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 格式:pptx
- 大小:2.16 MB
- 文档页数:8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一、单项选择题1.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是( B )A.理想B.信念C.人生观 D.价值观2.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理想信念;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许多理想信念。
这说明,理想信念具有( D )A.片面性 B.政治性C.共同性 D.多样性3. 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地到达彼岸。
人只要有了崇高的理想,就会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平凡中看到伟大,在遭受困难和挫折时能充满信心,坚持胜利。
这就是理想在人生中的 ( A )A.精神向导的指路明灯作用 B.精神支柱作用C.精神动力作用 D.思想武器作用4.理想的超越性表现为 ( D )A.同一定社会的历史条件相联系 B.同一定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C.能为社会大多数人谋利益 D.来源于社会现实又高于社会现实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理想的实现,需要每个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做起。
这是因为 ( C )A.理想是人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B.社会实践是产生科学知识的源泉C.把理想变为现实,要靠努力奋斗,在实践中才能达到D.有了坚定的信念,理想就会自然得到实现6.邓小平明确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邓小平的这句话意思是说( B )A.理想信念是我们的指路明灯 B.理想信念是我们的精神支柱C.理想信念是我们的精神动力 D.有科学和不科学的区分7.现阶段科学的理想信念的基础是 ( B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8.在新时期,邓小平提出的“四有”新人指的是 ( B )A.有知识、有能力、有文化、有纪律 B.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C.有素质、有本领、有道德、有理想 D.有理想、有信念、有才华、有纪律9.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不是从天而降,而是 ( A )A.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B.人们头脑中构造出来的C.能为社会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构想D.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体现10.面对一系列人生重大课题的解决,如人生观的确立,价值观的选择等,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而导引这一切的明亮灯塔正是人生的( A )A.理想与信念 B.修养与境界C.友谊与爱情 D.基本行为准则11.当教师,要当一个模范教师;当科学家,要当一个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当解放军战士,要当一个最英勇的解放军战士;当工人,要当一个新时代的劳动模范;当农民,要当一个对改变农村面貌有贡献的农民。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单元测试31单选(1分)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
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信念,如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以及事业、学业和生活等方面,都会形成相应的不同层次的信念。
这体现了信念的()。
A.多样性B.科学性C.阶级性D.稳定性2单选(1分)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
A. 预见性B. 实践性C. 层次性D.科学性3单选(1分)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是()时期。
A.老年B.青年C.童年D.中年4单选(1分)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
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
”这句话说明()。
A.共产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B.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C.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D.共产主义是一种远大理想5多选(2分)俄国著名作家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
A.理想信念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B.理想信念提升人生的精神境界C.理想信念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D.理想信念激励人生的物质追求6多选(2分)下列名言警句属于励志的有()。
A.有志者,事竟成B.志当存高远C.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D.志不强者智不达7多选(2分)()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A.一国两制B.坚持共产党的领导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8判断(1分)人一旦缺乏理想信念,就容易精神空虚甚至陷入精神荒漠,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
()A.对B.错9判断(1分)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A.对B.错10判断(1分)信念是理想的根据和前提。
()A.对B.错。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一、单项选择题1、( C )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
A、思想道德B、道德素质C、理想信念D、人生价值2、理想是( C )。
A、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B、缺乏客观根据的随心所欲的对未来的想象C、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
D、与现实有很大差距,毫无实现可能的种未来想象3、以下关于理想表述错误的是( C )A、理想带有时代的烙印,在阶级社会中,还必然带有特定阶级的烙印。
B、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
C、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一致性的反映,是人们在正确把握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理想必然可以实现。
D、实践产生理想,理想指引实践,理想与实践的相互作用推动着人们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在奋斗中追求,在追求中奋斗。
4、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我们党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理想,属于人生理想中( D )的内容。
A、生活理想B、职业理想C、道德理想D、政治理想5、理想和现实的统一性表现在(C )。
A、理想就是现实。
B、有了坚定的信念,理想就能自动变为现实。
C、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现实的未来。
D、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
6、以下关于理想、幻想、空想的表述正确的是(B )。
A、理想是个人对幻想空想的改进B、理想源于实践具有实现可能是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C、理想是永恒的,幻想和空想可以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知识渊博的人具有崇高的理想,而空想幻想则源于无知7、一般来说,( B )有盲目和科学之分。
盲目的信仰就是对虚幻的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等的迷信和狂热崇拜,科学的信仰则来自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A、理想B、信仰C、信念D、意志8、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D )。
课程教案教学过程: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
“钙”的作用是什么?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一、什么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
人既需要物质资料来满足生存需要,也需要理想信念来充实精神生活。
正确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励人们为一定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目标而不断努力追求。
(一)理想的内涵与特征1、理想的内涵: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的特征(1)理想具有超越性。
理想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通过实践才能实现。
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2)实践性。
理想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而且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理想不同于空想。
(3)时代性。
理想同任何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一样,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都带着特定历史时代的烙印。
理想的时代性,不仅体现为它受时代条件的制约,而且体现为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二)信念的内涵与特征1、信念的内涵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信念的特征(1)信念具有执著性。
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
(2)信念具有多样性。
一方面,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信念;另一方面,同一个人也会形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信念,并由此构成其信念体系。
二、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1.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
2.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
3.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
4.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第二节崇高的理想信念一、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是由马克思主义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
大学生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才能真正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一、基本概念1、理想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具有超越性、实践性、时代性。
2、信念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追求理想目标的精神动力。
信念具有执着性、多样性。
二、基本问题1、理想信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什么重要意义?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
(1)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
(2)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
(3)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激发起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
2、如何看待和处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
(1)对立:二者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
假如理想与现实完全等同,那么理想的存在就没有意义。
(2)统一:理想的发展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现实孕育理想;理想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以及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如何处理:(1)理想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要符合实际(2)在现实艰苦奋斗.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实现人生理想?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实现理想是长期的、艰巨的和曲折的。
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学习上:刻苦钻研、不畏艰难,孜孜不倦地学习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和专业知识水平;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抵制和反对铺张奢华的思想和生活作风;工作上:奋发图强、不怕困难、不避艰险,努力完成各项任务。
理想信念的作用「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倫仰马克想主义的原因〈鲜明的实践品格型怀共产主义远人理想「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立志当岛远 -为实现中国妙注入青春能量彳立志做大爭 ■立志须躬行【考点难点归纳】一.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审要性 i ・理想倍念的内涵与特征(1)理想的内涵与特征① 理想的内涵理炬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② 理想的特征a ・ —知一,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笑好生活的巨大力址•就在丁它不仅源丁现实,而且超越现实。
第・,理想在现实中产生,但它不是对现状的简单描绘,而是与奋斗冃标相联系的未来的现实,是人们对未 来笑好生活的憧像和期待。
b. 实践性理想在实践中产住,在实践中发展,而11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
c. 时代性第一.理想冋任何-种社会意识形式一样•祁是•定时代的产物,祁带着特定历史时代的烙印•第二,理想的时代性,不仅体现为它受时代条件的制约,而且体现为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第三.随弟社会的发展进步,的着対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认识的逐步深化,人们也会不断地调蔡、 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想。
<2)信念的内涵与特征① 信念的内涵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总忠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I •.确工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 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② 佶念的特征a. 执着性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
坚定的信念使得人们具有强大的粘神定力,不为利益所动•不为诱感所扰, 不为困难所惧.b. 多样性第r 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左异,会形成不同的侑 念・第二.同-•个人也会形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信念,并由此构成其信念体系。
【知识框架】 r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亟要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 2.1复习笔记 理想信念的内涵与特征坚定理想信念崇髙的理想信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冋理想,持久生命力 「必咚性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待色 社会主义垠木质的待征i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 放飞青春梦想(3)理想与信念的关系①理想和信念总是相互依存.②理想是信念所指的对飲,信念则是理想实现的保障。
第二章教学单元内容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学生掌握理想、信念的科学含义,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充分认识理想信念对人生发的重要意义,正确把握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之间的辩证关系。
2、引导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识逐步由模糊变得清晰、明确,对理想信念的态度越来越坚定,在理想信念问题上的功利倾向得以纠正,自觉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理想信念。
3、引导学生确立科学崇高的政治理想、积极乐观的生活理想、高尚美好的道德理想和切合实际的职业理想,并通过升华自身情感,匡正人生信仰,进一步强化社会共同理想意识,不断提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1、了解理想和信念的科学内涵与特征,明确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
2、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树立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要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进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将个人的命运与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教学难点:
1、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理想信念领域存在的问题错误认识,并认识到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引导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增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责任感、使命感。
3、理想最终还是要在实践中化为现实,所以要帮助学生实现“知”与“行” 的统一,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努力学习、艰苦奋斗的实际行动。
教学方法手段:讲授法、讨论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进、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理想的彼岸。
科学的理想信念,既是指引人们穿越迷雾、辨识航向的灯塔,也是激励人们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风帆。
大学生坚定科学信仰,追求远大理想,在为实现中国时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是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也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
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
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一个人精神上“缺钙”,就容易精神空虚甚至陷人精神荒漠,既不可能感受精神生活的丰满充实,更不可能承担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
人既需要物质资料来满足生存需要,也需要理想信念来充实精神生活。
正确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励人们为一定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目标而不断努力追求。
(一)理想的内涵与特征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近期理想和远期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等。
理想具有实践性。
作为一定的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处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们对社会实践活动理性认识的结晶。
离开了实践,任何理想的产生都是不可思议的。
理想的实现,同样也离不开实践。
人们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才能以实践为桥梁,化理想为现实。
理想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而且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
理想具有时代性。
理想同任何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一样,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都带着特定历史时代的烙印。
不同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历史条件和政治经济关系不同,人们对社会现实状况、社会实践活动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同,形成的理想也就会有所不同。
课程教案教学过程: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
“钙”的作用是什么?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一、什么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
人既需要物质资料来满足生存需要,也需要理想信念来充实精神生活。
正确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励人们为一定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目标而不断努力追求。
(一)理想的内涵与特征1、理想的内涵: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的特征(1)理想具有超越性。
理想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通过实践才能实现。
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2)实践性。
理想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而且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理想不同于空想。
(3)时代性。
理想同任何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一样,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都带着特定历史时代的烙印。
理想的时代性,不仅体现为它受时代条件的制约,而且体现为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二)信念的内涵与特征1、信念的内涵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信念的特征(1)信念具有执著性。
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
(2)信念具有多样性。
一方面,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信念;另一方面,同一个人也会形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信念,并由此构成其信念体系。
二、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1.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
2.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
3.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
4.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第二节崇高的理想信念一、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是由马克思主义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
大学生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才能真正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教学目标:帮助同学们确立起新的奋斗目标,尽快完成对大学生活的过渡。
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重点: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和精神上的“钙”;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
“钙”的作用是什么?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一)理想的含义、特征与类型。
1、理想的含义“理想”一词,最初来源于希腊语“ideal”,意思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在中国古代,理想叫做“志”,即志向。
孔子讲“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既追求眼前的生产生活目标,渴望满足眼前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又憧憬长远的生产生活目标,期盼满足更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对现状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是理想形成的动力源泉。
因此所谓理想,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的特征第一、超越性。
理想是对现实的超越,它高于现实。
现实是现在实际“是怎样”,理想是关于未来“应怎样”的设想。
是事实与应当、“是怎样”与“应怎样”的关系。
理想是指向未来的价值目标,是现实生活中尚未存在的东西。
人们根据自己对未来的设计蓝图不断地推动着现在的变化,改造着现实。
理想以预见的方式反映未来,把握未来:因而,理想具有超前性,它高于现实,超于现实。
这正是人高于其它动物之处。
马克思曾指出,蜘蛛织网与工人的纺织相似,而蜜蜂建造蜂房的本领甚至使建筑工程师感到惭愧;但最蹩脚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更高明,因为建筑师在动手建造一个建筑物之前,已经先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