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编辑最新版本编制依据
- 格式:doc
- 大小:198.00 KB
- 文档页数: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4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正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4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建质函[2014]119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建交委、规划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总后基建营房部工程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建设司:现将《2014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印发给你们,请在工作中予以支持和配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年5月14日2014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2014年5月建筑专业:序号标准图类别计划建议项目名称编制内容主编单位完成日期备注1标准图挡土墙本图集拟编制重力式、悬臂式、扶壁式三大类挡土墙。
其中重力式包括仰斜式、俯斜式、直立式、衡重式等内容。
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16年4月修编2标准图建筑节能门窗本图集以铝合金、塑料、玻璃钢、塑木、铝木、钢木、铝塑门窗为主,同时增加一些新材料门窗。
以满足常用一般标准的民用建筑为主,适当兼顾部分较高标准的要求。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中天王董国际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2016年2月修编3标准图公共建筑卫生间本图集以《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为依据,编制各类公共建筑厕位配置数量表、常用公用建筑卫生间平面尺寸基本要求、平面设计、细部构造、基本卫生洁具与配件的常用规格及安装要求与详图。
中国昆仑工程公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16年2月修编4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本图集拟编制外墙、楼梯间隔墙、屋面、门窗以及不采暖地下室楼顶板和与室外空气接触的楼地面等部分节能改造措施;墙面、屋面改造的施工要求、主要材料的性能要求,并列出了部分保温隔热层厚度选用表等内容。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立指南"编制说明"美丽乡村建立指南"国家标准起草组2014年12月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立指南"编制说明一、背景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立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立、政治建立、文化建立、社会建立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立“美丽中国〞的任务和目标。
美丽中国的建立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
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立,努力建立美丽乡村。
开展美丽乡村建立,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立、实现永续开展的需要;是强化农业根底、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开展一体化的需要。
国家财政部、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农业部等相关部委纷纷出台一些措施和政策来推动美丽乡村的建立。
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于2012年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改〔2012〕12号),开展了以美丽乡村建立等十项主要改革重点的示*试点。
2013年7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立试点的通知"(财农改[2013]3号),决定将美丽乡村建立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攻方向,启动美丽乡村建立试点。
农业部办公厅也于2013年初发布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立活动的意见〔农办科[2013]10号〕。
全国各地已全面拉开美丽乡村的建立。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立的不断推进,涌现出了**安吉、**长泰、**余庆等美丽乡村建立先进典型,农村公共效劳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依然存在农村公共效劳资源配置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城乡区域差异大等突出问题。
农村作为社会最基层的单元,与城镇相比,整体存在经济开展较为落后、社会管理与公共效劳根底薄弱、农民素质低等劣势,在如何实现“美〞的过程中,在建立主体内容、建立技术、运行维护、效劳及评价等各个环节上依然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普遍存在重建立轻管理的现象,使得美丽乡村的建立成果无法得以有效的稳固和持续开展。
精心整理关键过程管理规定编号:SH/QW-01-11-2014版本: A / 0编制:军标小组审核:陈励军批准:方世良发布日期:2014年11月10日实施日期: 2014年11月15日更改记录改正编改正内容日期编制审核批准号前言本准则根据GJB 9001B—关键过程是指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过程。
包括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过程;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过程等实施重点控制。
一.识别并确定过程1.确定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过程。
a)生产过程。
b)检验过程。
2.确定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过程。
a)关键特性是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危及人身安全并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
b)重要特性是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
3.确定关键件和重要件a)关键件是指含有关键特性的单元件。
b)重要件是指不含关键特性,但含有重要特性的单元件。
二.设置控制点??? 控制点是:“为保证工序处于受控状态,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条件下,在产品制造过程中需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关键部件或薄弱环节”。
1.通过加工形成关键特性和重要特性(即加工关键件、重要件)的过程,加工质量不稳定的过程(即薄弱环节)。
2.验收关键、重要外购件的过程,“为确保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条件下,在生产、检验过程中需重点控制的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或薄弱环节”。
有些检验过程对成品质量起决定性作用,也应确定为关键过程。
3.对于关键、重要外购件的验收过程,影响成品质量的检验和试验过程,也需建立控制点,予以重点控制。
三.关键过程的重点控制科学的质量管理的特点之一是“突出重点,抓好关键”。
关键过程是客观存在的一种过程,应予以确定,并建立控制点,实施重点控制。
1.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识别关键过程;2.编制关键件和重要件项目明细表,编制关键过程明细表;3.编制并执行关键过程控制的文件。
4.在流程图和文件上对关键过程进行标识;5.设置控制点,对过程参数和产品关键或重要特性进行监视和控制;6.对首件产品进行自检和专检,并作实测记录;7.可行时,对关键或重要特性实施百分之百检验;8.适用时,运用统计技术;9.填写质量记录,保持可追溯性。
一个局。
那次现场办公会确定,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增加事业编制10名。
1994年11月11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的专题研究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市委常委会又议定,健全文物管理工作机构,在机构改革中考虑设立市文物管理局。
1995年6月,福州市文物管理局正式成立,作为市直二级局,人财物相对独立,定编20人。
“当时,全省包括省里和各个地市都没有专门的文物管理部门。
福州在全省最早成立文物局,比省文物局成立还早,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也算比较早的。
成立了专门的文物管理机构,对福州文物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97年担任福州市文物局局长、现已退休的王培伦说。
一个队。
1991年3月现场办公会明确提出,建立福州市考古队,1991年6月正式成立,定编8人。
这为提升福州文物考古水平,进一步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多年来,福州市考古队在多个考古领域创下辉煌业绩。
特别是中国水下考古领域,长期以来,他们作为骨干力量参加了中国水下考古一线工作,基本涵盖我国水下考古的全过程,主要参加了西沙水下考古、“南海一号”沉船遗址、平潭“碗礁一号”等水下考古发掘工作,成果丰硕。
一颗印。
1991年3月现场会明确提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中的现有使用单位,都要与文物主管部门签订‘使用保证合同’”。
由此延伸,福州市委市政府决定,从1992年开始,城建项目立项时需要征求文物部门的意见,加盖市文管会(后改为市文物局)的印章。
“以前只需盖规划建设部门的印章就可以了,增加了文物部门的一颗印,保护文物的主动性大大加强了,建设性破坏的可能性尽量避免和减少了。
”黄启权说。
一百万元。
过去,福州全市每年的文物修缮经费只是从城市维护费中列支8万元,1991年3月现场会议定,从当年开始,此项费用每年市财政拨款100万元,以后逐年增加。
“由此可见,习近平同志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
”王培伦说。
除此,这次现场会还提出,在全市开展一次全面的文物普查;对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全部挂牌立碑,对名人故居、遗址等分别采取立碑纪念、挂牌昭示等办法加强管理,并一律建立档案。
主要编制依据主要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起执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0.13年6月29号修正);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
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国务院令第253号;
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93,)、(HJ2.2-2008)、(HJ/T2.3-93)、(HJ2.4-2009)、(HJ/T19-1997);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1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
11、《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0年本)》粤发改产业〔2010〕334号;
12、《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
13、《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粤环函〔2005〕111号;
14、《珠海市环境保护条例》(2009年3月);
15、《珠海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2013)。
关键过程管理规定编号:SH/QW-01-11-2014版本:A/0编制:军标小组审核:陈励军批准:方世良发布日期:2014年11月10日实施日期:2014年11月15日更改记录前言本准则根据GJB9001B—关键过程是指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过程。
包括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过程;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过程等实施重点控制。
一.识别并确定过程1.确定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过程。
a)生产过程。
b)检验过程。
2.确定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过程。
a)关键特性是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危及人身安全并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
b)重要特性是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
3.确定关键件和重要件a)关键件是指含有关键特性的单元件。
b)重要件是指不含关键特性,但含有重要特性的单元件。
二.设置控制点控制点是:“为保证工序处于受控状态,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条件下,在产品制造过程中需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关键部件或薄弱环节”。
1.通过加工形成关键特性和重要特性(即加工关键件、重要件)的过程,加工质量不稳定的过程(即薄弱环节)。
2.验收关键、重要外购件的过程,“为确保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条件下,在生产、检验过程中需重点控制的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或薄弱环节”。
有些检验过程对成品质量起决定性作用,也应确定为关键过程。
3.对于关键、重要外购件的验收过程,影响成品质量的检验和试验过程,也需建立控制点,予以重点控制。
三.关键过程的重点控制科学的质量管理的特点之一是“突出重点,抓好关键”。
关键过程是客观存在的一种过程,应予以确定,并建立控制点,实施重点控制。
1.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识别关键过程;2.编制关键件和重要件项目明细表,编制关键过程明细表;3.编制并执行关键过程控制的文件。
4.在流程图和文件上对关键过程进行标识;5.设置控制点,对过程参数和产品关键或重要特性进行监视和控制;6.对首件产品进行自检和专检,并作实测记录;7.可行时,对关键或重要特性实施百分之百检验;8.适用时,运用统计技术;9.填写质量记录,保持可追溯性。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体系构成以及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和附件的主要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其他社会组织和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000.4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AQ/T 9007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应急预案 emergency plan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事故,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及其造成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3.2应急准备 emergency preparedness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科学、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
3.3应急响应 emergency response针对发生的事故,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3.4应急救援 emergency rescue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防止事故扩大,而采取的紧急措施或行动。
3.5应急演练 emergency exercise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
4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4.1 概述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包括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资料收集、风险评估、应急能力评估、编制应急预案和应急预案评审6个步骤。
4.2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和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为组长,单位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4.3 资料收集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应收集与预案编制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应急预案、国内外同行业企业事故资料,同时收集本单位安全生产相关技术资料、周边环境影响、应急资源等有关资料。
第X章编制依据第一节招标文件、招标答疑及工程量清单编制说明XXX公司提供的《XXX招标文件》(招标编号:XXX)、《答疑公告》、《土建清单编制说明》、《安装清单编制说明》。
第二节勘察报告XXX提供的《XXX工程勘察报告》。
第三节设计图纸XXX设计的XXX工程施工图纸。
图纸见下表:序号图纸名称备注1 基坑围护图纸2 建筑专业图纸3 结构专业图纸4 给排水专业图纸5 电气专业图纸6 暖通专业图纸第四节主要规范、规程1、强制条文《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2、测量工程《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3、防水保温工程《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8)4、建筑结构装饰工程《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11)《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14-2011)《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2011)《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JGJ110-2008)《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JGJ115-2006)《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GJ/T139-2001)《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01)《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建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T29-2003)《建筑用界面处理剂技术规程》(DB/T29-133-2010)《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28:2012)5、混凝土砂浆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建筑用砂》(GB/T14684-2011)《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GB200-2003)《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201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 10-20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1-200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JGJ/T 70-2009)《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98-2010)6、钢筋工程《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一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二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焊接网》(GB/T1499.3-200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01)《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2011)《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0)《钢筋锥螺纹接头技术规程》(JGJ109-96)7、安装工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验收规范》(GB50166-2007)《自动喷淋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05)《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2011)《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13)《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2007 )《泡沫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81-2006 )《建筑灭火器配置验收及检查规范》(GB50444-2008)《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200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8、门窗工程《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016-2008)《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8484-2008 )《建筑门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8485-2008)《建筑外窗采光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11976-2002)《建筑外门的风压变形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13685-92)《建筑外门的空气渗透性能和雨水渗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13686-92)9、安全文明管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1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80-9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1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JGJ/T188-2009)10、机械设备管理《塔式起重机》(GB/T5031-2008)《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3752-1992)《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187-2009)《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2010)《施工升降机安全规程》(GB10055-2007)《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2010)《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2010)《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160-2008)《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11、档案管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12、其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2002)《建筑防腐蚀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24-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GB/T50358-200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2011)第五节主要标准图集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1G101-1)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11G101-2)3、《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11G101-3)4、《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楼面与屋面板)》(04G101-4)5、《G101系列图集施工常见问题答疑图解》(13G101-11)第六节主要法律、法规序号名称文件号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修改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46号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70号3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1号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2号5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79号6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397号7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393号8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80号第七节公司文件序号名称备注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ISO9001:20082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ISO14001:20043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OHSAS18001:20074 公司工艺标准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