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1
目录实验一观察蚯蚓第一周探究一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第二周探究二蚂蚁的通讯第四周探究三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第六周实验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第七周制作一制作孢子印第八周制作二制作米酒第九周制作三制作酸奶第九周实验一:观察蚯蚓【实验目的】1、设置一个适合于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3、观察蚯蚓的运动。
【材料用具】活蚯蚓,玻璃板,糙纸,棉球,放大镜,饲养蚯蚓装置【实验步骤】1、检查调查用具是否齐全、完好。
2、创造一个蚯蚓的生存环境,并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食性.3、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1)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
观察它的环带,区别它的前后端,数一数从蚯蚓前端到环带共有多少节?身体分节,蚯蚓的环带在距前端比较近的一端。
从前端到环带共有14-16节。
(2)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轻触其体节近腹面处可感到粗糙4、观察蚯蚓的运动蚯蚓在糙纸运动时身体变化是:伸长变细,缩短变粗,移动较快在玻璃板上运动时身体的变化是:伸长变细,缩短变粗,移动较慢【讨论】1、蚯蚓适于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它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蚯蚓适于在具有一定温度和湿度、温差变化不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穴居生活.一般昼伏夜出,以土壤中的枯枝残叶等有机物为食。
2、身体分节的什么意义?蚯蚓的体节和刚毛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动物身体分节,可使身体运动灵活。
蚯蚓刚毛的末端,可与周围环境粗糙的表面相接触,以使身体有所支撑,蚯蚓靠体壁中的环肌、纵肌协调作用,并以刚毛相配合,来完成它的运动。
探究一: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探究目的】1、通过探究得出鸟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2、学会用多种方法探究鸟为什么能飞?【探究步骤】一、发现并提出问题: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二、作出假设:流线型适于飞行、胸肌与鸟的飞行生活相适应、鸟身体的重量……三、制定计划:<一〉、探究的问题一及实验方案问题:鸟的流线型身体是适于鸟飞行的特点吗?假设:鸟的体型为流线型适于飞行。
江苏溧阳南渡高级中学2019年高三第2周周练物理试题时间:90分钟分值:120编写:施定之审核:张卫产【一】单项选择题(此题包括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近年来,高级轿车设计师在设计轿车时发明:轿车的加速度变化率妨碍乘客的舒适度,加速度变化率越小,乘坐轿车的人感受越舒适.事实上“加速度的变化率”是描述轿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那么,加速度变化率的单位是A.m/sB.m/s2C.m/s3D.m/s4〔〕2.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图像如下图.以下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a的原长比b的长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D.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3.以下关于在两物体的同一接触处的弹力与摩擦力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弹力与摩擦力不可能沿同一方向B.有弹力必有摩擦力C.有摩擦力必有弹力D.摩擦力不一定与弹力成正比〔〕4.如下图,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Q相连,从滑轮到P和到Q的两段绳基本上水平的.Q与P之间以及P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基本上μ,两物块的质量基本上m,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假设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拉P使它做匀速运动,那么F的大小为A.4μmgB.3μmgC.2μmgD.μmg〔〕5、关于位移和路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在某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位移为零,该质点不一定是静止的B、在某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路程为零,该质点不一定是静止的C、在直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D、在曲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6、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下面关于速度和加速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加速度与速度无必定联系B、速度减小时,加速度也一定减小C、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D、速度增大时,加速度也一定增大〔〕7、蹦床运动要求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起、腾空并做空中动作如图1甲所示、为了测量运动员跃起的高度,训练时可在弹性网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利用传感器记录弹性网的压力,并在计算机上做出压力—时间图象,假如做出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设运动员在空中运动时可视为质点,那么运动员跃起的最大高度为(g取10m/s2)[A、1.8mB、3.6mC、5.0mD、7.2m〔〕8、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现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均为0.1s、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明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0.2m;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0.8m,由此不能求得的是A、质点运动的初速度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C 、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D 、从第2次闪光到第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9、某乘客用手表估测火车的加速度,他先观测3分钟,发明火车前进了540m ;隔3分钟后又观测1分钟,发明火车前进了360m ,假设火车在这7分钟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这列火车加速度大小为A 、0.03m/s 2B 、0.01m/s 2C 、0.5m/s 2D 、0.6m/s 2[x.k.]〔〕10.粗糙斜面上有一物块,在平行斜面向上的外力F 作用下斜面和物块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如图甲所示.当F 按图乙所示规律变化时,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大小变化规律可能是图丙中的二、多项选择题:(此题包括8小题,每题4分,共32分、每题不止一个选项正确)〔〕1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当t=0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12m/s ,方向向东;当t=2s 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8m/s,方向仍向东.当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2m/s 时,t为A.3sB.5sC.7sD.9s〔〕12.质点A 、B 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下图,那么A.在运动过程中,质点A 比质点B 运动得快B.当t =t 1时刻,两质点的位移相同C.当t =t 1时刻,两质点的速度相同D.质点A 的加速度大于质点B 的加速度〔〕13.两辆游戏赛车a 、b 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t=0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线处,如今竞赛开始.它们在四次竞赛中的v-t 图像如下图.各图所对应的竞赛中,有一辆赛车追上了另一辆的是〔〕14.如下图,汽车以10m/s 的速度匀速驶向路口,当行驶至距路口停车线20m 处时,绿灯还有3s 熄灭,而该汽车在绿灯熄灭时刚好停在停车线处,那么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的图像可能是〔〕15.一物体自距地面高H 处自由下落,经t 落地,如今速度为v ,那么A.t/2时物体距地面高度为H/2B.t/2时物体距地面高度为34HC.物体下落H/2时速度为v/2D.物体下落H/2时速度为v2〔〕16、某一质点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下图,图线是一条抛物线,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质点做斜向上抛运动,最大高度是80mB质点做斜向上抛运动,抛出初速度是20m/sC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D t=4s时,物体的速度为零〔〕17、如下图,A、B是两个物块,重力分别为3N、4N,弹簧的重力不计,整个装置沿竖直方向处于静止状态,这时弹簧的弹力F=2N,那么天花板受到的拉力和地板受到的压力有可能是A、天花板所受的拉力为1N,地板受的压力为6NB.天花板所受的拉力为5N,地板受的压力为6NC、天花板所受的拉力为1N,地板受的压力为2ND、天花板所受的拉力为5N,地板受的压力为2N〔〕18.如下图,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上叠放着物体b,a和b间用轻质弹簧相连,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那么关于a、b的受力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b受到向右的摩擦力B、a受到b对它的向左的摩擦力C、地面对a的摩擦力向右D、地面对a无摩擦力作用【三】实验探究题〔定量计算类填空每格3分,定性分析类填空每格2分,共22分〕19、某校学习兴趣小组在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下图是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舍去前面比较密集的点,从0点开始,每5个连续点取1个计数点,标以1、2、3…各计数点与0计数点之间的距离依次为d1=3cm,d2=7.5cm,d3=13.5cm,那么:〔1〕物体做运动,理由是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2〕物体通过1计数点的速度v1=m/s;〔3〕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m/s2.20.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1)该同学开始实验时情形如图甲所示,接通电源释放纸带、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两处明显错误或不当的地方:①;②、(2)该同学经修改错误并正确操作后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带、取连续的六个点A、B、C、D、E、F为计数点,测得A点到B、C、D、E、F的距离分别为h1、h2、h3、h4、h5、假设打点的频率为f,那么打E点时重物的速度表达式v E=;假设分别计算出各计数点的速度值,并画出速度的二次方(v2)与对应重物下落的距离(h)的关系如图丙所示,那么重力加速度g=m/s2、(3)假设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m/s 2、你认为该同学测量值存在误差的要紧缘故是。
五年级科学实验第二周小水塘的颜色是怎样的
摘要:
一、实验背景
1.五年级科学实验
2.第二周的实验主题
3.小水塘的颜色
二、实验过程
1.准备实验材料
2.设置实验环境
3.观察小水塘的颜色
4.分析实验结果
三、实验结论
1.小水塘的颜色特点
2.影响小水塘颜色的因素
3.实验对科学学习的启示
正文:
在五年级科学实验的第二周,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小水塘颜色的实验。
实验旨在让我们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小水塘的颜色及其形成原因。
首先,我们为实验准备了干净的小水塘、色素、清水等材料。
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在校园里选定了一个合适的位置,设置好实验环境。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小心翼翼地向小水塘中滴加色素,观察并记录小水塘
颜色的变化。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对照实验,以便对比分析实验结果。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小水塘的颜色受色素浓度、滴加速度等因素影响,呈现出深浅不一的变化。
实验结束后,我们根据观察和记录的数据,得出小水塘的颜色特点及影响因素。
我们发现,小水塘的颜色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此外,我们还意识到,科学实验能够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总之,通过这次关于小水塘颜色的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小水塘颜色的形成原理,还学会了如何进行科学实验,培养了自己的科学素养。
汾阳二中高三化学周练—实验和物质的量部分班级_____姓名_____命题人:高春建时间2014/9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6分,共7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B.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C.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D.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2.下列关于仪器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滴定管装滴定液时应先用水润洗B.锥形瓶用作反应容器时一定不能加热C.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可以高于蒸馏瓶支管口D.振荡分液漏斗时应关闭其玻璃塞和活塞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锥形瓶可用作加热的反应器B.室温下,不能将浓硫酸盛放在铁桶中C.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会使溶液浓度偏高D.用蒸馏水润湿的试纸测溶液的pH,一定会使结果偏低4.为实现下列实验目的,依据下表提供的主要仪器,所用试剂合理的是( )5.NaOH溶液滴定盐酸实验中,不必用到的是( )A.酚酞 B.圆底烧瓶 C.锥形瓶 D.碱式滴定管6.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8gO2含有4nA个电子B.1L0.1mol·L-1的氨水中有nA 个NH4+C.标准状况下,22.4L盐酸含有nA个HCl分子D.1mol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个2nA电子7.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23g NO2含有NA个氧原子B.1L0.1mol•L-1的氨水含有0.1NA个OH―C.常温常压下,22.4LCCl4含有个NA个CCl4分子D.1molFe2+ 与足量的H2O2溶液反应,转移2NA个电子8. 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9.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18O和14N2的判断正确的是() A.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 B.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中子数相等C.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D.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相等10.下列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11.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B.2 L 0.5 mol·L-1硫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 AC.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 AD.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42 g混合气体中氢原子的个数为6N A 12.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5 mol H 2和0.5 molN 2,充分反应后可得到NH 3分子数为N AB .一定条件下,2.3g 的Na 完全与O 2反应生成3.6g 产物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 AC . 1.0 L 的0.1 mol.L-1Na 2S 溶液中含有的S 2-离子数为0.1N AD .标准状况下,22.4 L 的CCl 4中含有的CCl 4分子数为N A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8分)13.(14分)苯乙酸铜是合成优良催化剂、传感材料——纳米氧化铜的重要前驱体之一。
实验登记表
第一周1次实验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
实验登记表
第一周一次实验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
实验登记表
第二周2 次实验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
实验登记表
第三周二次实验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
实验登记表
第三周3次实验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
实验登记表
第四周三次实验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
实验登记表
第五周4次实验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
实验登记表
第五周5次实验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
实验登记表
第六周四次实验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
实验登记表
第六周 6 次实验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
实验登记表
第七周7次实验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
实验登记表
第十一周8次实验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
实验登记表
第十一周9 次实验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
实验登记表
第十二周10 次实验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
实验登记表
第十二周11次实验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
实验登记表
第十三周12 次实验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
实验登记表
第十三周13次实验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
实验登记表
第十四周14 次实验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
实验登记表
第十五周15 次实验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
第1篇一、前言为了提高初中理化生的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初中理化生教研组制定了每周教研主题,旨在通过主题研讨,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入思考,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二、每周教研主题1. 第一周: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教研主题:如何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确保目标的落实?研讨内容:(1)教学目标的重要性(2)如何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的落实策略(4)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方法2. 第二周:课堂教学方法研究教研主题: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研讨内容:(1)课堂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2)不同类型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3)如何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4)课堂教学方法优化的实践案例3. 第三周:实验课教学研究教研主题:如何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研讨内容:(1)实验课教学的特点(2)实验课教学的基本原则(3)实验课教学方法的创新(4)实验课教学评价方法4. 第四周:作业设计与批改教研主题:如何设计有效的作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讨内容:(1)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2)不同类型作业的设计方法(3)作业批改的技巧与注意事项(4)作业评价方法5. 第五周:教学反思与改进教研主题:如何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研讨内容:(1)教学反思的意义(2)教学反思的内容与方法(3)教学反思的实践案例(4)教学改进的策略6. 第六周:跨学科融合教学研究教研主题:如何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研讨内容:(1)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意义(2)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基本原则(3)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设计方法(4)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案例7. 第七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教研主题: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研讨内容:(1)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2)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策略(3)信息技术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案例(4)信息技术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案例三、结语初中理化生每周教研主题的制定,旨在为教师提供交流、学习、成长的平台。
小学科学二年级科学实验计划小学二年级科学实验计划
第一周:
教学内容:科学家这样做
实验名称:XXX视频
实验准备:准备大蒜、葱和绿豆小盒子。
第二周:
教学内容:土壤-动植物的乐园
实验名称:种植物
实验准备:准备泥土等材料,画出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图,观察太阳位置、月相和天气的变化。
第八周:
教学内容:不同的季节
实验名称:做大自然的孩子
实验准备:观察四季的变化,爱护动植物,制作长过程图,将带来的各种金属塑料等材料按类别分类,观察不同材质的餐具。
第九周:
教学内容:不同的季节
实验名称:做大自然的孩子
实验准备:观察四季的变化,爱护动植物,制作长过程图,将带来的各种金属塑料等材料按类别分类,观察不同材质的餐具。
第十周:
教学内容:我们生活的世界
实验名称:材料分类
实验准备:将材料按类别分类,观察不同材质的餐具。
第十一周:
教学内容:不同材料的餐具
实验名称:认识餐具的特点并记录
实验准备:用泥巴、木条和纸分别折纸,观察一把椅子并记录组成部分和使用材料。
第十二周:
教学内容:书的历史
实验名称:神奇的纸
实验准备:制作简易的书,折纸用纸折出不同的形状。
第十三周:
教学内容:做书
实验名称:别做简易的书
实验准备:折纸用纸折出不同的形状。
第十四周:
教学内容:椅子不简单
实验名称:观察椅子成部分和使用材料,设计选材并自己动手制作椅子。
第十五周:
教学内容:做一顶帽子
实验名称:做帽子
实验准备:拼贴四季变化图,观察学生自己种的植物生长,观察和记录月相和下一个星期的天气。
第一周:表面张力一、气球炸弹1.准备的材料:气球、玻璃珠、硬币、打气筒2.实验过程:①首先将硬币塞进绿色的气球,玻璃珠塞进红色气球中。
②将绿色的气球用打气筒吹起来,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底部的硬币,粉红色的吹起来也能看到里面的玻璃珠。
③将装有玻璃珠的粉色气球从高处坠下,气球平安无事落地还弹了弹。
④将装有硬币的绿色气球从高处坠下,气球直接被硬币打穿了,怎么回事?3.实验原理:为什么放入重的玻璃珠坠下不会破,但是一个小小的硬币就破了呢?原因:当吹满气的气球由高处掉到地面时,气球里的铜币撞击气球,将气球的表皮撞出长条形的破洞,由于气球已经吹满气,表皮具有弹性张力,在长条形破洞的上、下两端之张力不平衡,因而迅速裂开而爆破。
气球里面是钢珠,则造成的破洞是圆形的,表皮的弹性张力因为对称平衡,只会造成破洞变大,而且漏气后降低了张力,破洞不会瞬间裂开,因此不会爆破。
二、倒过来的瓶子里的水流不出来(水的表面张力)设问:玻璃瓶子里装满水,不用瓶塞盖住,水能不倒出来吗?1.准备的材料:玻璃瓶、玻璃杯、水、纸、剪刀、铝制硬币(1角)多个、纱布或有小孔的瓶盖。
2.实验过程:实验一:在玻璃瓶内装满水;用剪刀剪一片纸,再用纸盖住瓶口;用手掌按住纸后将瓶子倒立,观察现象。
实验二:将纸片改成有一个小孔的瓶盖、多个小孔的瓶盖和一张纱布做实验一的实验。
实验三:将玻璃瓶改成玻璃杯做实验一的实验。
实验四:在玻璃杯内转入适量的水,将铝制硬币放在水面上,一定好好的放,会看到硬币漂浮在水面上的。
3.实验原理:水的表面由于分子间距离比水内部的分子间距离大,所以水的表面有相互吸引的表面张力。
所以当水从高处落下时,水滴会变成近球形,就是因为表面张力的作用引起的。
三、大小气球设问:两只相同的气球,吹得越大所需要的力气越大,现在将它们吹成大小不同的两个气球,再将它们用管子链接起来,两个气球是不是会一样大呢?1.准备的材料:气球两只、三通阀、气筒、胶管2.实验过程:①将两只气球的口接在三通阀上;②将另两只气球分别吹大,并使其一大一小,关好阀门;③打开两气球间的阀门,就可以看到小的气球变得更小,而大的气球会更大。
八年级科学实验周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为了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特举办八年级科学实验周活动。
通过此次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技能,而且能够增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培养科学精神。
二、活动时间本次科学实验周活动将于下周一至周五(具体日期)举行,每天安排1-2个小时的实验课程。
三、活动内容安排1. 第一天:水的性质实验在第一天的实验中,学生们将通过观察水的性质,了解水的浸润性、表面张力等特点,培养观察力和实验记录能力。
2. 第二天:常见化学反应实验在第二天的实验中,学生将进行一些简单的常见化学反应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体验化学实验的神奇之处。
3. 第三天:物理实验探究第三天的实验将涉及一些物理现象的探究,如光的折射、声音的传播等,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感受物理规律。
4. 第四天:植物生长实验学生们将在第四天的实验中,通过种植实验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原理,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细心。
5. 第五天:综合实验报告在活动的最后一天,学生们将结合之前进行的实验内容,撰写一篇综合实验报告,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实验要求1. 每名学生需自带实验用品,如实验笔记本、实验器材等。
2. 活动期间需注意实验安全,严禁私自进行危险实验。
3. 学生需认真记录实验过程及结果,力求准确和完整。
五、活动评估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和实验过程的观察,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科学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进行评估,为今后的科学学习提供参考。
六、总结通过本次八年级科学实验周活动,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提高他们的科学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合作意识,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课题组成员的实验计划及任务分配实验计划
本课题组的实验计划旨在高效地完成课题研究,并确保每个成员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任务。
以下是我们的实验计划:
- 第一周:完成实验室培训,熟悉实验流程和安全操作规程。
- 第二周:开始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实验方案的制定和所需材料的准备。
- 第三周至第六周:根据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 第七周:整理实验数据,并将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和总结。
- 第八周:准备实验报告的撰写和展示。
任务分配
为了确保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将根据每个成员的专长和兴趣,进行任务的合理分配。
以下是每个成员的任务:
- 成员A:负责制定实验方案,并协助其他成员进行实验操作。
- 成员B:负责收集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 成员C:负责实验材料的准备和实验设备的维护。
- 成员D:负责整理实验报告的撰写和展示。
每个成员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需要积极参与课题组的讨论
和交流,以便在实验过程中相互协助和提供支持。
时间安排
为了合理安排每个成员的时间和任务,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 每周初,我们将召开小组会议,共同商讨实验计划和任务安排。
- 每天早上,我们将进行实验的进度汇报,及时发现和解决实
验中的问题。
- 每周末,我们将评估实验的进展情况,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
重新安排任务。
通过以上的实验计划和任务分配,我们相信能够以高效的方式完成课题研究,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请各位成员按照任务分配和时间安排,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并随时保持团队合作和沟通,共同取得成功!。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程安排及进度
一、课程目标
本学期的综合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掌握实践技巧,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课程安排
1. 第一周:科学实验
学生将参与有趣的科学实验,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2. 第二周:手工制作
学生将研究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制作各种手工艺品,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第三周:社区服务
学生将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了解社区的发展和需要,并积极参与社区服务项目。
4. 第四周:大自然探索
学生将参与户外探险活动,了解大自然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培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5. 第五周:体育运动
学生将参与各种体育运动项目,锻炼身体,培养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三、课程进度
本学期综合实践课程的进度安排如下:
- 第1-2周:科学实验
- 第3-4周:手工制作
- 第5-6周:社区服务
- 第7-8周:大自然探索
- 第9-10周:体育运动
学校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时调整,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和完成各项实践活动。
四、评估方式
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将通过课堂表现、作品展示和参与度来评估。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程活动,并按时提交相关作品和报告。
五、注意事项
- 学生须遵守课堂纪律,尊重他人,不得干扰他人研究。
- 学生应带好相关研究用品,并注意个人安全。
- 如有特殊情况请提前与老师沟通,协商解决。
以上为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程安排及进度,希望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充实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升自身素质。
实习周记(优秀8篇)篇一:实习周记篇一电子专业实习第一周20xx年11月1日那天,正是我踏入公司的第一天,也是我步入社会谋生的第一次经历。
虽然对学校有一些不舍,但是来公司第一天给我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蛮有新鲜感的。
到公司报到的第一天,接待人正是我的部门经理,给人感觉很亲近。
接着,经理给我看了公司的入职条例,然后谈了工资之后他就带我进了我所属的部门。
部门的布置比较简单,就四台电脑和两架试验台,部门有5个人,算上经理6个,当时这个部门正缺人。
经理召集所有人,把我的情况介绍给了大家,介绍完毕之后,部门主管李俊站出来说了几句就让我先跟着部门的一个女孩子慢慢熟悉公司流程,她相当于就是我的师傅。
她是一个北方女孩,说话做事很爽快,这一周她带着我熟悉了公司的一些基本流程,认识了仓库以及管理方面的一些人,自我感觉还算适应,第一周还算轻松。
电子专业实习第二周一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随着对公司流程一步步的熟悉,这周我的师傅就叫我慢慢地自己去与其他部门的人打交道,以便以后工作的顺利进行。
周一,我们部门主管接到一个研发协助任务,于是他就把任务交给了我的师傅。
师傅看了电路板的布局,电路板的背面有贴片器件,由于公司条件受限,必须自己人工完成贴片的各个环节。
贴片之前必须点红胶,师傅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叫我去仓库找一个叫李主管的借用。
接到命令,我就拿着电路板去仓库找李主管,通过与他的交谈,感觉人很客气,也很负责。
贴片的工作终于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完成了,下午就要开始插件了。
插件之前,师傅和主管先后教了一些元器件的识别方法,之后,我开始跟着师傅慢慢整形、插件。
两个多小时后,插件工作完成了,这时要让插完后的板子过波峰焊,师傅让我先去找制造部经理签字,然后拿给管波峰焊的工作人员核实,经核实之后,才能过波峰焊。
波峰焊的工作人员都很严肃,因为这个工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波峰焊焊完后,他们帮我把所有的板子的正反面检查了一遍才给我,让我感觉做这个工作确实需要严肃的工作态度。
【化学课堂教案】:师生互动中的知识深化与学习评价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实验安全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
了解实验安全知识,如实验室规范、事故处理等。
2. 第二课时:溶液的浓度与稀释学习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如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
掌握溶液的稀释方法,如何正确进行溶液的稀释。
3. 第三课时:气体的制备与收集学习气体的制备方法,如氧气、氢气等。
掌握气体的收集方法,如何正确进行气体的收集与检验。
4. 第四课时: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如浓度、温度等。
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平衡移动原理。
5. 第五课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如烷烃、烯烃等。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如燃烧、氧化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通过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实验仪器与药品:如显微镜、试管、烧杯等。
2. 教学课件与教案:提供教学课件与教案,方便教师进行教学。
3. 参考书籍与网络资源:提供相关参考书籍与网络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渠道。
六、教学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相关化学新闻或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采用生动的语言、图表等,清晰讲解化学知识。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观察与记录:观察周围环境,记录生活中的有趣现象。
2. 实物操作:动手制作简单的手工制品,如纸飞机、风车等。
3. 科学实验: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磁铁实验、彩虹实验等。
4. 艺术创作:绘画、手工制作、音乐欣赏等。
5. 社会实践:参观博物馆、公园、社区等,了解社会生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实践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课程有初步的了解。
2. 观察与记录(1)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校园或教室周围的环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有趣现象。
(2)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3)学生分享观察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3. 实物操作(1)教师展示手工制品的制作过程,讲解制作技巧。
(2)学生分组进行手工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奖励。
4. 科学实验(1)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 艺术创作(1)教师讲解绘画、手工制作、音乐欣赏等方面的知识。
(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奖励。
6. 社会实践(1)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公园、社区等。
(2)学生分组进行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生活。
(3)学生分享社会实践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7.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实践课的重要性。
(2)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分享自己的收获。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表达能力等。
2. 实物操作: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
3. 科学实验:评价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