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专科评分标准(重症医学科)
- 格式:doc
- 大小:112.00 KB
- 文档页数:11
临床重点专科评分标准(试行)
一、本标准分五个部分,实行量化千分制,其中“基础条件”占 100 分,“医疗技术队伍”占 100 分,“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占 400 分,“医疗质量状况”占 300 分,“科研与教学”占 100 分。
二、标准中的相关技术指标,如无特别注明,均指评估时上一年度的数据。
三、标准中部分指标内容可累积计分,但最后得分不超过标准分。
四、学科带头人是指具有正高级职称、临床水平高、教学和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强、能带动学科持续发展和梯队建设的专科负责人。
五、学术带头人是指在各亚专科临床水平高、教学和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强、能带动各亚专科持续发展和梯队建设的正高级职称人员。
六、学科骨干是指在专科内某一专业发展方向具有较高学术和技术水平、作为学术带头人后备力量的正高级职称人员。
七、本标准中包括的人员是指人事关系或执业地点在所在医院的人员。
其中聘用人员是指在本单位执业注册并履行职责 1 年以上、年工作时间 8 个月以上的人员。
八、此标准用于答辩评比和现场检查。
“检查内容”中标明“△”符号的,用于答辩评比。
对于答辩评比的内容,必要时将在现场检查时进行复核。
区重症医学科评价标准与评分细则1.科室设备与环境条件评价:评估重症医学科的硬件设施和环境条件是否满足要求。
包括科室面积、病床数量和配置、医疗设备的种类和数量等。
2.医疗技术水平评价:评估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包括医生和护士的专业能力、技术熟练程度、临床经验等。
3.疑难危重病例治疗能力评价:评估重症医学科对疑难危重病例的救治能力,包括对各类病情复杂的病例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4.治疗质量评价:评估重症医学科的治疗质量,包括手术成功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5.规范化管理评价:评估重症医学科的管理规范化程度,包括各项工作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医务人员的纪律和职业道德素质等。
6.病人满意度评价: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估病人对重症医学科服务的满意度,包括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态度、技术水平、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7.科研与学术贡献评价:评估重症医学科的科研和学术贡献,包括科研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学术论文的发表情况、学术交流和合作等。
8.培养和继续教育评价:评估重症医学科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工作,包括研究生教育和培养、临床进修培训、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等。
针对以上评价指标,可以根据不同的权重和分数设置相应的评分细则。
例如,设备与环境条件的评价可以根据病床数量、医疗设备的种类和数量、科室面积等直接设定满分和不及格的标准,对于达到满分标准的科室给予100分,不及格的科室给予0分,其他中间状态的科室给予相应的分数。
医疗技术水平评价可以通过医生和护士的技能考核、临床经验的积累、专业能力的培训等方面进行评估,可以根据专业能力的高低划分不同的等级,并设定相应的分数。
治疗质量评价可以通过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评估,设定不同的分数,以反映治疗质量的好坏。
科研与学术贡献评价可以根据科研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学术论文的发表情况、学术交流和合作的情况等指标进行评估,设定不同的分数。
以上仅为区重症医学科评价标准与评分细则的一些基本内容,实际的评价标准和分数设置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制定,以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临床重点专科评分标准(试行)一、本标准分五个部分,实行量化千分制,其中“基础条件”占100 分,“医疗技术队伍”占100 分,“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占400 分,“医疗质量状况”占300 分,“科研与教学”占100 分。
二、标准中的相关技术指标,如无特别注明,均指评估时上一年度的数据。
三、标准中部分指标内容可累积计分,但最后得分不超过标准分。
四、学科带头人是指具有正高级职称、临床水平高、教学和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强、能带动学科持续发展和梯队建设的专科负责人。
五、学术带头人是指在各亚专科临床水平高、教学和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强、能带动各亚专科持续发展和梯队建设的正高级职称人员。
六、学科骨干是指在专科内某一专业发展方向具有较高学术和技术水平、作为学术带头人后备力量的正高级职称人员。
七、本标准中包括的人员是指人事关系或执业地点在所在医院的人员。
其中聘用人员是指在本单位执业注册并履行职责 1 年以上、年工作时间 8 个月以上的人员。
八、此标准用于答辩评比和现场检查。
“检查内容”中标明“△”符号的,用于答辩评比。
对于答辩评比的内容,必要时将在现场检查时进行复核。
标准序号检查内容检查方法分一基础条件100查相关医院文件、会议纪要等发展医院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5材料1 环境医院有扶持专科建设的政策或( 10) 5 查有关资料措施现场查看科室布局、就诊流程独立单元,科室布局合理8专科指示、科室标识2 规模10 听取汇报,现场检查床位数△( 28)6 平方每张病床净使用面积≥10 查医院有关文件,并实地查看米评分标准备注专科建设管理的组织完善得 2 分;规划合理得 2 分;执行效果好得 1 分。
政策、措施齐全,得 5 分;政策措施不完善或不得力,得3 分;无明确的政策、措施或者不落实,不得分。
专科设置符合相关标准得 6 分;科室标识规范、清楚得2分。
至少有 1 个护理单元,病床总数90 张,得 6 分;每增加 20 张床加 2 分,总分不超过标准分。
省级医学重点专科评估评分标准LT省级医学重点专科评估评分标准序号检查内容标准分检查方法评分标准备注一基础条件100 911 发展环境(10)医院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5 查相关医院文件、会议纪要等材料组织完善、规划健全合理、执行效果好,得满分;无组织机构不得分,无发展规划不得分5医院有扶持专科建设的政策或措施5 查有关资料政策、措施齐全,得满分;无明确的政策或措施不得分52 专科规模(30)独立单元,科室布局合理10现场查看科室布局、就诊流程指示、科室标识专科设置符合相关标准,科室标识规范、清楚,得满分;达不到上述标准,酌情减分10床位数10 具有至少1个护理单元、30张床的独立病区30张床,得5分,每增加10张床加1分10序号检查内容标准分检查方法评分标准备注每张病床净使用面积≥6平方米10每床使用面积=业务用房面积/床位数。
查医院有关文件,并实地查看≥6平方米得10分;4-6平方米得6分;少于3平方米不得分业务用房不包括辅助用房。
63 支撑条件(30)相关科室能够满足专科发展需要10 查看临床检验、辅助治疗、科研实验室能够满足,得满分;不能满足,酌情减分10医疗设备能满足专科开展全部技术项目需要,具有先进性和适宜性10 现场检查医疗设备具有先进性和适宜性,得满分;不具备,酌情减分10医院对专科经费投入情况10 查医院账薄、报表,核对有关数据评估前5年投入≥200万元得10分,每少20万元减1分;无专账、无专款、未专用均不得分54 科室管理(30)科室有详细的发展规划及具体实施计划5 查看资料科室规划现实合理,得满分;不达标,酌情扣分5 病区整洁,管理有序 5 看现场及有关资料病区整洁,管理制度落实到位,各项工作合理有序,得满分;不达标,酌情扣分5 依法执业,落实医疗核心制度5 查看资料包括医疗核心制度在内的规章制度健全,得满分;不达标,酌情扣分5 遵守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5 查看资料制定标准操作规程,执行到位,得满分;无操作规范不得分,不达标,酌情扣分5 科室有质量管理方案和有风险防范预案,并组织落实5 查看资料质量安全有保障和处罚机制,安全管理到位,效果好,得满分;不达标,酌情扣分5岗位职责明确,行业作风优良,科室人员团结协作,有良好的医德医风5 查看资料岗位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职责落实,无违规违纪,作风优良,得满分;不达标,酌情扣分5二医疗技术队伍200 1855 整体实力(30)形成技术团队,整体技术实力较高,各级医师掌握相应技术能力,并能得到持续提高30 查有关资料,医师技术能力考核整体实力强,技术水平高,持续发展能力强,得满分;不达标,酌情扣分286学科带头人(40)学术地位 5 查有关资料同时具有以下条件:正高专业技术职称、国家级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上或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级期刊副主编以上或编委,得满分;不达标,酌情扣分3临床能力:主持科内专科查房每年不少于30次,应邀参加二级以上医院间疑难危重病例重大会诊次数不少于10次30 查有关资料熟练掌握本专科特色技术,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项以上,年应邀在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上做临床学术报告1次以上、主持科内专科查房每年30次以上,应邀参加二级医院间疑难危重病例重大会诊次数不少于10次以上得满分,不达标,酌情扣分28教学科研水平 5承担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获得科研成果、专利同时具有以下条件:承担在研国家级课题1项以上, SCI收录论著2篇,两年内获得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以上,得满分;不达标,酌情扣分37 专科骨干(60)数量20 查有关资料能够满足专科临床技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得满分;不达标酌情扣分20学术地位 5 查有关资料任省级学术团体委员以上职务,具有较高知名度4临床能力30 从事临床工作(出门诊、查房、病历讨论、手术等)情况;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情况;查有关诊疗记录,应邀做临床报告次数、被邀请参加院外会诊次数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全年累计32-33周,其中门急诊9周,病房23周。
临床重点专科评分标准(试行)
一、本标准分五个部分,实行量化千分制,其中“基础条件”占100分,“医疗技术队伍”占100分,“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占400分,“医疗质量状况”占300分,“科研与教学”占100分。
二、标准中的相关技术指标,如无特别注明,均指评估时上一年度的数据。
三、标准中部分指标内容可累积计分,但最后得分不超过标准分。
四、学科带头人是指具有正高级职称、临床水平高、教学和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强、能带动学科持续发展和梯队建设的专科负责人。
五、学术带头人是指在各亚专科临床水平高、教学和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强、能带动各亚专科持续发展和梯队建设的正高级职称人员。
六、学科骨干是指在专科内某一专业发展方向具有较高学术和技术水平、作为学术带头人后备力量的正高级职称人员。
七、本标准中包括的人员是指人事关系或执业地点在所在医院的人员。
其中聘用人员是指在本单位执业注册并履行职责1年以上、年工作时间8个月以上的人员。
八、此标准用于答辩评比和现场检查。
“检查内容”中标明“△”符号的,用于答辩评比。
对于答辩评比的内容,必要时将在现场检查时进行复核。
页脚
页脚
页脚
页脚
页脚
页脚
页脚
页脚
页脚
页脚
页脚
页脚
页脚
页脚
页脚
页脚
页脚
页脚
页脚
页脚
页脚
页脚
页脚
页脚
页脚
页脚
页脚。
省级临床重点专科重症医学科评估试点评分标准
附件3
江西省神经内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评选标准
一、本标准分四个部分,实行量化100分,其中“申请挂靠医院重视程度”占12分、“主任候选人资质”占25分、“专科建设情况”占30分、“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占33分。
二、标准中的相关技术指标,如无特别注明,均指2015年1月-2016年12月数据。
三、标准中每项指标内容可累积计分,但最后得分不超过标准分。
四、本标准中包括的人员是指执业地点在所在医院的人员。
申请单位:
评审人:。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分标准(试行)
一、本标准分五个部分,实行量化九百分制,其中“基础条件”占65分,“医疗技术队伍”占120分,“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占340分,“医疗质量状况”占275分,“科研与教学”占100分。
二、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所在医院为三级医院,医院认真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各项任务;2.所在医院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开展患者预约诊疗服务,并推行单病种管理;3.专科整体实力强,医疗技术水平高,医疗安全保障好;4.专科积极实施临床路径管理;5.专科病房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
三、标准中的相关技术指标,除人员队伍为申报时情况外,如无特别注明,均指评估时上一年度的数据。
四、标准中部分指标内容可累积计分,但最后得分不超过标准分。
五、学科带头人是指具有正高级职称、临床水平高、教学和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强、能带动学科持续发展和梯队建设的专科负责人。
六、学科骨干是指在专科内某一专业发展方向具有较高学术和技术水平、作为学科带头人后备力量的高级职称人员。
七、本标准中包括的人员是指人事关系或执业地点在所在医院的人员。
其中聘用人员是指在本单位执业注册并履行职责1年以上、年工作时间8个月以上。
八、本标准中所指论文(包括SCI论文、中文期刊论文等)、科研项目或课题、科研成果等,均指临床应用方面的论文、项目、课题或成果。
重症医学科评价标准与评分细则重症医学科作为医院医疗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救治危重病人,涉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恢复。
为了提高重症医学科的治疗效果和质量,评价标准与评分细则成为了必备工具。
一、重症医学科评价标准1.患者数量与病情在评价重症医学科的表现时,首先要考虑患者数量与病情的综合信息。
患者数量反映了医院的接诊能力,而病情则反映了医院的治疗能力。
2.医疗水平与技术设备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技术设备是评价重症医学科的重要指标之一。
医疗水平包括医生的专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技术设备包括监护仪、呼吸机等重要设备的质量和稳定性。
3.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直接反映了医院的治疗质量。
治疗效果可以通过患者存活率、康复率等指标来衡量,而并发症发生率则可以反映医院的预防措施和处理能力。
4.患者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是评价重症医学科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患者的满意度调查,可以了解医院在服务态度、医疗效果以及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二、重症医学科评分细则1.急诊接诊能力评分评估医院在接诊急诊重症患者时的能力,包括人员配备、设备准备、应急响应等方面。
2.诊断与治疗技术评分评估医院在重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方面的表现,包括对病情的判断准确性、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等。
3.护理质量评分评估医护人员在重症患者护理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护理操作的规范性、用药安全、病人安全与舒适等方面。
4.医患沟通与信息交流评分评估医院医患沟通与信息交流的质量,包括医生与病人之间的沟通、医护人员间的协作以及医疗信息的记录与交流等。
三、评价标准与评分细则的应用重症医学科评价标准与评分细则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医院的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也为医院管理层提供了评估和改善的依据。
通过定期进行评估,医院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例如,如果评价发现医院在急诊接诊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可以增加急诊病房的床位数以及医务人员的配备,提升医院的接诊能力。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评分标准
(通用部分)
一、本标准分五个部分,实行量化千分制,其中“基础条件”占100分,“医疗技术队伍”占200分,“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占400分,“医疗质量状况”占200分,“科研与教学”占100分。
二、标准中的相关技术指标,如无特别注明,均指评估时上一年度的数据。
三、标准中部分指标内容可累积计分,但最后得分不超过标准分。
四、“基础条件”中对床位数有专项要求的,服从专项要求标准。
五、学科带头人是指具有正高级职称、专科临床水平高、教学和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强、能带动学科持续发展和梯队建设的专科负责人。
六、学科骨干是指在专科内某一专业发展方向具有较高学术和技术水平、作为学科带头人后备力量的正高级职称人员。
七、本标准中包括的人员是指人事关系或执业地点在所在医院的人员。
其中聘用人员是指在本单位执业注册并履行职责1年以上、年工作时间8个月以上。
八、试点专科的专科部分评分标准另行下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评分表。
重症医学科医疗质量考核评分标准15 5 5 非手术10,手术55 5 手术科室5 各科室有主任、护士长、总住院医师组成的“质控小组”;每月 1 次医疗质量自查(病历质量、医疗规章、医疗安全);自查结果有记录、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和意见。
住院医师对所管的病人每日上、下午至少各查房一次;主治医师每日查房一次;对新入院患者 2 日内(重、危患者 24小时内) 必须有一次上级医师查房,审查新入院及危重患者的诊疗计划;病危患者每天、病重患者至少 2 天、对病情稳定的患者至少 3 天记一次病程记录;疑难、危重病人必须有科主任或者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的查房记录;首次病程记录在患者入院 8 小时内完成,病人入院后 24 小时内完成入院记录;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在患者入院48 小时内完成, (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有 1 次记录。
急诊抢救在 5 分钟内到位,急会诊在 10分钟内到位,平会诊在 24 小时内到位;会诊医师须总住院医师或者以上职称,紧急会诊可由值班医师先行现场处理,同时上报本科室二线值班医师,后续处理由二线医师负责指导执行;会诊医师应认真填写会诊意见(包括临床情况、诊断意见、处理措施及相关诊疗建议等内容);会诊意见的执行情况应由主管医师在病程记录中如实反映。
普通病人入院 1 周、危重病人入院 3 天内不能确诊或者疗效不切当的病例,应及时组织讨论,并有讨论记录,讨论记录应符合规范。
检查科室无证照医师书写医疗文书且无尚级医师签字住院病人死亡后 1 周内举行讨论,由科主任或者副主任以上职称的医师主持;讨论内容包括死因、死亡诊断及对治疗抢救措施的分析总结和应吸取的经验教训、改进意见、措施等,讨论记录应符合规范。
对中、大手术要有术前讨论意见(对术前诊提问质控小组成员 2 人:介绍质量自查情况 ;查质控记录:无组织扣 3 分,未开展工作扣 3 分,无记录扣 2分,记录不齐全扣 1 分/项。
抽查 5 份住院病历。
问询在院病人 5 人,未按时限完成查房一次扣 1 分,入院两天内无尚级医师查房扣 3分,上级医师无签字一处扣1 分,未按时完成入院记录或者首次病程记录一份扣 3 分;查房病程记录不切当或者不规范一处扣 1 分。
临床重点专科重症医学科评价标准(试行)
一、《重症医学科评价标准与评分细则》总分值为1000分,分为:重症医学科组织管理(180分),病房布局(150分),人员配备(80分),设备设施(150分),医疗质量控制(150分),患者管理(40分),护理质量控制(100分),医院感染管理(100分),制度落实(50分)。
二、申报临床重点专科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所在医院应当为二级医院,医院认真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任务;2.专科所在医院应当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开展患者预约诊疗服务,并推行单病种管理;3.专科整体实力强,医疗技术水平高,医疗安全保障好;4.专科病房应当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且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数量达到治疗出院患者总数的2%。
三、标准中的相关技术指标,如无特别注明,均指评估时上一年度的数据。
四、标准中部分指标内容可累积计分,但最后得分不超过标准分。
五、只有通用标准得分超过600分才有资格参加重点专科评价。
六、本标准中包括的人员是指人事关系或执业地点在所在医院的人员。
其中聘用人员是指在本单位执业注册并履行职责1年以上、年工作时间8个月以上。
重症医学科评价标准与评分细则重症医学科评价标准与评分细则是指对重症患者进行评价和分类管理的指南,它在重症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介绍重症医学科评价标准与评分细则的背景及意义、常用的评价标准与评分工具以及其应用与限制。
一、背景与意义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重症医学科的发展逐渐受到关注。
评价标准与评分细则作为重症医学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背景与意义:1. 优化资源配置:评价标准与评分细则能够帮助医务人员对重症患者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有助于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和分配人力物力。
2. 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质量:通过准确评价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危险因素,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3. 促进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评价标准与评分细则作为研究工具,能够为科学研究提供规范,方便不同机构之间的学术交流与比较,推动学科的发展。
二、常用的评价标准与评分工具1. APACHE评分系统(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是一种常用的重症医学科评分工具,通过患者的生理指标、年龄、慢性疾病等因素来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2. SOFA评分系统(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是一种用于评估重症患者器官功能衰竭情况的评分工具,通过评估呼吸、血液、肝脏、心血管、神经系统和肾脏六个系统的功能状态来反映患者的病情。
3. MODS评分系统(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是一种用于评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评分工具,通过评估心血管、呼吸、肝功能、凝血、肾功能等多个系统的功能状态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三、应用与限制评价标准与评分细则在重症医学科的管理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应用和限制方面的问题:1. 应用方面:(1)指导治疗:评价标准与评分细则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及时、科学地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云南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分标准
重症医学科(试行)
一、《重症医学科评价标准与评分细则》总分值为1000分,分为:重症医学科组织管理(180分),病房布局(150分),人员配备(80分),设备设施(150分),医疗质量控制(150分),患者管理(40分),护理质量控制(100分),医院感染管理(100分),制度落实(50分)。
二、申报云南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所在医院为二级及以上医院,认真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各项任务;2.所在医院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开展患者预约诊疗服务,并推行单病种管理;3.所在医院认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并取得明显效果;4.专科整体实力强,医疗技术水平高,医疗安全保障好;5.专科积极实施临床路径管理;6.专科病房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
三、标准中的相关技术指标,指评估时前三年的数据;如无特别注明,除人员队伍为申报时的情况外,均指评估时上一年度的数据。
四、标准中部分指标内容可累积计分,但最后得分不超过标准分。
五、学科带头人是指具有高级职称、临床水平高、教学和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强、能带动学科持续发展和梯队建设的专科负责人。
六、学科骨干是指在专科内某一专业发展方向具有较高学术和技术水平、作为学科带头人后备力量的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
七、本标准中涉及的人员是指人事关系或执业地点在所在医院的人员。
其中聘用人员是指在本单位执业注册并履行职责1年以上、年工作时间8个月以上的人员。
八、本标准中所指论文(包括SCI论文、中文期刊论文等)、科研项目或课题、科研成果等,均指临床应用方面的论文、项目、课题或成果。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