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芝麻新品种郑芝13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93.74 KB
- 文档页数:2
花生新品种云花生13号的选育及栽培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而对于花生品种的选育则是我国农业生产中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及健康的关注不断提高,花生新品种的选育也成为了优质、高产、抗病、抗逆等方面的追求。
本文将介绍天津农学院选育的新品种云花生1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育云花生13号是经过长期实验筛选,由天津农学院主导研究团队的专家、教授和研究生共同培育而成的。
该品种属于落花生栽培品种,斑点花生型,生育期中早熟,从发芽到成熟大约为110至115天,在华北地区适宜播种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
云花生13号品种的主要性状如下:1、高产性:云花生13号品种单株产量达到1.1千克以上,亩产量在2500千克以上,比市场上普通品种增产30%左右。
2、抗病性:该品种对花生斑点病和花生炭疽病具有抗性。
3、味道鲜美:经过口感评定,云花生13号品种的口感鲜美、温和,含水量适宜,成熟后的花生颜色均匀、色泽金黄。
二、栽培技术1、地块选择:适应性广,耐旱,无盐碱、病虫害严重的地块,土层厚薄适宜,肥力较强的小麦、玉米、豆类或根状作物前茬地更佳。
2、良种选育:选用优质花生种子,并保证种子的萌发率在85%以上。
3、播种时间:在适宜的天气条件下,较晚的时候进行播种可减少昼夜温度差,降低向下温度调节,有利于花生幼苗的健康生长。
天津地区的适宜播种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
4、田间管理:要注意及时施肥,撤除杂草,掌握适宜的浇水量。
对于花生的病虫害防治,可以使用农药进行喷洒,但应注意分析病源及病害条件,选择正确的药剂和用药方法。
总之,云花生13号品种的选育及栽培技术的推广将为我国花生的生产带来一定的技术进步,同时也能够为花生生产商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芝11(商品名:航芝1号)审定编号:国品鉴油2003006品种来源:以豫芝4号为亲本种子经太空环境诱变和地面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单杆型,株高一般160~180cm,栽培条件好时可达220cm以上,生长势强,茎秆粗壮,根系发达,花冠白色,每叶腋三花,蒴果四棱,成熟时茎秆为黄绿色,落黄性好;一般始蒴高度45~50cm,果轴长度100cm以上,平均每蒴粒数65~70粒,种子长卵圆形,种皮颜色纯白,千粒重2.8~3.2g。
全生育期90d左右。
抗茎点枯病和枯萎病,耐渍、抗倒伏能力较强。
产量品质抗性表现:在2001、2002连续两年国家芝麻区试中,25点次平均亩产85.92kg,比对照豫芝4号和地方品种对照分别增产11.82%和10.30%,第1位,极显著,增产点次占96%,平均含油量56.20%,最高59.47%,蛋白质含量20.23%。
2002年生产试验,在鄂、豫、皖、赣8个试点平均亩产74.03kg,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21.12%,全部增产。
适宜推广地区:湖北、安徽、河南、江西及周边芝麻产区。
总经销商: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芝13(商品名:航天芝麻)审定编号:国品鉴油2005001品种来源:以豫芝4号为亲本种子经太空环境诱变和地面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单秆型,株高一般160~180cm,栽培条件好时可达200cm以上,茎秆粗壮,根系发达,叶色淡绿,花冠白色,茸毛量中等,每叶腋三花,蒴果四棱,成熟时茎秆为黄绿色,一般始蒴高度50cm左右,果轴长度100cm以上,平均每蒴粒数65~70粒左右,种子长卵圆形,种皮颜色纯白,千粒重3g左右。
全生育期90d左右。
抗茎点枯病和枯萎病,耐渍、抗倒伏能力较强。
产量品质抗性表现:在2003、2004连续两年国家芝麻区试中,产量居所有参试品种首位,平均亩产67.61kg,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13.04%,极显著,高产点亩产达111.84kg,平均含油量56.58%,比对照高0.56个百分点,最高达58.98%,蛋白质含量20.28%。
芝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初探芝麻在我国经济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如何获得更高产量的芝麻是农户们不断追求的目标,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表明,栽培技术对于提高芝麻产量是十分有益的,栽培技术涉及怎样选择良种和种子消毒处理、合理施肥、播种、病虫草害防治等各方面,进而从技术层面为获得更高产量的芝麻奠定基础。
标签:芝麻;高产;栽培技术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作为油料和经济作物之一,芝麻的产量直接影响农民的收益。
所以,提高芝麻的年平均产量是至关重要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提高芝麻产量。
一、选用良种和种子处理种植芝麻的第一步是选择芝麻种子,在选择过程中,应优先考虑高品质的种子,它们应具备高产量、高质量、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具体表现为种子壮实、长势均匀、纯度大于98%及以上,没有出现磨损或者霉变、发芽率高等,在购买种子时考虑规模较大的种子经营单位。
然后就是着手种子播种前的准备工作,也就是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消毒处理包括药剂浸种或拌种的方式,将种子置于阳光下暴晒1~2 天,然后用消毒液(多菌灵)浸泡芝麻种子4-5小时,将溶液过滤后收集种子,等丧失70%的水分后就可以播种。
上述这种芝麻种子处理的方式效果显著,一方面有利于种子快速地发芽,另一方面防治了病虫害。
二、合理施肥在肥料需求方面,芝麻很明显不同于其他作物,它无论在苗期还是生长后期所需要的肥料极少,占整个生长过程中总需求肥料的五分之一,相反蕾花期至盛花期对肥料的需求量最大,占总肥料需求的二分之一以上。
根据上述芝麻对肥料需求的特点,可以因时施肥,从而提高施肥的效率。
在肥料选择上,以基肥为主。
若土壤肥力稀薄,可适当地增加肥料,如尿素150~225 kg/h㎡、过磷酸钙750~900 kg/h㎡、硫酸钙150~225 kg/h㎡。
芝麻属于浅根系作物,意味着在施肥过程中尽量保证底肥浅施以及集中施。
另外,把握追肥的时机。
追肥时尽量选择在芝麻刚开始出现花蕾的时期,也称之为花蕾肥,由225~375 kg/h㎡氮肥、225~450 kg/h㎡复合肥组成。
优质高产芝麻新品种郑芝13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摘要郑芝13号是以9202作母本、8808早作父本杂交,连续7代定向选育而成的芝麻新品种,2009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委员会鉴定。
该品种2005—2007年参加河南省芝麻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粗脂肪含量56.96%,粗蛋白质含量20.92%;高抗茎点枯病和枯萎病,且耐渍、抗倒伏能力强。
介绍了郑芝13号的选育背景和经过,总结了其产量表现和特征特性,并提出了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芝麻;郑芝13号;品种选育;栽培技术BreedingandMatchingCultivationTechniquesofHighQualityandHighYieldNewSe sameVarietyZhengzhi 13ZHANG Hai-yangZHANG Ti-deWEI Shuang-lingZHENG Yong-zhanMEI Hong-xian(Sesame Research Center of Henan Province,Zhengzhou Henan 450002)AbstractThe new sesame variety Zhengzhi 13 was selected by seven consecutive generations of directional selection,using 9202 and 8808ZAO as female and male parent respectively. It was approved by the Henan Province Crops Varity Approval Committee during 2005 to 2007,the results of the regional trial and the production test in Henan Province showed that its average yiel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and the crude fat and protein content of seed were 56.96% and 20.92% respectively. It has high waterlogging tolerance and lodging resistance,and high resistance to Macrophomina phaseolina and Fusarium oxysporium. The background and process of breeding of Zhegnzhi 13 were introduced,and its yield perform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were summarized. Then the match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were propose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ts extension.Key wordssesame;Zhengzhi 13;variety breeding;cultivation techniques郑芝13号(原名为郑芝04C85)是由河南省芝麻研究中心利用有性杂交、混合系谱法选择,结合多元病圃筛选,并在多点联合鉴定的基础上,选育出的优质、高产、稳产、高抗白芝麻新品种。
芝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芝麻优质高产栽培的术语和定义、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收获及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芝麻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543.2芝麻种子质量标准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407.2经济作物种子—油料类GB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春芝麻5月上中旬播种,9月收获的芝麻。
3.2夏芝麻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10月收获的芝麻。
3.3优质芝麻芝麻籽粒蛋白质含量>22.0%,粗脂肪含量>51.0%。
3.4高产指标春芝麻肥水地每667m2产量在120kg以上,旱地在95kg以上,夏芝麻肥水地每667m2产量在70 kg以上,旱地在55kg以上。
4播前准备4.1选地选择地势平坦、富含磷、钾和和其它营养元素,保水保肥,排灌方便的壤土,盐碱地和酸性强的土壤不宜种植芝麻,茬口选择小麦、玉米、高粱、豆类、薯类等不施农药或施农药少的农作物轮作,在过去4年内未种植过芝麻的地块。
4.2整地4.2.1春芝麻整地春芝麻要求深耕改土,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秋耕,春季用旋耕机旋耕并施入基肥,同时进行早春耙耱,做到土壤细碎,地平土实。
4.2.2夏芝麻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用旋耕机旋耕并施入基肥,深度约15cm;如果前茬作物留茬秸杆较多或杂草较多的地块应旋耕两遍,达到地表平整,无残枝、无硬物,立即抢墒播种;如果小麦收获时留茬高度低于20cm且杂草少的地块,采用机械免耕“铁茬”条播,粗播精管。
4.3品种选择选择国家或省级审(认)定的优质新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3543.2和GB4407.2规定一级良种。
春播选择丰产潜力大的中晚熟品种;夏播选用早熟品种。
作者:汪强赵莉徐桂珍陈培吴延华尹恩1优质高产芝麻新品种——皖芝1号皖芝1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芝麻隐性核不育两用系0176A不育株为母本、豫芝4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从其后代选取优良可育单株经系统选育而成,其系谱为02-21-64-120-125-81-0。
2002年从F2育性分离群体中(春播)选择优良可育单株,进行加代繁育和优选(秋播),因其综合性状表现突出而被选中,编号为21-64;2003年参加株系比较试验,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29.4%;2004年参加品系比较试验,折合产量2050.5kg/hm2,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13.8%;2005年参加安徽省芝麻新品种鉴定试验,全省平均产量1470.0kg/hm2,比对照增产7.81%,在9个参试的常规品种中居第1位;2006年选择优株扩大繁育;2006年1月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委员会鉴定。
2007~2009年在安徽进行示范推广,比当地品种一般增产10%以上。
1.1特征特性该品种单杆型,茎杆粗壮抗倒,株高160cm左右,始蒴部位低。
叶绿色,白花,1叶3蒴,蒴果4棱,结蒴较密,全生育期86d左右,主茎果轴长100cm,全株蒴果数90个,每蒴粒数60粒,千粒重3.1g(饱满种子),种皮白色。
生长势、抗旱抗逆性较强,开花较早、花期集中、花量大,较抗枯萎病,适合安徽及周边省份种植。
据安徽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检测,皖芝1号含油量为55.1%,蛋白质含量19.6%。
1.2栽培技术要点一是把好选地关。
选用地势高、3年以上未种过芝麻的良田种植芝麻。
深沟高畦,畦沟、腰沟、围沟和地头沟“四沟”配套。
麦茬、油菜茬可采取免耕种植。
二是合理密植。
夏播以5月25日至6月10日播种为宜。
留苗18万株/hm2左右。
采取条播,及时间苗、定苗。
三是防除田间杂草。
播后苗前,选用都尔等对水均匀喷雾土表,可有效防除多种杂草。
芝麻出苗后,禾本科杂草三至五叶期,选用盖草能对水均匀喷雾,可有效防除单子叶杂草。
芝麻高产栽培技术与方法作者:尹振国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13期本文介绍芝麻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地整地,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以期为提高芝麻产量做参考。
芝麻是一种耐旱、喜温、喜光作物,其经济价值很高,用途较多,副产品可做肥料,饲料,也可以进一步加工成多种产品。
芝麻还是小麦等作物的好前作,利于种地与养地相结合,提高土壤肥力。
芝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如下:一、选地整地芝麻地要求非重茬地种植,以减少病害发生,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方便、疏松的旱地或旱坡地为宜。
芝麻怕渍水,应在平整土地基础上进行开沟起畦种植,地里有沟,芝麻增收,大沟通小沟,旱涝都丰收。
一般畦高15-20cm,畦宽2-3m即可,为便于浇灌排水,畦长不要过长,土地要深翻15-20cm。
农家肥0.5-1t/亩混过磷酸钙30-40kg/亩堆沤腐熟后均匀撒施基肥。
亦可用尿素9kg/亩、氯化钾1kg/亩、过磷酸钙30-40kg/亩均匀撒施,然后深耕细耙起畦播种。
如果是麦收后进行铁茬播种的地块,一般每亩施三元复合肥N12%、P18%、K15%25公斤-35公斤,可用耧先播化肥,然后再错行播种芝麻。
二、苗期管理播种后,保证全苗、壮苗是芝麻增产的关键。
如果播后下雨土壤易板结,土壤下层也会因为过于潮湿而出现缺氧,导致种子无法萌动,出苗受阻。
因此应在雨后土壤发白时,及时浅锄或横向轻耙,破除土壤板结帮助幼苗出土。
幼苗出土后,适时进行查苗,断垄缺苗的要补种。
一般芝麻长出两对真叶时除草间苗,保留健壮的幼苗。
幼苗之间只有保持健康的距离,才能够使它在后期生长时更好地吸收营养,满足它生长的需求。
出苗后20-5天遵循“密留稀,稀留密,不密不稀留壮苗”的原则定苗。
大概在长出第5片叶子的时候开始定苗,株距在5厘米左右,定苗不能太早进行,避免影响到芝麻后期的健康生长。
一般早上七八点或者是下午三四点的时候适合定苗,定苗以后要及时的浇水,增加定苗的成活率。
初花期前除草松土3次,除去田间杂草提高土壤通透性,保证幼苗正常生长。
忠诚党的事业,献身农业科研1983年张海洋大学毕业后,主动要求回到自己的家乡周口农业局从事县乡两级领导干部农业技术培训和农业技术推广。
毕业后的5年中,他参与培训农业基层干部1800多人,多次被评为科教先进工作者。
1988年考入南京农业大学攻读遗传育种专业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棉花种质创新和育种新方法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国内外首次通过胚胎学观察证实了棉花半配生殖材料后代单倍体和嵌合体的来源,建立一套利用半配生殖特性快速选育棉花新品种的方法,为棉花单倍体育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如果说张海洋博士开展棉花研究是他事业迈向成功的开始,那么他从事芝麻研究则使他的事业走向了辉煌。
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到河南,受聘到省农科院芝麻研究中心,开始从事芝麻研究。
张海洋与同事们一道深入生产第一线调查研究,提出通过远缘杂交将芝麻野生种抗病耐渍性状导入栽培种、创造抗病耐渍新种质等崭新的研究方向,得到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赞同。
1999年至2000年他完成与美国农业部南方作物中心合作研究后,谢绝高薪留任毅然回到河南,继续研究工作,为我国芝麻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刻苦攻关,成果累累张海洋先后主持国家芝麻基因组计划、“973”“863”“948”专项、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等重大芝麻科研项目,他作为学科带头人,凭着高、精、深的学术造诣,凭着求实敬业、敢于创新的崇高精神风范,带领课题组刻苦攻关,取得一项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一)主持完成了芝麻基因组计划,建立了芝麻基因组精细图,为国内外芝麻遗传解析提供了重要信息,这也是继水稻之后世界上完成的第12个主要农作物基因组。
(二)主持开展了世界芝麻种质资源收集与鉴定研究工作,对芝麻野生种和栽培种染色体核型及似近系数进行了分析,明确了芝麻起源与进化的方向。
(三)利用芝麻基因组与转录组数据开发了SSR、SNP、InDel标记引物,构建了世界第一张芝麻遗传图谱,为芝麻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