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对韵歌》
- 格式:pptx
- 大小:11.83 MB
- 文档页数:53
【导语】这是⼀篇节奏明快的对韵歌,读出节奏韵味是本课朗读的重点。
同时在朗读中引导学⽣感受对⼦间的对应关系,感受对韵歌呈现的美景。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 教学⽬标: 1.复习声母 b p m f d t n l 2.复习拼读拼⾳。
3.阅读《对韵歌》,读通课⽂,会认5个字,会写3个字,掌握新笔画。
教学重、难点: 1.巩固所学的字母以及两拼法。
2.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1.ppt 2.字母、⾳节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个声母吗。
⼀起来复习⼀下。
过渡语:看来,⼤家已经和⼋个声母交上朋友了。
(⼆)拼读⾳节 过渡语:声母朋友可调⽪了,它们现在躲到⾳节了,想考考⼤家会不会拼读呢。
(会) 出⽰ppt:(还得拼读规则吗):声母短,韵母亮,两⾳相连猛⼀碰。
1.拼读带汉字的⾳节。
过渡语:和同桌⼀起拼读下,不懂的,同桌可以互相帮助。
(拼⾳+汉字)⼤⽶泥⼟马路伯⽗书⽪ 过渡语:同学们拼读得真好,谁想⾃⼰来拼读⼀下。
不过他如果拼读对了,全班得跟着拼读⼀遍。
师:棒极了。
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拼读规则:(出⽰ppt)拼读规则:声母短,韵母亮,两⾳相连猛⼀碰。
2.拼读没带汉字的⾳节。
过渡语:真好!这是⼀组没有带汉字的⾳节,你们还会拼读吗?谁敢来挑战⼀下。
(拼⾳版)努⼒踏步抚摸母⼥地理⽪筏 开⽕车拼读,同桌两个⼈合作拼读 (三)谈话,揭⽰主题 过渡语:真厉害,⽆论是带汉字的⾳节,或者是只有拼⾳,同学们都能准确拼读。
这节课,曾⽼师要带⼤家学习⼀⾸诗歌,题⽬叫:对韵歌。
先看⽼师写课题。
1.齐读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在第三单元⾥,我们背过⼀⾸对韵歌,⼤家还记得吗? 2.复习第三单元《对韵歌》 师:在这⾸诗歌⾥,我们知道了了其中的⼏个对⼦,那就是?(天对地,上对下,⽇对⽉,今对古) 师:这些对⼦,意思相对,字数也相同。
今天我们也要再学习⼀⾸对韵歌,这⾸对韵歌同样藏着意思相对的字或词语呢,⼀起来听听这⾸诗歌。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5.对韵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对韵歌》是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的教材内容之一,主要内容围绕着对仗歌谣展开,通过对仗歌谣的朗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
### 2. 教材特点这首歌谣简单易懂,韵味十足,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和朗诵。
通过这首歌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韵感知能力。
二、说课内容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朗读歌谣,体验其中的音韵美感。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发现美的能力。
2. 教学重难点•重点:歌谣的朗诵和节奏感的培养。
•难点:音韵美感的体验和感悟。
3. 教学过程1.初步体验:播放音频,让学生先听一遍《对韵歌》,感受其中的韵律和音韵美感。
2.教学导入:通过示范朗读,引导学生跟读歌谣,注意语音语调。
3.合作学习:分小组让学生一起排练歌谣,强化节奏感。
4.辅助教学:老师逐句解释歌谣中的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歌谣内容。
5.标准朗读:让学生单独或分组进行标准朗读,加深对歌谣的理解和掌握。
4.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朗读《对韵歌》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正确的朗读方法,也培养了自己的音韵感和语感。
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朗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课堂练习1.请学生准备一段自编的对仗歌谣,并进行朗读。
2.分组进行歌谣朗诵比赛,评选最佳表现小组。
四、教学反馈在课后可以对学生进行听课笔记和展示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对韵歌》的理解和感悟。
以上就是本堂课的说课内容,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对韵歌》这首歌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韵感知能力。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5 对韵歌》一、课文内容概述《识字5 对韵歌》是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课文。
本课文主要是通过朗朗上口的歌谣形式,帮助一年级学生认识并记忆一些常见的同韵字,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识字能力。
二、识字5 对韵歌歌词山——鲜花盛开在山坡。
岗——东方旭日露岗梭。
江——岸上垂柳招江客。
河——浊水淌过田园河。
绿——绿树成荫翠满园。
红——红灯高挂通大门。
鲜——鲜花美丽多芬芳。
嫩——嫩叶吐新逢春阳。
风——大风一吹吹白云。
灯——明灯点亮夜色昏。
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通过歌谣的形式,轻松愉快地学习和记忆一些同韵字,增强他们的识字能力。
2.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
3.帮助学生感受音韵之美,提升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点1.歌谣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同韵字的识别和朗读。
五、教学方法1.利用音乐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跟随旋律一起朗读歌词。
2.采用互动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同韵字的含义和用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播放识字5 对韵歌的音频,让学生先听一遍。
2. 学习带领学生一起反复朗读歌谣,让他们掌握歌词内容和音韵。
3. 操练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同韵字的操练,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比赛或角色扮演。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强化对同韵字的记忆和应用。
七、课内延伸教师可邀请学生创作自己的对韵歌,以及利用对韵字编写小故事或句子等方式,拓展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八、小结通过《识字5 对韵歌》的学习,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识字能力,培养语感,增强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以上是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5 对韵歌》的教学文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对韵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对韵歌》。
内容包括:认识对韵,了解对韵的基本特点;学习对韵歌《云和月》、《花和鸟》;通过学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对韵的韵律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对韵的基本概念,了解对韵的特点。
2. 通过学习对韵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对韵的基本概念,学习对韵歌《云和月》、《花和鸟》。
难点:理解对韵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彩和月亮,引导他们发现云彩和月亮的形状变化,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
2. 讲解对韵概念(10分钟)利用PPT展示对韵的概念,通过例句讲解对韵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对韵的基本规律。
3. 学习对韵歌《云和月》(10分钟)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对韵歌的韵律特点。
3)各组展示学习成果,全班交流分享。
4. 学习对韵歌《花和鸟》(10分钟)1)学生自主朗读,感受韵律美。
2)教师挑选重点词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学生仿写对韵句子,进行随堂练习。
2)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对韵现象。
六、板书设计1. 对韵的概念及特点2. 对韵歌《云和月》、《花和鸟》3. 重点词句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尝试用对韵的形式进行描述。
2. 答案示例:例如:太阳红,月亮弯,云彩飘,星星闪。
绿草地上,花儿开,鸟儿唱,蝴蝶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对韵的概念掌握情况,以及对韵歌的学习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对韵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对韵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对韵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六单元《对韵歌》。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对韵歌》的阅读与欣赏,对韵的基本知识介绍,通过课文学习汉字“云、雨、鸟、虫”,并掌握与之对应的韵脚。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对韵歌》,感受对韵的韵律美。
2. 使学生掌握汉字“云、雨、鸟、虫”的读音、书写和意义,并了解其韵脚。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韵的概念理解,汉字“云、雨、鸟、虫”的书写和韵脚掌握。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对韵歌》,感受对韵的韵律美,学习汉字“云、雨、鸟、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天空中的云、雨、鸟、虫等自然现象,引导学生用词语进行描述,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学习:a. 学生自读《对韵歌》,感受韵律美。
b.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对韵歌》的韵脚,讲解对韵的基本知识。
c. 学习汉字“云、雨、鸟、虫”,讲解其读音、书写和意义。
3. 实践情景引入: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自然现象,用对韵的形式创作一首小诗。
b. 各组分享创作成果,全班交流讨论。
4. 例题讲解:a. 教师选取一道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方法。
b. 学生跟随教师思路,共同完成例题。
5. 随堂练习:a.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b.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c. 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对韵歌》2. 内容:a. 《对韵歌》课文b. 汉字“云、雨、鸟、虫”及其韵脚c. 例题及解题思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汉字“云、雨、鸟、虫”各5遍,并组词。
b. 仿照《对韵歌》,创作一首以自然现象为主题的对韵诗。
2. 答案:a. 略b. 示例:天空云朵白,地面雨丝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