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降水(上)
- 格式:ppt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26
影响我国降水主要因素有哪些我国气候特点是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范围广,雨热同期,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时间分布:季节分配不均匀,夏季多冬季少,年纪变化大。
各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在东部季风区,随着夏季风向北扩张,愈往北或愈深入内陆,雨量愈加集中。
北方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5--75%,而南方不到50%。
呼和浩特夏季降水占全年的67.5%,赤峰占72.5%,而南宁和贵阳分别占48.8%和46.6%。
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最大降水量在雅鲁藏布江西部河谷占80%以上。
全国仅有少数地区,如伊犁河谷阿尔春地区四季降水均匀,各占全年的20--30%左右空间分布: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区大于1600毫米的降水量带,有广西、云南、海南、西藏的一部分和湘西、鄂西地区,其中广西、云南、海南的一些山地以及西藏东南喜马拉雅山东南坡,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
喜马拉雅山南翼迎风坡的巴昔卡年降水量约4500毫米,是我国大陆上最大的降水中心,在全国仅次于台湾岛火烧寮(年降水量6557.8毫米)。
五指山迎风坡的琼中年降水量达2447 毫米,位于印度洋西南季风迎风财坡面上的云南西盟达2812.9毫米,均为我国著名的多雨中心。
达到800──1600毫米的降水量带,有广西、贵州、四川西部的大部分地区,达到400──800毫米的降水量带,分布在大兴安岭山地、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区;达到200─400毫米的降水量带,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东部,以及西北内陆地区的天山、阿尔泰山迎风坡低山地带。
新疆、内蒙古西部、宁夏、青海、西藏北部和甘肃河西走廊的民族地区等西北广大内陆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为100 毫米左右。
准噶尔盆地为100--200毫米,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在50毫米以下。
吐鲁番盆地西侧的托克逊年降水量5.9毫米,天山东端靠近中蒙边境的淖毛湖为12.5毫米,均是我国雨量最少的地方。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东西干湿差异显著学案一、课题:东西干湿差异显著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了解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
(2)通过阅读城市降水量柱状图,了解我国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分布的特点。
(3)学会判断、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分析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互助学习为主,老师的讲解和总结为辅,让学生理解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框学习,引导学生对周边地理现象进行观察,确立地理知识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
同时渗透热爱祖国的教育和辩证法的教育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读图了解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掌握判断分析等值线图的基本技能。
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图学习。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两组学生展示假期旅游的照片,并且谈谈对当地降水的感受,得出我国各地降水差异很大的结论。
〔板书〕第二节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新授〕指导学生认识年等降水量线和降水量分布图。
展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注意找出800mm、400mm、50mm等降水量线的位置。
大致说出各条等降水量线经过的位置。
强调800mm年等降水量线穿过秦岭-淮河。
找出广州、北京、托克逊等地点,让学生说出其降水量,判断湖南省的年降水量的情况。
指导学生分析得出我国降水分布的空间分布规律: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活动探究〕探究影响我国降水空降分布不均与的原因。
分组讨论、小结。
结论:通过阅读我国冬夏季风示意图,对比分析冬季风和夏季风,得出我国降水主要来自夏季风。
然后从海陆位置和地形两方面,解释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的原因。
了解降水量的地区差异对我们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指导学生完成连线题。
〔活动探究〕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一)季节变化:读我国四个城市降水各月分布图,完成活动题。
小结: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季节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
中国降水时间分布规律
中国是一个多气候、多地形的多气候国家,其降水现象及降水分布特点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即台风季节性降水和大陆性降水。
风季节性降水是中国最重要的降水类型,每年夏季以台风为主要来源,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约占全国年降水总量的45%~50%;大陆性降水则是以冷、暖锋和西北急流系统为主要降水来源,分布在中部和西部的陆地上,约占全国年降水总量的50%~55%。
从时间上看,中国的降水时间分布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季节上的分布不同。
台风季节性降水主要分布在夏季,大陆性降水则分布在冬季和春季。
而在冬季和春季,大陆性降水的时间分布较为密集,夏季的则相对比较稀疏。
二是时间上有活动性的变化。
大陆性降水时间分布有6月份开始明显增多,在8月份有所减少,9月份再次增多,10月份有所减少的规律出现;台风季节性降水时间分布大体上在一月份开始,到九月份结束,并在四月份有一个高峰,七月份有一个次高峰。
三是空间上的分布不同。
台风季节性降水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大陆性降水则分布在中部和西部的陆地上,其中西北地区的降水量要更多一些。
通过对中国降水时间分布规律的分析,不难发现不同的降水规律在不同的地区和时间交织在一起,其中台风季节性降水作用可以不断增加东部沿海地区的水分,而大陆性降水则是中、西部干旱地区的活动性降水来源之一,其起到缓解地区干旱的重要作用。
因此,深入分析中国区域性的气候特征及其对降水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降水特征及其时间分布规律,也有助于更好的预测未来的降水分布变化,对区域水资源的管理、生态环境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
2.小明打算去参观黄果树瀑布,其水量最大时最为壮观,
那他去游览的季节应选择()
A.
3.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各大城市相继推出“共享单车”之后,“共享雨伞”也来了。
如果只考虑降雨的影响,下列城市中,“共享雨伞”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
4.下图为山东省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山东省年降水量的大致分
布规律是( )
A.自东向西增加减少
C.自南向北增加
5.读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我国的四大干湿地区。
A 区,
B 区
C 区,
D 区
(2)在A、B、C、D表示四大干湿地区中,以森林为
主要天然植被的是地区,以草原为主要天然植被
的是地区。
(填字母)
(3)A和B两类干湿地区的分界线是毫米等
降水量线,B和C分界线是毫米等降水量线。
【课后作业】调查聊城经历过的汛情,并进行秋季防汛减灾安全宣传
形式不限(黑板报、手抄报、视频、文章、标语、对话宣讲……)
【我的收获与反思】。
中国降水知识点总结降水是大气中水汽凝结成液态或固态水滴或晶体,从空气中落到地面的现象。
在中国,降水对农业、生态、水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深入了解中国降水的知识点对于了解中国的气候环境、生态变化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降水类型中国的降水类型多种多样,包括雨、雪、霜、雹等,这些降水类型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雨雨是指大气中水汽凝结成液态水滴,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现象。
中国的雨水主要以夏季为主,夏季降雨主要由季风和强对流天气引起。
中国降雨的分布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南方地区的降雨量要明显高于北方地区。
2. 雪雪是指大气中水汽凝结成固态的水晶体,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现象。
中国的雪主要出现在冬季,对于中国的农业、生态系统以及水资源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3. 霜霜是指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微小冰晶体,附着在地面的现象。
霜一般出现在边缘地区、高原地区或者夜间温度低于冰点的地区。
霜对于植物生长和农业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4. 雹雹是指在对流云中,出现冰雹颗粒并且无法融化,由大球状、卵状或错圆柱状组成的降水。
雹灾对于农业、交通、农业等领域都有较大的危害。
中国的地域降水特点中国的地域广阔,地形多样,因此中国的降水特点也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
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中国的降水情况存在明显的不同。
1. 东部沿海地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降雨充沛,主要受到季风影响,夏季降雨多,冬季降雨少。
2. 西北干旱地区中国的西北地区是干旱地区,降雨非常稀少,而且降雨量也非常有限。
3. 西南地区中国的西南地区是降雨较为充沛的地区,由于地形复杂,降雨类型多样,雨水也多集中在夏季。
4. 高原地区中国的高原地区降雨相对较少,其中部分地区在夏季也会有较多的降雨,但整体降雨量比较有限。
中国的气候变化与降水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中国的降水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方面,中国部分地区降雨量增加,另一方面,一些地区出现了干旱的情况。
这种降水的不均衡分布对于生态、农业以及水资源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我国的降水及干湿地区》八上地理学案《我国的降水及干湿地区》八上地理学案课题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我国的降水及干湿地区主备人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20序号学习目标知道我国降水分布特点。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重点难点降水分布特点和干湿地区。
影响降水的因素方法综合学习法点拨自主学习一.读P35图2-25《中国年降水量分布》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总趋势是从向递减。
2.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在;降水最少的地方在。
二.读P37图2-27《中国干湿地区的分布》3.一个地方与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气候的干湿程度。
若降水量远>蒸发量,则该地为地区;若降水量>蒸发量,则该地为地区;若蒸发量远>降水量,则该地为地区;若蒸发量>降水量,则该地为地区。
据此,我国可分为区、区、区和区四个干湿地区。
独立自学完成团队合作1.读图《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观察:(1)读出广州、武汉、北京、乌鲁木齐、托克逊年降水量。
归纳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或规律: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总趋势是从向递减;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东西,南北。
(2)在图中找出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和降水最少的地方(3)用彩色笔描出将8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对照《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图2.25)观察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等温线几乎重合,其东部穿过山脉和_河.2.读图《我国的干湿地区划分图》(1)四大干湿地区植被分别是什么?(2)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毫米等降水量线。
(3)思考:为什么东北地区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长白山以东地区属于湿润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阅读回答:7月底,北京连降大雨,玲玲从北京出差去吐鲁番,妈妈提醒她别忘了带雨具。
9月下旬,北京秋高气爽,玲玲要去广州开会,爸爸也要她带上雨具。
玲玲爸、妈的做法,哪个必要,哪个多余?小组讨论完成知识框架八上地理学案8wbrwbr我国的降水及干湿地区反馈练习一.选择题()1.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A.台湾的火烧寮B.吐鲁番盆地C.曾母暗沙D.珠江三角洲()2.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A.由西北向东南递减B.由南向北逐渐减少C.由东南向西南逐渐减少D.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3.按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广州-北京-武汉B.兰州-西安-郑州-武汉C.上海-兰州-乌鲁木齐D.成都-重庆-武汉-南京()4.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主要取决于A.降水量的多少B.蒸发量的多少C.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D.与降水量和蒸发量没有关系()5.与半干旱地区对应的天然植被是A.森林B.森林、草原C.草原D.荒漠草原、荒漠()6.下列城市中,位于半湿润地区的是A.北京B.成都C.兰州D.乌鲁木齐()7.以下各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①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界线②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③1000毫米降水量线④一月份0℃等温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我国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A.从南向北递减B.从东向西递减C.从东南向西北递减D.从西北向东南递减()9.下列城市,既位于湿润地区,又属于亚热带的是A.北京B.兰州C.南京D.哈尔滨二.将下列地区与它们所属的干湿地区和植被类型用直线连起来①长江中下游平原A半湿润地区(1)森林②黄河中下游平原B湿润地区(2)森林、草原③塔里木盆地C半干旱地区(3)荒漠④天山山麓D干旱地区(4)草原三.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读我国四城市降水柱状图,回答有关问题:八上地理学案8wbrwbr我国的降水及干湿地区(1)四城市降水月份分配的相同之处是降水集中在季(5-10月),雨季最长的是。
课题:中国的降水一、学习教学目标1.能够说出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类型和分布2.能够说出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移动规律3.知道干湿地区划分、分布4. 能结合区域,解释降水的成因二、教学课时:2课时三、学习过程【知识清单】1.降水的定义——一般把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的形成条件充足的水汽、空气上升冷却促使水汽凝结、足够的凝结核(尘埃杂质)。
(一)学习新知识考点1 我国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探究1:在中国年降水量图中用彩色笔描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年降水量线,观察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
(1)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探究2:读上图观察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①读上图东部季风区,四地降水较多的月份,广州为4 至 9月,武汉为5至8月,北京为 7 、 8 月,哈尔滨为 7-8 月。
②四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共同点:夏季多,冬春少,季节变化大,明显的差异是北方季节变化大,南方季节变化小。
中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季节变化:①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夏秋季。
②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年际变化: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
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考点2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原因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大致以大兴安岭 、_阴__山、_贺兰_山、_巴颜喀拉_山、_冈底斯_山为界。
②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既有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也有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受不到夏季风影响的主要原因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以及高原和山脉的阻挡。
③我国的降水主要是冬季风带来的还是夏季风带来的?原因一:导致中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是夏季风影响的强弱。
探究4:探究5读左图可知①东部地区雨带推移规律: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②东部地区雨带推移影响:江淮地区的梅雨(6月)和伏旱(7、8月)。
③雨带向北移动速度过快,形成北涝南旱;雨带向北移动速度过慢慢,形成北旱南涝。
第一章中国地理概况2.4 中国的气候――降水【学习目标】1、我国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2、我国雨带的移动特点及对我国降水及天气的影响。
3、我国气候主要特征及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学习过程】一、降水基础知识:1、降水的相关概念:⑴空气湿度、绝对湿度、饱和水汽含量、相对湿度。
⑵降水、降雨、降雨量。
降水即自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和固态水,如、、等。
降雨量用: 、、4、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有: 大气环流、海陆差异、地形、洋流等.5、表示降水时空变化的方法:降水柱状图(时间变化)和等降水量线图(空间变化)二、我国的降水空间分布和干湿地区:1、几条重要的等降水量线:右图是我国降水量分布图及干湿地区分布图:a降水量线的数值是毫米,该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一线。
b降水量线的数值是毫米,从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c降水量线的数值是毫米。
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2、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省的火烧寮,那里的年平均降水量达6489毫米;年最大降雨量多达8409毫米,其降水丰富的原因是。
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内的托克逊县,年平均降水量日仅6天,年平均降水量3.9毫米,而1968年仅有0.5毫米,其降水稀少的原因是。
3、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中字母表示我国的湿润地区; 图中字母表示我国的半湿润地区。
图中字母表示我国的半干旱地区; 图中字母表示我国的干旱地区。
4、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为: 。
形成这种分布格局的影响因素包括。
5、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⑴能影响到的地区叫季风区。
季风区的降水量比非季风区的降水量要。
⑵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A)经过了下列山脉:①,②③,④⑤。
⑶我国位于非季风区的主要地形区有盆地、盆地、盆地、高原、6、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三、我国的降水季节分布:我国降水量的季节分布特点是: 。
中国降水规律
中国的降水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季节变化、地形和气候系统等。
1. 季节变化:中国的降水规律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夏季(6月至8月)是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雨季,降水量较多。
冬季(12月至2月)则是干季,降水量较少。
2. 地理位置:中国地跨东西方向,地理特征多样。
西部和南部地区多为高原和山地,降水较多。
东部和北部地区则相对较干燥,降水较少。
3. 地形因素:中国地形复杂,山脉、高原和平原交错分布。
山地和高原通常会形成降水的阻挡和垂直气流上升,导致降水增加。
平原地区由于地势相对较低,降水相对较少。
4. 气候系统:中国位于亚洲季风环流的影响下,季节性持续的东南季风和冬季的西北季风对降水有重要影响。
东南季风主要影响夏季降水,而西北季风则主要影响冬季降水。
总体而言,中国的降水规律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南部和西部地区降水相对较多,而北部和东部地区降水相对较少。
同时,季节性变化和地形的影响也导致中国不同地区的降水分布存在明显
差异。
初中地理中国降水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降水特点及分布规律。
2. 掌握影响中国降水的主要因素。
3. 能够分析中国降水对农业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中国的降水特点及分布规律。
2. 影响中国降水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1. 降水量的测量及降水类型的区分。
教学准备:1. 地图、地球仪等教学工具。
2. 降水数据表格、图片等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外面的天气情况,询问学生对降水的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降水对生活和农业的影响。
二、讲解中国的降水特点及分布规律(15分钟)1. 利用地图和地球仪,展示中国降水的分布情况。
2. 讲解中国降水的特点,如季节性、地域性等。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降水分布规律,如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等。
三、分析影响中国降水的主要因素(15分钟)1. 讲解气候带对降水的影响,如热带、亚热带、温带等。
2. 讲解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如山脉的阻挡、海拔高度等。
3. 讲解大气环流对降水的影响,如夏季风、冬季风等。
四、降水量的测量及降水类型的区分(10分钟)1. 讲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如雨量器、雷达等。
2. 讲解降水类型的区分,如雨、雪、冰雹等。
五、案例分析:降水对农业和生活的影响(10分钟)1. 分析降水对农业的影响,如灌溉、防洪等。
2. 分析降水对生活的影响,如出行、城市排水等。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学生疑问。
教学延伸:1.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降水的认识。
2. 组织学生进行降水观测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了中国的降水特点及分布规律,掌握了影响中国降水的主要因素。
同时,通过降水量的测量及降水类型的区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最后,通过总结与评价,巩固了所学知识点。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国的降水规律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上,降水这事儿,真是千奇百怪,花样百出,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咱们就从东往西聊聊,看看这降水是怎么个规律,说不定还能发现点有趣的事儿呢!东边儿,就是咱们常说的沿海地区,那降水啊,就跟不要钱似的,哗哗地往下掉。
特别是到了夏天,台风一来,那雨势,简直是“倾盆大雨”,路面上的水都能淹到小腿肚。
记得小时候,每次台风过境,村里的大爷大妈们都会念叨:“这雨下得,比咱家的米还便宜!”虽然是句玩笑话,但也形象地说明了那边的降水之丰沛。
往南走走,到了江南水乡,那降水就变得更加细腻温柔了。
春雨绵绵,夏雨淅沥,秋雨潇潇,冬雨瑟瑟,四季的雨都有各自的风情。
春天的雨,就像小姑娘的眼泪,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还带点羞涩;夏天的雨,则是热情奔放,来得猛烈,去得也快,像是给炎热的天气降降温;秋天的雨,带着一丝凉意,让人不禁想起“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老话;冬天的雨,虽然不多,但每次下起来,都让人感觉湿冷湿冷的,直往骨头里钻。
再往西,到了四川盆地,那降水就变得更加有特点了。
这里四季分明,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特别是七八月份,那雨啊,就像是开了闸的洪水,哗哗地往下冲。
不过,这里的雨虽然大,但来得快去得也快,就像四川人的性格一样,爽快直接,不拖泥带水。
而且,这里的雨水还滋养了丰富的物产,比如那有名的四川辣椒,就是得益于这里的雨水,才能长得那么红火。
再往西北走,到了干旱少雨的西北地区,那降水啊,就像是沙漠里的绿洲,珍贵得不得了。
这里的降水,不仅量少,而且时间也不固定,有时候一年到头都见不到几滴雨,有时候却会突然来一场大雨,让人既惊喜又意外。
记得小时候,家里的大人总是说:“这雨啊,就像是老天的恩赐,得好好珍惜。
”所以,每次下雨,村里的人都会聚在一起,看着雨水滋润着干渴的土地,心里充满了感激和期盼。
最后,咱们得说说青藏高原,这个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地方。
这里的降水啊,跟其他地方都不一样,它带着一种神秘和神圣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