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政治易混易错点专题1 生活与消费(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29
必修一:《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知识总结专题一经济生活之商品、货币、价格与消费1、商品的基本属性的易错观点(1)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一定是商品(前对,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2)凡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都是商品(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一种劳动产品虽然用于交换,但如果不再具有使用价值,也就不再有价值,那么它就不再是商品。
比如有毒的产品、假冒伪劣产品不是商品)(3)服务是一种无形商品,它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人的服务是劳动产品,劳动服务用于交换,也可以成为商品,也有价值)(4)商品是一个永恒的范畴(商品是一个历史范畴)(5)所有物品都是劳动产品,所有劳动产品和物品都是商品(物品不一定都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要用于交换才是商品)(6)劳动产品凝结了人类劳动,具有价值;或者凝结了人类劳动的东西都有价值(前对,但并非所有的劳动产品都有价值,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只有需要交换时,才需要比较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量,这种劳动才形成价值。
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无需比较劳动量的大小,这种劳动不形成价值)(7)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总是不可分割地属于商品所有者(不可同时拥有)(8)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不可分割的和统一的,因此,有价值的一定有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也一定有价值。
(二者可以分割,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9)企业只关心商品的价值,消费者只关心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企业不仅关心商品的价值 , 也关心商品的使用价值 , 因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消费者不仅关心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关心商品的价值,希望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人们在购买商品时,总是力图找到两个方面的最佳结合点)(10)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基础,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11)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二者是商品的基本属性,其中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12)人们购买商品都希望“经久耐用”,这是商品本身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的反映(“经久耐用”只涉及到商品的使用价值)(13)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的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需要交换的原因,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是都有价值。
易错点01 生活与消费易错题【0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1.人们选购商品关注的是商品的有用性。
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使用价值.[矫正]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人们选购商品不仅关注商品的有用性,即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且关注商品的价格,即价值的货币表现。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所以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
劳动产品若没有用于交换,就没有价值,但仍有使用价值。
易错题【02】人民币汇率2..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有助于增强人民币国际购买力。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矫正] 只有人民币升值,才能增强人民币国际购买力。
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有利于规避汇率变动的风险。
人民币升值会使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升高,进口商品价格降低,因此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
易错题【03】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3.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的价值量. 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能降低商品的价值量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但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因为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易错题【04】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4. 收入水平从根本上影响消费水平,居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必然提高。
消费方式的变化提高了消费水平。
影响人们消费的因素有很多,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主观因素是人们的消费心理,物价是重要因素,其他因素有商品质量、国家的政策、市场环境等。
故居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必然提高的说法错误。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01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2021·辽宁·高考真题)下图反映了货币随着经济发展而产生发展的过程。
对应图中不同阶段,下列经济现象出现的正确顺序是()①交换媒介出现②通货膨胀出现③买卖行为发生分离④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出现A.④①②③B.①④②③C.④①③②D.①③④②【答案】C【详解】④:依据图示,物物交换即出现商品,而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故④排第一。
2020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考点解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理解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3了解纸币的含义,理解纸币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与发行数量,但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也不能任意发行纸币。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发行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反之,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阻碍商品流通。
通货膨胀: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
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4了解信用卡的功能信用卡具有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等功能。
5了解外汇和汇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6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金钱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本质上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经济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正确的金钱观:要取之有道,要用之有益,要用之有度。
要理性的对待金钱,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于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高考政治常见易错易混点(经济生活)专题1《生活与消费》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但并不意味着一般等价物只能是货币。
从历史的角度看,一切商品都可以充当一般等价物。
只是金银具备了其他商品并不具备的优点,才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成为货币。
因此,笼统说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把一般等价物与货币完全等同起来是片面的。
2.通货紧缩对消费者有利有弊。
价格影响消费,通货紧缩导致价格下降,从眼前来看,通货紧缩能增强货币的购买力,暂时对消费者有利。
但是,通货紧缩会给企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影响就业和市场供应,从长远来看,对消费者是不利的。
3.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其购买力。
人民币汇率是相对于外币而言的,人民币汇率上升,只是意味着人民币相对于外币升值了,它只对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产生影响,对人民币在国内市场上的购买力不产生影响。
4.收入并不是影响消费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1)发展生产,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是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
因此,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2)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发展生产这条根本途径不需附加任何条件外,分析其他任何一个因素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时,都必须加上“其他条件不变”这一限定条件,否则,像“物价越低消费水平越高”“收入越高消费水平越高”之类的说法就是片面的。
5.贷款消费不等于超前消费,适度消费不等于限制消费。
(1)贷款消费是通过信贷等方式把只有未来才能消费得起的内容移到现在进行消费的行为。
如果贷款消费是依据国情及自身实际情况而进行的,并且未来有还贷的能力,那么就属于适度消费;反之,则属于超前消费。
(2)适度消费强调的是消费应该考虑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身的收入水平,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既反对铺张浪费,也反对过于节俭。
限制消费会使人们的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不利于推动生产的发展。
因此,我们不能把适度消费和限制消费等同起来。
高中政治易错易混点大整理专题一:生活与消费1.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提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所以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
劳动产品若没有用于交换,就没有价值,但仍有使用价值。
)2.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所以国家可以决定纸币的面值和购买力。
(提示:国家有权发行纸币,规定纸币的面值大小,但无权决定纸币的购买力,纸币的实际购买力是由市场决定的。
)3.通货膨胀一定会引起物价上涨,所以物价上涨一定是通货膨胀现象。
(提示:通货膨胀一定会引起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
只有在经济运行中出现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才是通货膨胀。
)4.金银纪念币只能用于收藏,不能上市流通。
(提示:金银纪念币是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可以上市流通。
)5.人民币汇率越高越好。
(提示:人民币汇率升高有利有弊,应该努力保持人民币币值的基本稳定。
)6.质量好的商品往往价格高,所以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的质量决定的。
(提示: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
质量好的商品往往投入的劳动多,因此商品价格归根到底还是由价值决定的。
)7.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能降低商品的价值量。
(提示: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8.等价交换要求每次商品交换的价格必须与价值相等。
(提示:等价交换的原则是就商品交换的总体而言的,是在动态中实现的,并不是每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都相等。
)9.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提示:判断是否是超前消费,关键看是否超出家庭收入能力。
如果贷款消费没有超出自己的收入能力,能够一次还清或分期付款,仍然是适度和合理的消费。
)10.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都是错误的。
(提示: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不健康的,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应作辩证分析,不能简单否定。
)专题二:生产、劳动与经营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020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1:生活与消费(附解析)高考高频考点分析1.偶考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2)信用工具(3)消费类型(4)消费心理2.常考点:(1)货币的基本职能(2)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3)影响价格的因素(4)价格变动的影响(5)消费观念3.必考点:(1)汇率(2)商品的价值量(3)影响消费的因素(三)考情分析预测从命题内容上看,考查的重点有:货币的职能、汇率变化及其影响、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作用。
从考查形式上看,以选择题为主,计算类和曲线类选择题考查趋于减少,主观题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价格、消费”部分。
在备考中应注意:(1)结合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考查其利弊。
(2)以图表等形式考查对价格波动的认识。
(3)结合具体事例考查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结合具体的消费行为考查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
知识梳理核心考点一金属货币与纸币【真题导航】1.(2018年北京卷)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越出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这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A.强化人民币支付职能,弱化贮藏职能B.减少国内货币供给,降低物价水平C.提高国内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效果D.增加境外人民币需求,利于扩大进口【解题思路】此题考查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使其成为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这会增加境外对人民币的需求量。
在货币市场上人民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会引起人民币增值,增强人民币的购买力,进而有利于扩大我国的进口。
D项正确。
A中“强化”“弱化”说法错误;B中“减少国内货币供给”说法错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与提高国内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效果没有必然联系,C项排除。
故本题选D。
【答案】D【考点归纳】1.货币与纸币比较货币纸币区别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当今,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区别产生在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在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属性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无价值,只是价值符号,有使用价值职能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在现代社会可以执行货币的五种职能联系在现代社会,通常说的货币就是指纸币;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2.流通中的货币量与经济政策的关系3.汇率的变化及其影响(1)外币汇率与本币汇率的变动是反向的人民币升值,换取外币增多,人民币(本币)汇率升高,外币贬值,外币汇率降低。
高三经济生活自查自纠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考点一货币的本质1.废品是商品。
()1.×解析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废品是不是商品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也一定有使用价值。
()×解析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能用于交换,不能成为商品,没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3.从起源看,货币是和商品同时产生的。
()×解析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商品、商品交换在前,货币产生在后。
4.黄金作为一种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解析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只有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黄金,才能成为货币,其本质才是一般等价物。
5.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需要观念中的想象中的货币。
()√解析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6.纸币之所以能够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纸币的使用范围更广。
()×解析纸质之所以能够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7.在互联网上的“以物换物”属于商品流通。
()×解析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互联网上的“以物换物”属于商品交换,不属于商品流通。
8.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解析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才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一定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不一定通货膨胀。
9.移动支付对货币流通的影响是货币周转次数减少。
()×解析移动支付可直接支付到位,减少了支付的中间环节,进而使货币的周转次数增加。
考点二货币的种类与形式10.使用银行信用卡既非常方便又十分安全。
()×解析人们在使用信用卡时,面临着信用卡被盗用等多种风险,并非十分安全。
11.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出口,不利于进口。
()×解析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进口,不利于出口。
12.美元持续升值会抑制中国居民的出境旅游,从而增加中国国内储蓄。
2020年高考政治易混易错点专题01生活与消费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区别区别使用价值价值定义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体现关系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物的关系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否特有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的特有属性价值是商品特有的、本质的属性【典例1】十九大报告不再提GDP翻番目标,是由于经济发展已经转为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国家更加重视产品的质量。
国家之所以重视产品质量,是因为A.人们只注重商品的质量B.质量影响商品价值的实现C.质量决定商品的价格D.质量已不再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的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人们不仅只注重商品的质量,也关注商品的价值,A错误。
国家之所以重视产品质量,是因为质量对应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着,影响商品价值的实现,B正确。
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C错误。
商品的质量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D错误。
故本题选B。
2.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一般等价物比货币出现得早,不固定;货币出现得晚,能够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2)联系: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二者都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典例2】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从中可以看出①货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②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③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④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货币本身是商品,所以货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所以①正确。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这表明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也说明货币是长期商品交换的产物,所以②③正确。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其他一般等价物是不固定的,所以一般等价物不一定是货币。
故选A。
3.金银并非都是货币(1)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只有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时,金银才作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变成货币。
专题 01 生活与花费易错点 1不可以正确理解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改动(2018·全国卷 2 文综)甲、乙、丙是三种相关商品。
当甲的价格上升后,乙与丙的需求改动以以下图。
这表示①甲与乙是互补品④甲与丙是互补品A.①③②甲与乙是代替品③甲与丙是代替品⑤乙与丙是代替品⑥乙与丙是互补品B.②④C.②⑤D.④⑥【错因分析】本题观察影响价格的要素、互补品与代替品的知识。
题中坐标图很清楚的表示商品价格改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不可以正确判断价格对需求量的影响,不可以正确判断题中三种商品的互相关系,是做错本题的原由。
【答案】 A1.价格改动与稳固物价的措施影响价格的要素稳固物价的措施(1)价值决定价格(1)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2)供求影响价格(2)合理指引生产者依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3)纸币的刊行量(3)合理控制纸币刊行量(4)国家经济政策(4)增强国家宏观调控2.经济生活中的价格曲线供应曲线:表达了价格改动对供应的影响,价格高,赢利增加,生产扩大;价格低,赢利减少,生产减小。
因此企业生产一定依照价格改动,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需求曲线:表达了价格改动对需求量的影响,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置;当这种商品价格降落,人们会增添对它的购置需求改动曲线:表达了在同样价格水平下,因为国家宏观政策的改动,从而以致需求量改动。
比方,国家对家电下乡产品进行财政补贴,从而以致家电需求量增加需求弹性曲线:表达了不一样商品对价格改动反响的不一样。
价格改动对生活必要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影响较大。
因此线段CD2 属于生活必要品曲线,线段AD1属于高档耐用品曲线M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以以下图。
在一般状况下,以下哪一种情况可能以致曲线 S1向 S2平移①M商品是汽车,汽油价格上升② M商品是大米,面粉价格降落③ M商品是商品房,房贷利率下调④ M商品的供应量不变, M商品供不应求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 A易错点 2不可以正确理解影响花费的要素(2018·北京文综)“米面粮油,外卖帮你能搬又能扛;感冒发热,外卖代买常用药;上门烧菜、上门洗车,人与服务的距离被大大拉近。
解密01 生活与消费考点1 货币的本质考法1 商品的基本属性的分析和判断【考法点评】通常是提供消费者关注商品的各种属性、国家或企业重视商品质量等素材,设置选择题考查对商品概念的判断、商品基本属性之间的关系等。
1.分析判断商品两个基本属性之间的关系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1)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既包括物质层面的满足,又包括精神层面的满足)。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的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即商品对人的有用性。
一切商品都必须具有使用价值。
(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一般)的人类劳动。
从经济角度讲,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和本质属性。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的是不同商品所有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不同商品进行交换,必然存在一定比例。
双方按这一比例交换,是因为存在着共同的东西,这一共同的东西不是使用价值相等。
因为不同质的东西,不能进行数量的比较。
这一共同的东西是双方都是劳动产品,都消耗了一般人类劳动(无差别),都有价值。
(3)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4)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对立的,某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能被同一商品所有者占有。
生产者为获得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消费者为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让渡商品的价值。
2.分析判断一种物品是否是商品的方法(1)定义法: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两者缺一不可。
自然状态的空气,不是劳动产品,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没有用于交换,都不是商品。
(2)属性法: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变质的食品,失去了相应的使用价值,不是商品;假冒伪劣产品,不具有应有的使用价值,不应作为商品出售。
(3)领域法:看是否已离开流通领域,离开流通领域就不再是商品。
学生正在使用的学习用品,已经离开了流通领域,不是商品。
【易混提示】①质量指商品的使用价值。
专题01生活与消费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区别【典例1】十九大报告不再提GDP翻番目标,是由于经济发展已经转为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国家更加重视产品的质量。
国家之所以重视产品质量,是因为A.人们只注重商品的质量B.质量影响商品价值的实现C.质量决定商品的价格D.质量已不再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的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人们不仅只注重商品的质量,也关注商品的价值,A错误。
国家之所以重视产品质量,是因为质量对应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着,影响商品价值的实现,B正确。
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C错误。
商品的质量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D错误。
故本题选B。
2.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一般等价物比货币出现得早,不固定;货币出现得晚,能够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2)联系: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二者都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典例2】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从中可以看出①货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②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③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④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货币本身是商品,所以货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所以①正确。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这表明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也说明货币是长期商品交换的产物,所以②③正确。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其他一般等价物是不固定的,所以一般等价物不一定是货币。
故选A。
3.金银并非都是货币(1)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只有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时,金银才作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变成货币。
在此之前,金银和其他商品一样,是一种普通商品。
(2)即使货币出现后,金银也并非都是货币。
只有当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成为货币。
如果是作为一般商品用于交换,金银则不是货币。
金银既可以作为货币,也可以作为一般商品,关键看它是否用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典例3】商品和货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其实,货币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
货币之所以比商品出现的晚是因为A.只有当金银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时才产生货币B.只有当金银同时具有了价值和使用价值后才产生货币C.只有当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金银才充当货币D.只有当金银充当交换媒介并能表现其他商品价值时才产生货币【答案】C【解析】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才出现了货币,而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是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C正确;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和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不同,A表述错误;金银同时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表示金银是商品,B说法错误;D缺少了固定,表述错误。
4.货币两种基本职能的比较【典例4】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关于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职能,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执行价值尺度职能不需要现实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②价值尺度职能可由一般商品代替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只能由货币来执行③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是足值的货币④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都连接着商品交换中的买卖两个阶段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不需要现实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故①说法正确;价值尺度是衡量并表现其他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流通手段是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故价值尺度职能可由一般商品代替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只能由货币来执行因此题肢②说法正确。
③④说法不正确,故选A。
5.货币的基本职能与其他职能的比较【典例5】小夏使用信用卡在北京透支7000元购买了一台外国品牌笔记本电脑,在免息期内通过银行偿还了该笔消费款。
在这一过程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A.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B.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C.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D.流通手段、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答案】C【解析】在整个过程中,笔记本的标价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透支7000元付款是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在免息期内通过银行偿还该笔消费款是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6.比较货币和纸币【典例6】货币最早是以足值的金属货币形式出现的。
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流通中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并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
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①纸币容易生产,价值较小②使用纸币能够有效降低货币制作成本③纸币的使用范围更广④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故纸币可以取代金属货币,②④适合题意;纸币本身没有价值,①错误;③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故本题选C。
7.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典例7】专家认为:“当通货膨胀时,物价上涨,就要加息;当通货紧缩时,物价下降,就要降息。
”这是因为①加息可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抑制通货膨胀②加息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抑制通货紧缩③降息可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抑制通货膨胀④降息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抑制通货紧缩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C【解析】①正确,②错误,加息可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③错误,④正确,降息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抑制通货紧缩。
故选C。
8.物价上涨不等于通货膨胀一般来说,通货膨胀必然伴随物价上涨,但不能说凡是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
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①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如果纸币发行过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就会上涨。
②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商品价值量增加,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
③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
④政策性调整,理顺价格关系,有可能会引起商品价格上涨。
⑤商品流通不畅,市场管理不善,乱收费、乱罚款,也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
可见,只有因纸币发行过多引起的物价上涨才是通货膨胀。
【典例8】下列选项中,对于增加纸币发行量、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三者关系的正确说法是A.只要增加纸币发行量,必然引起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B.物价上涨都是由增加纸币发行量引起的,其本质是通货膨胀C.纸币的供应量不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D.物价上涨必然导致纸币发行量增加和通货膨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纸币发行规律。
“只要增加纸币发行量,必然引起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说法太绝对,A错误。
物价上涨的原因有很多,“物价上涨都是由增加纸币发行量引起的”说法太绝对,同时,物价上涨的本质也不是通货膨胀,B错误。
纸币发行量过多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可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限度,如果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社会总需求大与社会总供给,就可能会引起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C符合题意。
纸币发行量过多和通货膨胀一定会导致物价上涨,不是物价上涨必然导致增加纸币发行量和通货膨胀,D错误。
故本题选C。
9.信用卡和支票的比较【典例9】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在购物、旅游、劳务消费之后,总是习惯性地使用银行信用卡或签发支票来偿付账目,卖方也乐意接受。
关于信用卡和支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①使用银行信用卡能够简化收款手续,减少了流通中的货币量,方便购物消费②支票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③支票是储蓄存款的支付凭证④使用银行信用卡可以获取商业银行指定额度内的贷款A.①③B.③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使用信用卡能够简化收款手续,减少了现金的使用,方便购物消费,①“减少了流通中的货币量”说法错误;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存单作可以支取存款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由此可见存折或存单是储蓄存款的支付凭证,③错误;②④说法正确。
该题选A。
10.汇率升降的利与弊【典例10】下表是一段时间内人民币的外汇牌价变化情况。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①人民币汇率升高,会吸引美国商人来华投资②美元升值,会吸引美国人来华旅游③美元贬值,我国学生赴美留学的费用会减少④人民币汇率跌落,我国企业对美国出口可能会增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2019年2月30日,100美元可以兑换671.31元人民币,2019年5月30日100美元可以兑换689.90元人民币,故可以看出美元相对于人民币升值,美元汇率升高,①错误。
2019年2月30日,100美元可以兑换671.31元人民币,2019年5月30日100美元可以兑换689.90元人民币,故可以看出美元相对于人民币升值,这有利于吸引美国人来华旅游,有利于我国企业增加对美国的出口。
②④正确。
该选项判断美元贬值是错误的,排除③。
故本题选C。
11.供求影响价格的三种情况(1)供给变化影响价格。
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减少,价格上涨;供给增加,价格下跌。
(2)需求变化影响价格。
在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价格上涨;需求下降,价格下跌。
(3)供求关系变化影响价格。
供给和需求都发生变化影响商品的价格。
有三种情况:供求都增加或减少,价格不一定变化,要考虑二者增加或减少的幅度差;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价格上涨;供给增加,需求减少,价格下跌。
【典例11】201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呈现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的良好局面,但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影响价格的因素有①商品的价值②纸币发行量③商品供求关系④中美政治局势复杂多变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价值决定价格,一般来讲,价值大,价格高,反之价格下跌,故①正确。
纸币发行量过多会引起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反之,物价下跌,故②正确。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一般来讲,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反之价格下跌,故③正确。
该选项属于政治因素,排除④。
故本题选B。
12.比较价值与价格【典例12】金浩集团重金引进德国6S压榨设备,并依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系统技术支持,全面开展油茶育种、种植、基地管护等业务,从源头上把控产品质量。
金浩茶油作为“湖南省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以其产品的100%天然、营养而盛名,成为茶油行业中的国际标杆。
从劳动价值理论的角度看,“金浩茶油,贵得有理由”的理由可能有①它原料生产周期长,加工成本较高②它属于高端商品,需求弹性大③它品质绝佳,有更高营养价值④它凝结了更多的劳动,物有所值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金浩茶油贵,主要在于成本较高,即耗费的劳动时间更多,是劳动价值理论中价值决定价格的体现,①④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