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青春期》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9.84 KB
- 文档页数:5
七年级生物青春期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定义、特点及生理变化。
2.培养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的能力。
3.增强学生关爱自己、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青春期的定义、特点及生理变化。
2.教学难点:正确对待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视频资料3.学生笔记本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青春期是什么吗?(2)引导学生回答:青春期是人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
2.讲解青春期的定义及特点(1)展示课件,介绍青春期的定义:青春期是指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器官成熟、身体发育停止的时期。
(2)讲解青春期的特点:身体发育迅速、第二性征出现、心理变化复杂等。
3.讲解青春期生理变化(1)展示课件,介绍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身高、体重的快速增长;性器官的发育;第二性征的出现等。
(2)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或身边同学在青春期发生的生理变化。
4.讲解青春期心理变化(1)展示课件,介绍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情绪波动、逆反心理、性心理等。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青春期遇到的心理困惑和解决方法。
5.正确对待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2)讲解正确对待青春期心理变化的方法: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与家人、朋友沟通,寻求帮助。
6.视频资料展示(1)播放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的真实案例。
7.课堂小结(2)强调青春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关爱自己,关爱他人。
8.课后作业(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写一篇关于青春期的心得体会。
(2)鼓励学生与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增进彼此的了解。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视频资料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全面了解了青春期的知识。
2.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课后作业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并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案题目:青春期教学目标:1.了解青春期的意义和特点;2.掌握人体青春期的生理变化;3.理解青春期对人的心理和社会影响;4.培养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1.青春期的定义、特点和意义;2.人体青春期的生理变化;3.青春期对人的心理和社会影响。
教学准备:PPT课件、多媒体设备、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提问:你知道什么是青春期吗?你们觉得青春期对人有什么影响?2.学生回答后,教师呈现相关图片和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课话题。
二、讲解青春期的定义、特点和意义(15分钟)1.明确青春期的定义:青春期是指从儿童时期向成年时期转变的过程,是人在身体和心理上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
2.介绍青春期的特点:身体上的快速生长、性征的发育、心理上的不稳定和情绪较为复杂等。
3.引导学生思考并讲解青春期的意义:青春期是人生长发育的一段特殊时期,意味着进入到成人社会,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探究人体青春期的生理变化(20分钟)1.通过PPT展示,讲解人体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如身高的快速增长、体重的增加、性征的发育等。
2.通过图片和示意图,让学生感知和了解青春期生理变化的过程和结果。
四、分析青春期对人的心理和社会影响(20分钟)1.分小组讨论,了解青春期对个人心理的影响,如心理的不稳定、易冲动、情绪波动等。
2.通过分析案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青春期对个人社会关系和亲子关系等的影响。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应对青春期带来的心理和社会影响。
五、展示和总结(10分钟)1.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并进行简短的发言。
2.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正确对待青春期的态度和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关于自己对青春期的理解和感受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讲解了青春期的定义、特点和意义,探究了人体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并分析了青春期对个人心理和社会的影响。
青春期初中生物教案
目标: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认识青春期带来的身心变化,掌握应对青春期的方法。
教学内容:
1. 青春期的定义和特征
2. 青春期对生理的影响
3. 青春期对心理的影响
4. 应对青春期的方法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方式引入青春期的话题,让学生了解青春期
是什么及其特征。
2. 授课(15分钟):介绍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如生长发育速度加快、性征发育等,让学
生明白这些变化是正常的,是身体健康发展的表现。
3. 讨论(15分钟):组织学生讨论青春期对心理的影响,如情绪波动、自我意识增强等,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是正常的,需要正确对待和应对。
4. 案例分析(10分钟):通过实际案例分享,让学生了解如何应对青春期带来的挑战,
如与父母沟通、保持身心健康等。
5. 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青春期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阶段,需要积极
应对,并鼓励学生勇敢面对青春期带来的变化。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认识到青春期是正
常的生长发育阶段,学会正确应对青春期的挑战。
同时,教师也应该在课后做好复习和巩
固工作,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所学知识。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青春期(新人教版) 青春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设计1.认知目标:1)理解青春期是一个重要的发育时期,并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掌握好青春期的健康知识;2)了解青春期的生长发育身体变化及卫生;3)认识青春期的主要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保健的能力,用正确的方式指导自己健康渡过青春期。
3.情感目标:通过对青春期的了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师生之间密切交流,集中精力,努力研究,并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分析本节主要在了解生殖系统的基础上,科学地认识青春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系列重要变化,在建立正确的性别意识的基础上,科学地掌握青春期的自我卫生保健以及正确疏导青春期心理波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使青少年健康度过这人生的金色年华。
由于研究的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对青春期的理解有许多误区,对性的理解也有许多误区,特别是在课堂上研究这一章节时,许多学生会出现“不好意思”或“欲问又怕”等现象。
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掌握好组织教学,健康地引导学生研究,树立学生的科学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1)理解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及卫生保健;2)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2.教学难点:青春期男性生理——遗精;青春期女性生理——月经初潮。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采用问题讨论法,通过设疑引学,示例讨论、分析理解,答疑解惑、卫生保健等环节,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五、教学媒体媒体选用如下表:序号。
教学内容。
媒体类型。
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1.将“青春期”定义。
多媒体(录像)。
给学生提供“张口”的理由2.身体变化(1)。
多媒体(图片)。
学会利用图片资料分析问题,了解不同性别的身体变化3.身体变化(2)。
多媒体(动画)。
身高突增的年龄差别4.身体变化(3)。
多媒体(动画)。
体育锻炼和卫生保健5.身体变化(4)。
多媒体(图片、动画、字幕总结)。
将一些常见青春期心理活动、难以启齿的心理矛盾通过生动的画面,达到指导学生的作用6.心理变化。
七年级生物青春期教案七年级生物青春期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 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1. 生物的录像.2. 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3. 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引入:放录像,让学生仔细观察录像中出现的生物与非生物。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
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总结:除了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还有其他别的生物特征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补充:8.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9.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10.生物体能遗传变异11.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能力训练:可用书上练习P6(1)分析图片弹钢琴的机器人、慢慢生长着的钟乳石为什么不是生物?(2)珊瑚和珊瑚虫都是生物吗?详细说明。
教学后记:本节课我的安排主要集中在除书本上举出的生物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别的特征这一问题来让学生讨论,所以很多学生对生物的特征包括哪几方面了解得不够深入。
教学反思:这节课可以先安排课后练习钟乳石是否生物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就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进行讨论和举例(主要是举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特征。
深入了解了书本的六个特征后,再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有一个总的认识,再引导他们举出一些所有生物都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特征。
七年级生物教案青春期9篇青春期 1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在生理、心理上有许多变化,如情绪容易波动,爱慕异性,兴趣易转移等。
青少年的心理是否健康,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与别人相似人与人之间都彼此相似。
当听到月亮时,联想到太阳或星星,都是正常的反应。
但联想到死亡,就让人难以理解。
这种情况出现多了,就应注意他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
如果一个人的想法、言语举止、嗜好、服饰等,与别人相差太大,则他的心理可能不够健康。
与年龄相符人的行为是随着身心的发育而变化的。
各种年龄的人,在想法、兴趣、行为上都有不同。
青春期,应是精力充沛,活跃好动。
而少年老成的学生,从心理卫生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是不大健康的。
善于与人相处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
一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
在青春期,社交范围扩大。
在交往中,互相取长补短,培养互助合作精神,丰富群体生活经验,锻炼适应他人的能力。
乐观进取情绪愉快表示心理健康。
乐观的人,对任何事物都积极进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畏惧,即使遇到不幸的事情,也能很快地重新适应,而不会长期沉陷于忧愁苦闷之中。
相反,多愁善感、情绪经常忧郁的人,心理上是不健康的。
而且,情绪愈低,心理不健康的程度也愈重。
适度的反应每个人对事物的反应速度与程度都不相同。
但差别不会太大。
如反应偏于极端,他的心理就不健康。
如学生因考试失败而一时不悦,是正常的现象;但若他为此而几天不吃饭,甚至有轻生的意念,就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
当然,对考试失败无动于衷的学生,心理也未必健康。
面对现实心理健康的人,都能面对现实。
遇到困难,他们总是勇于承认现实,找出问题所在,设法解决。
相反,心理不健康的人,由于不能适应环境,往往采取逃避现实的方法。
这些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能达到自我欺骗的效果,久而久之,还会发展成病态。
思维合乎逻辑心理健康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专心致志,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而不是三心二意,有头无尾。
青春期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的
1.描述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2.描述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3.知道青春期的卫生常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指导自己健康度过青春期。
(三)情感态度
1.养成青春期卫生保健的良好习惯。
2.关注自己和同学的身心变化,共同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教学重难点
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课前准备
按性别组成讨论小组(每小组5~6人)
学生准备:根据收集历年的身高数据,模仿课本绘制自己的身高增长曲线坐标图
教师准备:《生理知识》视频资料、歌曲《小小少年》、《阳光总在风雨后》教学过程
《小小少年》边听边看边思考少的氛围,让学生能敞开心
化,从而树立卫生保健意与邻座同学的身高和课本中的
图中数据完全一致吗?如果有
生活习惯
提问:
想向那位男生表示好感、谢
生,男生说谢谢;
、
反映
勇敢面。
七年级生物青春期教案5篇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行简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七年级生物青春期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七年级生物青春期教案1一、说教材分析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在学生中总是存在着一种神秘感,自然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安排本节内容可以满足学生对于性别决定和性别遗传知识的需求。
另外,社会上一些人仍存在着重男轻女思想,母亲生出女孩而遭到家庭成员冷落和责备的现象并不少见。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使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地对待生男生女问题,希望教师在教学中渗透这一精神。
本节教学内容并不难,时间也较充裕,应该适当安排学生活动,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分析与讨论获得结论。
关于男女染色体的差别,教材编入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后安排学生仔细观察,找出男女染色体组成上的差异。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能力目标:解释生男生女及机会均等;情感目标:能用科学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教学难点:解释生男生女及机会均等;用新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即培养普通公民必备的生物科学素养,而不是培养生物科学家的素养,以此来指导教学行为。
《性别和性别决定》属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范畴,本节课的重点是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和生男生女的原理。
我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是: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知道了遗传的物质基础,本节课重在从人类性染色体的水平分析人类性别遗传的规律,另外基于社会上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倾向,把生男生女的责任推于女性,导致了许多悲剧的产生。
青春期教案初中生物一、教学目标:1. 了解青春期的概念和特征。
2. 掌握青春期生理发育的相关知识。
3. 了解青春期心理变化及应对方法。
二、教学重点:1. 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2.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三、教学难点:1. 青春期生理发育的相关知识。
2. 青春期心理变化及应对方法。
四、教学内容:1. 青春期的概念和特征。
2. 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生殖系统的发育、身体的变化、生长发育速度的加快等。
3.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自我认知的变化、社会关系的变化、情绪波动等。
五、教学方法:1. 组内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在青春期所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2.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青春期的生理发育过程。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青春期中可能出现的情境。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来引入青春期的话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讲解青春期的概念和特征,生理发育的过程以及心理变化的表现。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青春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并互相交流。
4. 角色扮演: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青春期中可能出现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并理解。
5. 总结:对讲解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应对青春期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七、作业布置:1. 撰写关于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的小论文。
2. 调查家人或朋友对青春期的认知和看法,并写出自己的观点。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青春期的概念和特征,掌握青春期的生理发育知识,了解青春期心理变化及应对方法。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青春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青春期的特点。
2、能正确描述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
3、知道青春期的卫常识。
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培养观察、思考能力。
2、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1、养成青春期卫生保健的习惯。
2、形成正确的性观念。
3、形成健康的心理和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青春期身体变化及青春期心理卫生。
教学难点:青春期身体变化及青春期心理卫生。
课前准备:教师:1、实物投影仪2、投影片教学过程:导入:上一节我们学习了人的生殖,那么人的生殖器官是什么时候发育成熟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特殊的时期——青春期。
那么大家知道在这个时期,都有哪些特征么?分组讨论:每组4到5人,一人记录结果,一人汇报结果。
一、青春期的身体变化资料分析:结合课本图表1、男孩和女孩身体开始突增的年龄有没有差别?2、你和本组同学的身高变化与图中数据完全一致吗?如有出入,请分析原因?3、男孩与女孩体型的变化与睾丸和卵巢的发育有关么?你是怎样得出结论的?4、男孩和女孩在青春期的身体变化还有哪些?小结: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身高、体重突增;卵巢、睾丸迅速发育;神经系统、心脏和肺功能明显增强。
二、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青春期的心理特点:1、过于管住自己。
2、对人际关系比较敏感。
3、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的事情不想与家长交流。
4、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
青春期注意保持卫生。
三、延伸阅读月经的形成。
七年级上册生物青春期教案范文生物教案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它可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使老师掌握讲课节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七年级上册生物青春期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七年级上册生物青春期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2.学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具体操作方法。
3.分清外出血的三种情况,学会对出血进行初步的止血处理。
教学重难点1、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方法。
3、根据外出血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止血处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2. 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板书:二、急救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发生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
例如,当你夏天游泳时,发现有人溺水;当你踢足球或打篮球时不小心摔倒,发生了骨折或外伤出血;或是你发现有人因煤气中毒而昏迷不醒,这时你首先想到的措施是什么呢?学生: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推进新课]学习目标一板书:1.“120”紧急呼救活动一:假设,现在有一同学在教室里不知什么原因突然晕倒,昏迷不醒,让你去打“120”急救电话,你会怎样拨打?(请3个同学即兴表演)学习目标二板书: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活动二:如果在野外一时找不到电话,而情况又十分危急的话,那就只能先行采取救治措施,等病人暂无生命危险时再去找人帮忙。
(教师讲授)脑对缺氧十分敏感!对脑的抢救要以秒来计算!在常温下,人心跳停止3秒以上大脑就会因缺氧而头晕,10-20秒可昏厥,30-40秒可抽搐,60秒后呼吸中枢衰竭,4分钟后脑神经可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10分钟后脑细胞死亡。
所以急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抢时间:即前4分钟,甚至前60秒。
所以如果病人的呼吸或心跳停止后再去打电话等急救车过来后再开始抢救,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这就是急救的意义所在!当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当心脏停止跳动时人工胸外心脏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