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素材-练习六7_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 格式:ppt
- 大小:231.12 KB
- 文档页数:1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内容:课本第59页;想想做做1~5。
教学目标: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口算出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结果。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先学探究1.口算:15+4 8+9 20+3 7+16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口算的。
2.出示例1的情境图。
学校跳绳比赛活动,你从图中能知道什么?根据这些已知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红跳了多少下?小军跳了多少下?二、交流共享明确问题:“小红比小华多跳23下,小军比小华多28下”是什么意思?分别怎样列式?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算式,提问:你能口算出得数吗?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是怎样算的。
在此基础上,在指名说说,并适当加以点评。
对于不同的口算方法,教师可以有选择地板书。
引导学生总结两道算式的共同点,揭示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提问: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交流中小结:这两道题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时都可以采用相同的思路和方法,只是第一道相加时不需要进位,第二道相加时需要进位。
今后在口算时要注意适当加以区分。
三、反馈检测1. 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让学生看清题意后把口算的结果直接写在教材上。
集体反馈,电脑验证。
比较每组题的异同点。
第1题让学生体会如何在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思考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
第2题让学生体会进位加与不进位加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说课稿3.2.2 三位数的加法(连续进位)说课设计: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新课程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三位数的加法”的第二课时,教材39页—40页。
【教材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学过加法计算,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为后面学习连续退位的减法作好铺垫。
根据教材的难易度分析,我把教材适当调整。
充分地利用有关素材,开展数学活动。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三维一体的教学原则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计算连续进位的三位数进位加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解题思路,掌握它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提高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和别人交流。
【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利用迁移类推学习连续进位加法,能进行正确计算。
难点:使学生能结合情景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较弱,因此在教学前我准备了一些配套的画面,以增强直观形象性,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而且学生之前已学过加法计算,并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在数学课堂上,孩子们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这些情况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设计理念。
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态度我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地定为: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理念,结合本课特点,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二)操作感知,自主探究;(三)巩固新知、达标检测;(四)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二年级下册数学课本补充习题答案一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1. 圈一圈略(1)3232(2)232 32. (1)4141(2)4 23. 4 3有余数除法的计算1. 圈一圈略5竖式略32竖式略2. (1)33(2)7 43. 5......16......35 (5)4. 16÷3=5(本)……1(本)练习一(1)1. 26÷6=4(束)……2(个)2. 略3. 略4. 50÷6=8(束)……2(根)练习一(2)1. 略 2. 5......35......77 (1)3. 略4. (1)83(2)1、2、35. 4元=40角40÷9=4(个)……4(角)6. 58÷7=8......2或58÷8=7 (2)7. (1)23÷4=5(辆)……3(人)(2)4×6=24(人)>23人能8. (1)20÷3=6(盒)……2(元)(2)20÷6=3(盒)……2(元)(3)6 3二时、分、秒认识整时和认识时、分1. (1)2时(2)20分(3)8时2. 略3. 6:009:003:004. 分时分认识几时几分1. 略2. 4454:455255:251551:553. 略4. ②③①认识秒1. (1)秒(2)分(3)时(4)秒2. 60603. 略4. 小红夹得最快,小力夹得最慢。
5. 略练习二1. (1)25秒(2)3小时2. 959:057357:35115511:553. ><=>三认识方向认识东、南、西、北1. (1)东西(2)北南西东2. 略3. 略认识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1. 略2. (1)小华小芳(2)南西(3)东北3. 略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1. (1)南东南(2)西南东北2. (1)东北西南(2)西北东南(3)略四认识万以内的数数数和千以内数的组成1. 略2. (1)534(2)百一3. 百十百一千以内数的读写1. 30040060070090010004002. 1734056203. 7009733604084. 略5. (1)500501502(2)300290280(3)700699698用算盘表示数1. 1456892. 5426098203. 略4. 略练习三1. (1)440(2)79(3)1000999(4)5552. 564564797093. 9807034. 略5. 500430502800370706. (1)290300310(2)610611612(3)4003903807. 580508850805读一读略8. 200400认识万以内的数(1)1. 400050007000800080002. 125612563. 略4. (1)43百(2)千百十一5. 6个千6个一6个十6个百认识万以内的数(2)2. (1)234342(2)56005060(3)70073. 略4. 5020340002043300032095. (1)63003600(2)6030306060033006万以内数的大小比力1. 3256>31863009<30182. <>><<>3. 略4. 8844米>7649米>7443米简单的近似数1. 2903303902903902. 400400800100030005000400090003. 505449504. (1)3000元4000元5000元4000元4000元(2)星期二、星期四、星期五的营业额差不多。
射阳县解放路小学年学期年级集体备课主备人初稿主备人:年月日单元解读(能正确分析教学内容的背景、地位与作用,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拓展理解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包括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口算、估算、验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等几方面的内容。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已经掌握了笔算两位数加或减两位数,在认识千以内数以后,有条件学习数目更大些、计算更复杂些的加法和减法。
三位数的减法比加法复杂,学生需要较多时间才能掌握和巩固。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计算经验主动学习三位数加减法笔算。
三位数的加法与两位数加法相比,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也有发展和提高的方面。
这种关系使“迁移”成为有效的学习方式。
教材为学生创造知识与能力迁移的条件,提供自主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机会。
教学验算,既教方法,也注意习惯与态度的培养。
教学验算不仅是教方法,更是培养验算的习惯和态度。
如果学生通过验算发现原来计算有错,要利用这个机会让他们感受验算的作用和好处。
在安排学生练习计算时,要考虑留有进行验算的时间。
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验算方法也有利于他们自觉验算,养成习惯。
联系生活体现估算的现实作用,利用实例引发估算思路。
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往往不要求得出精确的结果,只要知道得数大约是多少就可以了,这就需要估算。
教材认真落实《标准》“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的要求,在教学笔算的同时也教学估算。
单元课时分配教学内容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包括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口算、估算、验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等几方面的内容。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已经掌握了笔算两位数加或减两位数,在认识千以内数以后,有条件学习数目更大些、计算更复杂些的加法和减法。
三位数的减法比加法复杂,学生需要较多时间才能掌握和巩固。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分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法。
6.1 口算两位数的加法让学生口述算法和算理,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讲清楚为什么这样算,这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教学开放了,学生怎样想就怎样算,使学生的能力展示出来了。
教学方式改变了,课堂上不是教师一讲到底,而是把思考的空间和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学生的潜能被激发,学生的想法就大胆地被表现出来,有利于精彩课堂的生成。
6.2 口算两位数的减法1.教师要尽量去引导学生自己多思考、多表达。
学生做得对,就让他们自己说说是怎么想的;学生做得不对,教师就要把错误指出来,让全体学生引以为戒,从而使犯错误的同学对错误的认识更加深刻。
2.当课堂上出现多种算法时,教师不要急于去优化哪一种,而是让学生经过选择、比较,自己实现算法的优化,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切身体会,选出最佳方法。
6.3 加减混合两步运算1.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遭遇“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教师就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对自己发现的结论进一步反思,澄清认识,找到正确的方法和答案。
2.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
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不必做过多的铺垫,不用多余地提问引导。
6.4 练习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的机会,在于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与空间。
6.5 笔算两、三位数的加法1.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向两、三位数的加法迁移,因此在笔算两位数加法时,采用了让学生自己尝试并交流的方式。
两、三位数的加法与两位数的加法相比,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也有发展和提高的方面,所以又在反馈交流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以引起学生对“发展和提高方面”的重视。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套试卷经过一个学期的研究,学生们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以及研究惯有了较好的转变。
大部分同学完成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
但是仍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研究惯、研究方法、基础薄弱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研究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困难。
以下是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1.有余数的除法(4课时)2.时分秒(4课时)3.认识方向(4课时)4.认识万以内的数(11课时)5.分米和毫米(3课时)6.两位数、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17课时)7.角的初步认识(3课时)8.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4课时)9.期末复(4课时)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数与代数方面的要求包括:1.在把若干个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知道计算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3.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空间与图形方面的要求包括:通过有效的研究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
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
初步认识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
初步认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
统计与概率方面的要求包括: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口算两位数加法和减法,加减混合两步运算,笔算两、三位数加法的进位加和连续进位加,笔算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退位减和连续退位减。
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的加减法计算,也就是说学生基本掌握了竖式计算的法则,本单元的教学是对以前学过的计算法则的延伸,因此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就能很好地解决类似的教学问题。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计算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会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2.使学生了解验算的重要意义,学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相加进行验算的方法,并初步培养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发展估算的策略;使学生体会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5.使学生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方法、经验,探索多种算法,促使他们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2.重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创设情境,由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新的计算,探索算法,并将计算的练习和解决问题融合在一起。
如乘车问题与加减混合运算融合,这样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重视估计的现实应用,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进行估算。
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策略,是数与代数领域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1 口算两位数的加法1课时2 口算两位数的减法1课时3 加减混合两步运算1课时4 练习六1课时5 笔算两、三位数的加法1课时6 笔算两、三位数的加法(连续进位)1课时7 练习七1课时8 笔算两、三位数的减法1课时9 笔算两、三位数的减法(连续退位)1课时10 练习八1课时11 复习1课时口算两位数的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