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一2019年湖北武汉大学哲学基础考研真题(Word版)
- 格式:docx
- 大小:95.91 KB
- 文档页数:2
哲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 物质B. 意识C. 精神D. 理念2. 下列哪个观点不属于唯物主义: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 意识是第一性的D. 物质是第一性的3. 辩证法的核心是:A. 矛盾B. 量变C. 质变D. 否定之否定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辩证法、实践性B. 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C. 唯物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D. 唯物主义、辩证法、自然唯物主义5.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A. 唯心主义观点B. 唯物主义观点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认识的唯一来源B.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 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D. 认识和实践的统一7. 以下属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的是:A. 物质不灭定律B. 能量守恒定律C. 质量互变定律D.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在于:A. 个人利益的最大化B. 社会地位的高低C.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D. 个人才能的发挥9.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科学技术的进步C. 社会基本矛盾D. 人的主观能动性10. 下列哪个观点是唯心主义的:A. 存在决定思维B. 思维决定存在C. 思维与存在是同一性D. 存在与思维是相互独立的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形而上学D. 实践性12.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A. 矛盾B. 量变C. 质变D. 否定之否定13.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 社会意识可以独立于社会存在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体现在:A.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B. 个人利益的最大化C. 社会地位的高低D. 个人才能的发挥15.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包括:A. 阶级斗争B. 科学技术的进步C. 社会基本矛盾D. 人的主观能动性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原著(98年)一、名词解释(3×6)⑴发展⑵主奴辩证法⑶客观真理⑷价值⑸生产方式⑹人民群众二、简答题(10×5)⑴、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⑵、怎样理解认识是主体思维对客体的能动反映?⑶、简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⑷、简述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基本观点。
⑸、简述列宁在《谈谈辩证法》一文中对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的揭示。
三、论述题(16×2)⑴、试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并用这一原理说明当前认真学习和坚持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意义。
⑵、试述毛泽东的《矛盾论》对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贡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原著(99年)一、名词解释(4×5)⑴部分质变⑵唯心史观⑶偶然性⑷能动反映论⑸主体二、简答题(8×5)⑴、简述社会意识形态与非社会意识形态的区别和联系。
⑵、简述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和联系。
⑶、为什么说劳动发展史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⑷、“实践就是直接经验”这一说法对吗?⑸、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哪些基本思想?三、论述题(20×2,选2)⑴、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原理,说明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辨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⑵、试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根据及其方法论意义。
⑶、试述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实践观点的论述以及这些观点的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原著(00年)一、名词解释(5×4)⑴一元论⑵主体⑶系统⑷人的解放二、简答题(10×5)⑴、简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区别和联系。
⑵、试析否定与扬弃的区别和联系。
⑶、简述真理的客观性与价值性的关系。
⑷、“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变化发展的唯一原因”,这个说法对吗?⑸、简述恩格斯在40年代的书信中,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辨证关系的论述。
07年武汉大学哲学基础共享天下IP: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1 主观唯心主义2 上层建筑3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4 “大宇之内,质力相推”(严复)5 火本原说6 奥卡姆剃刀二,简答题(每题15分)1.试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
2.试述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三,论述题(每题20分)1.马克思主义中“人的价值”观对中国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有何指导意义。
2.比较孟子“性善”与荀子“性恶”并论述二者的区别与不同意义。
3.康德哲学认识论评述07年人大中国哲学试题哲学综合一,(每个15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2 简述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3 简述真理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4 简述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5 简述荀子的性伪学说。
6 简述柏拉图的理念论。
二,(每个30分)1 论述西方近代哲学中经验论与唯理论关与认识论的争论。
2 试比较老子道论与庄子道论之异同。
中国哲学史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1 三表法2 以物观物与以道观物3 天行有常4 不真空5 民胞物与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 荀子是如何论证人性恶的?2 简述禅宗自性是佛的理论。
3 简述韩愈的道统说。
4 谈谈你对“王门四句教”的理解。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老子“自然无为”的理论及其思想基础。
2 试述宋明理学对于“格物致知”的不同解释及其思想倾哲学基础一.名词解释1.一元论2.人的本质3.三表法4.和而不同5.四假象6.普遍怀疑二.简答题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辨证关系2.矛盾的特殊性三.论述题1.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的区别,结合群众史观分析我过以人为本的政策2.王夫之的变化发展观3.简述柏拉图的理念论,及亚里士多德对其的批判一.文献题1.子曰:君子之于天地间,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比也.2.有先天地生者?物物者,非物也,无已(此句不太清晰,手边没有庄子的书,此句应该在06年有原题,知北游中的话)3.民胞物与(张载西铭一段,手边没有书,见谅)4.于势之必然处见理(王夫之的一句,手边没有书,见谅)二名词解释1.反者道之动2.化性起伪3.得意忘象4.质测即藏通几5.<四存编>6.<心体与性体>三论述题1.论述王夫之的"能""所"问题的见解,并论述起意义作用2.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立论特点及其意义哲学基础2008年试题一.名词解释1.一元论2.人的本质3.三表法4.和而不同5.四假象6.普遍怀疑二.简答题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辨证关系2.矛盾的特殊性三.论述题1.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的区别,结合群众史观分析我过以人为本的政策2.王夫之的变化发展观3.简述柏拉图的理念论,及亚里士多德对其的批判中国哲学一.文献题1.子曰:君子之于天地间,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比也.2.有先天地生者?物物者,非物也,无已(此句不太清晰,手边没有庄子的书,此句应该在06年有原题,知北游中的话)3.民胞物与(张载西铭一段,手边没有书,见谅)4.于势之必然处见理(王夫之的一句,手边没有书,见谅)二名词解释1.反者道之动2.化性起伪3.得意忘象4.质测即藏通几5.<四存编>6.<心体与性体>三论述题1.论述王夫之的"能""所"问题的见解,并论述起意义作用2.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立论特点及其意义2005年试题中国哲学史习题集导论部分1.如何理解中国哲学思想史的特点?你觉得怎样概括中国哲学史的特点才比较客观?2.你是怎样认识学习中国哲学史的意义的?3.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可以使用哪些新的方法?第一编第一章 1.如何看待原始宗教与神话的关系? 2.从神话中可以看出早期中国先民的什么思维特点?3.如何认识殷周宗教变革在中国哲学史中的意义?4.把宗教看作是毒害人们灵魂的意识形态,你认为有道理吗?第二章1.你对八卦的形成问题有什么新的解释?2.“《周易》是一部占卜之书,因此其中所说的都是迷信。
哲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 存在与本质的关系问题C.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问题D.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问题答案:A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 精神的B. 物质的C. 观念的D. 形式的答案:B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认识的基础B. 认识的来源C. 认识的目的D. 认识的动力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A.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 意识是世界的本原C. 物质和意识相互依存D. 物质决定意识答案:A, D2.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因果律答案:A, B, C三、简答题1.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物质决定意识。
它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来实现的。
2.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答: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
四、论述题1. 论述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通过实践,人们能够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进而通过思考和总结,形成理性认识。
同时,实践也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促使他们去探索新的认识。
五、案例分析题1. 分析以下案例,说明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在其中的作用。
案例: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产品创新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公司需要不断创新以保持竞争力;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的多样性要求公司必须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答:在这个案例中,产品创新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体现了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
公司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来解决市场需求的多样性,而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又推动公司进行产品创新。
2015年武汉大学844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二、名词、命题解释(8选6,60分)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答:“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指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
语出《论语·述而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愤”是指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是指想说而又不知道怎么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求严格,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孔子还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这些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仍具有借鉴意义。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答:“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指天地不会偏爱任何事物,在天地眼中,万物与刍狗没有分别,即世界上万事万物其实都是平等的,出自老子《道德经》。
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
河上公对这句有注:“天施地化,不以仁恩,任自然也。
”其意是指天地不讲仁恩,只是任其自然,将万物看作刍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也是庄子齐物论思想的滥觞,对后世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3.性者,本始材朴答:“性者,本始材朴”是战国时期荀子的哲学用语,出自《荀子·礼论》。
“本始”是指原始,本初。
“材朴”是指资质朴素。
人的本性其本质是没有经过雕饰的,是自然的,换言之,人的本性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
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性中本无善端。
非但无善端,且有恶端。
虽然他认为人性本恶,但荀子认为人具有接受道德教育的聪明才力,积学既久,成为习惯,圣即可积而致也。
这与注重道德修养自觉性的性善论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的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4.尚贤·尚同答:“尚贤”、“尚同”是墨子在政治方面的主张,二者的结合反映了墨子独特的治国理念。
①“尚贤”是指任用人才,不计出身贵贱,一切以能力为准。
2015年武汉大学638哲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60分)1.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答: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是指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要素的总和。
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包括: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的人口因素和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地理要素是指人类社会生存于其中的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的人口因素是指一定数量、质量、密度的人口,此二者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则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2.认识结构答:认识结构是指认识系统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结合方式。
认识结构由认识主体、认识客体和认识工具组成。
认识主体是在认识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并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和功能的一方。
它是认识系统中的首要因素,对认识系统的形成及其诸要素的结合方式起着决定作用。
认识客体是认识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的一方,是主体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认识工具是指主体认识客体所使用的手段、方式和方法的总和,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
3.化性起伪答:化性起伪是荀子的观点,是指用礼义法度等去引导人的自然本性,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树立道德观念。
荀子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化性起伪”的性恶论认为凡是善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凡是没有经过教养的东西不会为善。
价值来自文化,文化是人的创造。
4.四书答:四书,又称四子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
朱熹取《礼记》中《中庸》、《大学》两篇文章单独成书,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四书的作者包括孔子、子思、孟子、程子、朱熹等。
四书蕴含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宋元以后,《大学》、《中庸》成为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5.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士答: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士是指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通过提问帮助对方把观点明确的方法。
考研哲学专业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柏拉图认为,理想国的统治者应该是:A. 诗人B. 战士C. 哲学家D. 艺术家答案:C2. 康德在其批判哲学中,将知识分为:A. 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B. 经验知识与先验知识C. 形式知识与内容知识D. 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答案:B3. 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实现自身的过程是:A. 辩证法B. 逻辑学C. 现象学D. 存在论答案:A4. 庄子在《庄子·逍遥游》中提出的概念“逍遥”指的是:A. 无为而治B. 逍遥自在C. 顺应自然D. 心无挂碍答案:B5. 尼采提出“超人”概念,意在批判:A. 基督教道德B. 社会达尔文主义C. 理性主义D. 唯物主义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1. 下列哪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实践性B. 阶级性C. 科学性D. 革命性答案:ACD2. 以下哪些属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A. 形式因B. 目的因C. 动力因D. 物质因答案:ABCD3. 以下哪些是海德格尔存在论的核心概念:A. 存在者B. 存在C. 此在D. 世界答案:BCD4. 以下哪些是庄子的哲学思想:A. 天人合一B. 无为而治C. 逍遥游D. 齐物论答案:BCD5. 以下哪些是休谟的经验论观点:A. 因果关系是必然的B. 因果关系是经验的C. 印象是知识的来源D. 理性不能提供知识答案: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康德的“先验”概念。
答案:康德的“先验”概念指的是在经验之前就存在的知识,它不是来自经验,而是使经验成为可能的条件。
先验知识是普遍有效的,不依赖于特定的经验内容。
2. 描述庄子的“齐物论”。
答案:庄子的“齐物论”主张万物平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
他通过“庄周梦蝶”的寓言来表达这一思想,即人无法确定自己是在梦中还是现实中,从而说明事物的相对性和主观性。
3. 阐述尼采的“永恒回归”概念。
武汉大学2014年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题目哲学基础一、名词解释(6×10=60分)1、部分质变2、3、“内留外留”(严复)4、程颢“以天地万物为一体”5、四因说6、单子说二、简答题(15×2=30分)1、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2、实践的结构和过程。
三、论述题(20×3=60分)1、简述社会意识形态的结构和社会功能的原理,并指出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的作用。
2、评述冯友兰的“境界说”3、笛卡尔有一个关于梦的论证,他说如果感觉经验是真实的,那么我们将无法分清我们是在梦中还是清醒,你是否同意笛卡尔的观点,为什么?中国哲学史一、填空题(2×20=40分)1、“六府三事”中的“三事”是指:正德、利用、厚生2、197*年马王堆汉墓出土了《老子》帛书本,1993年郭店楚墓出土了《老子》甲、乙简本,现存最古老的《老子》版本是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3、春秋末期提出“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的哲学家是4、战国时期齐王在齐国首都临淄设立稷下学宫,吸引了包括宋尹、环渊、···、荀子在内的一大批学者。
5、“大同”、“小康”出自于《礼记》中的《礼运》篇。
6、《大学》的“三纲”分别是:亲民、明明德、止于至善7、魏晋玄学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正始时期,第二阶段竹林时期,第三阶段元康时期。
8、东晋著名僧人慧远著有《沙门不敬王者论》9、道安曾对佛经翻译工作提出了著名的“五失本三不易”的观点10、的11、的12、杜光庭是唐末五代时期道教的领袖,对道教的各种思想、资源等进行了整合,是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为道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3、宋朝二程创立了洛学,朱熹创立了闽学14、宋明理学中事功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永康学派的陈亮和永嘉学派的叶适15、理气河流与和会朱陆是由朱门正传罗钦顺完成的16、王阳明四句教的内容是“无善无恶是本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17、黄宗羲所作的哲学史著作有《宋元学案》和《明儒学案》18、“性日生日成”是明末清初哲学家王夫之的观点19、严复在《》中提出了“以西洋为体,以民主为用”的观点20、张君励曾于~~~中发表《人生哲学》一文,倡导柏格森主义和心学,引起了著名的“科玄”论战二、名词解释(九选八,5×8=40分)1、忠恕2、反者道之动3、化性起伪4、《物不迁轮》5、太虚即气6、致良知7、8、“全变”(康有为)9、知难行易三、论述题(三选二,35×2=70分)1、试论庄子的道论。
马哲原理历年真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原著(98年)一、名词解释(3×6)1.发展2.主奴辩证法3.客观真理4.价值5.生产方式6.人民群众二、简答题(10×5)1.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2.怎样理解认识是主体思维对客体的能动反映?3.简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4.简述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基本观点。
5.简述列宁在《谈谈辩证法》一文中对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的揭示。
三、论述题(16×2)1.试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并用这一原理说明当前认真学习和坚持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意义。
2.试述毛泽东的《矛盾论》对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贡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原著(99年)一、名词解释(4×5)⑴分质变⑵唯心史观⑶偶然性⑷能动反映论⑸主体二、简答题(8×5)⑴、简述社会意识形态与非社会意识形态的区别和联系。
⑵、简述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和联系。
⑶、为什么说劳动发展史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⑷、“实践就是直接经验”这一说法对吗?⑸、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哪些基本思想?三、论述题(20×2,选2)⑴、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原理,说明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辨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⑵、试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根据及其方法论意义。
⑵试述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实践观点的论述以及这些观点的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原著(00年)一、名词解释(5×4)⑴一元论⑵主体⑶系统⑷人的解放二、简答题(10×5)⑴、简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区别和联系。
⑵、试析否定与扬弃的区别和联系。
⑶、简述真理的客观性与价值性的关系。
⑷、“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变化发展的唯一原因”,这个说法对吗?⑸、简述恩格斯在40年代的书信中,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辨证关系的论述。
05年哲学基础综合一,名词解释5*61,价值2,英雄史观3,白马非马4,董仲舒的"性三品"5,四因说6,白板说二,简述题(10*6)1,怎么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2,简述政治上层建筑与思想上层建筑的关系3,简述刘禹锡的天人观4,简述朱熹的"理一分殊"思想5,简要说明笛卡儿"我思故我在"学说的内容并作评价6,简要说明康德二律背反学说的内容并作评价三、论述题(20×3)1、试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说明该原理对当前我国改革开放的方法论意义.2、简论王夫之"理势合一","即民见天"的社会史观及其当代的启迪意义.3、简要论述黑格尔<逻辑学>中的辩证法思想及其历史地位.2006年哲学基础一、简释题(10×6=60分)1. 唯物主义2.社会基本矛盾3.三表法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5.理念论6.知识就是力量二、简述题(15×2=30分)1.简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简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三、论述题(20×3=60分)1. 试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并说明“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 论析孙中山的知行观及其历史影响。
3. 简要论述黑格尔的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联系与区别。
武汉大学07年考研哲学基础试题一、简释题(10×6=60分)1.主观唯心主义2.上层建筑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4.“大宇之内,质力相推”5.“火本原说”6.奥卡姆剃刀二、简述题(15×2=30分)1.简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
2.简述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三、论述题(20×3=60分)1.试论马克思主义的“人的价值”观及其对中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
2.试述孟子“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的基本思想,并在两者的比较中说明各自的特点与意义。
武大近十年中国哲学史试题汇总先秦部分早期☆☆☆☆绝地天通99和实生物——史伯01物生有两有三有五有倍贰故天有三辰地有五行体有左右各有妃耦王有公诸侯有卿皆有贰也——史墨02“物生有两”——史墨03孔子☆☆☆☆☆☆★★★★忠恕之道98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99颜渊问仁02为仁由己02孔子的中庸思想述评04儒家“中和观”简析06和而不同07“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08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馁之斯来,动之斯和。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09孟子☆☆☆☆☆☆★★★9四端00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02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孟子》03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诗云戌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无父无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孟子》03浩然之气04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孟子》04良知07“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衰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07简论孟子的“尽心知天”说。
07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
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09老子★★★★★★★★8老子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及其历史地位98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及其贡献与局限0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00道法自然02玄览04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老子》04反者道之动06 08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故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09为学日益,为道日损09庄子★★★★★★6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消遥游》03物无非物无非是。
2005年一,名词解释(5×6)1、价值2、英雄史观3、白马非马4、董仲舒的“性三品”5、四因说6、白板说二,简述题(10×6)1、怎么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2、简述政治上层建筑与思想上层建筑的关系3、简述刘禹锡的天人观4、简述朱熹的“理一分殊”思想5、简要说明笛卡儿“我思故我在”学说的内容并作评价6、简要说明康德二律背反学说的内容并作评价三、论述题(20×3)1、试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说明该原理对当前我国改革开放的方法论意义2、简论王夫之“理势合一”“即民见天”的社会史观及其当代的启迪意义3、简要论述黑格尔《逻辑学》中的辩证法思想及其历史地位2006年一、简释题(10×6=60分)1. 唯物主义2.社会基本矛盾3.三表法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5.理念论6.知识就是力量二、简述题(15×2=30分)1.简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简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三、论述题(20×3=60分)1. 试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并说明“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 论析孙中山的知行观及其历史影响。
3. 简要论述黑格尔的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联系与区别。
一、简释题(10×6=60分)1.主观唯心主义2.上层建筑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4.“大宇之内,质力相推”5.“火本原说”6.奥卡姆剃刀二、简述题(15×2=30分)1.简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
2.简述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三、论述题(20×3=60分)1.试论马克思主义的“人的价值”观及其对中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
2.试述孟子“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的基本思想,并在两者的比较中说明各自的特点与意义。
3.述评康德认识论的基本内容。
哲学专业考研题目及答案题目一:请简述康德的先验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区别,并解释康德是如何通过他的哲学体系来解决理性与经验之间的张力的。
答案:康德的先验主义与经验主义的主要区别在于对知识来源的看法。
经验主义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于经验,即通过感官对外部世界的直接感知。
而康德的先验主义则认为,知识并非完全来源于经验,而是通过理性对经验进行加工和组织。
康德区分了“先验”与“后验”两种知识:先验知识是在经验之前就存在的,不依赖于特定的经验内容;后验知识则是基于经验的,依赖于具体的感知。
康德通过他的批判哲学解决了理性与经验之间的张力。
他提出了“现象”与“物自体”的区分,认为我们只能认识现象,即事物呈现给我们的方式,而无法认识物自体,即事物本身的真实状态。
康德的批判哲学认为,理性的范畴和原则是先验的,它们是我们理解经验的基础,但这些范畴和原则不能应用于超越经验的领域,如神、灵魂和宇宙整体。
这样,康德既肯定了理性在形成知识中的作用,又限制了理性的范围,避免了理性的过度扩张。
题目二:柏拉图的理念论是如何影响西方哲学发展的?答案:柏拉图的理念论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对后世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不完美的、变化的,而理念世界则是完美的、不变的。
理念是事物的原型,是真实的存在,而我们所感知的物质世界只是理念的不完美复制。
柏拉图的理念论影响了西方哲学的多个方面。
首先,它为形而上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即对超越感官经验的抽象实体的研究。
其次,理念论为后来的哲学家提供了一种区分现象与本质的方法,影响了对知识、真理和美的理解。
此外,柏拉图的理念论也影响了伦理学和政治哲学,尤其是在理想国的构想中,他提出了根据个体天赋分配社会角色的理念。
在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将柏拉图的理念论与基督教的神学思想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哲学体系。
而在现代哲学中,尽管许多哲学家对柏拉图的理念论持批判态度,但他的思想仍然在某些方面影响着对理想、普遍性和抽象概念的探讨。
一、实践论1.(2005年第34题)在数月前由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
请回答:(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什么基本关系?(2)如何理解“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3)用辩证法关于度的观点说明:“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
”2.(2011年第34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人类每天都在产生垃圾,垃圾总量一天比一天多,由此带来的问题非常棘手。
不产生垃圾是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倡导大家减少垃圾。
然而,减到多少才是少?这里并没有一个标准。
而且从总体上看,生产和消费必然产生垃圾,减少垃圾很可能抑制生产和消费。
接着往后退,把垃圾收集起来填埋或者焚烧。
但填埋只是把垃圾从地上转移到地下,既与人争地,也有再次污染土壤和水源的隐患。
焚烧不过是把污染从地上转移到空中,产生二恶英等有害物质。
于是,人们进一步追问:还有没有比填埋、焚烧更好的出路?这时候,一句“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让人茅塞顿开,垃圾可以回收利用,乃再生资源。
但变废为“宝”的前提是垃圾的分类投放——别把垃圾放错了地方。
何谓放错?到处乱扔是放错,收集时搅混在一起也是放错。
不同的垃圾只有往不同的地方放,才能实现资源的价值。
即使还免不了要填埋、焚烧那些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也得把它们分出来。
垃圾分类举手之劳换出绿色,好处多多不言而喻,但如何让人们乐而为之?2009年5月起,上海开始普遍推广新的垃圾分类概念,开展以“换出更绿色的上海”为名义的“绿色帐户”活动。
何为绿色帐户?就是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积分换取环保小礼品:再生纸笔记本、绿色小植物、环保手电筒……上海推出“绿色帐户”的实践说明,办法是可以想出来的,关键是愿不愿意琢磨。
湖北大学哲学硕士考研真题湖北大学哲学硕士考研真题一直备受考生关注。
考研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于想要深入学术研究的人来说,考研是他们迈向学术殿堂的第一步。
湖北大学哲学硕士考研真题的出现,为考生提供了更好的备考参考资料,也让考生更好地了解考试内容和难度。
湖北大学哲学硕士考研真题是一份非常重要的资料,它涵盖了多个学科的知识点,如哲学史、逻辑学、伦理学等。
通过解答这些真题,考生可以了解自己对于各个学科的掌握情况,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提高。
首先,湖北大学哲学硕士考研真题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份宝贵的资料。
通过分析真题,考生可以了解考试的出题风格和难度,对于备考有很大的帮助。
考生可以通过解答真题,了解自己在各个学科中的薄弱环节,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提高。
同时,通过对真题的分析和解答,考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考试技巧,提高答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其次,湖北大学哲学硕士考研真题的出现也反映了考试的难度和水平。
哲学是一门深奥的学科,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分析能力。
通过解答真题,考生可以了解考试的难度和要求,对自己的备考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调整。
同时,考生也可以通过真题的解答,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以后的学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湖北大学哲学硕士考研真题也可以作为考生备考的参考资料。
考生可以通过分析真题,总结出一些常见的考点和题型,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复习。
同时,考生也可以通过解答真题,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高。
通过不断地解答真题,考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和答题技巧,为考试取得好成绩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湖北大学哲学硕士考研真题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份非常重要的资料。
通过解答真题,考生可以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提高。
同时,考生也可以通过真题的解答,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以后的学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湖北大学哲学硕士考研真题,做好备考准备,争取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