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网课程设计报告书
- 格式:doc
- 大小:213.00 KB
- 文档页数:8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网络技术水平的关键环节,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将深入理解网络结构、协议、安全等相关内容,提升实践应用能力。
二、设计目标本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包括: 1. 理解并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网络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3. 完成一个基于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设计。
三、设计内容3.1 网络结构设计在该部分中,我们将设计一个典型的网络结构,包括网络拓扑、设备部署、网络层次等内容。
通过这一步骤,学生将学会如何合理规划和配置一个网络。
3.2 协议分析与优化在本部分,我们将分析现有的网络协议,挖掘其中的问题并进行优化改进。
学生将学习到协议分析和优化的方法和技巧。
3.3 网络安全设计网络安全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我们将介绍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攻防技术,并设计相应的网络安全策略。
四、设计步骤4.1 网络结构设计步骤•确定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并配置网络设备;•划分网络层次。
4.2 协议分析与优化步骤•分析现有协议的性能和安全性;•优化协议设计,提高网络效率;•验证优化效果。
4.3 网络安全设计步骤•分析网络安全威胁;•制定网络安全策略;•实施安全措施并测试效果。
五、设计成果经过以上设计步骤,将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技术设计报告,包括网络结构设计图、协议优化方案、安全设计方案等内容。
通过这份设计报告,学生将展示自己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理解和能力。
六、总结本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通过深入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自己在网络技术领域的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希望通过这次设计,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到网络技术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
以上是本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的报告,希望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所启发。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班级:08计11学号:08261012一.课程设计的题目、目的及要求 (2)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分析和设计) (3)三.绘制拓扑结构图 (3)四.详细设计步骤 (5)五.路由器或交换机配置的代码 (6)六.显示最终的结果 (8)七.课程设计总结 (9)一.课程设计的题目、目的及要求课程设计题目:组建小区局域网课程设计目的:更深了解路由器,交换机,PC机之间的配置与应用,熟练掌握一些简单的的网络应用和连接,熟练掌握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掌握DHCP、ACL、VLAN、和NET协议和相应的技术;提高对实际网络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该设计需要划分为四个子网层面的小区性的网络通讯。
采用软件cisco,可以更好的实现各种不同网络设备互相配合与联系,以达到最佳的局域网通讯效果。
课程设计要求:要求能根据实际问题绘制拓扑结构图,拓扑结构图可以是树形、星形、网状形、环状形及混合形结构的之一,清晰的描述接口,进行路由器或交换机的代码配置实现,并且每个方案的需有以下几部分的内容:1、需求特点描述;2、设计原则;3、解决方案设计,其中必须包含:(1)设备选型;(2)综合布线设计;(3)拓扑图;(4)IP地址规划;(5)子网划分;(6)路由协议的选择;(7)路由器配置。
组建小区局域网的总体要求:运用自己对局域网组网技术的理解,设计小区组网方案,使得一个具有200个住户节点的智能化小区能够进行网络通讯,且将整个小区可划分为四个区域:1.网络中心区:以物业管理中心及监控中心为主的核心交换设备和服务器群;2.远程网络接入区:包括外部网络接入口的路由器设备和网络安全设备;3.园区网络区:包括从网络中心到社区服务设施的骨干交换设备;4.家庭网络区:包括从网络中心到楼宇中的骨干交换设备,并为各住户单元提供网络接入端口,是整个小区网络系统的最基本单元。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分析和设计)首先要仔细分析要求,设计一个合理又经济的拓扑网络系统,考虑该智能化小区局域网的所需,产品设备价格等一系列的因素,选用1841router作为配置的路由器,设计分布的子网区域有4个部分,所以选择4台路由器;并且选用了3台Cisco Catalyst 2950-24口的交换机作为接入层交换机;同时,为了使远程局域网可以实现访问小区局域网的功能,选择一个网云作为连接外围网络,并且需要使用Modem拨号来实现网络连接;再选用若干PC机和服务器作为单位的核心层,次单位需要实现打印共享,还需要一些各种接口需要的连接线等等。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设计名称: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姓名:学号:专业班级:系(院):计算机工程学院设计时间:设计地点:计算机网络技术室2地址分配思路:A按功能划分,将校园划分为三大区域:办公区,教学区,生活区,根据每个地点所需的IP数,最小的网络号为24位,划分子网,即可防止IP地址重复。
B因为使用预留的INTERNET地址,可以提高内部网络的安全。
同时学校有14767个信息点。
故采用B类网络的保留地址(10.15.0.0/16)。
同时采用CIDR无分类分配方式。
同时为了与公网通信,需要申请一个公网IP地址。
整体设计原则如下1.采用私IP地址,通过NAT技术和外网通信。
2.与internet 互联设备IP地址采用真实IP地址。
3.面向用户的私有IP地址,由统一出口的边缘设备(路由器、防火墙)进行地址翻译。
4.使用VLAN将不同功能网络隔离。
5.除生活区采用DHCP动态分配IP地址以外。
其余全部采用静态IP地址。
这样设计,既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公网IP地址,解决了IP地址空间不足的,既可以方便的实现互通互连,而且将地址翻译(NAT)这种耗费设备资源的工作由网络边缘设备分担,避免广播风暴,提高网络数据传输整体性能。
增加网络的安全性,可更加安全的对所有网络设备进行管理。
4 拓扑图5确定网络的应用模式校园网以图书馆为网络的中心点,用光纤连接到其他各层楼,形成了学校的局域网。
使用的是分布式的结构,将各个子网分布到各个楼宇之间,实现楼宇内部信息点的分布。
采用浏览器/服务器的模式,图形化的交互界面,这样既简单又方便,同时也是现在用的比较多的一种模式。
层次化网络设计通常分为三层结构,即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核心层主要为相互通信的节点提供高速优化的带宽传输,为提高核心层的传输速率,通常不在该层实施基于策略的包操作,也极少在该层布置主机,但常常为核心层提供必要的链路备份。
汇聚层介于在核心层和接入层之间,通过提供基于策略的连接管理,实现接入层对核心层的可控制的访问。
一.需求分析聊天系统不外乎两个方面,服务器端和客户端。
简单分析一下两个方面所要完成的任务,对设计这个程序来说,等于完成了一半。
首先来看一下服务器端的任务:1.服务器端应当建立一个ServerSocket,并且不断进行侦听是否有客户端连接或者断开连接(包括判断没有响应的连接超时)。
2.服务器端应当是一个信息发送中心,所有客户端的信息都传到服务器端,由服务器端根据要求分发信息。
以上就是服务器端最主要的两个任务。
不难看出,服务器端的任务并不复杂。
客户端应该完成的工作包括:1.与服务器端建立通信通道,向服务器端发送信息。
2.接收来自服务器的信息。
相对服务器而言,客户端的任务更加简单,有了以上的简单分析,可以知道,解决上述四个问题,即完成了该聊天系统的核心。
二.概要设计运用所学的编程知识,加上网络方面的一些知识结构,模拟QQ聊天工具,通过SOCKET编写的简易网络聊天工具。
Socket,简称套接字,用于实现网络上客户和服务器之间的连接。
也就是说网络上两个或两个以上双工方式通信的进程之间总有一个连接,这个连接的端点成为套接字,套接字是在比较低的层次上通信的。
具体的说:一个服务器应用程序一般侦听一个特定的端口等待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当一个连接请求到达时,客户端和服武器端建立一个通信连接,在连接过程中,客户端被分配一个本地端口与一个socket建立连接,客户端通过写socket来通知服务器,以读socket中的信息,类似的服务器也获得一个本地端口,它需要一个新的端口号来侦听原始端口上的其他连接请求。
服务器也通过它的本地端口连接一个socket,通过读写和客户端通信。
Socket程序的工作过程:1、建立Socket连接:在通信开始之前由通信双方确认身份,建立一条专用的虚拟连接通道。
2、数据通信:利用虚拟连接通道传送数据信息进行通道。
3、关闭:通信结束时,再将所建的虚拟连接拆除。
具体如下:服务器三次握手:第一次握手:原主机发送一个带有本次连接的序号的请求的一个数据帧第二次握手:目的主机收到请求后,如果同意连接,则发回一个带有一个本次连接序号和源端机连接序列号的确认。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一、设计背景。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设计和应用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目标。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设计,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网络设计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中设置一些难点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设计中设置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
三、设计内容。
1. 网络拓扑设计,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小型局域网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主机、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的连接方式和布局。
2. IP地址规划,要求学生为局域网中的每台主机和设备规划合理的IP地址,要求考虑到网络的扩展性和管理的便利性。
3. 网络服务配置,要求学生配置局域网中的基本网络服务,如DHCP服务、DNS服务等,使局域网内的主机能够正常通信和访问互联网。
4. 网络安全设置,要求学生设置基本的网络安全策略,包括防火墙配置、访问控制策略等,保障局域网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5. 网络故障排除,设计一些故障场景,要求学生能够快速定位和解决网络故障,提高他们的故障排除能力。
四、设计要求。
1. 设计报告,学生需要提交完整的设计报告,包括设计思路、实施步骤、配置截图等内容。
2. 实际操作,学生需要在实际的网络设备上进行配置和实验,完成设计要求。
3. 问题解答,学生需要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总结,形成经验和教训。
五、设计评价。
1. 设计报告评价,评价学生的设计报告是否完整、清晰、符合要求。
2. 实际操作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问题解答评价,评价学生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的解答和总结是否合理、深入。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1. 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它的设计与实现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个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项目,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与实践,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2. 实验目标本实验的目标是设计一个简单的局域网内部共享文件的系统。
具体要求如下:1.实现一个服务器程序,能够提供文件的上传与下载功能;2.实现一个客户端程序,能够通过命令行界面与服务器进行交互;3.实现文件的断点续传功能,确保文件可以在网络断开后继续传输;4.实现基本的权限管理功能,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够上传和下载文件。
3. 实验环境本次实验的开发环境与工具如下:•操作系统:Windows 10•开发语言:Python 3.8•开发环境:PyCharm 2020.1•版本控制:Git4. 实验过程与方法4.1 系统架构设计本实验的系统架构包括服务器程序和客户端程序两个部分。
服务器程序采用C/S模型,在指定端口上监听客户端的请求,根据客户端发送的指令进行相应的操作,如上传文件、下载文件、断点续传等。
服务器程序使用了Python的socket模块实现网络通信。
客户端程序通过命令行界面与服务器进行交互,用户可以输入不同的指令来实现上传、下载、断点续传等功能。
客户端程序使用了Python的argparse模块处理命令行参数,使用socket模块与服务器进行通信。
4.2 文件传输实现文件的传输采用TCP协议进行,对于较大的文件,可以采用分片传输的方式,确保文件能够在网络断开后继续传输。
客户端程序在向服务器请求下载文件时,会先发送文件的元信息(如文件名、大小等),服务器会根据元信息判断文件是否存在、是否需要断点续传等。
对于需要断点续传的文件,服务器会记录已传输的字节数,并将剩余部分发送给客户端。
4.3 权限管理实现服务器程序实现了基本的权限管理功能,通过在服务器端维护一个用户列表,每次上传或下载文件时,都会要求用户进行身份验证。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课程设计报告班级:学号:姓名:同组人:指导老师: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二.课程设计题目与要求三.设计过程3.1 需求分析3.1.1 企业组网总需求3.1.2 发展需求分析3.1.3 性能需求分析3.2 网络总体设计规划3.3 网络配置环境3.3.1 操作系统的选择3.3.2 其他设备的选择3.4 DHCP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3.4.1 安装DHCP服务器3.4.2 配置DHCP服务器3.4.3 配置DHCP客户端3.5 DNS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3.5.1 安装DNS组件3.5.2 创建正向查找区域3.5.3 创建主机记录3.5.4 创建反向查找区域3.5.5 测试DNS服务器3.6 FTP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3.6.1 安装FTP服务器3.6.2 配置FTP服务器3.6.3 FTP服务器的测试3.7 WEB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3.7.1 安装IIS服务器3.7.2 IIS的配置与管理3.8 邮件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3.8.1 安装SMTP/POP3服务器3.8.2 配置SMTP/POP3服务器3.8.3 添加域及邮箱3.8.4 客户端配置和测试3.9远程控制与管理3.9.1启动Telnet服务3.9.2 创建远程登录用户3.9.3 远程登录测试四.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五.附录参考文献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Internet在全球的发展和普及,企业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促成了企业网的形成。
为了适应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扩大企业经营的规模和范围,方便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交流,节省办公的开销,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发展Intranet(企业内部网)已经是刻不容缓。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我们在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发展整体了解的基础上,掌握网络的主要种类,学会网络构建、日常维护及管理的方法,使我们掌握在信息化社会建设过程中所必需的计算机网络组网和建设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
二、课程设计题目与要求以某企业为背景,设计一个企业网网络解决方案,背景如下:有一个企业,共有7个部门,分别为总经理室、人力资源部、财会部、设计部、售后部、施工部和网络管理中心,总经理室有一台台式机和一台笔记本电脑,人力资源部有3名员工,每个人都有电脑,财会部有两台电脑,安全性要求比较高,除了网管中心主任和总经理,其他人都不能访问财会部,设计部和施工部各有10台电脑有上网的要求,售后部也有3台电脑要求上网,网管中心有一名主任和2名员工构成,另外还有若干台服务器。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书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书专业:计嵌班级:计嵌151学号:姓名:张耀目录一、设计题目二、设备选型三、IP地址规划四、拓扑图设计五、主要技术六、配置清单七、总结一、设计题目1、课设目的巩固《计算机网络》和《网络通信》两门课程的知识,在本次课程设计中充分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熟练应用所有技术,系统掌握一个较为复杂的网络配置过程。
在课设中有少量需要的技术教学过程中没有涉及,请自己查阅CCNA资料。
2、课设内容项目背景:某中小型企业有两个部门,销售部(vlan 10)与行政部(vlan 20)。
要求同部门之间采用二层交换网络相连;不同部门之间采用单臂路由方式互访。
企业有一台内部web 服务器,承载内部网站,方便员工了解公司的即时信息.局域网路由器启用多种路由协议(静态路由、动态路由协议),并实施路由控制、负载均衡、链路认证、访问限制等功能.企业有一条专线接到运营商用以连接互联网,采用HDLC封装,由于从运营商只获取到一个公网IP地址,所以企业员工上网需要做NAT网络地址转换,具体拓扑结构如上图所示。
二、设备选型三、IP地址规划四、拓扑图设计五、主要技术Trunk:在路由/交换领域,VLAN的中继端口叫做trunk。
trunk技术用在交换机之间互连,使不同VLAN通过共享链路与其它交换机中的相同VLAN通信。
交换机之间互连的端口就称为trunk端口。
trunk是基于OSI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的技术。
Vlan:在计算机网络中,一个二层网络可以被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广播域,一个广播域对应了一个特定的用户组,默认情况下这些不同的广播域是相互隔离的。
不同的广播域之间想要通信,需要通过一个或多个路由器。
这样的一个广播域就称为VLAN。
单臂路由:在计算机网络中,一个二层网络可以被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广播域,一个广播域对应了一个特定的用户组,默认情况下这些不同的广播域是相互隔离的。
一、课程设计目的:计算机通信网是实践性很强的一类课程。
《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设计》是计算机通信网等课程的综合性课程实习,既有严谨的理论基础,又涉及到大量的实践方面的知识。
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得学生可以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又可以增加学生一定的实践知识。
二、课程设计要求:1、网络硬件设备配置连接(1)网络设备计算机若干台,网络交换机或以太网集线器1台,网线若干(3根),网线钳1把,网线测试仪1台(2)基本要求每位同学制作直通线1根,每组同学制作交叉线1根(用来将两台计算机直接连接练习);做好的网线可以通过网线测试仪来测试网线是否导通。
2、两台计算机的直连练习用交叉线完成两台计算机的连接,设置好计算机的IP地址,然后利用网络邻居来查看连接情况或利用基本网络测试命令(如Ping,Ipconfig,Tracert,NetStat等)来检验。
注意:IP地址应该使用A、B、C类中的保留地址。
3、利用直通线构建一个小型局域网基本要求(1)练习学习使用基本网络测试命令来测试网络运行状态的方法;(2)将其中一台作为服务器,安装好相应的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一般采用Windows 2000 Server。
(如课程设计所使用的计算机已安装好server操作系统,就不用安装了)(3)完成对服务器计算机的相关设置,从而使局域网可以实现网页浏览,机器自动配置IP地址和域名,文件下载等功能。
(每位同学自行到图书馆或通过互联网查找所需资料,带到设计地点做参考)本次课程设计要求对以下服务器进行配置:① ftp服务器的构架② web服务器的构架③ DNS等服务器的构架④ DHCP等服务器的构架⑤代理服务器的构架⑥电子邮件服务器的构架⑦ VPN虚拟专用网络的架构4、课程实践软件部分——网络数据分析基本要求(1)记录下进行数据捕获的物理网络环境和相关终端的必要数据(如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设备数量、MAC 地址、IP地址等信息)(2)捕获相关的网络数据,要求数据内容必须涉及第四层(TCP/UDP)内容,然后利用工具软件对捕获的数据进行细致分析,在实验报告中应提供捕获的原始数据(16进制),对该数据的逐层分析(分别对应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等的情况)。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本文旨在介绍并分析我们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的课程设计。
该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协议,提高我们的网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完成这一课程设计,我们得以亲身体验和了解计算机网络在实际应用中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二、课程设计内容我们的课程设计是构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LAN)。
我们被要求设计并实现一个包含数十个节点的网络,并在该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和控制。
我们使用的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等基本的网络设备。
我们还需要为这个网络配置IP地址,并使用一些基本的网络协议(如TCP/IP)来实现数据传输。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面临了许多挑战,包括配置网络设备的IP地址、设置正确的子网掩码、确保网络设备之间的正确连接等。
我们还需要理解和应用一些基本的网络协议,如TCP/IP、ARP等。
三、课程设计方法我们的课程设计采用了一种分阶段、逐步细化的方法。
首先,我们被要求进行概念理解和理论学习,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协议。
然后,我们进行网络设备的配置和调试,逐渐构建起完整的网络。
最后,我们进行网络测试,验证网络的稳定性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四、结果与讨论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成功地构建了局域网,并实现了基本的数据传输。
我们在每个阶段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测试,以确保我们的设计能够满足课程要求。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深入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协议,提高了我们的网络技能,并了解了计算机网络在实际应用中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我们也认识到,对于一个成功的网络设计,细致的规划、正确的设备和协议配置以及完善的测试都是至关重要的。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计算机网络技能,还深入理解了计算机网络在实际应用中的复杂性。
我们认为,通过更多的实践和深入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的技术。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华中科技大学信息学部软件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指导老师:目录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3)二、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3)(一)、协议包的分析,网络协议的组成 (3)1、捕获ARP请求,ARP应答数据包 (3)2、捕获ICMP数据包,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4)3、捕获TCP“三次握手”“2次两次握手”释放连接数据包 (6)4、捕获HTTP,DNS,DHCP数据包,分析其构成 (10)5、通过捕捉smtp协议包捕捉邮箱密码 (15)小结 (15)(二)、编写一个程序自动生成CRC校验码 (15)程序代码: (15)编译运行 (16)(三)、机架实验 (17)小结 (17)(四)、模拟学校校园网 (17)校园网拓扑图 (17)网络测试 (18)小结 (22)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该课程为实践类课程。
通过本课程,(1)学生需要深入理解网络协议的组成,对网络中传输数据的过程有更深入的认识。
(2)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的一般任务,明确计算机网络设计与建设的基本原则,熟悉计算机网络需求分析的目标、任务与方法,掌握计算机网络设计的通用方法,并学会撰写规范的计算机网络方案书。
二、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一)、协议包的分析,网络协议的组成1、捕获ARP请求,ARP应答数据包,分析其组成特征。
总结ARP协议运行的基本过程。
本机(192.168.84.69)ping目的主机(192.168.84.39):抓包截图:本机192.168.84.69 源MAC地址 c8:9c:dc:59:39:30目的主机 192.168.84.39 目的MAC地址 c8:9c:dc:5a:2b:57ARP协议运行过程:ARP进程在本局域网上发送ARP请求,目的主机在ARP 请求分组里看到自己的IP,就发送一个响应分组,写入自己的硬件地址。
2、捕获ICMP数据包,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icmp请求数据包,icmp应答数据包)Ping 进行ICMP数据包截获ICMP请求数据包:TYPE:8CODE:0 CHECKSUM :0X225CICMP应答数据包:TYPE:0CODE:0CHECKSUM :0X2A5CICMP协议数据包对IP分组在传送时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报告,对IP报文传输时出现的差错、拥塞、路由改变、以及路由器或主机信息的获取等情况,向源端主机提交报告,由源主机采取相应措施,改进传输质量。
(2023)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一)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本文将对(2023)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进行分析和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计算机网络领域的基本原理、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理论学习、实验操作和课程论文。
理论学习课程设计开始前,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文献,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体系结构、传输协议、应用层协议等理论知识。
实验操作学生需要完成多个实验项目,包括局域网的建立、网络分析和诊断、路由器的配置、网络安全和攻击等。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应用。
课程论文学生需要在课程结束后,撰写一篇论文,对本次课程设计进行总结和反思,阐述自己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学习评估学生的学习评估主要基于实验操作和课程论文,学生需要完成实验项目和课程论文,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课程论文的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估。
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能够更加生动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提高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这也为学生今后在计算机网络领域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改进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和效果,以下是针对本次课程设计的改进建议:增加实验内容可以增加更多的实验内容,比如网络模拟和仿真、网络测量和优化、网络安全防范等,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
加强实践指导除了让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文献,老师还应该加强实践指导,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指导和帮助,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增加互动环节可以通过团队合作、答辩等形式,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环节,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完善评估标准应该制定更加具体和明确的评估标准,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课程论文的质量进行有效监控,确保学生的学习成果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评价。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课程设计报告书课程名称:电脑网络课程设计题目:小型互联网络组网工程模拟系名:信息工程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6 年 1 月 4 日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信息工程系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电脑网络课程设计指导教师:班级名称:开课系、教研室:信息、软件一、课程设计目的与任务目的:将课堂所学电脑网络知识运用于实际电脑网络组网工程中去任务:小型互联网组网工程模拟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基本要求1. 所要求的网络拓扑图如下所示:2.设备选型如拓扑图中所示。
3. 完成上图中各个网络设备组网配置并测试其连通性三、课程设计步骤及地点.公司各部门分别设置VLAN,以隔离广播。
.Router1和Router2模拟电信的城域网,运行OSPF路由协议。
1.3. Router0作为公司的网关配置NAT让内部的PC能够正常上Internet网。
.使用缺省路由,防止公网的路由条目传递到公司的网关路由器上。
1.5.SW0 SW1 SW2之间要求配置TRUNK协议1.6. 通过单臂路由技术使PC0 PC3 PC4之间能够互相访问。
1.7. 在网关路由器上,使用ACL技术,使其他的PC之间不能够互相访问,并且不能够登陆公司的WEB服务器。
:电脑实验室〔221室〕四、设计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1. 设计报告内容1.1. 网络各节点具体配置步骤及测试结果;1.2. 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法;1.3. 总体运行情况与结果分析讨论1.4.个人对本次课程设计感想体会及建议;注意:设计报告内容严禁与人雷同。
2. 设计报告格式要求:课程设计说明书统一书写格式:设计题目正文题序层次是文章结构的框架。
章条序码统一用阿拉伯数字表示,题序层次可以分为假设干级,各级号码之间加一小圆点,末尾一级码的后面不加小圆点,层次分级一般不超过4级为宜,例如如下:正文╳╳╳╳╳╳╳╳╳╳╳╳╳╳╳╳╳╳╳╳╳╳╳╳╳╳╳╳╳╳╳╳╳╳╳╳╳╳五、课程设计考核及评分标准考核方式:指导教师面试评分标准:优:设计完全正确,答复下列问题全部正确,实验报告按时上交。
目录课程设计任务书 (1)第1章需求分析 (2)1.1网站设计的目的意义 (2)1.2网站设计原则 (2)1.3设计方案及依据 (2)1.4接入因特网的方式 (4)第2章系统设计 (5)2.1网络拓扑设计 (5)2.2设备选型 (7)2.3IP地址分配及子网划分 (8)2.4硬件配置 (9)2.5系统配置 (11)2.6web站点设计 (14)第3章总结 (15)第4章参考文献 (15)第5章核心代码 (16)2.系统需求2.1 背景分析“极速通”公司是一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该公司主要是实现信息的传递与沟通。
业务要求在公司内部建立稳定, 高效的办公自动化网络, 使所有员工能够通过网络服务器进入internet, 从而提高所有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加快企业内部信息的传递。
同时需要建立web,ftp,e-mail服务器, 用于在互联网上发布企业信息。
同时设立专用服务器, 使集团内所有员工能够利用服务器方便的访问公共文件资源, 并能够完成企业内部邮件的收发。
2.2 业务需求(1)文件共享、办公自动化、WWW服务、电子邮件服务(2)网络介质能同时传输声、像、图文多种信号。
(3)通过公开服务器对外发布企业信息、发送电子邮件等(4)系统安全、可靠、可扩充性强。
(5)浏览网页(6)视频会议、网上招聘2.3 安全需求公司网中同样有大量关于教学和档案管理的重要数据, 不论是被损坏、丢失还是被窃取, 都将带来极大的损失。
应支持VLAN的划分, 并能在VLAN之间进行第三层交换时进行有效的安全控制, 以保证系统的安全。
2.4 信息点的个数及分布系统设计要求能满足企业几个方面的应用需求, 包括办公自动化, 邮件收发, 信息共享和发布, 系统安全管理等。
公司下辖经理办公室, 财务部, 外联部, 营销部, 设计部, 广告部, 信息网络部, 人事部。
各部门组成单独的vlan, 外网无法访问内网但是可以访问公司服务器, 内网可以访问外网也可以访问公司服务器。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局域网及广域网设计及实现1.网络设计1.1课设拓扑结构1.2功能要求1.局域网VLAN要求。
●左侧三层交换包含VLAN1、VLAN2、VLAN3(Server)、VLAN4。
●右侧三层交换包含VLAN1、VLAN2。
●IP地址要求私有地址。
2. 配置两台三层交换间的链路聚合。
3. 在两台三层交换●配置OSPF(或RIP)。
测试局域网联通。
4. 局域网访问控制。
●局域网所有网段能访问广域网。
●在两台三层交换之一上配置:左、右侧两侧VLAN2间不能互相访问。
5. 左侧1702-1上:●外部接口,IP地址要求是公有地址,28位(或29位)掩码;●配置OSPF(或RIP);●配置NAT,要求私有地址转换为12个公有地址池。
6. 在其它3台路由上配置公有IP、OSPF(或RIP)。
7. 右侧1702-2上:●外部接口,IP地址要求是公有地址,29位掩码;●配置OSPF(或RIP);●配置NAT,要求私有地址转换为4个公有地址池。
8. 要求所有PC能连接到广域网路由器。
9. 测试NAT的转换结果。
在1702-1上,Debug ip nat detail10.测试左右两侧的局域网PC间能否ping通。
1.3IP地址的分配✧路由器、交换之间的网段配置R0—R1网段:200.1.1.0/28R1—R2网段:200.1.2.0/30R2—R3网段:200.1.3.0/29R3—Switch1网段:192.168.5.0/25MultSwit0—MultSwit1网段:192.168.100.0/24✧MultSwit0的VLAN地址分配:Vlan1: 192.168.1.0/25Vlan2: 192.168.2.0/25Vlan3: 192.168.3.0/25Vlan4: 192.168.4.0/25✧MultSwit1的vlan地址分配:Vlan1: 192.168.10.0/25Vlan2: 192.168.20.0/25✧PC的IP: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PC0 192.168.3.2 255.255.255.0 192.168.3.1PC1 192.168.1.2 255.255.255.0 192.168.1.1PC2 192.168.2.2 255.255.255.0 192.168.2.1PC3 192.168.10.2 255.255.255.0 192.168.10.1PC4 192.168.20.2 255.255.255.0 192.168.20.1PC5 192.168.5.2 255.255.255.0 192.168.5.12 配置过程 Cisco2.1 R0配置●配置R0端口IPR0(config)#int s1/0R0(config-if)#clock rate 56000R0(config-if)#no shuR0(config-if)#ip add 200.1.1.1 255.255.255.240R0(config)#int f0/0R0(config-if)#no shuR0(config-if)#ip add 192.168.4.2 255.255.255.0●配置RIP协议,发布网段R0(config)#route ripR0(config-router)#ver 2R0(config-router)#net 200.1.1.0R0(config-router)#net 192.168.4.0●配置NAT地址池R0poolR0(config)#ip nat pool R0pool 200.1.1.3 200.1.1.14 netmask 255.255.255.240访问控制列表R0listR0(config)#ip access-list standard R0listR0(config-std-nacl)#permit any地址池和控制列表关联R0(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R0list pool R0pool应用在两个进出端口上R0(config)#int f0/0R0(config-if)#ip nat insideR0(config)#int s1/0R0(config-if)#ip nat outside2.2 R1配置●配置R1端口IPR1(config)#int f0/0R1(config-if)#ip add 200.1.2.1 255.255.255.252R1(config-if)#no shuR1(config)#int s1/0R1(config-if)#ip add 200.1.1.2 255.255.255.240R1(config-if)#no shu●配置RIP协议,发布网段R1(config)#route ripR1(config-router)#ver 2R1(config-router)#net 200.1.1.0R1(config-router)#net 200.1.2.02.3 R2配置●配置R2端口IPR2(config)#int s1/0R2(config-if)#clock rate 56000R2(config-if)#no shuR2(config-if)#ip add 200.1.3.1 255.255.255.248R2(config)#int f0/0R2(config-if)#no shuR2(config-if)#ip add 200.1.2.2 255.255.255.252●配置RIP协议,发布网段R2(config)#route ripR2(config-router)#ver 2R2(config-router)#net 200.1.2.0R2(config-router)#net 200.1.3.02.4 R3配置●配置R3端口IPR3(config)#int s1/0R3(config-if)#ip add 200.1.3.2 255.255.255.248R3(config-if)#no shuR3(config)#int f0/0R3(config-if)#ip add 192.168.5.1 255.255.255.0R3(config-if)#no shu●配置RIP协议,发布网段R3(config)#route ripR3(config-router)#ver 2R3(config-router)#net 200.1.3.0R3(config-router)#net 192.168.5.0●配置NATR3(config)#ip nat pool R3pool 200.1.3.3 200.1.3.6 netmask 255.255.255.248R3(config)#ip access-list standard R3listR3(config-std-nacl)#permit anyR3(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R3list pool R3poolR3(config)#int f0/0R3(config-if)#ip nat insideR3(config)#int s1/0R3(config-if)#ip nat outside2.5 MultSwit0配置●创建VLAN并分配IPSwitch(config)#vlan 1Switch(config)#vlan 2Switch(config)#vlan 3Switch(config)#vlan 4Switch(config)#int vlan 1Switch(config-if)#ip add 192.168.1.1 255.255.255.0Switch(config-if)#no shutdownSwitch(config)#int vlan 2Switch(config-if)#ip add 192.168.2.1 255.255.255.0Switch(config)#int vlan 3Switch(config-if)#ip add 192.168.3.1 255.255.255.0Switch(config)#int vlan 4Switch(config-if)#ip add 192.168.4.1 255.255.255.0●把端口划分到各VLANSwitch(config)#int f0/4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4Switch(config)#int f0/3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3●端口f0/1-2链路聚合并在聚合口分配IP地址Switch(config)#int f0/1Switch(config-if)#channel-group 1 mode desirableSwitch(config)#int f0/2Switch(config-if)#channel-group 1 mode desirableSwitch(config)#int port-channel 1Switch(config-if)#no switchportSwitch(config-if)#ip add 192.168.100.1 255.255.255.0●配置RIP协议,发布网段Switch(config)#route ripSwitch(config-router)#ver 2Switch(config-router)#net 192.168.1.0Switch(config-router)#net 192.168.2.0Switch(config-router)#net 192.168.3.0Switch(config-router)#net 192.168.4.0Switch(config-router)#net 192.168.100.0●将f0/5配为TRUNK口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创建访问控制列表denylanSwitch(config)#ip access-list extended denyvlanSwitch(config-ext-nacl)#deny ip 192.168.2.0 0.0.0.255 192.168.20.00.0.0.255Switch(config-ext-nacl)#permit ip any any●聚合口出口处配置控制列表Switch(config)#int port-channel 1Switch(config-if)#ip access-group denyvlan out2.6 MultSwit1配置●聚合口的配置f0/1-2并在聚合口配置IP地址Switch(config)#int f0/1Switch(config-if)#channel-group 1 mode desirableSwitch(config)#int f0/2Switch(config-if)#channel-group 1 mode desirableSwitch(config)#int port-channel 1Switch(config-if)#no switchportSwitch(config-if)#ip add 192.168.100.2 255.255.255.0●创建VLAN并分配IP地址,把端口分配到VLAN中Switch(config)#vlan 1Switch(config)#vlan 2Switch(config)#int vlan 1Switch(config-if)#ip add 192.168.10.1 255.255.255.0Switch(config-if)no shutdownSwitch(config)#int vlan 2Switch(config-if)#ip add 192.168.20.1 255.255.255.0Switch(config)#int f0/3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Switch(config)#int f0/4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配置RIP协议,发布网段Switch(config)#route ripSwitch(config-router)ver 2Switch(config-router)#net 192.168.10.0Switch(config-router)#net 192.168.20.0Switch(config-router)#net 192.168.100.02.7 Swit0配置●创建VLANSwitch(config)#vlan 1Switch(config)#vlan 2●把VLAN分配到各端口Switch(config)#int f0/2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Switch(config)#int f0/3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f0/1配为TRUNK口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3配置过程神州数码(小组)4实验总结4.1i.通过此次课设,深刻理解了VLAN的作用、意义和配置方法;ii.掌握了中继链路的配置方法;iii.掌握了VTP,它是OSI参考模型第二层通信协议,主要用于管理在同一个域的网络范围内VLANs的建立、删除和重命名,减少了交换网络中的管理事务。
C H ANG Z H OU U N I V E RSITY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实验名称:某大学校园网规划与设计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学院(系):信息学院指导教师:实验四某大学校园网规划与设计设计原则:校园网建设是一项大型网络工程,各个学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网络设计原则。
该学校网络需要具有包括图书信息、学校行政办公等综合业务信息管理系统,为广大教职工、科研人员和学生提供一个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先进平台。
本次设计以实用、够用、好用、安全为指导思想;以开发标准、先进性、可靠性、安全性为设计原则进行设计。
(1)开放性标准化原则:系统要有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随着学院不断的扩招,业务的增长和应用水平的提高,网络中的数据和信息流将按指数级增长,需要网络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并能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升级。
设备应选用符合国际标准的系统和产品,以保证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力和扩展能力,满足将来系统升级的要求。
(2)先进性性原则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很快,设备更新淘汰也很快。
这就要求校园网建设在系统设计时既要采用先进的概念、技术和方法,又要注意结构、设备、工具的相对成熟。
只有采用当前符合国际标准的成熟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才能确保校园网络能够适应将来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保证在未来若干年内占主导地位。
(3)可靠性原则:网络必须是可靠的,包括网络物理级的可靠性,如服务器、风扇、电源、线路等;以及网络逻辑级的可靠性,如路由、交换的汇聚,链路冗余,负载均衡等。
网络必须具有足够高的性能,满足业务的需要。
(4)安全性原则:网络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由于校园骨干网络为多个用户内部网提供互联并支持多种业务,要求不仅能进行灵活有效的安全控制,同时还应支持虚拟专网,以提供多层次的安全选择。
在系统设计中,既考虑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更要注意信息的保护和隔离,因此系统应分别针对不同的应用和不同的网络通信环境,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系统安全机制、数据存取的权限控制等。
目录一、设计目的 (1)二、需求分析 (1)2.1用户需求 (1)2.2网络需求 (2)2.2.1可恢复性 (2)2.2.2病毒的防护 (2)2.2.3安全性 (2)三、网络总体设计 (2)3.1各关键设备简单介绍: (2)3.2网络接入类型的选择 (3)3.3网络的综合布线 (3)3.4网络拓扑图 (4)3.4.1星型结构 (4)3.4.2环形结构 (6)3.4.3树型结构 (7)四、总结 (8)五、主要参考文献 (8)一、设计目的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为了能让公司更好的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接轨。
更快的获取市场信息,为了让外界厂解该公司的相关信息组建企业网,以实现对“公司档案管理”、“产品信息”、“供求信息”等进行计算机网络化的管理,通过建立公司内部的局域网,员工之间可以进一步加强联系,实现信息共享。
降低厂打印、分发各护文件、资料、报表的纸张费用。
二、需求分析现代化的公司需要的是一个现代化的办公环境,高速的工作效率可以创造好的企业文化。
通过调查某公司,该公司办公地点共一层楼,两积约为600平方多米,集团总公司:董事长助理(1台电脑)、总经理室(1台电脑)、财务部(6台电脑)、人力资源(4台电脑)、审计监察(3台电脑〕、营运管理部(2台电脑〕、后勤部(2台电脑)、企划设计部(4台电脑〕、营销部(5台电脑)。
共28台电脑。
2.1用户需求公司的员工对电脑的需求有下列几点:2.1.1信息的及时性和可预测性快速的访问、传输和修改信息,对于一个公司的交易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用户是都希望网速更快一点,提高工作的效率。
一旦有了对响应时间的具体需求。
我们就能确定设备能力、连接速度和其他直接影响网络性能的因素。
2.1.2可靠性和有效性在用户的角度看来,可靠性就是能稳定地提供服务,在一个可靠的系统里。
在绝大部分时间内系统资源可被用户使用。
可靠性也意味着提供给用户的服务水平也必须持久有效。
2.1.3适应性适应性是系统适应用户改变需求的能力,网络适应用户的需求而带给用户所需的信息。
《计算机网络技术》
课程设计报告书
设计题目: 中小型企业网络解决方案
专业班级: 姓名: _______ _ 学号: __ ___ 指导老师: ___________ 完成日期: ____________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及时、准确地获取第一手信息,如何提高公司运作效率,如何有效降低公司运营成本已经越来越被中小型企业所认识。
中小型企业迫切需要提高公司竞争力,需要实现公司信息化,而网络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手段。
企业网络化能够为企业提高办公效率,加速企业内部员工间的沟通,满足移动办公的需要。
另外,互联网可以作为实现企业对外宣传、信息发布平台,跨越空间和时间的界限,快速实现客户信息反馈和客户跟踪。
二、概要设计
网络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采用高性能、全交换的方案,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网络管理简单;用户采用广局域网连接方式;采用带宽压缩技术,有效降低广域网链路流量;所有网络设备均可在升级原有网络后使用,有效实现投资保护;系统安全,保密性高。
soho级企业网soho是small office home office的简称,这类网络用户数量较少且相对集中,网络布线采用双绞线即可。
一般而言,soho级企业对网络的要求不高,基本实现以下功能即可:实现企业内资源共享,无纸办公,提供管理应用系统,实现企业办公自动化,能够接入internet ,收发e-mail,共享internet资源。
该网络的拓扑图如图1所示。
图1 soho级网络拓扑
在图1中,通过tcl r3105路由器,用户以adsl或cable方式接入internet,未开通adsl 的地方可采用isdn方式,将r3105换成r3007。
此方案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内部局域网可以采用全交换方式,实现百兆交换到桌面。
另外也可以采用集线器组网。
园区级企业网园区级企业网指的是企业的部门较多,部门位置相对分散,但相互间的距离不是太远。
园区级企业对网络的需求是:实现企业内资源共享,提供管理应用系统,实现企业办公自动化,建立企业e-mail系统,建立企业的对外网站,提供一个对外宣传的信息平台,接入internet,共享网络资源。
园区级企业网络拓扑图如图2所示。
图2 园区级企业网络拓扑
在该方案中,企业各部门通过千兆光纤连接在一起,为避免带宽的浪费,局域网内部划分出不同的vlan,网络中心采用三层交换机解决vlan之间的通信。
异地解决方案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企业在外地设有许多分支机构。
这时,为加快企业内部的信息流通,企业需要将总部和各分支机构连接起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远程企业网”。
远程企业对网络的需求是:通过internet接入, 在整个公司实现数据快速传输、办公自动化,最终实现企业无纸化办公;企业拥有自己的ip地址和域名,在公司主机上建立网站,向外界宣传企业形象、公司各项业务、活动及最新成果等;以ip电话方式节省企业大部分的长途话费,亦可通过ip网络来实现视频会议;整个公司需要一个运行可靠、费用合理的通信系统;实现telnet、ftp服务、web服务、e-mail服务、防火墙功能、gopher 服务、新闻等网络服务;建立一个功能全面、使用方便的管理信息系统(mis),使总公司与各地分支机构之间的业务审批电子化,各项工作能够协同完成。
远程企业网络拓扑结构如
图3、图4和图5所示。
图3 远程企业网络总体拓扑
图4 远程企业公司总部网络拓扑
图5 远程企业分公司或办事处网络拓扑
在这个方案中,公司总部申请专线方式接入广域网,分公司可采用adsl、isdn、modem等与总公司连接。
总公司可以申请固定ip地址、永久域名等建立公司自己的网站,扩大对外宣
传。
总公司和分公司间通过vpn技术互连。
四、课程设计总结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对企业内部进行相应的调整,人员增减、办公地点的变换在所难免,因此不得不面临网络重组和优化的问题。
传统网络布线不仅费时费力,还影响到企业的正常办公,面无线局域网的出现则令上述问题迎刃而解。
由于无线网络是利用无线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因此企业不再受固定的网络布局所累,可以随时根据企业规模的变化灵活组建、更改或扩充网络。
同时,由于摆脱了线缆的束缚,企业员工可以自由的进行移动办公,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无线网络得到了企业用户的广泛青睐,并逐渐取代传统的有线网络成为中小企业构建内部局域网的首选。
在互联网接入方面,相对来说,光纤接入的价格让很多中小型企业难以接受,也用不要那么多的带宽,ADSL无论在成本还是在使用方面都比同等速率的光纤或DDN专线接入有优势,企业可以申请一条4M的ADSL专线,包月费用大概为3000元,然后再申请一条4M家用宽带,包月费用100元左右。
中小型企业使用具有宽带路由器接入ADSL线路,可以同时连接接入网络线路,提供更高的带宽,而且具备自动负载均衡技术,自动分配流量。
除此之外,还可以申请不同ISP的线路,在某个线路出现问题时不至于影响用户上网导致业务损失。
在这一次的设计报告中,我跟同学交换了经验,最终完成此份报告。
并通过设计深刻认识到若是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中运用得当,可以减少企业一定费用,当然也可以提高企业办公效率。
所以在今后的道路上,我会继续加油的。
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
2010 年 6月 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