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革开放人物

改革开放人物

改革开放人物
改革开放人物

改革开放事业中的北极星

20世纪80年代影响中国伟大前程的改革开放事业从此展开。当时的中国经历文化大革命之后,面临着两个选择。这两个选择将决定日后中国的发展之路。第一个选择便是像华国锋主席一样继续坚持“两个凡是”,而经过之后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人普遍选择了第二条发展道路——改革开放。这是历史性的时刻,严格的来讲,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如今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崛起的东方雄狮。

但改革开放的事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相反,充满着曲折与艰辛。在那个时候,涌现出一批批的先锋改革卫士,他们勇于冲破牢笼,解放中国经济,使中国经济的面貌焕然一新。马蔚华便是其中的代表。

1982年至1985年,在辽宁省计委工作,历任副处长、副秘书长;1985年至1986年,在辽宁省委办公厅工作;1986年至1988年,在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工作;1988年至1990年,任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副主任;1990年至1992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计划资金司副司长;1992年至1998年,任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南分局局长;前期的工作经历,特别是后期的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极大地丰富了马蔚华的阅历,让他对中国银行界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对其后来担任招商银行行长取得的成就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世纪末期,马蔚华担任招商银行行长。在任期间他导演了招商银行的“网络化、资本市场化、国际化”的三出大戏,加大了当时招商银行的发展空间,与全球经济发展轨迹相适应,让招商银行在当时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马蔚华始终把“创新”贯穿于招商银行的发展之中。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率先完成第三次科技革命,实现了经济的再度飞跃。而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奋力追赶欧美国家的发展脚步,在20世纪末期21世纪初,中国的工业革命也已经基本完成。当时经济发展需要的是创新、新型人才、网络化。特别是创新,成为世界诸国能否成为全球经济领先的关键。在时代的背景下,马蔚华将“创新”贯彻于他的经济策略中,使得招商银行拥有全行统一的电子化平台,率先开发了一系列高技术含量的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吸引了大批高端用户,同时树立了技术领先型银行的社会形象。

他率先利用信息化网络技术改造银行业务,建立网上银行,抢占了金融领域的制高点,成为中国电子商务最主要的支付银行;种种创新,使招商银行也从当初偏居深圳蛇口一隅的区域性小银行,坐上了国内银行界的第六把交椅,仅次于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这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中国经济界是相当难得的。

中国经济界的飞速发展,不仅仅带动了广大人民的就业工作,中国人民奔赴小康的步伐也更近了一步。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经济实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改革开放的事业有了更加雄厚的经济支持,这将为中国事业的伟大的复兴添上浓重的一笔。

马蔚华,或许他不是改革开放事业的唯一贡献者,但正是有着一批批像他一样的人物,中国的脚步才不断向前迈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