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说课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科版
- 格式:ppt
- 大小:898.50 KB
- 文档页数:10
教科版科学五下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五下关于浮力的一个重要实验。
通过这一节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浮力的概念,以及浮力与物体下沉的关系。
教材通过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水中下沉的关系,从而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浮力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浮力与物体下沉的关系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浮力与物体下沉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浮力的概念。
2.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浮力与物体下沉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浮力与物体下沉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解法、提问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思考,深入理解浮力与物体下沉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水、测量工具。
2.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船舶的浮力原理,引出浮力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实验器材和实验目的,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浮力的大小,并讨论浮力与物体下沉的关系。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浮力与物体下沉的关系。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浮力与物体下沉的关系。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有关浮力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浮力与物体下沉的关系。
2课《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上一课《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利用头脑风暴来展现学生对“沉和浮”的前概念,通过引导学生经历7件物体沉浮的探究活动指向“浮力”概念的学习,并初步了解浮力的方向。
本课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中心问题:“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了浮力?”,顺应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受日常生活经验的影响,学生较难感知到下沉的物体也受到了浮力的影响。
所以,寻求简捷有效的实验方法、积累丰富客观的事实证据是非常关键的,这对于帮助学生建构相关概念很重要。
需要指出的是,本课实验只要求学生关注实验趋势,而不要求量化,实验数据的量化是下一节课的任务。
另外,为实验设计的有效性,教师将先提供实验材料,让学生明确材料的特性后再设计并实施实验。
第三,重力概念如何引入及把握,也是需要思考的。
二、学情分析在试教过程中,五年级学生在上课伊始对于“下沉物体在水中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的回答几乎是一致的:下沉物体和上浮物体一样,肯定也受到了水的浮力。
这个回答是学生基于思辨的一种推断,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建构起相关的正确概念。
由此,本课需要引导学生经历一些有结构的探究活动,用丰富翔实的实验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推断。
所以,本课的重点不在于科学概念的死记硬背,而在于引导学生根据研究主题,设计相关研究计划,并在操作实验中加以证明。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下沉的物体也受到了水的浮力。
过程方法:⒈根据研究主题和已有材料,设计制定“下沉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研究计划。
⒉通过实验操作,感知到下沉的物体也受到了水的浮力。
情感体验:⒈在探究下沉物体受到浮力的过程中,感受到实验证据的重要性。
⒉培养主动探索、积极合作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下沉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研究主题,设计相关研究计划,并在操作实验中加以证明。
五、教学准备橡皮泥、回形针、钩码、细线、橡皮筋、弹簧测力计、水槽、杠杆尺、实验记录表、课件、餐巾纸或抹布。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3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下沉,反之则上浮。
(二)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了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教学重难点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教具教学准多媒体课件。
备学具说明每组一个弹簧秤、一个钩烧杯刻度不够精细可根码、100毫升的烧杯,三块据刻度等分自制刻度标大小不同的石块、细线、记或选用精确刻度杯录表教学流程学生体验活动,感受下沉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理解排开水的体积与浮力大小用浮力与重力大小的比较,揭示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活动过程基础设计(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个性设计1.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物体之所以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受到了水的浮力,那么,如果物体下沉了,它是否也会受到水的浮力呢?2.生交流:猜测、说明理由。
时候桶变的重了,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在生活中我们提取井水的时候会感受到在水桶离开水的3.现在请同学们来设计一个“下沉的钩码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实验方案。
(在下列方案中任选一种方案,侧向与画示意图,为后面活动做铺垫)方案1:用文字说明来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你们的想法。
提示:1.可以选用桌上的材料来设计;2.要有说服力,比如用数据。
方案2: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来设计一个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