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关照下的美剧字幕翻译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5
生态翻译学下的英语新闻翻译分析1. 引言1.1 生态翻译学的涵义和重要性生态翻译学是一门新兴的翻译学科,它将传统翻译研究与生态学相结合,探讨翻译活动与环境、社会以及文化之间的关系。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跨学科的综合活动,需要考虑到翻译所处的整体环境和背景。
生态翻译学的重要性在于强调了翻译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提倡翻译时要尊重和保护环境,推动翻译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生态翻译学的理念对于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尤为重要。
通过研究生态翻译学,不仅可以提高翻译质量,还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传播。
了解生态翻译学的涵义和重要性对于提升翻译工作者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促进翻译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翻译学的出现为新闻翻译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考与启示,有助于从更广阔的角度审视翻译活动,为新闻翻译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2. 正文2.1 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基础生态翻译学倡导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这一理念融入到翻译活动中。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转换,更是文化和价值观的传递。
翻译工作者在进行翻译时需要考虑到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生态翻译学强调跨学科合作和综合性能力的培养。
翻译工作者需要具备环境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传达新闻中关于环境、生态等方面的信息。
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基础是以环保、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倡导跨学科合作和社会责任感。
这些理论基础为新闻翻译提供了指导和规范,带动英语新闻翻译向着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2.2 生态翻译学在新闻翻译中的应用生态翻译学在新闻翻译中的应用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展开讨论。
生态翻译学强调语言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这对于新闻报道的翻译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因素对于新闻报道的语言表达会有影响,翻译人员需要考虑到这一点,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生态翻译学还注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联系,新闻报道往往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内涵。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美版《甄缳传》的字幕翻译作者:袁春波来源:《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年第5期摘要:运用生态翻译学中的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可以分析电视剧《甄嬛传》字幕翻译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分析结果表明译者进行影视字幕翻译时需要保持原语和译语的语言生态、文化生态和交际生态的协调平衡。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影视字幕翻译;美版《甄嬛传》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郑晓龙导演的电视剧《甄嬛传》讲述了甄嬛从不谙世事的单纯少女,历经沉浮磨难,最终成为善于谋权的皇太后的故事。
《甄嬛传》得以持续热播,剧中优雅复古的台词功不可没。
伴随该剧走出国门,剧中台词的翻译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2015年,由美方专业人员翻译而成的美版《甄嬛传》在美国Netflix网站热播(配有中英文字幕的美版《甄嬛传》随后在中国乐视网热播),实现了预期的播出效果,这与其成功的字幕翻译密不可分。
影视字幕翻译在影视作品对外传播中不可或缺,生态翻译学理论能够用来合理地分析和阐释美版《甄嬛传》字幕翻译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一、影视字幕翻译影视字幕是指影视屏幕上呈现的旨在帮助观众理解影视作品的文字,具有聆听性、无注性、瞬时性、通俗性和综合性等特点;瞬时性要求影视字幕含义明确、言简意赅,通俗性要求影视字幕通俗易懂、简洁流畅,综合性要求影视字幕与影片的声音、图像等其他要素相辅相成。
[1]61-65影视字幕翻译是将原语译成目的语并置于屏幕下方,[2]163-164是影视信息传递在视觉上的解释性补充说明。
[3]93-97影视字幕翻译受到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影响显著,[4]38-40其根本任务在于服务观众,帮助观众理解影视作品。
[5]152-153影视字幕翻译在影视作品的对外传播中不可或缺,其翻译质量的优劣影响观众对影视作品的理解和接受、影响影视作品对外传播的效果。
二、生态翻译学理论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提出了生态翻译学。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汉英同传翻译研究》篇一一、引言生态翻译学是一个以生态视角审视翻译活动的跨学科理论,旨在以一种新的思维框架和理念,揭示翻译的生态特征与机制。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跨文化交流的增加,汉英同传翻译作为语言交流的重要桥梁,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对汉英同传翻译进行研究,探讨其特点、策略及存在的问题。
二、生态翻译学理论框架生态翻译学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从整体、联系和动态的角度看待翻译活动。
它强调翻译活动与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译者的中心地位和责任。
在汉英同传翻译中,这一理论的应用体现在对翻译环境、文化背景、语言特性的综合考虑。
三、汉英同传翻译的特点汉英同传翻译是即时性、准确性和流畅性的结合。
它要求译者在短时间内理解源语信息,快速转换语言,同时保持内容的准确性和传达的流畅性。
在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下,汉英同传翻译的特点包括:1. 语境适应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考虑语境因素,如文化背景、语言习惯等,以实现准确传达。
2. 动态性:翻译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调整策略以适应变化的语言环境。
3. 交互性:译者和听众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
四、汉英同传翻译的策略与技巧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汉英同传翻译需要采用合适的策略和技巧。
首先,要理解原语的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确保准确传达信息。
其次,要运用语言转换技巧,如词汇选择、句式调整等,使译文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此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合理分配注意力: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合理分配注意力,关注源语信息的同时,也要关注听众的反应。
2. 灵活运用非语言手段: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有助于增强翻译效果。
3. 跨文化意识: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避免因文化误解导致的信息传递失误。
五、汉英同传翻译中的问题与对策在汉英同传翻译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如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语言表达不地道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文化对比研究: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意识。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高中英语听、说、读教学活动中写作融入模式的初探目的论下的修辞手法翻译: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两个汉语译本为例英汉习语文化差异及其翻译从异化和归化的角度浅析中文菜单的英译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词汇策略的研究现代爱情的另类表述—解读《暮光之城》主人公爱德华和贝拉的爱情美国情景喜剧字幕翻译的归化策略--以《生活大爆炸》为例平衡的维系——《天钧》中的道家思想Risk Comparing of Documentary Collection and Letters of Credit从社会语用学角度分析《雷雨》中的称谓语浅谈大学英语教育的文化融入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175 567 12 48从合作原则分析《绝望的主妇》中的语言间接性及其幽默效果大学生上网调查新闻翻译中“编译”的合理性分析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沉默之语用分析跨文化视角下动物寓意的对比及其习语的翻译策略《七宗罪》的人性解剖从数字的联想意义研究中西文化的差异澳洲土著语言的演变及原因从接受美学角度看儿童文学的翻译《厄舍古屋之倒塌》的主题及其象征意义的分析分析与比较中美电视新闻的娱乐化,及其未来的发展《红字》中珠儿与《雷雨》中周萍之比较《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分析素质教育下农村小学英语现状初探--以某县为例(开题报告+论)论奥斯卡•王尔德的艺术道德观《阿甘正传》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人物婚姻观比较英汉习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好莱坞电影中美国总统形象的演变和文化内涵从《穿靴子的猫》看美国动画电影中的英雄主义历史与个人叙事:拉什迪《午夜之子》的后殖民解读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分析On the Importance of China English as an English Variant打破沉默——接骨师之女中“沉默”主题的解读A Study of Translation of Chinese Idioms with Numeral “San”中西建筑文化差异及其形成背景分析清明节与万圣节的比较论商标名称的翻译对品牌形象的影响浅析合作原则在汉英广告语翻译中的运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艺术特色分析通过《蝇王》看人性从文化语境角度分析英汉禁忌语的异同汉英翻译中的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对策On the Use of Satire and Humor in Pygmalion《飘》中斯佳丽的性格特征解读《智血》中主要人物生命历程解读身势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Man-and-Nature Relationship in Moby-Dick中外经典英文广告的语言特征浅析The Analysi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nimal Idioms商务谈判中的模糊语的使用探讨法国葡萄酒营销与中国白酒营销中的民族特色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Silence in Conversations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第二语言习得中语用迁移现象的分析探析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主题《林湖重游》中的静态美分析公益广告中双关语的应用及其翻译中美体育报道的比较中美文化差异对其商务谈判的影响《宠儿》中塞丝的性格特征分析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差异广告语及标语动词的翻译英文歌曲名称翻译浅析《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从女性主义角度看《觉醒》中爱德娜的女性主体意识觉醒浅析法律英语的词汇特点及其翻译英汉禁忌语的文化差异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的叙事技巧分析Teleology, Religion and Contexts解析凯特肖班的《觉醒》中的哥特因素:浅析维多利亚时期妇女文学的觉醒卢梭的浪漫主义思想在《远大前程》中的反映从希斯克利夫的悲剧人生看“如何被逼出邪恶的人性”从功能对等的观点看京剧术语的英译从文化视角看英语习语的翻译浅析《最蓝的眼睛》中主流审美观对美国黑人的影响从《人与鼠》看斯坦贝克艺术风格杰克的悲剧与海明威的世界观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研究广告翻译文化图式理论视角下汉英动植物联想意义比较论商标翻译的原则及策略An Analysis of Two Women in the Film of 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Victorian Woman vs. Modern Woman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问题之比较分析浅谈数字翻译中的文化因素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从语言学角度探析新词从《尼克亚当斯故事》中探析父亲情结对海明威人生观的影响从《篡夺》中看辛西娅奥兹克作品中的反偶像崇拜精神解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帽子和鸭子的象征意义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金色笔记》外语学习中的个体差异非语言行为在英语交流中的应用从校园流行语看中美学生思维方式的差异浅析英语原版影视欣赏和英语学习外宣翻译中的错误分析爱恨共辉煌——浅析《呼啸山庄》中的男主人公论英文电影字幕翻译及其制约因素——以《别对我说谎》为例浅谈在华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策略从《小妇人》看男性缺失时十九世纪美国女性的成长从作品人物塑造看海明威生命意识的转变从广交会现场洽谈角度论英语委婉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功能与应用《飘》中生态女性意识的研究英语中的女性歧视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论中文菜单的英译浅谈网络聊天中的英语缩略语从文体学角度浅析国际商务合同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英语商务合同的文体特点及其汉译英语政治委婉语的语用功能论《丽塔海华丝和肖申克救赎》中的反讽政治演讲辞中常用修辞解析《德伯家的苔丝》中女主人公的反叛精神和懦弱性格论电影片名翻译的“忠实性”从“啃老”现象看后啃老族的生活态度《麦田中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异化A Study of Foreignization in Film Dubbing TranslationThe Application of Games in English Teaching for Young Learners中英数字词语文化内涵对比研究法律英语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On Michael Moore's Fahrenheit / From the Rhetoric Perspective中英文数字文化对比及其翻译中美广告创意的文化差异性研究从认知角度看隐喻在英语词汇习得中应用浅谈中式英语的成因及解决方法《诗经》与《圣经•雅歌》中爱情诗的比较研究从心理学角度探析爱米莉的爱情悲剧英语旅游广告的文体分析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相同之爱,不同诠释——从美剧《吉尔莫女孩》看东西方母女关系之异同项目教学法在英语写作课中的应用《西游记》两英译本宗教用语翻译比较:读者接受论视角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政治文献中中国特色词汇翻译从《简•爱》与《藻海无边》看女性话语权的缺失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Cosmetic Instruc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从认知语境的角度解读《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隐含意义圣经对J.K.罗琳创作《哈利波特》的影响——对《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的写作手法及其宗教主题的研究高中生英语学习成败归因现状调查及对策中英数字习语的翻译“以读促写”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教学法研究《动物农庄》中的象征意义研究Study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荒岛主义在《蝇王》中的映射Foreignization as a Translation Approach--O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Wei-ch’eng《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伦理困境A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Chinese Dish Names对《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的象征主义解读从功能对等理论看中西商务翻译中文化差异导致的不对等翻译论交际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中英问候语对比研究论广告与文化A Lonely but Strong-willed Soul A Character Analysis of Ellen Weatherall in The Jilting of Granny Weatherall英国贵族精神和绅士教育研究从会话含义角度解读《老友记》的言语幽默效果性格、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基于网络的英语听力学习的优势与局限研究论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从中西传统节日象征物看中西文化异同论乔治•艾略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婚姻观及其原因公益广告的词汇特点: 以美国红十字会广告语为例英文影片名汉译中的文化多元性初探An Analysis of the Name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及翻译研究英汉委婉语及其相关文化心理解读初中英语课堂管理方法探析中西饮食文化的对比《鲁宾逊漂流记》与《桃花源记》中乌托邦思想之比较初中生英语听力理解的障碍因素及对策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谈如何理解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性格分析Symbolism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迷失的童年——从成长小说的角度解读伊恩•麦克尤恩的《蝴蝶》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分析海明威的矛盾性格在其作品中的体现从《永别了,武器》与《老人与海》浅析海明威的战争观对《愤怒的葡萄》中圣经原型的分析从电影功夫字幕翻译谈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的原则和技巧现代小说《到灯塔去》的解读:从时间蒙太奇和多视角叙述角度哥特电影的黑暗之美-市场与文化的交接分析《悲惨世界》中冉•阿让的人物形象济慈六大颂诗的意象广告语的特点及其翻译技巧商务谈判中话语的顺应性研究从《肖申克的救赎》看体制化对个人的影响论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A Research on Frances Burnett’s “Fauntleroy” Writi ng Style论《马丁伊登》中一个成功者的幻灭从叔本华的悲剧理论分析《红字》的悲剧性从孤独心理学解读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中中老年人的心理The Analysis of Promotion Strategy of L’Oréal in China论圣地亚哥性格的多重性及《老人与海》中的悲剧色彩汉英习语翻译及其所反映的文化差异《阿甘正传》——美国传统价值观的回归沙博理《水浒传》译本中文化词的翻译论《简爱》中的经济意识。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解读国漫电影字幕翻译【摘要】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结合国漫电影的兴起与发展,探讨了国漫电影字幕翻译的相关议题。
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我们分析了翻译策略、挑战与应对、文化差异、生态平衡以及语言生态学在国漫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通过这些分析,发现生态翻译学为国漫电影字幕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强调了字幕翻译在保护生态多样性中的重要性。
在未来,国漫电影字幕翻译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我们需要不断改进翻译技巧,促进文化交流与生态保护的平衡发展。
生态翻译学的引入为国漫电影字幕翻译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也为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国漫电影、字幕翻译、生态平衡、文化差异、语言生态学、翻译策略、挑战与应对、保护生态多样性、发展趋势。
1. 引言1.1 翻译学与生态翻译学概念翻译学是研究翻译的学科,旨在探讨跨语言和跨文化之间的沟通以及翻译的原理和方法。
生态翻译学则是在翻译学的基础上,将生态学理念引入翻译研究领域,关注翻译活动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力求实现文化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共存。
生态翻译学强调翻译活动应该尊重原文作者和文化的意图和价值,同时也要考虑到目标文读者和文化的需求。
这就要求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兼顾文本的意义和语境的连贯性,以确保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贴近目标文化的接受标准。
在国漫电影字幕翻译中,生态翻译学的理念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好地理解和传达电影中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避免对原作的歪曲和误解。
通过生态翻译学的视角解读国漫电影字幕翻译,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推动国漫电影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和接受。
翻译学与生态翻译学概念的结合为国漫电影字幕翻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实现文化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统一目标。
生态翻译学的应用将为国漫电影的翻译工作带来更多可能性和挑战,也为全球影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1.2 国漫电影的兴起与发展国漫电影作为中国动画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备受关注和支持。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长津湖之水门桥》字幕翻译研究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长津湖之水门桥》字幕翻译研究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电影已成为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载体。
然而,由于文化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存在,电影字幕翻译成为跨文化交流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以中国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为例,运用生态翻译学视角,探讨其字幕翻译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和影响。
一、生态翻译学的理论与背景1.1 生态翻译学的概念与特点生态翻译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研究领域,其探讨文化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翻译学强调翻译不仅仅是语言文字层面的转换,而是一种文化创造和转变的过程。
因此,生态翻译学强调翻译应考虑环境、社会、政治等多重因素,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生态翻译学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生态翻译学的理论与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影字幕翻译领域。
电影作为一种具有强烈文化色彩的艺术形式,其字幕翻译需要结合特定的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传达电影的意义和情感。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字幕翻译可以帮助消除文化障碍,促进跨文化交流,进而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的背景与语境分析2.1 电影背景介绍《长津湖之水门桥》是一部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抗美援朝为背景的历史剧情片。
电影以长津湖战役为线索,通过讲述中国人民志愿军水门桥阻击战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和抗争精神。
2.2 语境分析电影呈现了严峻的战争场景和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中国人民对和平的向往和牺牲精神。
电影中运用了大量的军事术语、战斗场景和情感表达,这些元素构成了电影的语境。
字幕翻译需要在保留原始意义的基础上,合理传达电影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三、《长津湖之水门桥》字幕翻译中的误差与问题分析3.1 语言结构的不同中文与英语的语言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中文偏重于表达关系,而英语则更注重主谓宾结构。
在字幕翻译过程中,这种差异可能导致某些语义无法准确传达。
3.2 文化差异的考量《长津湖之水门桥》涉及到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对家国情怀、尊崇长辈等的表达。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字幕翻译一、字幕翻译中的生态问题1.文化差异问题。
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这就导致了同一部电影、电视节目中的人物、场景、情节等,在不同国家的观众眼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
因此,字幕翻译在进行文化转换时必须要将文化差异问题考虑进去,否则就会造成观众的误解和不适。
2.语言形式问题。
不同语言的语法、词汇、表达方式等具有很大的差异。
在进行字幕翻译时,如果不能将原文精准地翻译成目标语言的语言形式,就会使得翻译结果呈现出生硬、不自然、难以理解等问题,从而降低交流效果。
3.人工翻译问题。
目前大多数字幕翻译都是由人工翻译完成的。
人工翻译存在着疲劳、主观性强、有时质量无法掌控等问题。
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机器翻译的效果与质量也在逐步提高,因此将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相结合,实现智能翻译,也是一个可行的方向。
4.时间紧迫问题。
一些电影、电视节目等作品在推出时需要同步翻译,因此时间紧迫成为了字幕翻译中常见的问题。
短时间内需要翻译大量内容,容易导致翻译质量下降,从而影响观众的理解和体验。
生态翻译学是一门研究翻译与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注重探讨翻译活动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作用和影响。
运用生态翻译学视角,可以从整体上考虑字幕翻译的生态系统,实现字幕翻译的生态化。
1.建立字幕翻译生态网络。
将字幕翻译作为翻译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建立一个字幕翻译生态网络,从而让字幕翻译与其他环节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减少翻译过程中的交流不畅、信息缺乏等问题。
2.采用生态协同翻译模式。
生态协同翻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将不同的翻译资源进行整合与协调,以实现翻译质量最优化的模式。
运用生态协同翻译模式可以将人工翻译和机器翻译结合起来,减少翻译时间和成本,提高翻译质量。
3.推广多语言字幕翻译。
建立多语言字幕翻译平台,同时提供通用语言翻译服务,满足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观众需求。
这可以通过开设在线翻译服务平台等方式进行实现。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评电影《生活大爆炸》字幕翻译[摘要]近年来,一个具有跨学科性质的翻译途径应运而生,即生态学翻译研究途径。
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强调译者的主体性,侧重“三维”间的转换,即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并认为“整合适应选择度”越高,译文越佳。
本文是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来探讨当下流行美剧《生活大爆炸》的字幕翻译,以期给今后的字幕翻译者提供借鉴和翻译途径。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多维度转换;生活大爆炸;字幕翻译当前,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各国之间文化交流也日趋频繁;影视作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媒介,可促进中西文化之间的传播。
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很大,大多数观众并不能充分理解影视作品的内涵与精髓,因此,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对影视字幕翻译的研究集中于以目的论视角、功能对等视角、关联理论视角来探讨其翻译策略,但从生态翻译视角鲜有涉及。
《生活大爆炸》是一部美国情景喜剧,讲述的是一个美女Penny和四位科学家Sheldon, Leonard, Raj以及Howard。
此剧不仅在美国风靡,在中国也掀起一阵飓风,高居搜狐,人人影视等影视网站的观看排行榜前列。
对这样一部红火的美剧,除了其剧情引人入胜,其字幕翻译也功不可没。
本文试图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对《生活大爆炸》的中文字幕翻译进行探讨与评价,以期为今后的影视翻译提供借鉴。
一、生态翻译学概述生态翻译学是由国内学者胡庚申提出的全新理论,从生态学角度对翻译进行了整合性研究。
它以达尔文“适应/选择”学说的节本原理和思想为指导,以“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主题概念为基调,以“译者为中心”的理念为核心,是能够对翻译本体做出新解的翻译理论范本。
[1]11-15生态翻译学不是从作者/原文角度,也不是从读者/译文角度,而是从译者角度,将译者为中心的思想置入翻译定义之中,把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2]1-5。
其中翻译生态环境指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文化、交际、社会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
生态译学观照下影视字幕翻译模因变异解读盛俐【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39)002【摘要】View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the subtitle translation is the process of cross-cultural replication and spread of translation memes.In order to adapt to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strive for the development,translation memes should mutate and form new transla-tion memes based on replic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he source information.The spread of translation memes must comply with the principle of “mutation,selection and heredity”to survive actively and convey the cul-ture essence of the source language to the target language cultural context.In this paper,there’s an explo-ration on meme mutation in subtitle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through which we can learn how to meet the need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ubtitle translation.%生态译学观照下,影视字幕翻译的过程就是翻译模因的跨文化复制和传播。
2020年第6期(总第852期)丈敖冬‘科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影视字幕翻译——以英剧《唐顿庄园》为例张柯(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扬州225000)摘要:随着中外影视文化交012益加强,影视字幕翻译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愈发A出,对外来影视作品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维”转换的角度,对英剧《唐顿庄园》(Downton Abbey)中的字幕翻译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影视字幕中的指导作用,为影视字幕的翻译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字幕翻译《唐顿庄园》三维转换引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不断受到外国人的关注和喜爱,越来越多的中国影视作品走向海外。
与此同时,大量外国影视作品进入国内市场,为中国观众所接受。
这促使人们对影视作品字幕翻译的需求迅速增加,不仅推动了字幕翻译的发展,还提了家对字幕翻译的$作为文化交流与的,在国内还国外,影视作品都具有非常广的市场,其中充的字幕翻译不的。
的字幕翻译对国的文化交流与发作$,、文、面的,以及影视字幕翻译具备的,译在翻译中的和,量的译文。
,与指导字幕翻译的和有的$《唐顿庄园'(Downton Abbey"是由英国ITV电视台出品的时,了发生在中的一$来,不仅在英国了不的反,在中国市场大$的了的之外,与优秀的字幕翻译密不分的$《'字幕翻译来源于网络,本文 其中几处精彩译例,从生态翻译视角探讨其在影视字幕中的应$一、生态翻译学理论简介基达尔文生物进中关于自然界的“自然选择论”和“存”,胡庚申教授提出了生态翻译$作为一个跨科的途径,态翻译学主要是运态性、生态视角对翻译进行纵观的理论$根据态翻译学理论,翻译译者为中心的;翻译过程译对以原文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和译为典型件的翻译生态环境对译文的“选择”。
(胡庚申,2004:120)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基本原则概括为:“多维度适应与应性选择”,具体来说,的译在翻译程中,原则上在翻译生态环境的不同层次、不同上求多维度地应,继依此做出适应性地选择转换。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美剧字幕中委婉语翻译研究作者:王茜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12期摘要:本文以美剧《怪奇物语》为素材,在生态翻译学理论指导下,从“语言维度、文化维度、语言维度”转换的角度,分析了美剧字幕中委婉语的翻译,以及其中体现的美国文化及历史现象,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更好的进行适应和选择。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委婉语翻译字幕引言《怪奇物语》(Stranger Things),是一部科幻惊悚美剧。
故事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印第安纳州霍金斯市一个男孩神秘失踪。
他的三个朋友、妈妈、哥哥,还有当地的警察开始搜寻。
在搜寻过程中一位名叫艾尔的小女孩出现,随后一个关于秘密实验和超能力的惊悚奇异事件逐渐被揭开。
由于故事背景的特殊性,剧中出现多处影射美国文化的词汇和语句,同时也出现了多处委婉语的使用。
本文将以该剧为素材,以委婉语为研究对象,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基础,剖析和解读美剧字幕中委婉语的翻译原则,以及其中体现的美国文化及历史现象。
一、生态翻译学解读生态翻译是考虑原文的生态结构的情况下,译者对翻译作品进行适应和选择。
“生态翻译学是胡庚申教授将达尔文‘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运用到翻译研究中。
着眼翻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以生態翻译学的叙事方式,对翻译的本质、过程、标准、原则和方法以及翻译现象等做出新的描述和解释。
”[1]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入手,将翻译方法简括为“三维”转换,即在‘多维度适应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之下,相对集中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2] 因此,本文将从“三维”转换的角度,对《怪奇物语》字幕中的委婉语翻译进行解读。
二、字幕翻译特点字幕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受众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
它是影视作品对话内容的二次创作,在忠实于原创影视作品的同时,更直观、生动地帮助观众理解作品所传达的内容。
字幕翻译有自己的文本特点:(1)翻译文本断句。
剧中人物说话太长的情况下,不可能将大段文字全部放在一个画面中,因此需要根据意群段成一行一行的句子呈现。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字幕翻译
字幕翻译是指将电影、电视剧等影像作品中的对话、解说或字幕等文本内容翻译成其
他语言的一种翻译形式。
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进行字幕翻译时,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在保持
原文信息和文化价值的前提下,适应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从而实现有效的信
息传递。
在字幕翻译中,我们需要遵循生态翻译学的基本原则,即保护和尊重源语言文化和目
标语言文化的平衡发展。
在翻译时,需要尽量保持原文中的文化内涵,并结合目标语言的
习惯和文化背景,进行恰当的调整和转化。
如果原文中存在一些地域特色或习俗,我们可
以适当加入一些解释性的词语或注释,以帮助目标语言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收信息。
在进行字幕翻译时,我们需要注重信息的准确传递。
在保持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要尽
量找到与之对应的目标语言表达,使得观众能够准确地理解对话内容。
要注意字幕的时长
和字数的限制,避免字幕内容过长或过短,影响观众的观影体验。
字幕翻译中还需要考虑语言的表达和节奏的配合。
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我们不仅要
注意对话的准确传达,还需要注重目标语言的口语特点和语言风格。
根据观众的语言习惯
和接受习惯,调整原文的表达方式,使得字幕更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和品味。
在进行字幕
翻译时,还要注意音频和字幕之间的同步,保持字幕的节奏和呼吸感,使得观众在观影过
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信息。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字幕翻译需要尊重和保护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注重信
息的准确传递,适应目标语言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同时注重语言的表达和节奏的配合,并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字幕翻译生态翻译学是指将翻译活动置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生态系统中来研究,关注翻译在社会、文化、自然等多重要素交织的复杂网络中的作用。
生态翻译学主张翻译应该注重整体性、互动性和平衡性,强调翻译活动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反馈。
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字幕翻译作为影视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注重作为原文文化和目标文化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致力于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与交流。
字幕翻译还要承担起对环境、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注重传播环境保护、社会公正、人类尊严等积极价值观。
生态翻译学的理念为字幕翻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引导字幕翻译朝着更加生态化、人文化的方向发展。
1. 文化传播与交流在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下,字幕翻译需要注重在文化传播和交流中扮演的角色。
在进行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时,翻译人员要充分考虑原文文化和目标文化之间的差异,尊重原作品的文化背景和内涵,同时在翻译过程中兼顾目标观众的接受习惯和价值取向。
通过精准的翻译技巧和文化转换,实现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交流和传播。
2. 社会责任与环境保护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字幕翻译还要承担起对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的使命。
在翻译影视作品中,翻译人员要警惕不当的价值观和文化观念的传播,在翻译中要积极传播环保、节约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环保理念。
还要关注社会公正、人权平等等社会价值观的传播,通过字幕翻译传递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永续发展与平衡发展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字幕翻译还要注重影视作品的永续发展和平衡发展。
在翻译实践中,翻译人员要倡导翻译材料的永续利用和循环利用,避免过度开采、浪费和破坏环境。
还要注重平衡发展,促进不同文化间的平等交流和资源共享,反对文化霸权和文化歧视,实现多元文化共存和共荣。
三、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挑战与机遇挑战:1. 文化差异与价值观念的冲突。
不同文化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翻译人员在处理这些差异时需要审慎对待,避免文化冲突和价值观念的碰撞。
生态翻译学关照下的美剧字幕翻译影视剧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翻译界的重视。
本文以美剧《生活大爆炸》为案例,试图在生态翻译学的指导之下,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分析该剧的字幕翻译,探讨译者如何利用流行语、应用汉语经典句式和加注、直译、意译等翻译方法进行“适应性选择”。
此外,由于受到时空等因素的制约,译者在翻译幽默、术语等过程中,应该发挥译者主体性,进行多维度的适应与选择。
一、引言作为“翻译园地中越来越重要的领域”,影视翻译愈加到翻译界的重视,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字幕翻译。
Gottlieb认为字幕翻译是“对瞬时性、多符号型文本的一种书面的、追加的、同步的翻译类型”[1]。
本文旨在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框架,通过研究网络字幕组采用的翻译方法,试图为美剧的字幕翻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角度,进而探讨如何更好的跨越语言障碍、弥合文化差异,使目的语观众更好地欣赏美剧。
二、生态翻译学概述近年来,胡庚申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适应与选择”的学说引入翻译学研究,将翻译学与生态学研究结合起来。
生态翻译学指出“译者(译品)要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要接受翻译生态环境的支配”。
这里的生态环境是指,原文、原语和目的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
翻译过程是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的交替进行的循环过程。
该理论运用“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提出并论证了翻译过程实际上是译者多维度的适应与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方法是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下,相对集中于“三维”之间的转换,即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4]译文在“多维度”的适应性越高和“适应性选择”的程度越高,译文的质量就越高。
三、《生活大爆炸》字幕翻译中的“三维”转换1.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语言维适应性转换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这种转换可以体现在词汇、语法、修辞风格和文体等多方面。
影视剧作为“大众化的艺术”,其最基本的载体是语言。
“除了极少数实验性的作品之外,绝大多数电影和电视剧是供人们观赏的。
因此影视剧的语言必须符合广大观众的教育水平,要求能一听就懂。
故弄玄虚,只能适得其反。
”例1:Sheldon:May suggest you that your criticism is based on jealousy?Lenard:Jealousy?What do I have to be jealous off?译文:Sheldon:羡慕嫉妒恨?Lenard:我干嘛要羡慕嫉妒恨?例1中Sheldon认为Lenard的批评是出于一种嫉妒心理,Lenard反驳说自己没什么好嫉妒的。
原语用“jealousy”这个词直接表现出了Lenard 的“嫉妒”,而并没有直接表达他的”不满”。
译者挖掘出了这种情绪并将两种情绪合二为一,译成了时下很流行的“羡慕嫉妒恨”,讽刺意味十足。
因为“流行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文化和心理现象。
它是时代的一面镜子,集中地折射出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文化生活和大众心理。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选择利用流行语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例2:Penny:Look,why don’t I play with you guys tomorrow?Sheldon:But tonight is Halo night;it’s like talking to a wall.译文:Penny:这样,我明天和你们玩怎么样?Sheldon:今晚才是光晕之夜,怎么像对牛弹琴。
例2中“talking to a wall”直译是“对着墙说”,而“墙”是不会有回应的。
很明显,这里是Sheldon抱怨Penny无法理解自己的意思。
目的语中恰好有相同意思的表达方式,即“对牛弹琴”。
译者直接将其借用过来,使译文更简练准确,成功地利用了目的语中的特有的句式,十分精炼,在准确传达信息的同时,使翻译出的语言更加地道。
2.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
正如Malinowski所言,“从根本上说,语言植根于文化现实,对语言的理解离不开参照更大的言语环境。
”语言是文化系统中的一部分,译者在翻译字面意思的同时也应注意中西方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挖掘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
王佐良先生对此曾大为感慨,“翻译里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
在一种文化里头有一些不言而喻的东西,在另外一种文化里头却要费很大力气加以解释。
”例3:Howard:Sheldon lives in fear of the three-tied fork.Sheldon:Three tines is not a fork,three tines is a trident. Forks are for eating,tridents are for ruling the seven seas.译文:Howard:谢尔顿惧怕三尖叉子。
Sheldon:三尖的不是叉子,三尖的是三叉戟。
叉子可以用来吃饭,三叉戟只能用来治理七大洋。
(海参波塞顿的象征物和武器)例中提到的“三叉戟、海神波塞顿”源自希腊神话,这些对于西方观众来说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但对中国观众来说却比较陌生。
相反,如果提到“金箍棒”或者“乾坤圈”,中国观众会很自然很容易地联想到“孙悟空”和“哪咤”。
这种认知图式方面的不同,主要源于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差异。
由此可见,“对于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所以译者必须将双语言的文化特性和文化内涵考虑进去加以解释。
例4:Rajesh:It’s about to tell my parents that I’m riding an elephant down the aisle with Lalita Gupta.Penny:Ok,come down.译文:Rajesh:我要告诉我的父母,我是绝不会跟拉丽塔·古塔结婚的。
Penny:好了,冷静点。
例4中骑大象是印度的传统婚俗,译者采用直译方法进行转换,将“riding an elephant down the aisle”译为“结婚”从文化内涵到话语直接表达的意思,译者经历了一个思维转换过程。
如果采用加注解释的方法,目的语观众也要经历与译者类似的思维转换过程,这种长时间的过程反而损耗了幽默的效果,况且文化内涵过于抽象、庞大,不易总结。
此外,“字幕翻译最为重要的是在信息丢失为最小的前提下用两行文字简洁地将不同形式的会话内容表示出来,……主导原则就是清楚易懂,简明扼要。
”直译方法进行文化维的选择性转换,达到了预期效果。
1.交际维的适应性转换翻译过程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强调译者除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转换之外,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
一般而言,出现交际障碍的情况有两种:一是人物除了字面意思还想表达另一层含义进而达到告诫、讽刺等交际目的;另一种情况是话语内容较长、比较晦涩难懂,但理解难点并不包括文化内涵时,需要对原语进行简化,使其简洁明了,进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在进行交际维转换时,译者选择了意译的方法。
例5:Sheldon:Let me walk you through this. Our standard order is,the steamed dumpling appetizer,general toe’s chicken…… and vegetable lo-mein. Do you see the problem?Lenard:I see a problem.译文:Sheldon:我来说给你听听。
我们平时一直是这么点的,开胃菜是蒸饺,然后点左宗棠鸡……还有杂菜捞面。
你发现问题了吗?Lenard:我发现了一位问题。
例6:Sheldon:Not to put too fine a point on it,but I was throwing you a bone. You are welcome.Lenard:Excuse me!I designed the experiment that proved the hypothesis.译文:Sheldon:不是我有意要说得那么直白,但事实是我在可怜你。
不用谢。
Lenard:慢着,这个假说的实验证明是我设计的。
例5的背景是Sheldon认为缺少了Howard他们三个没法点菜。
然后列举了一大堆菜名问Lenard有没有看出什么问题,Lenard说“我看到了一位问题”。
这里Lenard实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我看你有问题”。
“一位”这个量词在目的语中多指人,译者用一个词做了转换,不但保留了原句的格式而且巧妙的达到了交际的目。
唯一不足之处是原语中Lenard特意重读了“a”,译者没有在译文中加以强调。
若是给“一位”加上引号,则更能引起观众的注意,得到强化效果。
例6中“Excuse me!”显然不是礼貌用语,其交际目的是引起Sheldon的注意,表达不满情绪。
这种转换既适应了人物当时的内心情绪,又解释了他要表达的意思,达到了清晰的交际目的。
五、结语影视字幕翻译的目的是让观众更好地欣赏外国影视作品,领略异国文化。
通过对《生活大爆炸》字幕翻译的分析,笔者发现译者选取了丰富、多样的翻译方法对原文进行了多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使译文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适应了目的语观众的要求。
可见生态翻译学对于影视字幕的翻译具有很高的解释力和指导性。
但需要指出的是,生态翻译学理论与其他理论在其发展阶段所经历的一样,还处于继续发展和完善阶段。
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加强对生态翻译理论在其他文本应用研究方面的探讨,并对网络字幕翻译组的翻译活动和翻译行为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1]Gottlieb,H. Quality Revisited;The Rendering of English Idioms in Danish Television Subtitles vs. Printed Translations [A].In Anna,T. (ed.).Text typology and Translation [C].Amsterdam/Philadephia:John Benjamin Publishing Company,1997.309-338.[2]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 中国翻译,2008(06).[3]胡庚申,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观[J]. 上海科技翻译,2008(02).[4]张春柏,影视翻译初探[J]. 中国翻译.1998(02).[5]李和庆,薄振杰,规范与影视字幕翻译[J]. 中国科技翻译,2005(01).[6]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 中国翻译,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