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机考复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18.42 KB
- 文档页数: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机考—单选1.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B ) A.唯物主义 B.辩证法 C.可知论 D.认识论2.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 C ) A.费希特 B.洛克 C.费尔巴哈 D.谢林3.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他的伟大功绩在于( A ) A.旗帜鲜明地批判了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B.把辩证法应用于研究人类社会历史C.把人类历史描述为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过程D.正确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4.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采取了正确的科学的态度。
这种态度是( D ) A.全盘否定和抛弃 B.全盘肯定和继承C.把二者结合起来 D.批判地继承5.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 A ) 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6.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C )A.马克思和亚当·斯密 B.马克思和大卫·李嘉图C.马克思和恩格斯 D.马克思和费尔巴哈7.马克思主义是( A )A.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B.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和总汇C.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 D.关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 C ) A.革命性与稳定性的统一 B.批判性与变动性的统一C.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D.逻辑性与历史性的统一9.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 D ) A.逻辑性 B.理论性 C.战斗性 D.实践性10.马克思主义哲学按其本质来说是( B ) A.运动的、发展的 B.批判的、革命的C.科学的、真理的 D.实践的、客观的11.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是( A ) A.实践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辩证的否定观1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B ) A.自我批判 B.与时俱进 C.不迷信权威 D.批判与继承的统一13.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是( D ) A.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 B.建立公平分配的社会C.建立合乎人性的社会 D.建立共产主义社会14.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D ) A.倡导社会主义的民主精神 B.高扬社会主义的平等思想C.提倡诚实守信的伦理道德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5.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
1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 D )A.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B.是非正宗的马克思主义C. 是实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D.是继承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中,列宁将其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 A )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D.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3、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 的学者是( D )A.马克思B. 恩格斯C. 马克思、恩格斯D.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根本原因是( D )A .世界革命的影响B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介绍C .它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D .它能适应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第一章 世界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每年11月的哪个星期的星期四为“哲学日” ( C )A .第一个星期B .第二个星期C .第三个星期D .第四个星期2、西方哲学史上公认的第一位哲学家是( D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泰勒斯第一位哲学家3、哲学正式形成于( A )A .奴隶制社会B .原始社会C .封建社会D .资本主义社会4、哲学是( A )世界观A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B 。
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C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 。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5、世界观就是( B )A .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B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C .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D .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的看法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D)思维和存在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7、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 A )A.适应时代的需要 B.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C、反映劳苦大众的需要D、适应思想创新的需要8、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机考试题388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C)A.存在B.精神C.物质D.原子2.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B)A.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天才人物的出现D.地理环境和人口条件3.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A)A.劳动二重性学说B.资本有机构成学C.剩余劳动学说D.平均利润学说4.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D)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5.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总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因为统治阶级(B)A.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B.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C.掌握了宣传机器D.控制了大多数知识分子6.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C)A.产品的分配关系B.产品的交换关系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7.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B)A.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天才人物的出现D.地理环境和人口条件8.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是:(D)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B.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D.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9.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的原则:(B)A.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B.是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C.只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D.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10.“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机械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11.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C)A.国际卡特尔B.混合联合企业级C.跨国公司D.国际康采恩12.“运动应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他的量度”,因为静止是(B)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13.金融资本是由(C)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B.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14.“万物皆备于我”是(D)A.形而上学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15.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16.“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包括了以下哪些内容?①生产和企业经营的全球化;②贸易的全球化;③金融的全球化;④科技协作在世界范围内展开。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 D )A.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B.是非正宗的马克思主义C. 是实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D.是继承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中,列宁将其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 A )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D.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3、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学者是( D )A.马克思B. 恩格斯C. 马克思、恩格斯D.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根本原因是( D )A.世界革命的影响 B.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介绍C.它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D.它能适应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第一章世界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每年11月的哪个星期的星期四为“哲学日”( C )A.第一个星期 B.第二个星期 C.第三个星期D.第四个星期2、西方哲学史上公认的第一位哲学家是( D )A.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泰勒斯第一位哲学家3、哲学正式形成于( A )A.奴隶制社会 B.原始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4、哲学是( A )世界观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
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5、世界观就是( B )A.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C.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D.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的看法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D)思维和存在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7、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 A )A.适应时代的需要 B.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C、反映劳苦大众的需要D、适应思想创新的需要8、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及(绪论部分)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单项选择题答案】1.C 2 。
9、方法论是()。
A、关于方法的理论体系B、一种方法C、方法和理论的对立统一D、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答案:D】17、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原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答案:C】20、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B、可知与不可知有无同一性C、先知与后知有无同一性D、矛盾有无同一性【答案:A】25、二十世纪初以来流行美国的、以杜威、詹姆士为代表的一个哲学流派是()。
A、人本主义B、实用主义C、科学主义D、历史主义【答案:B】29、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
A、阶级矛盾和阶层矛盾B、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C、生产矛盾和生活矛盾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答案:B】36、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答案:C】39、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
A、客观存在的物体B、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结构和层性C、一切自然现象D、客观实在性【答案:D】4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或本质是()。
A、原子B、物质C、精神D、运动【答案:B】42、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运动B、静止C、规律性D、可知性【答案:A】44、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诡辩论【答案:B】45、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不可知主义【答案:C】46、承认相对静止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D、诡辩论【答案:A】47、静止是指()。
A、同运动对立的事物存在状态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C、绝对的不运动D、静止是无条件的【答案:B】49、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在于()。
大学马原机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是由谁创立的?A. 卡尔·马克思B.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C. 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D. 亚当·斯密答案:C2. 下列哪部著作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A. 《共产党宣言》B. 《资本论》C. 《德意志意识形态》D. 《自然辩证法》答案:B3.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A. 哲学、政治学、经济学B. 历史学、法学、人类学C. 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D. 文学、艺术、宗教答案:C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A. 唯心主义B. 唯物主义C. 辩证法D. 形而上学答案:B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供给与需求的矛盾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 阶级斗争答案:C6. 科学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A. 实现个人自由B. 实现社会公平C. 实现共产主义D. 实现世界和平答案:C7.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其中剩余价值是指?A. 工人创造的价值B. 工人工资C. 资本家从工人那里获取的额外价值D. 资本家的利润答案:C8.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科学技术C. 生产方式的变革D. 文化传承答案:C9.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它认为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A. 唯一动力B. 重要动力C. 根本动力D. 不是动力答案:C10. 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A. 科学性B. 革命性C. 实践性D. 宗教性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ACD)A. 科学性B. 抽象性C. 革命性D. 实践性1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包括(ABC)。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复习题带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C A.古希腊罗马哲学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C.德国古典哲学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A A.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B.一切唯心主义哲学C.一切唯物主义哲学D.一切思辩的哲学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 A.掌握基本理论B.亲自参加实践C.理论联系实际D.虚心向人求教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D A.实际存在B.运动变化C.可感知性D.客观实在性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D.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7.时间和空间C A.同物质运动无关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D.是运动着的物质自身8.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
这说明B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B.实践第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10.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B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1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
这说明( D)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2.真相和假象的区别在于(D ) A.真相是客观存在的,假象是主观想像的B.真相是表现本质的,假象是不表现本质的C.真相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表面D.真相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14.宋代陆游的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机考试题388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贸易全球化的实现是(D)A.随着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而实现的B.随着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而实现的C.随着国际上的垂直分工发展到水平分工而实现的D.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而实现的2.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C)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3.列宁关于阶级的定义表明,阶级是一个(A)A.经济范畴B.政治范畴C.文化范畴D.社会意识范畴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表现为(B)A.社会意识不依赖于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C.社会意识肯有阶级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5.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这表明(C)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决定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等同6.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A)A.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7.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C)A.比资本主义社会高的社会生产力B.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同的社会生产力C.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D.高新技术发达的生产力8.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分配方式是(D)A.原始社会B.阶级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9.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D)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B.建立工农联盟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到无阶级社会1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C)A.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B.生产不足的经济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D.生产严重短缺的经济危机11.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C)A.剩余价值学说B.生产价格理论C.劳动二重性学说D.劳动力商品理论12.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两种趋势的根源是(A)A.垄断统治B.竞争的存在C.资本主义私有制D.资本家追求垄断利润13.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D)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B.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14.产业资本的国际化是指私人或国家垄断资本(B)A.对国外输出借贷资本B.对国外直接投资兴建生产性企业C.在国外建立金融资本的银行网D.将商品输出到其他国家和地区15.冷战结束后,欧共体进一步加快一体化的进程,它于是1993年初转变为A.欧洲自由贸易区B.欧洲联盟C.大西洋经济联盟D.西欧北非经济共同体16.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是(D)A.各国民间的国际金融组织B.拥有海外机构最多的银行C.欧洲的国际资本市场D.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17.“参与制”是金融寡头(A)A.在经济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B.在政治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C.在文化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D.在军事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18.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19.在思维中把认识的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方面,对它们分别加以研究的方法是(A)A.分析方法B.综合方法C.归纳方法D.演绎方法20.实践之所以是驳斥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论据,是因为(C)A.实践本身是社会物质活动B.坚持实践的观点就是坚持唯物论C.实践的成功证明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正确的D.世界不存在永远不能认识的事物21.真理与谬误的统一的含义是(C)A.真理中包含着谬误B.二者互为因果C.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二者没有确定的界限22.真理的发展是一个(D)A.真理和谬误相调和的过程B.真理和谬误相补充的过程C.客观真理与主观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D.相对真理逐渐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23.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B)A.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B.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C.在真理观上坚持了辩证法D.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形而上学24.以下属于生产力的“硬件”部分的是(C)①劳动者②劳动资料③应用科学④劳动对象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5.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要得出这一结论(A)A.必须通过人的意识B.根本不要通过人的意识C.完全依赖于人的意识D.纯粹依赖于自然物的存在2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B)A.生产的绝对过剩B.生产的相对过剩C.对产品和需求过大D.对产品的需求的绝对减少27.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D)A.工业资本B.农业资本C.银行资本D.金融资本28.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A)A.劳动二重性学说B.资本有机构成学C.剩余劳动学说D.平均利润学说29.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D)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3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B)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31.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D)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32.商品的本质因素是(B)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33.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总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因为统治阶级(B)A.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B.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C.掌握了宣传机器D.控制了大多数知识分子34.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A)A.劳动发展史B.阶级斗争史C.思想发展史D.国家发展史35.“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 D )A.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B.是非正宗的马克思主义C. 是实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D.是继承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中,列宁将其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 A )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D.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3、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学者是( D )A.马克思B. 恩格斯C. 马克思、恩格斯D.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根本原因是( D )A.世界革命的影响 B.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介绍C.它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D.它能适应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第一章世界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每年11月的哪个星期的星期四为“哲学日”( C )A.第一个星期 B.第二个星期 C.第三个星期D.第四个星期2、西方哲学史上公认的第一位哲学家是( D )A.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泰勒斯第一位哲学家3、哲学正式形成于( A )A.奴隶制社会 B.原始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4、哲学是( A )世界观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
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5、世界观就是( B )A.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C.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D.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的看法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D)思维和存在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7、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 A )A.适应时代的需要 B.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C、反映劳苦大众的需要D、适应思想创新的需要8、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机考模拟题1.实践是指()。
A、人们主观的活动B、人们的一切运动C、人们改造、保护和恢复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D、人们适应环境的活动【答案: C】2.分析形势的好与坏的方法论根据是()。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答案: C】3.意识产生的历史过程,大体经历的三个决定性环节是()。
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D、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动物的刺激反应性;从刺激反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答案: D】4.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
A、实事求是B、与时俱进C、解放思想D、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答案: A】5.主张时间和空间可以脱离物质运动而存在的观点是()。
A、唯心主义B、不可知主义C、相对主义D、形而上学【答案: A】6.夸大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会导致()。
A、唯物主义B、相对主义C、不可知论D、唯理论【答案: D】7.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A、事物内部矛盾的次要方面B、事物内部同事物当前性质相反、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C、事物内部消极的方面D、事物内部处于被决定、被支配的方面【答案: B】8.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质和量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答案: D】9.有人认为矛盾不过是个命题或判断,它只存在于不正确的思维中,这种观点的实质是否认了矛盾的()。
A、特殊性B、客观性C、相对性D、条件性【答案: B】10.对传统文化的虚无主义态度属于()。
A、不可知论B、唯心主义先验论C、非决定论D、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答案: D】11.反应特性是()。
A、一切物质都具有的B、人类所特有的C、动物所特有的D、无机物所特有的【答案: A】12.方法论是()。
马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绪论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D)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唯物主义的世界观D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费尔巴哈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在德国(B)A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B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C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D克服了唯心主义的错误3.马克思主义哲学按其本性来说是(A)A批判的、革命的B运动的、发展的C时代的、客观的D科学的、真理的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C)A机械力学、地质学B生物学、有机化学C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D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5.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6.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C)A古希腊罗马哲学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C德国古典哲学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7.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在于(C)A马克思恩格斯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B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罪恶的正确批判C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马克思科学地预见了全球化的性质和结果8.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应是(D)A凡是经典著作中阐述的思想我们都必须坚持B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C应当用儒家思想取代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D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一章1.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这句古语蕴含的哲理是( B)A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C先知后行重在知D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2.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知识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7题)1. 19世纪30—40年代,法国、英国、德国的三次大的工人运动,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
2.真理与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符合。
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4.“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反映的是一种宿命论的历史观。
5.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6.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劳动工具的状况。
7.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单选题(23题)1.1999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活动,位列榜首的是(A)。
A.马克思 B.恩格斯 C.爱因斯坦 D.牛顿2.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是( C )。
A. 马克思B.恩格斯C. 列宁D. 斯大林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C )。
A. 阶级性B. 革命性C. 实践性D. 科学性4.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C )。
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C.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5.“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发生并取得胜利”这一论断的提出者是( C )。
A. 马克思B. 恩格斯C. 列宁D. 毛泽东6.“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D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与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与由现行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D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性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趋势8.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D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鲜明特征是()A. 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B. 阶级性、民族性、时代性C. 系统性、理论性、完整性D. 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2.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是()A.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B. 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C. 封建主义的发展和农民运动的兴起D.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农民运动的兴起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A. 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社会主义B.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社会主义C. 辩证法、阶级斗争、社会主义D. 辩证法、剩余价值、社会主义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A. 毛泽东思想B. 邓小平理论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 科学发展观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A. 揭示世界的一般规律B. 指导人类改造世界C. 建立科学的世界观D. 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2.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3.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重要意义。
2.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
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B4. A5. B二、简答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为基础,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2)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批判的、革命的,主张用哲学武器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服务。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为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1)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2)自然科学的进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认识自然、揭示自然规律的科学基础。
第一套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3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4意识既有对当前的反映,又有对过去的追溯和对未来的预测,可以超越特定时空的限制。
这表明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6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7“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这种观点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8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秋菊。
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讽刺。
后来,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落英,方知道自己错了。
在这件事上,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认识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9“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
”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0对无产阶级革命来说,主观条件成熟的主要标志是(有一个敢于和善于领导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12改革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普遍性,它是(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13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宪法)14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经济职能)15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1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是指(全面的社会化)17人类历史上最彻底的革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18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无产阶级专政的证权)19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历史性概念)20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第二题(多选)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1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2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2下列格言中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九层之台起于垚土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革命变革,表现在以下方面(全选)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3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52003年4月15日新华社报道: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经过13年努力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在人类揭示生命奥秘、认识自我的漫漫长路上又迈出重要一步。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题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其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按照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牢牢把握并正确回答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第一,坚持唯物主义的一元论,从根本上同唯心主义、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坚持了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克服了一切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3、简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答: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引起新的量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4、什么是新生事物?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答:新生事物是指符合事物的发展趋势,代表事物发展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是由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过程所决定的。
第一、新生事物代表着事物的发展方向,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第二,新生事物有着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第三,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5、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答: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6、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答: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深化、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
7、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答:①它渗透或凝结于生产力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中;②科学技术的每次重大进步都会引起生产力的迅猛发展;③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地位;8、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答: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制度变革的决定力量。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机考试题388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C)A.工业资本B.银行资本C.金融资本D.商业资本2.发展的本质是A事物的量的变化B.一切变化和过程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事物范围的扩大3.“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表明(A)A.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B.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商品不可能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D)A.完全必然的B.偶然的机遇C.有的是必然的,有的是偶然的D.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B)。
A.主要内容B.理论基础C.核心部分D.实质或灵魂6.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C)A.比资本主义社会高的社会生产力B.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同的社会生产力C.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D.高新技术发达的生产力7.资本国际化逐步扩展的进程是A.从商业资本到借贷再到产业资本的国际化B.从借贷资本到商业资本再产业资本的国际化C.从产业资本到借贷资本再到商业资本的国际化D.从商业资本到产业资本再到商业资本的国际化8.产业资本的国际化是指私人或国家垄断资本(B)A.对国外输出借贷资本B.对国外直接投资兴建生产性企业C.在国外建立金融资本的银行网D.将商品输出到其他国家和地区9.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是(D)A.各国民间的国际金融组织B.拥有海外机构最多的银行C.欧洲的国际资本市场D.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10.二战前的国际分工是(A)A.工业国与原料国之间的垂直分工B.工业国之间的水平分工C.按工艺实现的专业化分工D.按生产阶段实现的专业化分工11.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D)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B.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12.各国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意味着(D)A.金融资本的形成和金融寡头的统治B.资本输出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D.国际垄断同盟的形成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宏观调节代表着(A)A.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B.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C.中小资本家的利益D.极少数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14.“参与制”是金融寡头(A)A.在经济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B.在政治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C.在文化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D.在军事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15.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是(B)A.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B.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D.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关系的不同回答16.在思维中把认识的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方面,对它们分别加以研究的方法是(A)A.分析方法B.综合方法C.归纳方法D.演绎方法17.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方法是(D)A.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之一B.唯心主义特有的思维方法之一C.违反实事求是的原则的思维方法D.辩正思维的基本方法之一18.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人们长期把它视为真理。
9、方法论是()。
A、关于方法的理论体系
B、一种方法
C、方法和理论的对立统一
D、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答案:D】
17、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原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
【答案:C】
20、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B、可知与不可知有无同一性
C、先知与后知有无同一性
D、矛盾有无同一性
【答案:A】
25、二十世纪初以来流行美国的、以杜威、詹姆士为代表的一个哲学流派是
()。
A、人本主义
B、实用主义
C、科学主义
D、历史主义
【答案:B】
29、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
A、阶级矛盾和阶层矛盾
B、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C、生产矛盾和生活矛盾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
【答案:B】
36、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答案:C】
39、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
A、客观存在的物体
B、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结构和层性
C、一切自然现象
D、客观实在性
【答案:D】
4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或本质是()。
A、原子
B、物质
C、精神
D、运动
【答案:B】
42、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运动
B、静止
C、规律性
D、可知性
【答案:A】
44、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诡辩论
【答案:B】
45、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不可知主义
【答案:C】
46、承认相对静止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D、诡辩论
【答案:A】
47、静止是指()。
A、同运动对立的事物存在状态
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C、绝对的不运动
D、静止是无条件的
【答案:B】
49、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在于()。
A、无论何时何地运动无条件存在
B、物质运动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C、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
D、物质运动的五种基本形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答案:A】
51、形而上学认为静止()。
A、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存在运动之中
C、不包含运动于其中
D、是寓于运动之中的
【答案:B】
52、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
A、相对主义
B、唯心主义
C、诡辩论
D、形而上学
【答案:D】
5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
A、运动着的物质的唯一属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主观工具
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答案:A】
56、认为时间是同物质运动无关的绝对均匀流逝的持续性,空间是
和物质运动相脱离的绝对空虚的框框这种观点是()。
A、朴素唯物主义时空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时空观
C、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
D、唯心主义时空观
【答案:B】
57、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分歧表现在()。
A、统一于实践还是统一于认识
B、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统一于社会存在还是统一于社会意识
D、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答案:D】
58、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A、它的矛盾性
B、它的可知性
C、它的物质性
D、它的存在性
【答案:C】
61、意识是()。
A、人类独有的特殊现象
B、动物所具有的现象
C、生物所具有的现象
D、人类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
【答案:A】
62、反应特性是()。
A、一切物质都具有的
B、人类所特有的
C、动物所特有的
D、无机物所特有的
【答案:A】
63、物质从其自身的发展中,产生出意识,是()。
A、意识是任何物质都固有的属性
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物质的分泌物
D、意识内藏于物质之中
【答案:B】
67、意识的本质是()。
A、人脑分泌的一种物质
B、客观事物
C、一种特殊的物质
D、人脑的机能,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答案:D】
71、“实事求是”中的“是”指的是()。
A、客观规律性
B、客观事物的要素
C、客观存在的事物
D、事物内部的结构
【答案:A】
72、“实事求是”中的“实事”指的是()。
A、客观规律性
B、客观事物
C、客观要素
D、事物内部的结构
【答案:B】
78、“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
A、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
B、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
C、任何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观随意的
D、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
【答案:A】
82、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联系是指()。
A、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一切都是“亦此亦彼”
B、每一事物和现象都同其他事物和现象相区别
C、相互区别的事物和现象彼此都是孤立的
D、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之中
【答案:D】
判断题:
1、物质是不灭的,因此,人们对“物质”范畴的认识也是不变的。
()【错】
2、矛盾只是人们思考问题时一种方法,现时生活中并不存在矛盾。
()【错】
3、在工作当中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其哲学依据就是基本矛盾与非基本矛盾关系的原理。
()
4、社会历史是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的。
()
【错】
5、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同一个内容的不同说法。
()
【错】
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的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
【对】
7、历史上所有的唯心主义哲学都不能给人任何智慧。
【错】
8、矛盾关系就是“针锋相对”的关系。
【错】
9、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
【对】
10、“自由王国”就是没有任何约束的社会状态。
【错】
1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认识论和本体论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对】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不包括邓小平哲学思想。
【错】
13、“吃梨子”也是一种实践活动。
14、唯物辩证法认为,质变是事物发展的关键,量变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没有意义的。
【错】
15、原因和结果关系的特点就是“前后相继”。
【错】
16、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对】
17、“陶知行”与“陶行知”这两个名字没有任何区别。
【错】
18、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此,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错】
19、哲学是一种不实用的知识,因此,它是无用的。
【错】
20、马克思主义哲学无所不能,它能为我们提供一切具体工作方法。
【错】
21、在“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中,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外因则是无关紧要的。
【错】
22、“人多力量大”,“人口影响人均GDP”,这充分说明“人口”决定着社会的发展状况。
23、为了反对形式主义,唯物辩证法主张取消任何形式。
【错】
24、国家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关。
【对】
25、哲学是一种不追求任何功利的学问。
【错】
26、人脑是意识的“加工厂”,人的意识可以像“泉水”一样从人脑中“冒出来”。
【错】
27、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在历史观上都形而上学的观点。
【错】
2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实践”。
【错】
29、“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特征。
【对】
30、大师之所以被称为大师,是因为其有教授、院士等头衔。
【错】
31、只要学习好专业课,就是一个优秀的大学生。
【错】
32、我们说哲学无用,是因为它不实用。
33、真正的哲学就是真正反映了客观世界普遍规律的哲学。
【对】
34、哲学能够给我们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对】
35、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在社会历史领域,唯心史观占据着统治地位。
()。
【对】
36、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对】
37、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错】
38、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它强调精神的作用。
()
【错】
39、绝大多数哲学家都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请判断:()
【对】
40、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
()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