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索桥迈达斯操作经验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2
最近正在做论文,是一个自锚式悬索桥的实例,用MIDAS6.7.1来建模。
遇到的问题是:1.现在已知成桥时吊杆的索力和主缆的坐标,想要模拟出成桥时的状态,在进行分析。
可是我按照建模助手建出来的模型在进行精确分析时,会出现错误提示,说某个主缆或者吊杆出现不正常拉力,很是郁闷,不知道为什么?2.所以我直接就把成桥时候的线型手动输入了进去,然后就看吊杆拉力是否和图纸上的一致。
可是怎么也是差一些,大约在100KN左右,不知道是为什么。
我没定义节点更新和垂点,因为线性不需要修改了,只要索力能够复合就行。
我在一次成桥施工阶段看了位移,很小,符合要求,就是吊杆索力不对,不知道为什么?希望做过这方面例子的高手不要吝惜,花几分钟的时间告诉小弟如何解决问题,小弟将不胜感激,因为时间比较紧了,所以比较着急还没有解决呢,问题还是吊杆的拉力不对,而且中间的两根特别的大,不知道怎么调整了,郁闷中我也碰到这种情况,后来检查时约束修改后,没有加刚性约束造成的,修改后就可以计算了本人用MIDAS做了一个悬索桥成桥线形分析(选了分析里面的悬索桥分析控制),计算出来的结构出现[错误] 单元数据(号:55)内有错误。
(项目:索的Lu/L(0.5 ~ 1.5))请高手帮忙指教,不知道错在什么地方?谢谢我以前也做过一个悬索桥的计算,过程中好象出过这样的问题,后来修改了边界条件以后就可以了,你出的这个问题我想是定义的索单元出现的承受压力的情况我把截面改后这个问题就过了,具体怎么回事,我也不知道,还请高手指点!Lu/L好像是索的直线长度比上不张拉(unstrainded lenghth)的长度,在建立单元的时候选择索单元,图中就有解释了!此精确分析是为了找到结构的最佳初始平衡状态而反复计算的过程,且结构内力也是反复被更新。
在此过程不能使用弹性支承(Spring Support)。
如果必须要使用弹性支承(Spring Support),则建议使用弹性连接单元。
迈达斯教程及使⽤操作⼿册01-材料的定义通过演⽰介绍在程序中材料定义的三种⽅法。
1、通过调⽤数据库中已有材料数据定义——⽰范预应⼒钢筋材料定义。
2、通过⾃定义⽅式来定义——⽰范混凝⼟材料定义。
3、通过导⼊其他模型已经定义好的材料——⽰范钢材定义。
⽆论采⽤何种⽅式来定义材料,操作顺序都可以按下列步骤来执⾏:选择设计材料类型(钢材、混凝⼟、组合材料、⾃定义)→选择的规范→选择相应规范数据库中材料。
对于⾃定义材料,需要输⼊各种控制参数的数据,包括弹性模量、泊松⽐、线膨胀系数、容重等。
钢材规范混凝⼟规范图1 材料定义对话框02-时间依存材料特性定义我们通常所说的混凝⼟的收缩徐变特性、混凝⼟强度随时间变化特性在程序⾥统称为时间依存材料特性。
定义混凝⼟时间依存材料特性分三步骤操作:1、定义时间依存特性函数(包括收缩徐变函数,强度发展函数)(图1,图2);2、将定义的时间依存特性函数与相应的材料连接(图3);3、修改时间依存材料特性值(构件理论厚度或体积与表⾯积⽐)(图4);图1 收缩徐变函数图2 强度发展函数定义混凝⼟时间依存材料特性时注意事项: 1)、定义时间依存特性函数时,混凝⼟的强度要输⼊混凝⼟的标号强度; 2)、在定义收缩徐变函数时构件理论厚度可以仅输⼊⼀个⾮负数,在建⽴模型后通过程序⾃动计算来计算构件的真实理论厚度;3)、混凝⼟开始收缩时的材龄在收缩徐变函数定义中指定,加载时的混凝⼟材龄在施⼯阶段定义中指定(等于单元激活时材龄+荷载施加时间);4)、修改单元时间依存材料特性值时要对所有考虑收缩徐变特性的混凝⼟构件修改其构件理论厚度计算值。
计算公式中的a 代表在空⼼截⾯在构件理论厚度计算时,空⼼部分截⾯周长对构件与⼤⽓接触的周边长度计算的影响系数;5)、当收缩徐变系数不按规范计算取值时,可以通过⾃定义收缩徐变函数来定义混凝⼟的收缩徐变特性;6)、如果在施⼯阶段荷载中定义了施⼯阶段徐变系数,那么在施⼯阶段分析中将按施⼯阶段荷载中定义的徐变系数来计算。
-悬索桥分析(一)————————————————————————————————作者: ————————————————————————————————日期:MIDAS做悬索桥分析(一)一悬索桥初始平衡状态分析悬索桥主缆在加劲梁的自重作用下产生变形后达到平衡状态,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垂度和跨径条件下,计算主缆的坐标和张力的分析一般称为初始平衡状态分析。
这是对运营阶段进行线性、非线性分析的前提条件,所以应尽量使初始平衡状态分析结果与设计条件一致。
使用midas Civil中“悬索桥建模助手”功能,可以很方便的完成悬索桥的初始平衡状态分析。
1建模助手图1 悬索桥建模助手图1是悬索桥建模助手设置对话框,参考帮助说明文档,掌握各参数含义及使用注意事项。
在使用该建模助手时,经常碰到如下疑问:1)对于小跨径的人行索桥,没有边跨如何建模?2)桥面系荷载如何正确定义?3)横向内力如何计算?解决了上述疑问,才能正确的使用悬索桥的建模助手。
对于问题1,即要实现如图2的结构布置:图2 无边跨悬索桥布置在建模助手对话框中,通过设置主梁端点A1的坐标和边跨吊杆间距完成无边跨及吊杆的布置。
图3 无边跨悬索桥设置有边跨无吊杆:A1的x坐标为a,左跨吊杆间距为a的绝对值;无边跨:A1的x坐标为a,但a输入非常小的数值,例如-0.01,左跨吊杆间距为a的绝对值;对于问题2,定义桥面荷载有2种方法,如下图所示:图4 单位重量法图5详细设置方法1,定义单位重量荷载值,荷载类型为等效均布荷载,大小等于除主缆和吊杆自重外成桥恒荷载,主缆和吊杆自重程序会自动考虑。
方法2,勾选详细设置,荷载类型有点荷载和均布荷载,可以分别定义桥面左、中、右跨的成桥恒荷载(不含主缆和吊杆自重)。
当使用点荷载时,程序将桥面恒荷载集中到吊杆上,每根吊杆承担的荷载值为相邻吊杆间距范围内的桥面恒载加上吊杆两端锚固处的恒荷载;当使用分布荷载时,分别定义桥面左、中、右跨等效均布荷载,对于不同跨径范围内,桥面恒荷载变化比较大能准确定义。
01-材料的定义通过演示介绍在程序中材料定义的三种方法。
1、通过调用数据库中已有材料数据定义——示范预应力钢筋材料定义。
2、通过自定义方式来定义——示范混凝土材料定义。
3、通过导入其他模型已经定义好的材料——示范钢材定义。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来定义材料,操作顺序都可以按下列步骤来执行:选择设计材料类型(钢材、混凝土、组合材料、自定义)→选择的规范→选择相应规范数据库中材料。
对于自定义材料,需要输入各种控制参数的数据,包括弹性模量、泊松比、线膨胀系数、容重等。
钢材规范混凝土规范图1 材料定义对话框02-时间依存材料特性定义我们通常所说的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特性、混凝土强度随时间变化特性在程序里统称为时间依存材料特性。
定义混凝土时间依存材料特性分三步骤操作:1、定义时间依存特性函数(包括收缩徐变函数,强度发展函数)(图1,图2);2、将定义的时间依存特性函数与相应的材料连接(图3);3、修改时间依存材料特性值(构件理论厚度或体积与表面积比)(图4);图1 收缩徐变函数图2 强度发展函数图3 时间依存材料特性连接图4 时间依存材料特性值修改定义混凝土时间依存材料特性时注意事项:1)、定义时间依存特性函数时,混凝土的强度要输入混凝土的标号强度;2)、在定义收缩徐变函数时构件理论厚度可以仅输入一个非负数,在建立模型后通过程序自动计算来计算构件的真实理论厚度;3)、混凝土开始收缩时的材龄在收缩徐变函数定义中指定,加载时的混凝土材龄在施工阶段定义中指定(等于单元激活时材龄+荷载施加时间);4)、修改单元时间依存材料特性值时要对所有考虑收缩徐变特性的混凝土构件修改其构件理论厚度计算值。
计算公式中的a代表在空心截面在构件理论厚度计算时,空心部分截面周长对构件与大气接触的周边长度计算的影响系数;5)、当收缩徐变系数不按规范计算取值时,可以通过自定义收缩徐变函数来定义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特性;6)、如果在施工阶段荷载中定义了施工阶段徐变系数,那么在施工阶段分析中将按施工阶段荷载中定义的徐变系数来计算。
自锚式悬索桥成桥阶段分析大桥是跨海大桥,目前除铁路部分还没有运行外,其他公路部分已经在使用。
把握桥梁的成桥阶段特性可对事故做出迅速反应,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对桥梁的维护管理也是相当重要的。
本文将对大桥的成桥阶段模型建模方法和分析结果进行简要说明。
一.分析简要为了了解桥梁的特性以及维护管理的需要,首先要建立桥梁结构分析模型。
建立成桥阶段模型较为重要的是如何模拟成桥阶段的结构刚度、边界条件以及质量分布。
悬索桥在施工阶段表现出非常明显的非线性特征,但在主缆和吊杆产生了较大张力的成桥阶段,对追加荷载(车辆荷载、风荷载等)的反应则表现出线性特征。
因此可以将成桥状态的坐标和构件内力作为初始平衡状态,对追加荷载的反应假定为线性反应,利用初始平衡状态的内力计算几何刚度,并与结构刚度进行叠加生成成桥状态的刚度。
因为大桥是自锚式悬索桥,在初始平衡状态主缆和加劲梁作用有初始轴力,且轴力对弯曲刚度的影响是不能被忽略的。
本文利用MIDAS软件中的几何刚度初始荷载命令反应轴力对刚度的影响。
本工程成桥阶段分析将参考设计图纸建立几何形状,然后赋予截面特性值和边界条件。
模型建成后利用几何刚度初始荷载命令赋予主缆和加劲梁以初始轴力,用于计算结构的几何刚度。
在运行特征值分析后,通过对主要振型与激振实验结果值的比较,判定建立的分析模型正确与否,然后加载静力和动力荷载,分析结构的各种特性。
本文进行的分析内容如下:成桥阶段特征值分析对比主要振型的频率的分析结果和实验结果。
激振实验通过激振实验结果判断特征值分析的准确性。
静力分析在分析模型中加载静力荷载。
动力分析在分析模型中加载动力荷载,做时程分析。
二.MIDAS中用于成桥阶段分析的功能MIDAS中用于大桥成桥阶段分析所需的单元和功能参见表一。
表一 MIDAS中用于悬索桥分析的功能类 别 内 容 适 用使用单元 索单元梁单元变截面梁单元主缆、吊杆加劲梁索塔荷载功能 几何刚度初始荷载时程分析数据初始轴力(计算几何刚度)将激振力换算为动力荷载边界条件 点弹性支承弹性连接刚性连接梁端刚域(偏心)弹性支座(桥梁端部外侧)弹性支座(索塔外侧)主缆与鞍座的刚臂连接下弦、腹杆、竖向构件偏心距离分析功能 静力分析特征值分析时程分析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反应检查刚性质量模型的正确性预测动力加载时的反应查看结果 (后处理) 特征值分析图形和文本时程图形和文本与实测值的比较动力分析三.分析模型几何形状如<图1>所示大桥为主缆锚固在加劲梁上的自锚式悬索桥,其加劲梁在初始平衡状态有初始轴力作用。
midas经验1、如何利用板单元建立变截面连续梁(连续刚构)的模型?建立模型后如何输入预应力钢束?使用板单元建立连续刚构(变截面的方法)可简单说明如下:1)首先建立抛物线(变截面下翼缘) ;2)使用单元扩展功能由直线扩展成板单元,扩展时选择投影,投影到上翼缘处。
;3)在上翼缘处建立一直线梁(扩展过渡用),然后分别向横向中间及外悬挑边缘扩展成板单元;4)使用单元镜像功能横向镜像另一半;5) 为了观察方便,在单元命令中使用修改单元参数功能中的修改单元坐标轴选项,将板单元的单元坐标轴统一起来。
在板单元或实体块单元上加预应力钢束的方法,目前设计人员普遍采用加虚拟桁架单元的方法,即用桁架单元模拟钢束,然后给桁架单元以一定的温降,从而达到加除应力的效果。
温降的幅度要考虑预应力损失后的张力。
这种方法不能真实模拟沿钢束长度方向的预应力损失量,但由于目前很多软件不能提供在板单元或块单元上可以考虑六种预应力损失的钢束,所以目前很多设计人员普遍在采用这种简化分析方法。
MIDAS目前正在开发在板单元和块单元上加可以考虑六种预应力损失的钢束的模块,以满足用户分析与设计的要求。
2、如果梁与梁之间是通过翼板绞接,Midas/Civil应如何建模模拟梁翼板之间的绞接?可以在主梁之间隔一定间距用横向虚拟梁连接,并且将横向虚拟梁的两端的弯矩约束释放。
此类问题关键在于横向虚拟梁的刚度取值。
可参考有关书籍,推荐E.C.Hambly写的"Bridge deck behaviour",该书对梁格法有较为详尽的叙述。
3、如果梁与梁之间是通过翼板绞接,Midas/Civil应如何建模模拟梁翼板之间的绞接?可否自己编辑截面形式可以在定义截面对话框中点击"数值"表单,然后输入您自定义的截面的各种数据。
您也可以在工具>截面特性值计算器中画出您的截面,然后生成一个截面名称,程序会计算出相应截面的特性值。
您也可以从CAD 中导入截面(比如单线条的箱型截面,然后在截面特性值计算器中赋予线宽代表板宽)。
01-材料的定义通过演示介绍在程序中材料定义的三种方法。
1、通过调用数据库中已有材料数据定义——示范预应力钢筋材料定义。
2、通过自定义方式来定义——示范混凝土材料定义。
3、通过导入其他模型已经定义好的材料——示范钢材定义。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来定义材料,操作顺序都可以按下列步骤来执行:选择设计材料类型(钢材、混凝土、组合材料、自定义→选择的规范→选择相应规范数据库中材料。
对于自定义材料,需要输入各种控制参数的数据,包括弹性模量、泊松比、线膨胀系数、容重等。
02-时间依存材料特性定义我们通常所说的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特性、混凝土强度随时间变化特性在程序里统称为时间依存材料特性。
混凝土规范图 1 材料定义对话框定义混凝土时间依存材料特性分三步骤操作:1、定义时间依存特性函数(包括收缩徐变函数,强度发展函数 (图 1,图 2 ;2、将定义的时间依存特性函数与相应的材料连接(图 3 ;3、修改时间依存材料特性值(构件理论厚度或体积与表面积比 (图 4 ;图 1 收缩徐变函数图 2 强度发展函数定义混凝土时间依存材料特性时注意事项: 1 、定义时间依存特性函数时,混凝土的强度要输入混凝土的标号强度; 2 、在定义收缩徐变函数时构件理论厚度可以仅输入一个非负数,在建立模型后通过程序自动计算来计算构件的真实理论厚度;3 、混凝土开始收缩时的材龄在收缩徐变函数定义中指定,加载时的混凝土材龄在施工阶段定义中指定(等于单元激活时材龄 +荷载施加时间 ;4 、修改单元时间依存材料特性值时要对所有考虑收缩徐变特性的混凝土构件修改其构件理论厚度计算值。
计算公式中的 a 代表在空心截面在构件理论厚度计算时,空心部分截面周长对构件与大气接触的周边长度计算的影响系数;5 、当收缩徐变系数不按规范计算取值时,可以通过自定义收缩徐变函数来定义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特性;6 、如果在施工阶段荷载中定义了施工阶段徐变系数,那么在施工阶段分析中将按施工阶段荷载中定义的徐变系数来计算。
Midas做悬索桥分析相信刚接触Midas做悬索桥分析的朋友,肯定对(1) 几何初始刚度,(2)初始内力,(3)平衡节点和构件内力三者头疼的不行,虽然Midas提供了很多有关悬索桥的技术资料,但如果没有真正接触过悬索桥工程项目的朋友,是无法很好地领会到三者的区别的。
下面我以利用Midas2006的建模助手和悬索桥分析控制进行自锚式悬索桥初步设计的过程作一个概括总结。
假定各位对Midas的基本操作及窗口选项的出处都已经熟悉,尽量做到言简意赅。
步骤一:利用悬索桥建模助手得到初始模型1,得到(1)几何初始刚度,(2)初始内力步骤二:利用悬索桥分析控制,定义好更新节点组和垂点组,得到(1)更新的几何初始刚度,(2)更新的初始内力,(3)新得到的平衡节点和构件内力步骤三:恒载+活载分析,需要步骤二的(1)初始内力,(2)平衡节点和构件内力,至于步骤二的几何初始刚度,并不需要。
我做过模型对比,删除后对内力和变形的影响为零蛋。
这也得到了两个结论:1、活载分析只需要黄金搭档,即“初始内力”+“PostCS的线性分析”,“初始几何刚度”对活载分析的作用完全可以由“初始内力”来代替。
因为在线性分析中,“初始几何刚度”只对几何刚度有影响,并不会反映到内力当中。
2、成桥恒载分析只需要施工阶段分析的无敌助手,即“平衡节点和构件内力”。
当然需要定义非线性施工阶段的“独立模型” + 钩选“平衡节点和构件内力”。
步骤四:倒拆分析,需要步骤二的(1)初始内力,(2)平衡节点和构件内力步骤五:正装分析,需要步骤四倒拆分析而得的最后施工阶段的单元内力结果,转换为几何初始刚度输入步骤五的正装模型的第一个施工阶段中。
通过以上五个步骤,可以带到以下有益的结论1、频频出现在Midas技术资料的热门字眼“初始几何刚度”其实作用非常小,在步骤三、步骤四种均可删去,即使保留“初始几何刚度”,在步骤三中不起作用,在步骤四中不会随着倒拆的进行而发生更新。
使用悬索桥分析控制功能时的注意事项近期有关地锚、自锚式悬索桥的功能咨询相对较多,因为悬索桥的非线性特点,分析结果根据不同的设计人员建立的模型以及选择的收敛选项,结果会有较大的差异。
下面就一些注意事项整理如下:1.目前Civil中的悬索桥分析分两步走:a.第一步:利用悬索桥建模助手建立模型,获得初步线形(索单元中给出初始的Lu/L)b.第二步:修改模型后,利用分析>悬索桥分析控制重新精确计算线形。
2.悬索桥的形状比较特殊时,很多用户会根据经验建立模型(自行完成第一步),此时需要注意索单元中应给出接近实际情况的Lu/L,当Lu/L给出的值不是很恰当时,会发生不收敛或不正确结果。
一般模型成桥后的索的Lu/L值在0.996~0.999之间(并非绝对)。
3.运行悬索桥分析控制后,在分析信息中会显示类似下面信息:NONLINEAR STATIC LOADCASE : 1INCREMENT NO. : 1 ITERATION NO. : 1 DISPL. NORM : 0.100E+01INCREMENT NO. : 1 ITERATION NO. : 2 DISPL. NORM : 0.361E+00INCREMENT NO. : 1 ITERATION NO. : 3 DISPL. NORM : 0.156E+00INCREMENT NO. : 1 ITERATION NO. : 4 DISPL. NORM : 0.734E-01INCREMENT NO. : 1 ITERATION NO. : 5 DISPL. NORM : 0.353E-01INCREMENT NO. : 1 ITERATION NO. : 6 DISPL. NORM : 0.176E-01INCREMENT NO. : 1 ITERATION NO. : 7 DISPL. NORM : 0.844E-02ITERATION NO : 2 CONVERGENCE RATIO : 0.43322E+00……a.“INCREMENT NO.: 1”:是指荷载增幅步数。
MIDAS/Civil悬索桥分析功能使用时的一些注意事项1)使用MIDAS/Civil分析悬索桥的基本操作步骤a)定义主缆、主塔、主梁、吊杆等构件的材料和截面特性;b)打开主菜单“模型/结构建模助手/悬索桥”,输入相应参数(各参数意义请参考联机帮助的说明以及下文中的一些内容);c)将建模助手的数据另存为“*.wzd”文件,以便以后修改或确认;d)运行建模助手后,程序会提供几何刚度初始荷载数据和初始单元内力数据,并自动生成“自重”的荷载工况;e)对模型根据实际状况,对单元、边界条件和荷载进行一些必要的编辑后,将主缆上的各节点定义为更新节点组,将塔顶节点和跨中最低点定义为垂点组;f)定义悬索桥分析控制数据后运行。
运行过程中需确认是否最终收敛。
运行完了后程序会提供平衡单元节点内力数据;g)删除悬索桥分析控制数据,将所有结构、边界条件和荷载都定义为相应的结构组、边界组和荷载组,定义一个一次成桥的施工阶段,在施工阶段对话框中选择“考虑非线性分析/独立模型”,并勾选“包含平衡单元节点内力”;h)运行分析后查看该施工阶段的位移是否接近于0以及一些构件的内力是否与几何刚度初始荷载表格或者平衡单元节点内力表格的数据相同;i)各项结果都满足要求后即可进行倒拆施工阶段分析或者成桥状态的各种分析;j)详细计算原理请参考技术资料《用MIDAS做悬索桥分析》。
2)建模助手中选择三维和不勾选三维的区别?a)勾选三维就是指按空间双索面来计算悬索桥,需要输入桥面的宽度,输入的桥面系荷载将由两个索面来承担;b)不勾选三维时,程序将给建立单索面的空间模型,不需输入桥面的宽度,输入的桥面系荷载将由单索面来承担。
3)建模助手中主梁和主塔的材料、截面以及重量是如何考虑的?a)因为索单元必须考虑自重,因此建模助手分析中对于主缆和吊杆的自重,程序会自动考虑;b)但在建模助手中主梁和主塔的材料和截面并不介入分析,程序只是根据输入的几何数据,给建立几何模型,以便进行下一步的悬索桥精密分析。
关于MIDAS/Civil悬索桥分析的一些功能说明1)建模助手的功能使用简化方法计算获得索的水平张力和主缆的初始形状,利用悬索单元的柔度矩阵重新进行迭代分析。
当获得了所有主缆单元的无应力长之后,则构成由主缆和吊杆组成的索的体系,即,主缆两端、索塔墩底部、吊杆下端均按固接处理。
当将无应力索长赋予悬索单元时,将产生不平衡力引起结构变形,然后通过坐标的变化判断收敛与否,当不收敛时则更新坐标重新计算无应力索长直至收敛,建模助手分析结束。
2)悬索桥分析控制以建模助手生成的主缆坐标、无应力索长、水平张力为基础进行悬索桥整体结构的初始平衡状态分析。
对于地锚式悬索桥,其通过建模助手建立的模型,若小范围地调整加劲梁,对索的无应力长度和主缆坐标影响不是很大,因此一般来说直接采用建模助手的结果即可,当需要做精密的分析时也可采用悬索桥分析控制功能进行第二阶段分析。
而自锚式悬索桥,由于其加劲梁受较大轴力的作用,加劲梁端部和索墩锚固位置会发生较大变化,即主缆体系将发生变化,所以从严格意义来说建模助手获得的索体系和无应力长与实际并不相符。
因此必须对整体结构重新进行精密分析。
其过程如下:将主缆和吊杆的力按静力荷载加载到由索塔墩和加劲梁组成的杆系结构上,计算加劲梁和索塔墩的初始内力,并将其作用在整体结构上。
通过反复计算直至收敛,获得整体结构的初始平衡状态。
(参考技术资料《自锚式悬索桥的计算》)3)对于初始荷载的说明671版本开始,在“荷载/初始荷载”中,分为大位移和小位移两项,其内又分为几何刚度初始荷载、平衡单元节点内力、初始荷载控制数据、初始单元内力共4项内容。
其作用分别如下:大位移/平衡单元节点内力:该功能只适用于施工阶段分析中选择非线性分析的独立模型,并且钩选了“包含平衡单元节点内力”选项时的情形。
进行斜拉桥或悬索桥逆施工阶段分析时,通过计算由张拉力和恒载导致的成桥状态的节点力和构件内力,可以考虑在外力作用下,位移为0的状态。
懸索橋分析時的一些注意事項1)使用MIDAS/Civil分析懸索橋的基本操作步驟a) 定義主纜、主塔、主梁、吊杆等構件的材料和截面特性;b) 打開主菜單“模型/結構建模助手/懸索橋”,輸入相應參數(各參數意義請參考聯機幫助的說明以及下文中的一些內容);c) 將建模助手的數據另存為“*.wzd”檔,以便以後修改或確認;d) 運行建模助手後,程式會提供幾何剛度初始荷載數據和初始單元內力數據,並自動生成“自重”的荷載工況;e) 對模型根據實際狀況,對單元、邊界條件和荷載進行一些必要的編輯後,將主纜上的各節點定義為更新節點組,將塔頂節點和跨中最低點定義為垂點組;f) 定義懸索橋分析控制數據後運行。
運行過程中需確認是否最終收斂。
運行完了後程式會提供平衡單元節點內力數據;g) 刪除懸索橋分析控制數據,將所有結構、邊界條件和荷載都定義為相應的結構組、邊界組和荷載組,定義一個一次成橋的施工階段,在施工階段對話框中選擇“考慮非線性分析/獨立模型”,並勾選“包含平衡單元節點內力”;h) 運行分析後查看該施工階段的位移是否接近於0以及一些構件的內力是否與幾何剛度初始荷載表格或者平衡單元節點內力表格的數據相同;i) 各項結果都滿足要求後即可進行倒拆施工階段分析或者成橋狀態的各種分析;j) 詳細計算原理請參考技術資料《用MIDAS做懸索橋分析》。
2)建模助手中選擇三維和不勾選三維的區別?a) 勾選三維就是指按空間雙索面來計算懸索橋,需要輸入橋面的寬度,輸入的橋面系荷載將由兩個索面來承擔;b) 不勾選三維時,程式將給建立單索面的空間模型,不需輸入橋面的寬度,輸入的橋面系荷載將由單索面來承擔。
3)建模助手中主梁和主塔的材料、截面以及重量是如何考慮的?a) 因為索單元必須考慮自重,因此建模助手分析中對於主纜和吊杆的自重,程式會自動考慮;b) 但在建模助手中主梁和主塔的材料和截面並不介入分析,程式只是根據輸入的幾何數據,給建立幾何模型,以便進行下一步的懸索橋精密分析。
悬索桥迈达斯操作经验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在学**阶段的各种设计练**及实际工作中,可能会经常遇到悬索桥的设计计算。
本文结合笔者自身体验,叙述Midas/Civil计算悬索桥的基本步骤及使用中的心得技巧和注意事项。
注:本文以Midas/Civil 2012为参照版本。
Midas/Civil计算悬索桥中的关键问题在于初始成桥线性的确定,这是由于悬索桥为大变形二阶柔性结构决定的。
其分析过程及每步中的要点如下:1.建立新文件,为了便于区分和查找,建议命名时加入文件创建日期及文件主要特征等信息;2.按照初步设计,定义主缆、桥塔、横梁、加劲梁、横隔板等部件的材料及截面特性值;3.在结构-悬索桥按钮点出“悬索桥建模助手”,在其中输入相关信息,利用建模助手功能生成初步模型以便后续修改。
在此需指出,利用悬索桥建模助手可以确定索单元大致的初始内力,利于后面的精细分析。
实际上也完全可以自行建立悬索桥的全部梁、索单元,再进行非线性分析控制和迭代,但该步骤比较繁琐,因此一般推荐采用悬索桥建模助手生成初步模型;在建模助手中有几个要点和技巧:1)建模助手采用的默认对象是双塔三跨悬索桥。
当建立的模型为双塔单跨悬索桥时,可以在边跨长度框内输入一个很小的数值(如1e-6),一般在Midas/Civil中,距离小于1e-5的节点将被合并,从而达到实际只建立了中跨的效果;2)桥面系宽度,在桥塔竖直、索面竖直时指的是桥塔间距,也即主缆间距、吊杆吊点间距,在索面倾斜或桥塔倾斜时,一般理解为吊杆在加劲梁上的吊点间距更加方便;3)桥面系单位重量,此处输入的单位重量必须等于加劲梁的自重加上二期恒载等以梁单元均布荷载形式施加给加劲梁单元的梁单元荷载的和,否则后面难以计算收敛。
另外,当建立的模型为双塔单跨悬索桥时,应勾选此处“详细”对话框,并在对话框中分别设置边、中跨桥面系荷载集度,为了便于收敛,可以将实际不存在的边跨设置一个非常小的集度,如1e-6;4)其余各项按照对话框要求及初步设计填写即可,点击“实际形状”,会给出初步计算的主缆横向内力,该值应该记下,以便在后面悬索桥分析控制中使用;5)填写完成后建议命名并保存该wzd文件,以便后面再修改或重复利用。
在学**阶段的各种设计练**及实际工作中,可能会经常遇到悬索桥的设计计算。
本文结合笔者自身体验,叙述Midas/Civil计算悬索桥的基本步骤及使用中的心得技巧和注意事项。
注:本文以Midas/Civil 2012为参照版本。
Midas/Civil计算悬索桥中的关键问题在于初始成桥线性的确定,这是由于悬索桥为大变形二阶柔性结构决定的。
其分析过程及每步中的要点如下:
1.建立新文件,为了便于区分和查找,建议命名时加入文件创建日期及文件主要特征等信息;
2.按照初步设计,定义主缆、桥塔、横梁、加劲梁、横隔板等部件的材料及截面特性值;
3.在结构-悬索桥按钮点出“悬索桥建模助手”,在其中输入相关信息,利用建模助手功能生
成初步模型以便后续修改。
在此需指出,利用悬索桥建模助手可以确定索单元大致的初始内力,利于后面的精细分析。
实际上也完全可以自行建立悬索桥的全部梁、索单元,再进行非线性分析控制和迭代,但该步骤比较繁琐,因此一般推荐采用悬索桥建模助手生成初步模型;
在建模助手中有几个要点和技巧:
1)建模助手采用的默认对象是双塔三跨悬索桥。
当建立的模型为双塔单跨悬索桥时,可以在边跨长度框内输入一个很小的数值(如1e-6),一般在Midas/Civil中,距离小于1e-5的节点将被合并,从而达到实际只建立了中跨的效果;
2)桥面系宽度,在桥塔竖直、索面竖直时指的是桥塔间距,也即主缆间距、吊杆吊点间距,在索面倾斜或桥塔倾斜时,一般理解为吊杆在加劲梁上的吊点间距更加方便;
3)桥面系单位重量,此处输入的单位重量必须等于加劲梁的自重加上二期恒载等以梁单元均布荷载形式施加给加劲梁单元的梁单元荷载的和,否则后面难以计算收敛。
另外,当建立的模型为双塔单跨悬索桥时,应勾选此处“详细”对话框,并在对话框中分别设置边、中跨桥面系荷载集度,为了便于收敛,可以将实际不存在的边跨设置一个非常小的集度,如1e-6;
4)其余各项按照对话框要求及初步设计填写即可,点击“实际形状”,会给出初步计算的主缆横向内力,该值应该记下,以便在后面悬索桥分析控制中使用;
5)填写完成后建议命名并保存该wzd文件,以便后面再修改或重复利用。
4.建模助手填写完毕后,点击“确定”,即开始进行第一轮悬索桥生成时的初步非线性分析
计算,根据悬索桥复杂程度不等,通常该过程会持续数秒到数十秒,此时宜耐心等待。
该过程运行结束后,程序会自动生成几何刚度初始荷载,并自动生成“自重”荷载工况;
5.悬索桥建模助手生成的是程序默认形式的地锚式竖直索面悬索桥,此时我们需根据实际桥
梁情况进行修改:比如自锚式悬索桥、空间主缆悬索桥、单塔悬索桥等,修改的内容包括节
点位置、边界条件、构件连接情况及荷载等。
为了后文操作方便,建议给主缆、桥塔、横梁、加劲梁、横隔板等部件分别建立结构组,并通过选择和拖放功能赋予相应节点单元,然后再建立三个结构组:更新节点组、垂点组合所有结构。
更新节点组选中主缆上除了主缆锚固端以外的所有节点,包括塔顶节点;垂点组选择塔顶节点和跨中主缆最低点。
注意垂点组中的节点实际在计算中坐标是不允许变化的,但根据程序编制要求,也要包含在更新节点组中;(选择和拖放是midas非常具有细节操作技巧的功能,欢迎交流)
6.点击分析-悬索桥,对控制参数进行修改。
控制参数中有两个参数:迭代次数和收敛误差,这两个参数的含义是:在迭代次数范围内,达到收敛误差或尚未到达收敛误差但迭代次数已到设定值,均会停止迭代。
因此若计算时觉得精度不够,可以提高迭代次数(如50次甚至更大)并减小收敛误差(如1e-6甚至更小),这要根据经验和试算加以确定;
7.进行分析。
分析过程中注意观察信息窗口中的信息,确认收敛。
收敛完成后将提供平衡单元节点内力数据;
8.为了确定悬索桥精确分析是否有效,应该定义一个“一次成桥”施工阶段。
该阶段激活所有的结构组、荷载组、边界组(还可能有钢束组)。
删除“悬索桥分析数据”,定义“施工阶段分析数据”,勾选“考虑非线性分析/独立模型”,并勾选“使用平衡单元节点内力”。
注意此处必须先删除“悬索桥分析数据”,否则施工阶段分析不予进行;
9.运行施工阶段分析,运行后查看结果判定悬索桥精细分析是否成功。
一般比较常用的简单的判断方法是:查看该“一次成桥”施工阶段的位移,在迭代次数和收敛误差控制得较好时,通常该“一次成桥”施工阶段的位移可以达到1e-4甚至更小,设计院中有时会精细到
1e-6~1e-7。
当该条件满足,表面悬索桥成桥状态的精细分析已经满足要求;
10.此时在成桥以后的分析中,悬索桥的索单元实际已转化为桁架单元进行线性分析,与常规结构的线性分析一样,资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