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景观设计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40.66 KB
- 文档页数:5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地域性特色的体现摘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城市化建设进程也在加快,其中融合了大量的设计元素,尤其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保留传统民俗优秀的地域文化特色,能更好地凸显城市的时代价值,在满足设计潮流和发展趋势要求的同时,呈现出更加不同的效果。
分析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凸显地域性特色的设计原则,并结合案例分析了具体的应用方案。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地域性特色;设计方案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体系内,要善于融合地域性特色和优势,从而发挥新型建筑理念和设计方案的作用,避免过度迎合现代化设计风格问题,确保城市景观设计整体性和地域性,共同促进城市全面发展和进步。
1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凸显地域性特色的设计原则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要善于更好地融合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全面提高整体设计效果。
尤其是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体系内,要在维系其观赏价值的基础上,有效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从不同层面展现文化特征,从而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效果的全面进步创设良好的平台。
1.1尊重自然资源。
为了提升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整体效果,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优势,认清人与自然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正是这种隐性的依赖性,决定了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不能忽略地域的特色和要点,将环境决策论作为整体设计的依据,强化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密切联系,确保相应的设计方案和要点都能满足地域的基本情况[1]。
1.2融合民俗特色文化。
民俗文化是城市发展和进步的载体,是在历史记载、历史沉淀以及现代发展相融合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民俗文化含有十分浓郁的人文特色。
基于此,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要深入分析当地地域文化的形成模式,在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双管齐下。
并且,要在设计中将审美价值和民族文化内核充分融合,才能更好地提升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地域研究价值[2]。
另外,在景观设计中利用民间传说、历史文化等要素,也能增添设计感,为景观设计方案和地域特色融合的全面升级奠定基础。
建筑空间的地域性表达建筑空间的地域性表达是指建筑在设计和落地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地域文化、气候环境、自然资源等因素,从而形成与地方特色相契合的建筑风格和空间形态。
在建筑空间中表达地域性,可以突显地方特色和文化韵味,增加建筑的与众不同和亲和力,也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和精神追求。
建筑空间的地域性表达可以通过建筑的外观形态呈现出来。
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方特色对建筑外观的影响较为显著,如山水之间的建筑采用起伏的屋顶形态,让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沿海地区的建筑则多采用海洋元素,如帆船造型的屋顶、海浪形态的外墙等,以体现与海洋相关的特色。
通过建筑外观的地域性表达,可以使建筑在整个环境中更加协调和谐。
建筑的内部空间设计也是地域性表达的重要部分。
地方文化和生活方式对人们的空间需求和使用习惯具有一定影响,因此在内部空间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当地人的实际需求和情感追求。
在南方地区,考虑到气候炎热潮湿,建筑内部可以采用通风良好的开放式布局,配合大面积的窗户和阳台,供应大量的自然光线和空气流动;而在北方地区,可以设计一些温暖和集中供暖的区域,以满足寒冷季节的需要。
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也会对建筑内部的装饰元素和配套设施提出不同需求,包括材料、色彩、图案、家具等。
建筑空间的地域性表达还可以通过景观设计来体现。
景观设计是建筑空间的延伸和补充,它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创造人与自然的融合感。
在景观设计中,可以根据地域特色选择不同的植被和景观元素,如花草树木、水景、石景等,以营造与地方环境相映成趣的氛围。
景观设计还可以融入当地文化元素,如雕塑、雕刻、石碑等,以表达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建筑空间的地域性表达是建筑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通过建筑的外观形态、内部空间设计和景观设计等方面来体现。
通过地域性的表达,建筑可以更好地与环境融合,与人们的使用需求和情感追求相契合,提升建筑的品质和价值。
《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研究》篇一一、引言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旨在结合地域特色和文化,创造出符合当地环境、具有独特性的景观设计。
本文将就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的概念、特点、设计原则、方法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概念及特点1. 概念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是指在景观设计中,以地域特色、文化背景、气候环境等为依据,通过合理布局和创意设计,打造出符合当地环境和文化的景观。
地域性景观设计旨在让人们在享受美景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和历史。
2. 特点(1)地域性:地域性景观设计紧密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气候特点和文化特色,充分体现地域特色。
(2)文化性:设计中注重传承和弘扬当地文化,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形成具有文化内涵的景观。
(3)可持续性: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以可持续的理念进行设计,确保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三、地域性景观设计原则1. 保护生态环境:在设计中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确保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2. 传承文化特色: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文化元素,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
3. 满足功能需求: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布局空间,确保景观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4. 创新设计理念: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方法,创造出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的景观。
四、地域性景观设计方法1. 现场调研:对当地自然环境、气候特点、文化特色等进行深入调研,为设计提供依据。
2. 提取元素:从当地文化、自然环境中提取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如地形、植被、建筑、文化符号等。
3. 设计构思:结合提取的元素和现代设计理念,进行创意构思,形成初步的设计方案。
4. 方案优化: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五、地域性景观设计在实践中的应用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广泛,如在城市规划、园林设计、旅游景区规划等领域均有成功案例。
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研究一、概述景观设计学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和科学,其研究领域广泛而深远,涉及到自然、文化、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
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如何在保持景观设计的创新性和多样性的同时,尊重并体现各地的地域性特色,已成为设计师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强调在景观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的精髓,保护和利用地域自然资源,实现景观与地域的和谐共生。
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的核心在于对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地域特色是一个地区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总和,它反映了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脉、社会习俗和审美观念等多方面的信息。
在景观设计中,对地域特色的尊重和利用,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还能增强景观的辨识度和归属感,使人们在享受自然景观的同时,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地域性景观设计也强调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地域自然资源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物质基础,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
设计师需要通过对地域自然资源的深入调查和分析,找出适合的设计策略和技术手段,实现景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不仅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还能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不仅是一种设计理念和方法,更是一种对自然和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在未来的景观设计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地域特色的挖掘和利用,实现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有机结合,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1. 地域性景观设计的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各地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逐渐趋同,地域性特征逐渐消失。
地域性景观作为地方文化的载体,不仅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生态价值,也是地方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的重要来源。
地域性景观设计的研究与实践逐渐受到重视。
地域性景观设计的背景在于,当前的城市建设往往忽视了地方特色和生态环境,导致城市景观的千篇一律。
这不仅削弱了城市的竞争力,也削弱了人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乡村景观设计如何体现地域性特点摘要:乡村景观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对于设计者来说,要综合把握从经验到实践的设计方法,把握住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深层挖掘地方文化的特色,彰显地域的自然和人文双重特性。
实现从视觉体验到空间体现多方面的舒适感,使景观符合生态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游览人群塑造功能性多样、游览性强的乡村景观。
关键词:地域性;乡村景观设计引言地域性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不同地域下文化具有不同的地域色彩,地域文化首先展现了该区域的自然风貌,更体现了该区域内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
地域是景观产生的沃土,景观形式上表现地域性只是留于表面,园林景观设计要真正满足该区域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所有条件的发展可能性。
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带动农村统筹发展,但城镇化过度蔓延致使乡村农耕用地减少,原有的乡村景观被破坏,大批传统乡村文化遗产与人文景观持续消逝,乡村景观地域特色逐渐流失比。
为此,将地域文化融入到美丽乡村景观设计,在城镇化进程中保护乡村地域文化特色。
一、乡村景观的地域性特征从乡村景观的构成来看,乡村景观同时具有自然属性与人文属性的二元性。
首先乡村景观具有一种自然的属性,虽然这种自然与原始的自然有着不同,有房屋建筑聚落,有一定的道路系统,但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自然的影响。
与城市景观截然不同,乡村景观往往是人们祖祖辈辈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适应自然环境而形成的。
气候、地形、水文、植被等自然因素在村落景观的构成中都打上了地域的烙印,赋予了村落景观地域性的属性。
村落的建筑形式、空间格局、物质形态对这些自然因素具有显著的依赖性,是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利用当地的地方材料“因时、因地、因需求而制宜”建造形成的。
除了上述自然因素,社会组织、生产特点、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人文因素也深刻地影响着乡村景观的风貌。
乡村文化源自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反映了区域范围内乡村日常生活氛围,体现了乡村生产性活动的特点,并表达出特定的乡土情结。
浅析地域性景观的设计理论地域性景观的设计理论是围绕地域的文化、风俗、环境等因素展开的一种景观设计理论。
在不同地域拥有着不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这些景观对于当地人民的生活、文化以及心理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地域性景观的设计与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特点、文化底蕴和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创造出与地域特色相符合、与当地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景观空间。
本文将从地域的文化、环境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浅析地域性景观的设计理论。
地域的文化因素是地域性景观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不同地域拥有着不同的历史、风俗和传统文化,这些文化遗产对于当地人民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进行地域性景观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因素,将当地的文化特色融入到景观设计之中。
在设计中国南方的园林景观时,可以融入中国传统的园林建筑、山水画的意境和传统的造园手法;而在设计中国北方的园林景观时,可以从中国传统的园林建筑、园林规划和北方园林的气候特点出发,打造出符合北方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
通过将地域的文化因素融入到景观设计之中,不仅可以使景观更具有传统韵味和地域特色,还可以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地域的环境因素也是地域性景观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
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地形、地貌、气候等各种自然因素都对地域性景观设计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在进行地域性景观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将自然环境的特点融入到景观设计之中。
在设计山地地区的景观时,需要考虑山地的起伏和坡度,利用山地的自然形态和地势特点来打造出具有山地特色的景观;而在设计平原地区的景观时,需要考虑平原地区的水系和地形特点,利用平原地区的自然条件来打造出符合平原特色的景观。
通过将地域的环境因素融入到景观设计之中,可以使景观更具有自然的特色和地域的特点,丰富当地的自然景观资源,提升人们的环境审美意识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浅谈地域性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表达方式作者:李蕾石琳来源:《居业》2019年第03期[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各个地区景观建筑有了迅猛发展,推动我国园林设计行业的进步,但是在开展设计工作中一些景观呈现模式化格局,就造成很多不同地区的园林设计相同或者相似,这样就丧失了其独特性。
因此要将地域性有效融入到风景园林设计中,用合理的方式进行表达。
本文主要对地域性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关键词]地域性;风景园林设计;表达方式文章编号:2095-4085(2019)03-0019-021地域性概述1.1地域性含义对于地域性,就是与一个与地区的本质特性和其他地区相互比较的特征,并且将一个地区自然环境中的景观和历史遗留下的文化内涵综合在一起的特征,从具体的现状来看,在划分地域中地域性可以将该地区与其他地区进行区分的一部分特殊属性,这是进行地域划分的重要标准。
一般情况下这一标准主要是通过文化形态呈现的,地域性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并且其是固定不变化,还会在一些外部环境变化的状况下呈现出变化特点。
最后地域性还具备系统性和内在趋向性的特征。
1.2风景园林设计中地域性研究的内容现阶段,在设计城市风景园林中,既要对人们对风景园林的,人性化需要和要求进行满足,还要尽量采取一系列措施辅助城市基础设施。
同时因为我国的地域非常辽阔,不同地域文化特征、内涵以及风土人情等都不同,并且存在差异性特征,这种类型的差异性正好可以为各个地区风景景观设计提供基础保障,从而充分利用地域性特征对具有当地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进行规划设计。
关于地域性,其具有非常显著的人文性、区域性以及系统化的特征,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地域性进行分析和研究,第一,更深层次的研究地域自然特征,所谓地域自然特征就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些因素,包括气候特征,地质地貌等。
第二,对地域人文特征进行研究,所谓人文特征具有很广的涉及面,就是说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在不同阶段和时期要以地理环境作为前提条件,且在此前提下将政府、经济以及文化活动等内容结合在一起,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不同特征和地域的特色。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地域性特色的体现与应用摘要:随着人们审美的不断提升,对生活中经常可以接触到的城市公园景观的美观度要求也愈来愈高,追捧将公园景观设计中融入当地特色的公园,大大提升了城市本身的美观程度和特色性。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结合了大量的设计元素已经无法满足人们个性化的审美需要,将当地区域优秀的流行风俗与传统文化特点融入景观设计是当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总的发展趋势,可以更好地突显城市的个性,让居民和游客都能够感受到当地的文化美感,在满足设计发展趋势的要求的同时,也创造出一定的社会效益,助力成就旅游业的发展。
本文深入分析研究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突出区域特色的设计原则该如何实现,为公园景观设计行业的其他从业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使得我国各个城市都有可能拥有特色的城市景观。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地域性特色;设计方案想要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充分体现地域性特色,设计人员必须善于整合各个不同区域的特点和优势,研究当地传统文化和审美,并将这些融入公园景观的概念设计工作中,规避同质化的现代公园景观设计。
将现代化公园景观设计的优势与当地区域特色审美结合起来,当地区域的居民在参观公园的时候能够有一定的熟悉感,外地的游客参观公园的时候能够充分感受到当地特色,进而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环境。
1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凸显地域性特色的设计原则突显当地区域特色的设计原则有利于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工作,设计人员能够从地域性特色中汲取设计灵感,更好地将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相结合,提高整体设计效果。
特别是在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的系统的同时,还想要维持城市公园的观赏价值,就必须有效实现继承发展文化和展示不同层次的文化特征,将城市公园的景观融入当地,也有利于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行业的发展。
1.1尊重自然资源在突显当地区域特色的景观设计原则时,必须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优势,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决不能将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独立于当地的自然环境,要将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发挥出最大的美观效果。
浅析地域性景观的设计理论地域性景观设计是指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文化特色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的特点,对景观进行规划和设计,以突出地域性特色,展示地区的独特魅力。
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旨在实现景观设计与地区特色的有机结合,使设计在保持独特性的能够为人们提供景观品味的愉悦感和文化认同感。
1.环境适应理论:地域性景观设计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地质、水体、土壤和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合理利用和配置既能适应环境要求又能展现地域特色的景观元素。
2.生态设计理论:地域性景观设计应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护地区的生态环境,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地域性景观设计应尊重和保护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使这些文化遗产得以发挥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1.自然特色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植被类型、水体分布等自然要素。
根据地区的自然特色,选择合适的植被和材料,进行景观规划和设计。
2.文化特色要素:包括历史建筑、宗教文化、风俗习惯、传统手工艺等文化要素。
通过恰当地运用这些文化元素,展示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特色文化。
3.社会经济要素:包括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等社会经济要素。
根据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合理配置和设计景观设施,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提升地区形象。
1.景观形象策略:根据地区的特点和文化内涵,选择适合的景观形象,塑造地区独特的视觉形象。
2.材料选择策略:选用与地区特色相符的材料,如使用当地的建筑材料、植被种类等,体现地域性特色。
3.空间布局策略:通过景观空间的界定、连接和组合,营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空间序列和景观体验。
4.文化元素策略:合理运用地区的文化元素,如传统建筑、雕塑、园林等,突出地域文化氛围。
5.生态环境策略:注重生态保护,选择适应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被,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营造出自然环境的景观效果。
地域性景观设计为人们提供了更具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休闲场所和城市绿地,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和认同自己所处的地域环境。
基于地域性特色的高端度假酒店的景观设计探究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不断提高,高端度假酒店的兴起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奢华、舒适、放松的度假体验。
而作为高端度假酒店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设计在提升酒店整体形象,打造独特品牌风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地域性特色的角度出发,探究高端度假酒店景观设计的相关问题。
地域性特色是高端度假酒店景观设计的重要方向之一。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和历史传承,而这些特点正是高端度假酒店景观设计可以利用的资源。
以中国为例,中国的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景观资源。
在高端度假酒店的景观设计中,可以融入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园林景观、文化符号等,打造独具中国特色的度假环境。
高端度假酒店的景观设计应该注重打造与当地地理环境相适应的景观特点。
不同地方的地理环境各不相同,有的地方山水秀丽,有的地方海滨风光优美,有的地方临近森林或自然保护区等。
在景观设计中,应该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特点,合理规划和布局各个功能区域,使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相互呼应。
如果酒店位于山水之间,可以在景观设计中引入山水元素,打造溪流、湖泊、瀑布等,增加酒店的观赏性和与大自然的亲和感。
高端度假酒店的景观设计应该注重挖掘和利用当地文化资源。
每个地方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通过景观设计,可以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到酒店的景观中,打造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体验。
在中国,可以通过设计传统的庭院、亭台楼阁、石桥、廊道等,体现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价值。
可以在景观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的图案、雕塑、石刻等艺术元素,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魅力。
高端度假酒店的景观设计应该注重提供独特的体验和记忆。
客人选择高端度假酒店是为了获得与众不同的度假体验,而景观设计正是提供这种独特体验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注重细节的处理,创造与众不同的景观元素和场景,给客人留下难忘的记忆。
在景观设计中可以设置私人花园、露天泳池、观景台等,让客人尽享奢华舒适的感受到身心的放松和愉悦。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地域性设计要点研究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地域性设计要点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划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地域性设计要点是一个重要的方向,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研究。
地域性设计要点包含着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地理空间、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等方方面面。
本文将就该方向进行浅谈,介绍一些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地域性设计要点。
一、地理空间首先,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地域性设计要点之一就是地理空间。
地理空间是指城市所处的地貌、气候、土地利用等自然条件以及城市发展等人为因素所构成的空间环境。
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对地理空间进行科学评估和规划调配是非常关键的。
1.拓展城市空间城市的空间大小,直接关系到城市发展的潜力和持续性。
因此,拓展城市空间和物理结构,是一个重要的地域性设计要点。
此方向定义合理的道路、绿化、建筑空间基础,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完整的城市空间。
2.适度利用自然景观另外,城市规划设计中还要适当利用自然景观,如河流、山脉、森林等,以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例如,可以开辟河畔公园,建造城市名胜古迹等,通过这些手段在城市建设中保护优美的自然景观,使城市居民在体验城市文化的同时也可以接触自然,享受生活。
3.优化市区道路除此之外,设计师还要注意城市道路的优化设计。
市区道路不仅是连接城市的纽带,也是交通流量和居民活动的重要领域。
在设计中,适当改善道路的宽度、线型和连接性,使之更好地适应城市的交通状况,提高城市的容纳性与安全性等。
二、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是指城市所代表的人文品质、城市历史文化、社会环境、人群特征等,它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精神氛围和灵魂。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人文环境的特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地域性设计要点。
4.建立城市文化品牌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设计师应该充分发挥土地利用的积极性,建立城市文化品牌,在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特色化、品牌化的发展。
例如,南京的明孝陵、故宫、总统府等古迹,就是南京城市文化的代表。
关于建筑设计中地域性设计的探析地域化并非仅是和传统的连接和连续,更重要的它是在面对现实的时候,如何走立足于地域性的道路,居住建筑设计不能仅是在不同区位上的复制,而应当是如何适应场所的思索,这样才是建筑设计中地域化表达的追求。
以下就建筑设计中地域性设计进行分析。
一、建筑综合形态的地域性原则居住建筑由于其体量巨大,在介入原有城市环境时要特殊留意形体与场地环境的调和,一个符合场所特点的解决方案,可以将特别的场所性上升为明显的地域性。
继承式协调包括形体塑造、立面组织、颜色质地和轮廓线等方面的相像或相近处理,使居住建筑与四周建筑在风格上统一、在符号上共用、在构图上相容、在形体上互补从而达到协调。
继承可以是整体上的继承,也可以是局部构图或细部元素的继承当居住建筑面临城市线性街道空间时,多在居住建筑底部较自由地运用一些传统的造型元素,形成连续的立面形象,提高场所的印象性,而主体部分以简洁的现代形式为主,并适当地作些后退或体量分解的处理,以减弱体量所带来的压迫感,突出底部的人性尺度及与街道的协调关系。
二、建筑平面设计的地域性原则1、场地的相关因素与建筑平面的互动。
基地现状对平面构思与形状制造的制约: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利用有限的用地竖向拓展空间,腾出更多的用地以制造外部空间和绿化环境。
居住建筑的平面外形多受基地大小、外形、位置的影响。
小块的方整地多相宜建筑塔楼,窄条狭长场地适合建板式高层,地处十字路口、丁字路口、锐角交叉路口时,建筑平面要针对地形、地理位置的特点加以苦心经营,除满意功能要求外,对其形象的推敲要能在各方面争取良好的视觉效果。
此外,基地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周边建筑与交通现状及景观等环境因素均会对建筑的平面和形体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我们往往采纳依山就势、临水而筑的构思创意,力求平面形式、空间组合与形体塑造能充分反映基地环境特征。
2、标准层平面形式的选择与地域环境的隐形联系。
平面形式是建筑形体的根本,尤其是标准层平面的设计对整栋建筑形体的影响最大。
论城市地域性景观的生态设计摘要:城市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在当代把握城市景观的设计特点,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观念?这必须将地域性文化特色和生态设计相结合,由此让人们重新感知、体验生态设计。
关键词:生态设计;可持续发展;地域文化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把握地域性文化的生态环境特点在生态景观设计中,景观设计的表现方式不仅仅局限于一片美丽的风景,而是一个由设计环境与生命环境组合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
这样的景观设计不仅只是处理人们的视觉问题,而是要处理城市环境、人类居住的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
对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扩张的加剧,城市景观特色应该具有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性特点,应该建立在城市的独特个性,即地域文化的环境生命里。
针对任何一个景观设计问题,首先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在什么地方?城市的地域性带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第一,尊重传统文化。
依赖生存空间的万物都是有精神寄托的。
一个场所的生态设计,首先考虑当地人或是传统文化给予设计的启示。
例如哈尼梯田文化之美,正是因为历经千年沧桑而不渗漏、不溃决的坚实田埂上,祖先的伟大力量镌刻在大山之上,成为哈尼人永远的骄傲和光荣。
这种文化与自然的巧妙结合,也正因为它是一种基于场所经验的生态设计之美。
第二,适应场所的自然转变过程。
生态设计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及结合。
因此生态设计告诉我们,新的设计形式仍然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
场所的自然过程可以理解为城市地域性的历史发展过程,例如世博园区的建设中充分利用原江南造船厂等旧厂房和工业设施,保留了丰富的工业元素,展现了新的城市发展主题。
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最大限度地借助于自然本身的最少设计,维护场所健康的同时也是设计物本身的健康。
第三,当地材料的有效应用。
乡土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建筑材料也可以很好地反映一座城市的个性特点,例如:当代发展起来的城市莱芜市给自己的定位是以钢铁业为主导的新兴工业化城市,对于其自身城市的发展要完全符合现代化的地域个性特点,建筑及景观完全可以做到就地取材,管理和维护最少成本,保护城市地域性的文化、功能生态、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的问题。
浅析地域性景观的设计理论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是指在设计景观时,充分考虑其所处地域的地理环境、文化特色、社会习俗等因素,以达到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相适应的设计理论。
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也是对现代理性的思考和挑战。
本文将从地域性景观的概念、设计理论的内涵、设计原则和案例分析等方面,浅析地域性景观的设计理论。
一、地域性景观的概念地域性景观是指在特定地域环境下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文化内涵和生态环境的景观。
它是一种地域文化的表现,是地域环境与人文精神相互融合的产物。
地域性景观可以是自然景观的形成,也可以是人为景观的创造,它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地域性景观中,人们可以找到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不同地域的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
地域性景观的设计理论就是要通过科学的方法,保护和传承地域性景观的精髓,以及在现代社会中赋予其新的生命和意义。
二、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的内涵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地域环境特征的分析和把握地域性景观设计首先需要对所处地域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植被类型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把握。
只有充分了解地域环境的特点,才能在设计中充分发挥地域特色,使景观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相协调、相互促进。
2. 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展现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还包括对地域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展现。
每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而景观设计就是要通过对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展现,使得景观不仅是自然环境的再现,更是文化传统和历史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3. 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还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
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的保护,而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就是要在设计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实现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统一。
4. 社会习俗的融合和发展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也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社会习俗和民俗文化。
每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社会习俗和民俗文化,而地域性景观的设计就是要通过对当地社会习俗和民俗文化的融合和发展,使得景观具有更加丰富和深刻的内涵。
地域性景观设计方法
一、城市营销与城市景观
城市营销是一种全新的营销概念,是城市决策层高度重视的、在城市
形象统帅下的、各相关组织协力推进的、对城市范围内具有整体性、
公共性、战略性、能够体现城市独特卖点并受到游客喜欢的旅游产品
群进行的一切宣传推广活动。
依据营销大师科特勒的观点城市营销的
实质就是利用市场营销理念和方法管理城市。
把投资者、旅游者和居
住者当作顾客和消费者,把城市软硬环境当作“城市产品”,按照企
业市场营销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改进“城市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吸
引顾客和消费者消费更多的“城市产品”。
其核心内容有:为城市树
立强大而有吸引力的地位和形象;为现有和潜在的商品、服务的购买
者和使用者提供有吸引力的刺激;以有效、可行的方法分发、配送城
市产品和服务;推广城市吸引点和利益,让潜在使用者完全了解该地
区独特的长处。
最终达到使城市更多地获取有益的跨国、跨区域资源,创造和维护一个有效率的市场,营造一个良好的、对各类有益资源更
有吸引力的公共环境。
增加城市创造价值的能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城市景观作为城市各空间实物形态的组合,既包含生态的自然要素,
亦包含各类人工设施要素。
如城市的广场、街道、公园绿地和住宅区
景观,以及旧城中传统街区的改造和纪念性标志场所等,是城市的硬
件环境因而成为城市营销的载体。
二、地域性景观
地域性是一切与地理空间位置相关的事物和学科所具有的基本特性。
环境景观区域分异规律是导致环境景观形成不同特色的最基本规律。
由于地理地域分异,人类居住的建筑景观、城市景观、乡村景观和集
镇景观以及民风习俗都互不相同,使在地球不同的空间和区域中形成
不同的人文景观板块。
由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空间分布不均一的特点,所以环境景观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也就是地域分异规律在环境
景观的具体表现,由于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形态,一种要素在一个地区呈现出的变化规律在另一个地区不可能是一样的。
地域性的形成离不开三个主要因素:一是本土的地域环境、自然条件、季节气候;二是历史遗风、先辈祖训及生活方式;三是民俗礼仪、本
土文化、风土人情、当地用材。
所谓景观设计的地域性是指在设计上吸收本地的,民族的、民俗的风
格以及本区域历史所遗留的种种文化痕迹。
重视地域性景观的表现在城市营销中的作用会如何呢?
众所周知上海新天地在保留原有石库门的风貌前提下,通过功能的改
造打造成为上海最有特色的“城市商品”成为中外游客的必选项目。
与此相同的大连市依据其区位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风光独特
的特点营造最佳的城市投资环境和最宜人的居住环境,打造环境优美
的名城。
通过努力,集北国雄伟与南国秀丽于一体的城市特色形象、
追求卓越气质的现代城市特色精神,使大连的城市形象催人夺目,城
市的品味和价值日益提升。
城市的地域性景观设计有利于场所认同感与归属感也即城市场所精神
的营造。
人对环境的认同是建立在熟悉的基础上,而地域性的景观设
计采用的内容、形式与手法是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所熟知的,人与
景更能产生共鸣,更有利于交流。
同时在熟悉的环境中有利于人的交往,从而产生群体意识,强化归属感。
进而使城市更具场所精神。
正
因如此,具有地域性的城市景观才是人性的心灵港湾与最宜人的居住
环境。
一个城市的形象和个性,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的
形态是具象的,表现是多样的。
诸如城市广场这样有代表性的城市景
观往往成为展现城市形象与风貌的窗口。
如果每个城市景观都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特色,那又如何发展旅游业,如何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如何走向世界。
都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而民族性在某种
意义上与地域性是等同的。
严格而言,地域性.
三、地域性的城市景观设计方式
地域性在环境景观中的应用是多种多样的,怎样才能运用适当的方式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是每个景观设计师思考的问题。
笔者在多年的景观设计实践中对其也有一番感悟。
其一:城市景观设计应尊重地域、自然、地理的特征,适应场所自然过程,尽量避免对地形构造和地表肌理的破坏。
设计师应以专业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场地固有的特性,充分发掘景观资源。
否认“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围海造田”的做法。
设计形式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
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
其二:城市景观设计应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传统,研究其风俗习惯,保护城市历史文态。
城市历史文态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意义、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对于人性的形成、人的素质和品格的培养,以及不同民族性格与精神的造就,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保护历史文态是塑造城市特色、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设计中用形象、寓意、象征的手法再现文化传承。
融合当地文化和历史以及运用园林文学,借鉴诗文,创造园林意境。
还可引用传说,加深文化内涵;题名题联,赋予诗情画意,达到与当地风土人情、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还通过对地方志的研究,寻找当地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历史人物,用艺术化的方式再现,增强人们对环境的认同,通过强化其历史文脉的源远流长,使城市景观更具场所精神。
其三:城市景观设计应重视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古迹与遗址,并让新建城市景观与历史景观和谐共生。
基于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成熟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许多国家的大城市既保护好应当保护的城市文化遗产,又使新建筑得以创新、发展,两者是共生、互补的关系。
城市的景观是新老交替并存、统一协调,其结果是城市的特色反而更
突出和加强,而不是衰弱。
城市的景观环境建设不断向纵深和广度发展,研究人的活动与环境行为,精心设计出丰富多样的城市公共空间。
新晨范文网
其四:城市景观设计应辨证地继承与发展传统形式。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地域性不等于地方传统建筑的仿古、复旧,地域
性依然是现代建筑的组成部分,在功能上,在构造上都遵循现代的标
准和需求,仅仅在形式上部分吸收传统的动机而已。
可以是把传统、
地方建筑的基本构筑和形式保持下来,加以强化处理,突出文化特色,删除琐碎的细节;也可以运用传统、地方设计的典型符号来强调民族
传统、地方传统和民俗风格。
其手法更加讲究符号性和象征性,在结
构上则不一定遵循传统的方式。
其五:城市景观设计应大量采用当地材料。
植物和建材是构成城市景
观的主要元素。
当地材料的使用不仅是地域性的重要体现也是设计生
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乡土物种不但最适宜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
护成本最低,其与环境相协调的质感与色彩,都是人们所熟知的,具
有亲切感的。
所以保护和利用地方性物种也是时代对景观设计师的要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地域性的城市景观设计是城市营销的重要载体;是标识城
市特色的手段;是地域传统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体。
因而地域性在景观
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每一个能让人赏心悦目的景观都是因为它们
具有与众不同的地域性,而城市也将会因为拥有独特的城市景观而自
豪于世。
作为城市设计者的我们,在设计时,应首先考虑它的地域性
和区域化,只有这样,我们的城市才更有特色,更有个性化,也更具
世界性。
参考文献:
1邵春:关于城市营销中国城市经济,2006年第4期
地域性景观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