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腹部手术后肠黏连
- 格式:docx
- 大小:13.76 KB
- 文档页数:3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粘连27例临床观察湖北省阳新县中医医院陈景明笔者于1972~1984年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术后肠粘连27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一、一般资料:27例中男18例,女9例。
小于19岁者2例,20~29岁4例,39~49岁16例,50~59岁4例,59岁以上1例。
病程1年2例,1~5年21例,6~10年3例,10年以上者1例。
经一次手术粘连者16例,二次手术8例,三次手术3例,肠梗阻(坏死型)7例,急性阑尾炎穿孔6例,胃穿孔11例,胆石症3例。
27例患者,术后均有慢性腹胀腹痛,咳嗽,伸腰时有牵扯痛等症状;剧烈发作时,腹部隆起或有明显的肠形,疼痛难忍,大汗淋漓,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呻吟不已。
每因剧烈活动,饮食不当,寒热不和或伤风感冒而诱发。
二、治疗方法:西药选用庆大霉素24万国际单位/日,5%葡萄糖盐水1000毫升/日静脉滴注,配以口服复方新诺明1克,每日2次。
中药选用加味乌药汤:乌药、缩砂、木香、香附、玄胡、甘草。
血瘀者加丹参、红花、桃仁、当归,气虚加黄芪、党参,痰湿加半夏、陈皮、苍术、厚朴。
并配合使用香附、玄胡注射掖,每日2次,每次各2毫升,混合肌注。
三、治疗结果:1.疗效标准:显效:腹部平坦,无包块,腹痛消失,从事一般劳动3个月而无反复;好转:腹痛及牵扯痛减轻,腹痛的间隔时间延长;无效:腹痛如前。
2.治疗结果:27例患者中,显效14 例,占51.9%;好转11例,占40.7%;无效2例,占7.5%。
总有效率92.5%。
四、讨论:手术后引起肠粘连,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类似中医学的“关格”、“肠结”等病症。
·199·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分析王文芳 大理州人民医院 云南大理 671000摘 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的效果。
方法:选择98例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验组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护理中。
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数据对比,实验组治愈率明显更高,护理后炎性因子、护理后抑郁情绪均明显改善,解除粘连性肠梗阻时间、恢复正常胃肠功能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对比分析两组护理前炎性因子、护理前抑郁情绪,P>0.05。
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效果理想。
关键词:腹部手术 粘连性肠梗阻 综合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临床常见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析患者发病原因,是因为肠内容物阻塞导致粘连、运行障碍,可对患者生活质量、预后造成严重影响,治疗关键措施是松解粘连,治疗期间,应为患者提供有效护理干预[1],可促使患者生理应激以及心理应激明显减轻。
本组选择98例患者,分析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的效果。
1资料及方法1.1…资料在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将98例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选择,知情同意,随机分组,实验组49例,男女依次是29例、20例,年龄范围是22岁至69岁,中位46.5岁,阑尾炎、胃部、腹膜、肠道、脾、肝胆手术分别是15例、10例、15例、2例、6例、1例;对照组49例,男女依次是28例、21例,年龄范围是21岁至68岁,中位46.0岁,阑尾炎、胃部、腹膜、肠道、脾、肝胆手术分别是14例、10例、14例、4例、5例、2例。
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
1.2…方法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护理中,护士需要做好患者术前准备,将患者术中密切配合工作做好,配合临床医师,将器械、药物传递,对患者体征改变进行严密监测,术后,为患者提供相关健康指导。
中西药物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80例临床观察
李小平;李玉镯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年(卷),期】2009(000)015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中西药物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8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西医常规对症处理、合用中药肠粘连松解汤加味治疗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病例,必要时中转手术。
结果:临床治愈67例,总有效率83.7%;无效13例,无效率16.25%。
结论: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粘连
性肠梗阻,标本皆治,疗效确切、经济、无痛苦,而且无不良反应,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椎广使用。
【总页数】0页(P164)
【作者】李小平;李玉镯
【作者单位】甘肃庄浪县中医医院外科,744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4.2
【相关文献】
1.中西药物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80例临床观察 [J], 李小平;李玉镯
2.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 [J], 汪景锋;马伟琳
3.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 [J], 苏峰;朱信强;陶生;苑彩云;朱
美玲
4.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48例临床观察 [J], 黄汇丰;任列钰
5.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48例临床观察 [J], 张全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松解粘连汤治疗腹部术后肠粘连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手术方式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手术治疗各种疾病。
然而,手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给患者带来了许多痛苦和不便。
肠粘连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传统的手术治疗效果有限,复发率较高。
近年来,松解粘连汤作为一种中医药学治疗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方法被广泛运用,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松解粘连汤是什么?松解粘连汤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种中药方剂,其原料是:独活、川芎、白芍、桃仁、红花、蒲公英、鸡内金、牛膝、艾叶等10种药材。
这些药材都有着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舒筋活络、消炎解毒等功效,可以有效地改善腹部肠粘连的症状。
腹部术后肠粘连的症状腹部术后肠粘连是指手术后由于肠道粘连的形成,导致腹痛、腹泻、便秘、肠道梗阻等症状。
肠粘连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引起药物吸收不良、营养吸收障碍等严重后果。
因此,及时治疗肠粘连十分重要。
松解粘连汤的治疗机理松解粘连汤能够起到改善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作用,主要归功于其中的川芎、白芍、独活等成分。
这些药材能够通过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消炎解毒等作用,疏通梗阻的血管和经络,减轻或消除肠粘连所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同时增加小肠内蠕动的速度,从而防止肠道出现梗阻和阻塞。
独活、鸡内金、牛膝等成分还有祛风活络的作用,能够改善肌肉韧带弹性,舒缓疼痛和不适感。
红花、蒲公英、艾叶等成分还有强化免疫力、消炎解毒的作用,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身体的健康和免疫力。
松解粘连汤的临床应用松解粘连汤作为一种中医药物治疗腹部术后肠粘连的方法,其临床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临床研究表明,经常应用松解粘连汤治疗腹部术后肠粘连,可以有效地缓解并改善患者的症状。
具体地,松解粘连汤在实际应用中的方法是:先将松解粘连汤的药材均匀混合,然后将适量的药材用沸水冲泡,制成浸泡液。
每天服用2-3次,每次100-200毫升,连续服用2周-1个月左右,具体用量和时间可根据个人情况来定。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腹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就是粘连性肠梗阻,肠梗阻不仅会引发肠管功能的改变,还会造成全身性的生理紊乱,不利于术后恢复。
我们经常听见医生建议患者手术后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早下床活动避免发生肠粘连,那么导致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究竟有哪些原因?怎样才能预防呢?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1、原因一:心理原因患者缺乏对疾病以及手术的了解很容易在术前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而这些情绪会造成体内神经调节功能的紊乱,外周自主神经对大肠的支配功能受到抑制进而会导致患者肠蠕动减缓而发生肠梗阻。
而术后患者行动不便,翻身以及排便等需要他人帮助,很多患者担心麻烦他人就刻意减少排便的次数,一旦排便反射变弱就容易引发肠梗阻。
护理措施:加强心理疏导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提前告知患者与家属术后会有哪些不便、手术预期达到的效果并告知患者做好肠道准备工作以及肠道准备的目的,引起患者的重视度。
为其讲解术后体位、饮食、导尿、引流以及排便的注意事项,让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叮嘱患者不要因为怕麻烦他人就有意减少排便,减少患者的顾虑,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告诉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加速康复。
2、原因二:术前肠道准备工作不充分很多患者在手术前不重视医护人员的告诫,术前1天没有进流食;与胃肠蠕动功能正常的患者相比,胃肠蠕动功能较差的患者使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液进行肠道准备效果较差;患者未用温开水溶解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液导致口感较差,患者喝不进去或者喝完后有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导致服用药液的量不足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此外,采用灌肠剂的患者体位不正确、插管深度不到位、灌肠剂的剂量不够等都会影响肠道清洁效果。
护理措施:加强术前肠道准备工作叮嘱患者术前3天进食流食,术前1晚以及手术当天早上进行灌肠。
若患者有便秘或者胃肠蠕动功能较差需要在术前3天给予患者促胃动力药。
若患者需要口服通便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按量服用。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腹部手术后肠黏连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腹部手术后肠黏连
【概述】妇产科手术后出现大便不畅或大便不解,便秘数日,
下腹部胀痛拒按,呕吐,发热等症状,腹部听诊肠鸣音消失或高亢
J线透视下腹部有液平线,此为手术后肠曲黏连所致。
相当于中医
的“腹痛”和“便秘”。
【病因病理】手术所伤导致肠管气机阻滞,发生黏连j或因手
术后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劳累过度导致肠黏连或梗阻。
肠管黏连
之后,胃腑、肠道升降失司,而产生诸症。
【诊断要点】1.病史近期或远期内有下腹部手术史。
2.症状经常下腹部胀痛,有时阵发性绞痛,大便排出后腹痛减轻。
如出现便秘、腹胀、呕吐,下腹部胀痛拒按,甚至可见肠型。
腹部
听诊肠鸣音消失或高亢。
3.妇科检查妇科检查时盆腔内无明显肿瘤。
4.物理和实验室检查B超或X线摄片可提示为是肠黏连或肠梗阻,病程较长者应作血常规和电解质检查。
5.与肠穿孔、急性阑尾炎、卵巢肿瘤扭转、黄体破裂等鉴别。
【辩证分型】1.气滞妇科腹部手术后下腹部胀痛,食后腹部胀
痛痞满尤甚,肠呜便秘,忧郁寡欢,胸胁作痛。
苔薄腻,舌淡红,
脉弦。
2.血瘀妇科腹部手术后下腹部胀痛,痛甚于胀,痛有定处,大便秘结。
苔薄腻,舌质黯,脉涩或弦。
4.寒凝妇科腹部手术后下腹部冷痛且胀,得热稍舒,大便难,脘痞胀,呕痰涎。
苔白腻,舌质淡,脉弦紧。
【分型治疗】1.气滞治法:理气导滞通腑。
方药:枳实导滞丸加减。
2.血瘀治法活血化瘀通腑。
方药桃红承气汤(验方)。
3.热结治法:清热导滞通腑。
方药:凉膈散加减。
4.寒凝治法:温中降浊通腑。
方药:吴萸承气汤(验方)。
吴茱萸9克姜半夏10克陈皮6克沉香末3克(冲)生大黄9克(后下)枳实12克芒硝6克(冲)小茴香6克加减:寒盛者,加附子9克(先煎)、厚朴12克、郁金10克;神疲倦怠,精神萎靡者,加党参
15克、苍术12克。
【中成药】1.番泻叶每次3~5克,泡茶频饮。
有通便泻下功能。
2.更衣丸3~6粒,顿服。
用于热积便秘。
3.枳实导滞丸每日3次,每次3克,吞服。
用于肠黏连者。
【简便方】1.青木香3~6克,泡茶,治肠黏连。
或用新鲜柑橘
皮10~20克,泡茶,术后常眼,可预防肠黏连。
2.木香12克、枳壳12克、路路通15克,水煎服。
用于术后大
便不畅,下腹胀气或胀痛者。
3.生大黄9克(后下)、芒硝9克(冲)、木香10克、枳壳12克,水煎,浓缩至100毫升,保留灌肠。
灌肠时动作宜轻,不可粗暴。
也可将上药肛门缓慢滴入,以疏通肠管,解除黏连。
【其它疗法】1.电针取穴:足三里、天枢。
针刺得气后接G一6805型电脉冲治疗仪,使用连续波,频率为150~180赫,电流强
度由小到大,以病人能接受为宜,每次持续治疗30分针,每日2~
3次,以病人排气为止。
2.耳针取穴:大肠、胃、交感、神门、三焦、腹、肝。
每次在上穴中选择3~5穴,常规消毒后,用毫外直刺,行强刺激,留针30~50分钟。
【注意事项】1.为了防止腹部手术后肠黏连和肠梗阻的发生,在术后3~4天内必须促使病人排气,术后12~24小时即服术后排气汤:生大黄9克(后下)、芒硝6克(冲)、枳壳15克、败酱草30克、延胡索15克、炙甘草3克,煎100毫升,少量频服。
有排气止痛、预防感染的作用。
2.手术时尽量保护肠曲,减少对肠曲的刺激,手术中各残端组织尽量包埋,避免毛糙。
4.如出现梗阻不能缓解,应采取中西医综合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