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葛文彬84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8.05 MB
- 文档页数:25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一、进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必要性新疆是一个地质灾害严重多发的省区,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制约着大部分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2004年3月,国家发布实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以来,我国开始全面实行了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
这是遵循‚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结合‛的方针,总结过去地质灾害防治实践深刻教训,以预防的手段避免地质灾害产生的经验总结和结果,是地质灾害防治的一项重要原则。
在经济建设过程中,要采取各种预防性手段和措施防止地质灾害的产生,而不是等到地质灾害发生以后再去想办法治理。
根据以往地质灾害防治的实践,地质灾害产生以后再进行治理,在经济上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而且地质环境的改变是不可逆转的,由此产生的后果要远比所付出的经济代价大得多。
如乌鲁木齐市水磨沟污水处理厂工程、七道湾污水处理厂,经过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认为,此建设用地不宜建污水处理厂,因地下水采空区等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先期治理,如要尽快建厂则必须另选厂地。
建设单位采纳了这一意见,避免了国家8600万元的经济损失。
因此,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也就是为了在建设项目实施前就综合考虑到地质灾害防治问题,以预防的手段避免地质灾害的产生,从源头上预防或减轻对地质环境的破坏,从而保障和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
由此看来,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进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十分必要的。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明确规定:城市建设、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项目建设和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在申请建设用地之前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评估结果由省、自治区级以上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认定。
不符合条件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颁布以来的实践充分说明,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具有科学的预见性,对规范约束各项工程经济活动,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减少人为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