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价值分析设计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956.00 KB
- 文档页数:2
《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1.内容要求1.1了解聚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认识单体和链节及其聚合物结构的关系1.2 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能对单体和高分子进行相互推断1.3 能分析高分子的合成路线,能写出典型的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学业要求2.1能对单体和高分子进行相互推断2.2能分析高分子的合成路线2.3能写出典型的加聚和缩聚反应的反应式二、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的功能价值(素养功能):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单体或单体间的断键,成键方式,以及单体与高聚物性质的不同,认识单体、链节、聚合度等基本概念。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观察高聚物的模型,掌握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反应历程。
2、本节内容新旧教材变化不大。
本节的内容对整个生物大分子和合成高分子的结构特点起统摄作用,是选择性必修模块3“有机化学基础”主题3的第一个核心概念。
在这个核心概念的学习过程中,要突出对结构特征的分析,引导学生通过结构预测或分析化学性质,从结构特征认识性质,进一步体会有机化学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重视直观教学,训练空间思维能力。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知识、能力等;1、乙烯的加成和加聚反应;氯乙烯、苯乙烯的加聚反应,天然高分子化合物2、羧酸与醇的酯化反应,氨基酸缩水成肽的反应3、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已经形成: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性质,性质是对结构的反映学生不足(薄弱或欠缺):1、除了乙烯以外的加聚反应链节与单体的相互推断以及方程式书写2、缩聚反应的概念,由单体形成缩聚物的断成键过程。
3、缩聚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四、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氯乙烯加聚反应的断键与成键特点,认识加聚反应的微观本质,构建加聚反应的一般认知思路2.通过分析合成聚氯乙烯反应前后的碳骨架变化,了解高分子的单体,链节、聚合度和平均相对分子量等基本概念,认识单体、链节与高分子结构的关系,能通过分析加聚物的结构推测相应的单体。
3.通过体验己二酸与乙二酸的缩聚反应过程,认识缩聚反应的微观本质;能通过分析反应物官能团的结构和种类,正确判断缩聚产物的链节和端基,以及小分子生成及其个数,构建缩聚反应的一般认知思路;能通过分析缩聚物的结构推测相应的单体。
第五章建设工程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第二节价值工程方法及其应用综合练习与答案一、单选题1、在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中,功能评价是属于()的工作内容。
A.准备阶段B.分析阶段C.创新阶段D.方案实施与评价阶段【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详细可参见下方:2、某建设项目运用价值工程优选设计方案,分析计算结果见表2-3-10,则最佳方案为()。
表2-3-10 某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的计算结果A.甲方案B.乙方案C.丙方案D.丁方案【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根据表2-3-10计算各设计方案的价值系数,甲的价值系数=0.251÷0.245=1.024,乙的价值系数=0.277÷0.305=0.908,丙的价值系数=0.263÷0.221=1.190,丁的价值系数=0.209÷0.229=0.913,丙的价值系数最大。
可知应选用丙作为价值工程对象。
3、开展价值工程活动通常分为准备、分析、创新和实施四个阶段,其中分析阶段主要应回答的问题是()。
A.价值工程的对象是什么B.价值工程对象的成本是什么C.提高价值是否有替代方案D.提高价值的方案成本是多少【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分析阶段应回答的问题包括:①价值工程对象的功能是什么;②价值工程对象的成本是什么;③价值工程对象的价值是什么。
4、在新方案创造中,组织者将问题函寄专家后获得反馈意见,整理分析后再函寄,直到得出新方案。
此方法指的是()。
A.哥顿法B.德尔菲法C.强制确定法D.头脑风暴法【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专家意见法又称德尔菲(Delphi)法,是由组织者将研究对象的问题和要求,函寄给若干有关专家,使他们在互不商量的情况下提出各种建议和设想,专家返回设想意见,经整理分析后,归纳出若干较合理的方案和建议,再函寄给有关专家征求意见,再回收整理, 如此经过几次反复后,专家意见趋向一致,从而最后确定出新的功能实现方案。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专家们彼此不见面,研究问题时间充裕,可以无顾虑、不受约束地从各种角度提出意见和方案。
价值共创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价值共创的概念,掌握其基本原理;2.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分析,了解价值共创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3. 学生掌握至少两种价值共创的方法,并能将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创新思维,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出具有创新性的价值共创方案;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有的价值共创案例进行评价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养成积极参与、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2. 学生认识到价值共创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尊重他人、包容多元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通过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内容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要求: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积极实践,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从而达到课程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价值共创概念导入:介绍价值共创的定义、意义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价值共创的概念与意义”- 内容列举:价值共创的定义、特点、类型2. 价值共创案例分析:分析不同行业中的价值共创成功案例,总结其成功因素;- 教材章节:第二章“价值共创的实践与应用”- 内容列举:企业、社区、教育等领域的案例及启示3. 价值共创方法学习:讲解并实践至少两种价值共创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价值共创的方法与工具”- 内容列举:设计思维、共创工作坊等4. 小组合作与共创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共创实践,提出创新性价值共创方案;- 教材章节:第四章“价值共创的实践操作”- 内容列举:团队协作、问题分析、方案设计、成果展示5. 价值共创评价与优化:对小组提出的价值共创方案进行评价和优化;- 教材章节:第五章“价值共创的评价与改进”- 内容列举:评价标准、优化方法、持续改进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共5个课时,每个课时为45分钟。
房地产开发策划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目的《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课程,课程设计是其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环节之一。
通过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1、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掌握房地产开发相关理论知识。
2、熟悉房地产开发各个实践环节的工作内容和程序。
2、提高应用理论知识解决房地产项目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形式参考本任务书的选题,可以单独完成一个选题,也可2-4人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完成一个题目,须在设计书首页注明组长和每位同学完成的章节,要求每位同学完成的内容不少于12000字。
三、时间安排课程设计安排在本学期课程全部结束后的第10-12周进行,设计结束后提交课程设计成果。
四、设计成果提交1、各位同学的课程设计成果由班长统一负责提交,提交时间为12月1日。
2、提交设计成果时由指导教师进行审查,未达到课程设计要求,没有通过答辩的必须重修。
3、所有提交文件的打印稿采用A4幅面,正文部分字体为宋体5号字,单倍行距。
4、课程设计报告(正文)应有封面、目录,包括设计报告和必要的图纸、附件等。
并在页面右下角标注页码。
五、课程设计基本要求1、课程设计独立进行,每个学生根据具体题目的要求应独立承担相当的设计任务,每个学生完成的设计报告字数不得少于12000字;同时强调团队合作,更好地完成本人承担的课程设计任务。
2、每个学生能构独立思考,能对设计内容进行深入分析,观点应有相应的论据(数据)支持。
3、课程设计报告符合要求,语言恰当,符合逻辑。
4、按时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5、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已学过的知识,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一经发现取消成绩。
六、课程设计参考选题选题一:××房地产市场调查分析某地产投资商准备进军××市房地产市场,目前看好某片区位。
假定同学们为某房地产咨询公司,请结合实地调查情况,针对某片房地产市场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投资开发的建议。
课程设计的三大取向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课程设计的三大取向:认知取向、行为取向和情感取向。
2.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分析,了解各个取向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3. 学生能够掌握不同取向下的教学策略和评估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三大取向进行课程设计的能力,能结合实际教学情境制定教学目标和计划。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课程案例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优化教学效果。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符合三大取向的课程设计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参与课程设计的习惯,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 学生在课程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学生能够关注教育改革动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学科教学法课程,旨在帮助教师了解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小学教育专业大三学生,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对教学设计有一定了解,但尚未系统掌握课程设计的三大取向。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设计的三大取向。
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析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情感和职业道德,使其成为具有专业素养的教育工作者。
二、教学内容1. 认知取向教学内容的安排:- 理论知识:介绍认知取向的定义、特点和教学策略。
-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实例,分析认知取向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 实践操作: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认知取向的教学方法。
2. 行为取向教学内容的安排:- 理论知识:讲解行为取向的定义、关键要素和教学策略。
- 案例分析:分析行为取向在课程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与局限。
- 实践操作: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运用行为取向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
3. 情感取向教学内容的安排:- 理论知识:阐述情感取向的含义、价值及其在课程设计中的作用。
公司估值与评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公司估值的定义、目的及其在投资决策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至少两种公司估值方法(如市盈率法、市净率法等),并了解其适用条件。
3. 学生能够解读财务报表,识别影响公司估值的关键财务指标。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估值方法对一家公司进行初步估值。
2. 学生能够分析、比较不同估值方法的优缺点,并作出合理的估值决策。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有效沟通,共同完成公司估值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投资决策的严谨性和风险性,培养其理性投资的意识。
2. 学生能够关注我国经济发展,了解企业价值创造的途径,激发对经济学的兴趣。
3.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公司估值与评价的专题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公司估值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财务知识,对投资和企业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要求:教师需通过生动的案例、形象的比喻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公司估值基本概念:介绍公司估值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
-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财务报表分析:讲解财务报表的组成,解读关键财务指标。
- 教材章节:第二章3. 估值方法:详细讲解市盈率法、市净率法等估值方法。
- 教材章节:第三章4. 估值方法的应用与比较:分析不同估值方法的适用条件、优缺点。
- 教材章节:第四章5.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公司估值案例分析,实际操作估值方法。
- 教材章节:第五章6. 公司估值报告撰写:指导学生撰写估值报告,总结所学内容。
- 教材章节:第六章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公司估值基本概念第二课时:财务报表分析第三课时:估值方法(市盈率法)第四课时:估值方法(市净率法)第五课时:估值方法的应用与比较第六课时: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公司估值案例分析)第七课时:公司估值报告撰写与总结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公司估值的理论和实践。
第一章设计涵义1、广义的设计是一种人类对秩序和规律的渴望和冲动。
补充:广义的设计,是蕴含宇宙万物之中的一种追求平衡与有序的力量,是人类试图统一和支配一切冲动和需要而设计,即design一词,有其语源学上的历史含义.2、现代设计的一般涵义:指的是一种计划、设想、规划、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
3、现代设计的核心内容:①计划,构思的形成;②视觉的传达方式,即把计划、构想、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③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
补充:现代设计的计划、构思受到市场营销,一般的心理学和消费心理、人机工程学、技术美学、现代科学技术等因素影响和制约而形成的;传达这种计划和构思的方式,可以从简单的、传统的手工绘图(预想图)、模型到复杂的电脑设计预想虚拟呈现,因具体的设计要求而不同;而设计应用,与具体涉及所涉及的生产方式的技术条件和应用的现代社会密切相关。
4、现代设计的基本形态:现代环境设计(包括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和环境设计)、现代产品设计(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包括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以及企业形象及标志设计)、染织服装设计(包括时装设计与成衣设计、染织品设计等)、非物质设计(包括各类数字多媒体设计等)。
第二章设计元素1、动线:空间的组织把空间的连续性排列和时间的先后顺序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一个空间动态的主线。
2、主轴线:按照一定意义进行主题空间的排布,并寻求相同或相似的媒介形态来限定,形成整体造型主导整个空间形态,并形成的造型路线成为主轴线。
3、序列:为了展现空间的总体势或者突出空间的主题而创造的空间先后次序组合关系。
4、线条在设计中的作用:①线传达情绪和感觉;②定义形状。
5、三维立体空间的类型:方体空间;锥型空间;柱形空间;球形空间;三角形空间;环形、弧形或螺旋形空间6、二维平面幻想空间的营造方法:①重叠②大小③垂直定位④透视⑤错视空间7、线条的类型和特性:从性质上,线条可以分为实际、隐藏和精神的线。
第五章设计方法、程序与管理第一节设计方法学一、概论设计学科中,设计方法及程序是最具操作性的理论,是由实践总结出的理论,具有普遍性,是发展变化着的。
方法:方法是为解决问题或达到某一目的而采取的手段的总和。
方法论: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包括建立知知识体系的方法和扩展知识、补充新知识的方法,方法论又称为方法学。
科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从经验到哲学有不同层面,大致可分为:(1)作为技术手段、操作规程的经验层面.(2)作为各门类科学具体研究对象的具体方法层面.(3)作为科学研究一般方法层面,适用于各学科。
(4)作为最一般科学方法的哲学层面,各种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层面上最终所体现的即是唯物辨证方法论。
设计方法论:(1)是设计学科的科学方法率,是关于认识和改造广义设计的根本科学方法的学说。
(2)是设计领域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诸多领域,作为一门学科是20 世纪60 年代兴起和发展起来的,经历了直觉设计阶段、经验设计阶段、中间试验辅助设计阶段与现代设计法四个阶段。
(3)设计方法是在设计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其他学科方法的交流与学习中发展的,设计方法学及其范畴在许多层面上即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和范畴。
设计方法学派:从地区而言,不同的国家、地区有不同的设计方法的运用和理解,形成了所谓的“方法学派”,在广义设计方法上国外主要有三大学派:(1)德国与北欧的机械设计方法学派,以“解决产品设计课题进程的一般性理论,研究进程模式、战略与各步骤相应的战术”作为设计方法学的基本定义;(2)英、美、日等国的创造设计学派,它们重视设计中的创造性发挥;(3)俄罗斯、东欧的新设计方法学派,其理论建立在宏观工程设计基础上,思路开阔,提倡发散、变性、收敛三部曲的设计程式。
现代设计方法:(1)它是一门综合科学;(2)包括:综合法、移植法、杂交法、改变法、扩大法、缩小法、转换法、代替法、倒转法、重组法。
(扩散发现技法、综合集中技法、培养技法)现代设计方法理论包括:(预备填空题或名词解释)现代设计方法论包括突变论、信息论、智能论、系统论、智能论、优化论、对应论、控制论、离散论、模糊论、艺术论的内容。
儿童财商课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基本的财经概念,如收入、支出、储蓄、投资等。
2. 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基本的理财技能,如制定预算、分析消费行为、理解货币的时间价值。
3. 学生能够了解不同金融工具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个人或家庭财务状况的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2. 学生能够设计并实施一个小型的投资计划,展示其对投资风险与收益的理解。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与财经相关的实际问题,提升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节俭使用资源的意识。
2. 学生能够认识到理财的重要性,形成积极管理个人财务的责任感。
3. 学生通过学习财经知识,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诚信、公平的认识,培养良好的财经道德观念。
本课程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好奇心强、接受新知识快的特点,通过互动式、情境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财经知识,提升理财技能。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为其未来的财经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确保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依据教材中关于儿童财商教育相关章节,科学系统地组织以下教学内容:1. 财经基础知识:介绍货币的起源、基本职能,理解收入、支出、储蓄等概念。
- 教材章节:第一章 货币与财经基本概念2. 理财技能培养:学习制定预算、记录收支、分析消费行为,了解节省和投资的方法。
- 教材章节:第二章 理财技能与消费观念3. 金融工具认识:介绍银行储蓄、股票、基金等金融工具的特点及适用场景。
- 教材章节:第三章 金融工具与投资理财4. 实践操作环节:开展个人或家庭财务状况分析,设计投资计划,进行模拟投资。
- 教材章节:第四章 实践操作与投资体验5. 财经道德与价值观:培养正确的消费观,树立诚信、公平的财经道德观念。
设计概论——填空题第一章:导论1.设计(design),在汉语中最基本的词义是设想与规划.2.在文学艺术方面,与设计同义的还有(意匠)一词,意匠即意图与匠心,指创作中的构思与设想.3.汉语中的”设计”,最早是(计谋)的意思.4.设计师人类改变原有事物,使其(变化、增益、更新、发展)的创造性。
设计师构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即人类一切(有目的)的价值创造活动。
5.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新兴的设计学科,它所关注的是人类(生活设施)和(空间环境)的艺术设计. 6.平面设计来自英文”Graphic Design”一词,1922年美国设计师(德维金斯)在讲述自己的书籍装贞设计时第一次使用了这个词。
这是设计一词最先使用。
7.平面设计,其设计的对象和围限定在“二维”的空间维度之中。
二维的设计,主要是(图形)、(文字)等形象和(信息要素)的综合设计。
8.“装潢”原指古代书画卷轴的(“装裱”)。
9.染织设计包括了(印染)和(织造)两部分10. 20世纪上半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书籍装祯、商品包装、广告等设计取得好的业绩、(美术家同时也是设计家)的现象是当时一大特色。
11.中国建筑师以自强的民族性格设计出一批富有民族传统优秀建筑和室设计作品,如(吕彦直)设计的(陵)和(堂)、(藏经楼)等建筑。
10.(贝律铭)设计香山饭店。
11.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花布设计)是主体。
第二章:艺术设计的历史1.可以说人类的设计是从(石器)。
2.(器的制作)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利用火将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的伟大创举,以(器的产生)为标志,人类亦结束了上百万年的狩猎生活而开始农耕和定居。
3.(彩)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器物。
中国现今发现较早的彩距今约(6000年)。
4.中国现今发现最早的器距今约(一万年)5.(东汉时代)在中国余、上虞、慈溪等地成功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真正的瓷器——(青瓷)。
最早(创烧)成功的是(青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