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学案标准版
- 格式:doc
- 大小:523.00 KB
- 文档页数:9
《东亚及日本》学案【思考】我们需要掌握世界哪些重要地区呢?【思考】我们需要掌握世界哪些重要国家地理特征呢?【思考】你知道亚洲各分区的名称吗?A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_。
一、亚洲范围:a____________海,b_____________半岛,c_____________群岛,d_____________高原,e_____________高原,f______________气候,g_____________气候。
二、亚洲的自然环境特征请写出下列字母所表示的气候类型。
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E __________________;F __________________;G __________________;H __________________。
亚洲地形、气候与河流的关系(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三、亚洲主要分区的地理特征东亚1、东亚地形【问题】请描述东亚地形特征。
2、东亚气候【思考】①东亚东部沿海季风气候是如何形成的?②东亚西部内陆地区气候类型及成因呢?③试比较中国与日本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分布北界高低?为什么?④东亚地形和气候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2012·四川文综)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1.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A.调整农作物熟制 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 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2.下列结论的依据,所用图示信息正确的是( )A.河流稀少,有内流河,所以该国为内陆国B.中、东部城市分布较多,故该国中、东部为平原C.位于温带地区,导致该国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D.降水稀少且呈条带状分布,使该国植被景观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世界重要国家之①】日本【目标定位】1、分析日本气候特征差异的原因。
区域地理复习学案《东亚和日本》高一刘静【学习目标】1、掌握东亚概述,分析东西部差异2、掌握日本的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影响3、掌握日本工业的特征和分布【学习过程】一、东亚概况:1、读东亚图,识别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
(1)标出主要经纬线:80°E,120°E,140°E,20°N,40°N(2)写出国家及其首都: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3)边缘海:⑥__________、⑦__________、⑧__________、⑨__________、⑩______。
(3)填写东亚地貌单元(4)结合“东亚地形图”,总结东亚的地形特征?(4)分析地形如何影响河流、气候、总结东西部差异二、日本的地理位置1.在空白图中画出130°E、140°E、145°E 、30°N、40°N、45°N 2.填写日本四大岛的名称:A ;B ;C ;D 。
3.填写日本主要城市:①;②;③;④;⑤;⑥;其中首都是;两个著名的海港是和。
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特征【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什么2、气候特征气候类型: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气候特点:比同纬度地区降水__________,夏季气温_______,冬季气温_________,气温年较差小,海洋性明显。
【分析】日本东海岸(太平洋沿岸)夏季多降雨及西海岸(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降雪的原因。
3、河流的水文和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探究】日本的地形和气候对河流特征的影响有哪些?日本的人文地理特征1、农业⑴分析日本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及季风气候对日本农业生产的影响。
⑵分析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2、工业日本工业主要分布于哪些地区,为什么?【合作探究】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随堂演练】1、日本的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其主要原因是( )A .太平洋沿岸与其他大洲的距离较近B .各大河流注人太平洋,可实现河海联运C .太平洋沿岸航线被称为“海上生命线”D .日本工业原燃料和工业产品依赖于国际市场 2、.日本许多汽车行业的知名企业纷纷到美国投资建厂,是因为美国( ) A .国土辽阔,资源丰富 B .经济发达,汽车市场广阔 C .生产成本低,规模效益大 D .汽车生产技术落后于日本 3、.近年来,日本在中国的海外投资比重不断上升,中国的区域优势表现在( )A .劳动力与土地成本较低,潜在市场广阔B .石油资源丰富,为工业生产提供充足能源C .科技力量雄厚,工业地域组合优良D .正值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利时机 4、.日本的大城市多为港口城市,这说明( )A .城市的繁荣依赖于交通运输的发展B .沿海地区更适宜人们的居住与生活C .港湾水深的沿岸地势平坦开阔,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D .港口的建设为城市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从而扩大城市规模读“日本一月气温、降水量及岛屿沿岸洋流示意图”,完成5—7题。
一、位置与范围请同学们在下面的东亚地图中完成下列要求①在图中标出东亚五国及首都②在图中标出东亚的高原、盆地、平原、海域③在图中标出400N,1000E并说出这两条线所经过的地区二、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特征③海岸线曲折,沿海有许多半岛和岛屿2、气候①东部沿海②中国西北部和蒙古境内③中国西南部3、主要河流三、人文地理特征经济东部西部【小结】东亚沿海与内陆的差异【学习目标】1、了解日本的领土组成及地理位置2、能够运用气候资料分析日本气候的特征、成因3、了解日本的地形特征和资源状况4、掌握日本工业的发展条件,工业分布特点及原因5、日本的地质灾害【知识要点】一、位置与范围读地图册104页“日本地形图”完成下列内容①日本主要有哪四大岛组成?哪个岛面积最大?②读图找出:日本海、太平洋、朝鲜海峡、津轻海峡、东京湾、濑户内海并在下图中标出③在图中标出350N、1400E这两条经纬线④读图找出下列城市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福山、北九州并在下图中标出二、自然地理特征1、气候思考下列两个问题:①东京的降水总量比南京多还是少?②东京、南京的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出现的月份是否相同?气温的年较差哪个更大?(1)日本季风气候具有特征(2)日本的这种特征的季风气候在气温与降水方面有什么特征?原因是什么?(3)气候南北有较大的差异(4)东西两岸降水的季节分配有差异2、地形以为主,沿海平原狭小;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例题】读下图,简述日本重要铁路线的分布特征及原因3、河流日本的河流具有什么样的特征?4、资源日本、资源丰富;资源短缺三、人文地理特征读地图册104页掌握以下内容:1、日本的经济特征是怎样的?2、日本的工业分布于地带,日本重要的五大工业区为、、、在下列图中描出日本的五大工业区3、日本缺乏的工业原料,燃料主要有哪几种,主要从哪些地方进口?4、重要的工业部门有5、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有哪些?6、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以后,日本原有工业带已经发展到饱和状态,供水、用地紧张,工业开始向国土的方向扩展发展。
右蜜「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 ________ 带(读出主要经纬线经过的国家和地区) 位置[I 海陆位置:—洲东部,洋西岸 2、 地形、河流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斤陵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廿本四岛、台湾岛 等) 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斤陵,平原狭小,河流短促3、 气候: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 区之一,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根据气温和降水情况的不同乂分为温带季风气 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两种气候区,前者一月平均气温在O°C 以下,雨季较短。
中国西北和 蒙古境内受不到夏季风影响,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注意: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界线(秦岭一准河一线(35QN ))、区别; 西部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 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口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4、 东亚沿海与内陆的经济差异授课时间 ____ 周星期—主备人席瑞祥授课教师课题复习 东亚学 习目 标1. 识记东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2. 掌握日本的工业分布、特征主雀主任备孕务徭时尚2014-10-10 备谖国长各与席瑞祥 熟记以下知识点:1、位置范I 韦I比较项目西部内陆东部沿海经济发展条件的差异海陆位置和交通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交通不便临海,有优良的港口,交通条件0越地形和土地资源多高原、山地,平原广阔多平原、丘陵,耕地数量多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科技力量比较薄弱强经济上的葬异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难度较大,人口稀少是世界水稻、茶叶和蚕丝等农产而主要产区,出现了不少经济发达IT 新兴工业区;人曰稠密二、读09年高考地理综合分析题:阅读日本河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一、产业转移
1.分类
国际产业转移、区域产业转移。
2.目的
追求更高利润,扩大销售市场。
3.产业转移的原因
温馨提示
产业转移的实质就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取较多的利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
劳动力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地区或国家,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发达国家内部交易成本高,发展中国家内部交易成本低,企业由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
3.市场因素
国内市场饱和、避开政策等的限制,企业就会开辟国际市场。
温馨提示
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时,首先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分布;其次是把握影响工业部门选择区位的因素。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东亚》学案一、东亚的地理位置东亚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其经纬度范围大致为 73°E 150°E,4°N 53°N。
从海陆位置来看,东亚北临西伯利亚,西接中亚,西南与南亚相邻,东临太平洋。
包括的国家有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
二、自然地理环境1、地形东亚的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
西部多高原和山地,如青藏高原、蒙古高原等;东部多平原和丘陵,如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2、气候东亚的气候类型多样,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华北和东北地区、朝鲜半岛北部以及日本的北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蒙古和中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较少。
3、河流东亚的河流众多,主要有黄河、长江、珠江、黑龙江等。
这些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高原山地,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河流的水量丰富,水能资源蕴藏量大。
4、自然资源东亚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方面,中国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铁等资源;日本的矿产资源相对匮乏,但森林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蒙古的矿产资源以煤炭、铜、铁等为主。
三、人文地理环境1、人口东亚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日本和韩国的人口密度也较大。
人口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
2、经济东亚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日本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汽车、电子、机械等领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经济以出口导向型为主。
韩国也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在半导体、造船、汽车等行业表现出色。
中国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朝鲜和蒙古的经济相对较为落后,但近年来也在不断努力发展。
3、农业东亚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等。
初一下册地理东亚的教案人教版设计写教案时必须将教学内容分步骤地写妥当,还应在每一内容后注明所需的时间。
使所讲授的内容按预计时间需要进行,不至于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局面。
今天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初一下册地理东亚的教案人教版,希望可以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一下册地理东亚的教案人教版2021设计1教学目标:1、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复杂性,掌握东南亚地形、气候的一般特点,及山势中南半岛和中南半岛在地形、气候方面的差异;2、了解南亚的范围及包括的国家;3、通过使用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家长和分析图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4、通过各动物区系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关系关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教学重难点: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气候和地形特点学习方法指导:1.学会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资源等方面描述一个区域层面的自然地理特证。
2.学会分析位置地形气候等要素在地里环境形成中的积极作用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总结出一个区域的突出的回顾人文地理特征。
3.学会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区域之间的差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旅游情景方式引入)你特大城市知道的狮城是那座城市吗?你相信的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在哪个国家吗?让我们一起到东南亚去旅游,你就会得到答案!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1、自主学习:读图2-1,观察东南亚的位置和构成主要组成1、说出东南亚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2、亚洲地区的主要组成部分3、总结东南亚非常重要重要环节的地理位置(十字路口)读图2-3回答:4、东南亚地区的咽喉要道是哪里?它有什么重要的战略地位?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为什么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教师精讲点拨】日本国内需要的石油石油工业绝大部分来自于西亚,油轮必经马六甲海峡【探究结论】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资源小国,矿产资源尤其无用,要进行工业生产,就必须进口石油,沿途经过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印度洋,最后到达中东。
东亚与日本的学案一.学习目标:1.识记东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城市,主要区域特征2.识记日本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3.能够分析出日本的工、农业发展特征及其原因二.课前预习:Ⅰ在图中标出主要经纬线的度数,仔细观察经过的地区概况:5国,蒙、朝与中国陆邻,日、韩与中国隔海相望。
⑴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临海国- ,内陆国- (首都乌兰巴托),半岛国- (平壤),韩国(汉城),岛国- (东京)。
⑵地形:地势西高东低,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
半岛、岛屿上多山地丘陵,河流短促,水能富。
⑶气候:右图A处气候为,B处气候为,C处气候为,D处气候为, E处气候为。
季风气候显著。
在图中画出两种季风的风向成因:东亚处在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部,面临世界最大大洋--太平洋,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都比其他任何地区显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在东亚最明显。
⑷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黄色人种,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Ⅱ东九区。
樱花之国、火山地震之国)30°-45°N,130°-145°E填图:①半岛,②岛,③岛,④岛,⑤岛,⑥海,⑦海,⑧洋。
地理位置:⑴自然地理特征:①东亚岛国:太平洋西侧岛国,由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海岸曲折,港湾优良—、最大海港。
②多山地形: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③温湿气候: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海洋性强,夏秋遭台风。
④资源:矿产贫乏,森林、水力丰富。
⑤地狭人稠,人口超亿,东西融合的文化。
⑵发达的经济:与美国、欧盟并列成为工业最发达的三极。
①发展条件:利用丰富的及岛国多港湾的有利条件,发展海上航运。
矿产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利用其便利海运、发达科技、高素质劳动力和高效率管理,加工原料,出口高品质工业产品,开拓国际市场—贸易对象有美、中、欧,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速度最快国。
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中地理教案(001)班级_______ 教师姓名________ 日期_________课题:东亚和日本课型:新授课单元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东亚的位置和范围;2、东亚的地形;3、东亚的气候;4、东亚的居民和经济【教学设计】目标1:东亚的位置和范围1、半球位置东亚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海陆位置_______洲东部,__________洋西侧3、经纬度范围经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所含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首都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中国陆邻,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中国隔海相望。
临海国—()内陆国—( ),半岛国—( ),韩国(汉城),岛国—()目标2:东亚的地形1、西部内陆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部多_________________;海岸线________,多半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岛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地势:____________________3、沿40ºN纬线地形区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标3:东亚的气候1、东部沿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部内陆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青藏高原:高原气候4、东亚冬季风和夏季风的风向?为什么冬季风强于夏季风?5、从东京→北京→乌兰巴托,东亚季风气候表现出什么特点?目标4:东亚的居民和经济1、居民:黄种人为主,集中在沿海平原2、民族:汉族、蒙古族、朝鲜族、大和族3、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的经济发达国家;朝鲜半岛以种植(农作物)为主;(国家)森林、矿产资源丰富,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国家)经济以汽车、电子等为主,进出口贸易发达;蒙古最主要的经济部门是业。
【练习】1.东亚地势的总特点表现为()A.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B.中部高、四周低,高差较大C.东南高、西北低D.自西北向东南降低2.日本河流短小、水流湍急的主要原因是()①国土面积狭小②森林资源丰富③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④降水丰富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是()A.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B.北回归线C.全年平均气温0℃等温线D.1000mm等降水量线4.读“亚洲1月和7月气压和风向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东亚地区冬季盛行,夏季盛行。
(2)冬季,陆地与海洋相比,气温低,气压高,风由吹向。
夏季,陆地与海洋相比,气温低,气压高,风由吹向。
(3)冬季风盛行时,亚洲东部地区气候特点是,夏季风盛行时东亚东部近海地区降水量,往西北内陆,雨量逐渐,中国西北内陆和蒙古境内难以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属于气候。
(4)根据“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句话推断赤壁之战发生在()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中地理教案(001)班级_______ 教师姓名________ 日期_________课题:东亚和日本课型:新授课单元课时:第 2 课时【教学目标】1、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2、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教学设计】目标1: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1、位置范围:东亚岛国,东临洋,西隔海。
由、、、四大岛Array及一些小岛组成。
、地形地质:海岸,多优良(神户、横滨)以山地丘陵为主,狭小(关东平原)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富士山,活火山)、气候:显著,海洋性强。
、河流:河流短小急促,丰富。
、资源:贫乏,森林资源丰富1、日本地形特点是,本国最高山是火山(死或活),地区集中了全国80%的人口。
日本两大自然灾害、。
2、日本气候季风显著,性强: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夏季较为。
夏秋之际多雨,西北沿海冬季多。
本洲岛中部以南为气候类型。
3、日本矿产贫乏:、日本的原料和燃料主要靠进口,其中石油主要来自,铁矿主要来自,煤主要来自,棉花主要来自。
所以是世界最大的进口国,但本国能源资源中和丰富,矿较多,这是火山活动的结果。
4、日本为什么森林资源丰富?日本国土面积小,山地为主,且降水多,但注重封山育林,所以森林覆盖率达68%目标2: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1、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2、日本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练习】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
完成1~3题。
1.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太阳辐射C.土壤D.降水 2.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洋流C.土壤D.降水3.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洋流C.太阳辐射D.降水4.读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岛屿及城市名称:A ;B ;C ;D ;E ;F ;G 。
(2)日本的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铜矿石、木材、棉花等主要工业原料中,除_______ 外,其他都很缺乏。
日本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矿物能源的不足。
(3)日本棉花全部依赖进口,但纺织工业发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日本工业原料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印度、科威特、智利、巴西、澳大利亚等国。
其中石油来自,铁矿石来自南半球的。
华中英文实验学校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中地理教案(001)班级_______ 教师姓名________ 日期_________课题:东亚和日本课型:新授课单元课时:第 3 课时【教学目标】1、日本的经济特征【教学设计】目标1:日本的经济特征1、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和沿岸。
日本工业区包括、、、和。
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的原因是①②③④。
(1.城市和人口集中,乃国内最大消费低2.工厂靠近码头,陆地交通便利3.岛国多港口,且港口条件优越4.本土地域狭小,资源短缺,依赖进口原料和出口产品)日本最大的工业区是(京滨),本区为全国的工业、贸易、交通、港口枢纽地区。
濑户内海工业区的造船工业居全国首位。
2、日本的重要城市:首都_____________,第二大城市和海港___________,阪神工业区的核心_____________,纺织业发达的城市______________,日本的硅岛,日本的科技城,汽车城。
3、日本最大的贸易对向是,其次是和。
4、日本农业的特点:,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农业的机械化程度高。
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有渔场,是寒流和________ 暖流交汇处【练习】1、在2008年樱花盛开的季节,胡锦涛主席一行圆满完成了对日本的“暖春之旅”。
此行进一步推进了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
此次之行胡主席参观了松下电器公司。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该公司部分电器装配厂较早转移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影响这种选择的主导因素()A.能源B.劳动力C.技术D.交通运输2、读下图,回答第2题。
2、四图中,附近有世界著名大渔场的是()A.①B.②C.③D.④3.读“日本主要工业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代号所表示的工业城市: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2)从图中可以看出,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沿岸和沿岸。
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3)日本的石油主要是从进口,此外还从亚洲的进口。
(4)近些年日本的房屋进行了结构改革,由原来用柱子支撑,改用交叉的木条,也就是用“面”来支撑房子,日本建房为什么要进行这一改革?东亚与日本测试1.P区域所在的是A.东亚B.南亚C.东南亚D.中亚2.下列四个地方中,位于热带的是()A.上海(约310N) B.北京(约400N) C.海口(约200N )D.厦门(约240N)3.东亚气候的最大特征是()A.季风气候显著B.气候类型多样C.海洋性特征明显D.大陆性气候普遍4.与中国接壤的东亚国家的首都有()A.平壤、乌兰巴托、首尔B.平壤、首尔、东京C.莫斯科、平壤、乌兰巴托D.平壤、乌兰巴托读右图,回答5~6题。
5.B国与A国之间的界河是①黑龙江②松花江③鸭绿江④图们江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关于C、D两地的气候类型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季风气候B.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C.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D.都是温带季风气候7、釜山地理纬度与我国城市大致相当()A秦皇岛 B青岛 C上海 D福州8.关于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地带,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B.深受海洋影响,属于冬温夏凉、降水丰富的温带海洋性气候C.南部夏初有梅雨天气,夏秋之交常受台风影响D.首都东京位于濑户内海沿岸王教授在日记中写道:“早晨出门,天昏暗。
强劲的东风刺骨般严寒,气温约在零下40度以下,这季节,在我的家乡江南丘陵,乡亲们大概正忙着收割早稻了。
”据此回答9--11题:9.日记中记述的这天早晨,王教授在:A 漠河B 喜马拉雅山C 北极地区D 南极地区10.王教授家乡的气候类型是:A 热带季风气候B 温带季风气候C 亚热带季风气候D 高山气候11.东亚东部沿海地区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的农产品是A.水稻、茶叶和蚕丝 B.水稻、小麦和玉米C.小麦、大豆和高粱D.茶叶、小麦和棉花12.日本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 )A.海岸线曲折,多海港B.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C.岛国、多海港、海上运输便利D.矿产资源贫乏13.下列“日本工业区—城市—特点”的组合中,正确的是()A.名古屋—丰田—汽车城B.阪神—筑波—科学技术城C.北九洲—福山—世界规模最大的钢铁厂D.京滨—长崎—日本最大的造船工业中心14.日本所需要的石油主要来自于()A.美国、中国、东南亚B.澳大利亚、东南亚、中国C.中东、东南亚、中国D.中东、东南亚、美国15.日本以尖端技术为中心的科学技术新城筑波在()A.京滨工业B.濑户内工业区C.阪神工业区D.北九洲工业区读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图及富山市气温和降水季节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6~1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