最小抽样数量13。
3.主控项目25.1.1 暗敷在建筑物抹灰层内的引下线应有卡钉分段固定;明敷的引下线应平直、无急弯,与支架焊接处油漆防腐且无遗漏。
25.1.3 当利用金属构件、金属管道做接地线时,应在构件或管道与接地干线间焊接金属跨接线。
26.1.1 建筑物顶部的避雷针、避雷带等必须与顶部外露的其他金属物体连成一个整体的电气通路,且与避雷引下线连接可靠。
4.一般项目25.2.1 钢制接地线的焊接连接应符合本规范第24.2.1条的规定,材料采用及最小允许规格、尺寸应符合本规范第24.2.2的规定。
25.2.2 明敷接地引下线及室内接地干线的支持件间距应均匀,水平直线部分0.5~1.5m;垂直直线部分1.5~3m;弯曲部分0.3~0.5m。
25.2.3 接地线在穿越墙壁、楼板和地坪处应加套钢管或其他坚固的保护套管,钢套管应与接地线做电气连通。
25.2.7 设计要求接地的幕墙金属框架和建筑物的金属门窗,应就近与接地干线连接可靠,连接连接处不同金属间应有防电化腐蚀措施。
26.2.1 避雷针、避雷带应位置正确,焊接固定的焊缝饱满无遗漏,螺栓固定的应备帽等防松件齐全,焊接部分补刷的防腐油漆完整。
至
专业工长(施工员签名)
检测调试负责人签名
相关施工图名称及其图号
电气施工图纸2019年07月28日
项目专业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项目专业质检员签名:
2019年07月14日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
收规范》GB50303-2015XXX ∕
施工图纸
XXX有限公司
质量验收依据文件名称及编号XXX工程
分包单位
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
∕
简介隐蔽工程范围(内容)/隐蔽方式/施工方法/隐蔽前已进行的检测调试项目及其结果(根据具体情况
和需要,可附相关的示图、照片和附页、附表等作说明):
所在的施工部位
基础~1层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通用表式二)
分部/子分部/分项(或系统/子系统)建筑电气/防雷及接地/防雷引下线及接闪器安
装
GD-C5-71252检验批编号
GD-C4-611/12019年07月28日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施工依据文件名称及编号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综合结论
符合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
1、防雷引下线采用两根16以上主筋通长焊接作为引下线,下端与接地体焊接.;
2、防雷引下线安装的位置、均符合设计图纸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
3、防雷引下线连接采用搭接焊接,焊接接头不小于10d;
验收时间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综合结果。
柱子防雷引下线接地装置连接记录一、引言柱子防雷引下线接地装置是一种用于保护建筑物和设备安全的重要装置,其功能是引导雷电电流迅速传入地下,避免雷电对建筑物和设备的损坏。
本文旨在记录柱子防雷引下线接地装置的连接过程,并对连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连接过程1.准备工作在进行柱子防雷引下线接地装置连接前,需要检查所需材料和工具的准备情况。
必要的材料包括接地母线、接地极、接地线,必要的工具包括螺丝刀、扳手、剥线器等。
确保材料和工具的质量合格,并妥善保管。
2.安装接地母线根据设计图纸或相关要求,在建筑物顶端选择适当位置固定接地母线。
接地母线应采用优质的铜材料,保证良好的导电性能。
使用螺丝刀和扳手将接地母线与建筑物紧密连接,并确保连接牢固可靠。
3.安装接地极根据设计要求,在建筑物底部选择适当位置固定接地极。
接地极是将雷电电流引入地下的关键组件,应选择长期稳定的土壤,并使用专业设备进行挖掘和固定。
使用剥线器将接地极的绝缘皮剥除,确保与接地线的连接良好。
4.连接接地线将接地极与接地母线之间的接地线一一连接。
使用剥线器将接地线两端的绝缘皮剥除,露出金属线芯。
使用扳手将接地线与接地极、接地母线的连接螺母拧紧,确保连接牢固可靠。
应使用专业连接件,避免使用简单的绑扎或绞缆方式。
5.连接检测完成连接后,应对连接结果进行检测。
使用专业测试仪器对接地装置进行接地电阻测试,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要求。
如果接地电阻过大,则需要检查连接点的连接状态和质量,确认是否存在问题并进行修复。
三、连接结果分析和总结柱子防雷引下线接地装置的连接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良好的接地性能。
在连接过程中,需要尽可能采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操作方法,以确保连接质量。
对于连接点,应保证连接牢固可靠,并使用专业连接件进行连接。
连接完成后,应对接地装置进行测试,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要求。
总结起来,在柱子防雷引下线接地装置的连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准备好所需材料和工具,确保其质量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