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的变迁
- 格式:ppt
- 大小:540.00 KB
- 文档页数:65
天崭变通途——建国七十年重庆交通的嬗变随着新中国成立至今已经七十年,重庆这座山城也经历了巨大的变迁。
作为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重庆的交通发展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
建国七十年来,重庆的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坡地小道到立体交通网络,从水路交通到高速铁路,重庆的交通建设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向读者展示建国七十年来重庆交通领域的发展与变化。
1. 道路交通的嬗变建国初期,重庆的道路交通主要是以坡地小道和独木桥为主,交通条件十分艰苦。
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重庆的道路交通开始蒸蒸日上。
1965年,开通了中国第一条跨江大桥——嘉陵江大桥。
这座大桥连接了沙坪坝和南岸,成为了重庆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而1966年,又通车了重庆至成都的复线铁路,进一步促进了重庆与外界的联系。
1980年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重庆的道路交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市政府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道路建设。
1996年,重庆正式启动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与建设,标志着重庆交通建设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轻轨的建设,重庆的内部交通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市民出行更加便利。
2000年后,重庆的道路交通迎来了一个新的飞跃。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市政府开始大力推进立体交通网络的建设。
2010年,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通车,成为了西部地区首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此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不断加快,目前已经有多条线路通车,形成了世界最大的山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2. 水路交通的发展重庆地处长江上游,水路交通一直是其重要的交通方式。
建国初期,重庆的渡船以及长江航运是重庆主要的交通工具。
然而随着汽车的普及,长江水路渐渐失去了其主导地位。
1979年,重庆至宜昌的长江上游航道通航,重庆至上海的长江下游航道也陆续通航。
2000年后,随着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长江水上交通重新成为了热点。
重庆市政府在长江上游一带积极推动港口建设,加大对长江水运的投入。
交通的变迁:交通改变生活时代变迁给生活带来的改变交通的变迁:交通改变生活文字旁白亲爱的老师、同学们,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交通改变生活》我爸爸对我说,他小时候自行车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自行车不是中国人的发明,中国却在那个时候被誉为”自行车王国”,大街小巷,几近人手一辆的自行车,是那个时代的印记。
现在我们的交通工具多种多样........我将分四个部分为大家介绍:一交通工具的变迁、二历史性的交通大变革、三展望未来交通、四课间小知识人类在6000多年前有了滚木托运、5000多年前先后有了独轮车和马车、500多年前有了四轮马车中国人出行方式的变化,从古代骑马、轿子、马车、黄包车、人力车到现在现在的汽车,火车,飞机,大邮轮等等铁路的演变:从蒸汽机车时期、内燃机车时期、电力机车时期、高速列车时期到磁浮列车时期,还有地铁大概许多人都对老电影当中的绿皮车印象深刻。
在那个年代出远门,绿皮车也是仅有的选择。
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铁路运营里程仅5万公里,还基本上都是蒸汽机车,绝大多数火车时速只有40公里。
而那个时候,祖国刚刚迎来了改革开放,火车站从80年代就开始了它的忙碌。
改革开放40年山西省铁路运输统计:铁路里程从1978年的2057公里增加到2017年的5317公里;完成客运量、旅客周转量7664万人和223.3亿人公里,分别是1978年2124万人和27.1亿人公里的3.6倍和8.2倍。
7、太焦高铁是我市境内的唯一客运专线,这一条高铁线路全长达将近362.1千米,预计2020年建成通车。
项目建成后,长治至太原和郑州将实现一小时通达,太原至郑州也将步入两小时交通圈。
8、路的变化:从泥泞乡间小道到平坦水泥路到宽阔一级路再到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道路的建设变化是从人工到机械道路环境的变化9、改革开放40年山西省公路运输统计:公路里程从1978年的3.2万公里增加到2017年14.3万公里;公路完成客运量、旅客周转量17333万人和150.4亿人公里,分别是1978年2375万人和11.6亿人公里的7.3倍和13倍。
关于交通变迁的心得体会从古至今,交通一直是人类生产、生活、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交通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进化。
例如,以前的人们多乘坐马匹或走路,而现在我们则可以选择汽车、高铁、地铁等各种交通工具,交通的速度和效率也在不断提高。
在这个交通变迁的时代,我也有过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识到交通走向便捷化的必然性。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对于交通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以前,人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短途的出行任务,而现在,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到达目的地,这样的效率提升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因此,交通走向便捷化已经成为了一个必然趋势。
其次,我也深刻体会到交通工具的多样性和协同性。
现在,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出行任务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比如说步行、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轻轨、地铁等等。
这些交通工具之间也相互配合,构成了一个相对高效的交通系统。
比如说,我们可以先乘坐地铁到达某个区域,然后再转乘公交车到达具体的目的地。
这种交通工具之间的协同性让我们的出行更加便捷和高效。
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交通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比如说,交通拥堵带来的时间成本、尾气排放带来的环境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和解决。
例如,可以发展更加绿色和环保的交通方式,比如说电动车、自行车等,减少尾气排放和能源消耗。
还可以通过提高道路的智能化水平、合理规划交通流等方式,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效率。
总之,交通变革是一个大趋势,我们需要不断地跟随并且适应这个趋势,因为它将影响到我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交流。
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警惕交通变革带来的负面影响,并通过创新和发展来解决这些问题,努力使新型交通更加城市化、智能化和人性化。
交通工具变迁史交通工具的变迁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开始使用工具和技术来解决交通问题的时候。
以下是交通工具变迁的主要时间节点和里程碑:1. 古代人类使用双足行走:最早的交通工具就是人类的双足,人们通过步行来进行短距离的移动和交通。
2. 动物驯养和驾驭:约在公元前4000年前后,人类开始驯养动物(如马、牛、骆驼等)来进行长距离的交通。
人们可以骑在动物上进行移动,这样大大提高了速度和效率。
3. 车辆的出现:约公元前4000年前后,人类开始使用车辆来进行交通。
最早的车辆是由动物拉动的,后来发展成了由人推动或拉动的车辆。
4. 轮子的发明:公元前3500年,轮子的发明使车辆移动更轻松。
它可以减少摩擦力,提高速度和效率,并且使车辆能够携带更多的重量。
5. 船舶的出现:约在公元前4000年前后,人类开始使用船舶来进行水上交通。
最早的船舶是简单的木筏,后来发展成了帆船和蒸汽船等不同类型的船舶。
6. 蒸汽机的发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交通工具的变革。
蒸汽机驱动的蒸汽火车和蒸汽船成为当时最先进的交通方式。
7. 内燃机的发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引领了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革新。
汽车的出现使人们更加便捷地进行长距离的移动和交通。
8. 高速铁路的建设:20世纪中叶以后,高速铁路开始普及。
高速铁路以其高运行速度和安全性成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服务。
9. 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20世纪中叶以后,航空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喷气式飞机的出现使得国际长途航班成为可能,人们可以更迅速地飞往远方的地方。
10. 新能源交通工具的兴起:近年来,随着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新能源交通工具如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高铁等开始兴起,并成为未来交通工具发展的方向。
总体来说,交通工具的变迁历史是人类科技和文明进步的产物。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交通工具不断演变和改进,使人类的移动和交通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课标要求】(1)了解古代的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2)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3)认识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意义。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认识古近代的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学习难点: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以及认识交通变化对社会的意义 【时空定位】【名词解释】驰道:驰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始于秦朝。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第二年(前220年),就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
著名的驰道有9条,有出今高陵通上郡(陕北)的上郡道,过黄河通山西的临晋道,出函谷关通河南、河北、山东的东方道。
驿道:驿道也被称为古驿道,是古代中国设置驿站的通途大道,古代陆地交通主通道,同时也是属于重要的军事设施之一,主要用于转输军用粮草物资、传递军令军情的通道。
如著名的丝绸之路,古代的湖广驿道、南阳-襄阳驿道、青蒿驿道、梅关古驿道等。
【问题引领】按照教材子目,参考学习聚焦栏目,每个子目提出1-2个基础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就能够完成对教材的初步掌握。
阅读课本第一子目,梳理古代中国交通的变迁过程。
阅读课本第二子目,简要回答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活动。
阅读课本第三子目,回答工业革命在交通工具方面的成就以及中国交通近代化的表现。
古代交通工业革命 新航路开辟交通近代化交通工具:车、船二交通多••人力、畜力、风力交通要道・・驿道、丝绸之路、运河翁尼西亚人腓尼基人阿拉伯人集人 对海洋的探索解决妥通工具动矗问题解决£通道路的问题汽车汽船%鹄号、器普局蒸汽机车/胥铁路、京襄路阅读课本第四子目,回答交通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意义。
【深入探究】秦汉王朝和罗马帝国交通对比(2020•新疆三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
近代中国的交通变化
近代中国的交通变化
(1) 民国时期的交通较前有了一定的改善。
轿子、马车逐渐减少,人力车、自
行车成了常见的代步工具。
城市里有了柏油马路,有公共汽车和有轨电车。
公路和铁路交通也有所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交通方面变化很大。
新修建了许多铁路,城市交通除公共汽车、电车以外,还有出租汽车,少数大城市开始拥有地铁。
(2) 19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筑铁路,如俄、德、英、法分
别修筑了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滇越铁路等。
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是由詹天佑主持修筑的京张铁路。
(3) 1865年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创建,揭开了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历史。
该局也在1868年生产出了中国第一艘自造的汽船(木制船身)惠吉号。
20世纪里,中国处于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商社会转型时期,交通的现代化对于这一社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民族的传承性、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西方工业革命浪潮的波及,甚至是外国侵略者的侵略和压迫等各种共同因素,中国的交通,因时、因地、因人,在“繁荣共存”中不断“新陈代谢”着。
以鸦片战争为转折点,中国被迫放弃了“闭关自守”的政策,开始受到西方物质文明和思想文化的影响.工业革命后出现的近代交通工具传入中国;铁路、公路等近代交通设施不断兴建提供了物质基础;近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运动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
近代交通工具不断进步反过来又促进近代经济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使人们的视野和思想观念不断开放。
1、陆路交通在繁华都市,知名品牌桥车会不经意间从人们身边招摇而过,出租车招手即停,公交车随处可见,私家车的数量更是以惊人的速度与日俱增。
面对来回穿梭、应接不暇的交通工具,回首历史,是否会不禁感叹。
据严昌洪在《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中描写:清末民国时期的整个中国,就是这样一个交通工具的博览会,在新式交通工具奔驰于大地、航行于江河、飞行于天空的同时,有更多古老的交通工具仍在城乡水陆交通线上通行。
这说明了传统交通工具在清末民国时期仍然通行着,由于民俗的传承性、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等各种共同因素,新老交通并存,在各地农村,特别是贫困山区,道路不修,交通不便,阻碍了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但中国的交通,因时、因地、因人,在“繁荣共存”中不断“新陈代谢”着。
我国近代交通工具的演变,最集中最领先的是在上海。
上海交通的演变是中国交通演变的一个缩影,我们以上海为例来探讨一下交通的演变。
上海开埠前后,盛行的交通工具就是独轮车和轿子,这两种是中国传统的交通工具,为中国所特有,似乎离现代化都市还很远。
独轮车,又称小车、手推车、江北车,原先用来载货,中心偏高,不易掌握。
租界开辟后,周围相继建成一些工厂,男女工都有。
秦到唐交通路线的变迁原因
一、政治
1、秦朝创立后,依靠部落化统一的模式,他们的核心政治目标就是统
一地域,从而奠定了交通的路径,以连接整个辽阔的疆土;
2、唐朝交通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主要是由于当时较强的文化考古水平,决定了其围绕西汉遗留的基础设施“八路十行”,朝廷进一步加强和发
展了军事安全、民生市场等重要设施,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绒软和
生动的交通系统;
二、经济
1、秦朝时期,交通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运输方式是以牲畜为主,其
交通路线也是连接当时的郡县和将军府的,在经济上的重要性并不明显;
2、唐朝时期,交通发展到达了一个新高度,以水路最为主要,当时依
托着完善的交通网络,货物运输方便快捷,便利了大量商贩活动,也
促进了当时国家经济的发展。
三、文化
1、秦朝时期,由于当时有较严格的宗教信仰和政治理念,使得各地缺
乏开放性,使得秦朝交通路线保持较为单一;
2、唐朝时期,自影响文化大复兴的贞观之治时期开始,唐朝的文化蓬
勃发展,当时的交通路线也因此而多样化,从单一的统一路线发展到
了包括水路、陆路在内的多元化交通路线,使得文化传播影响得以扩大。
以前交通和现在交通对比作文《交通的变迁》嘿,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以前的交通和现在的交通有多大的差别呀?以前,我听爷爷奶奶讲,他们出门大多靠两条腿走路。
那时候的路可不像现在这样平坦宽阔,很多都是泥泞的小道。
要是去远一点的地方,能骑上一辆自行车,那可就威风极啦!爷爷说,他年轻的时候,有一辆自行车就跟现在有一辆豪车似的,人人都羡慕。
那自行车的铃声一响,“叮铃铃”,感觉整个村子都能听见。
我好奇地问爷爷:“那时候没有汽车吗?”爷爷笑着摇摇头说:“孩子,那时候汽车可是稀罕物,只有大城市里才有,而且数量少得可怜。
”再看看现在,哇塞!到处都是车水马龙的景象。
宽阔的马路上,一辆辆汽车像闪电一样疾驰而过。
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各种各样的车多得数都数不过来。
这不就像一条条流动的彩色河流吗?以前坐火车,那速度慢得哟,“哐当哐当”,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得花上好长时间。
而且车厢里又挤又闷,坐得人腰酸背痛。
现在可不一样啦!高铁“嗖”的一下就飞出去了,又快又稳。
坐在里面,感觉就像在平地上一样,舒服极了!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旅游,坐了一次飞机。
那感觉,简直太棒啦!从窗户往外看,白云就在身边飘,好像伸手就能抓到似的。
我不禁想,这以前的人哪里能想象得到有一天能在天上飞呀?前几天,我在路上还看到了一辆超级酷的电动汽车,安静又环保。
这要是放在以前,谁能想到车还能不用油就能跑呢?现在,还有了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
要是短距离出行,扫码就能骑上一辆共享单车,多方便呀!这在以前,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
以前出门,得提前好久规划,还得担心能不能按时到达。
现在呢,打开手机,各种导航软件就能告诉你怎么走最快,哪里堵车,哪里畅通无阻。
想想以前的交通,再看看现在的交通,这变化可真是翻天覆地呀!难道不是吗?这都是科技的力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越来越美好。
我觉得呀,未来的交通肯定还会有更让人惊喜的变化,说不定我们都能开着会飞的汽车在空中自由穿梭啦!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