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专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实用类)

  • 格式:ppt
  • 大小:1.00 MB
  • 文档页数:2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考题研究
考卷分析
年度 卷 别 1-4题所涉考点 选 文 多文本阅读 体裁
全国新课标卷Ⅰ 2017
新闻、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对文 报告、 章内容的分析概括的能力。 全国新课标卷Ⅱ 多文本阅读 论文 全国新课标卷Ⅲ 多文本阅读
返回
专题学案
【专题导引】
多文本长阅读的特点及答题策略
长阅读(多文本阅读)题型是2015年开始在北京高考试 卷中出现的阅读题型。虽然在此之前始终存在类似题型, 但并没有像今天一样成为分值比例如此重、阅读量如此大、 综合性如此强、语料如此新的一类题型。
现代文阅读
返回
返回
栏目导引
栏目一 栏目二 栏目三 栏目四
考情梳理 · 一目了然 考题研究 · 一步到位 专题学案 · 一一突破 知识清单 · 一览无余
返回
考情梳理
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 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 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 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4.探究 F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探讨作者的 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信息归纳和概括的方法 归纳概括中心要点,必须综观全文、整体把握,不能拘于某些字句,要善于 抓住中心句,理解各段或各材料之间的关系。归纳要全面、准确、简明。具体来 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从核心语句处突破。文章中能瞻前顾后、领挈全文的某一个关键词或关键句, 往往是理解文章、概括文章具体内容的关键。这种词语或句子大多在篇首或篇末, 也有些在篇中或标题中。 (2)层层概括突破。有些文章的主旨比较含蓄,难以把握,我们只能在理解和分 析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获得相关信息,层层概括,综合归纳,反复筛选,然后运 用准确恰当的语言将其表述出来。 (3)挖隐含信息突破。文中的关键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往往既有表层意义, 又有深层意义。只有把语句的深层意义挖掘出来,才算真正理解阅读材料,吃透 作品的含意,才能准确归纳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中心。 返回
)
返回
【技法指导】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方法技巧 1.看清题干要求。要审清题干要求,看清是选正确的一项还是选不正确的一项。 无论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准确审题、明确答题方向都是做对题、答准题的前 提。 2.明确词语外延。理解词语时还要抓住词语含义的外延,不能过于宽泛,也不 能过于狭小。 3.准确锁定信息。对词语的理解要以准确判断出其本质属性为基础,并找到各 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在原文中所处的位置。 4.认真分析词语。结合词语所在的具体的语言环境,灵活地思考、分析、推断。 分析词语的指代义,要注意对指代内容的筛选和整合;然后运用“代入法”,将 其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看总结的内容是否符合句意、段意和文意。
wenku.baidu.com 考点四
对多个信息的比较、辨析
“信息的比较、辨析”包括两方面: (1)多文本同则材料中,不同事物间信息的比较、辨析;
(2)多文本多则材料,不同事物间信息的比较、辨析。
【设问方式例举】
①请简要分析××与××的异同。
②在这一问题上,材料一与材料二有哪些认识(观点)是一致的?请结合 两则材料分析概括。 ③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具有哪些特点。
返回
【设问方式例举】
①根据“材料×”,下列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②下列对“材料×”中“××”(词语)所指代的对象,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③下列语句中“××”(词语)的含义,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④文中提到的“××”一词有什么内涵? ⑤联系全文,指出××(词语)的含义。
返回
2.学会寻读 寻读又称查读,同略读一样,也是一种快速阅读技巧。寻读是一种从大量的资 料中迅速查找某一项具体事实或某一个特定信息(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 数据等)而对其他无关部分略去不读的快速阅读方法。寻读与略读不同:略读时, 考生事先对材料一无所知;而寻读则是考生在对材料有所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也 就是读完题干后带着问题摘读。对于某一个具体问题,考生可以采取寻读的方法 来找到可以揭示答案的有效信息,这样既可以保证阅读的速度,又能做到准确无误。 3.加强限时阅读训练,提高高考语文阅读速度 任何一种技能的获得都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正如游泳一样,只知道游 泳的要领,而不亲自到水里去体会、去实践,是无法学会游泳的。在平时的语文 阅读训练中,我们要养成限时阅读的习惯,这样,真正进入考场后就不会手忙脚 乱,因为平时已经训练有素了。
返回
【设问方式例举】
①分析文章画线句子的含意。
②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③请结合文本,阐释××××(句子)的内涵。 ④你怎样理解××××(句子)?
返回
【技法指导】
快速准确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四种方法 1.联系语境——任何句子都要放在该句所处的上下文语境中去理解,不可断章取义。 2.看句子位置 文中的句子因其在文中的位置不同,其含意和作用也是不同的。对于体现文章层次的句子,则要抓住其在语 段和全文中的地位,理解它的作用。 (1)若句子在文章或段落开头,其作用主要是引起下文、点明文章中心、突出强调、为后文做铺垫。 (2)若句子在文章或段落中间,其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转换话题、作为线索、过渡。 (3)若句子在文章或段落结尾,其作用主要是总结上文、点明文章中心、照应开头、升华主题。 3.“含意”巧解法 对于含修辞格的句子,要注意分析其使用了哪种修辞方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使用不同修辞方法的效果,从 而理解句子;对于那些采用象征、暗示等手法的含蓄句,则要注意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联想;对于那些含意深 刻的警策句或隐晦句,则要联系作者的思想实际、感情倾向和说话的背景来理解。 (1)还原法——还原其“真面目”。此方法适用于运用了艺术手法(具有象征意义、比喻意义或双关意义)的文采句。 (2)发掘法——挖掘内涵(作者要告诉人们的道理)。此方法适用于用语简练而内涵丰富且深刻的哲理句(警句)。 4.对于选择题,可运用排除法解答 解题时,要认真对照原文,看选项有没有因增减调换词语而与原文意思不一致。若没有,再看看选项是否犯 了强加因果、随意判断、以偏概全等错误,然后一一进行排除。
返回
【设问方式例举】
①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②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③下列为本文所拟的标题,恰当的一项是( ④×××的原因有哪些? ⑤为什么会×××?请结合原文概括说明。 ) )
)
返回
【技法指导】
1.信息筛选和整合的步骤及方法 第一步,要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信息。这是筛选信息之前的必要准备。做题之前,要快速 地通读全文,并明确以下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什么事?有什么新发现?文章介绍了一种什么新理论 /新技术/新成果?总的观点倾向怎样?全文可分为几个层次?通过阅读全文,对其有了整体上的感 知判断,从而获得整体印象。 第二步,要审清题意,确定重要信息的范围。粗读全文后,再对题读文,分析题干,弄清题目 的要求。明确重要信息是在哪一段或哪几段,能跳过无关的信息,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重要信息。 读文和审题时角度意识要强,这样便于扣住试题目标,找到题目与原文对应的区域和文字,从而有 方向地查找到相关信息。 第三步,要认真比较,对信息进行去伪存真的筛选。(针对选择题而言)读文和查找阶段,对信 息的理解、捕捉不一定透彻、全面。答题时,一定要反复认真地分析比较,去伪存真,对信息做出 正确的判断。通过“文题比对”排除错误选项,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所谓“文题 比对”,就是把原文和题目选项进行对照,以确定答案。对照时要特别注意表示范围大小、程度高 低、数量多少、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词语,如“更加”“主要”“所有”“特别”“可能”等。语言文字上有无 变化、有的话如何变化、变化前后语言的内涵和外延等是否相同,这些问题也都需要注意到。对有 变化的部分要仔细辨认,看选项是否设置了陷阱来形成干扰。 返回
返回
二、答题策略
1.学会略读,甚至要会猜读 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考生可跳过某些细节,有选择地进行阅读,以求了 解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高考非连续性阅读文本从文体特点上来说属于一般论述类文本或者新闻类 文本,内容上不像文学类文本那样有深层次的含意,更多的只是在诠释一种观 点,传达给我们一定的信息,这种信息我们从字面上就可以了解了,没有必要 从头到尾、字斟句酌地细读。 对这类文本我们重点抓什么? 重点抓论点,抓关键句(如观点句、中心句、总领句、总结句等)。其他的 内容则多是对这些重要句子的阐释和说明,往往也不是题目主要涉及的内容, 完全可以跳读过去。
返回
一、文体特征
1.从文体特点上来说,属于一般论述类文本。多个(一般为2-4个)文段, 虽然不同文段的叙述方式或有不同,或论述,或说明,或叙述,但都会围绕同 一话题进行。如,2017年全国高考Ⅰ卷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围绕“纪录片”频道运 营这一话题;2017年全国高考Ⅱ卷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围绕“垃圾分类”这一话题; 2017年全国高考Ⅲ卷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围绕“博物馆”运营这一话题。 2.文段多,信息量大。2017年高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般选取三则左右 材料,但有图有文,信息量大。 3.客观选择题和主观简答题均出现,考查角度多样,综合性强,但题目 设问清晰,考查方向明确,难度不大。该题型将对信息的筛选整合与图表判读 转换结合起来,也考查了考生对文本中重要信息的提取、分析、运用、归纳、 概括以及依据文本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返回
考点二
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是指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句意及其作 用。其中,“文中重要句子”是指对文章思想、观点、情感的表达起重要 作用的句子,或者是结构比较复杂且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句子。 从历年高考的情况看,“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包括分析句子的 表层意思和深层含意,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分析句子使用了何种句式、 何种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分析句子的表达意图,对抽象的句子进行 阐释使之具体化,等等。该考点在考查时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种形式。 其中客观题的难度适中,而主观题的难度稍大一些。
返回
考点三
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归纳和概括
对于论述类、实用类文本来说,“信息”主要指文中介绍的知识以及 对这些知识进行阐释的语言材料、作者观点等。 “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包括两方面: (1)能够对照材料辨别题中信息的正误; (2)能够从文中筛选出与题目有关的语句,并进行归纳整合。 “文中信息的归纳和概括”就是在分析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 对段落、层次本质内容进行概括。就归纳和概括的范围而言,可以是某 一段落,可以是几个段落;可以是一则材料,也可以是几则材料。 该考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考查频率较高,多采用选择题和简答题 的形式,题目难度不大。
返回
考点一 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解释
考点二 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非连续性 文本阅读
考点三 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归纳和概括 考点四 对多个信息的比较、辨析
考点五 文中信息的分析、运用 考点六
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理解、分析和评价
返回
考点一
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解释
“重要词语”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这 些概念或具有特定的意义,或具有丰富的内涵。“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 含义”指结合具体语境把握这些概念的意义。 关于“重要概念”。“重要概念”一定是在文章中反复出现的或者是核 心式的名词或短语,它直接关系到作者的观点、思想、情感。 关于“特定意义和丰富内涵”。重要概念本身或具有特定的意义,需 要在阅读时进行准确定位;或具有丰富的内涵,需要分条理清。 关于“结合语境”。命题者对重要概念的考查会结合具体语境,因此 考生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乃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