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诊法
- 格式:ppt
- 大小:498.00 KB
- 文档页数:31
中医诊断学讲义——第六章脉诊脉诊脉诊概述脉象形成原理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
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搏动,心气的盛衰,脉管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及各脏腑的协调作用直接有关。
(一)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二)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三)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脉象的形成不仅与心、脉、气、血有关,同时与脏腑的整体功能活动亦有密切关系。
诊脉部位寸口寸口又称气口或脉口。
是指单独切按桡骨茎突内侧一段桡动脉的搏动,根据其脉动形象,以推测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的一种诊察方法。
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
通常以腕后高骨(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侧的部位关前(腕侧)为寸,关后(肘侧)为尺。
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共六部脉。
寸关尺三部又可施行浮、中、沉三候。
其他诊脉部位1.三部九候诊法三部九候诊法,又称为遍诊法,出自《素问·三部九候论》。
是遍诊上、中、下三部有关的动脉,以判断病情的一种诊脉方法。
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
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候,三三合而为九,故称为三部九候诊法。
2.人迎寸口诊法人迎寸口诊法,是对人迎和寸口脉象互相参照,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寸口主要反映内脏的情况,人迎(颈总动脉)主要反映体表情况,这二处脉象是相应的,来去大小亦相一致。
在正常情况下,春夏季人迎脉稍大于寸口脉;秋冬季寸口脉稍大于人迎脉。
如果人迎脉大于寸口脉一倍、二倍、三倍时,疾病由表入里,并说明表邪盛为主,如果人迎脉大于寸口脉四倍者名为“外格”,大而数者是危重的证候。
反之,寸口脉大于人迎脉一倍、二倍、三倍时,为寒邪在里,或内脏阳虚,寸口脉四倍于人迎脉者名为“内关”,大而数者亦力危重征象。
3.仲景三部诊法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常用寸口、趺阳、太溪三部诊法。
三部诊法是以诊寸口脉候脏腑病变,诊趺阳脉候胃气,诊太溪脉候肾气。
现在这种方法多在寸口无脉搏或者观察危重病人时运用。
如两手寸口脉象十分微弱,而趺阳脉尚有一定力量时,提示患者的胃气尚存,尚有救治的可能;如趺阳脉难以触及时,提示患者的胃气已绝,难以救治。
第六章问诊第一节了解戴镜史一、一般询问主要询问姓名、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健康状况、住址、电话等。
从年龄上我们可以基本判断,是否老视现象;从文伦程度上可以了解其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不同的文化程度,验光师可选择不同的询问方法;从职业上可知其工作环境和用眼程度及戴镜用途;从健康状况可以了解是否有影响视功能的疾病(如粮尿病、高血压、眼疾史等);从住址、电话上可以保持联系和复查及随访。
二、验光的目的的求在了解顾客的年龄、职业、健康状况后,我们还需知晓其验光的目的要求、心理状况、眼镜用途、生活习惯等。
由于某些顾客对眼屈光常识理解不对,既担心视力不好,又担心屈光度增加,影响升学、就业等,处在紧张的心态中,验光师应给予准确的解释与疏导,配合好验光工作。
针对顾客的配镜要求,有的以看远为主:有的以看近为主;又有的因职业需要远近兼顾;还有的需配隐形眼镜等。
我们都应详细询问,根据各自的个性,提出合理的建议,认真处理。
对初次配镜且度数较深者可适当从浅,对高度散光者可采用球柱镜等值,逐步让顾客适应,对有眼疾史及工作环境有粉尘类污染的,劝其配镜戴框架眼镜,对屈光参差,职业需要及从美观考虑,可建议配隐形眼镜等。
在验光前,验光师必须了解顾客的验光配镜的目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为顾客验好光。
三、了解戴镜史了解顾客的戴镜史,是问诊中的一个必要环节,为验光师提供了有效的数据信息。
验光师应详细询问顾客配戴框架眼镜,还是隐形眼镜,并对原有眼镜提出自己的感受,如:①清晰度;②满意度;③舒适度;④眼镜用途;⑤是否常戴,同时对原有眼镜的屈光度进行检测。
对配隐形眼镜,应询问有无发生炎症及有否其他眼疾。
对于做过白内障摘除,近视眼矫正等手术的顾客,还需问清做手术的日期,做哪一种手术等。
在了解以上方面内容后,我们还要掌握的方法有:⑴儿童儿童由于年龄小,对验光师的询问理解有困难,所以验光时要求家长一同陪入验光室,以询问家长为主,还需询问用眼卫生习惯,家属戴镜史,健康情况及配镜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