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身份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1
马克思主义者身份认同与马克思主义发展主体意识自觉有学者过度解读马克思的“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句话,一定要把它解释为马克思对其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切割,解释为马克思主义者不是马克思的继承人。
这个关于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者身份问题,与其说是一个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不如说是一个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它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提问一样,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种特殊规律性现象,构成科学马克思主义史观的经验基础。
一、身份认同与主体意识可以说,对于每一位从事马克思主义事业(无论是实践的还是理论的)的人来说,都有一个是否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问题。
在一般意义上,可以说,做什么事就是什么人。
但是,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就不能简单地用职业来定义。
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代表一种资格和品质。
这种资格和品质高于职业选择。
马克思主义者除了从事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事业,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育与传播等实际的活动外,对其还有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与态度的要求、有科学世界观的要求、有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的要求、有对无产阶级事业和人民忠诚的要求、有高尚道德情操和政治觉悟的要求、有对马克思主义事业实际贡献的要求等。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特殊性质,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实际是一种政治身份。
本文提出“马克思主义者身份认同与马克思主义发展主体意识自觉”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发生过的马克思主义者身份认同,特别是马克思主义者身份自我认同现象与马克思主义发展主体意识自觉问题联系起来,是因为这种现象所反映的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否具有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意识问题,一个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意识自觉问题。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来看,“身份认同”现象实际成为一个反映、检验甚至激发马克思主义者的主体意识自觉的经验基础。
二、经验基础与问题实质在马克思自己的文献中,是查不到马克思的“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句话的出处的,目前流传的马克思的这句话都来自他人之口。
我眼中的马克思08071515王珊马克思是伟大的历史人物,他到底伟大在哪里?他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是谈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无法绕开的人物。
德国人威廉•魏施德在《通向哲学的后楼梯》一书中,曾就马克思的话题提出了一个极为有趣的问题。
他说,假如马克思实现了自己原来的抱负(理想)成为了一个诗人,而不是哲学家的话,那么今天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因为大家知道,马克思年轻的时候,曾认为自己是个天才的诗人,并常常沉迷于写诗(尤其是爱情诗)。
以至于马克思的父亲,一个很有名望的律师,曾在一封写给马克思的信中语重心长地对马克思说:“如果看到你将来成为了一个平庸的小诗人,我会非常痛心的。
”尽管非常痛苦,马克思最终还是放弃了成为一名诗人的梦想。
德国文学史上因此少了一个平庸的诗人(读一读马克思全集第一卷上马克思所写的诗就知道了),但世界上却多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1999年德国柏林墙倒塌十周年之际,英国广播公司(BBC)曾经在英国民众中作了一个民意测验,让民众选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结果英国民众选出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不是别人,正是马克思,而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牛顿则分别排名第二,第三。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尽管马克思后来穷困潦倒,他所生的六个孩子也只有三个活下来了,大部分时间生活上都要靠恩格斯来帮助和接济,但我们不要忘记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马克思出身于安逸的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很有名望的律师;马克思的夫人,燕妮则出身贵族之家(她的父亲威斯特华伦是个男爵)。
政治家和革命家更多地从他的革命经历,来看待他。
更多地从无产阶级的领袖,解放人类的旗手,这一角度来理解马克思。
马克思同情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怜悯被压迫、被剥削人民的……,马克思号召人民起来革命,马克思是正义的化身、伟大的理想主义者,高尚的人格……。
把一切人类最美好的词汇,道德的、伦理的都是用在马克思身上。
却淡化了他作为学者、科学家的身份。
马克思可以有很多地头衔,但是最本质的的头衔是科学家——是把社会当作学术对象的科学家,他一生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它的两大发现: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
我眼中的马克思说到已经仙逝一百多年了的马克思,在我脑海中蹦出的第一个画面就是马克思那“大胡子”的照片或者画像了。
从小学时,楼道墙壁悬挂的马克思的画像开始,对这位“大胡子”伟人有了最初的印象。
之后,通过初高中到大学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历史,政治课,西方经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等各种课程的学习,我对马克思的了解,逐渐清晰起来。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科学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群众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
这是官方书本百科中对马克思最言简意赅的介绍。
然而,在我的印象中,马克思,就像一个多面体,在政治,历史,哲学,经济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伟大的成就!在第二国际宣传影响下的马克思,是《资本论》的作者,是一位面孔严峻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家;在列宁主义时代,马克思则成了《共产党宣言》的作者,一位激情满怀的革命家;而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学那里,马克思则又成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作者,一位人道主义思想家……等等。
一位身兼多重身份,而在各种身份之下都有着历史性贡献的人,真的,不能不令人钦佩!先说说哲学方面吧。
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许大家都会觉得枯燥,无味,深邃等等,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其实生活中,到处充满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会经常运用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是有时候我们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而已。
试想,我们从小是如何一点一点的认识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的?小学的自然课,告诉我们自然科学的自然规律,社会课告诉我们世界的社会规律,思想品德课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是与非,因与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必然的联系,而从我们出生到这个世界开始,通过父母的教导,学习各种的客观规律,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与相互之间的联系,逐步了解这个世界,对其产生各种意识,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中生存。
对于那个时候的我们,注重的是初步的认识与学习,这条规律就是这样,知道他的一般规律性,客观性,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于马克思的十个冷知识马克思是19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的理论对于现代社会和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关于马克思的知识可能并不仅限于人们通常所熟悉的那些。
下面将介绍十个关于马克思的冷知识,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 马克思并不是德国人。
虽然马克思在德国出生和成长,但他的家庭背景是犹太人。
马克思的家族是从荷兰迁移到德国的犹太商人家庭。
后来,由于犹太人的身份,在德国社会中受到了歧视和限制。
2. 马克思的真名是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斯·哈耶克。
在他成为一名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之前,马克思曾担任过新闻编辑和记者。
在这个时期,他使用了马克斯·哈耶克这个笔名。
3. 马克思曾是一位激进的革命家。
在他的早期职业生涯中,马克思积极参与了德国和法国的革命活动。
他曾是一位活跃的革命家和社会主义者,为了自己的政治信仰,马克思曾遭受过逮捕和流亡。
4. 马克思的合作伙伴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一对不可分割的好朋友和合作伙伴。
他们一起合作写作《共产党宣言》并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5. 马克思的理论包括经济、哲学和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马克思主要关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
他的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将导致其灭亡,进而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创造条件。
6. 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是他最重要的理论著作之一。
这本书详细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运作机制和内在矛盾。
《资本论》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运作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7. 马克思的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克思的思想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
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成为多个国家的官方意识形态,并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8. 马克思的理论也受到了批评和争议。
尽管马克思的理论对于一些人来说是革命性的,但也有人对其进行了批评和质疑。
跨越时空的马克思——重温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作者:何土凤潘宁来源:《求知》 2021年第3期何土凤潘宁马克思是一个跨越时空的历史人物,从唯物史观大的历史时代来看,当今世界依然处在马克思所指明的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即人类仍然身处由马克思打开的历史时空中。
早在1883年3月17日,恩格斯用英文发表对马克思逝世的悼词《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指明了马克思“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为后人惋惜。
恩格斯高度评价了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历史功绩、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
基于《讲话》文本,从理论价值、政治价值、指导价值三个维度解析《讲话》的重要意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走近马克思与走进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讲话》蕴含的理论价值对马克思多重身份和主要理论贡献的阐释,是《讲话》蕴含的重要理论价值。
1.深入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首先需要了解马克思。
《讲话》揭示了马克思的多重身份。
其一,革命家身份的界定。
《讲话》指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
这表明革命家是马克思的首要身份。
同时,《讲话》没有着重强调马克思的理论贡献,而是从侧面诠释了马克思的理论贡献获得高度评价的原因,这表明批判性和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讲话》也提到,马克思“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极大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发展。
其二,思想家身份的界定。
《讲话》开篇提到“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着重强调了马克思是那一时代为推进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最多贡献的思想家。
其三,哲学家和科学家身份的界定。
“两个发现”成为确定马克思身份标识的重要依据,即马克思所发现的唯物史观属于哲学范畴,由此可以将马克思视为哲学家;马克思所发现的剩余价值属于科学范畴,由此可以将马克思视为科学家。
总括上述,马克思既是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
2.《讲话》深刻阐述了马克思的理论贡献。
我眼中的马克思15级药学付云飞 2015491010我对马克思的第一印象就是他那一嘴大胡子和一双眼神犀利的眼睛,但是当时的我并不知道他的生活其实是相当悲惨的。
随着课堂学习和参加一系列有关马克思的讲座,我对马克思的认识也逐渐清晰,更加全面。
我认为马克思是一个殉道者,用官方一点的说辞就是“他是一个伟大的人,是一个纯粹的人,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大致如此。
高中时历史老师曾经简单介绍过马克思的一生。
最初因出任莱茵报主编并发表文章解决林木盗窃问题小有名气,后来因批判沙皇而被迫失业。
开始了穷困潦倒的一生。
他的妻子据说是当时贵族中数一数二的美人,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马克思。
妻子重病,加上他们的六个孩子只有三个长大成人,马克思因为伤心和劳累也得了病。
他的生活和研究全靠好友恩格斯出资相助。
顶着政府的反对,生活的艰辛,丧子的痛苦,马克思写下多部著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等等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学说。
而进入大学,学习《马克思原理》再次让马克思进入我的视野,将高中学习的马克思和现在所了解到的马克思联系起来,不难发现他不屈服于任何人事的精神,不论是政府,命运,都不能让他放弃自己心中的理想,没有任何事能让他的大脑停止思考。
套用一下我们高中老师的话:“有人说因为资本论,共产主义宣言成就了马克思,但是事实应该是只有马克思才能创造出资本论和共产主义宣言这样的成就。
”马克思有着多重身份,政治家,经济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但我更喜欢叫他科学家——是把社会当做学术对象的科学家。
他的一生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与其将这两个发现称作革命理论,不如说这是科学著作。
在发表共产主义文章之前,马克思本人条件是比较优越的。
靠着聪慧的头脑和滔滔的辩才,他大可以与资本家沆瀣一气,纵情享受腐败而美好的资本主义生活,但他没有。
在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黑暗之后,在深入了解了资本积累和肮脏交易的本质之后,在目睹了工人群众垂死挣扎在社会底层之后,他选择了揭露真相,放弃优厚的条件,单枪匹马与这种几乎统治了西方世界的可怕制度为敌。
17岁,马克思在波恩大学学习一年,从那时起形成一个习惯:花钱超过家庭的支付能力,传记作者麦克莱伦说:“这是他一生的特点”。
后来他转学去柏林大学,五年中改换了10次住房,消费了大量酒、咖啡和胡椒粉,并且“几次求债”。
他父亲指责他“不顾一切惯例一年花了七百塔勒”,而“最富有的人一年花的钱也不超过五百”。
24岁,他与母亲发生激烈争吵,宣布与母亲断决关系从而断了一切来自家庭的经济援助。
马克思一家在伦敦的初期生活是异常悲惨的,因为交不上5英镑的欠款,燕妮和孩子被房东逐出。
1852年似乎是最为糟糕的一年,2月份马克思甚至不能出门了,因为外衣进了当铺。
连小女儿的丧葬费都是借来的。
令传记作者疑惑的是,该年度各方捐赠给马克思的钱当有150英镑,在当时的生活水平中,150英镑对于一个有三个孩子的中等偏低的家庭来说应该是足够了。
他的家就像一个巨大的漏斗,什么也剩不下。
1856年,燕妮从苏格兰一个伯父那里继承了大约150英镑。
母亲逝世使她继承了另外120英镑。
所有的钱都用来还旧债、布置新房子。
布置完之后,很典型地,马克思又没有足够的钱来支付第一季度的房租了。
马克思是革命家、理论家和新闻工作者,只有第三种身份才有一些收入。
马克思的收入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为报刊、杂志撰写通讯与评论,所得时多时少,视经济形势而定,最好光景约可满足家用的三分之一;二是求助父母及接受遗产;三是朋友的资助,如好友威廉.沃尔弗的遗赠,以及恩格斯的长期资助。
其中,恩格斯的资助尤为重要,可以说没有恩格斯的资助就没有我们现在看到的马克思。
支出方面则是马克思的一个大问题,从小他的父母一直为之担忧。
他花钱大手大脚,“按需支出”,并且不会理财。
同样一笔收入,若能精打细算、量入为出也许可以过得相当“滋润”,但他总会搞得入不敷出、苦不堪言。
因此,他在初到英国的十余年间生活过得相当艰难。
马克思的爱情故事卡尔•马克思出生于摩塞尔河畔特利尔的一个普通市民家庭,出生贵族的燕妮•冯•威斯特伦的家离马克思的家只有几分钟的路程。
马克思基本特征马克思是19世纪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马克思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马克思是一位突出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
他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阶级矛盾的本质。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固有矛盾和危机。
他的经济学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当今社会的经济现象以及构建公正社会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其次,马克思是一位坚定的历史唯物主义者。
他强调社会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受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作用。
通过对历史的辩证分析,马克思揭示了社会变革的动力和规律。
他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为我们正确认识社会历史进程提供了理论指导。
马克思的第三个基本特征是他的政治立场和社会理想。
他坚信无产阶级的解放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者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使人们享有平等、自由、幸福的生活。
尽管马克思的理想社会尚未完全实现,但他的政治理念仍然激励着人们追求社会公正和民主。
马克思的第四个基本特征是他的对人类解放的关注。
他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体的自由实现。
马克思认为,解放工人阶级是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先决条件。
他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思考和指导人类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在于强调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关系,为我们探索更加公正、平等的社会秩序提供了借鉴。
综上所述,马克思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他作为经济学家、历史唯物主义者、政治家和人道主义者的身份中。
他的思想一方面提供了对资本主义社会运行规律的深刻洞察,另一方面为实现人类解放和构建更加公正的社会秩序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的思想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激励着我们在当今社会继续思考和探索。
马克思属于哪个社会阶层?很久以来,「伟大导师马克思穷困潦倒」的叙事深入人心。
许多人脑海里都浮现过这样一个场景:一位穷苦的德意志知识分子,带着一家老小在寒冷凄苦的伦敦贫民窟里,靠有钱的朋友接济苟延残喘,在廉价纸张上用鹅毛笔奋笔疾书。
这个场景极具代表性,可以看作当代小市民对19世纪幻想的典范。
·马克思、恩格斯和马克思的三个女儿(1864年5月)马克思真的处在他那个时代的社会底层吗?恩格斯对他的接济是地位较高者的施舍吗?俾斯麦的校友关于马克思的社会地位,有两个地位需要弄清楚:一、在19世纪的社会金字塔里,马克思究竟处在一个什么位置上?这个位置意味着什么?二、基于马克思的身份和地位,他和恩格斯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要弄清楚这两个问题,首先要了解19世纪的社会金字塔,因为一个人的身份,首先取决于他所处的时代。
马克思出生于1818年,1848年革命爆发的时候整30岁。
不妨比较1848年欧洲历史舞台上的其他巨星:法国的社会王子路易-拿破仑那一年40岁;普鲁士的霰弹王子威廉51岁;刺刀反革命俾斯麦33岁;奥地利的弗朗茨·约瑟夫皇帝18岁。
革命者中,职业革命家米哈伊尔·巴枯宁34岁,萨克森王国歌剧院的指挥瓦格纳先生35岁,瓦格纳的同事、负责舞台布景的戈特弗里德·森帕尔那年45岁。
我们可以发现,在这群人中间,霰弹王子(也就是未来的威廉一世皇帝)无疑是太老了,而瓦格纳、俾斯麦、巴枯宁、马克思和28岁的恩格斯,则均属同一代人,他们都是1848年那一代人的代表。
这是我们理解马克思社会地位的起点。
·威廉一世皇帝比奥匈帝国弗朗茨·约瑟夫皇帝他爸的岁数还大,但是继位却比弗朗茨·约瑟夫还晚,他这个人一如他在历史上留给我们的印象一样是一个老人另外,马克思出生的时候,维也纳最后议定书尚未签署,德意志邦联议会则已于1816年召开。
他的整个青年时代都将在复辟时期度过,对德意志来说,这是梅特涅时期,也是普鲁士和奥地利二元制的时期。
1
其实马克思并不是一个哲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他的一生的工作都只是为了他内心的伟大理想——人类的幸福。
人民大众的幸福,大多数人的幸福。
身在资本主义时代的马克思,摆在他面前的两个重要的阶级就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为什么资产阶级不用劳动却每天过着幸福富裕的生活,为什么无产阶级一生操劳却还只能养家糊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不公平???
马克思一直在追寻,一直在思考,它广泛的阅读他深深地思索,为的不是自己的事业成绩,流垂千古,而是在为人类的自由而不断奋斗!
在为了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说明资产阶级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基础上,成就了他伟大的哲学家!
在为了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以及资本主义怎样成了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为什么它必然走向灭亡,成就了他伟大的经济学家!
在为了总结阶级斗争,特别是无产阶级斗争的经验教训,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革命指导,成就了他伟大的历史学家。
其实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马克思心中伟大的信念,那就是人类的自由,他真实的身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家,一生为了无产阶级事业而奋斗这才是真实的马克思!!!
1泰山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09政本·刘庆礼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