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知识点总复习有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45.50 KB
- 文档页数:12
一、通货紧缩的含义通货紧缩是指经济中货币供应量少于客观需要量,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导致单位货币升值、价格水平普遍和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
与通货膨胀一样,通货紧缩也是货币供求失衡、物价不稳定的一种表现,对整个经济增长也同样有着不利的影响。
对于通货紧缩的含义,尚有不同的认识,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第一,单要素说:认为通货紧缩就是物价的全面持续下降。
第二,双要素说:认为通货紧缩是一种货币现象,表现为价格的持续下跌和货币供给量的连续下降。
第三,三要素说:认为通货紧缩是经济衰退的货币表现,因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特征:一是物价的普遍持续下降;二是货币供给量的连续下降;三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全面衰退。
二、通货紧缩的原因(1)货币供给减少。
主要是由于政策时滞的原因,在通货膨胀时期的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没有及时调整,导致投资和需求的下降,进而影响社会有效供给。
(2) 有效需求不足。
当实际利率较高时,消费和投资就会出现大幅下降而导致有效需求不足,进而物价持续下跌;金融机构贷款意愿下降和提高利率时,会减少社会总需求,导致物价下跌;制度变迁和转型等体制因素,导致居民消费行为发生变化,储蓄倾向上升,消费倾向下降,即期支出大量地转化为远期支出,也会引起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物价下降。
(3)供需结构不合理。
由于经济中存在不合理的扩张和投资,造成了不合理的供给结构和过多的无效供给,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加剧供给之间的矛盾,导致供过于求,产品价格下跌。
(4)国际市场的冲击。
对于开放度较高的国家,在国际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国内市场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出口下降,外资流人减少,导致国内供给增加、需求减少,产品价格下降。
三、通货紧缩的影响(1)导致社会总投资减少。
一方面,通货紧缩会使实际利率提高,社会投资的实际成本上升,会导致投资下降。
另一方面,由于预期价格下降,投资预期收益的减少,也会使企业投资意愿下降。
(2)减少消费需求。
一、通货紧缩的含义通货紧缩是指经济中货币供应量少于客观需要量,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导致单位货币升值、价格水平普遍和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
与通货膨胀一样,通货紧缩也是货币供求失衡、物价不稳定的一种表现,对整个经济增长也同样有着不利的影响。
对于通货紧缩的含义,尚有不同的认识,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第一,单要素说:认为通货紧缩就是物价的全面持续下降。
第二,双要素说:认为通货紧缩是一种货币现象,表现为价格的持续下跌和货币供给量的连续下降。
第三,三要素说:认为通货紧缩是经济衰退的货币表现,因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特征:一是物价的普遍持续下降;二是货币供给量的连续下降;三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全面衰退。
二、通货紧缩的原因(1)货币供给减少。
主要是由于政策时滞的原因,在通货膨胀时期的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没有及时调整,导致投资和需求的下降,进而影响社会有效供给。
(2) 有效需求不足。
当实际利率较高时,消费和投资就会出现大幅下降而导致有效需求不足,进而物价持续下跌;金融机构贷款意愿下降和提高利率时,会减少社会总需求,导致物价下跌;制度变迁和转型等体制因素,导致居民消费行为发生变化,储蓄倾向上升,消费倾向下降,即期支出大量地转化为远期支出,也会引起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物价下降。
(3)供需结构不合理。
由于经济中存在不合理的扩张和投资,造成了不合理的供给结构和过多的无效供给,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加剧供给之间的矛盾,导致供过于求,产品价格下跌。
(4)国际市场的冲击。
对于开放度较高的国家,在国际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国内市场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出口下降,外资流人减少,导致国内供给增加、需求减少,产品价格下降。
三、通货紧缩的影响(1)导致社会总投资减少。
一方面,通货紧缩会使实际利率提高,社会投资的实际成本上升,会导致投资下降。
另一方面,由于预期价格下降,投资预期收益的减少,也会使企业投资意愿下降。
(2)减少消费需求。
一、选择题1.通常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以通胀率正负划分的,如果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小于1或者是连续下降,则表明有轻微通货紧缩趋势。
2017年6月份,我国CPI总水平同比上涨1.4%,连续5个月处于“1时代”。
持续低迷的物价指数令市场对通缩风险的担忧情绪有所上升,人们期盼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齐上场。
这说明A.通货紧缩会恶化经济下行趋势,但对消费者有利B.国家可以实施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C.国家可以实施减税和减少国债的财政政策D.CPI跌破“1时代”表明我国已发生通货紧缩2.专家认为:“当通货膨胀时,物价上涨,就要加息;当通货紧缩时,物价下降,就要降息。
” 这是因为①加息可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抑制通货膨胀②加息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抑制通货紧缩③降息可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抑制通货膨胀④降息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抑制通货紧缩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3.消费者总是想用同样多的货币买到更多的商品。
但从长远来看,物价持续下降、通货紧缩却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因为这会导致A.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居民购买力下降→消费需求不足→生产萎缩B.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社会投资减少→社会失业率上升→经济衰退C.生活资料价格下降→居民购买力上升→居民消费需求增加→物价上涨D.生产资料价格下降→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经济过热4.2015年,某国宏观经济形势如下:产能利用率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从2.5%下跌至1%,低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值3%。
据此,预防通货紧缩成为关注的焦点。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能引发通货紧缩的传导路径是( )①产能过剩→工业品供过于求→工业品价格走低→企业利润下滑②消费低迷→消费品供过于求→消费品价格走低③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④企业投资萎缩→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A.①→④→②→③B.④→①→③→②C.①→③→④→②D.④→②→①→③5.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7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继续保持在“1时代”,这预示着下半年通货紧缩压力加剧。
高一政治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知识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通货膨胀指的是货币供应量过度增长,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紧缩则正好相反,指的是货币供应量不足,导致物价持续下降的现象。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高一政治中与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相关的知识点。
首先,我们来了解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一般分为两个类型,即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有效需求的扩大导致总供应量无法满足需求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特点是经济活动旺盛,居民消费需求强劲,企业投资意愿积极,国际贸易有所增加。
这种通货膨胀往往伴随着经济周期的扩张期。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减税等手段来刺激需求,有效控制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劳动力、生产要素成本提高而导致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特点是生产成本上升,企业利润减少,价格上涨,导致居民购买力下降。
这种通货膨胀往往伴随着经济周期的衰退期。
政府可以采取调整税收政策、提高生产效率等措施来控制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通常是指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下降、货币购买力增强的现象。
通货紧缩的原因主要有货币供应量减少、投资需求下降等因素。
货币供应量减少是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通常会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以保持货币的稳定。
然而,在货币供应减少的情况下,企业投资难度增加,消费能力下降,从而导致通货紧缩。
投资需求下降也是通货紧缩的原因之一。
当经济出现衰退时,企业常常会减少投资,导致总需求下降,进而引发通货紧缩。
此时,政府可以采取减税、增加政府支出等政策来刺激投资需求,缓解通货紧缩的压力。
总的来说,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
政府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循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因素,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高一政治中与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相关的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高一政治《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知识点总结一、比较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区别⑴含义和本质不同: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是指在经济相对萎缩时期,物价总水平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经济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
⑵表现不同:通货膨胀最直接的表现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
通货紧缩往往伴随着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经济增长乏力等现象。
主要表现为物价低迷,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下跌。
⑶成因不同: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通货紧缩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长期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形成买方市场及出口困难导致的。
⑷危害性不同: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如果居民的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就会下降,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不过在一定时期内,适度的通货膨胀又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
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⑸治理措施不同:治理通货膨胀最根本的措施是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同时要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等措施。
治理通货紧缩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正确的消费政策,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2、联系⑴二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亦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量不平衡造成的。
⑵二者都会使价格信号失真,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都必须采取有效地措施予以抑制。
一、选择题1.2015年全年,我国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持续低迷,同比上涨1.4%,创6年新低,存在通货紧缩风险。
对通货紧缩可能带来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社会总需求提高,经济过热B.居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C.企业产品积压,利润下降D.投资收益提升,投资热情提高2.下列对纸币的认识正确的是()A.纸币在流通中替代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B.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国家可随意决定发行数量C.纸币发行量过少会引起物价上涨D.制造假币犯法,使用假币不受法律制裁3.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持续全面下跌的经济现象。
防止通货紧缩是社会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保证。
下列选项的序号从图中的M开始,按所示方向,正确地反映了通货紧缩所产生的连锁反应顺序的是()①社会投资减少②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③社会失业率上升④经济衰退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①③④D.④②③①4.之所以既要防止通货膨胀,又要防止通货紧缩,是因为两者都()①导致物价上涨,纸币贬值②导致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就业压力增大③导致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不平衡④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②5.2017年,我国将保持货币的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这意味着货币供应既不会大开闸门放水,也不会紧缩以致闹“钱荒”。
保持货币的适度流动性A.可以避免通货膨胀的出现B.是货币流通规律的客观要求C.会直接影响商业银行利润D.有利于增加储户的收益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都是一种客观的经济现象,它们的共同点是()A.都形成买方市场 B.都形成卖方市场C.解决的问题都是扩大内需 D.都会影响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7.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6年3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该政策是政府()①运用财政政策的表现②运用货币政策的表现③运用经济手段的表现④实施经济战略的表现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8.某国去年商品价格总额为100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0万亿元。
一、选择题1.10月24日,国家发改委发文称。
“我国居民消费运行总体平稳,消费升级的大势没有改变。
9月核心CPI降至近两年低点经济运行无通胀风险。
下列关于纸币发行量、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三者关系的正确说法是A.纸币发行量不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不会引起通货膨胀和物价普遍上涨B.物价上涨总是因为增加纸币发行量引起的,其本质是通货膨胀C.只要增加纸币量,必然引起通货膨胀,引导物价上涨D.物价上涨必然导致增加纸币发行量和通货膨胀2.假定N国2012年的待售商品数量为10万亿件,平均每件商品的价格为4元,货币流通速度为5次。
由于生产的发展,2013年N国的货币需求量增加了50%,但是实际发行量为15万亿。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3年N国纸币();物价();原来标价60元的M商品,现在的价格是( )A.贬值25%下跌25% 40元B.贬值20%上涨25% 75元C.升值80%上涨25% 75元D.贬值25%上涨20% 72元3.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速下行,物价总水平也出现下行。
有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正在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特征。
下列对于通货紧缩认识正确的是A.产能过剩——供给不足——纸币升值——物价下降B.物价下降——生产成本降低——更新设备——企业经济效益提高C.供过于求——生产要素流动放缓——贷款减少——经济衰退D.纸币升值——购买力上升——加快还贷——拉动消费4.2015年12月16日,美联储宣布开启货币加息模式,这也是美国近10年来首次加息。
美联储加息增加了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①不利于我国产品对美国的出口②不利于我国对美国产品的进口③不利于我国更好地吸引外资④不利于我国公民出国留学、旅游和消费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5.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都是一种客观经济现象。
这两种经济现象的共同点是()A.都是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B.都是纸币发行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C.都表现为物价的上下变动D.都是由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严重不相符所引起6.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二者都会( )A.使人们手中的钱不值钱 B.造成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C.影响人们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D.造成货币不断升值7.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6年3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一、选择题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表示,委内瑞拉当前处于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并认为该国通胀水平将在未来突破百万个百分点。
当前委内瑞拉可能出现的情形是①工薪阶层处于有利地位②纸币的购买力降低③商品的物价水平下降④居民储蓄愿望下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假定市场上待售商品的总数量为30 000亿件,每件价格为1元,若发行纸币12 000亿元,纸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流通5次,此时1元纸币相当于________,出现了较明显的________经济现象。
()A.0.5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膨胀B.0.5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紧缩C.1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膨胀D.1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紧缩3.下列有关通货膨胀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货膨胀不利,通货紧缩有利B.通货膨胀时,物价必上涨C.通货膨胀时,经济发展减缓D.物价上涨时,必是通货膨胀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都是一种客观经济现象。
这两种经济现象的共同点是()A.都是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B.都是纸币发行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C.都表现为物价的上下变动D.都是由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严重不相符所引起5.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7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继续保持在“1时代”,这预示着下半年通货紧缩压力加剧。
持续的通货紧缩,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①居民消费意愿降低,储蓄意愿提高②企业营利水平下降,投资欲望减弱③就业水平持续增加,居民收入提高④社会的总供需平衡,物价持续下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近年来,公安机关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制售假人民币的违法犯罪行为。
公安机关这样做是基于①假币泛滥容易引发通货紧缩的问题②人民币是我国现行的法定货币③公民要珍惜爱护人民币④制售假币破坏国家正常的金融秩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2017年,我国将保持货币的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这意味着货币供应既不会大开闸门放水,也不会紧缩以致闹“钱荒”。
一、选择题1.如果出现通货膨胀,就会()①引起物价上涨②直接阻碍商品流通③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④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下列观点对图1、图2认识正确的是()A.图1表明市场处于买方市场,物价上涨B.图2表明市场处于卖方市场,物价下跌C.图1的情况下可能出现通货膨胀D.图2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经济过热3.假定市场上待售商品的总数量为30 000亿件,每件价格为1元,若发行纸币12 000亿元,纸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流通5次,此时1元纸币相当于________,出现了较明显的________经济现象。
()A.0.5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膨胀B.0.5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紧缩C.1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膨胀D.1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紧缩4.专家认为:“当通货膨胀时,物价上涨,就要加息;当通货紧缩时,物价下降,就要降息。
” 这是因为①加息可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抑制通货膨胀②加息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抑制通货紧缩③降息可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抑制通货膨胀④降息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抑制通货紧缩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5.假定N国2012年的待售商品数量为10万亿件,平均每件商品的价格为4元,货币流通速度为5次。
由于生产的发展,2013年N国的货币需求量增加了50%,但是实际发行量为15万亿。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3年N国纸币();物价();原来标价60元的M商品,现在的价格是( )A.贬值25%下跌25% 40元B.贬值20%上涨25% 75元C.升值80%上涨25% 75元D.贬值25%上涨20% 72元6.一般说来,在一国经济出现通货紧缩时,其央行往往采取下调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的方法。
这一方法发挥作用的传导机制是①贷款基准利率下调→贷款成本下降→企业增加贷款→扩大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②贷款基准利率下调→本币贬值→商品出口量增加→扩大外需,拉动经济增长③存款基准利率下调→存款收入减少→居民增加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④存款基准利率下调→存款实际收益减少→居民增加消费贷款→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7.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7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继续保持在“1时代”,这预示着下半年通货紧缩压力加剧。
经济学知识: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指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领域对货币的实际需求量而引起的货币升值,从而引起的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公共基础知识,一起来看看吧!一、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紧缩知识点通货紧缩指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领域对货币的实际需求量而引起的货币升值,从而引起的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一)通货紧缩的类型1.按形成原因划分(1)需求不足型通货紧缩,指由于总需求不足,使得正常的供给显得相对过剩而出现的通货紧缩。
(2)供给过剩型通货紧缩,指由于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在一定时期产品数量的绝对过剩而引起的通货紧缩。
2.按发生程度划分(1)相对通货紧缩,指物价水平在零值以上,在适合一国经济发展和充分就业的物价水平区间以下,在这种状态下,物价水平虽然还是正增长,但已经低于该国正常经济发展和充分就业所需要的物价水平,通货处于相对不足的状态。
(2)绝对通货紧缩,指物价水平在零值以下,即物价出现负增长,这种状态说明一国通货处于绝对不足状态。
这种状态的出现,极易造成经济衰退和萧条。
二、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紧缩练习题下列是关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
A.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普遍地上涨B. 生产者物价指数是指一组出厂产品零售价格的变化幅度C. 通货膨胀程度最好的衡量指标是消费者物价指数D.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不利影响要比通货紧缩大【解答案】A三、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紧缩知识点(二)通货紧缩的治理当出现通货紧缩时,可采取下列措施进行治理:(1)当经济萧条但又不太严重时,可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又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
(2)当经济严重萧条时,可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用扩张财政增加总需求,用扩张货币降低利率以克服“挤出效应”。
(3)引导公众预期,即通过公开宣传等措施对公众进行政策性引导,调整企业和个人对未来的预期,可以对扩大投资需求和增加消费需求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一、选择题1.2018年8月10日,为筹集财政资金,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财政部决定发行2018年第七期和第八期储蓄国债(电子式)第七期,这两期国债票面分为三年期和五年期的,票面利率分别为4%和4.27%,两期国债发行总量为460亿元,付息方式为每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息。
国家发行国债的意义在于①用于国家建设投资,拉动我国经济增长②吸收单位和个人闲置资金,避免通货紧缩③可以弥补国家财政赤字,促进供求平衡④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调节市场的资金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假定市场上待售商品的总数量为30 000亿件,每件价格为1元,若发行纸币12 000亿元,纸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流通5次,此时1元纸币相当于________,出现了较明显的________经济现象。
()A.0.5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膨胀B.0.5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紧缩C.1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膨胀D.1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紧缩3.专家认为:“当通货膨胀时,物价上涨,就要加息;当通货紧缩时,物价下降,就要降息。
” 这是因为①加息可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抑制通货膨胀②加息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抑制通货紧缩③降息可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抑制通货膨胀④降息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抑制通货紧缩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消费者总是想用同样多的货币买到更多的商品。
但从长远来看,物价持续下降、通货紧缩却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因为这会导致A.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居民购买力下降→消费需求不足→生产萎缩B.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社会投资减少→社会失业率上升→经济衰退C.生活资料价格下降→居民购买力上升→居民消费需求增加→物价上涨D.生产资料价格下降→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经济过热5.假定N国2012年的待售商品数量为10万亿件,平均每件商品的价格为4元,货币流通速度为5次。
由于生产的发展,2013年N国的货币需求量增加了50%,但是实际发行量为15万亿。
一、选择题1.为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国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发行量,引发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忧。
是否发生了通货膨胀,必须看是否出现①物价持续上涨,纸币持续贬值②纸币发行量超过上一年的发行量③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超过纸币的发行量④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2.下列观点对图1、图2认识正确的是()A.图1表明市场处于买方市场,物价上涨B.图2表明市场处于卖方市场,物价下跌C.图1的情况下可能出现通货膨胀D.图2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经济过热3.假定市场上待售商品的总数量为30 000亿件,每件价格为1元,若发行纸币12 000亿元,纸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流通5次,此时1元纸币相当于________,出现了较明显的________经济现象。
()A.0.5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膨胀B.0.5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紧缩C.1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膨胀D.1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紧缩4.假定N国2012年的待售商品数量为10万亿件,平均每件商品的价格为4元,货币流通速度为5次。
由于生产的发展,2013年N国的货币需求量增加了50%,但是实际发行量为15万亿。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3年N国纸币();物价();原来标价60元的M商品,现在的价格是( )A.贬值25%下跌25% 40元B.贬值20%上涨25% 75元C.升值80%上涨25% 75元D.贬值25%上涨20% 72元5.2016年6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下降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下降0.1%,同比下降4.6%,通货紧缩压力仍然较大。
下列政策或行为可以缓解通货紧缩压力的有①扩大有效需求提高居民购买力,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②国家深化改革,调整和改善供给结构,用新兴需求引导生产③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刺激社会总需求④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国债,扩大财政支出,增加社会总供给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6.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二者都会( )A.使人们手中的钱不值钱 B.造成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C.影响人们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D.造成货币不断升值7.某国去年商品价格总额为100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0万亿元。
一、选择题1.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中常见的经济现象。
判断社会经济生活中是否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是看A.货币供应量是否过多,物价是否持续下跌B.社会上是否出现抢购风与商品的价值量是否变大C.物价是否上涨与经济是否快速增长D.货币供应量是否过多,物价是否持续攀升2.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都是一种客观的经济现象,它们的共同点是()A.都形成买方市场 B.都形成卖方市场C.解决的问题都是扩大内需 D.都会影响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3.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6年3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该政策是政府()①运用财政政策的表现②运用货币政策的表现③运用经济手段的表现④实施经济战略的表现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4.对于消费者而言物价下跌意味着用同样多的货币能买到更多的商品,但从长远来看,物价持续下降,通货紧缩却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因为这会导致A.生产资料价格下降→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经济过热B.生产资料价格下降→居民购买力上升→居民消费需求增加→物价上涨C.社会投资减少→生产萎缩→失业率上升→经济衰退D.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居民购买力下降→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萎缩5.采购经理指数(PMI),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它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
依据材料推断合理的是(注)PMI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
PMI高于50%,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反映经济总体收缩。
①生产性需求扩张,供给需求更趋于活跃②实体经济提速,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③春节后企业集中开工,生产经营活动加快④宏观调控显效,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之所以既要防止通货膨胀,又要防止通货紧缩,是因为二者都会A.导致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B.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C.造成失业增加、收入下降D.使生产投资减少7.假设在一年里全社会待售商品为5000亿件,价格水平为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
一、选择题1.作为两种不同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发生的原因相同之处A.都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所引起的 B.都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C.都是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 D.都是总供给和总需求不平衡引起2.下列观点对图1、图2认识正确的是()A.图1表明市场处于买方市场,物价上涨B.图2表明市场处于卖方市场,物价下跌C.图1的情况下可能出现通货膨胀D.图2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经济过热3.纸币是价值符号,其发行量应依据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否则()A.物价会上涨B.会引发通货膨胀C.社会需求会更旺D.纸币不能很好地代替金属货币执行其职能4.下列有关通货膨胀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货膨胀不利,通货紧缩有利B.通货膨胀时,物价必上涨C.通货膨胀时,经济发展减缓D.物价上涨时,必是通货膨胀5.2015年,某国宏观经济形势如下:产能利用率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从2.5%下跌至1%,低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值3%。
据此,预防通货紧缩成为关注的焦点。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能引发通货紧缩的传导路径是( )①产能过剩→工业品供过于求→工业品价格走低→企业利润下滑②消费低迷→消费品供过于求→消费品价格走低③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④企业投资萎缩→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A.①→④→②→③B.④→①→③→②C.①→③→④→②D.④→②→①→③6.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二者都会( )A.使人们手中的钱不值钱 B.造成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C.影响人们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D.造成货币不断升值7.某国去年商品价格总额为100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0万亿元。
假如今年该国待售商品数量增加20%,货币流通速度提高20%,供应货币25万亿元。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则该国物价水平( )A.上涨25%B.上涨20%C.下降20%D.下降25%8.下图反映的是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跌幅情况,对图中信息推断正确的是()注:按国际惯例,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l)增幅连续超过3%时,有通货膨胀的风险;CPI 增幅低于1%时,则有通货紧缩的风险。
经济学如何解释通货紧缩在经济的舞台上,通货紧缩是一个引人关注且颇具影响力的现象。
要理解通货紧缩,我们首先得明白什么是通货紧缩。
简单来说,通货紧缩就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
但这只是一个表面的定义,其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经济机制和因素。
从需求方面来看,消费需求的不足是导致通货紧缩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人们对未来的经济前景感到悲观,或者由于收入增长缓慢、失业风险增加等因素,他们会倾向于减少消费,增加储蓄。
这种消费的萎缩会导致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下降,企业的销售额减少,为了维持生存,企业不得不降低价格,从而引发物价的普遍下降。
投资需求的不足也是通货紧缩的一个关键因素。
如果企业对未来的市场预期不佳,或者面临着过高的投资风险、融资成本等问题,他们就会减少投资。
投资的减少意味着生产能力扩张的减缓,进而导致就业机会的减少和收入的降低,这又会进一步抑制消费和投资需求,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推动通货紧缩的加剧。
从供给方面来看,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可能会导致通货紧缩。
当新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更多的产品时,市场上的商品供应增加,但如果需求没有相应地增长,价格就会下降。
此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会对物价产生影响。
如果工人在单位时间内能够生产出更多的产品,而工资增长速度跟不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那么单位产品的成本就会下降,这也可能导致物价的普遍降低。
货币因素在通货紧缩的形成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货币供应量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那么流通中的货币量就会相对不足,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上升,物价下降。
信贷的紧缩也是一个重要的货币因素。
当银行等金融机构收紧信贷政策,提高贷款门槛,企业和个人获得信贷的难度加大,这会抑制投资和消费,进而影响经济的活跃度,导致物价下跌。
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往往是负面的。
首先,物价的持续下降会使企业的利润减少,甚至出现亏损。
这会导致企业减少生产、裁员,从而增加失业,进一步降低居民的收入和消费能力。
通货紧缩通货紧缩,亦作通货收缩,是一个与通货膨胀相反的概念。
欧文·费雪首次提出债务沉积--通货紧缩链,成功地指出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央银行货币供应不足,造成了企业债务沉积,进而造成全社会的通货紧缩与经济危机。
通货紧缩(Deflation)是指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领域对货币的实际需求量而引起的货币升值,从而引起的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跌现象。
通货紧缩,包括物价水平、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率三者同时持续下降;它是当市场上的货币减少,购买能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所造成的;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与经济衰退。
而依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的定义:“价格和成本正在普遍下降即是通货紧缩”。
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当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连跌两季,即表示已出现为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就是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统统价格不能停顿的持续下跌,而且全部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
通货紧缩对经济与民生的伤害力比通货膨胀还要厉害。
多位学者认为,通货紧缩(deflation)是未来世界经济所必定面临的严峻课题。
许多经济学家已在担忧若是当前的疲软经济不能很快的复苏,美国陷入经济紧缩的可能性则会大幅的增加,例如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的前首席经济专家雪林(Gary Shillng)很早以前已经在不断的警告要小心通货紧缩的威胁。
英国“经济学人”和美国“商业周刊”都不只一次的以“紧缩漩涡”为新闻故事,足堪重视。
通货紧缩的类型1、按通货紧缩持续的时间分为:“长期性通货紧缩”和“短期性通货紧缩”。
2、按通货紧缩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分为:“伴随经济增长率减缓的通货紧缩'”和“伴随经济增长率上升的通货紧缩”。
3、按通货紧缩和货币政策的关系分为:“货币紧缩政策情况下的通货紧缩”、“货币扩张政策情况下的通货紧缩”和“中性货币政策情况下的通货紧缩”。
引发通货紧缩的原因1、税收制度;2、利率制度;3、准备金制度;4、物价管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