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实习手册概要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习手册院(系)专业班

实习名称毕业实习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6 年 3 月 13 日

实习时间:2月29日至3月1日实习单位:软件学院

实习内容:

计算机发展史

1945年,由美国生产了第一台全自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英文缩写词是ENIAC,即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中文意思是电子数字积分器和计算器)。它是美国奥伯丁武器试验场为了满足计算弹道需要而研制成的。主要发明人是电气工程师普雷斯波·埃克特(J. Prespen Eckert)和物理学家约翰·莫奇勒博士(John W. Mauchly)。这台计算机1946年2月交付使用,共服役9年。它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基本元件,每秒可进行5000次加减运算。它使用了18000只电子管,10000只电容,7000只电阻,体积3000立方英尺,占地170平方米,重量30吨,耗电140~150千瓦,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庞然大物”。

下面介绍各代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及系统的特点:

一、第一代(1946~1958):电子管数字计算机

计算机的逻辑元件采用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带;软主要采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以科学计算为主。

二、第二代(1958~1964):晶体管数字计算机

晶体管的发明推动了计算机的发展,逻辑元件采用了晶体管以后,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耗电减少,可靠性提高,性能比第一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三、第三代(1964~1971):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

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的逻辑元件采用小、中规模集成电路(SSI、MSI),计算机的体积更小型化、耗电量更少、可靠性更高,性能比第十代计算机又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时,小型机也蓬勃发展起来,应用领域日益扩大。

四、第四代(1971年以后):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

计算机的逻辑元件和主存储器都采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LSI)。所谓大规模集成电路是指在单片硅片上集成1000~2000个以上晶体管的集成电路,其集成度比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提高了1~2个以上数量级。这时计算机发展到了微型化、耗电极少、可靠性很高的阶段。大规模集成电路使军事工业、空间技术、原子能技术得到发展,这些领域的蓬勃发展对计算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力地促进了计算机工业的空前大发展。

实习时间:3月2日至3月3日实习单位:软件学院

实习内容:

微型计算机的软件发展

所谓微型计算机的软件,是利用计算机本身提供的逻辑功能,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简化或代替人们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提供给用户一个便于掌握操作的工作环境。软件开发到现在已有50年的历史了,在整个软件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

通过对计算机软件发展历史的回顾,大致将其发展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开创阶段、稳定阶段及发展阶段。

1.开创阶段(1955—1965年)

在此阶段,计算机硬件向着专用化方向发展,而科学与商业领域需要的是完全不同的机器硬件。运算速度越来越快、价格越来越便宜的新型计算机不断涌现,软件工作人员就需要针对不同的计算机编写出新的软件。然而,这一阶段的计算机软件主要采用面向具体机器的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用于科学研究的计算机使用的是固定字长,指令集为十进制,而不是采用二进制计算。这种不同用途的机器使用不同字长,给编程带来了难以想像的困难。

2.稳定阶段(1965—1985年)

这期间是大型机占主导地位的阶段。此时计算机成为专业人员使用的专门设备,人们编程不仅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也广泛采用高级语言。以IBM360为代表的计算机将软件工业带入了稳定发展的阶段。

3.发展阶段(1985—现在)

此阶段是再一次激动人心的年代,计算机已经得到广泛普及,各种操作系统、网络软件及数据库软件得以开发应用,软件业在计算机行业中成为不可缺少的部分并取得了辉煌成就。

软件特性体现为:软件进入结构化生产时期,以结构化分析和设计,结构化评审,结构化程序设计,以及结构化测试为特征;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软件生产进入以过程为中心的开发阶段;从1995年开始,逐步进入面向对象和构件重用等技术为基础的软件工业化生产时代。

实习时间:3月4日至3月5日实习单位:软件学院

实习内容:

市场调研:目前,世界软件大国的状态是:美国面向全球市场,发展全程的产业链;日本面向本国硬件产业,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印度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逐渐成为软件出口大国;爱尔兰专注分销环节,成为美国产品进入欧洲的分销基地;德国重视应用,兼顾国内与国外市场。而中国仅仅处于作坊模式阶段,软件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缺少国际竞争力。

虽然中国软件产业与世界软件强国距离不小,但作为各国争夺的市场,中国主动或被动地将被卷入到国际竞争的洪流。报告指出:中国应利用自身产业规模及人才技术上的相对优势,动态调整发展战略;也应均衡处理软件产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以促进软件产业健康发展;同时,中国更需要构建国内和谐的软件发展环境,并不断加强和跨国软件公司合作,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多元发展复合创新之路,全面推进我国的软件产业发展。

因此,发展壮大软件企业特别是骨干企业,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基础,也是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要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行业特色、产业优势、规模效应和品牌形象的龙头企业。

要实施大公司战略,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培育一批产品附加值高、市场份额大、核心竞争力强、有研究开发能力的优势企业。给予这些大型软件企业集团重组、产业结构调整、产品技术升级、产品出口等方面一定时期的政策性低息贷款、会计政策优惠、引进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帮助,为软件产业内最大规模的优秀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它们的进一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