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
- 格式:ppt
- 大小:3.15 MB
- 文档页数:60
93例中西医结合治疗与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摘要】目的谈论并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与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在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9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分为中医治疗组39例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4例,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法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疗效比较结果表明,中医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69.2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88.92%,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
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采用中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中西医结合;2型糖尿病;疗效糖尿病(sugar diabetes)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1]。
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
严重者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
糖尿病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消渴”证,病理上燥热为标,阴虚为本,并发症多见高血压、心肌梗死、白内障、痈疽等。
本文对在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9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比中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并筛选出更优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1资料选择在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9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包括50例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按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分为中医治疗组39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52.4±9.4)岁,平均病程为(4.6±2.8)年。
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4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龄(52.6±9.6)岁,平均病程为(4.4±2.3)年。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临床观察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控制2型糖尿病的发展。
本次研究共收集了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其疗效。
治疗方案包括中药汤剂和西药口服药物,中药方由“六味地黄丸”、“参附汤”和“双黄连口服液”组成,西药口服药物包括二甲双胍、格列美脲和吲哚美辛。
治疗周期为3个月。
观察结果表明,治疗后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降低,血糖控制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均得到了显著改善(P<0.05)。
且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了86%,其中完全缓解10例、显效28例、有效8例、无效4例,治疗效果显著。
另外,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但部分患者出现了轻微不良反应,如腹泻、恶心、头晕等,均在治疗后自行缓解。
综上,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糖代谢水平,控制病情的进展,且治疗过程中安全性较高。
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成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种重要选择。
临床经验112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初步评定与报道刘杏芝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中韩庄中心卫生院 河北省望都县 072453【摘 要】目的:本文就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探究。
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2例,依据患者入院就诊时间进行平均分组,每组患者41例。
采用西医治疗的患者设为参照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设为研究组,最后对比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血糖控制也明显好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后差异明显。
结论: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糖尿病在临床疾病中较为常见,其发病率逐年呈上升发展趋势。
在以往的治疗中,临床常选择西医治疗,但是治疗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近年来,临床主张引入中医治疗[1]。
为此,本次研究为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选择我院自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2例,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患者资料与方法1.1 患者基本信息本次研究活动的调查对象选择我院自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2例,且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结果证实。
其后按照患者入院就诊时间平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41例。
研究组(n=41)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5:16,最大年龄为76岁,最小年龄为35岁,中位年龄为(50.3±6.4)岁,病程均在2个月至3年之间不等。
参照组(n=41)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0:11,最大年龄为78岁,最小年龄为37岁,中位年龄为(53.2±6.6)岁,病程均在5个月至4年之间不等。
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本资料,检验结果并无显著性差异,可进一步分析与研究。
1.2 方法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入院后接受对症支持治疗,如: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 2 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发表时间:2020-09-11T15:55:02.340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8期作者:熊倩熊拥华薛亚妮李雅悦[导读]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熊倩熊拥华薛亚妮李雅悦湖南省军区长沙第一离职干部休养所湖南长沙 410000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为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做临床参考。
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9年2月-2019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作为对象,采用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常规组进行西医药物治疗,研究组联合中医治疗,比较不同方式的治疗效果。
结果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研究组者的空腹血糖为(6.35±1.62)mmol/L,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且实演技组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差异明显。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明显降低,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佳,值得进行广泛的临床应用和深入推广。
关键词:2型糖尿病;老年;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应用目前我国糖尿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正常甚至增多,但胰岛素功能大大下降,目前通常采用口服药物刺激胰岛素分泌进行治疗。
2型糖尿病的早期治疗目的为控制血糖,长期的治疗目标为预防长期血糖升高引起的系统并发症。
中医学方面认为2型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需要进行气阴双补治疗,本次研究主要目的为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效果,做详细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9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诊治时间起自2019年2月,2019年9月止,根据治疗方式分组,两组均符合本次研究的筛选标准。
常规组45例:年龄67~82岁,年龄均值(70.13±1.94)岁;病程时长在6.20~17.30年,平均值为(10.96±3.10)年,老年男性患者较多,男性25例,女性20例。
193·中西医结合·2型糖尿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的效果评估报道李保杰,孙璐(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湖北路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时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效果。
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共130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中医治疗,将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两小时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进行观察和对比。
结果: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值、餐后两小时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使患者血糖获得更佳控制,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字:2型糖尿病;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96.1610 引言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大约有90%的糖尿病患者为2型糖尿病,患者机体会出现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从而引发多尿、多食、烦渴等症状的出现[1]。
目前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治疗药物为胰岛素,虽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但是长时间大量使用该药物容易导致低血糖、体重增加等后果,反而增加患者痛苦[2]。
在本次研究中,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疗法,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30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其中,对照组男35例,女30例;年龄在35~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2±3.7)岁。
观察组男36例,女29例;年龄在36~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4±3.6)岁。
130例患者的空腹血糖均高于7.0mmol/L,糖化血红蛋白均高于6.5%。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验案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可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两种主要类型。
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则是一种由免疫系统错误攻击甲状腺组织导致的疾病,常见的类型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在慢性病治疗中的应用不断深入,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成为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下面将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一例成功治疗的验案。
患者王先生,男,56岁,因反复多饮、多尿、体重下降3公斤于5月16日到我院就诊。
患者平素喜食肥甘厚味,少食蔬菜水果,平素体形肥胖,工作压力较大,情绪时常焦虑不安。
患者入院查体:血压160/100mmHg,身高175cm,体重80公斤,腹型肥胖,胸闷短气。
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亢进,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刺激素(TSH)水平异常,T3:3.46nmol/L(正常值1.3-3.11nmol/L),TSH:0.017μIU/ml(正常值0.37-5.57μIU/ml);糖化血红蛋白(HbA1c):8.6%,随机血糖18.2mmol/L。
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
为了控制血糖与甲状腺功能,治疗首先进行了西医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
但患者在西医治疗一段时间后血糖控制依然不理想,同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有所缓解,但并未完全康复。
考虑到西医治疗疗效不佳,且长期使用药物对身体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医生决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
中医首先根据患者的脉象、舌象和病情分析,确定了患者的证候为瘀滞痰浊、气滞血瘀、肾气亏虚。
综合辨证施治后,采用了宣通化滞、益气养阴、清热泻火的方剂。
联合针灸治疗,选用补肾益气、理气止痛的穴位进行针刺。
在中医治疗的患者也进行了中药泡脚疗法,以增强下肢微循环,促进身体新陈代谢。
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治疗后,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控制,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从8.6%下降到6.2%,血糖水平也从18.2mmol/L下降到7.0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