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4河流环境及相模式 精品
- 格式:ppt
- 大小:20.36 MB
- 文档页数:47
2024年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范文一、背景和目标:河道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是保护河道健康发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
我市河道生态环境存在一些问题,如水质污染、水生态系统破坏、河岸垃圾乱倒等,亟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为此,制定2024年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旨在改善河道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二、治理目标:1. 改善水质:通过加强水源保护、改善排放控制和治理水体污染源头,提高河道水质,使其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2. 恢复水生态:通过生态修复、水生物保护和植被恢复等措施,恢复和保护河道生态系统。
3. 提升人居环境:加强河道岸线整治,清理垃圾和废弃物,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4. 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河道旅游和城市发展的有机结合,实现河道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内容和措施:1. 加强水源保护:建立完善的水源保护区制度,加强水源环境监测和管理,防止危险化学品和废水对水源的污染。
2. 改善排放控制: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工业企业的污水治理工作,提高排放水质达标率。
鼓励大型企业利用循环水和雨水回收等技术手段降低用水量和排放量。
3. 河道水体污染治理:加强河道污染源头治理,对排口进行严格监管,对违法排污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维护力度,提高水体净化能力。
4. 生态修复措施:对受损的河道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保护。
例如,树立生态岸线,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增加湿地面积,提高生物多样性。
5. 河岸整治和垃圾清理:加大对河岸乱倒垃圾和废弃物的清理力度,建立河道岸线的定期巡查和清理制度。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环境保护意识。
6. 河道旅游开发:挖掘河道的旅游资源,促进河道旅游的发展。
建设景观步道和观景平台,丰富河道旅游的观赏和娱乐功能。
四、项目进展和保障措施:1. 编制河道生态环境治理规划:依托专业机构和专家团队,组织编制决策支持报告,明确治理目标、内容和时间节点。
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一、环境保护1、环境保护目标工程在施工期间将会给周围的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
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施工期产生的废水、废气、噪音、浮尘、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等。
对以上污染源,项目部将在施工中采取相关的环境保护措施加以控制,最大程度的减少施工活动给环境及周围群众造成的不利影响。
为了确保施工期河水不受施工弃水的污染,施工废水经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河中。
2、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及组织机构项目经理部设专人负责环境保护工作。
进场后及时与地方政府环保机构建立联系,了解地方环境保护法规对土建施工的具体要求,签订有关协议、制订报审具体办法及办理有关手续。
施工中严格履行合同中对取弃土、排污等施工环境保护方面的承诺。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见下图《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框图》。
3、施工环境保护措施⑴综合措施环境保护组织机构图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综合科各科室负责人施工工区施工班组各工区负责人①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环境保护的法令、法规和合同规定,对施工活动范围内的环境予以认真保护。
教育职工遵守环境法规,提高环境意识,并根据本工程环保的特点制定一系列具体措施加以贯彻落实。
自觉接受当地环保部门对施工活动的监督、指导和管理,积极改进施工中存在的环保问题,提高环保水平。
②在工程开工的同时,建立由项目部经理直接领导的环境保护管理和监督机构,负责组织和监督本工程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中出现的环境与各项施工之间的矛盾和问题进行协调,达到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⑵专项措施废水处理:①经常性排水处理经常性排水主要包括边坡渗水、天然降水及施工期各工作面施工用水等。
各工作面初期排水水质符合直排要求,不需进行处理。
各工作面经常性渗水、降水及施工工作面排水等水质差,需经处理后才能排放。
经常性排水影响水质的污染物质主要来自工作面开挖的泥土颗粒和施工水泥砂浆。
2024年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一、背景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我国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河道生态环境遭受到了巨大的破坏。
为了解决当前我国河道生态环境问题,保护和修复河道生态系统,提高水环境质量,制定2024年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设定1.实现河道水质达标,使河道水体复原为清澈透明、无污染的水体;2.恢复和保护沿岸生态系统,提高河道生态功能;3.建立健全河道生态环境监测体系,进行长期监测和评估;4.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形成共建共治的良好环境氛围。
三、主要任务1.水质治理(1)制定严格的排污控制标准,实施严格的水质监测和考核机制;(2)加大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管理力度,提高污水处理率;(3)开展针对农业、畜禽养殖和工业排放的污染治理,推广清洁生产和节水措施;(4)加强非点源污染治理,采取河道修复和生态景观建设手段。
2.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1)加强河岸带绿化,种植合适的湿地和水生植物,构建自然的河岸生态系统;(2)加强沿河防护林和湿地保护,恢复河道原有的生物多样性;(3)落实河道生态用水和节水措施,保护河道生态系统水生生物的栖息地。
3.监测评估体系建设(1)建立河道水质监测站网,全面监测河道水质状况;(2)建设河道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负责河道生态环境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3)开展河道生态环境的评估和评价,为河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4.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1)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环保的认识和意识;(2)鼓励公众参与河道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活动,推动共建共治;(3)加强与学校、社区等机构的合作,开展环保教育和培训。
四、工作措施1.加大投入(1)政府加大对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资金投入;(2)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河道治理,鼓励社会捐款和组织志愿者参与河道生态环境保护。
2.加强组织领导(1)设立专门的领导机构,负责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2)建立健全河道治理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管理机制;(3)加强与相关行政部门的协同配合,实现河道治理工作的全面推进。
河流治理知识点总结一、河流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1. 河流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河流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水体、底栖和水生动植物等生态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
其功能包括供给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维持土壤和水资源、调节气候和净化水质等。
了解河流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有助于科学规划和实施河流治理工作。
2. 河流生态环境的现状和问题许多河流遭受着污染、生态破坏和水资源过度利用等问题,导致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等严重后果。
因此,保护和修复河流生态环境成为当务之急。
3. 河流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原则和方法为了保护和修复河流生态环境,需要遵循保护优先、综合治理、可持续利用和动态管理等原则。
在方法上,可以采取生态工程、建设湿地、设立水产保护区等措施,以恢复河流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二、水资源管理与利用1. 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水资源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然而全球水资源的供给和需求存在不平衡,因此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2. 河流水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全球许多河流遭受着水资源匮乏、水质下降、水利设施老化等问题,导致水资源供应不足、生态破坏和社会矛盾等一系列问题。
3. 水资源管理与利用的原则和方法水资源管理应当遵循科学规划、综合利用、节约用水和保护水生态等原则。
其中,可以采取引水调度、水资源补给、水资源开发、农业灌溉和人工增雨等方面的手段来管理和利用河流水资源。
三、水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1. 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水环境是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水质和水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2. 河流水环境的现状和问题由于工业废水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城市生活污水等因素,许多河流遭受着各种类型的水污染,导致水质下降、生态退化和资源浪费等后果。
3. 水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原则和方法水环境保护应当遵循预防为主、保护为先、综合治理和源头控制的原则。
在方法上,可以采取污水再生利用、生态修复、水质监测和环境修复等手段来保护和治理河流水环境。
河道整治项目施工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一、环境保护目标噪声、污水、粉尘排放、固体废弃物达标排放;杜绝重大环保事故、事件;环保投诉率为零。
二、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组织机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建立环保体系,加强宣传教育,统一思想,使全体职工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详见下图7-1 :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图。
图7-1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图三、环境保护内容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给周围群众造成的不利影响为目的,同时注意保护资源。
1、噪音污染控制机械车辆,尽量避免在居民区通行,大型机械及噪声量大的施工作业尽可能选择白天操作,避免夜晚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
2、污染物排放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尽量减少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处置符合法规要求。
3、环境保护工作内容3.1强化认识,加强领导,全面开展环保工作。
3.2加强环保意识,遵守环保法规,把环境保护纳入工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并贯彻施工全过程。
3.3结合现场实际,在抓好环保全面工作的基础上,确立环保重点目标,制定具体措施。
3.4层层落实环保责任制,把环保工作作为考核项目的重要指标,严明奖罚。
3.5与当地环保部门签订环保协议,设立投诉电话,接受社会监督3.6认真学习贯彻国家环保法规及有关规定,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环境保护的自觉性。
3.7工程竣工后,在一个月内拆除临时建筑设施并清理临时占地,对业主要求保留的临时建筑设施,必须办理移交手续。
3.8在施工场地周围张贴告示,以求得附近居民的理解和配合。
四、对影响环境主要因素的控制措施1、施工噪音控制1.1生活区噪声符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SL398-2007 )的要求。
主要噪声源和振捣器、发电机等噪音比较大的机械均设置消音装置,采用有效的吸声、隔音材料施做封闭隔声屏,控制施工噪音。
1.2采取措施,保证在各施工阶段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和工法;每日22 时至次日6 时禁止强噪声施工。
河流精细化环境管理项目实施方案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这个河流精细化环境管理项目实施方案。
你们想想,河流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滋养着我们的生活,对吧?可要是不好好管理她,那可不得了!就好比你有个宝贝却不珍惜,多可惜呀!
咱这项目呀,首先得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时刻盯着河流的一举一动。
这就像警察巡逻一样,一有风吹草动马上就能发现!我们要安排专人定时去巡查河流,看看河水是不是干净,有没有垃圾漂浮着。
哎呀,要是看到那脏兮兮的河水,心里得多难受呀!
然后呢,咱得给河流来个全面的“体检”。
检测水质呀,看看里面各种成分是不是达标,这跟咱人去医院体检不是一个道理吗?这可不能马虎!要是水质有问题,那可就像人生病了一样,得赶紧治呀!“哎呀,这河水咋这样了呀!”咱们得赶紧行动起来。
还有啊,宣传也很重要!我们得让大家都知道保护河流的重要性。
这就好像宣传健康知识一样,得让大家都重视起来。
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保护我
们的河流妈妈,多好呀!“喂,你可别乱丢垃圾到河里去啊!”这样互相提醒着。
我们不能只是喊喊口号,得真正去做才行!每个人都出一份力,这河流才能越来越好。
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咱这河流一定会变得清澈见底,鱼虾成群,就像小时候那样!这河流精细化环境管理项目一定能取得成功!让我们一起加油干吧!。
3河道四季生态变化及其运行管理河道生态系统的演替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不是静止的。
再加上其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确定性,必须进行长期的监测和管理。
因而,城市河道生态修复并不是城市河道治理的终结,相反,生态修复完成仅仅是河道生态保护的开始。
在城市河道治理中,必须将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在河道生态修复完成后必须根据区域四季水体生态系统的变化,利用生态稳定化技术,进行维护管理,将生态管理作为城市河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生态系统能有效运行,保证其生态承载能力,从而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1河道四季生态变化状况空港经济区景观河道水体在夏末、初秋和冬季,易形成水体分层,限制垂直方向物质的混合,而在春季、夏季、秋冬季以及冬春季交替时,由于受刮风、降雨和温度的影响易形成乱层,发生垂直方向物质的传递,尤其是冬春季节交替时,河道表层水体温度随着气流温度的上升而首先上升,当温度达到4℃左右时,表层水体密度大于深层水体密度,由此又导致表层水下沉,深层水上浮,发生垂直方向的混合传质,俗称“翻底”现象,此时释放的磷通过循环比较快地进入表层,造成表层水体的磷浓度加大,从而易加快水体的富营养化。
3.2河道修复工程运行管理城市景观河道水环境应遵循“人与自然和谐与协调发展”以及“以人为本”总的原则,要提升河道长效管理的水平与档次,不仅要对河道进行表观上的保洁,更要积极采取合理的措施保证景观河道水体修复的长期效果。
因此,根据河道四季水体生态的上述变化,进行以确保水安全,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营造水景观为原则的长效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尤为重要。
3.2.1水体污染源管理对空港经济区景观河道来说,存在着由“点源”和“面源”所引起的水体污染,“点源”包括雨水收集、再生水生态补充用水、偷排污水、事故排放污染物以及倒灌雨水管网后重新排放的景观水(主要是厌氧);面源包括河岸渗透、地下水、河道两侧绿化排盐水、渗滤水以及降雨径流冲刷、钓鱼投放的饵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