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信息素养及其教育研究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396.84 KB
- 文档页数:5
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前言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大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群体,对网络信息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
然而,很多大学生在网络素养方面存在不足,这也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因此,本文将对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教育进行研究。
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的定义网络信息素养是指人们在利用网络获取和利用信息方面所需要的一种综合能力,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采集、信息加工和信息交流等多个方面。
对于大学生而言,网络信息素养更注重信息获取、信息加工和信息交流方面的能力。
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现状分析虽然大学生接受网络信息的渠道日益便捷,但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整体仍然较低。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生缺乏对网络信息的辨析能力,无法区分真实和虚假信息;2.大学生使用网络的基本技能较差,如关键词筛选、信息检索等;3.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保护能力低,缺乏网络安全知识。
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当前,信息时代下,信息的优劣不仅关系到领域竞争优劣,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竞争力。
对于大学生而言,良好的网络信息素养能够帮助他们接受更广泛更丰富的信息,提高自我学习与创新能力,有利于未来职业发展,更有助于社交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因此,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教育具有必要性。
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教育的策略与方法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需要采取以下策略与方法:1.鼓励学生在网络上寻找知识,开展自我学习和问题解决;2.提供网络素养方面的必要知识和技能,如网络搜索、信息核实、数字版权等;3.建立“惜网”意识,提高对网络保护的意识,如保护个人隐私、避免非法信息、密码管理等。
结论网络信息素养是大学生重要的综合素质之一,目前大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整体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因此,建议学校加强网络信息素养的教育,提高学生网络信息获取和利用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策略研究信息素养是指个体在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拥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然而,当前存在很多大学生信息素养不足的问题,因此需要研究并制定教育策略来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
1. 现有问题分析大学生信息素养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缺乏信息获取与评估能力许多大学生在面对海量的信息时,缺乏有效获取和评估信息的能力。
他们可能无法判断网上资料的可信度,难以区分优质信息与垃圾信息。
缺乏信息处理与应用能力由于缺乏合理有效地处理和管理所获取到的大量信息,在面临问题解决或项目开展时,往往不能迅速找到所需数据、有效利用相关工具进行分析和归纳,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缺乏隐私保护意识一些大学生对个人信息保护和隐私安全意识较低,容易成为网络欺诈、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的受害者。
2. 解决策略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教育策略来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供系统化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学校应该开设专门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培养大学生获取、评估、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课程内容可以包括信息搜索技巧、数据分析方法、科学文献查找与阅读技巧以及隐私保护知识等。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与实践理论知识虽然重要,但只有通过实际操作与实践才能真正掌握。
引导学生参与项目实践、数据分析和创新性思维等活动,提升他们的信息处理与应用能力。
加强学校对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视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体系,加大对于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欺诈等问题的宣传教育力度。
帮助学生增强对网上风险和隐私泄露的认知,并提供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技巧。
建立多方合作机制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应建立起信息素养教育的合作机制,共同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校可以与企业、图书馆和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3. 效果评估及调整为了确保教育策略的有效实施,我们需要进行效果评估并及时进行调整。
国内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文献综述( 2010—2013)作者:段萌语程建萍胡小华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15期摘要本文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10~ 2013 年收录的有关“信息素养”论文,对其文献数量、学科分布等进行了计量分析,揭示了国内信息素养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信息素养文献计量分析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信息素养的概念是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尔斯基提出的。
信息素养是了解、发现、评价和利用信息的智力架构,不但融入信息技术和合理的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融入了批判性的思维能力、鉴别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人们终身学习的基础。
本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10~ 2013 年收录的有关“信息素养”论文数量、学科分布进行了计量分析,揭示了2010-2013年国内信息素养研究存在的空白。
1研究资料与方法1.1资料中国知网是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为核心的综合性数据库。
国内数据库选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为统计源。
1.2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检索策略及结果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采用“专业检索式:( TI= (信息素养+信息素质) or KY= (信息素养+信息素质)) and YE= 2010- 2013”,由于信息素养与信息素质为同义词,所以题名或关键字段中含有信息素养或信息素质的文献均可检索到,时间范围为2010-2013年,共检索到文献7837篇。
其中硕博论文568篇,会议论文94篇,国际会议论文19篇。
2结果与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统计: 2010年发文量489,2011年发文量576,2012年发文量614,2013年截止到5月22日发文量165(如图1所示)。
据吴鸣统计2007“信息素养”论文数量为81 篇,而笔者统计2012年的发文量比2007年高近8倍。
数据对比说明,国内信息素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与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信息素养是指个体在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和开展学习工作时所表现出的一种综合能力,包括信息获取、信息评估、信息管理、信息创新等方面。
在高校中,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本文将探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首先,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是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实地观察、访谈等方法,可以了解大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程度、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评估能力以及信息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研究结果可以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提供依据,并有助于发现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存在的困境和挑战。
其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需要以课堂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课程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编程训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
此外,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工作坊、信息技术竞赛等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还需要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结合。
通过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例如,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和探索知识,在线参与讨论、交流思想,培养信息获取和管理能力。
此外,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进行学习,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方便程度。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与实践还需要充分重视教师的角色和能力发展。
教师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推动者和引领者,他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培训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供相应的教育资源和教材,并组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分享,可以促进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有效实施。
此外,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与实践还应与社会资源相整合。
校企合作、社会实践等形式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与实际工作相关的信息素养培养机会。
国内数字素养研究综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素养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必备的技能之一。
数字素养是指人们具备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有效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信息获取、理解、评价、应用和创新等方面。
本文将概述国内数字素养研究的主要成果和不足,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国内数字素养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数字素养研究经历了从基础概念探讨到深入实践分析的发展过程。
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素养的概念和重要性上,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素养的内涵逐渐丰富和扩展。
当前,数字素养已经成为国内学界的热点话题,研究领域涵盖了教育、公共服务、企业和文化产业等多个方面。
数字素养的涵义数字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意识:指人们对信息的敏感度和主动获取信息的意愿,包括信息判断、筛选和整合的能力。
2、信息知识:指人们对数字技术的了解和认识,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数字化软件和工具的应用知识等。
3、信息能力:指人们运用数字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处理、评价、传播和创新的能力,包括信息检索、筛选、整理、分析、评价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4、信息道德:指人们在数字环境中应具备的道德规范,包括信息保密、尊重他人、不传播不良信息等方面。
数字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数字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个人素质: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了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
数字素养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生活和工作,提高个人素质和竞争力。
2、推动社会进步:数字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数字素养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数字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3、增强创新能力:数字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机会和空间。
数字素养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创新活动,增强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数字素养提升的途径数字素养提升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培训:开展数字化教育培训是提高数字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2000—2014年高等教育层面上的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比较研究综述邹文平(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摘要】利用文献调查方法,对2000年至2004年高等教育层面上的国内外信息素养比较研究进行了分析。
归纳出十四年来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比较研究的特点,总结出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比较研究高等教育综述1 前言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信息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地位愈来愈突出。
信息、物质和能量并称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三大动力。
而如何使人们从Internet时代的信息和通信资源及技术中受益也随之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
2005 年在埃及亚历山大城,教科文组织、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和全美信息素质论坛联合召开了国际高级信息素质和终身学习研讨会并发表了《信息社会灯塔:关于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的亚历山大宣言》。
宣言宣称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是信息社会的灯塔,照亮了通向发展、繁荣和自由之路。
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核心。
它能使人们在整个一生中有效地寻求、评价、利用和创造信息,以便达到其个人的、社会的、职业的和教育的目标。
[26]如何不断提高公民信息素养教育水平,尤其是高等教育层面上的信息素养教育水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中国高等教育层面上的信息素养教育,由80年代的文献检索课发展而来,一直进步缓慢。
于是国内许多研究者进行了高等教育层面上的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比较研究,以期借鉴国外经验,提高国内信息素养教育水平。
笔者在中国知网上对这类研究进行检索,并对文献进行筛选和分析阅读,整理出各个时期学者们的观点,作出2000—2014年高等教育层面上的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比较研究综述。
文章主体分为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比较研究和国内学者对中国信息素养教育改革的建议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信息素养的定义及内涵、信息素养标准、信息素养模式及方法、信息素养教育开展情况、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等五个方面对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比较研究的成果进行全面的叙述。
信息素养在教育中的培养与应用研究引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使得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都离不开信息。
而信息素养作为一种综合的能力,已经逐渐成为教育领域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
本文探讨了信息素养在教育中的培养与应用研究。
什么是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个体对于获取、理解、评估和有效利用信息并能够创造新知识的能力。
它是综合性的,涵盖了搜索技巧、资料鉴别、数据处理、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
信息素养在教育中的重要性1.培养创新思维:通过对信息的获取、整理和利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2.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挑战:在现代社会中,大量的信息需要被筛选和处理。
拥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并更好地应对社会变化和未来挑战。
3.提升终身学习能力:具备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自觉地进行学习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4.增强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培养信息素养,还涉及到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网络风险等方面。
信息素养在教育中的培养1.教师角色转变: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并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搜索、鉴别和利用信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创造力。
2.跨学科整合:信息素养与多个学科有关,各学科应在课程中融入相关的信息技术与素养要求。
例如,数学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可视化分析。
3.实践体验并评估:提供实践机会和案例研究,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信息技术与素养。
同时,建立相应的评估方法来衡量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信息素养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1.教育资源开发:通过研究和开发教育资源,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素养水平。
2.教育政策制定:根据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制定相关政策和教育标准来推动信息素养培养工作。
3.教育实践研究:通过对不同教育实践案例的研究分析,总结出有效的信息素养培养方法,并进行推广和应用。
结论信息素养在教育中的培养与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在课堂中引导、实践与评估,以及相关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和应用信息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和面对挑战提供支持。
国内外信息素养评估标准评介美国标准:澳大利亚标准:英国标准:中国标准:99年,对中小学生1.对信息的关注2. 能够研究和判别可供选择的信息及观点的优劣、可行性。
3. 能够选择各种信息源,熟悉使用各种信息工具以获取信息的能力。
4. 能对某一课题找到相应的信息,进行综述及纵观其现状和发展趋势。
5. 获得继续自我教育的基础。
6. 发挥主动性和独立性。
2000年,对中小学生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创新能力;信息利用能力;信息意识和信息交流的能力2005年,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维度一: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了解信息以及信息素质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价值与力量。
维度二: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确定所需信息的性质与范围。
维度三: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有效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维度四: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正确地评价信息及其信息源,并且把选择的信息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中,重构新的知识体系。
维度五: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有效地管理、组织与交流信息。
维度六: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作为个人或群体的一员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来完成一项具体的任务。
维度七: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了解与信息检索、利用相关的法律、伦理和社会经济问题,能够合理、合法地检索和利用信息评介:相对国外而言,我国信息素养评估标准的制定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是在一些文件里面有所涉及,没有专门的标准体系,可操作性更无从谈起。
《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是北京市文献检索教育研究会的课题成果,对北京市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提出了衡量依据,但是由于北京属于教育比较发达地区,他们的指标体系对其他地区的高等学校不具适用性。
对于其他人群则更没有可比性。
国外信息素养领域研究热点分析信息素养一词最早于1974 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提出。
文章利用基于高频知识单元的同被引聚类分析和引文战略坐标分析,深度挖掘信息素养主流领域,进而梳理信息素养的发展历程、剖析研究现状、探讨发展前景。