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化工原理06第六章蒸发
- 格式:ppt
- 大小:779.00 KB
- 文档页数:2
化工原理蒸发
蒸发是化工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分离技术,它利用物质在加热的条件下从液态转
变成气态的特性,实现了液体混合物的分离和浓缩。
蒸发技术在化工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涵盖了食品加工、化学工业、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在化工原理蒸发中,液体混合物首先被加热至其沸点以上,使得部分液体蒸发
成为气体。
然后,通过冷凝器将气体冷却,使其再次变成液体,从而实现了混合物中不同组分的分离。
这一过程中,蒸发器和冷凝器是两个关键的设备,它们的设计和操作直接影响到蒸发过程的效率和成本。
在蒸发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蒸发器类型对于实现高效的分离和浓缩至关重要。
常见的蒸发器类型包括单效蒸发器、多效蒸发器、膜蒸发器等。
每种类型的蒸发器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特点,化工工程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
另外,冷凝器的设计也是影响蒸发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合理的冷却系统
设计和运行参数的优化,可以有效地提高冷凝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除了设备的选择和设计,蒸发过程中的操作条件也对分离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控制蒸发器的进料流量和温度,调节冷凝器的冷却水流量和温度等操作参数都会影响到蒸发过程的效率和产品质量。
总的来说,化工原理蒸发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技术,它在化工工业中有着广泛的
应用。
通过合理选择设备、优化设计和操作条件,可以实现高效的分离和浓缩,为化工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第六章 蒸发第一节 概述Key words: Evaporation, Single effect evaporation一、蒸发的概念:挥发性溶剂,不挥发溶质――加热、沸腾-→ 溶剂部分汽化;溶液浓缩 热量供给 → 汽化 → 热量衡算 ← 传热速率方程特点 蒸汽移出 → 浓缩 → 物料衡算沸腾现象 溶液 → 沸点升高装置: 下部有加热室(管式换热器)管外:加热饱和蒸汽蒸发器 管内:溶液沸腾汽化浓缩液底部排出上部:分离室 蒸汽与液沫分离,挡板除沫冷凝器二、蒸发过程的分类:⑴ 操作压力 常压 沸点>100℃ 饱和蒸汽压力高减压 沸点低:①↑Δt m ② 可利用废汽③ 热敏性物质 ④ 沸点温度低,减少热损失 缺点:①真空装置 ②沸点↓,μ↑,α↓,K ↓③二次蒸汽t ↓, 冷凝器温差⑵ 二次蒸汽利用 单效蒸发多效蒸发 二次蒸汽用于下一效操作压力、沸点低于上效⑶操作情况 连续式 以X 1出料 沸点最高间隙式 一次加料→最终X 1出料连续加料 维持液面,X 1一次出料间隙式时,x 值一直变化t t t ∆>∆∆初终终(连续)= ∴间隙式生产能力>连续式(操作情况下),但间隙式存在非生产时间。
三、蒸发过程总结:① 实质是传热过程 ②沸点升高,传热温差小于蒸发纯溶剂③重视体系特性 结垢、结晶热敏物质粘度与腐蚀性等第二节 单效蒸发Key words : Evaporation, Single-effect evaporation, Boiling point elevation, D Ühring's rule, Effect of liquid head and friction讨论对象:连续稳态操作已知条件:加料量F kg/h ;质量分数0x ; 初温0t ;要求完成液浓度1x加热蒸汽 T S (p S ) 饱和蒸汽; 操作压力p C任务:①计算水分蒸发量(二次蒸汽量)W kg/h②加热蒸汽消耗量D kg/h③蒸发器传热面积S一、单效蒸发器的计算: 物料衡算热量衡算传热速率方程沸点升高关系式1、蒸发量w :以单位时间为基准,物料衡算:01()F x F w x =-⇒0101(1)x w F x Fx x F w =-=-2、加热蒸汽消耗量D :以单位时间为基准,焓衡算,0℃焓值为001101()()()()w L w LDH Fh wH Dh F w h Q Q D H h F h h w H h Q '+=++-+'=-=-+-+ :H ()S S T p 下饱和蒸汽的焓值;:H ' 二次蒸汽焓值w h :S T 下饱和冷凝水的焓值;01,h h 使用焓浓图查得。
蒸发化工原理
蒸发是一种常见的物质从液态到气态的相变过程,广泛应用于化工工艺中。
蒸发是通过加热液体使其产生蒸汽,将液体中的溶质分离出来。
这一过程主要依靠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克服和蒸汽与环境之间的质量传递完成。
在化工原理中,蒸发的实现方式多种多样,如单效蒸发、多效蒸发、闪蒸、蒸发结晶等。
其中,单效蒸发是最简单的一种方式,通过加热液体,使其沸腾产生蒸汽,然后分离出液体中的溶质。
多效蒸发则是在单效蒸发的基础上,将蒸汽传导给下一个蒸发器加热新的液体,从而提高热能利用效率。
蒸发过程中,液体分子的动能逐渐增高,能量不断转化为蒸汽的动能,导致液体温度升高。
当液体温度超过其饱和蒸汽压时,液体开始沸腾,产生大量蒸汽。
蒸汽与液体之间的传质过程是通过蒸汽在气液界面上的传递完成。
蒸汽与液体之间的传质速率取决于温度差、接触面积、液体流动情况等因素。
蒸发的应用广泛,常见于海水淡化、废水处理、食盐生产、化工中间体的提纯等工艺中。
通过蒸发,可以实现对溶液中的溶质进行分离和浓缩,提高产品的纯度和品质。
蒸发工艺的设计和优化对于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化工原理学–蒸发讲义一、引言蒸发是化工过程中常见的分离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化工工业中。
本文档将介绍蒸发的基本原理、工艺分类以及蒸发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和操作要点。
二、蒸发原理蒸发是利用物质从液态到气态的相变过程进行分离的方法。
常见的蒸发原理有以下几种:1.热量传递:通过向被蒸发物提供热量,使其温度提高,使得分子动能增加,从而从液态转变为气态。
2.汽化:分子在液面上获得足够的动能,克服表面张力,从液面进入气相。
3.质量传递:蒸发过程中,溶质向蒸汽传输,实现溶质的分离。
三、蒸发工艺分类蒸发可以按照不同的工艺特点进行分类,常见的工艺分类有以下几种:1.单效蒸发:只有一个蒸发器,需要连续供热。
2.多效蒸发:多个蒸发器串联,利用蒸发过程中的余热进行供热,节约能源。
3.MVR蒸发:机械蒸发再生(MVR)是一种通过压缩蒸发蒸汽回收系统中高温低压蒸汽能量的蒸发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能源利用率。
4.蒸发结晶:通过调节蒸发条件,使得被蒸发物溶解度降低,产生结晶。
四、蒸发过程关键参数在进行蒸发过程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参数:1.温度:蒸发过程中,溶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对温度的控制非常关键。
2.压力:蒸发器内的压力可以影响蒸发速率和温度,需要根据不同的溶质选择合适的压力。
3.流量:蒸发器的进料流量和蒸汽流量需要合理控制,以确保蒸发过程的稳定性和效率。
4.浓度:蒸发过程中溶质的浓度变化对产物的质量和分离效果有重要影响,需要进行精确控制。
五、蒸发操作要点在进行蒸发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选用合适的蒸发器:根据被蒸发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蒸发器,如单效蒸发器、多效蒸发器或MVR蒸发器等。
2.控制进料浓度:进料浓度的控制可以影响蒸发效果和产物质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控制供热温度:供热温度对蒸发速率和产物质量有重要影响,需要根据被蒸发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供热温度。
4.控制蒸汽压力:蒸汽压力的控制可以影响蒸发速率和蒸发温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第六章 蒸发1.采用标准蒸发器将10%的NaOH 水溶液浓缩至25%(质量分数)。
蒸发室的操作压力为50 kPa ,试求操作条件下溶液的沸点升高及沸点。
解:溶液的沸点升高及沸点均按完成液来计算。
查得水的有关数据为压力p /kPa 温度t /℃ 汽化热r /(kJ ∙kg -1)101.3 10050 81.2 2304.5在101.3 kPa 时,25%NaOH 溶液的沸点为113.07 ℃。
常压下溶液的沸点升高为Δ a =(113.07–100)℃=13.07℃50 kPa 时,溶液的沸点升高可用两种方法计算。
(1)用杜林规则在杜林线图的横标81.2 ℃作垂直线交组成为25%的杜林线,再由该点查得纵标的温度为93 ℃,此即50kPa 下溶液的沸点t A 。
∆'=(93–81.2)℃=11.8 ℃(2)用式6-17经验公式估算a f '∆=∆=2(81.2273)0.016213.072304.5+⎡⎤⨯⨯⎢⎥⎣⎦℃=11.5 ℃ 则溶液的沸点升高为11.8 ℃,50kPa 下的沸点为93 ℃。
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差不大。
2.用连续操作的真空蒸发器将固体质量分数为4.0%的番茄汁浓缩至30%,加热管内液柱的深度为2.0 m ,冷凝器的操作压力为8 kPa ,溶液的平均密度为1 160 kg/m 3,常压下溶质存在引起的沸点升高a ∆'=1 ℃,试求溶液的沸点t B 。
解:8 kPa 压力下对应二次蒸汽温度为41.3 ℃,水的汽化热为2497 kJ/kg 。
取冷凝器到蒸发室的温差损失∆'''=1.5℃。
溶质引起的沸点升高取常压下数据,即∆'=1℃。
则溶液的沸点为B 41.341.31 1.543.8t ''''=+∆=+++∆=+∆∆''的计算如下:m 2Lg p p ρ'=+与43.8 ℃相对应的压力p '=9.25 kPa则 m 1160 2.09.819.2510002p ⨯⨯⎡⎤=+⎢⎥⨯⎣⎦kPa=20.63 kPa 与p m 对应的溶液沸点为60.7 ℃,即t B =60.7 ℃3.在一连续操作的单效蒸发器中将NaOH 水溶液从10%浓缩至45%(质量分数),原料液流量为1 000 kg/h 。
化工原理-蒸发1. 引言蒸发是化工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分离技术,通过加热液体使其转化为气体,并经过冷凝得到回收物质的方法。
蒸发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如化工、食品、制药等。
本文将介绍蒸发的原理、工艺和应用,并探讨蒸发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和影响因素。
2. 蒸发原理蒸发是一种物质从液体相向气体相的转变过程。
在蒸发过程中,液体分子通过克服表面张力从液体表面逸出,形成气体。
蒸发过程中液体的分子能量分布是一个连续的谱,具有不同的速度。
在蒸发的过程中,能量较高的分子会从液体表面逸出,使得液体内部分子的平均能量降低,从而使液体温度降低。
在蒸发过程中,温度的提高会加速分子能量的增加,从而使得蒸发速度增加。
同时,蒸发速率还受到液体表面积、液体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3. 蒸发工艺蒸发工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加热蒸发过程中,需要加热液体以增加其能量,使液体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逸出液体表面。
加热可以通过蒸汽、电加热或火焰等方式实现。
3.2 汽化在液体加热过程中,当液体获得足够的能量后,液体分子会逸出液体表面形成气体。
这个过程称为汽化。
3.3 冷凝蒸发产生的气体经过冷凝,使其重新变为液体。
冷凝可以通过冷却器或传热器实现,将气体中的热量传递给冷却介质,使气体冷凝成液体。
3.4 回收通过冷凝得到的液体可以进行回收利用,以达到分离和纯化的目的。
回收液体通常需要进一步处理,去除杂质和溶剂等。
4. 蒸发过程的关键参数蒸发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包括:4.1 温度温度是控制蒸发速率的关键参数。
提高温度可加快分子能量增加的速度,从而增加蒸发速率。
4.2 压力蒸发过程中的压力与温度有关,通常通过控制压力来控制蒸发速率。
较低的压力可以降低液体的沸点,从而增加蒸发速率。
4.3 液体性质液体的性质对蒸发速率也有影响。
液体的表面张力、粘度和热导率等参数会影响蒸发速率的大小。
4.4 流动状态蒸发过程中的流动状态也会影响蒸发速率。
流动状态可以增加液体表面积,促进分子从液体表面逸出,从而增加蒸发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