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下学期个案观察记录表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6
幼儿园小班个案追踪观察记录表
时间:观察者:
区域活动又要开始了,在活动时宸瑾表现较特殊,比如在美术活动中,每次我讲解完要求后,孩子们都兴致盎然地开始画了,只有宸瑾呆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也不愿意和朋友一起玩,经常都是一个人玩。
看他坐在那一动不动,我就上前询问他:“宸瑾,你怎么不去玩呀。
”他总是笑呵呵的说:“我不想去玩,我不会。
”终于他走到科学区,拿了一份材料,观察了一会,又把材料放了回去。
有好几次都是我手把手的教他,当我帮他一起完成一部分后跟“你看,你的小手多灵巧、画得多棒,接下来自己会画了,可我的手刚停下来,他还是说“我不会”结果就是以不画而告终。
我意识到他的一句“我不会”已成为口头禅,同时也成为他在区域活动中不动手的理由。
这个时候我让能力比较强的睿远去帮助他,和他一起玩,调动他的参与积极性,宸瑾先认真看着睿远操作科学区的材料,于是宸瑾终于也跟着一起动了起来,尝试着吹青蛙了。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20篇小班观察记录1观察对象:迪迪观察内容:今天在课间休息时,我无意间看见朱迪在吃瓜子,于是灵机一动把他叫到我身边,问他“你怎么又带瓜子来园啊?既然带了也不能自己一个人吃吧,把你的瓜子也赠送给别的小朋友吃点吧。
”继而转向其他小朋友说:“迪迪要跟你们大家做好朋友,还带来了瓜子给你们吃,你们喜欢他吗?同时顺势引导小朋友一起谢谢迪迪。
得到了小朋友的赞赏迪迪也非常的高兴。
我问他:“知道朋友为什么喜欢你吗?”他说:“因为我也对他们好”。
分析及措施:迪迪是个很顽皮的孩子,在班级里很不受大家的欢迎,通过我的这次引导,迪迪与班级小朋友之间有了一次心与心的交流。
发现了迪迪可爱的一面,他也和班里所有孩子一样,希望得到班级所有小朋友的喜爱我追捧。
通过我的这次引导,我要让他们知道,你对别人好,人家也会对你好的简单道理。
教给他们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有利于他与别人融洽的相处,更好的与人交往。
小班观察记录2观察时间:第一周观察地点:小三班教室观察对象:明明观察老师:赵玉华观察记录:“老师,老师,帮我提一下裤子嘛!”我停下手中正在整理的卡片,循着声音一看,原来是明明上厕所出来请苏老师给他提裤子。
见此情形我跟苏老师建议道:“教明明自己解决嘛,他都3岁多了,可以学着自己做了。
”哪知我的话音刚落,明明立刻就拒绝了,连连摆手,嘴里喊道:“老师,我不会,我不会!”“不会老师可以教你啊,只要学会正确的方法,多练几次,自然就学会了。
”明明听了后,低着头一言不发而且僵在那里也不做动作,见我的鼓励并没有激发起明明学着自己整理的兴趣,我只好让苏老师先帮他整理了。
午餐时,为了配合锻炼明明的独立能力,我把以前老师给小朋友端饭,改成了一组一组的自己来端,当轮到明明那一组时我见他排在队列中犹豫着,便鼓励他说:“明明好棒勒!自己端饭嘛!”明明伸出手端起了饭碗,可能是有点紧张,也有可能是独立活动的能力有点弱,只听见“咣”的一声,明明的饭碗掉在了地上,我没有责怪他,重新舀了一碗饭,并叮嘱他小心一点,把碗捧好慢慢的走,上一页下一页并告诉他刚刚只是个小意外没有关系的,明明听了一个劲的点头。
个案观察记录表小班3篇"丁鹏,别插队"我站在活动室门口正在组织男孩子们饮水。
段阳阳手里拿着水杯也插口道"丁鹏,你这样不听话,会把老师累坏的"然后又向我"王老师,你不累吗?你也喝点水吧!""谢谢!段阳阳"他的胖脸上马上乐开了花。
个案观察记录表小班2情况实录:汤玉驰小朋友是我班这学期新进的学生,对于学校里的生活及学习还是很陌生的,一切都得从零开始,虽然他在老家读过两年,但与这边的教学是截然不同的。
生活常规是很容易能跟上的,但学习方面就难了,数学基础很差,音乐常识也很糟糕,表演也放不开,对于这样的新生,要求不能过高,只能说慢慢培养。
观察分析音乐课的时候,他呆呆的坐着,也没有跟着老师的思路在了解歌词、理解歌词内容,小嘴巴只是跟着大家一张一张的,问他有没有听明白,他只是狠狠地点头,到唱的时候也不知道他有没有真正在唱。
表演环节还可以,至少是参与的,和大家一起动手表演的,虽表演的不够到位也不够准确。
改进措施1.引导家长在家多给孩子倾听儿童音乐,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2.上音乐课时,教师可采取图片或音乐视频的形式,帮助幼儿有效地学习歌曲。
3.对于像汤玉驰这类的幼儿,多关注,多细心指导,帮助他更好地学习各门课程。
记小沈的普通话进步观察对象:小班幼儿小沈观察时间:小沈平时一直由妈妈给他接送,因此每天来园较早。
今天他又早早的第一个到校,妈妈一个劲地跟他说:"快叫老师早呀!"小沈没有反应,低着头继续往前走。
于是我蹲下身子跟他说:"小沈早上要跟老师怎么说呀?"他还是低着头不看老师,我跟他说:"那你就看一眼老师吧,"他还是不肯看,更不用说说老师早。
他妈妈叹口气说:"咳,这孩子真是的就是这样不肯叫人,总在背后说,在家里也一样。
在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他在跟小朋友一起说话时声音很响亮,可一到集体面前说话时,他就不敢大声说,刚开始甚至还不敢上台。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1第一次:他们把数字贴在蜗牛的家门前,然后再贴上蜗牛。
我一看,数量没有对应。
猜测他们可能没有理解如何玩。
第二次:我提了要求,***和***先把所有的蜗牛送到了相应的家里,之后,***开始数蜗牛的数量,手指点着蜗牛一个一个数,“1,2,3”数完之后,她贴上了三个点子。
***也学着她的方法,开始其他的蜗牛数量,“1,2,3,4,5”找到了数字5贴在房子边上。
***全部做完之后,她又从头再数了一遍,确定正确之后,她回头看看我,问我对不对。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2***平时一向由妈妈给他接送,因此每一天来园较早。
这天他又早早的第一个到校,妈妈一个劲地跟他说:“快叫老师早呀!”***没有反应,低着头继续往前走。
于是我蹲下身子跟他说:“***早上要跟老师怎样说呀”他还是低着头不看老师,我跟他说:“那你就看一眼老师吧,”他还是不肯看,更不用说说老师早。
他妈妈叹口气说:“咳,这孩子真是的就是这样不肯叫人,总在背后说,在家里也一样。
在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他在跟小朋友一齐说话时声音很响亮,可一到群众面前说话时,他就不敢大声说,刚开始甚至还不敢上台。
观察分析:在观察中发现***对g和d的发音区分的不是很好。
***普通话不正确的原因主要是受家庭因素和他自身因素的影响。
他从小是由奶奶领的,所以平时普通话说得较少,普通话的词汇也不多,总是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说。
比如:有一次他吃完饭就说我要:“卡嘴巴”。
这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词。
另一方面他比较害羞,说话时不敢看人家的眼睛,这样他光靠耳朵听而没有看别人的嘴形发音。
长此以往从而导致他发音的不正确。
取得的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孩子的普通话发音有了明显的进步,在群众面前说话更加大胆了,此刻他也能主动举手了。
早上来也能跟老师说老师早,晚上走了也能主动说老师再见,但有时还会不肯说或者只跟一个老师说,但是比以前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3刚刚开学,有很多宝宝是第一次来到早教课堂,他们的性格特点、爱好等我都不是很了解,但是两周下来,我对一个宝宝有了很深的记忆,并仔细的观察了一周。
幼儿园小班个案追踪观察记录表
时间:观察者:
班级小班幼儿姓名性别男年龄 3 观察内容科学区——绿豆快快发芽吧
幼儿行为描述
这天上午我和孩子们一起种植了绿豆,我们一起来到了自然角,我拿出绿豆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呀?你吃过吗?华梓煊等几儿个孩子就叫起来:“这是绿豆,我吃过绿豆汤的。
”“小朋友们真聪明!这是绿豆,今天,我们来把它们种在泥土里,看看它是怎么发芽、长大的,好吗?”小朋友们听到我的话都开心的蹦蹦跳跳。
我拿出花盆说:“等下,我们要把绿豆种到花盆里,你们愿意做老师的小帮手吗?”“愿意!”我拿出一把绿豆放在手里让幼儿观察。
“小朋友,你们看绿豆是什么样子的呀?”杨宇浩说:“绿豆小小的,圆圆的。
”陈唯旭说:“绿豆是绿颜色的,像一颗小珠子。
”小朋友各抒己见,大声说出了自己的发现。
“那现在我们一起来松土吧!”幼儿们拿起小铲子往盒子里铲泥土,然后将绿豆均匀地种到土里,有的小朋友还将土拍拍结实。
“小朋友们绿豆宝宝要长大还需要什么呢?”我问道。
张子平说:“还需要阳光和水。
”我对她竖起了大拇指;“那我们再给绿豆浇水吧!”于是,小朋友纷纷拿起水壶给绿豆浇起水来。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 1一、基本情况分析:xx是我们小4班的一个小女孩,调皮、好动、叛逆、机灵。
小班开学初对她的第一印象是:始终不能安静下来,不是在活动室跑,就是在某个角落里玩玩具,对老师的琴声、话语置之不理。
好不容易用“花言巧语”将她骗至小椅子坐下,等老师一个眨眼,又跑出去玩了个不亦乐乎;如果语气强硬一点,她干脆来个“就地滚”,或者哇哇大哭。
而与同伴发生纠纷时,她绝对是一个“小霸王”,“你不能玩……这是我的”“我不要你……”一边说一边会把同伴的积木、图书、玩具统统抢过来。
如果说xx身上的优点,随着相处时间的递增,真的让我们也发现了很多:比如愿意大胆地讲述自己的想法,乐于与人交流;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喜欢探索、尝试;节奏感比较好,特别喜欢唱歌、跳舞,乐于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
二、观察目的:在与她的朝夕相处中,我们对她是又“爱”又“恨”,“爱”她的可爱、有趣,充满了活力;可是又“恨”她的不守规则、蛮横霸道。
如何让我们的“恨”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引导xx养成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在小4班这个大家庭中健康成长呢?我觉得这是我作为她的班主任老师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所以,我把xx作为我的观察对象,希望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环节的组织引导,逐渐规范她的的行为举止,提高她的自控能力,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习惯。
同时通过观察,正确把握唐思玥的个性特点,在不挫伤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运用合适的方法手段,使她能适应集体生活的规则,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小宝贝。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 2孩子们正在安静的操作数字游戏。
忽听“嬉…”说笑的声音传开了。
放眼望去。
又是段阳阳!“段阳阳!”他咧着嘴巴笑嘻嘻地看者我低头开始操作了。
但不一会儿他又动这个小朋友。
逗哪个小朋友笑了…个案分析:xx是个胖乎乎、个头较高的小男孩。
入园以来姨奶奶就告诉我们老师。
孩子生下没几个月妈妈就丢下他走了。
因为爸爸和奶奶工作忙他一直由姨奶奶带者缺少母爱的段阳阳感情非常细腻。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20篇小班个案观察记录1分析基本情况:xx是我们小4班的一位小女孩,她很调皮、好动、叛逆、机灵。
刚开始接触她时,我们发现她始终无法安静下来,总是在活动室里跑来跑去,或者在某个角落里玩玩具,对老师的话语和琴声不感兴趣。
即使我们用花言巧语骗她坐在小椅子上,等我们一眨眼,她就又跑出去玩了。
如果我们语气强硬一点,她会哇哇大哭或者干脆地“就地滚”。
与同伴发生纠纷时,她会把同伴的积木、图书、玩具统统抢过来,绝对是一个“小霸王”。
分析观察目的:在与她的朝夕相处中,我们既“爱”又“恨”她。
我们爱她的可爱、有趣和充满活力,但是我们也恨她的不守规则、蛮横霸道。
我们需要想办法让我们的“恨”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引导xx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研究惯,在小4班这个大家庭中健康成长。
因此,我将xx作为我的观察对象,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环节的组织引导,逐渐规范她的行为举止,提高她的自控能力,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惯。
同时,通过观察,正确把握她的个性特点,在不挫伤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运用合适的方法和手段,使她能适应集体生活的规则,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小宝贝。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2孩子们正在安静地玩数字游戏,突然听到“嬉…”说笑声传来。
我看了一眼,发现是XXX!他咧着嘴巴笑嘻嘻地看着我,然后低头开始操作游戏。
但是很快,他又动手逗哪个小朋友笑了……分析个案:xx是一个胖乎乎、个头较高的小男孩。
他的姨奶奶告诉我们,孩子生下没几个月,他的妈妈就丢下他走了。
因为他的爸爸和姨奶奶工作忙,他一直由姨奶奶带大,缺少母爱的他感情非常细腻,也很脆弱。
他很善良,也很有礼貌,懂事的他会在生活中主动关心周围的人。
但在集体生活中,他的自制力较差,常常做小动作,不能很好地遵守游戏规则,动作操作能力也较差。
因此,对于这个纯真、可爱的小男孩,我们既需要有一颗细腻的母爱之心去鼓励安抚他娇嫩敏感的心,又要有老师的理智去发现并引导他改正不足。
教育措施:1)建议与经常照顾孩子的姨奶奶沟通,提醒她在家中尽量避免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缺少母亲。
小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范文一、观察背景姓名:小明年龄:3岁班级:小班观察日期:2023年2月20日-2023年3月10日二、观察记录1.观察时间:2023年2月20日上午9:00-10:00观察地点:班级活动室观察内容:小明在自由活动时间的行为表现观察记录:小明在活动室内跑来跑去,与其他小朋友互动较少。
拿起玩具后,玩了不到两分钟就放下,换另一个玩具。
在老师引导下,能参与简单的集体游戏。
2.观察时间:2023年2月21日下午3:00-4:00观察地点:户外活动场地观察内容:小明在户外活动中的表现观察记录:小明在操场上独自玩耍,偶尔与其他小朋友交流。
对大型玩具表现出浓厚兴趣,但玩法不当,导致玩具损坏。
在老师提醒下,能遵守游戏规则,与小朋友共同玩耍。
3.观察时间:2023年2月22日上午9:00-10:00观察地点:班级活动室观察内容:小明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观察记录:小明在课堂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
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反应较慢,回答不完整。
在老师鼓励下,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4.观察时间:2023年3月10日下午3:00-4:00观察地点:班级活动室观察内容:小明在自由活动时间的行为表现观察记录:小明在活动室内与其他小朋友互动增多,能主动参与游戏。
玩具使用时间延长,对玩具的爱护意识增强。
在老师引导下,能较好地遵守课堂纪律。
三、分析与措施1.分析小明在自由活动时间表现出一定的孤独感,可能与家庭环境、性格等因素有关。
小明在课堂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因为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或学习方式不适应。
小明在户外活动中对大型玩具感兴趣,但玩法不当,需要加强安全教育。
2.措施针对小明的孤独感,教师应多关注他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与其他小朋友互动,培养他的社交能力。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尝试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小明的学习兴趣,提高他的注意力。
针对户外活动中玩法不当的问题,教师应加强对小明的安全教育,引导他正确使用玩具。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幼儿们的自助生活能力展示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培养他们的自助生活能力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通过针对小班幼儿进行观察,并记录他们在自助生活方面的表现。
观察一:晨间活动在每天的晨间活动中,我注意到几个幼儿能够主动穿脱衣物。
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成功穿上自己的鞋子,并将外套挂在挂钩上。
小芳独立完成整理自己物品的任务,将帽子和围巾整齐地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通过观察可以看出,这些幼儿具备了一定的自助能力,能够有效地完成穿脱衣物和整理物品的任务。
观察二:午餐时间在午餐时间,幼儿们需要自己取餐具、盛饭菜、清理碗盘。
其中,小红能够独立取牛奶,并将餐具放在餐桌上,但尚需老师的指导帮助她盛饭菜和清理碗盘。
而小亮则完全独立完成了午餐的整个过程,包括取餐具、盛饭菜、用水清洗碗盘,并且还主动将用过的餐具放回指定的区域。
这一观察显示出小班幼儿中自助生活能力较强的个体。
观察三:自我清洁在午休后的洗手环节,大部分幼儿都能够自主完成洗手的过程。
他们迈过小板凳,开启水龙头,用肥皂擦手,用流动的水冲洗干净,然后用干毛巾擦干双手。
有几个幼儿甚至能够利用手册上的图示顺序,正确地完成洗手的每一步骤。
这一观察表明,小班幼儿们在自我清洁方面具备了良好的自助能力。
观察四:整理自己的座位在课后的整理时间,幼儿们需要将自己座位上的物品整理归位。
通过观察发现,大部分幼儿能够主动将自己座位上的玩具、绘本等物品按要求摆放整齐,并将垃圾扔进垃圾筐。
其中,小娟表现出色,她不仅独立完成座位整理的任务,还帮助旁边的小伙伴整理物品,并主动提醒他们清理座位。
这一观察充分体现了小班幼儿们在整理自己座位方面的自助生活能力。
观察五:个人卫生习惯在个人卫生习惯方面,幼儿们都能够注意牙齿的清洁和日常的衣着整洁。
在刷牙环节中,他们能够正确使用牙刷和牙膏,并按照老师的指导彻底刷洗牙齿。
在穿着方面,幼儿们会自觉清洗衣物,并主动搭配自己的服装,使其整洁有序。
观察结果显示,小班幼儿们在个人卫生习惯方面具备了较好的自助能力。
小班下学期个案观察记录表
篇一:小班下学期个案观察记录表
情况实录:
汤玉驰小朋友是我班这学期新进的学生,对于学校里的生活及学习还是很陌生的,一切都得从零开始,虽然他在老家读过两年,但与这边的教学是截然不同的。
生活常规是很容易能跟上的,但学习方面就难了,数学基础很差,音乐常识也很糟糕,表演也放不开,对于这样的新生,要求不能过高,只能说慢慢培养。
观察分析
音乐课的时候,他呆呆的坐着,也没有跟着老师的思路在了解歌词、理解歌词内容,小嘴巴只是跟着大家一张一张的,问他有没有听明白,他只是狠狠地点头,到唱的时候也不知道他有没有真正在唱。
表演环节还可以,至少是参与的,和大家一起动手表演的,虽表演的不够到位也不够准确。
改进措施
1.引导家长在家多给孩子倾听儿童音乐,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2.上音乐课时,教师可采取图片或音乐视频的形式,帮助幼儿有效地学习歌曲。
3.对于像汤玉驰这类的幼儿,多关注,多细心指导,帮助他更好地学习各门课程。
篇二:小班下学期个案观察记录表
————记小沈的普通话进步
观察对象:小班幼儿小沈
观察时间:
小沈平时一直由妈妈给他接送,因此每天来园较早。
今天他又早早的第一个到校,妈妈一个劲地跟他说:“快叫老师早呀!”小沈没有反应,低着头继续往前走。
于是我蹲下身子跟他说:“小沈早上要跟老师怎么说呀?”他还是低着头不看老师,我跟他说:“那你就看一眼老师吧,”他还是不肯看,更不用说说老师早。
他妈妈叹口气说:“咳,这孩子真是的就是这样不肯叫人,总在背后说,在家里也一样。
在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他在跟小朋友一起说话时声音很响亮,可一到集体面前说话时,他就不敢大声说,刚开始甚至还不敢上台。
观察事件:
在与小沈的接触中我还发现他的普通话语音非常不正确。
有一次,他在唱歌曲:“小金鱼”。
“一条鱼,水里游,都都单单在发愁…….”于是我走到他前面跟他说:“你唱得真好听,如果你把都都单单唱成孤孤单单肯定还要好听。
你说说看:“孤孤单单。
”并教给他发“孤”的方法,舌头缩起来,不要碰祝让气从嘴里发出来。
孩子很乐意学,我让他慢慢说。
由于他一直习惯了说都都单单,所以一下子纠正有点难。
小小班的孩子好模仿,因此我说一遍,他也跟着说一遍。
由于我是准备着而行的所以
手里还拿着小金鱼的图片。
我拿着两条小金鱼的图片,问他:“现在这条小金鱼还孤单吗?”他说:“不孤单了”“到底孤单吗?”“不孤单。
”“那我让这条鱼离开他会孤单吗?”“你有姑妈吗?”“有几个姑妈?”我变着方法试着跟他谈话,其实是想让他练习发“孤”的发音。
通过反复的练习,小沈对孤的发音有了进步,有几遍已经能发对了。
观察分析:
在观察中发现小沈对g和d的发音区分的不是很好。
小沈普通话不正确的原因主要是受家庭因素和他自身因素的影响。
他从小是由奶奶领的,所以平时普通话说得较少,普通话的词汇也不多,总是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说。
比如:有一次他吃完饭就说我要:“卡嘴巴”。
这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词。
另一方面他比较害羞,说话时不敢看人家的眼睛,这样他光靠耳朵听而没有看别人的嘴形发音。
长此以往从而导致他发音的不正确。
措施:
1、家园共育
与家长沟通孩子的普通话发展情况,让家长平时也注意倾听孩子的普通话,如有不正确的,及时给予纠正,并让家长平时也能坚持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
在班级网页与家园栏里共同宣传有关普通话的知识。
2、给孩子提供在集体面前说话的机会
观察小沈的行为,每次让他到上面来唱歌或念儿歌,他都很不自在,小手要么拉衣服,要么拨指甲。
我没有及时的批评他而是先告诉幼儿到上面表演人先要站好,然后再表演。
于是我就选择他感兴趣的活动,他很喜欢唱歌,所以我就选择他很喜欢唱的歌曲让他到上面来唱,以减少他的窘迫感。
这样多叫他,他在集体面前说话更加自如了。
早上不肯叫老师早,我一开始先应用小红花来刺激他,这种方法虽然不是那么妥当,但对低幼儿童来说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当我在发小红花时我就跟他说:“小沈,如果你叫了,那老师就把小红花发给你,这招还蛮有用的。
所以有时如果他不肯叫人我就用小红花来刺激他,于是他就叫了。
并在平时的孝敬教育时也引导孩子要主动跟别人打招呼,跟别人说话时眼睛要看着别人,这样才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3、与孩子个别交谈
小沈平时来园较早所以我经常利用早上的时间与孩子交谈。
在第二次的观察中我就引导孩子如何来正确的发音,及时纠正孩子错误的发音。
托班的孩子好模仿因此我利用孩子模仿的特点让孩子学说正确的发音,但过于反复的练习,又会使孩子的学习显得过于枯燥,所以我及时的应用方法,通过相关这方面的谈话活动来练习幼儿的发音。
比如我在让幼儿学念“孤”时就寻找与“孤”相应的字词来让幼儿练习。
所以我就问幼儿有没有姑妈这事。
平时还可以利用给孩子穿脱-衣服、放学后等一些时间与孩子个别谈话。
倾听孩子的发音并及时地给予纠正,让孩子的错误发音纠正在萌芽状态。
取得的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孩子的普通话发音有了明显的进步,在集体面前说话更加大胆了,现在他也能主动举手了。
早上来也能跟老师说老师早,晚上走了也能主动说老师再见,但有时还会不肯说或者只跟一个老师说,不过比以前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
篇三:小班下学期个案观察记录表
观察地点:小五班教室
观察幼儿:张雨恩(小小)
观察实录:
午餐快结束了,大部分幼儿已经出去散步了,只见小小等三、四个小朋友仍在慢吞吞地进餐,我用眼神暗示他们稍快些。
只见几个幼儿马上快速地嚼起饭来,只有小小一个人还慢吞吞地、不着急地、自顾自地悠闲地进餐,不时还玩弄一会儿。
“小小,加油呀,你看只有你一个人了,需要我帮忙吗?” 小小看了我一眼,终于说,我吃不下了。
分析:
张雨恩小朋友在班级中做任何事总是慢吞吞的,吃饭慢、穿衣慢、洗手慢。
从不争第一,有的小朋友甚至叫她小蜗牛。
姥姥反映在家也这样,似乎任何事也引不起她的激动。
不过,她做事较仔细,不慌不忙,不易冲动,比较冷静,喜欢思考,观望。
反思和措施:
一、“积极鼓励”策略
运用集体荣誉感去激发思远,让琰琰抓紧自己的动作,为集体争光,并长此以往地影响她,让琰琰逐步形成新的习惯。
二、“感受代价”策略
我们与她家人交流,希望他们在家中配合使用此策略,帮助小小较快地完成一件事。
“衣服穿慢了,影响去公园玩的时间”、“饭吃慢了,会错过好看的电视”等,以此激发她尽快完成的目的。
三、“濽移默化”策略
经常玩一些“争上游”、“争第一”的竞赛游戏,因为在游戏中孩子能真正体会“准确快速”的内涵,在孩子感受获胜后的愉悦时逐渐远离“慢吞吞”。
其实,个性的转变与发展要经过长时间的磨合。
只要老师、家长能配合默契,能正确地看待孩子的个性,对待孩子不急躁,长时间地给予孩子良好环境的影响,孩子一定会有变化,会成长得非常好。
我们期待着琰琰的变化,相信她一定会有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