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3单元 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 第6
- 格式:doc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3
第3讲世界主要国家一、选择题“全球米贵”令粮食平安危机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
为缓解粮食平安危机,不少国家走上了海外屯田之路。
日本早就乐观开发海外粮库,现在海外屯田的面积已是国内耕地面积的3倍。
苏丹由于拥有粮食生产的区位优势,成为海外屯田的热点目的地。
结合所学学问回答1~2题。
1.日本乐观开展海外屯田的缘由不包括()。
A.人多地少B.山地多平原少C.农村人口比重大D.经济发达2.下列有关苏丹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稀有,水资源短缺B.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积累C.光照充分,粮食品质好D.东南部多平原,耕地面积宽敞解析第1题,日本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农村人口比重小。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苏丹有白尼罗河等河流流经,水资源较为丰富;气温年较差对于养分积累没有明显作用;从图中可以看出其东部和南部为多条河流发源地,地形以丘陵和山地为主。
答案 1.C 2.C读“甲、乙两区域图”,完成3~4题。
3.图中M、N是世界有名的湖泊,关于两湖泊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两湖分别是所在地区面积最大的湖泊B.M湖是内力作用形成的,N湖是外力作用形成的C.M湖四周的植被为热带雨林,N湖四周的植被为温带草原D.两湖均为内流湖4.两湖泊所在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为()。
A.甲、乙区域经济发达,农业分别为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B.甲、乙区域资源丰富,资源分别为铁矿、铀矿和煤炭、石油C.甲、乙区域人口稠密,人口自然增长率低D.甲区域环境问题以生态破坏为主,乙地区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解析第3题,依据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知,M湖为东非大裂谷带上的维多利亚湖,四周为热带草原带;N湖为北美五大湖地区的休伦湖,是冰川作用形成的。
苏必利尔湖是五大湖中最大的湖泊。
两湖均为外流湖。
第4题,东非高原地区经济进展水平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生态破坏严峻。
五大湖地区石油不丰富,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峻。
答案 3.B 4.D读俄罗斯局部地区农产品和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考纲考点考题考情命题规律1.自然界的水循环2019·全国Ⅰ卷,37(2)(3)2018·全国Ⅰ卷,37(2)(3)2018·全国Ⅱ卷,9~102018·全国Ⅲ卷,82017·全国Ⅰ卷,6~8通过某区域陆地水体的运动情况、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考查水平衡以及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相互影响。
2.陆地水体的补给类型2019·全国Ⅰ卷,9、112018·江苏卷,92016·全国Ⅱ卷,9~112016·全国Ⅲ卷,7~9通过区域图、气候图、河流流量过程线图等,考查河流的补给类型、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
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2019·江苏卷,27(1)(2)(4)2018·海南卷,22017·全国Ⅰ卷,82015·海南卷,2通过不同地区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和水资源短缺现状,考查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及水资源持续利用的具体措施。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体类型: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固态水。
2.关系: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3.陆地水体的补给类型: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下所示:(1)地下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2)湖泊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3)湖泊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1.三大类型及主要环节类型环节名称特点、作用海上内循环A蒸发→B降水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海陆间循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大循环。
使陆地水不断地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陆地内循环D降水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2.水循环的意义(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塑造着地表形态。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Ⅲ)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
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
据此完成1~2题。
1.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A.携带方便B.适用地广C.文化蕴涵D.经久耐用2.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A.欧洲西部B.中亚C.中东D.撒哈拉以南非洲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
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
据此完成3~5题。
3.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A.基础设施较完善B.更接近消费市场C.资金供应较充裕D.更易招募劳动力4.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
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A.从事商业活动B.留守子女上学C.兼顾务工务农D.扩大种田规模5.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完成6~8题。
6.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7.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8.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澳大利亚(图1)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考点自测[2021陕西安康联考]气象工作者将对流层和平流层接壤的大气层次称为对流层顶,对流层顶高度与近地面的受热程度相关。
下图为1979—2008年华北地区对流层顶高度变化趋势图。
据此完成1—2题。
1.1979—2008年,华北地区( )A.空气的对流运动减弱B.对流层顶高度年际变化明显减小C.对流层顶高度呈波动上升趋势D.对流层传向高层大气的能量增加2.下列关于华北地区对流层顶高度变化趋势的成因或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对流层顶高度总体变化趋势反映气候变冷B.有利于生物繁育,生物多样性增加C.导致华北地区变得湿润,利于农业增产D.矿物燃料使用和植被破坏等是其变化的主要成因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影响北极气温变化。
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排出的粪便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大量的氨,氨与海水中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
这些尘埃颗粒物集中在鸟群附近,而且在整个北极地区均有分布。
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
据此完成3—4题。
3.鸟粪对图中大气受热过程中的环节的影响主要是( )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增强D.④增强4.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021福建师大附中第二次段考]下图示意华北某区域裸地和秸秆覆盖情况下土壤的冻结状况。
据此完成5—6题。
5.与裸地相比,该地秸秆覆盖地土壤冻结厚度较薄的原因主要是秸秆 ( )A.增强了大气逆辐射B.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C.使地面反射率变小D.使土壤与大气的热交换减弱6.与裸地相比,该地秸秆覆盖地土壤融化时间较迟的原因主要是土壤 ( )A.冻结时间较迟B.获得光照较少C.水分蒸发较弱D.上空气温较低[2021河南洛阳期中]下图示意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记录的学校旁边一隧道内部和外部1月和7月平均气温日变化。
读图完成7—9题。
7.表示1月隧道内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8.此隧道( )A.15时太阳辐射量最大B.内部温差比外部大C.午后内外的温差最大D.具有冬暖夏凉特点9.该学校最可能位于( )A.闽B.秦C.鲁D.新[2021辽宁六校第一次联考]当冷空气被山脉或高地阻挡聚集起来,形成冷高压,而温暖的海面上空却处于低气压控制,冷而重的空气像瀑布一样直泻山麓,犹如从山坡上滚下来的石头一样越滚越快,使到达海岸的风速骤然增大,这种风被称为布拉风。
第三十九讲世界的陆地和海洋I.必记知识全览 (35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必记概念1.大陆:。
2.大洲:。
一、1.面积广大的陆地称大陆2.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二、必记界线1.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
2.亚洲与非洲以为界。
3.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二、1.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 2.苏伊士运河 3.巴拿马运河三、必记数据1.七大洲的面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四大洋的面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3.地球上海洋面积占,陆地面积仅占。
三、1.4400万km2 3000万km2 2400万km2 1800万km2 1400万km2 1000万km2 900万km2 2.18000万km2 9300万km2 7500万km2 1300万km2 3.71% 29%四、必记类型1.陆地地形的主要类型有:、、、。
2.海底地形的主要类型有:、、、。
四、1.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 2.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海岭Ⅱ.考点过关过关斩将一马川考点祥解精剖细解入巿三分一、基本考点考点1.大洲(1)世界海陆分布: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2)七大洲: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大大小小的许多块。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球共分为七个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南极洲。
亚洲的面积最大,大洋洲最小。
(3)大洲的界线:亚欧分界是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红海为亚非分界;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把欧洲和非洲隔开;白令海峡把亚洲和北美洲隔开;巴拿马运河则把南北美洲分开;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案例剖析旁征博引举一反三考题1 (典型例题分)关于世界各大洲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是麦哲伦海峡B.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波斯湾、苏伊士运河C.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土耳其海峡D.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考题1点拨: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是德雷克海峡,麦哲伦海峡是火地岛与南美洲大陆之间的海峡。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计划表及复习方案地理一轮复计划表高三一轮复时间通常为整个高三上学期,复内容为所有高中地理知识。
详见下表:高三地理一轮复方法1、狠抓基础,紧抓教材。
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是基础,复应以教材为载体,围绕教材展开复。
2、围绕一个中心打好基础。
中心就是主干,学生们要准确理解主干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
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
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3、形成正确的答题惯和关注热点、拓宽视野的惯。
4、抓住三种图表,提高识别地理特征的能力。
图表可分为三种:等值线图,如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潜水位线等;统计图表;区域地图。
高三地理一轮复具体内容1、自然地理部分:主要由宇宙中的地球、大气运动、水体运动、地形地貌和自然地理环境等单元要素构成。
复的过程中要注重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复流程,切忌死记硬背,复时循序渐进,稳扎稳打,逐渐适应高三一轮复的节奏。
2、人文地理部分:主要由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环境问题等单元要素构成。
人文地理部分的知识相比自然部分要好理解很多,在复的过程中,把重点放在抓住记忆核心知识和缕清分析主干原理上,制定相关复规划,合理安排复时间,在复中紧密结合案例,构建自然与人文之间的联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从当下实际去思考,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
3、区域地理部分:涵盖区域可持续发展、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等单元要素。
“定位”是区域地理复中应该第一步解决的问题,学生在复的过程中要在自己的头脑中生成准确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对重要的地理要素进行记忆,以便在答题时能够进行精准定位。
在此基础上,分析教材案例,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从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出发,架构地理学科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总结规律,将课堂所学知识联系到区域内,研究致用。
第三单元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第6课时
一、单项选择题
(2017·兰州一中高三月考)下图是沿55°N某国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字母C表示( C )
A.墨西哥湾B.加勒比海
C.哈得逊湾D.五大湖
2.下列关于该国的正确叙述是( D )
A.西部分布有地中海气候
B.工农业发达,经济以农牧业为主
C.地广人稀,人口集中分布在西部沿海
D.是世界重要的农矿产品出口国
解析:第1题,根据甲图的经度分布和地形剖面图,判断该地表示北美洲55°N附近,B表示加拿大;C是哈得逊湾,C正确。
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加拿大是世界重要的农矿产品出口国,D正确。
(2017·南昌二中高三模考)读下面某地区图,回答3~5题。
3.图中M山地南、北两侧山麓地带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B )
A.均为热带草原气候
B.北为热带雨林气候,南为热带草原气候
C.均为热带沙漠气候
D.北为热带草原气候,南为热带荒漠气候
4.M山地北坡山麓地带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B )
A.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B.处于东北信风的山地迎风坡,且沿岸有暖流经过
C.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迎风坡,且沿岸有暖流经过
D.地势低,且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5.依据板块构造学说,图中M山地位于( B )
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消亡边界
B.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边界
C.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边界
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消亡边界
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山脉走向及海陆轮廓图可知,该地位于中美洲地区,M山地北侧位于东北信风迎风坡,有墨西哥湾暖流经过,是热带雨林气候;南侧冬季位于东北信风背风坡,降水较少,夏季受赤道低压控制,多降水,是热带草原气候,B正确。
第4题,根据5题分析可知,B正确。
第5题,图中M山地属于科迪勒拉山系,其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边界,B正确。
二、综合题
6.(2016·上海卷)北美洲各类气候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诸要素密切相关。
读图回答问题。
据图综合分析相关自然地理要素对A、B、C三类气候形成的影响。
答案:A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北美西部沿海的北部地区。
这里位于温带,常年受西风带影响,高大山系紧逼西海岸,西风带影响主要局限于高大山系两侧的狭长平原地带,加之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导致该地带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B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北美西部沿海地区中部。
这里位于亚热带,冬季受到西风带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形为狭长平原,位于高山的迎风坡,呈现为地中海气候。
C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于北美大陆的主体部分,原因是北美大陆主要位于中高纬度地区,地势平坦,东西较宽,且受西海岸暖流影响,该气候带西北缘有向西北延伸的趋势,因此,该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解析:图示北美洲,其气候类型分布受地形影响明显。
A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北美西部沿海的北部地区,分布于40°~60°N大陆西岸地区。
这里位于温带,常年
受西风带影响,高大山系紧逼西海岸,西风带影响主要局限于高大山系两侧的狭长平原地带,加之沿岸阿拉斯加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导致该地带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B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北美西部沿海地区中部,30°~40°N大陆西岸地区。
这里位于亚热带,冬季受到西风带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其东部是高原山地,该地地形为狭长平原,位于高山的迎风坡,呈现为地中海气候。
C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于北美大陆的主体部分。
原因是北美大陆主要位于中高纬度地区,中部大平原地势平坦,东西较宽,平原南北延伸,南北气流交换频繁;受西海岸阿拉斯加暖流影响,该气候带西北缘有向西北延伸的趋势,因此,该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