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慎书法作品选登
- 格式:pdf
- 大小:1002.70 KB
- 文档页数:2
于右任--书法作品欣赏于右任--书法作品欣赏于右任(1878一1964),原名伯循,字右任,号骚心,晚年号太平老人,陕西三原人。
著名的教育家、诗人、书法家。
于右任早年参加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后,被推选为民国首任交通部次长。
后长期担任民国政府的监察院长。
我国著名书法家张新明介绍说,于右任精书法,尤擅草书,首创“标准草书”,被誉为“当代草圣”、“近代书圣”。
1932年在上海创办标准草书社,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整理、研究与推广草书,整理成系统的草书代表符号,集字编成《标准草书千字文》(1936年由上海文正楷印书局初版),影响深远,至今仍在重印。
著作《右任诗存》、《右任文存》、《右任墨存》、《标准草书》等。
于右任长髯飘飘,是其一大特征。
于右任临终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海茫茫,山之上,有国殇。
”广为流传。
于右任陕西三原人。
复旦大学校友。
记者,诗人,书法家,政治家。
早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反对帝制。
曾在上海办《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立报》、《民吁日报》,鼓吹革命。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国民政府常委、军委会常委、审计院院长,后长期任监察院院长。
1905年,协助马相伯创立复旦公学,后时时关注复旦,曾三度援手救助复旦于危厄之中,有“复旦的孝子”之称。
于右任精书法,尤擅草书,有《标准草书》一册行世,被誉为“当代草圣”。
1964年病逝于台湾。
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澄潭一轮月老鹤万里心虫书风织行书五言联于右任五言联于右任草书七言联韩国藏于右任行书五言联于右任行书立轴于右任《终南别业草书轴》南京大学藏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玉章先生正右任于右任《行书诗句》陕西省文史研究馆。
“松风流水天然调,抱得琴来不用弹”。
此作品线条凝练浑厚,刚柔互济,使转自如,出入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体势纵逸,古朴典雅,拙巧相生,任其自然流露。
黄慎书画作品赏析黄慎(1687-1766),清代著名画家,字恭懋,后已改字恭寿、菊庄,号瘿瓢,又称东海布衣。
福建宁化人。
幼家贫,后长期寓居扬州,卖画为生。
读书常有古庙佛殿的长明粉下。
初师上官周,学工细人物山水。
后变化为粗笔挥写,以简驭繁,气势雄伟,笔意纵横,于粗犷中见粗炼。
他拟定民人物除历史故事、神仙佛像之外,多从民民间生活取材,常画劳动人民的形象。
专画流丐、纤夫、渔民等,往往只用寥寥数笔,便能形神兼备。
写山水、花鸟、虫鱼等,也无不工妙。
为“扬州八怪”之一。
他工草书,师法二王,出神入化,有崩岩坠石之奇、鸾舞蛇惊之势。
他善用破毫秃笔,放纵而又严谨,曾写对联一副:“别向诗中开世界,长从意外到云霄”。
其诗亦佳,故有“诗、书、画”三绝之称。
其代表作有:《八仙星聚图》、《啮榴戏婴图》、《商山四皓图》、《关山风雪图》、《沧波钓叟图》、《东山觞咏图》、《天砚图》、《老翁击图》、《山谷听琴图》等。
有《蛟湖诗草》。
1.携琴访友图立轴纸本设色上海博物馆藏此图写城关外,崦岩绝蛾,左右对峙,山下道坦处,有三位骑驴缓行的老人,仆人肩背囊琴相随,寻视访友,情意甚殷。
在百年老树环绕处,有静室明轩,幽雅宜人。
正等侯来客,内外呼应。
置陈布局,精心铺排,主次分明。
茅屋、古树、老翁,勾点精到,山崖城关,笔墨概括简练,笔触泼辣粗放。
撷取人物神态驾轻就熟,功力坚深。
2.湖亭秋兴图立轴纸本设色南京博物馆藏图中山石岐蹭,古树苍郁,湖水微波,亭内外人物形神皆备,各具情态,笔黑清润沉静3. 闽峤雪梅图此山水册是黄慎为山东诸城王相所作诗书画合壁册。
其二为《闽峤雪梅》,悬崖陡壁,崖下溪右侧古寺殿宇耸出;近处坡石磊磊,溪深水静;崖头溪边山梅盛开,一叟携童子骑驴过桥。
空白处以淡墨烘地,梅杪、寺垣用浅绛点染,在一片茫茫中,红梅斗雪怒放,与古庙红垣相映成趣,写尽江南早春雪梅诱人景色。
画家以草书笔法入画,行笔迅疾,笔锋跳跃,抑扬顿挫,苍劲沉雄,诚如《国朝书画家笔录》所说,“笔意排奡,气象雄浑”,饶有古趣。
黄慎草书七言诗洪波释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黄慎,字直,号慎斋,是明代著名书法家。
他擅长隶书、楷书、草书等多种字体,尤以草书最为突出。
他的草书简练而有力,形态优美,气势磅礴,富有创造性和个性化,被誉为“慎草”。
黄慎草书七言诗《洪波》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该篇诗描绘了洪水波涛汹涌、浩大恢弘的场面,展现出了大自然的威力和力量。
黄慎以独特的笔法和艺术手法,将洪水的图景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和想象空间。
在黄慎的这首《洪波》中,他运用了粗犷有力的笔墨,使得整首诗的气势非常凌厉,仿佛能感受到波浪拍打的声音。
他通过草书的简练和凝练,将岁月洗刷过的痕迹都融入了更加突显了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无穷魅力。
整体风格既有古意,又不乏现代感,显示了黄慎在草书艺术上的高超造诣和独特风格。
黄慎在这首七言诗中,用极富张力的笔法勾勒出了波涛汹涌的景象,通体都透着一种生气勃勃的力量感。
他将文意与形式完美结合,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更加有神韵。
这首诗作为黄慎草书的代表之一,不仅展现了他对书法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艺,更体现了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独特创新的精神。
黄慎草书七言诗《洪波》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大自然的浩荡舞姿,将观赏者带入了一个波澜壮阔的世界中。
正如这首诗中所描绘的那样,洪水汹涌,波涛壮阔,给人以一种深邃和震撼的感受。
黄慎用他独特的艺术手法和创意表现,向人们展示了大自然的辽阔无垠和神秘奇妙。
黄慎草书七言诗《洪波》无疑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珍品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这首诗所展现出的雄浑壮美和浩荡气势,无不体现了黄慎对书法艺术的高度追求和卓越才华。
他的草书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瞩目,如今仍被后人推崇为经典,对中国书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慎草书七言诗《洪波》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广泛艺术价值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他高超的书法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更传达了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的美好愿望和力量。
这首诗作为黄慎的杰作之一,将继续为后人所传颂和赞美,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珍贵遗产。
欣赏王羲之《频有哀祸帖、孔侍中帖、忧悬帖》单字放大王羲之《频有哀祸帖、孔侍中帖、忧悬帖》单字放大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后迁居会稽(绍兴),写下《兰亭集序》,晚年隐居会稽下辖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
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
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
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频有哀祸帖》《频有哀祸帖》摹本,纸本。
纵26.9厘米。
3行,20字。
行书。
字间倾侧、俯仰、钩连,笔画轻疾、圆转、牵引,结体多有取横势者。
释文:频有哀祸,悲摧切割,不能自胜,奈何奈何!省慰增感。
《法书要录》载褚遂良《右军书目》‘行书都五十八卷’第十四卷中著录。
《频有哀祸帖》与《孔侍中帖》之间空白处,钤‘延历敕定’朱文御玺三处,与《丧乱帖》等同。
日本《支那墨宝集》称:‘昔我国光明皇后,举圣武天皇之遗,献于东大寺大佛,藏正仓院。
唐天宝十一年(七五二年),其中晋王羲之书拓本颇多焉。
天应、延历、弘仁之间,渐复尽献于大内。
奈世既德久,大半散佚,片断仅存。
此所藏者,盖其一。
接帖之处,有延历御府之玺。
’‘延历敕定’即是‘延历御府之玺’。
延历是日本桓武天皇的年号,其元年为公元七八二年。
日本学者考订《孔侍中》与《丧乱》二帖,是《东大寺献物帐》中著录的。
此《献物帐》是日本圣武天皇卒后,皇后将其遗物供佛的帐目。
圣武天皇卒于公元七二九年。
那么,以上王羲之的书迹传到日本时,至少在七二九年以前。
这是王羲之书迹传入日本最早的记载。
这些书迹,被视为日本的国宝。
《孔侍中帖》《孔侍中帖》,为唐代内府摹本,现由卷改装成轴。
日本东京前田育德会藏。
共九行,前三行为'哀祸帖',后六行为'孔侍中帖'。
此帖也是奈良时期由遣唐使带入日本,布施给东大寺。
j J刍遗文霉其字也慎独一--●-●●,I●_——尤慎的人和字洪伟辟书家尤慎原名尤思明,慎字是他日后自己改的;他的斋名叫独庐,又称未止轩。
斟酌这些字眼,可以猜出这慎独二字正是他为人立世的座右铭,且将奉行终生。
他的书法究竟如何之好,由不得我这门外汉胡说八道。
可是我和他交往多年,读过他不少短篇更看过他好多好多的书作,又兼享有在旁观其临池之幸,不能不说对他有点了解。
但如果要论起他的人品和作品,我只懂得说:名如其人,字也如其人,就连他的文章也一样如其人!熟悉他的人都说他像个端端正正的文弱书生,讲话轻声细语,做事认认真真。
在人群中,他总默默地坐在一隅静听别人剧谈,即便是看法相左,心中自有主张,不喜争辩,尤其不愿附和。
他习惯在属于自己的领地里安静遨游,素笺淡墨,不买胭脂画牡丹,也不在乎外人褒贬。
甚至集龚自珍的“洗尽狂名消尽想”、“胸中海岳梦中飞”写成对联以勉励自己。
可别以为他是个天马行空的独行侠,其实,和他真诚相与的人不少,而且都非泛泛之辈。
尤慎出生在晋江安海,也许是受到这著名古镇浓厚文化氛围的影响,他家兄弟个个都喜欢舞文弄墨,而排行最小的尤慎天分最高又最为执著。
他始终牢记启蒙恩师的告诫:要做好学问,务须淡化虚荣,认准目标走自己的路,将来才有可能进入艺术创作的自由王国。
我想,这慎独二字,极有可能就是从那时注入他心里的。
他的小楷写得特好,大有褚书风骨,端严秀永,清淡脱俗。
第一次参加省青年书法大奖赛便荣获一等奖。
当年的尤慎只不过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青年,能赢得行家的赞赏实为难能可贵。
他第一次参加全国书法展览收获更大,从北京参观、交流回来后,他的书风很快就起了变化,变得既像修竹之挺,又如蕙兰之秀。
他第一次举办个人展览是我为他写的序,记得在动笔前我曾和他进行一番交谈。
我说我从他的书作中发现他很讲究画面的动静和疏密,并非提起毛笔就一行复一行地一气写到底,似是有意将中国画的布白手法用于创作之中。
又问那幅用六尺宣写就的“大未必佳”是否在对观众说惜墨如金尤为难能,未必字形斗大笔墨纷飞方称杰作?待到最后我说起他近来写的“兰竹字”似是在脱胎换骨时,忽见他眼睛一亮,我知道此言中的。
《黄慎草书桃花源记》高清大图附释文李如海附释文释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复行数十步,豁开朗。
土地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其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问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乃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觏往。
未果,寻病终。
遂无问津者。
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齐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人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取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以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观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励。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干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敝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乾隆甲申冬月录。
黄慎。
...................................................................................................附录:《黄慎草书桃花源记》简介黄慎(一六八七-一七七二),字恭懋,一字恭寿,号瘿瓢子、东海布衣、七闽老画师等。
福建宁化人,终生布衣。
雍正间移居扬州。
黄慎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贫民之家。
父亲黄巨生乃一介书生,为谋生路,飘零异乡,客死洞庭。
清-黄慎草书作品选
内容提要:黄慎(1687年6月14日—1770年之后),汉族,福建宁化人,初名盛,字恭寿,恭懋,躬懋、菊壮,号瘿瓢子,别号东海布衣,是中国清代杰出书画家。
为“扬州八怪”之一。
黄慎擅长人物、山水、花鸟,并以人物画最为突出,题材多为神仙佛道和历史人物,也有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多从民间生活取材,不少作品塑造了纤夫、乞丐,流民、渔民等下层人物形象,如《群乞图》取材现实生活,描写灾荒年中,乞丐们流落街头,受人欺凌的悲惨画面,表现出他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画神仙佛道如《醉民图》,多操大幅,用笔设色,泼辣大胆,于迷离扑朔中见形象神韵。
描绘文人生活的有《东坡玩砚图》,用笔迅疾,衣纹顿挫,线条硬折结,墨公浓淡相间,人物轩昂、富有气势,为其成熟后的代表画风。
他自己总结一生走过的道路,感慨地说到:'余自十四、五岁时便
学画,而时时有鹘突于胸者,仰然思,恍然悟,慨然曰:'余画之不工,以余不读书之故。
’于是折节发愤,取毛诗、三礼、史汉、晋宋间文,杜韩五言诗及中晚唐诗,熟读精思膏以继晷,而又于昆虫草木四时推谢荣枯,历代制度衣冠礼器,细而致于夔蛇凤,调调刁刁,罔不穷厥形状,按其性情,豁然有得于心,应之于手,而后乃今始可心言画矣。
”正是这种凝思结想、废寝忘食、苦攻不辍,黄慎才从一个小画工成长为一位“诗画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书墨飘香——检察官和书法家的墨彩人生
他,为人儒雅淡泊、学养丰厚
他,行书清丽劲健、超凡脱俗
他,是一位检察官,也是一位书法家
尤慎,字思明,號獨廬、未止軒
他,上世纪70年代末便投身检察事业
用满腔热情,书写忠诚之义
他,曾任职90年代刑检科副科长
严格依法办案,坚守执法为民
他,曾担任反贪污贿赂局教导员
狠抓案件查处,坚持反腐倡廉
他,现在是晋江检察院工会主席
人文关怀,职工之家
晋江检察院工会主席,副科级检察员他,还有这些响当当的名号: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特聘书家
泉州市书法协会副主席
晋江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工作之余
他醉心于古典文学
精湛书法技艺的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学功底
送强亮君辭職北歸返鄂
龍湖埔錦唫留别
草庵梅花賦
下梅
朱祠放歌
書李贄焚書句後
集周作人七言聨
自製十一言聨
尤慎作品介绍
《當代中國書法家:尤慎卷》
《尤慎小楷孫過庭書譜》
《江左諸子書法作品集:尤慎書杜詩卷》《中國當代名家書法精選:尤慎卷》《古鎮書香:尤慎卷》
《獨廬文字》
《獨廬集佛經頌偈句聯》
作品曾入选:
全国第三届书法篆刻家作品展
全国第三、五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国首届楹联展
全国首届行草书展
中国近现代书画展
中国首届中青年百人艺术书法展
书法 / 尤慎
摄影 / 周鑫希
文案、编辑 / 蔡玉珍。
黄慎书法作品黄慎草书七言诗立轴176×91.5cm钤印:黄慎、瘿瓢、嵩南旧草堂释文:裘马自怜游五湖,五湖归去鬓丝明;王维终古为伶役,阮籍谁是步兵关。
路跟跄榆正坐雨,问心格磔鹧鸪声,相逢一笑春风软,醉插花枝出禁城。
送扬星嵝孝廉归里,黄慎。
黄慎乾隆四年(1739年)作盆芝图立轴114×63cm 钤印:黄慎、恭寿、放眼看青山题识:乾隆四年秋八月,画于双江书屋,应晴岩汪二兄写。
闽中黄慎。
本幅高凤翰(1683-1748)题,款署,余在吴门见瘿瓢所画盆芝,亦颇有趣外意也。
乙丑(1745年)冬至前五日,南阜左手并识。
钤印:高凤翰印、南阜、寄兴王梦龄(清代)题,款署:乾隆十有七年(1752年)秋杪,跋于金陵。
苕溪王梦龄。
钤印:王梦龄印黄慎书法册页释文一:送君此去五羊城看到梅花岁又更芳草赵陀台上色鹧古韩愈庙前声味知马甲无多着瘴避恍郎忆远征执手东南歧路异海天风雨独关情送季仲之粤钤印一:黄慎恭寿林氏荫之所藏释文二:松门开石镜曾照几人过山爱芒芙蓉面驹怜白玉珂肩担雨雪半世老风波何日能归去结茅本薛萝有客武昌去三年尚不还只今看夜月动辄立前山秋色荒木里寒声叶落间无人自来淮寂莫掩松关钤印二:黄慎瘿瓢林氏荫之所藏释文三:嵯峨独立朝天阕仪凤门开大坟云影不闻归铁锁水声□自说陶军序唐又听社综知紫燕重来春已分却怪孙吴空割剧还期汗漫秀芽君天阕怀古宁化黄慎钤印三:黄慎瘿瓢释文四:好风生水面荒径折溪湾野乌碧空下高槐夕照闲遣□□墟落买酒到山间醉卧一庭月柴门夜不关泉飞开绝壁珠落散晴沙凿石种桃树穿云摘□茶龙归山挟雨鹿出径□花十二峰罗列仙人第一家钤印四:黄慎恭寿林氏荫之所藏黄慎(款)书法手卷37×406cm 题识:黄慎。
钤印:瘿瓢道者、洁贞童子黄慎草书七言诗镜心173.5×89cm黄慎草书七言诗镜心126×29cm黄慎草书七言联对联176×28.5cm×2黄慎草书七言联立轴128.5×26cm×2黄慎 1737年作杂画册册页(二开)30×33cm×2黄慎(款)墨荷书法立轴28×36cm黄慎(款)草书诗册册页31×17cm×16黄慎书法立轴170×48cm黄慎草书想见风流纸本横披识文:想见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